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論語十二章》教案

時間:2022-07-18 14:26:5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論語十二章》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十二章》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十二章》教案(通用10篇)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對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理讀法。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 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味文章的大意。

  串講法。在積累文言詞匯上,以老師串講重點詞語為主。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課的類型:文言文精讀課新授課

  課前準備:利用早讀、晚讀,帶領(lǐng)學生朗讀課文。

  布置學生預習任務:利用手頭的工具書,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課文并整體感知課文,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問題導入法)

  有誰知道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書,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是什么?。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師就直接揭曉答案,并導入到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孔子及《論語》”介紹,如果學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學著作,那老師就進一步引導強調(diào)“這可是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從時間上加以引導,在引導后如果能回答到《論語》那就順勢引導到下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還不能就老師直接揭曉答案。)明確:《論語》,今天我們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的一小部分,請大家翻到課文44頁。

  二、孔子及《論語》的簡介結(jié)合多媒體圖片簡單地介紹孔子及《論語》:(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孔子及《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結(jié)合圖片孔廟、孔林、孔府簡單介紹孔子)《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關(guān)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籍,共20篇 。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里提到了四書,就順帶給學生提一下“四書五經(jīng)”,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這個不要求學生掌握,只要求有個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讀課文

  1、范讀: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2、全班齊讀:全班配樂齊讀一遍。(由于這篇課文的朗讀在早讀和晚讀課時已經(jīng)指導過學生怎么讀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時間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上了。)

  老師仔細聽學生的朗讀,看有沒有讀錯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時給與改正。(由于在早晚讀課的朗讀指導中對字詞的讀音有明確的,一般學生是不會讀錯字的,但在以下幾個字的讀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說(yue)乎、人不知而不慍(yn)、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wei)人謀而不忠乎、傳(chuan)不習乎、學而不思則罔(wang)、思而不學則殆(dai)。在學生讀的時候重點關(guān)注一下,有沒有讀錯。)

  四、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jié)合《百練百勝》和課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課文

  意思,并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這個問題,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住第一點關(guān)于學習的,對于修養(yǎng)做人這

  一點學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對此老師不做具體的明確,可以在課文學習中把這個問題落實下去。如果學生能答出兩點那就最好不過了。就此引導學生先來看關(guān)于著重于講學習的這六則。

  五、探究學習課文前六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jié)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

  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jié),這個小結(jié)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chǔ)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chǔ)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jié):(多媒體展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

  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進而,然后 時:按時 習:溫習 之:代詞,它

  亦:也 說:通“悅”愉快 乎:語氣詞,嗎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從 樂:快樂 知:了解 而:但是 慍:憤恨、惱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悍词

  吾身:我自己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學:做學問 立:獨立做事

  不惑:通達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逾:越過、超過 矩:規(guī)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故:舊的知識 而:然后 知:領(lǐng)悟 以:憑 為:做 矣:語氣詞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而:卻 則:就 罔:迷惑無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高尚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陋巷:簡陋的住所 堪:忍受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下去。)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讓學生結(jié)合重點字詞的解釋,仔細回顧課文,落實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個問題:這六章中,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是講學習態(tài)度?在方法上強調(diào)的是什么?學習態(tài)度上課文又強調(diào)了什么?

  在意思明確了后,學生找句子還是比較容易的,關(guān)鍵是如何說明理由。理由只要學生能講出個大概所以然來,就可以了,老師不做很硬性的規(guī)范,每個學生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規(guī)范后,容易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交流后明確: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學習態(tài)度: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六、課堂小結(jié)

  在課堂小結(jié)中,把“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即“理讀法”落實給學生,這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也就是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的培養(yǎng)。

  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了解了孔子和《論語》的大概情況,還附帶贈送了“四書五經(jīng)”這個知識點,合作探究學習了課文的前六章,落實了這六章的字詞。

  在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點后,我們該如何把我們凌亂的筆跡整理出來呢?下面老師就結(jié)合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教大家一個“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整理好筆記,以后復習的時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本文為例,大家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把它列出來如:作家作品(如果課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記),重點語句(本文中的重點語句就是關(guān)于學習和修養(yǎng)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語),疑難點(這個點完全是根據(jù)自己口味來的,你覺得我這個點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錄出來,課后問老師,復習的時候有針對性。象本課的話你還可以摘錄一些自己沒弄懂的重難點字詞)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教過的六章《論語》并嘗試默寫。

