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時間:2024-03-16 09:34:57 佩瑩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封閉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封閉圖形周長與面積的比較,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打下基礎。而這節(jié)課是學生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單位,使封閉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以減少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也正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并通過學習和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對“面積的大小”的內容已有認知基礎,而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比較抽象,有一定的難度。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調查發(fā)現:全班44人,27人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9人表示從未聽說;5人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18人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19人表示說不清楚。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讓他們在觀察、觸摸中,在游戲、活動中直接感受到物體“表面”的存在及各種圖形的“平面”,形成關于“面”的表象,理解面積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初步的自學能力,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發(fā)展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估計、動手實踐驗證等數學探究,讓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讓學生在經歷比較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理解面積的含義,形成有關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涂色”比賽。

  師:在黑板上隨手畫兩個大小不一的封閉圖形。

  要求男同學,女同學各派一名代表把黑板上的兩個平面圖形涂滿顏色,比比看誰先涂完?

  男女生代表:臺前涂色比賽

  生質問:不公平

  師:為什么不公平?

  生:因為兩個圖形的面不一樣大。

  師歸納:封閉圖形有大有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面積)

  (設計意圖:以比賽導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初步感知面積的涵義。

  1、聯系生活經驗,感受物體的表面。

  生摸一摸:身邊物體的表面(書面,課桌面)。

  生交流:某個物體的表面大,某個物體的表面小。

  2、重疊比較,感受封閉圖形的大小。

  師:(出示兩個面積接近的長方形)看到這兩圖形,你想知道什么?

  生猜:兩個圖形的大小。

  生動手:重疊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比較物體的表面大小還可以用——

  生:重疊比較的方法。

  師:揭示完整的概念:象這些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面積概念)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說一說,摸一摸,觀察、驗證等活動,充分調用學生的感官去體驗感受,把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

  (二)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師: (投影出示兩個不規(guī)則圖形)怎樣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大小呢?

  生:嘗試各種方法,并優(yōu)化選用數格子的方法。

  生活動:數格子,算面積大小。

  師:像這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肉眼和重疊比較都很難知道它們的大小,我們有什么辦法解決呢?

  生感受:要用統一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從一系列矛盾沖突中,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估計、驗證等數學活動,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的形成過程,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

  (三)、探究學習常用面積單位。

  師:引入,你聽說過哪些面積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常用的三個面積單位。(板書三個面積單位名稱。)

  1、自學探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1)生量桌面上的兩個正方形的邊長。

  2)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問題:A、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B、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C、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2、聯系生活

  生找一找并說一說: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教材和情境圖讓學生自學文本,帶著問題,在情境圖和小精靈的提示下學習,滿足學生探究者、發(fā)現者的心理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體驗自主獲取知識的樂趣。)

  三、拓展運用

  1、判斷。

  1) 一塊手帕的面積大約是4平方厘米。( )

  2) 一個普通信封面的面積大約是2平方分米。( )

  3)一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20平方米。( )

  4)一本書面的面積大約是60平方分米。( )

  2、趣味游戲:數一數每個圖案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投票游戲。

  師準備好三個分別寫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紙箱,讓每個學生將手中的紙條(上面寫有:學校校門的面積或普通信封面的面積等),投到相應的面積單位名稱箱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選一選,估一估的活動過程,使學生正確運用三個面積單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練習設計具有一定坡度和開放性,體現因材施教和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四、課后延伸:

  師:邊解說,邊播放畫面: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在裝修房子時要計算地板、墻壁、門窗的面積,農民要根據土地的面積進行播種施肥,而我們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更要了解祖國疆土的面積。

  (設計意圖:回應開課,滲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學科的價值,引發(fā)繼續(xù)探究的欲望。)

  五、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擺一擺等體驗活動,理解面積的意義,感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三、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每四人兩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四、教法和學法

  活動教學法;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自學輔導法;矛盾激趣,引導探究。

  五、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片,與姚明比高矮,觀察手掌面的大小。

  2.提問:和同學比手掌面的大小,問:你是怎么比的?

  3.小結:用觀察、重疊的方法比大小。

 。ǘ┏浞指兄,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三角板、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一詞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指一指:它們的面積在哪兒?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說說什么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4.動手操作,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怎么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

 。5)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用上面的.方法還是比不出物體大?你還有其它辦法嗎? 討論:用什么樣的圖形表示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5.自學研討,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谶呴L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垡螅喊阎匾恼Z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郛嬕划嫞涸诓莞灞旧袭嬕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苷乙徽遥何覀兩磉吥男┪矬w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蘼犚宦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自我介紹。

 。ㄈ┙Y合實踐,綜合運用

  1.完成教材74頁做一做。要求:

  a、先估一估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有多大?

  b、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測量。

  c、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d、將測量結果寫在作業(yè)本上。

  2.說一說,測量身邊你喜歡的物體表面的面積用什么單位合適。

  3.小資料:有關各國首都人均綠地面積表。說一說,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ㄋ模┗仡櫲n,反思評價: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你這節(jié)課表現的怎么樣?

  六、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表面

  或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封閉圖形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從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看,其順序是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面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的正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細心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面積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積極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若干張、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面積”

  1.課件出示:在“五一”勞動節(jié),為了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聰聰和明明舉行了一場比試掃地的本領,于是他們來到了校園,聰聰選擇了教室,明明選擇了籃球場!皣u——”只聽智慧博士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過了不久,聰聰就掃完了,他興奮的喊道:“我第一了,我第一了!”智慧博士問:“同學們,你們同意聰聰得第一嗎?為什么?”

  2.引入課題:那么,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面積和面積單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探究在“什么是面積”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1)在生活中,許多物體都有它的面積。現在先請同學們就摸你身邊物體的面。(學生可能摸到桌面、書面、文具盒表面、手掌、臉等)

 。2)現在請同學們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覺得這兩個面哪個大呢?

