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6 14:16: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精】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說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說說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著”。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乓龑W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說說幾天后,小蝌蚪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浦该麑W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后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欠纸巧x。(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葟孽庺~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艑W生匯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為什么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欠纸巧x。

  第二課時

  自讀課文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

  1、自讀第4、5自然段。

  討論交流: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是什么樣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變化?

  3、課件出示青蛙媽媽的話,結合課后“讀讀說說”的練習,用“已經”說話。

  4、齊讀課文最后一段。畫出小蝌蚪最后變化的詞句。教師板書:尾巴消失捉害蟲。

  5、教師歸納: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也是青蛙生長變化的過程。

  分角色朗讀全文

  復習生字

  出示字卡,檢查識字情況。

  指導書寫

  1、出示“我會寫”的字,學生讀一讀。

  2、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該怎么寫。

  3、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輔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議書寫情況。

  演一演

  1、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小蝌蚪找媽媽》。

  2、評出表演得好的小組予以獎勵。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上的變化。

  4、通過教師引導學習第二段,掌握自學三、四段的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認識生字和第一段。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詞,其余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后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x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筑群”。

  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fā)學生想象。最好通過觀察實物或錄像。在朗讀中體會“甩”這里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著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說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后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正確答案:池塘一群腦袋黑灰色甩著快活

  五、布置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讀通課文,通過朗讀感知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

  幻燈片出示小蝌蚪圖片,介紹小蝌蚪情況,一起幫他們找媽媽。齊讀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初讀感知

 、佟⒉シ爬首x視頻,聽準字音;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生字詞語

 、偕纸虒W:帶拼音朗讀生字,排火車組詞讀,指導書寫:變、條

  幻燈片出示兩個字的田字格占位,學生觀察結構,教師指導兩個字的識記:變————一點一橫長,兩豎立中央,左右八字胡,又來撐上邊。

  條———折文下邊藏一小

  教師板寫,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練習書寫。

 、谠~語認讀:帶拼音讀、去拼音讀、比賽讀,排火車讀

  4、研讀課文

  過渡語:同學們都見過小蝌蚪,誰來說說他們長什么樣子?課文中又是怎樣描述的?找出句子讀一讀。

  多么可愛的小蝌蚪啊,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么,小蝌蚪出生后媽媽就離開他們了,同學們想不想一塊兒幫他們找找媽媽啊?

  問題一: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都像誰打聽了?

  的、碧綠的作用,并作相應練習。

  如:雪白的()、雪白的()、雪白的()

  碧綠的()、碧綠的()、碧綠的()

  像雪一樣的白叫雪白,像碧玉一樣的綠叫碧綠

  像火一樣的紅叫(),像金子一樣的黃叫()

  思考:青蛙會是小蝌蚪的媽媽嗎?為什么?

  分角色朗讀青蛙媽媽與小蝌蚪的對話,體會小蝌蚪的高興心情。

  D: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過渡語:小蝌蚪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可是他們也太不一樣了吧,這是為什么呢?

  看課文2—6段或課文的插圖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后腿———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

  試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說一說。

  E:小組交流討論: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離開小蝌蚪?

  青蛙媽媽忙著幫人們捉害蟲。

  引導學生要保護愛護青蛙。

  5、暢談收獲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6、布置作業(yè):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7、板書設計:小蝌蚪找媽媽

  四條腿寬嘴巴

  大眼睛綠衣裳

  《小蝌蚪找媽媽》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同學能夠借助拼音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特別是有關童話故事,更能吸引學生。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配合生動圖片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當學生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感染,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一定會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小蝌蚪找媽媽》效果分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了解小青蛙的成長過程,在授課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兩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一:抓明線引暗線,條理清晰

  從課題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圖片,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這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的主動觀察,使小蝌蚪的樣子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著再問,小蝌蚪的媽媽會是誰呢?它是怎么找的?結果怎樣?在學文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通過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的幫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媽媽的特征,并讓學生一步步地說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在初學文本時,我又問了設置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當學生通過第一次瀏覽課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媽媽后,我出示青蛙圖片,讓其觀察兩者外形差別。學生紛紛說兩者不像,于是我拋出問題:小蝌蚪要變成青蛙要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換言之,小蝌蚪在找媽媽過程中要發(fā)生哪些變化?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線,這一暗線就是文章的重點。

  如此明暗線結合,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對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文填空,加深印象

  在小蝌蚪找到媽媽后,學生通過暗線也知道了青蛙一生的變化過程。此時,我趁熱打鐵,出示如下填空題: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地,()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這個填空題有效鞏固知識,并加深印象。

  從本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來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同學都能準確表述小青玩的成長過程,甚至幾個平時基礎較差的同學都能說青蛙的形態(tài)變化,達到了教學目的。

  《小蝌蚪找媽媽》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圖根據課文的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事先組織學生觀察蝌蚪和青蛙。

  本科室連環(huán)畫形式的課文,與17課的內容有相似之處。設計教學時,可運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小蝌蚪找媽媽》評測練習

  一、通過朗讀,你認識了多少個生字?把你會讀的生字注上拼音。

  灰()阿()頂()披()

  裳()蹲()迎()追()

  姨()鼓()鯉()游()

  二、把下列句子按正確的順序排好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

 。ǎ、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ǎ⑿◎蝌接瓮塾,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后腿。

 。ǎ、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三、詞語造句

  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已經。

  《小蝌蚪找媽媽》課后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4課,它是一篇脫離拼音的看圖學文。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課文配有六幅圖,分別與六個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授課完畢,反思自己的教學,感覺這堂課有成功之處。

  一、運用多種有效手段使學生準確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課文難點在于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而且一年級學生對動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策劃,我主要利用兩個有效手段使整堂課的教學中一條線貫穿到底,從檢查環(huán)節(jié)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即使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變化。

  二、把朗讀和看圖及隨課文識字結合起來

  課文中有不少對話,利用課件,將本課中的圖與文對照起來展示給學生,學生讀起來興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圖來理解,如鼓字,有了圖文對照,再加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的主要內容就很快掌握了。如教學小蝌蚪迎問鯉魚、追問烏龜的段落時,結合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來發(fā)現小蝌蚪前后的變化,采取表演的形式,在情境中對話,請同桌或一大組同學分別扮鯉魚媽媽和小蝌蚪的對話以及烏龜媽媽和小蝌蚪的對話,學生們很快進入各自的角色,把小蝌蚪著急而有禮貌、鯉魚親切熱情,烏龜好笑認真的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也有許多遺憾。

  1、由于課前預習的不夠充分,有個別同學的生字詞語掌握的不扎實,在排火車讀的時候,幾個同學出現了問題;