  2、預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后六章。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探究學習課文后六章。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1、背誦上節(jié)課所學的六章,全班齊背和學生分則抽背。

  2、重點詞句翻譯抽查:

  學而時(時:按時)習之,不亦說(說:通“悅”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遠方來 吾日三省(。悍词)吾身

  與朋友交而不信(信:誠實)乎?傳(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殆:有害)。” 抽查個別基礎(chǔ)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一來檢查他上節(jié)課掌握情況,二來可以加強他們對這些重點實詞的記憶。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讓他把不會的詞語記錄到筆記中去,并叫其他同學補充。

  二、 探究學習后六章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jié)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jié),這個小結(jié)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chǔ)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chǔ)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jié)(多媒體展示):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jié);落實完字詞翻譯后,給學生小結(jié)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多媒體顯示:“信”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虛數(shù),幾個 行:走 焉:于之,在其中 善者:長處、優(yōu)點 從:學習 不善者:短處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

  2、文言文翻譯原則小結(jié)

  落實完字詞翻譯后,給學生小結(jié)一下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信達雅,并稍微解釋一下何為信達雅

  (多媒體顯示: “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3、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讓學生結(jié)合重點字詞的解釋,仔細回顧課文,落實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講修身做人的?在這五則中還有哪些也是講學習方面的?

  學生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談談你對這樣的處世之道的看法。(每個人對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三、 課堂小結(jié)

  1、文化常識

  關(guān)于作家作品欄里也就使孔子和《論語》的介紹,這里特別要向?qū)W生強調(diào)的是《論語》的作者不是孔子。關(guān)于孔子和《論語》課文注解里有現(xiàn)成的,無需多講。只要學生的筆記中有這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再補充一個“四書五經(jīng)”的文化常識知識點。

  2、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你們找到了幾個? 讓學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把關(guān)看哪些不是成語的也找進來了。最后師生共同明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不惑之年、隨心所欲、擇善而從、簞食瓢飲、富貴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順之年、匹夫不可奪志。

  對這些成語,不在課堂上做具體的解釋,在作業(yè)中布置學生選用這些個成語寫一段話,言語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以運用來檢測學生對成語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兩個討論題來建構(gòu)這個環(huán)節(jié):你從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學習的信息?你從文中學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這兩個問題把純粹的核對問題化,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課堂探究學習課文時候已經(jīng)有落實了,即使部分學生講不全,但基礎(chǔ)好的學生能把他們補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學生對此不是很了解,這個需要老師作為課外知識延伸做個簡單說明,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把這個額外知識點落實到筆記中去。

  明確: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關(guān)于孔子思想核心“仁”無需對學生講太多,只要學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夠了,對初一學生講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點語句

  在這里老師給學生一個示范,這個示范是對文中虛詞“而”的歸納,

  虛詞對初一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由老師歸納。文中實詞“知”則由學生自己歸納,因為在落實重點字詞的時候已經(jīng)講得很詳細了。

  學而時習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慍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而 溫故而知新 從而,表示承接

  學而不思則罔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思而不學則殆 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這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文中有實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請同學們自己找找看,并把它歸納分類。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點掌握的,本文就三個通假字,讓學生明確一下:“說”通“悅”,“有”通“又”。

  其他重點詞句,在課堂學習中有落實的,這個得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掌握情況來摘入筆記,就不做統(tǒng)一核對,學生課后小組交流。

  5、疑難點

  每個學生對課文知識點掌握情況不同,所以疑難點自然也就不同,這個也不做統(tǒng)一核對,而是把它放入下個課時答疑環(huán)節(jié)中再稍微展開一下,主要還是在學生課余問老師或同學。

  四、 布置作業(yè)

  1、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好幾個,請任選其中的5個成語,把它寫進一段話中,不少于100字。

  2、背誦課文并默寫課文

  【《<論語>十二章》教案二】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guān)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nèi)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教學重點: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guān)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學的第25天,能告訴我,你們習慣初中生活了嗎?有些同學依然搖頭,十幾門的課程讓我吃不消;小學的好朋友被分到別的班級,我很孤單;住校的生活讓我很想家……學習生活上的煩惱接踵而至,我該怎么辦?