 。3)結合剛才摸物體表面的感受,引導學生再舉例說一說。例如,黑板的面比講臺的面大,老師的臉面比學生的臉面大。

 。4)通過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5)教師在學生的回答的基礎上板書: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一看,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課件出示:

  (A)(B)(C)

  看看這幾組圖形,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匯報。

 。2)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二)比較探究,引出面積單位

 。1)如圖,你能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2)每位同學的桌上也有這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大家可以借助學具(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若干張)來進行比較。

 。3)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

 。4)匯報學習情況(可能出現:重疊法、剪拼法、數格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擺法……)

 。5)教師評價:同學們積極動腦,想出了這么多的比較方法。像數方格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通過數方格的多少,就可以判斷出面積的大小。

 。6)小結:看來要對物體表面進行比較,每個方格必須相等,也就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國際上統一的——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ㄈ┱J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1)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71-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準備

  1、學具:兩人小組準備1平方厘米(藍色)、4平方厘米(綠色)、1方分米、1雜亂的三角形、圓等學具若干個;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各一個;每人準備剪刀一把,白紙一張,練習紙一張。

  2、教具:準備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紙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2、經歷用不同方式比較圖形面積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經歷面積單位產生過程。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過程中,提高交流,實踐能力。

  面積和面積的單位是學生學習面積的起始概念。三年級學生,對于面積沒有什么感性的概念,讓他們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讓面積真正走近學生,在設計和處理這個教學內容的時,我力圖這樣去突破: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背景下學習面積。通過交流我的房間有多大,再呈現有關的面積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

  二、加強探索,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的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讓學生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活動,引導學生用不同材料和方法進行操作比較,在交流中進行質疑學生,促使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圖形表示面積單位比較合適。最后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比較兩個圖形有面積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

  三、放手操作,重視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用手比劃等多種方式動手操作及再讓學生經歷各種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談話: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高了,住房越來越大了,每個同學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間。說說看,你的房間有多大?

  2、全班交流

  3、提示課題

  師:你知道,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平方米是指你房間的什么?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探討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積意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讓學生感知面積。

  師:從字面看,想想面積可能會與誰有關?

 。1)找找,我們的身邊哪兒有面?

 。2)摸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3)看看,課桌面和黑板面,你有什么體會?

  (4)你還能比較哪些物體表面的大?

  小結:是的,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大小之分。

  2、通過封閉圖形讓學生感知面積。

 。1)出示正方形,圓,角三個圖形,你能來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2)交流討論:為什么不能把角和其他圖形進行比較?

 。3)將封閉圖形填色,感知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3、概括面積的完整概念。

  4、舉例:來比較兩個物體面積的大小。

  三、豐富表象,認識面積單位。

  1、面積單位的產生。

 。1)設疑。

  出示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2)操作體驗

  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利用學具袋中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結論,還可以自己想辦法來證明?凑l方法多?

  (3)匯報交流

  方法一:用比較大的那個小方塊放在圖形上,都可放4個,說明面積相等

  方法二:用比較小的那個小方塊放在圖形上,都可放16個,說明面積相等

  方法三:重疊的方法

 。4)第一次質疑討論:你們?yōu)槭裁床贿x擇三角形或者圓來擺,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

 、賹W生討論交流

  生:圓邊是圓,不容易布滿空間所以也不合適。

  生: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樣,形狀不同無法比較;如果選擇一種特殊的正三角形是可以的,但也麻煩。

  ②小結:測量圖形面積的大小選擇正方形最合適。

  【備選】若學生有學選擇不同的標準如選擇圓,或不規(guī)則的三角形,不同的圖形(圓片、正方形);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圖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引導討論:這種方法行嗎?為什么你們不同意這種方法?

  (5)第二次質疑討論

 、僬勗挘簞偛胚@組的長方形上可以放16個小方塊,這組的長方形上只能放4個小方塊,我說放16個小方格的長方形要比放4個小方格的長方形面積大!你們同意我們這么說嗎?

 、诩ぐl(fā)學生爭議討論:為什么不能這樣說?

 、蹘熜〗Y:由于方格的大小不同,只知道方格的個數能不能判斷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怎么辦呢?

  生:把方格的大小定下來。ǘ藴剩

  師:太捧了,你們想得和數學家想的一樣,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

  2、認識面積單位的大小。

 。1)談話:你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嗎?

  學生匯報依次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備選】若學生沒有這樣的知識起點。

  師:同學們,其實你們剛才所說的xx平方,**多平方,你們說的平方其實叫平方米,它就是一個面積單位。

 。2)認識平方米

 、偬釂枺耗銈冎1平方米有多大嗎?

  生自由說。

 、诔鍪久娣e是1平方米的白紙,談話:這張白紙的面積1平方米,看了后你有什么感觸和想說的?

  交流板書:人們規(guī)定邊長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鬯娜撕献鞅葎澇1平方米。

  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紙內可以放下幾本數學書?翻出背面,數一數實際放下幾本?

 。3)認識平方分米

 、僬勗挘赫J識了1平方米,請你想一想1平方分米會有多大呢?又是怎么規(guī)定的呢?

  交流后板書: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1平方分米

 、趶膶W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空艺疑钪心男┪矬w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③操作活動:利用白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完成后同桌同學相互欣賞和評價一下。

 。4)認識平方厘米

 、僬勗捊酉聛砭蛠碚J識1平方厘米了,請同學在學具袋里把它找出來。

 、谟^察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學具,思考:對于這個單位你有什么哪些認識?

 、廴嘟涣

  生:1平方厘米是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生:電腦鍵盤、指甲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認識了這三個面積單位,你想說什么?