  2、應該多多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

  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教師代辦的事情還是過多,總之由于我的教學水平有限在課堂上留下了很多遺憾,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蝌蚪找媽媽》課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的設置

 。ㄒ唬⿲W習目標的設置及依據

  依據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標準及其解讀

  課標中的依據主要是學段的學習目標。結合教材內容,探尋課程標準:

  1、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2、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4、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6、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依據二:單元學習目標與重點及其解讀

  小學語文沒有單元目標,但教師用書中每個單元都明確了教學重點;再者,第一學段的學習重點就是識字寫字與課文朗讀,因此,這也是每個單元、每篇課文的主要學習目標。以上這些都是設置課時目標的重要依據。以下四點中,前兩點是單元學習目標,后兩點是單元教學重點。

  1、認識63個生字,會寫35個生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學習生字。

  4、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fā)學生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fā)現的欲望。

  依據三:《小蝌蚪找媽媽》的核心內容《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本冊的最后一篇課文。講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運用淺顯的兒童化語言,采用生動形象的描寫,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課文富有童趣,利于學生閱讀。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知識為專題編寫的。本組教學伊始,就以諺語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并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然后連續(xù)五篇課文,都是有關科學方面的內容,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都能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本篇課文位于本組教材之尾,無論是對此類課文的閱讀,還是對探索科學的興趣,都是一個延續(xù),一個提升。特別是課文沒有注音,僅以插圖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本文是一篇溶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學童話,文字淺顯易懂。課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經過“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四個階段,最后變成了青蛙,說明了青蛙生長過程形體變化,蘊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

  (1)、認識“故、迎、阿、姨、追、頂、披、鼓”等八個生字,會寫“有、在、什、么、變、條”等六個生字。

 。2)、了解蝌蚪與青蛙的特點,認識蝌蚪與青蛙。

  2、能力目標

 。1)、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及其外形特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準確理解和運用“蹦、跳、蹬”等課文中出現的動詞。

  3、情感目標

 。1)、通過課文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體會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三、課文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1)、了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2)、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難點: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出現的表示動作的詞在運用上的準確性。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由于孩子們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易接受感性的知識,且思維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維,表現欲強,愛模仿,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愛說愛問,活潑天真,根據這些特點,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以動畫的形式再現課文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主要通過課件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區(qū)別動詞;鑒于學生表現欲強,愛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2、引導探索、開拓思路。

  由于低年級學生愛說愛思愛問,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我將以多媒體出現青蛙生長過程四個階段的圖片,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fā)現青蛙形體的變化,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發(fā)現文中沒有說明的細節(jié)。如眼睛的變化等。

  3、課外延伸,積累知識。

  根據低年級學生聰明、好學、求知欲強的特點,我將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青蛙的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能從課外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對新教材的閱讀教學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實踐中認識,在感受中領悟”。

  《小蝌蚪找媽媽》是篇科學童話,為體驗、感悟型閱讀提供了條件。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優(yōu)化老師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參與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多媒體課件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老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主體學習行為。

  1、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播放動畫、展示圖片、出示練習、播放朗讀,使學生在看、聽、說、練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課文內容,在調動感官功能的基礎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認識青蛙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加強朗讀,感悟語文。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受領悟課文內容,如帶著問題朗讀,領會用詞的準確性;分角色朗讀,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不易,從而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勇于探索的精神。

  3、啟發(fā)教學,提高認識。

  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想象氛圍,以青蛙對話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識后的交流,鞏固知識,加深認識,開拓思路。另外,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課外知識,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青蛙是益蟲。

  六、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本課課件穿插于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1、導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導學生抓住小蝌蚪的腦袋、身子、尾巴的特點觀察并說話,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對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導說的過程中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感知課文時,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使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當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

  3、理解詞語“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時,以課件演示動畫,使學生體會領悟這三個詞的區(qū)別。在認識青蛙特點時,以課件出示圖片,了解青蛙的形體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4、在發(fā)散思維訓練時,安排了青蛙鳴叫的課件演示,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青蛙與媽媽的對話內容。

  5、以電腦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圖片及文字資料,并播放文字資料的錄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七、教學流程分析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課文 。

  1、師引語: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

  【課件演示】說謎面:大腦袋,園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叫,抓害蟲,頂呱呱。

  2、生交流,說謎底。(板書:小蝌蚪)

  3、【課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圖片,說說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模樣?

  4、引語:今天請大家聽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設計意圖:以猜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初步認知小蝌蚪。通過圖片演示,學生對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層,通過看圖填空的說話練習,引導學生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感知課文。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要求大家聽完故事后想一想,說一說。

  小蝌蚪的身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引語:剛才,大家聽故事時都非常認真,也非常專心,F在,誰最想說一說。

  3、【課件演示】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說一說。

  4、自讀課文,用“——”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ㄔO計意圖:動畫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的形式,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學習樂趣。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引導學生讀、思、說,結合課件點撥,使低年級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說說。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他們都說了些什么話?

  2、比較、體會、領悟: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課件演示】播放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qū)別。

  A、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見一只烏龜擺動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就游過去。

 。ㄔO計意圖:運用課件演示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區(qū)別三個詞,同時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將內化的語言以身體語言表現出來,符合低年級學生愛模仿的特點。)

  3、分角色朗讀。

 。1)、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要求:戴上頭飾,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選擇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體會語感。)

  〈四〉、啟發(fā)思考。

  引語:為什么小蝌蚪認定大青蛙就是他們的媽媽?

  1、點撥朗讀。

  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他們的媽媽的?用“~~”畫一畫,讀一讀。

  2、看圖填空。

  引語:小蝌蚪見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課件演示】出示圖文練習:

  (1)、選詞填空。 披、鼓、蹲、露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 )著一只大青蛙,( )著碧綠的衣裳,( )著雪白的肚皮,( )著一對大眼睛。

 。2)、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配上動作。

  暗示——小蝌蚪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真了不起。

 。ㄔO計意圖:借助鯉魚、烏龜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點,從學生初步感受抓住特點描述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想象青蛙的模樣。結合課件,看圖填空,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現青蛙狀態(tài),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暗示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主動探索的精神。)

  〈五〉、發(fā)散思維。

  引語: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變成了青蛙,聽到了媽媽的招呼,他們是怎么做的?

  1、【課件演示】結合動畫,選詞填空。

  蹦、跳、蹬

  他們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葉上。

  2、【課件演示】播放青蛙鳴叫的聲像,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小青蛙和媽媽都說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們喜歡小青蛙嗎?能夸夸他們嗎?