  其實大家這些煩惱,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師已經(jīng)為我們解決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學來介紹他呢?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jié)的初一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里很孤單。宿舍沒有家里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jié):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為后世做出的杰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jù)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lián)是后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為人師學不厭,行為世范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xiàn)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七、結(jié)束語: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qū)W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俳榻B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激起興趣,導入學習

  1、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感知

  ①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谧宰x:學生自讀課文,

 、鄹兄罕疚膬(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

  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提示:a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b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并翻譯。

  4、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diào)獨立思考和復習。

  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必做題)從問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

  2、(選做題)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傺凶x有關(guān)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诶斫馊牡乃枷胍饬x。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后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贇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燮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苡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5、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四、教師小結(jié)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積累拓展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guān)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3、背誦課文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二、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三、自學提綱

 。ㄒ唬┳灾鲗W習

  1、解決生字詞讀音

  論語說慍三省罔殆女凋恕

  業(yè)亦矣已己是知也自省弘毅

  2、查閱資料,了解作品及孔子。

  3、熟讀課文,并進行示范朗誦。

  4、關(guān)鍵字詞理解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時:習:之:亦:說:

  B、慍:

  C、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交:不信:傳:

  F、溫故而知新(溫:故:

  G、可以為師矣(可:以:

  H、罔:殆:

  I、誨女知之乎(誨:女:

  J、是知也(是:知:

  K、見賢思齊焉(賢:齊:焉:

  L、必有我?guī)熝桑ū兀?/p>

  M、善者:從之:改之:

  N、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弘毅:

  O、仁以為己任(仁:以為:己任:

  P、死而后已(已:

  Q、歲寒:凋:

  R、行之者乎:

  S、其恕乎(恕:

  5、翻譯原文

  6、閱讀課前導讀,按照下面三類把內(nèi)容劃分類別:

  求知態(tài)度:

  學習方法:

  修身做人:

  7、搜集整理本課的成語。

  (二)、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話回答對待“賢”與“不賢”我們應該怎樣做?

  2.曾子認為“士”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行?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可以稱之為“士”?

  3.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己所欲”時就要“施于人”嗎?

  二、拓展學習:

  以下是《論語》精華選讀,讀讀背背,讓自己的心靈沐浴在經(jīng)典智慧的光芒中。

  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quán)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2.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弊迂曊f:“《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jīng)講過的話中領(lǐng)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3.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行走呢?”

  7.孔子謂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8.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0.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自己的意見表達了,)見父母心里不愿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并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11.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1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18.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1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文】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

  20.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21.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22.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xiàn)在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

  2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24.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25.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jié)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

  26.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譯文】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27.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28.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29.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diào)節(jié)自己為喜好,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喜歡閑游,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是可喜的事情,也是可懼的事情。

  【資料附注:孔子的學生】

  孔子的學生很多,《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就是說孔子學生有3000人,成績優(yōu)異者72人。

  顏回,字子淵,以德行著稱,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鬃涌滟潯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路,即仲由、季路,以勇武著稱,性子急,脾氣大,常挨孔子罵。

  子貢,即端沐賜,以言語著稱,是辦外交、做買賣的好手,是樹孔子為“圣人”的主要弟子。

  曾參,字子輿,孔子的繼承人。

  四、自學測評

  1、孔子,名,字。(朝代)國人,我國偉大的家、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一部書,共有篇,是(學派)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解釋詞語

  不亦說乎五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翻譯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理解課文思想,對照反省自己。

 。、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病⒗首x、背誦課文。

 。、研讀前五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孔子及《論語》資料

  強調(diào)識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話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政治主張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所以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國歷史上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jié)。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童們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之中。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3、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

 。薄⒗斫庵攸c詞語:

 、沤處煂W: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課文:

  教師導學:

  關(guān)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guān)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傳不習乎?