  小結: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面積單位去測量你所想知道的物體的一個面的面積。面積單位不止這三個,比如要量全國的土地面積,那就需要創(chuàng)造更大的面積單位。

  四、應用操作,鞏固知識。

  1、做一做。

  先估計一下長方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2、同桌合作:

  先估計一下,練習紙上這個圖形和課桌面的面積,再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練習紙上這個圖形的面積和課桌面的面積。

  3、師生合作估計并測量黑板面的面積。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在現代社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有關住房大小的信息,對于面積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這樣的引入,有利于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新知識。

  面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教學中應該要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通過設計找摸,看,比,舉例等多種活動,展現面積單位的生成過程,讓學生逐步感受面積的概念,抽象出面積的概念。

  作家肖伯納認為:如果兩個人各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每人各有一種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擁有兩種思想。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不同,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各自的構建過程也不同,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和開發(fā)這一資源,適時質疑,引導學生爭論,在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分享經驗,學習知識。

  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因此我們的教學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多問一些:關于這個知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面積單位表象的建立要重視經歷。這個認識1平方分米的過程,有觀察,有想象,有聯系實際,有動手操作,尤其是通過剪一剪,比一比,在操作比較讓學生建立表象,真正讓學生充分經歷1平方分米這概念的形成過程。此外,教師在處理學習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時,也體現了從扶到放,有的放失的學習過程。

  估測盡管是一種粗略的測量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人們平時對面積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因此我們在教學在給予估測較多的關注,不僅有助于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助于深化對面積的表象。

  四、教學片斷實錄:

  片斷一:

  出示出示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

  師:看,老師還帶來了兩個小圖形,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生1:我覺得正方形的面積大。

  生2:我認為兩個的面積一樣大。

  生3:我也認為兩個的面積一樣大。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很不統一,有人認為正方形的面積大,有人認為兩個一樣大。那到底是怎么樣的結論呢?下面就請同桌合作動手來證明。學具袋里面除了有這兩個圖形,還有其他的一些材料。你們可以利用學具袋中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結論,還可以自己想辦法來證明你的結論?

  學生同桌合作研究。(時間約3分鐘)

  師:你們說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相等)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組1:我們把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折一折后,再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多出來的部分比一比。結果發(fā)現它們大小一樣。

  組2:我們用綠色的.正方形擺,長方形上可以擺4個,正方形上也可以擺四個,說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一樣大。(幻燈演示)

  組3:還可以用藍色的去擺都可放16個,說明面積相等。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的證明方法嗎?

  組4:我們用尺子量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長,再乘以來發(fā)現都是16,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剛才我們一共討論出了四種方法,咦,老師奇怪這么多的圓片、三角形,你們?yōu)槭裁床贿x擇它們來擺?

  生:如果兩個圓形擺一起的話,當中就會有一些空隙;脽舫鍪

  師:誰還愿意再來解釋一下呢?

  生:圓和圓之間有很多的空隙,我們不好比較。

  師:那你們怎么不用這些三角形?

  生:三角形邊長短不一樣,不好擺,很麻煩。

  生: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樣。

  師:圓邊是圓,不容易布滿空間所以也不合適。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樣,形狀不同無法比較;如果選擇一種特殊的正三角形是可以的,但也麻煩。測量圖形面積的大小選擇正方形最合適。

  師:剛才我們通過都用小正方形擺或都選擇用大正方形擺,得出兩個長方形所包含的方格數相同,說明了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積相等。

  片斷二: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平方米,現在請你想一想1平方分米會有多大呢?

  生1: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分米。

  生2:(舉著學具里的1平方分米學具)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師:是啊,象這樣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1平方分米。請同學們在學具袋里把它請出來。仔細觀察它的大小,用手比劃比劃1平方分米。

  學生比劃。

  師:想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墻壁上開關的面。

  生2:VCD盒的表面。

  師:下面請同學們最后再看一眼1平方分米,然后把它放起來。請你拿出剪刀和白紙,憑自己的想象剪一個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學生操作。

  師:我看出很多同學都已高高舉起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剪好的同學,你可以拿自己的和剛才的學具比比,它大了還是小了。

  學生議論紛紛,有說我邊長了,有說我的很接近。

  片斷三:

  師:接下來就來認識1平方厘米了,請同學在學具袋里把它找出來。

  師:仔細觀察,對于這個單位你有什么發(fā)現?可以同桌相互說說。

  生1:1平方厘米是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生2:1平方厘米比1平方分米,1平方米小得多。

  生3:在這三個單位中,1平方厘米這是最小的。

  師:哪些物體表面約是這么大呢?

  生4:指甲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5:電腦鍵盤約是1平方厘米。

  五、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我有這樣的幾點思考與感悟:

  1、關于活動體驗與意義建構。

  現代社會的變化已經使教育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育不在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并非是教師手把手的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在片斷二中,1平方分米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在活動體驗中,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學中先說一說1平方分米有多大,找一找1平方分米的學具,看一看這個學具,比劃一下它有大小,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通過一系列的操作體驗,讓學生的思維潛能得發(fā)充分釋放,積極活動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最后,教師又進一步讓學生動手剪一個1平方分米,這就形成了意義建構。也就是在這一活動與建構的過程中,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內容進行對話,學習者也正是借助這三種對話建構對世界的認識。

  2、關于經歷過程與重視結果。

  學習中,學習者往往對結論給予極大的關注,常常忽視事物產生的條件和變化的過程,常常是利用已知去演繹而缺少從已知邁入未知的意識,我們的課堂要引導學生關注過程,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去經歷,去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在片斷一中,我安排了這個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用多種方法比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過程,初步感受到用小方塊擺比較方便;第二層次,在交流中質疑討論:為什么不選擇圓形或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去思考作為比較標準,圓邊是圓,不容易布滿空間所以也不合適。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樣,形狀不同無法比較。測量圖形面積的大小選擇正方形最合適。第三層次,比較兩個圖形有面積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操作,質疑,討論活動,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知識的形成過程,也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這樣的學習過程,原比以前教學直接告訴學生選擇正方形去擺更有價值。

  3、關于開放空間與動態(tài)生成。

  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應當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這也是一堂課能否動態(tài)生成的因素。這一點,通過這節(jié)課我有了更深的體會。比如在片斷一中,因為教師讓學生自己選擇材料或自己想辦法去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才會出現這么多豐富的方法,甚至是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比較方法,也才會有對不選擇圓和三角形的討論和思考。在片斷三中,教師雖然是只提了一個小小的問題:仔細觀察,對于這個單位你有什么發(fā)現?但這個小問題卻給了學生無限大的空間,學生在這自由的平臺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個個的動態(tài)生成也不斷涌現。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假如,我們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舞臺上的主角,那么,他們將呈現一個精彩紛呈,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教材60-62頁和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結合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理解面積的意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形成面積單位的表象,建立面積單位概念。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建立面積單位概念,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聯系和區(qū)別。