 。2)、當媽媽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

 。ㄔO計意圖:低年級兒童愛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對話,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開拓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表揚是教學中常用來激勵學生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去表揚小蝌蚪,有助于學生領悟小蝌蚪獨立生活與主動探索的精神。)

  〈六〉、課外延伸。

  1、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青蛙的知識?

  2、聽聽小博士的介紹:

  【課件演示】播放介紹有關青蛙知識的文字資料。

  青蛙的品種繁多,據統計,全世界有1900多種,我國就有150種左右。著名的彈琴蛙,是我國的特產,它鳴聲婉轉,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則鳴聲低沉粗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聲除了給人以“音樂”的欣賞外,它還能預報天氣。唐詩中有“水旱卜蛙聲”的詩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書中也有“三月初三聽蛙聲,卜水旱”的記載。近代,我國有不少農諺也是反映蛙鳴與天氣的關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頭翹”,等等。

  青蛙還是捕食昆蟲的健將。當青蛙尚處于幼蟲(蝌蚪)時,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時,用它靈巧的舌頭,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蟲。

  青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特別是我國特有的中華大蟾蜍,經處理曬干成干蟾,可治療小兒疳積。從它的耳后腺、皮膚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經處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藥品,具有強心、鎮(zhèn)痛、止血和治療疔瘡等作用。青蛙是益蟲,所以必須加以保護,不準捕殺。

 。ㄔO計意圖:以課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對于學生深入了解青蛙,保護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輕松愉悅氛圍中結束本課。)

  〈七〉、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5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開展活動,讓學生表演來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3、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過程中的變化情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讓學生懂得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二、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準備

  課文中各種動物的頭像和小蝌蚪變化過程中的不同特征圖及字條。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胝n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ǘ┛磮D,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ㄋ模⿲W習生字詞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2、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請學生來讀并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注意指導學習以下生字。

  塘:左右結構,13畫,第8畫右邊要出頭,第十畫上下都要出頭。

  迎:半包圍結構,與柳字相比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寫一撇。龜:共7畫,下邊是不是電。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13畫,第九筆是一,右邊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筆是提。

  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un,不要錯讀成q0n。捕:聲母是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ㄎ澹┎贾米鳂I(yè):

  1、完成字詞的抄寫。

  2、朗讀課文。

  3、在實踐中觀察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第二課時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在下面畫上橫線,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筑群。

  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fā)學生想象。最好通過觀察實物或錄像。在朗讀中體會甩這里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著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說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后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二、圖文對照,讀講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圖問: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么變化?再結合課文,說一說。

  2、繼續(xù)觀察:小蝌蚪遇見了誰?它會說些什么?會怎樣想?再結合課文閱讀,找出有關句子,再回答。

  領會長出了兩條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鯉魚媽媽講的青蛙特征四條腿寬嘴巴。

 。1)結合看圖,弄清蝌蚪先長出兩條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動上前叫迎,在這里表示有禮貌,也表示鯉魚是迎面而來。

  3、分角色朗讀:要讀出孩子問話那種天真的語氣。鯉魚媽媽要讀出親切、長輩式的語氣。

  過渡語: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以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

  小結第二段的學習方法:1、先看圖,想想他們都會說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變化。2、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反復讀讀。3、領會重點詞語。

  三、講讀理解第三段。

  1、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試著自學第三,四,五段。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師引導。

  2、體會: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也表現了小蝌蚪知道媽媽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媽媽的心情。

  3、解決疑點:為什么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聯系第二段鯉魚媽媽介紹的特征來體會。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擴展:我們平時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否則就會鬧笑話。

  5、品析重點詞語:比較游過去與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那種高興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葉上,小蝌蚪不急著追趕,也說明小蝌蚪認準了青蛙是自己的媽媽,已對媽媽的長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會認錯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導學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認出媽媽的?回顧鯉魚和烏龜所介紹的特征與青蛙媽媽的樣子相符合,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媽媽。

  7、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練習朗讀。

  8、進行思想教育,引申擴展,通過學習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開展活動:

  1、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這一課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2、拿出己打亂順序的青蛙各個生活階段的照片、卡片或圖片依次排列,小聲說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讓學生排出正確的順序。

  四、練習,鞏固:投影出示練習題:

  1、小蝌蚪先長出兩條________,過了幾天,長出兩條________,又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成了________。正確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條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對大眼睛,披著________,露著________。正確答案:寬、鼓著、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書設計:貼圖貼字條

  小蝌蚪青蛙

  長出后腿四條腿、寬嘴巴

  長出前腿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

  尾巴變短不見綠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塘、迎”等15個生字,會寫“兩、孩”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

  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導學

  活動一:

  初讀感知

  活動任務:

  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一用課件呈現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問題,并勾畫生字詞。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師引導梳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6、學習生字:(1)小組內輪讀生字。(2)小組展示讀。(可以全組展示,也可以小組代表展示讀)(3)字音、字形辨析。(4)指導學生書寫。

  活動二:

  我會認

  活動任務:討論“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二用課件呈現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引導學生總結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活動三:

  我會寫

  活動任務:

  討論“怎樣正確書寫“兩”“就”等10個生字?”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三用課件呈現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引導學生記住筆順規(guī)則、記住字形。

  活動四:朗讀理解

  活動任務:

  討論“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

  活動流程:

  1、明確任務:把活動四用課件呈現出來,并請一個小組讀一讀。

  2、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問題。

  3、小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4、展示分享:一個小組前臺展示并組織分享。

  5、梳理提升:師生梳理點評: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青蛙。

  頭腦風暴

  學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導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和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板書設計:

  1、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 →長出兩條前腿 →尾巴變短了、不見了 →青蛙(媽媽)

  五、作業(yè)設計:

  1、會認讀本課15個生字,抄寫本課10個生字,會寫會擴詞。(全班學生完成)

  2、熟讀課文,熟讀本課詞語。(全班學生完成)

  3、認真完成同步導學第1課,讀一讀。(全班學生完成)

  4、開展“小蝌蚪找媽媽”的講故事活動,觀察小青蛙的變化。(大家努力盡力完成)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7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教學設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 “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畫面形象、情節(jié)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

  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 通過圖文結合了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借助學文,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及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么”的層次來安排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學生學法入手,按照故事發(fā)展安排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理,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把握重點,讓學生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薄⑿◎蝌降耐庑翁攸c怎樣?

 。▽W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W習第四然段)

 。、小蝌蚪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ㄕ页鲂◎蝌缴眢w變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在誰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

 。ㄖ笇υ捓首x)

  變序處理,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薄Ρ弱r明: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病⒅攸c突出:鯉魚媽媽及烏龜幫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后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场⒕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干,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于樂,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本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薄焊枥首x表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fā)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安排了兒歌朗讀表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fā)生了。

  師:(驚奇地)怎么了?

