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時間:2022-09-22 15:13: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五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能讀會寫“碣、澹、竦峙、蕭瑟”等生字詞。

 、 理解、積累“澹澹、竦峙、蕭瑟、聽取、別枝、若、次、以、見”等文言詞匯。

 、 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 準確朗讀并默寫。

  2、能力目標:

 、 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 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德育目標:

  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nèi)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lián)想、想像法:

  這五首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內(nèi)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

  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 CAI 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觀滄!,感受詩中洋溢著的飽滿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王灣《次北固山下》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從了解燦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海》

  1、解題: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2、誦讀:

 、 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投影: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蕭瑟(sè)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教師聲情并茂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 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3、研習詩歌內(nèi)容:

 、 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xiàn)于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 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 教師講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② 學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4、學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1、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誦讀:

  ⑴ 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3、研習詩歌內(nèi)容:

 、 疏解詩句:

  客路,指旅途。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⑵ 整體把握:

  問:

  ① 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②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③ 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① 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潮平”一語,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 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⑶ 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4、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1、文學常識填空:

  ⑴ 《觀滄!芬辉娺x自 ,作者 ,字 , 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 見稱。他與其子 、 合稱為“三曹”。

  ⑵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 ,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 。

  2、根據(jù)課文填空:

  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 ,江春入舊年。

  ⑶ ,風正一帆懸。

  3、下面的譯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A、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參考答案

  1、⑴ 《樂府詩集》 曹操 孟德 東漢末年 慷慨悲壯 曹丕 曹植

 、 停泊 王灣

  2、⑴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 海日生殘夜

  ⑶ 潮平兩岸闊

  3、C

  五、布置作業(yè)

  1、默寫詩歌《觀滄!泛汀洞伪惫躺较隆。

  2、誦讀其余三首詩歌,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3、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飽覽西湖早春景色,學習辛棄疾《西江月》,體會側面點染的烘托美;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藝術匠心。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題(二)中三組詩句的出處: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風吹”句寫仲春之景)

  2、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句寫暮春之景)

  3、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無意”句寫初春)

  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指名學生適當點評詩歌內(nèi)容。

  二、研究《錢塘湖春行》

  1、解題:

  (多媒體顯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誦讀:

  ⑴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體會語言的緩急。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 學生自由朗讀。依據(jù)注釋疏通詩意,整體感知。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后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3、講講問問,探究詩的意境。

  問:

 、 統(tǒng)讀全詩,從中歸結出詩人的游蹤。

  ⑵ 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 “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 “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燕子啄泥銜草、營建新巢,從中能見出什么?

  ⑸ 第五、六句寫了什么?為什么說“亂花迷眼”?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淺草有什么用意?

 、 最后兩句是怎樣結住全詩的?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明確:

  ⑴ 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即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 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 “水面初平云腳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八妗敝肝骱。水面初平寫春水新漲,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的景象!霸颇_低”指白云重疊,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腳,有下垂義。

 、 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里的“早”和“新”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鶯和燕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 第五、六句寫了花草。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生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

 、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結: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至。開頭寫“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4、學生練習背誦。

  三、研習《西江月》

  1、解題:(多媒體顯示)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jù),但習慣如此。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闕、下闕)之間的聯(lián)系。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fā)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上饒帶湖期間寫的。

  2、教師領讀,學生體會輕松活潑的情調。

  3、品析探究詞作的情趣。

  問:

 、 從什么地方能看出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說豐年”的是誰?用自己的話敘述上片的內(nèi)容。

 、 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兩三點雨山前”對驟雨將至的信號,詞人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詞作中表現(xiàn)出的詞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展開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內(nèi)容。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 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清風、明月,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納涼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⑵ 這意味著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從“舊時”二字可知詞人對這條路是熟悉的。因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現(xiàn)詞人的驚喜心情。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驟雨將至,詞人急忙轉過溪頭看到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