 、葘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guān)歸納到如下幾點:

 。薄W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场⑺枷胄摒B(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學習體驗

 。、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jié)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yè)

 。薄⒈痴b課文。

  2、抄寫、識記字詞。

 。场㈩A習剩余部分。

  4、完成“研討與練習”。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亦、殆、誨、厭、齋、輔”等6個字。

 。2)了解“說”“識”等字的特定讀音。

 。3)了解孔丘和《論語》有關(guān)知識。

  2、能力目標:熟讀、背誦課文,初步學會對照注釋學文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古人論學的道理,并借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二、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 《論語》的體裁:語錄體

  二、朗讀課文

  三、分析課文內(nèi)容: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學問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稱,《論語》中是指孔子。曰:動詞,說。

  時:副詞,時常,常常。

  習:動詞,溫習,復習。

  說:通“悅”,形容詞,愉快,高興。

  乎:相當于“嗎”。

  朋:文章中指同一師門的師兄弟。

  慍:怨恨,心里不滿。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

  翻譯:

  孔子說:“學了并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好學習,享受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友互相激勵,探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風度。

  第二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動詞,溫習。

  故:舊,指學過的知識。

  知:這里有理解、領(lǐng)會的意思。

  為:動詞,做。

  矣:相當于“了”。

  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便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做老師了!

  第三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險。

  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第四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動詞,喜愛。

  樂:愉快,快樂。這里的意思是“以??為樂”。意動用法。

  翻譯: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五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表示數(shù)量少,不是確數(shù)。

  其:代詞,他的,他們的。

  從:采納,聽從。

  翻譯: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聽覺。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過。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為法度。

  翻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都能領(lǐng)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yǎng)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6

  教學簡說: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人。”誰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司馬遷這樣的大歷史學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論語》而治天下!雖曰夸張,然實則確也!《論語》作為中華古典文獻巨著之一,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中所體現(xiàn)的孔子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響深遠!墩撜Z》作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在歷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讀典籍。全書二十篇,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義。今天,我們重讀《論語》(亦或初讀),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義,將經(jīng)典古籍化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

  《論語》里有許多句子發(fā)展成為成語、名言、警句,其數(shù)量之多,流傳之廣,在中國的典籍中可謂獨占鰲頭!所選十則,各有所側(cè)重,或談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或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讀這些,要謹記三要:其一,激發(fā)文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其二,注重生成發(fā)散,完善知識積累;其三,創(chuàng)造“反芻”條件,沉淀鍛塑人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guān)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chǔ),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xiàn),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xiàn)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zhì)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jié)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jù)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jié)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zhì)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guān)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jù)資料生疑、質(zhì)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nèi)涵

  活動:

  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jié)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jīng)典體驗感悟?qū)嵺`

  活動:

  1、誦讀感受,體驗經(jīng)典

  2、交流感悟,結(jié)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guān)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nèi)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guān)注學生的知識構(gòu)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jù)《〈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guān)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guān)注著學生。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論語》十二章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重點文

  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準備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背誦導入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

  2、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

  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3、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4、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 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 打算?

  三、朗讀體會

  四、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1)談學習態(tài)度的

  第7、9章

  (2)談學習方法的

  第1、2、 4、5、12 章

  (3)談修身做人的

  第1、2、6、8、 11、12章

  (4)談珍惜時間的

  第10章

  五、總結(jié)文言語法:

  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為: 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為:聰明。

  2 、文言虛詞

  (1)連詞

  而:①順接連詞,表并列或承接 關(guān)系,意為“并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并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谵D(zhuǎn)折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意為“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圻B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苄揎椪Z,可譯為“著”“地”

  例:默而識之(地)

  (2)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例:余知而無罪也。(你)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于“于之”

  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相當于“于之”,意為:在那里)

  則 表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意為“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五:布置作業(yè)

  默寫全文

  本課時講解

  句的停頓、字音、字義及翻譯。

  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學生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做人

  珍惜時間

  自我報告

  教學反思

  課堂完成背誦。最好能當堂記住字義

  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8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可以;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9

  一、教學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得主要內(nèi)容。

  2.掌握關(guān)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得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得基本情況及孔子得教育思想。

  二、學習要點

  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得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得用法。詞語如“而”、“之”等;句式如賓語前置句等。

  3.領(lǐng)悟《論語》十二章得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得“為學之道”。

  三、作者生平

  1.孔子圖片(參見本課PPT)

  2.孔子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得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得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得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得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得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得基礎(chǔ)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得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得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得贊譽,唐代得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媒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得需要,也一再得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得曲阜得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得宮殿建筑,也是著名得旅游名勝。