  生:啥時長出后腿啦,接著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病⒅i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對青蛙的特征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學生練習用“鼓著”“披著”“露著”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闡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領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愛護關心我。(闡述自己的本領)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qū)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們善于觀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學生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制作幾個箭頭,讓學生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表演)演完之后,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說一說,學生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guī)в兄鲃訜崆榈囊馑肌Un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了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yōu)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蓯鄣拇笄嗤。(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fā)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幫助。浚ㄒ龆、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huán)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淀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于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范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學生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場面。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8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講讀課文,了解青蛙生長過程,能按課文內容天空。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短、蹲、碧、肚、鼓”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生讀生字卡片。

  2、按課文內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著長長的( ),快活地( )。

  3、齊讀第1自然段(貼出“長尾巴的蝌蚪”圖)

  二、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并思考:(1)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2)每一句講什么?(3)這些句子的順序可以顛倒嗎?

  2、討論: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四|a小蝌蚪的形態(tài)有什么變化?(貼出后腿的蝌蚪圖)

  句|b小蝌蚪看見誰在干什么?

  話|c小蝌蚪怎么說?

  |d“誰”怎么回答?

  3、指導朗讀。

  (1)練讀小蝌蚪的話,問“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對面的主動上去問。)

  小蝌蚪迎上去問:“……。。?”

  對比:

  小蝌蚪游上去問:“……。。?”

 。2)誰來讀鯉魚媽媽的話?從鯉魚媽媽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媽媽的怎么樣的?(四條腿、寬嘴巴。)

 。3)分角色朗讀(鯉魚:熱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三、小結學法。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們先找出這段有幾句話,(板書:找找),再說說每句講什么,(板書:說說)。最后有感情地讀讀。(板書:讀讀。)

  四、討論學習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說說——讀讀”的學法,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第3段。

  2、引讀,進一步理清層次。

  “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生讀)

  “他們看見”——(生讀)

  “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生讀)

  “小烏龜笑著說”——(生讀)

  3、練習,突破重點。

  口頭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長出了( )。他們看見( )的烏龜在水里游,就把( )當作自己的媽媽,烏龜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頭頂上有( ),披著( ),捉起蟲來( )。

  結合填空師貼出“長著前腿的蝌蚪”圖,理解“披著、頂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讀。

  理解為什么用“追”“連忙追”說明什么?

  五、講讀第4—5自然段。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劃下來。

  2、出示句子,朗讀理解。(出示青蛙圖)

  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1)看圖理解“蹲著、露著、鼓著”等詞。

  學習生子“蹲”共幾筆?書空右半部分。

  學習生子“鼓”共幾筆?部首是什么?書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寫出青蛙顏色的詞。(碧綠碧綠)、雪白的肚皮)

  學習生子“碧”,什么結構?第三筆是什么?

  學習生子“肚”怎么記?

 。3)朗讀這段話。

 。4)你能看著圖和板書向大家介紹青蛙嗎?

  3、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變化?(貼出“尾巴變短的蝌蚪”圖;“尾巴不見的青蛙”圖)

  學習生子“短”怎么記?

  4、從哪個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經變成小青蛙了?出示: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對比理解“蹬、跳、蹦”)

  5、朗讀第4、5自然段。

  六、鞏固總結。

 。1)看著黑板上的`五張青蛙生長變化的圖片,說說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

  完成《課堂作業(yè)》

 。2)指導書寫“蹲”“鼓”“碧”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總結課文,鞏固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2、會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蟲的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4、會看單幅圖在問題的提示下寫幾句話。

  教學過程:

  一、再學全文,借助圖片,理清過程。

  1、出示課文的四幅圖,觀察圖片,指名說說圖的內容。

  2、默讀全文,用“———”劃出表示小蝌蚪生長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4)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a讀一讀,議議第二次變化是為什么加上一個“又”。

  b看圖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 ),再長出( ),( )變短了,最后變成( )。

  3、小結: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并在它們的指點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大青蛙,這時小蝌蚪也變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讀全文。

  二、指導背誦4、5兩個自然段。

  1、讀讀課文中描寫青蛙的句子。師描述: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對鼓鼓的大眼睛。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寫得這么可愛?(青蛙能捉害蟲,是莊稼的好朋友,人類的好幫手。)

  2、我們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背下來好嗎?(蹲著……披著……露著……鼓著……)

  自由背、知名背。

  3、課文的第4自然段是寫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的,它的結構上和第2、3自然段一樣嗎?

  按“形態(tài)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說——‘誰’怎么回答”的順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態(tài)上的變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媽媽怎么說的順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連起來背一下。

  三、指導看圖說話。

  1、我們已經知道了青蛙是莊稼得好朋友,你從課文的哪幾句話看出青蛙會捉害蟲?(用”——“劃出,讀讀。)

  老師向學生介紹有關青蛙捉害蟲的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yè):看圖寫幾句話。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課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這段話來說一說。(農田里蹲著一只大青蛙,它披著碧綠的衣服,鼓著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2)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青蛙?

 。3)連起來寫一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9

  教學意圖

  一、教材解讀

 。ㄒ唬┤宋闹黝}及教學策略

  《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了小蝌蚪發(fā)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ǘ┱Z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

  重點是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例如:捕、披、迎、頂,強調“捕”的聲母是b、“披”的韻母是i、“迎、頂”的韻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師范讀、同桌互讀、指名拼讀的方法進行反復練習,讀準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過具體語境來進行認讀,例如:借助課文語句“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中讀準“教(jiāo)”;在“我們在教室里學習!敝凶x準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點是左右結構字形的識記,例如:哪、頂、眼、睛、肚、孩、跳,在結構上都是左窄右寬,可以利用色塊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左右之間的寬窄。

  “龜”是象形字,可以通過字理識字。

  字義方面:

  重點是理解動詞“、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義,要在文本語境中進行理解,可以采用做動作表演的方式。

 。2)寫字

  本課10個生字,重點是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可以通過教師范寫、學生一起書空的方法來學習。

  重點區(qū)分“頂”右邊是“頁”,最后一筆是點,“寬”下面是“見”,最后一筆是豎彎鉤;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梢苑謩e出示要區(qū)分、比較的字或偏旁,引導學生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發(fā)現區(qū)別,正確規(guī)范地寫好漢字。

  2.閱讀理解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傥谋咎攸c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按照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進行敘述,插圖形象生動。適合學生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谡Z言特點分析

  課文語言生動,動詞運用準確恰當,適合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并用動詞練習說一句話。