  小結:凡雙調的詞,內(nèi)容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詞中“忽見”二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煉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為了平仄的協(xié)調、押韻的方便、對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詞語,篇中某些句子的詞序有所調動;同時,為了語句的凝練,中間也有所省略,請把它補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半夜,明月(照射)別枝,烏鵲驚(棲)(不定),清風(吹送)蟬鳴(聲)。稻花香里,(陣陣)蛙聲(連成)一片,(有如)(預)說豐年。七八顆星(掛于)天外,兩三點雨(落在)山前。(趕)路轉(到)溪頭,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

  5、背誦詞作。

  四、指導自讀《天凈沙·秋思》

  1、解題:(多媒體顯示)

  1、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所作雜劇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黃粱夢》等15種。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

  2、《天凈沙 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

  2、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補充解釋:

 、 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 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二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拿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作鋪墊。

  5、背誦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提示:可從熟練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語氣節(jié)奏等方面評議優(yōu)勝組)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文學常識填空:

 、 《錢塘湖春行》一詩選自 ,作者 ,字 ,晚號 ,唐代詩人。

  ⑵ 《西江月》一詞選自 ,作者 ,字 ,號 ,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 并稱為“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 《天凈沙·秋思》體裁為 ,作者 ,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⑷ 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不同朝代的此種文學體裁。

  漢代 唐代 宋代 。

  元代 明清 。

  2、下列朗讀節(jié)奏不正確的是( )

  A、幾處/早鶯/爭暖/樹

  B、稻花香里/說/豐年

  C、斷腸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殘夜

  3、按原文內(nèi)容默寫:

 、 《觀滄!分斜憩F(xiàn)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

 、 《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 。

 、 《錢塘湖春行》中構成對仗的詩句是 。

  4、五首詩歌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簡要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

  1、⑴ 《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樂天 香山居士

 、 《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 幼安 稼軒 蘇軾

 、 小令 馬致遠

 、 賦 詩 詞 曲 小說

  2、A

  3.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夕陽西下

 、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4、略

  六、課常小結

  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國人開起寶馬,穿起皮爾·卡丹,用起摩托羅拉……西方國家的意識已從消費滲透到我們文化中,“酷”“帥”成了我們青少年的口頭語,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卻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無比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血液中的特質。經(jīng)常讀讀這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美詩篇,它會帶給我們無比美妙的愉悅,會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1、閱讀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回答文后問題:

 、 填空:

  《西江月》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詞,詞因句子長短不齊又叫 。這首詞用空行分為兩段,這兩段分別叫做 、 。詞中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時的氣象的句子是 。

 、 一、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⑶ 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劃出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并翻譯。

  ⑷ 辛棄疾夜行黃沙道中時天氣有什么變化?《西江月》所表達的是一種愉悅的心境,當時作者正罷職閑居,是什么使作者產(chǎn)生了這種心境?

  2、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藝術上沒有虛詞,沒有關聯(lián)詞語,卻用了一連串的意象,疊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畫。比較閱讀白樸的《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闭埬銖脑~類使用、意象、創(chuàng)設的意境幾個角度,寫出兩首曲子的相同點。

  參考答案

  1、⑴ 長短句 上闕(片) 下闕(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另一個樹枝;不是專寫,而是說“鵲”“蟬”都是既“驚”又“鳴”的。

 、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略。

  ⑷ 起初月明天晴,后來烏云驟起,陣雨將至。是清新、歡躍、生機勃勃的農(nóng)村風光和稻花飄香、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使辛棄疾產(chǎn)生了愉悅的心境。

  2、兩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詞,通過名詞疊加,把豐富的想像材料切換成一幅幅畫面,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幅美麗的山水人物畫。(抓關鍵詞,抓大意即可)

  【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活動與探究】

  1、召開一次詩歌賞析會:

  詩歌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藝術的意境,給讀者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所以對詩歌的探究是無止境的,同學們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次上,說出自己對某首詩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賞析能力。

  2、舉辦一次配樂詩朗誦活動,讓學生自選音樂,配樂朗誦這幾首詩,師生共同對所選音樂及朗誦水平做出評價。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之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掌握誦讀的技巧。