  四、作品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得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得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得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得話,不寫出說話得環(huán)境(包括說話得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得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得問題所作得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得原話,但沒有寫談話得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得話為主。其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得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得弟子們得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得重要經(jīng)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得《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五、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得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得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得言行。《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得《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得何晏集漢儒以來得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得最早得《論語》注本。

  有得學者以為,“論說”之“論”其名“始于《論語》”;然而在《論語》當中,有觀點、論據(jù)、論證過程得文字并不多見,大部分內(nèi)容只不過有觀點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論語》就自身而言主要還是記事文。但若從先秦諸子發(fā)展得整體背景上看,它無疑又是諸子論議之文得第一個階段,為語錄體!墩撜Z》得最大價值,在于真實再現(xiàn)了孔子平凡、偉大得人格形象;“蓋孔子人格之偉大,宜為含識之儔所公認;而《論語》則表現(xiàn)孔子人格唯一之良書也”。它所記載得孔子得言論,意趣深遠,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六、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①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谧詾^:學生自讀課文。

 、鄹兄罕疚牡脙(nèi)容包括學習得哪些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得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0

  課 題:

  《學而時習之》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之學者為己”,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進入下一課內(nèi)容的學習。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學而時習之

  二、初讀感知

  1、識記:說同“悅” 慍( ) 罔( ) 殆( )簣( )鴻鵠( )

  繳( )軔( )或同“惑”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明確古之學者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2)慍:音yùn,惱怒,怨恨。

 。3)溫故而知新:故,已經(jīng)過去的。新,剛剛學到的知識。

  (4)罔:迷惑、糊涂。

  (5)殆;疑惑、危險。

  (6)干祿:干,求的意思。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祿。干祿就是求取官職。

  (7)闕:缺。此處意為放置在一旁。

  (8)疑:懷疑。

  (9)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10)敏:敏捷、勤勉。

  (11)意:同臆,猜想、猜疑。

  (12)必:必定。

  (13)固:固執(zhí)己見。

  (14)我:這里指自私之心。

  (15)簣:音kuì,土筐。

  (16)軔(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說八尺)為一仞。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12)“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13)孔子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了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jié)合。只有將學與思相結(jié)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

 。14)孔子并不反對他的學生謀求官職,在《論語》中還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他認為,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后悔,這是對國家對個人負責任的態(tài)度。當然這里所說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與行二者關(guān)系問題上的觀念,

 。15)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

 。1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17)孔子的自白給我們以“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苦作 舟”的感覺。而莊子卻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 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知道了這一點而仍然 要去追求知識,那就更危險了!”(《養(yǎng)生主》)這樣說來,孔子豈不是危險又危險了嗎?但他卻做了圣人。同樣感到生命有限,學海無涯,儒者和道家的態(tài)度卻是迥然 不同,讓我們看到在知識問題上儒道兩家的不同。

  (18)“絕四”是孔子的一大特點,這涉及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才可以完善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格。

 。19)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于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塑造。

 。20)這里,孔子講到“一以貫之”,這是他學問淵博的根本所在。那么,這個“一”指什么?文中沒有講明。我們認為,“一以貫之”,就是在學習的基礎(chǔ)上,認真思考,從而悟出其中內(nèi)在的東西。孔子在這里告訴子貢和其他學生,要學與思相結(jié)合,認真學習,深切領(lǐng)悟。

  (21)這一章講的是學與思的關(guān)系問題。在前面的一些章節(jié)中,孔子已經(jīng)提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認識,這里又進一步加以發(fā)揮和深入闡述。思是理性活動,其作用有兩方面,一是發(fā)覺言行不符合或者違背了道德,就要改正過來;另一方面是檢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標準,就要堅持下去。但學和思不可以偏廢,只學不思不行,只思不學也是十分危險的?傊寂c學相結(jié)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德行、有學問的人。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

 。22)本段文字談到學習應“專心致志”,而不應該“三心二意”

 。23)“為山九軔,功虧一簣”,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總結(jié)文中特殊句式

  3、翻譯第十八段文字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佟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凇毓识,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p>

  六、教后感悟

【《論語十二章》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十二章的成語01-11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02-06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03-11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01-17

先秦古詩之論語十二章02-16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02-16

《論語十二章》第一課時教案01-17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精選10篇)03-02

論語十二章讀后感6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