  教學準備:

  PPT課件、米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拍手游戲吧!今天,誰來和老師拍手?在拍手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請大家比一比,是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你們的手掌面大呢?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和手掌面一樣,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積的意義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1)觀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說說哪一個面比較大。教師明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國旗表面的面積。

  (2)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的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的桌面與地面,你有什么話要說?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學書的封面)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黑板表面的面積小)

  (5)(師拿出數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說課桌桌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你還能舉例比一比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嗎?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2.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這里有四個圖形,有一個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不同,你發(fā)現了嗎?(課件出示三個封閉圖形,一個不封閉圖形)

  說明:不封閉圖形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要研究圖形的大小,這個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師:大家能看出另外三個封閉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

  小結:看來不但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的面積也是有大小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發(fā)表意見后,師出示課件并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3)為學生提供一個橘子,請學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說說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積。

  (4)將數學書按不同方式擺放,說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面也有面積,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進一步完善學生對面積意義的理解;通過判斷不同方式擺放的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個物體無論怎樣放,面積大小不變,以此發(fā)展學生的面積守恒觀念。

  4.探討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發(fā)展度量意識。

  (1)提出問題,交流比較方法,引發(fā)認知沖突。課件出示兩個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小一些?能比出結果嗎?為什么?

  (學生用觀察、重疊等方法都無法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

  小結:用觀察、重疊等方法,都不太容易立刻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設計意圖】通過比一比活動,進一步認識觀察與重疊這兩種比較方法,同時在比較中產生認知沖突,為激發(fā)用度量的方法進行比較奠定基礎。

  (2)探討度量單位,培養(yǎng)度量意識。

 、偌ぐl(fā)度量意識。

  思考:你還能想到其他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嗎?(提示:用小精靈的建議試一試)

  從學具中選擇一種圖形作單位,這個圖形可以是什么形狀呢?

  ②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度量的方法。

  (3)提供學具(長方形、圓、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提出操作要求:

 、偻纼扇烁鬟x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學具,在長方形上拼擺。

 、谟龅嚼щy,可以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劢涣鞣答,確定度量單位。

  組織學生反饋,說說自己選擇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擺的。

  先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說明自己的想法,再通過電腦課件一起回顧各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分別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作單位)引導學生結合所擺出的圖形思考:如果要準確測量出某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用什么圖形作單位最合適?為什么?

  (4)引導學生從兩方面進行體會:一是正方形能鋪滿(密鋪)所測圖形;二是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在擺放時不受擺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小結:國際上規(guī)定用正方形作面積的單位。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過程,在拼擺過程中體驗單位的價值和選擇面積單位的依據,通過比較,感受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認識正方形是最合適的面積單位。

  5.應用面積單位表征面積,感受單位的價值。

 。1)完成教材62頁“做一做”。

  交流時,讓學生不但說明自己所填的結果,還要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設計意圖:通過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使學生體會一個圖形中含有幾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幾(個單位),感悟單位的價值。在交流數第二、第三幅圖中正方形個數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為了方便數出面積單位的個數,可以將圖形進行割補,割補后圖形的面積不變,從而不斷發(fā)展學生的面積守恒觀念。

  小結: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3個面積單位,應用面積單位我們就能準確地測量和計算面積了。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不同面積單位的大小,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填一填。

  (1)語文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 )。

  (2)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50( )。

  (3);盏拿娣e大約是9( )。

  (4)黑板表面的面積大約是( )平方米。

  (5)數學作業(yè)本封面的面積大約是( )平方分米。

  (6)操場的面積大約是( )平方米。

  2.判斷。

  (1)小明的身高是138平方厘米。( )

  (2)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米。( )

  (3)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20分米。( )

  (4)教室的門高約2米。( )

  四、全課總結

  1.回顧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yè)創(chuàng)意比拼:在方格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3個圖案,保證面積都是9平方厘米。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學具:兩生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長度)

  出示太陽和月亮圖片,給它們涂上顏色,你們覺得哪張會涂得比較快,為什么?(月亮,因為它比較。

  你們所指的是它的什么比較?(面比較。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與評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fā)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物體表面”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學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探索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今天數學課上的探索就從我們最親密的數學書開始。請你們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從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摸課桌的面,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看一看黑板的面和課桌的面相比,怎么樣?

  歸納: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的表面)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課件出示各圖形(三角形,圓,長方形,角):你能分辨他們誰大誰小嗎?第4個圖形能比較它的大小嗎?為什么?

  歸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意義。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設計意圖與評價: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懊妗笔鞘裁矗空f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小組合作:比較課桌上紅(3cmx5cm),黃(4cmx4cm),綠(3cmx4cm)三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匯報比較結果,并說說是怎么比較的。(用重疊法,但是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紅色長方形和黃色長方形面積的大小。)

  激發(fā)認知沖突,怎么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匯報:拼擺正方形更簡便。紅色長方形能拼15個小正方形,而黃色正方形能拼16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所以黃色正方形的面積要更大。

  [設計意圖與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進一步激疑:是不是只要拼擺的正方形越多,它的面積就越大呢?出示一個正方形,只能拼9個正方形,但它卻比原來三個圖形大得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它拼擺的小正方形要更大)

  師生共同歸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那我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并用筆畫出重點語句。匯報自學結果。

  1、認識平方厘米。

  課件出示:國際上規(guī)定: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看看哪個手指的指甲蓋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師:你周圍還有那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呢?

  量一量郵票大約是幾平方厘米?用來量數學書的面積怎么樣?

  2、認識平方分米。

  課件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從學具中找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是1平方分米呢?

  量一量數學書的封面是幾平方分米?

  用它來量黑板的面積怎么樣?