  2、《詩經(jīng)》的內(nèi)容理解。

  教學方法:

  鑒賞、背誦、討論、比較。

  媒體設計:

  圖片、音樂、錄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jīng)》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讀著《詩經(jīng)》,體會著風雅頌、賦比興,你就仿佛被帶進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們學習的兩首詩歌均出自于《詩經(jīng)》。那就讓我們漫步于《詩經(jīng)》這條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吧。

  2、解題: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郎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論語》說:“不學詩,無以言!薄对娊(jīng)》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學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jīng)》,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

  3、出示學習目標。

  說明:伴隨著動聽的音樂,展示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增加對《詩經(jīng)》的了解,擴充學生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題情境中,為后面的學習蓄勢。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1、教師伴樂朗讀課文。

 。1)、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jié)奏,可以讓學生輕聲跟讀。

  (2)、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3)、正音。

  要求讀準以下字詞的讀音:

  雎鳩(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唏(xī)坻(chí)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詩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詩歌重在體會,對于字詞意義不必落實到每一個字詞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好。注意一些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3、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后,明確:

  《關雎》寫的是詩人對河邊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愛戀。

  《蒹葭》是一篇美麗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4、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兕}目取自于句首。

 、诨揪涫绞撬难。

 、鄄捎茂B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転榱双@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說明: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調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跟讀、齊讀并且結合課下注釋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督促學生課前預習,力求扎扎實實的掌握基礎知識,做到字對音正,從而達到積累字詞的目的。

  三、指導學生誦讀課文

  1、請學生試著伴樂朗讀課文。

  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節(jié)奏,大家指正。

  2、教師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拍。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再如: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可再指名同學朗讀,大家指正。

  4、教師概括:

  (1)《關雎》朗讀指導:

  首章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相對平靜;第二章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種興奮和輕快的語調。

 。2)《蒹葭》朗讀指導:

  每章前四句都是描寫了一種凄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后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讀時要注意其中的感情變化,讀出其中之味。

  5、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語調。

  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男子想象與淑女在一起的歡快、愉悅,升調。)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優(yōu)哉/游哉,輾轉/反側。(寫出了男子焦急的心情,降調。)

  說明:放開聲音,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不僅有利于理解詩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利于增強記憶,還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通過誦讀,腦子里積累的材料多了,寫作或講話時才能信手拈來、出口成章,對人的氣質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就像朱熹所說的,“誦得熟,方能通曉;若誦不熟,亦無可思索!

  四、研讀共探究

  要求學生思考:

  1、《關雎》是怎樣抒發(fā)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想想這些興句對表達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首章四句,寫男子愛慕和追求一個溫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結成配偶。次章八句,寫男子對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寫男子因相思出現(xiàn)幻覺,仿佛同那個采荇菜的女子結成了美滿姻緣,表現(xiàn)出求而得之的歡樂。

 。2)首章以雎鳥的成雙和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應配君子的聯(lián)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興起淑女之難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詩歌將人物內(nèi)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

  2、《蒹葭》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詩人執(zhí)著的愛情追求的?

  學生討論后明確:

  ⑴、從內(nèi)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jié)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全詩回旋三疊,反復歌詠。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雖然在大河上下反復尋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執(zhí)著專一。

  ⑵注意景與情的結合。全詩情調凄婉動人,已經(jīng)朦朧深邃。蒼蒼的蘆花,露結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見之無蹤的伊人……這一切都與詩人的彷徨失望和執(zhí)著追求融為一體。

  3、比較閱讀:請指出《關雎》和《蒹葭》兩首情歌的不同點。

  說明:繼續(xù)提高學生分析、感受、判斷能力,加深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五、美文共品讀

  《關雎》和《蒹葭》兩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最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說明: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養(yǎng)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同時,通過語言表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六、誦讀作結

  說明:本課要求學生背誦。在前面反復朗讀品賞的基礎上,學生其實對全詩已基本上口,再通過小結、回顧、歸納等將詩歌的內(nèi)容大意、思想感情、藝術特點貫穿起來,以便學生更好的領會掌握。

