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教學設計及反思范文
《風箏》是魯迅諸多散文中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fā)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沖突,內(nèi)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凄婉,適合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濃濃的親情。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主題,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在設計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抓住親情,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作品中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完成角色互換。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關(guān)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獲得審美的重塑和提高。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
2.學習作者敢于承認錯誤的自責自省的精神。
3.體會作品蘊含的濃濃的親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自省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1.課前播放歌曲《三月三》,創(chuàng)設情境
2.PPT顯示: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同學們,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寫的是什么情景?(生答)你們放過風箏嗎?放風箏的感覺如何?(學生自由談感受)同學們剛才都說放風箏時很高興,很刺激,很爽,可一想到風箏,文學大師魯迅卻感到悲哀,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詩《風箏》,去觸摸大師那顆敏感的心吧!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思考:這篇課文圍繞什么來展開回憶的?寫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語言要簡潔。(引導學生復述時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jīng)過。)
3.請同學們試著在題目“風箏”這個詞的前面加一個修飾語,來表達你對這篇課文的最具個性的理解。(根據(jù)學生所選擇的詞語談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三.研讀,合作探究
剛才同學們通過給題目加修飾語,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討論幾個問題:PPT顯示題目
1.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飄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因為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春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感到驚異。而一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qū)Φ艿艿木衽皻,所以感到悲哀?/p>
2.課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么?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能不能從文中找到詞語來說明是精神虐殺?
討論后明確:“精神虐殺的一幕”指“我”不許小弟放風箏,發(fā)現(xiàn)他偷做風箏,氣得把他快要做好的風箏抓斷踏扁了。第二問,學生各抒己見,學生也許會答,“我”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的孩子做的玩藝,“我”希望弟弟有出息,所以不許他放。從這里可以看出哥哥對弟弟的關(guān)愛,體現(xiàn)的是濃濃的手足情。課文中的“憤怒”、“抓斷”、“擲”、“踏”等詞語,都說明了“我”對弟弟的“精神虐殺”。
3.既然“我”希望弟弟有出息,為什么說是“精神虐殺”呢?弟弟有沒有記恨哥哥?
【風箏的教學設計及反思范文】相關(guān)文章: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10-24
最新《風箏》教學設計09-29
《風箏》教學設計范文(精選8篇)10-08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15篇04-03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14篇03-05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風箏》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04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風箏》閱讀題及答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