  3、認識平方米。

  課件出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師:你們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我們來感受一下。教師出示1平方米的紙,用直尺量量它的邊長,告訴學生它的邊長是1米。

  身邊面積大約為1平方米的物體有哪些呢?

  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設計意圖與評價: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四、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

  五、鞏固練習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單元《面積和面積單位》,p61、62、63。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引導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和抽象的關系;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币虼,我在設計本課時,注重了以下問題:

  1.合理解讀教材。在整體把握教材重點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再加工。教材例2,在學生無法用觀察法、重疊法直接比較的基礎上提示用圖形進行測量,在學生自主選擇圖形實際測量之后,通過比較,體現選用正方形的優(yōu)勢。我對此進行了改動,在學生用生活經驗無法解決時,直接出示分好的正方形的方格,學生用數正方形的個數的方法進行面積大小比較,再出示用不同正方形表示的網格,讓學生數,能更好地凸顯選擇統一大小的正方形必要性,激發(fā)學習需求,為學習面積單位做好鋪墊。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解決測量問題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對面積單位再創(chuàng)造。在學習面積單位時,讓學生從一堆面積單位中找出1平方厘米,測量它的邊長,加深認識,接著讓他們測量較小的圖形,能解決,再測量桌面,發(fā)現不能解決,由此創(chuàng)造大一點的單位。

  3.把握核心概念進行教學。本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面積單位到底有多大的表象。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的一次飛躍,學習本課內容,不僅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能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面積計算打下重要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真正理解。體現面積認識的直觀性和層次性,注重面積概念的全面性,發(fā)展學生的面積守恒觀念,強化周長、面積概念的比較辨析。學習面積單位時,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度量的含義,認識度量單位的實際意義,滲透度量意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實際表象。

  2.在觀察、比較、想象等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用面積、面積單位描述生活現象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建立面積單位的實際表象。

  2.難點:理解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度單位。

  2.出示一組長短不同的線段、和兩張大小不同的樹葉,引出本課的主題:物體表面有大小。

  二、新知探究

 。ㄒ唬┟娣e含義

  1.認識面。

  通過看文具盒引出面。并舉例說明,物體有哪些面。

  2.直觀感受面有大小,引出面積概念。

  對比觀察書的封面和黑板面,感受面有大小,在此基礎上規(guī)范語言:書的封面面積比黑板的表面的面積小。書的封面大小就是書的封面面積。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

  3.學生再舉例說明面積含義。格式:()的大小就是()面積,它比書封面的面積()

  4.認識不規(guī)則圖形和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旋轉圖形,面積變化嗎?

  5.總結什么是面積。

  (二)面積單位

  1.觀察法。剛才我們用眼睛就能看出兩個物體面積大小的方法就是觀察法。

  2.重疊法。出示不易觀察的一組圖形,但可以重疊比較。

  3.數格法。

  ①出示不宜觀察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重疊也看不出來。學生思考后,出示覆蓋線條的小方格,引導學生數方格,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一排一排地數。

 、诔鍪居貌灰粯拥男》礁癖硎镜牟灰(guī)則的圖形。體現要用統一的小方格。

  4.講述:要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就要學會測量和計算,而格子的大小不同,無法確定面積的大小,說明統一方格大小很有必要。計算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國際上規(guī)定一定標準的正方形的大小叫做面積單位。

  5.認識平方厘米。

  ①取出一個和老師手上拿的一樣大的小正方形,測量它的邊長,教師說明,這就是1平方厘米。

  ②閉眼想一平方厘米有多大。舉出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的物體。

 、蹨y量兩個圖形,并匯報,有意引導兩種數法。

  6.認識平方分米。

 、儆闷椒嚼迕兹y量桌面的大小。引出學習更大單位的需要。

 、趧(chuàng)造平方分米。拿出1平方分米,說為什么選它。

 、塾闷椒椒置兹y量桌面的面積并匯報。

  7.創(chuàng)造平方米。

 、偈裁礃拥恼叫蚊娣e是1平方米的?

 、趯⑿睦锵氲暮秃诎迳袭嫷恼叫蚊娣e比較,感受1平方米。

  ③指認1平方米。區(qū)別面積和周長。

 、芄烙嫿淌业拿娣e。

  三、鞏固應用

  我們今天學了3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后還會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想想,這3個面積單位什么時候用呢?

  放學回到家,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放桌上吃午飯,可一不小心,咬到了一粒石子,馬小哈那顆表面約1平方米的大門牙被磕掉了,鮮血直流,馬小哈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就往醫(yī)院跑。你信嗎?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71——74頁,做一做以及練習1、2題。

  教學目的:

  1、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觀念,能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測量指定的面積。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老師出示一張獎狀,如果給這張獎狀鑲上一個鏡框,怎么才能知道用多少鋁合金條?如果再加上一塊玻璃,需要知道什么?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知識,面積和面積單位(板書課題)

  二、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課桌的面。指出課本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等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如黑板面、墻面、地面等。請比較課本封面與課桌面的大小。(把課本覆蓋在課桌上驗證結果)

  師:再比一比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指出: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投影出示第92頁,練一練,比較物體的表面,哪個面積大一些?

  2、認識圍成的平面圖形。

  師:如果我們把書本面、課桌面的形狀畫下來,是什么圖形呢?(長方形)師:長方形其實是平面圖形的一種。(板書:平面圖形)平面圖形有很多種,學生說,大屏幕顯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角)指出,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師:上學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已經知道他們是由線段圍成的?看一看,除了長方形、正方形外,還有哪些圖形是圍成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師:為什么角不是圍成的平面圖形?(板書:圍成的平面圖形)

  3、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師:(課件出示大小明顯的長方形、正方形各一個)請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長方形大,正方形。⿴煟海ㄕn件出示兩個位置不一樣,但形狀大小都一樣的長方形)再請比較這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師:看來不能像剛才那樣一眼就看出大小了,怎么辦呢?請看屏幕。(電腦顯示:兩個長方形經旋轉,成同一水平位置時,再疊合)現在說說看,誰大誰?怎么比的?師:(電腦顯示:15個面積單位的長方形和16個面積單位的正方形)最后,請比較這組圖形大小。師:(電腦顯示:兩個圖形重疊)重疊后,一個圖形較長,另一個較寬,還是看不出大小,怎么辦?請看屏幕。

  (電腦顯示:把兩個圖形化分成若干個相等的小方格)現在會不會比較?師:每個小方格是否一樣大,還應驗證一下。(電腦顯示:長方形中移出一個小方格,與正方形中的一個小方格重合)

  指出:通過前面的比較,說明圍成的平面圖形和物體的表面一樣,也是有大小的。

  4、揭示面積的概念。

  三、教學常用的面積單位

  1、引入面積單位。師:(電腦顯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均被劃分成9個小方格)這兩個正方形各包含幾個小方格?他們的面積相同嗎?