  七、布置作業(yè)

  1、選取《關雎》和《蒹葭》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2、閱讀《詩經(jīng)》中的其他詩歌,作好筆記,與同學交流。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帶著感情和詩意認讀古詩,并準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悟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凄涼心情。

  3、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古詩,并準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

  情景教學法、互動交流法

  教學準備

  語言表達書、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部分:

  1、兒歌律動《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2、師生問好

  二、導入部分:

  小朋友們,我們學過很多描寫春天的詩,誰能說一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看看它是怎樣來展現(xiàn)春天的。(出示PPT課件)

  三、新授部分:

  1、請幼兒翻開課本第7頁,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些什么?

  2、師泛讀《烏衣巷》(請幼兒注意聽老師泛讀的語氣及詩句如何停頓)。

  3、師講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出示朱雀橋繁榮和凄涼景象圖片的對比。

  提問:你覺得朱雀橋繁華時,可能是什么樣子的?凄涼時,又是什么樣子的?

  4、分句教讀古詩。

  5、師根據(jù)詩句,講解古詩全文大意,請幼兒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詩意。

  6、古詩游戲:“填一填”。

  7、引導幼兒帶著感情和詩意齊讀古詩。

  8、分形式朗讀古詩。

  9、幼兒準確背誦古詩。

  四、課堂小結:我們今天學的《烏衣巷》,

  是一首懷古詩。全詩通過對

  眼前荒涼景物的描寫,暗示

  了烏衣巷舊日繁榮的景象,

  抒發(fā)了詩人懷舊的感慨,讀

  起來感慨萬千,回味無窮。

  作業(yè)設計

  回家把古詩《烏衣巷》背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意境,知道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和情景下,作者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并能夠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述詩意。課堂中用各種形式帶領幼兒認讀古詩,在認讀古詩和背誦古詩時,重在引導幼兒在讀和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讀出古詩的韻味,結合詩意和作者創(chuàng)作古詩時的凄涼心情來讀。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主要內(nèi)容,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

  2. 在剪貼游戲中理解、欣賞、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布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游戲。

  二、參與情境表演,在游戲中感受并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采蓮。

  欣賞 “蓮池”的場景,并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采蓮”,請幼兒欣賞。

  2.“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匯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小魚”們在蓮葉中間游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游戲吧。

  三、聽指令,做游戲,鞏固古詩。

  1.幼兒自畫自剪小魚,每人一條。

  2.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游戲,體驗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四、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領略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激發(fā)幼兒對江南美景的熱愛。活動中“東南西北”的游戲幼兒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對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較為生疏,拖慢了游戲的進度,可將這個游戲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多玩玩。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通過手指點畫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態(tài)。

  3、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3.顏料、彩紙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活動內(nèi)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么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啟發(fā)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3、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啟發(fā)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里、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yǎng)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啟發(fā)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jù)古詩情境進行手指點畫。

  1、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欣賞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通過談話,引起了幼兒對梅花的興趣。在欣賞梅花的圖片及課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點:顏色、形狀還有花瓣的數(shù)量等。多數(shù)幼兒對古詩的內(nèi)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師引導下,大多數(shù)幼兒朗誦的較熟練,并且還能夠用“梅花”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通過朗誦,使幼兒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撓的品格。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結束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嘗試手指點畫,不僅增加幼兒對梅花的印象,還會使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領略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板塊一:背景導入

  1、(出示干旱圖片)師: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家鄉(xiāng)陜西玉蒲遭遇了一場旱災,土地干涸,糧食顆粒無收,禍不單行,安史之亂又爆發(fā)了,他們一家人就過起了流亡生活,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此時,一場春雨悄然降臨,久旱逢甘露,詩人內(nèi)心無比喜悅,揮筆寫下了——《春夜喜雨》。(師誦讀)

  板塊二:指導朗讀

  1、齊讀題目,(久旱逢甘露,詩人內(nèi)心無比喜悅)再讀。

  2、請你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出示詩)