 、壅n后習題分析

  ◆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梢韵壤斫庹n文內容,體會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中的語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下面的圖片連起來,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圖片順序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梢苑譃橐韵氯齻步驟進行練習:

  1.在文中,讀—找—畫: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下相關語句。

  2.借助課后習題圖片,想—連—說: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借助課后習題圖片,把它們連起來再說一說,回憶課文內容。

  3.集體參與,講—評—講:先在小組中講一講,組內相互聽一聽、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說清楚,表達明白?出示評價標準,再在全班進行講故事,提高學生講故事的能力。

  ◆讀一讀,用加點的詞各說一句話。

  要求是:讀一讀句子,再用句子中加點的動詞各說一句話?梢韵纫龑W生

  讀一讀文中帶有動詞的句子,再結合語境演一演加深體會。最后聯系生活實際說一句話,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

  ◆讀一讀,記一記

  要求是:讀一讀詞語,再記一記?梢韵茸x一讀詞語,重點關注第一行“袋”字的讀音,讀好“腦袋、口袋”的輕聲“nǎo dɑi,kǒu dɑi”,“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ɑi er ”。其他詞語邊讀邊記,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拓展組詞。

  3.積累、表達板塊

 。1)積累部分

  本課要求學生積累認讀字“袋、迎、塘”所組的不同詞語。

 。2)表達部分

  用動詞“披、鼓、露、甩”各說一句話;按照課后題圖片順序連起來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綜合學習板塊

  通過閱讀或觀看有關小青蛙的視頻,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

  二、本課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三、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初讀課文,整體識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標出自然段。

  2.指名朗讀正音。

  3.帶拼音讀讀詞語。(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寬嘴巴 。A設:注意讀準“捕、迎、頂、披”的讀音,讀準輕聲的詞語“游哇游、寬嘴巴、披著、鼓著”。)

  4.去掉拼音借助詞語識記生字。

  (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本課認讀字加著重號)

  阿姨寬嘴巴烏  過渡:這些生字寶寶在詞語里都難不倒你們,我們再到課文中去認認這些生字寶寶吧!

  正確讀文,隨文識字

  1.隨文運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塘”字,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字,做動作理解“甩”,正確讀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么地方?快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ㄕn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塘”字?組組詞語。

  (預設:用形聲字的方法。)結合課后詞語拓展組詞,記一記。

 。2)再讀一讀第1自然段,結合插圖說說小蝌蚪長什么樣子?邊說邊在圖中按順序指一指。

 。ㄕn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圖)

 、俅蟠蟮哪X袋給你什么感覺?讀準“腦袋”的輕聲。讀讀課后詞語,“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ai er ”,你還能用“袋”組其他詞語嗎?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識記“腦、袋”這兩個字?

 。A設: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

 。A設: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

 、凇八χL長的尾巴”給你什么感覺?從哪個字感受到的?

 。A設:從“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愛、快活。)

  你就是這只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動作,甩甩你的長尾巴!生活中,我們還能說甩什么?用“甩”說一句話。

 、墼僮x讀第1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讀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隨文在語境中讀準多音字“教”,運用字理識記“龜”字,正確讀第2、3自然段。

  這么可愛的小蝌蚪卻找不到媽媽了,請你讀讀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別找誰當媽媽了?找到了嗎?

 。1)鯉魚媽媽在干什么呢?讀讀句子,讀準“教”的讀音。

 。ㄕn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變紅;下一頁顯示如下句子。)

 、偎麄兛匆婖庺~媽媽在教(jiāo)小鯉魚捕食。

 、谖覀冊诮(jiào)室里學習。

  想想“教”在第二句話里讀什么?再讀讀句子。

  (2)他們又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猜一猜“龜”字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ㄕn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龜”的句子變紅。再分別出示①“龜”字;②烏龜圖片,方向要和“龜”字統一;③“龜”字演變過程。如下圖:)

 。3)(課件田字格中出示“頂”字)

  讀準“頂”,說一說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書寫時要注意什么?能組什么詞語?

 。A設:識字小老師運用形聲字方法帶認“頂”字,書寫時要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頭頂、屋頂、房頂等。)

  指一指你的頭頂。想象“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什么樣子?

 、茉僮x讀第2、3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3.隨文體會動詞“披、露、鼓”運用的準確,正確讀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讀讀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大青蛙樣子的句子。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ǹ磮D讀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

 、倥叹G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诖┲叹G的衣裳,有著雪白的肚皮,長著一對大眼睛。

  對比讀讀兩句話,你覺得哪句話的詞語運用的恰當?讀出你體會到的感覺。用“露、鼓”各說一句話。

  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多好看啊!邊做動作邊讀讀這句話。生活中,我們還能說什么?用“披”說一句話。

  (3)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他多開心!不知道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請你再讀讀第4-6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設計意圖】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歸類識字,培養(yǎng)歸類識字意識,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識字。在語境中采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意思,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4.整體朗讀,鞏固識字。

  5.識字檢測,落實評價。

  (1)鞏固識字活動: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

  出示寫好詞語的荷葉卡片,讀對了,就可以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啦!

 。ǚ謩e出示①小蝌蚪圖片;②一個一個出示詞語,詞語寫在荷葉的圖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

  池塘黑灰色游哇游捕食迎上去腦袋

  阿姨寬嘴巴 。2)伙伴互相檢測。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測,全部正確的在藍線格旁畫一個笑臉,表示本課學的字要過關。

  6.整體讀文,初步解決停頓、長句子的問題。

  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小老師講解:“兩、皮、寬” 。

  1.學寫“兩、皮”(課件:田字格出示“兩、皮”)

 、偻ㄟ^復檢、造句的形式回顧“兩、皮”2字。誰還在哪見過這兩個字?能用“兩”、“皮”組一個詞語嗎?(用組詞的方法回憶)能用“兩、皮”組詞。

  補充“兩”字組詞:一舉兩得,講解成語故事。(出示詞語及圖片。)

  ②小老師講解“兩”,帶著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橫要短,框要稍大)、筆順筆畫、占格(第二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組點的下方)”三方面講解。

  ③小老師講解“皮”,帶著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整體字要瘦長,長撇斜度要。⒐P順筆畫(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捺)、占格(第三筆豎在豎中線上)”三方面講解。

  2.學寫“寬”(課件:田字格出示“寬”。)

  ①讀準字音。說說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寬”?用“寬”組詞、說一句話。

  (預設:加一加的方法)

 、谛±蠋煄е,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上面寬,中間窄,下面比上面略寬)、筆順筆畫、占格(最后一筆是豎彎鉤,要舒展)”三方面講解。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描紅、臨寫。