  師:為什么包含的小方格個數一樣,面積卻不同?

  師: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樣就是測量的標準不統一。為了便于交流,每次測量都應該用同樣大小的小方格做標準,這樣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么?看書93頁。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認識平方厘米。師:(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請觀察它的形狀、大小,量出它的邊長。學生操作后指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比比看,你的哪個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討論后,指導用“1平方厘米”量指定圖形的面積。(量學具盒里的硬紙片)

  3、認識1平方分米。師:(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猜一猜,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還是1平方米?為什么?

  師: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不是1分米,還應該驗證一下,想想該怎么辦?學生測量后指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師:用“1平方分米”量課桌面的面積。(分組競賽)

  4、認識平方米

  師:剛才我們用“1平方分米”測量了課桌面的大小,如果用1平方分米去測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覺得怎么樣?

  師:這就需要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出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紙)想想看,它的邊長應該是多少?什么樣的圖形面積是1平方米?

  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米?(學生舉例)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有幾個平方米?

  四、鞏固練習

  1、鏡框上鑲的玻璃是指獎狀的哪部分?它約幾平方分米?

  2、考考大家學得怎么樣?練習十八第1、4題。

 。场尨痤}

 、賹⒊S玫拿娣e單位從大到小排列。

 、跍y量圍墻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最合適?

 、凼峙撩娣e約4()

  ④郵票面積約4()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

  2.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過探究、討論,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

  學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厘米、寬6厘米),一張綠色紙(長12厘米、寬9厘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生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前段時間侯老師剛買了一套住房(出示課件),你們想了解點什么? (學生回答。)

  情況一:若學生回答的問題有價值。

  師:同學們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從這個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況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價值。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仔細觀察這個圖,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房間是有大有小的。)

  師:剛才,同學們發(fā)現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房間的大小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客廳大也就是說客廳的面積大,衛(wèi)生間小是指衛(wèi)生間的面積小,那你能說一說,客廳的面積指的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房間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比如,餐廳地面的大小是餐廳的面積,廚房地面的大小是廚房的面積。

  師:再比如說,你看,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這個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積。那你們的手掌面呢?誰愿跟我比比,誰的面積大。

  師:你來,同學們看,誰的面積大?

  師:同位互相比一下。

  師:其實,周圍物體的面也有大有小,F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說一說,看看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開始吧。(學生小組自由探究。)

  師:誰來說一下,你們比較的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

  學生交流(學習重疊法的語言:這個同學是把這兩個面重疊在一起來進行比較的,他發(fā)現墊殼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說墊殼的面積大,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可以叫它重疊法。)

  師:剛才通過觀察,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學過不少圖形,你們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說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說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師:剛才有的面的面積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覺得餐廳和廚房哪一間的面積大呢?現在我們就想辦法來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在信封里裝著,可以利用這些學具擺一擺,數一數,看它們的面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好嗎?看哪個小組能最先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活動并匯報。(師巡視觀察學生擺的有幾種情況)

  展示擺的好的小組,正確的擺法有以下情況:

  紅紙 綠紙

  正方形 12 12

  圓形 12 12

  長方形 18 18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有一個小組是這樣擺的,(出示錯誤的一組)你能說說你們比較的是哪張紙的面積大嗎?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師:那你認為這樣合適嗎?

  師:找同一小組同學說:那你認為怎樣就合適了?

  引導學生說:要用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叫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方便,人們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guī)定的?請帶著這兩個問題看數學課本73、74頁,從這里邊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看書后小組互相說說這兩個問題。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幾個?(學生回答。)

  師: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嗎?

  師: 你能從你的學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嗎?(師貼1平方厘米)

  師:量一量,看它的邊長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腦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說一說。(學生匯報。)

  師:現在我們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現在你估計一下,這塊橡皮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厘米呢?

  生:5個。

  師:5個1平方厘米也就是幾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認為橡皮這個面的面積是5平方厘米,還有誰想說?

  是: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才,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學生答。)

  師:對呀,太小了怎么辦?你覺得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嗎?(如果學生舉起1平方分米就說,你知道這是多少嗎?)

  師:祝賀你們,找對了。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學生量。)

  師: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學生找。)

  師: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面的面積呢?(學生答。)

  師:如果用它來測量操場的面積,你感覺怎樣?

  師:你覺得用哪個單位來測量操場的面積比較合適呢?

  生:平方米。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師給學生展示1平方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嗎?(學生交流。)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師演示。)

  師: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好嗎?

  三、小結,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積,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師: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郵票和課桌面的面積。

  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的收獲不小,不僅知道了什么是面積,而且還了解了面積單位,并且也學會了用測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積,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用計算的方法來知道物體表面的面積,老師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好嗎?

  五、評析

  《標準》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fā)展!北竟(jié)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和建立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概念。

  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動手摸面體會比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加以區(qū)分比較。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2.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想辦法比較紅、綠兩張紙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產生了認知矛盾的沖突,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愿望。教師很好地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在擺一擺、量一量、數一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從而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形成和建構,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意識和合作能力。

  3.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這些面積單位進行實際測量、估測,有利于學生對各面積單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71至76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經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過程,并形成表象。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4、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我們今天來玩兒一個游戲,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兩個三角形,游戲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我們找兩個同學來涂色,誰涂色的速度快誰就獲勝。(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老師說開始一起涂)

  2、誰是獲勝者,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為一個三角形的面大,一個三角形的面小。

  師:這個同學用了一個詞很好。

  3、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看看這兩位同學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師: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這是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師:我們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積,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4、今天老師用到一個詞,面積,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積?