  3、指名讀,重點指導:甫、潛、徑、重(古詩用字凝練,讀的時候一定要慢一點兒,便于讀者和聽者在讀中去細細品味。同時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注意看老師的手勢)

  4、全班齊讀。

  板塊三: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1、到底杜甫筆下的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處呢?打開課文,結合注釋,和同桌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有不理解地詞、句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2、有不理解的字、詞嗎?那好,老師來考考你。(乃、潛、野徑、俱、紅濕處、花重)

  3、古人寫詩、作畫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讓我們借助想象、聯(lián)想去還原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春雨之夜,一同去感受那場令人欣喜的春夜細雨。

  4、(出示圖1)師誦——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每每讀到這兩句,我眼前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幅圖景——春天到了,干涸的土地盼望春雨,田里的種子盼望春雨,花草樹木盼望春雨,人們也盼望春雨……就在萬物都迫切需要春雨的時候,春雨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不早不晚,揚揚灑灑地下了起來。那細細的雨絲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在雨水的滋潤下,干涸的土地變得濕潤;田里的種子吸飽了雨水探出了小腦袋;小草挺了挺身子,又長高了一截;樹葉綠得發(fā)亮。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呀!

  難怪詩人會“喜”。這短短的兩句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發(fā)生圖。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悅之情來贊美這知時節(jié)的好雨吧!

  5、你發(fā)現(xiàn)老師剛才用什么方法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沒有逐字逐句地去摳,而是通過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將古詩在腦海中轉化成畫面,再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

  6、(出示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理解其他詩句的意思,好嗎?(你可以閉上眼睛,輕聲吟誦你喜歡的詩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7、匯報三四句,出示圖2,師適時引導。這都是春雨的功勞。】伤那牡貋,默默地潤物,一點兒也不炫耀自己,這是一種什么品質。俊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潤物圖。讀出我們的敬意吧!

  8、這善解人意、無私潤物的好雨,詩人多么希望它酣暢淋漓地下個夠哇!于是,詩人推門遠眺,他看到了——(出示圖3,誦該詩句,生描繪畫面)詩人很高興,他知道這雨一定會——(下上一夜,下個透徹)這兩句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江夜雨圖。

  9、看到這里,詩人不禁想到——(出示圖4,誦該詩句,生描繪畫面)大自然的一切都因為這場及時雨的到來變得生機勃勃!想到這里,詩人能不喜嗎?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雨后錦官圖。

  10、這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喜悅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處處是“喜”,可詩中卻又沒有一個“喜”字,足見詩人的匠心獨運。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成了吟詠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不僅用字精妙,還蘊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讓我們滿懷喜悅,再次贊美這及時的好雨吧。R讀)

  板塊四:作業(yè)超市

  必做:背誦并默寫《春夜喜雨》。

  選作:

  1、喜歡古詩的同學搜集描寫春天、春雨的古詩,自主積累。

  2、愛好寫作的同學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將《春夜喜雨》改編為一篇寫景的文章。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理解第1首詩的意思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通過查找的相關資料,介紹張繼、高適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讀三首古詩,讀準生字的字音:吟、 殘、 瑟(說說易寫錯的字和字在詩中的意思)借助注釋和字典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試著初步講講每首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可以師生及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二、學習《楓橋夜泊 》

  1、學生自讀《楓橋夜泊》這首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互相糾錯。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教師點撥時設問: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lián)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fā)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邊看書中的插圖,邊讀詩句,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5、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出現(xiàn)畫面),然后指名讀,再評讀。(朗讀指導,見教材建議)

  6、背誦這首詩。

  三、體會學法

  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首古詩的?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邊寫板書:讀詩理解詩意;邊讀邊想象,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再現(xiàn)畫面。

【《古詩五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3-08

古詩教學設計08-06

古詩春日教學設計02-06

古詩詠柳的教學設計02-21

古詩夜宿教學設計02-21

古詩墨梅教學設計02-22

古詩《梅花》教學設計02-22

《春曉》古詩教學設計02-22

登高古詩教學設計02-22

《鋤禾》古詩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