  ◆評價(正確、端正、整潔)

  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生字,落實課程標準中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小老師的講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借助圖片,整體感知,提升表達

 。ǔ鍪菊n文的連環(huán)畫。)

  請你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貼圖:

  鯉魚小蝌蚪青蛙烏龜

  學習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長過程

  1.整體讀文,找出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請你自己讀讀課文,找到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2.學習第2自然段,隨文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

  (1)小蝌蚪第一個遇見的是鯉魚媽媽,它們是怎樣問的?鯽魚媽媽又是怎樣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子?同桌之間讀一讀。

 。ㄕn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話鯉魚媽媽說的話及圖片。)

 。ㄍ阑プx對話。)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是怎樣問的鯉魚媽媽?(迎上去問)

  現在老師就是鯉魚媽媽,你就是小蝌蚪,快邊做動作邊問一問我。

  “迎”還能組哪些詞語?結合課后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通過“迎上去”你體會到了小蝌蚪什么心情?男女生合作讀出來吧!

  板貼方法:了解動詞

  3.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烏龜,烏龜說他們的媽媽什么樣子?

 。ㄕn件出示烏龜說的話及圖片。)

  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板書: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此時小蝌蚪是什么心情?說說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A設: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話,“連忙追上”變紅去)

  多么想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呀!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把烏龜說的話讀清楚,這樣小蝌蚪才能快點找到媽媽呀!

  4.學習第5、6自然段,借助圖片感知小蝌蚪身體的變化,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1)這一次他們找到媽媽了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A設: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2)再讀讀這句話,通過這三個動詞,你感受到了什么?

 。ㄕn件出示句子)

  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A設:小青蛙很開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體發(fā)生的變化)

  是呀,這三個動詞運用的多準確啊!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后的開心喜悅、迫不及待,還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長變化,多么輕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圖,這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讀出你的感受吧!

 。ㄕn件出示圖片)

  板貼方法:結合插圖

 。4)仔細看看插圖,再讀讀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體還有哪些變化呢?

  (預設:尾巴不見了)

  板書:沒尾巴

  現在的小青蛙已經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啦!

  小結:我們剛剛讀了課文,借助圖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還能通過一些動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課文理解

  現在我們帶著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不同時間,小蝌蚪的不同心情變化,還把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話讀清楚。

 。ㄕ堃幻麑W生讀小蝌蚪說的話,一名學生讀鯉魚媽媽說的話,一名學生讀烏龜說的話,一名學生讀青蛙媽媽說的話,其他學生讀旁白。帶頭飾讀,可以加上動作。)

  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動詞讀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按順序說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

  1.請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借助課后習題圖片,再把它們連起來再說一說。

  2.小組中講故事、評故事。

 。ㄔ谛〗M中講一講,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說清楚,表達明白?)

  3.全班講故事、評故事。

 。1)借助插圖在全班講故事,播放背景音樂,出示評價標準,誰能做到,誰就獲得“講故事大王”的稱號。

  (課件出示評價標準)

  四星評價:★表達完整,★條理清楚,★語句通順,★用上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2)師生共評。

  說清楚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借助課后插圖和評價標準,把過程說清楚、完整,增強表達的自信,提升表達能力。

  指導書寫

  1.寫好“哪、頂、眼、睛、肚、孩、跳”(課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偻ㄟ^造句的形式回顧“哪”字;組詞的形式回顧“頂、眼、睛、肚、孩、跳后”。(用組詞、說句子的方法回憶)能用“哪”說一句話,用“頂、眼、睛、肚、孩、跳”組詞。

 、冢ㄗ謮K顯示字的結構特點。)

 。òl(fā)現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③分別請小老師帶著,從其他兩方面“筆順筆畫(重點:“眼”第十筆是點,末筆是捺;“孩”右邊第三筆是“撇折”,重點比較“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跳”右邊“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的筆畫變化。)、占格(重點:“哪”最后一筆豎最長;“睛”右邊“青”的第四筆從橫中線起筆;“肚”右邊“土”的短橫在橫中線上;“跳”右邊長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進行講解。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綜合學習

  召開“小青蛙分享大會”,可以閱讀關于小蝌蚪、小青蛙的書籍或觀看視頻,將了解到的內容與同學分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0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基于識字寫字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2)基于閱讀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基于寫話

  在寫話中要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4)基于口語交際

  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重要內容。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有表達的自信心。

  2.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編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只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并且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3.學情分析:

 。1)基于識字寫字

  學生有一定得獨立識字能力,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字,并不陌生。

 。2)基于閱讀

  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讀長句子,并且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是分角色朗讀是需要各小組配合的,還需要加強。

 。3)基于寫話

  學生們可以在課文中找到好詞,好句,在平常的看圖寫話中運用到,但是描寫的繪聲繪色依然有困難。

 。4)基于口語交際

  學生能在自主學習課文以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但對于文中有些詞還是不夠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塘,腦,袋,灰,哇,”等15個生字,正確書寫“兩、就、哪、寬”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了解青蛙的生長特點,懂得保護青蛙和小蝌蚪,產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認會寫生字,掌握多音字。

  教學難點:

  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產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評價任務:

  1.借助拼音,結合題目認識生字,通過觀察講解,書空,達到漢字的書寫。

  2.通過自讀,指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感知青蛙的變化。

  3.通過反復朗讀,合作畫畫,結合插圖,體會全文大意,產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huán)節(jié)一

  質疑課題

 。12')

  活動一(2')

  1.讀題

  2.質疑課題:小蝌蚪長什么樣?

  它媽媽是誰?長什么樣?

  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環(huán)節(jié)二

  通讀課文,隨文識字

 。14')活動一(4')

  1.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2.集中識字,準確認讀。

  3.掌握多音字“教”并組詞。

  4.書空會寫的字,組詞并造句。

 。ㄍ瓿赡繕艘唬┳x準15個生字的字音,交流識字方法。

 。ㄔu價目標一)活動二(5')

  1.利用齊讀,分讀等形式讀課文。

  2.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感知小蝌蚪的變化。

  (完成目標二)通過自讀、指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感知青蛙的變化。(評價目標二)活動三(2')

  1.根據內容合作畫畫

  2.評價畫畫的內容

  3.根據插圖再讀課文

  (完成目標三)通過反復朗讀,結合插圖,對科學童話產生熱愛之情。

 。ㄔu價目標三)活動四(3')

  1.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版書設計

  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不見了→青蛙(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個謎語,想不想猜? 猜謎語

 、傩『隰~,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诰G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可是它們的長相卻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出示課題圖)

  3、請你們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34 小蝌蚪找媽媽)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42頁,看著課文中的插圖,認真聽故事。故事講到哪兒,就指到相應的插圖。

  2、同學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你們喜歡小蝌蚪嗎?