  板書:面積。

  師: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個詞。

  生:

  師: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再賣房子的時候看見面積兩個字,我們就知道是什么含義了。

  5、面積和物體的表面是有關系的。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現摸一摸課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鉛筆盒的面,再摸一摸我們做的凳子的面。

  師:同學們剛才摸的面我們把它叫做物體的表面。

  板書:物體的表面。

  6、通過同學們剛才的摸,你發(fā)現物體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時候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誰的表面大,誰的表面小。

  師:這就說明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書:的大小

  師:剛才我們摸的課本的表面的大小叫課本表面的面積,摸的桌子表面的大小叫桌子表面的面積,誰能用老師剛才說過的話說一說凳子表面的大小是什么?

  結論:所以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就是它們的面積

  7、把數學課本的封面和光盤畫下來,這兩個圖形就叫封閉的圖形。

  板書:封閉圖形

  師:講解什么是封閉的圖形?就是沒有缺口,從頭到尾相連的。

  師:再畫一個有缺口的,問這是封閉的圖形嗎?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中有哪些是封閉的圖形?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

  8、我們學過的這些圖形有大小嗎?

  生:有對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生:齊讀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9、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些什么?學生分著齊讀面積定義。

  10、讓學生把這兩句話總結成一句話?

  生: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11、誰能起來舉一個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說哪些物體的面積有大有小。

  12、比較兩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疊一下。

  13、拿出兩個長方形,比較兩長方形大小,用重疊的方法不行了,怎么辦?

  生:用小方塊擺一擺,誰擺的多誰大。

  14、小組交流:在我們學過的圖形中用哪種圖形擺最合適,為什么?

  生:最適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師翻過來,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擺可以嗎?

  生:不行,這樣擺同樣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也無法比較。

  16、怎么辦?

  生:我會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擺到兩個長方形上,看誰擺的多,比較大小。

  17、我們知道了要在物體上或圖形是擺小正方形時要統一單位,用相同的正方形來擺。

  18、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面積單位,我們給這些小正形起了一個名字叫面積單位。

  板書: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單位?面積單位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書:三個面積單位

  19、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多大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師: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點。

  師:我們可以說什么樣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舉例)田字格,1角的硬幣,大拇指蓋。

  20、打開數學書P74做一做1題,先估一估,看誰估的準。擺一擺是多少?

  21、為什么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為它能擺8個小正方形。8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蓋住了。

  22、老師讓你用這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這個課桌的面積你認為怎樣?

  生:不合適,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積太大。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內容

  面積的含義,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靈活地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

  2、過程與方法:

  動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式的方法學習。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等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適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重、難點與關鍵

  1、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2、是學生建立常用的面積單位的表象。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個。

  學生準備:三張彩色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紙每四人1份;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學具若干、圓形紙片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兩張紙,如果我們要在這兩張紙的面上進行涂色比賽,看誰先涂完,誰就是冠軍,那你想選擇哪張紙,為什么?(學生們都議論紛紛,都想選擇小的那張紙涂色)

  導入:同學們都認為,要想很快的涂完,理所當然的要選擇這張面小的來涂,對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上的內容。(板書:面積和面積單位)(二)、感知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

  師:在我們身邊的每個物體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1)摸一摸,課本封面、課桌面,感知誰大?

  (2)看一看,課桌面與黑板面,誰小?

 。3)比一比,練習本的面和數學書的面誰大?

 。4)歸納:原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5)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出示圖形:

  師:剛才我們比的是物體表面的大小,現在我們來比比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第四個圖形能比較面積的大小嗎?為什么?

  (2)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小結:像圖

  1、圖

  2、圖3這樣封閉的圖形才能判斷它的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3、歸納面積

  師:誰根據這兩句話概括出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ㄈ⒈容^面積的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1、動手操作,比較面積大小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現在,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三種不同顏色的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

 。▽W生分組動手操作并進行討論。然后讓學生演示自己的比較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用重疊、拼剪、數方格、測量等方法比較出三張彩紙的大小,同學們真棒!

  2、出示課件

  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即課本第71頁下面的兩個長方形,其實際大小分別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這里有3種圖形,你認為選用哪一種圖形作為面積單位來比較比較方便?

  課件展示擺法1:

  師:你現在能不能很快地比較出這兩個長方形的大?(能)

  生:第2個圖形面積大,因為第一個用了14個小正方形,第二個用了15個小正方形。

  師:同意嗎?(同意)看來用正方形的確不錯。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出示擺法2:

  師:這種能比出結果嗎?(能)誰的面積大?(第二個長方形的面積大)

  生:第2個圖形面積大,因為第一個用了14個圓形,第二個用了15個圓形。

  師:這種能比出結果嗎?(不能)師:為什么不能呢?

