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頤和園》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生字新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初步掌握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頤和園》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方法:閱讀、直觀課件欣賞、想象、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學生課前的預習及查找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頤和園》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頤和園教學設計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幻燈片出示文中三幅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的景物?
2、揭題:(板書:18頤和園)指導書寫“頤”左邊有一個小口。
3、導入:頤和園建在哪里?看圖畫上各畫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播放課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讀課文,思考:頤和園寫了哪些景點?你最喜歡哪里,想想理由。
2、(幻燈片出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大意。重點指導:聳、堤、柱、栽、筑、獅等字的讀音,分清平舌音與翹舌音,注意“堤”不能讀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導筆順。
3、交流自讀情況:
、兕U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叫什么?(首尾呼應)有感情地齊讀首尾兩段。
、诮涣髯约合矚g的景點,說明理由。(教師相機出示相關的圖片、課件,帶領學生去領略美景,并選擇一兩個自然段讀,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的贊美之情。)
、蹖W生欣賞完課件后談談感受。(板書:美、大)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領悟結構美。
1、自讀第2——5自然段,交流課后討論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①請同學們用“——”畫出表現(xiàn)游覽順序的語句。
、谟懻摻涣,指句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學生動手畫畫旅游示意圖,說說為什么這么畫。說說教材中三幅圖各對應的段落。
3、再讀這些過渡句,抓住動詞,領悟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
四、齊讀全文,整體感知,指導分段。
齊讀全文,提示學生:文章是按先總后分再總的方法寫的,因此我們可以給課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并給生字組三個詞。
2、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圖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課時——頤和園教學設計
一、復習生字新詞,回顧全文順序。
二、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作者來到長廊,抓住長廊的什么特點來描寫的?作者又是怎么觀察長廊的呢?
(2)長廊有什么特點呢?從哪些句子知道?(板書:長、美)
(3)出示圖片和句子,體會描寫方法。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這句從哪些詞看出長廊的長?用上了什么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提問:觀看圖片說說畫上有哪些內容?“幾千幅畫沒有哪兩面三刀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各不相同。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輝煌和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提問:這句寫什么?從哪些詞看出?(“栽滿、謝、開”看出長廊兩旁花木眾多、鮮花常開、景色宜人的特點,從側面看出長廊的美。)“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點明了長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邊。
(4)有感情地齊讀全段,按提示分層。
先寫怎樣來到長廊,從外部整體介紹長廊的長;從內部介紹長廊的美;講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第一層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 句。)
(5)總結寫法,提出自學要求:我們這段是按先讀全段整體感知;再說說景物的特點;結合有關圖景和語句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角度觀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寫方法;最后按順序來分層來學習的。下面我們也按學習這段的方法來自學以下3段的內容。
2、再讀課文,思考各景物的特點,說說它們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寫方法。
3、體驗成功,自主學習。
(一)交流學習“萬壽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說說景物特點,找出最能體現(xiàn)景物美的句子。
萬壽山腳下:佛香閣 高 (聳立)
(抬頭一看) 雄偉壯麗 (八角寶塔形 三層 閃閃發(fā)光)
排云殿 大 、多 (一排排)
金碧輝煌
(向下望)樹叢 蔥郁……
登上萬壽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靜、綠 (像……像……)
(向東遠眺)城樓白塔 古老
(2)重點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寫出了昆明湖 和 特點。“幾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因為 。這兩句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讓學生討論:把“滑”字換成“劃”字好不好?
(3)利用課件帶領大家去欣賞萬壽山的美景。
(二)交流學習“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 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作者重點描寫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橋是什么樣的`?(板書:橋洞多 石柱多小獅子多、姿態(tài)不一)
(3) 想象“姿態(tài)不一”的小獅子會是怎么樣的?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 課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麗風光。
三、總結全文,學以致用。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脈絡清晰,首尾呼應,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記敘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描寫方法,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三處景點的美麗景色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也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用上生動的句子寫下來。
四、作業(yè):
1、找出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觀察一處家鄉(xiāng)的景物,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下來。
第三課時——頤和園教學反思
上完《頤和園》這課,我不禁有許多感慨:我不知道聽課的同事們坐在那里是何感覺,但我自己覺得是我在臺上講的大汗淋漓,學生們可能也聽的云遮霧涌,在拖堂三分鐘之后,我結束了我的課堂,但是課雖然上完了,我的思考卻在延續(xù)。語文閱讀教學重在朗讀,在朗讀中才能讓學生知道北京的頤和園景色優(yōu)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堂課中我對朗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較多。下面對我這堂課進行一下反思:
【成功之處】
一、制作媒體,輕松獲得美感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對頤和園的文字介紹等,在學習中依靠這些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很好地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讀寫結合,注重了寫作的指導
語文最重要的兩塊即為讀與寫,學以致用是我最大的心愿。俗話說,他山之石為我所用。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時刻注重了寫作的指導,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旁,以及作者是如何描寫長廊的,又是怎樣把頤和園的美通過典型的景點突出來的之后,學習它的寫法,嘗試著寫自己游覽過的一處景點寫一篇游記,這樣學為所用,相信在我不斷地滲透寫作思路的情況下,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會有所提高。
【不足之處】
一、讀的太亂,太過于隨意。
在上課時,我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的雄偉壯美和排云殿的金碧輝煌,以及昆明湖的靜美,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而且在讀時,由于我并沒有設計渲染,所以學生讀的有些生澀,好像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完成任務而讀書一樣,雖然讀的遍數(shù)挺多的,但是好像沒出來應有的效果——感情渲染沒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況且有的部分又因為講得太細,而時間分配不均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今后逐步改正。
二、不懂得取舍。
記得在去南京學習的時候,趙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節(jié)語文課的目標必須要簡練,能一個絕對不能兩個?墒俏疫是沒有學會取舍。在一節(jié)課上,特別是這樣的公開課上,總想把自己想到的自己認為的閃光之處展示給別人看,殊不知這樣一來,一節(jié)課上要解決的問題就多了,復雜了,這樣往往造成時間不夠的現(xiàn)象,所以就會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夠透,不夠深,所以我覺得自己以后講課一定要把目標定的簡單些,處理透處理實,不為顯示而講課,為了學生而講課。
另外,我還是想用竇桂梅老師的話結束我的反思:寧要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可再存“展示”這樣的念頭,作為一名老師,一定要眼里有學生,不管是常態(tài)課還是公開課,都要牢記:我是為我的學生而講課。
【小學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頤和園教學設計11-11
《頤和園》教學設計12-03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反思12-01
小學語文《烤鴨》教學設計附反思10-30
頤和園教學設計15篇01-14
小學語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學設計與反思12-30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11-18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6-16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反思及評價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