篆刻教學設計
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從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fā)展而來的,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高度的藝術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優(yōu)良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以上溯到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770~前221)。
篆刻藝術的發(fā)展 先秦及秦、漢的璽印,是古代人們在交往時,做為權力和憑證的信物。此外,吉語印、肖形印、黃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習俗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古璽《易敞邑圣□盧之□》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璽,古璽大多是屬于戰(zhàn)國時期,其中也有春秋時期的遺物。古璽分官、私兩類,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秦以前寫作“□”或“□”。璽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
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古璽制作精工,或鑿或鑄;璽文精細,章法生動。朱文璽有的邊欄寬闊,白文璽多有界格,還有一種朱白文相間的古璽也很別致,可見當時璽的制作已趨成熟。在河南安陽殷墟曾發(fā)現過3枚類似古璽的實物,有人據此推斷古璽的起源當在商代,但尚須進一步探討。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稱璽,一般人的則稱印。秦印文字是秦書八體之一的摹印篆,與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莊重秀麗,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長方形印上(又稱半通。┘印叭铡弊指,這是秦印顯著的特點。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還有以成語入印的,已開后世閑文印的先河。
秦代《宜野鄉(xiāng)印》
漢代是璽印發(fā)展空前燦爛輝煌的時期。漢代除帝王印仍稱璽外,其余都稱印。在官印中有的稱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稱信印或印信,F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詞,即來源于此。漢印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為豐富,尤以私印的種類最為繁多。漢印以繆篆體入印。這種字體與漢代隸書的興起有關系,結體簡化,筆畫平整方直。漢印中還有以鳥蟲書入印的,裝飾性很強,是古代的一種美術字體。漢印分鑄、鑿兩種。西漢的印章多為鑄造,其中以西漢末年新莽時期的印章制作最為精美。東漢的印章以鑿印最有特色,因為東漢末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已,官員將領經常調動或陣亡,造成封拜頻繁,往往印章來不及鑄造,就在預先準備好的印坯上臨時急就刻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飾。漢代鑄印莊重雄渾,鑿印健拔奇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都給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響和啟發(fā)。
漢代《孫謙印信》(私印)
古代使用璽印時還出現一種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發(fā)現時,曾被誤認為印范,其實是璽印使用時留下的印蛻。在紙張未發(fā)明以前古人多在簡牘上記寫公文、帳目、書信等內容,在簡牘的`遞寄往來過程中,為了嚴守機密和防□杜偽,故在簡牘的繩結處加上軟泥,然后鈐蓋
璽印,這就是所謂緘。古時一些物品的封緘也是使用這種方法。由于璽印在泥上的擠壓,封泥形成了寬邊和套邊,白文璽印在泥上鈐蓋后還會出現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藝術特色。
漢代《夷吾》(鳥蟲書印)
漢代《齊御史大夫》(封泥)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襲漢印的形制。南北朝時期,紙張已普遍應用,因此新的鈐印方法也隨之產生,封泥之法開始廢止。而是使朱砂調制成的印泥來鈐蓋印章,這就是所謂的濡朱之制。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競尚朱文。印文曲
屈回繞,借以填補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發(fā)展成為九疊篆,失去了傳統篆書的優(yōu)美法度。
【篆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傳統藝術篆刻10-18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