  生:因為用圓會有空隙。

  師:哦,看來用圓的確不是很合適。出示擺法3:

  師:這種能比出結果嗎?(不能)

  師:看來用長方形不一定能夠比出來,選用長方形不是很方便。

  師:計算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國際上規(guī)定一定標準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積單位。

  3、面積單位認識。

  教師邊介紹邊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老師把它們全部帶來了。邊介紹邊在黑板上貼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種不同顏色的紙片。)

  出示課件: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面積單位,你們能說說我們身邊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生:一角錢硬幣、一個指甲蓋大約1平方厘米。一個手掌心、一個插線盒大約1平方分米。一扇窗戶、一張方桌大約1平方米。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你們已經和這些面積單位交上朋友了。

  4、面積單位的應用。

  應用面積單位進行估算。給面積單位找實物,結合實物選擇面積單位,采用師生配合,生生配合形式訓練。(如課桌、數本、文具盒、獎狀、教室等)

  (四)、考考你

  填上適當的單位。

  一間教室大約63()

  老師襯衫上的一顆鈕扣大約1()教室墻壁上的鏡框面積大約15()一張郵票大約6()

  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ㄎ澹⑦@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85——88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周長和面積的不同點,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

  教具:

  相架一個,媒體軟件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個,地上1平方米一個

  學具: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個,自備長方形、正方形各一個。

  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相架,復習周長的含義。

  2、給這個鏡框配一塊玻璃,要求玻璃的什么?(大小或面積)

  3、電腦出示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二、認識面積含義

  1、認識物體。

  2、認識物體的表面,比較表面的大小。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封面和文具盒蓋的面,比一比哪一個比較大,哪一個比較小。師說明:物體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3、電腦出示: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4、電腦出示:圍成的平面圖形。比一比,它們有大小嗎?學生涂色,比大小。

  5、電腦出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6、歸納面積的含義。說說其中最關鍵的幾個詞。

  摸一摸練習簿、課桌面、凳子面,比一比哪個面積最大,哪個最小。

  三、聯系實際,認識面積單位

  1、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大。ㄖ丿B法)

  2、當直接比較有困難時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電腦出示:劃分方格。

  3、電腦出示:統一方格的大小。師說明:統一的方格的`大小就是國際統一的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4、聯系實際,認識面積單位。

  電腦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與實物聯系:學生取出1平方厘米與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與身體的某一部位比一比,同你的哪個部位大小差不多。

  學生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

  師一邊板書一邊說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四、鞏固

  1、第88頁第2、3題,(師說明: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

  2、第90頁第2題

  3、開放題。電腦出示:請你露一手,在下面的方格紙上,你能利用這些方格畫出幾個面積相等的圖形嗎?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什么是面積?你能說一說1平方厘米大約有多大嗎?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慨括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常用面積單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擊掌。

  2、出示兩片樹葉,涂色比賽。

  3、課件出示P60圖。比較那個面大。

  4、小結:這些我們能看到的和摸到的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課題)

  二、新課:

  1、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圖片

  哪個圖形面積大?

  2、誰能用一句話慨括什么是面積?

  3、結合生的回答師板書。

  4、①、重疊法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利用手中學具以小組為單位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5、面積單位:

 、、以小組為單位自學P63內容。

 、、生答學到了什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小結:我們學習了什么?利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

  四、鞏固練習。①、課件出示②、P64 1、2、3、4

  五、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業(yè):課后找一找周圍的物體表面。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大小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觀察、比較、拼擺、測量等建立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活動中,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規(guī)定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圖形卡紙、用來拼擺的小圓形、小正方形、小長方形、兩張大小不一樣的長方形白紙。

  一、認識面積。

  1、師:假如老師今天要在班里舉行一個涂色比賽,看誰能在相同的時間內最快涂完一張紙?(出示:)你會選擇哪一張紙來涂?(小的那張。)

  師:為什么?(因為它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贏……)你們所說的大小指的是哪啊?(學生會指出是紙的面)

  師:大家都認為這張紙的面大,這張紙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應該選擇面小的`這張紙,是嗎?(是)

  2、師:這是這張紙的面,那其它物體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數學書的封面、桌子的面,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

  師:剛才我們摸的都是物體的表面。數學書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較,哪個面大哪個面。浚ㄗ雷用娲,書的面。

  師:同學們這種通過觀察直接比較出物體表面大小的方法叫觀察法。再來比較一下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3、出示4個封閉圖形、1個不是封閉圖形。

  師:哪個圖形和其他圖形不一樣?

  師:那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那么它們又有大小嗎?(有)

  師:(板書面積的定義)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西瓜表面的大小就是西瓜的面積;你能像老師一樣再來說說其他物體的面積嗎?(生說)

  二、認識面積單位。

  1、(教師出示3張彩紙,紅色、黃色、藍色)

  師:小組里任選選擇其中的兩張彩紙,比比誰大誰小,要求:不能改變彩紙的形狀。(小組活動)

  (1、選紅色和黃色:疊在一起,師可以順勢評價,在數學里叫重疊法。

  2、選黃色和綠色: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用觀察法。

  3、選綠色和紅色:重疊但還是比不出誰大誰小。)

  師:到底誰大誰?你來猜猜看。(生隨意猜)

  師:紅色和黃色比,紅色大;黃色和綠色比,綠色大;綠色和紅色比,不知道誰大誰?那怎么辦呢?

  2、師:我們用手里的數學學具來幫助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生活動并匯報)

  師:有的用,有的用,你更支持哪一種擺法呢?

  師:這些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這張紙的面積;這些小○的面積只能說大約是這張紙的面積。

  3、(一個正方形由9個大正方形組成,另一個正方形由16個小正方形組成。)先不出示,讓學生猜一猜。

  師:哪個面積大?(生猜,然后出示圖片)

  師:為什么9格的圖形比16格的要大?

  師:在比較兩個物體表面的面積的時候,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的單位。那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4、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你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多大?(先和老師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師:用你的尺量一量這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1厘米)

 。ò鍟哼呴L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生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師:你想不想知道1平方分米是多大?

  師: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板書)

  用你的尺量量,驗證一下。

  師:你能不能用手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生一起比劃)

  師:用你手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測量一下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是多少?

  師:你覺得1平方米是邊長多大的正方形?(1米)

  師:你先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生比劃)小組里的同學合作,伸開雙臂比劃一下1平方米。

  5、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師: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這就是1平方米的面積,大家猜猜,這里面能放幾本數學書呢?來,驗證一下。(學生出來放書示范)

  三、鞏固認知,應用新知。

  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教室該用()作單位。橡皮該用()作單位。

  筆盒該用()作單位。黑板該用()作單位。

  四、課后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師:把你的收獲帶回家,找找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年級數學課程《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11-26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04

面積教學設計04-07

面積的教學設計04-18

《面積單位》 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04-13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2-08

面積的變化教學設計02-23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9-21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6-14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