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自然科“磁力的大小會發(fā)生變化嗎”教師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一:“磁力的大小會發(fā)生變化嗎”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fā)生改變。
2、過程與方法: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fā)生改變。
三、教學難點
具體、細致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huán)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回形針、回形針制作的小鉤、透明膠帶。
五、教學過程
。ㄒ唬⑻岢鰡栴},進行猜測:
1、教師演示比較兩個磁力大小差別較大的磁鐵各吸回形針的多少,讓學生直觀看出這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們能改變一個磁鐵的磁力大小嗎?(不能,一個磁鐵磁力大小是不變的。)
3、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變化嗎?如果磁力大小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呢?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個環(huán)形磁鐵相互吸引著重疊在一起(演示方法),它們的磁力又會怎樣呢?學生猜測,記錄并交流。
。ǘy量磁力,收集數(shù)據:
1、怎么知道磁力的變化呢?(書上有方法介紹,但我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比較好,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討論說說。當然,交流匯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幫助學生選擇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
2、今天我們就做一次小懶漢吧!用書上現(xiàn)成的方法來實驗。(投影出示圖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來表示?(磁鐵吸住回形針的個數(shù)表示)
。2)、實驗時,為了公平比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一、幾個磁鐵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鐵的薄木片不變,用同樣的方法鉤住回形針,使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等。)
3、學生實驗,并記錄。
(1)、教師演示并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注意提醒學生把回形針先掛在鉤子上,再把小鉤子往磁鐵上吸。)
。2)、指導填寫記錄表。
(3)、學生繼續(xù)實驗。(提示學生,最好把實驗用的第一個磁鐵始終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鐵依次往上疊,避免因磁鐵磁力大小差別帶來的誤差。)
4、交流匯總。
(三)、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
1、觀察匯總表里的數(shù)據,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
2、我們先前的猜測對嗎?
3、由此,我們可以推出什么結論?
。ㄋ模、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給你帶來了什么?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請課后進行研究,并與大家及時交流。
(五)、資料收集:
收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下節(jié)課帶來。
篇二:《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fā)生改變。
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尊重科學實驗的客觀性。
【教學重點】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fā)生改變。
【教學難點】
具體、細致地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教學準備】
為每小組準備:4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huán)形磁鐵,四個杯子、厚紙片、若干個回形針、回形針制作的小鉤、透明膠帶,一個小鐵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為每組準備的杯子、小鐵球和一塊磁鐵,鐵球放到杯子里。請同學們想辦法在不用手拿的情況下,也不能把杯子倒過來,把小鐵球取出來。(一塊磁鐵根本不能把小鐵球吸上來,借助別的小組的磁鐵才能吸上來。)
2、小組同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予以表揚。
4、提出質疑,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ㄔ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主人。這樣設計既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理念。)
二、學習新知。
1、出示課件(一塊磁鐵的磁力大小不能改變,那么兩塊或者幾塊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學生猜測交流,并說明理由。
。ㄔO計意圖:在科學教學中猜測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猜測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還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這一問題探究的興趣。)
2、總結猜測,實驗驗證。
。ㄔO計意圖: 使學生懂得任何猜測都得需要實驗驗證,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科學嚴謹?shù)?科學態(tài)度。)
3、示實驗材料,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雖然書上有方法介紹,但我還是選擇讓學生自己嘗
試設計實驗方案,初步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當然三年級學生接觸科學課的時間不長,他們設計實驗的能力較弱,所以在學生交流匯報時,我也會注意把握,幫助學生選擇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使學生經歷一個設計實驗的過程,同時教師也起到了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4、完善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演示。 (設計意圖:學生的技能是以模仿為主,教師如果操作不規(guī)范,學生很難學會準確的操作方法。教師的演示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掌握實驗操作的方法,又為下面的實驗做好鋪墊。因為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使學生在后面的實驗中有章可循,大大節(jié)省實驗時間。)
5、師生總結注意事項,課件示溫馨提示, 播放優(yōu)美的輕音樂,學生明確分工開始實驗。教師不斷巡視,幫助指導。
。ㄔO計意圖:示溫馨提示,使學生能隨時注意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去探究問題。三年級的孩子們接觸科學的時間不長,他們的動手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不斷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指導。)
三、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
1、實驗完畢,整理員整理材料。各組分析數(shù)據,試著填寫結論。 (設計意圖:材料整理員及時整理材料,以免學生隨手玩材料,影響紀律,F(xiàn)在三年級的孩子對數(shù)據沒有那么敏感,他們往往熱衷于操作,而懶于思考枯燥數(shù)據背后的學問,因而我在記錄單中增加了我的發(fā)現(xiàn),要求學生收集好數(shù)據后小組內分析數(shù)據并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2、討論交流實驗結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各自得出的實驗結論,教師投影展示。
。ㄔO計意圖:請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發(fā)現(xiàn),其它小組有不同意見及時補充,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和尊重別人的好習慣。通過數(shù)據得出結論讓學生意識到實驗數(shù)據的重要性,離開實驗數(shù)據或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沒有說服力的。)
3、回顧探究過程,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做實驗—收集數(shù)據—記錄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然后再回過頭去討論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讓學生意識到任何的猜想都需要用實驗來證明,同時許多的結論的生成都是建立在猜想的基礎上)
四、回顧總結,課外延伸。
1、談收獲,做自我評價。(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就是最大的收獲。)
。ㄔO計意圖:探究之后幫助學生梳理整個探究過程,讓學生審視整個探究活動,對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做一下自我評價,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調整,逐步提高探究水平。)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
樣變化呢?請課后進行探究,并與大家及時交流。
。ㄔO計意圖: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能完全依賴課堂教學,課外探究題的設置,因勢利導,把學生的探究引向40分鐘外更廣闊的空間,不僅能鞏固科學知識,還能加快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總評: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測、設計活動方案、測量收集數(shù)據、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等探究過程,并且指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合作和細心。最后激勵學生把互相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探究它們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本節(jié)課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再讓學生獨立實驗,對學生做到有扶到放,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始終堅信,小學科學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帶著這一理念,上了一年的科學課。我?guī)е鴰追帚裤、帶著幾分童心,與孩子們一起經歷探究過程,一起分享著科學研究的快樂。也許我的語言還不夠簡煉,也許我的教學機智還需要提高、也許我的思路還有欠缺,但是我愿意不斷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升華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快樂的成長著。
【小學三年級自然科“磁力的大小會發(fā)生變化嗎”教師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大小多少09-04
比大小教學設計09-10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小學六年級的自然科目教學計劃12-16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