  三、學習課文

 。ㄒ唬┝私庑◎蝌降耐庑翁攸c

  1、出示蝌蚪插圖: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誰來說說這些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兒?

  2、現在我們看課文上是怎么寫的?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讀完師貼圖)

  3、屏示第一自然段,認識“灰”,(看這個字是什么顏色?這個字就讀----,集體拼讀)出示字卡,組詞

  4、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是說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樣?(很開心,自由自在的),誰能快活地讀一讀(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5、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說誰在快活地做什么,誰能說一句話?

  6、仔細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齊說。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

 。ǘ┝私馇嗤艿耐庑翁攸c

  1、出示圖,提問:誰來說說青蛙媽媽長的什么樣?

  2、課文上是怎樣描寫青蛙的樣子的?讓學生找出段落,指名讀。

  3、出示句子,認識“披 、鼓 ” ,讀準多音字“露”,除了這3個字,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是“蹲”。

  4、再找出寫青蛙身上顏色的2個詞?(點出:碧綠的 雪白的)

  5、用上這四個表示動作和兩個表示顏色的詞,把這只大青蛙寫活了,我們來試著讀出青蛙的可愛。男生讀、女生讀,師評價。

  (三)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1、師: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出示要求:請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體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用“~~~~”劃出來。

  2、同桌互相交流、補充

  3、集體匯報,師貼圖。出示這些句子、圖,齊讀。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嗎?看屏幕自己先試著說一說,找生說。

  (四)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 ,遇到了誰?(鯉魚和烏龜)

 。1)、學習第2段

  1、引讀: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圖)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誰能說一句話,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呢?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2、于是,它們就------迎上去,問話,出示全圖,認識“迎”組詞、說話

  3、它們是怎樣“迎上去”的?看課件理解,

  師:原來,這樣面對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誰想上臺和老師一起做一下“迎”的動作。

  4、它們 “迎上去”會問…… (出示問話圖)

  認識“阿姨”交流識字方法、學過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禮貌的小蝌蚪啊!誰再來有禮貌的讀一讀?

  5、鯉魚媽媽是怎樣回答的?(出示對話圖)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樣子有什么特點?(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xù)尋找自己的媽媽。

 。2)學習第3段

  1、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出示烏龜圖),會想到什么?(鯉魚媽媽說的自己的.媽媽的樣子),呀,它們把烏龜當成自己的媽媽了,于是連忙追上去。(出示連忙追上去圖),

  2、怎樣做“追上去”的動作?找2人演,再看課件,

  師總結:從后面趕上來就可以說“追上去”。

  3、從“連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樣?(急切)于是它們著急地叫……(點出媽媽詞)誰能著急地讀一讀?

  4、烏龜看到小蝌蚪叫它媽媽,感到很好笑,它認真地說-----(出示烏龜的話)學習“頂”,讓生指出頭頂在哪。我們一起來認真的讀……烏龜笑著說……。

  5、小蝌蚪從烏龜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什么樣子?(板書:頭頂上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6、小組內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見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動作都表演進去。請生上臺戴頭飾表演,生評價。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媽媽。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指板書說)

  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xù)找媽媽!

 。3)學習第4段

  1、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出示青蛙圖 )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

  2、一定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于是它們就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高興地讀一讀。

  4、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媽媽,我們要向小蝌蚪學習,只要不斷去發(fā)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5、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出示青蛙的話)

  6、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出示、做動作讀一讀。齊讀句子(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8、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有關青蛙的知識(出示青蛙的知識,師讀 )青蛙真是莊稼的保護神呀!

  四、看圖回顧,回歸整體

  讀了這個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

  六、回家后同學們可以和爸爸媽媽演一演這個故事。

  七、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2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病⒛膸讉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fā)法)

 。病⒁稣n題:小蝌蚪找媽媽。

  ⑴ 小蝌蚪是什么樣的?青蛙是什么樣的?

 、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師: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薄⒄乙幻麑W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⑴ 師: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⑵ 師:小蝌蚪的腦袋什么樣?身子什么樣?尾巴什么樣?

 。ù竽X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⑶ 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 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游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并讓仔細觀察。

 。ㄖ笇в^察法)

 。、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 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 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變化?他們遇到了誰?

 。ㄐ◎蝌介L出了兩條后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fā)法)

 、 師:小蝌蚪問了什么?鯉魚媽媽說了什么?(學生自己讀)

 、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后腳。

  找→鯉魚

 、 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發(fā)揮回答)

 、 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 師: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繼續(xù)找媽媽。(激趣法)

 。、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⑴ 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 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

 。ㄐ◎蝌接珠L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只烏龜)(啟發(fā)法)

 、 師:小蝌蚪叫了什么?烏龜說了什么?(學生自讀)

 、 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⑸ 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著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 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著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础⒉僮魍队,出現第四副圖。

 、 教師范讀第四、五自然段。

 、 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么樣?他們又遇到了誰?

 。ǜ鶕队盎卮穑ㄐ◎蝌轿舶妥兌塘,他們遇到了一只青蛙)(提問法)

 、 師: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媽媽說了什么?(學生自讀)

  ⑷ 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⑴ 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ㄐ◎蝌降奈舶筒灰娏,天天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 通過讀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后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后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找同學,根據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fā)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成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情趣”教學理念,通過“說”、“讀”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小朋友的自主參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看圖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能通過讀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謎語導入: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說謎面: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說謎底。板書:小蝌蚪

  二、學習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圖片,說說小蝌蚪長得什么樣?

  2、課文是怎樣來介紹小蝌蚪的呢?(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圖文)

 。1)自由讀,找出描寫小蝌蚪的句子。

  (2)點名讀,齊讀

 。3)指導朗讀:小蝌蚪可愛嗎?是呀,多么活潑可愛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讀讓大家仿佛親眼看到這些活潑可愛的小蝌蚪嗎?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長大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播放錄音,請同學們聽完故事后想一想,說一說。

  2、剛才,大家聽故事非常認真,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用“——”在課文中畫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3、檢查朗讀,點名分段讀課文。

  4、指名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生說,師板書: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指出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來介紹。

  5、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它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它們都說了些什么話?

 。1)點名回答:鯉魚、烏龜、青蛙。

 。2)小蝌蚪是怎樣接近它們的?比較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3)課件演示,播放動畫。

  a、小蝌蚪與鯉魚對面迎上去的動畫。

  b、烏龜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動面。

  c、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就游過去的動畫。

 。4)思考:為什么小蝌蚪認定大青蛙是它們的媽媽?

  a、點名朗讀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媽媽們的語旬。

  b、看圖填空。

  課件演示:出示圖文練習

  c、指導學生讀句子。

  四、分角色讀課文

  同學們,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你們喜歡誰呢?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課文。

  1、小組分角色朗讀。

  2、指導分角色朗讀。

  五、夸夸想想

  1、孩子們,你們喜歡青蛙嗎?能夸夸他們嗎?

  2、自由說,點名說。

  3、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青蛙的知識?

  (1)點名說

 。2)師補充

  六、課堂小結

  孩子們,現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蟲,今后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保護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本課以感情朗讀為基本任務。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4.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要求:

  1.講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中的小動物頭飾、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入課,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拍手唱起來,體會有媽媽的幸?鞓。有媽媽的孩子多幸福啊,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的媽媽不在身邊,現在就讓我們來幫小蝌蚪找媽媽吧!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讀一遍課題,從這個課題中你們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都在課文當中,請同學們看課件(全篇課文動畫加朗讀)

  看完這個動畫,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了吧,讓我們再翻開書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

  師: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呢?課件(第一段的動畫)

  師:誰能說說在這個動畫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樣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學來回答,然后讓大家一起來齊讀。

  同學們說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腦袋,甩著長長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那這樣一群小蝌蚪去找媽媽了,看看他們遇到了誰?課件(第二自然段的動畫)

  看完課件,誰來說說小蝌蚪有什么變化?在路上他們都遇到了誰,是怎樣打的招呼。

  生回答后,出示幻燈片兩句話“1.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2.鯉魚鯉魚,我們的媽媽在哪里?”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遍感覺一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學生會說出有禮貌,而且會找出有禮貌的詞語。

  師:這樣一群有禮貌的小蝌蚪問媽媽在哪里,那鯉魚阿姨是怎樣回答的呢?找一名學生回答,適當的`說評價,給學生鼓勵。

  小蝌蚪很有禮貌,鯉魚阿姨也非常善良,我們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感情讀出來呀,現在誰能把這一段有感情的讀出來,把名讀。

  師:小蝌蚪聽了鯉魚的話,去那邊找媽媽,又遇到了誰呢,請看課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剛才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的,請學生回答,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下三段。

  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個自然段,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的,你也能像老師一樣提出問題嗎?下面你們就自主學習下面的三段內容(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讀)

  學生提出問題后請?zhí)岢鰡栴}的同學自己找同學來回答。教師適當的點播不準確的地方。

  同學們說得真好,也幫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媽媽了,小蝌蚪經歷了很多的困難才找到了自己的媽媽,我們能從小蝌蚪身上學到什么呢?生答。(此時滲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難的精神)現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話要對青蛙媽媽說,那現在你們是一群小蝌蚪,老師作你們的青蛙媽媽,把你們想說的話說給我聽聽吧!

  同學們都把心里話說給我聽,說得好極了。

  此時,現在我們一家有再來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出示課件(課文的全部動畫加朗讀)

  師:誰能說說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的變成青蛙的?

  指名來回答

  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老師仿佛真的看見了一群小蝌蚪變成了青蛙的過程,那現在誰能把老師手中的這些圖片給擺出來,要按照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來帖?(找一名同學板前來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確?(出示課件成長過程)

  現在我們分角色來朗讀一下,看看誰讀得最出色。分小組來朗讀:第一組扮演小蝌蚪,第二組扮演青蛙,第三組扮演鯉魚,第四組扮演烏龜,老師當旁白(放無聲音的課文動畫)

  同學們讀得太好了!那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把他們表現出來呢?

  三.演一演

  現在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5分鐘時間)

  其中一小組用表演的方法把課文表現出來,另外一小組用《上學歌》改編出來的,用歌聲把小蝌蚪變成青蛙唱出來。

  同學們分別戴頭飾來表演。

  另一組同學改編的歌詞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媽媽,過幾天長后腿,再過幾天就把前腿長。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媽媽,脫黑衣,穿綠衣,最后找到青蛙媽媽了,呱呱呱”

  同學們演得非常認真,也特別生動,老師仿佛真的看見了一群小蝌蚪在游來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媽媽。那這組同學唱得更是動聽,老師真的看見了幾只小蝌蚪長成了青蛙一樣。

  師:那小蝌蚪們長成青蛙后每天都跟著媽媽去做什么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最后一段,我起頭“不知什么時候”學生就會跟著讀起來,讀后學生就會回答出來每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捉害蟲。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蟲,他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會說:愛護它,保護它,從我做起,并且告訴其它人也要愛護青蛙們,做一名愛護青蛙的小衛(wèi)士。(對學生進行愛護益蟲的教育)

  四.設懸念,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做得好,老師想再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你們能完成嗎?

  出示幻燈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資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蟲害?明天告訴老師和同伴們。

  五.小實踐

  等到夏天來到的時候,捉幾只小蝌蚪觀察一下,看看它們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要記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灰、迎”等 8 個生字,會寫“河、姐”等 6 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4.指導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5.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借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識字、讀書。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謎語:“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去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蹦阒浪钦l嗎?

  學生猜謎,開展討論。

  2.課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課文

  1.同學們知道小蝌蚪去哪兒找媽媽嗎?怎么找的?找到了沒有?觀看動畫課件。

  2.組織學生自己讀課文。

 。1)巡視自讀情況,發(fā)現學生讀課文中的困難,及時解決。

 。2)組織學生借助小組互助學習,達到初讀的目的。

 。3)匯報學習結果。

  三、合作互助,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8 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字,教師在巡視時記錄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課件再次出現本課要認識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8 個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效果。

  4.鞏固識字,找朋友。

  四、討論交流,整體感知內容

  1.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么樣的?

  2.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五、學寫生字,培養(yǎng)習慣

  1.出示要求會寫的 6 個生字。

  2.組織學生交流筆順。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寫、臨寫。

  六、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讀講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問: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么變化?再結合課文,說一說。

  2.繼續(xù)觀察:小蝌蚪遇見了誰?它會說些什么?會怎樣想?再結合課文閱讀,找出有關句子,再回答。

  理解這一自然段著重領會“長出了兩條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鯉魚媽媽講的青蛙特征“四條腿”“寬嘴巴”。

 。1)結合看圖,弄清蝌蚪先長出兩條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動上前叫“迎”,在這里表示有禮貌,也表示鯉魚是迎面而來。

  3.指導朗讀:要讀出孩子問話時那種天真的語氣。鯉魚媽媽要讀出親切、長輩式的語氣。

  過渡語: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以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試著學學第三自然段,先試說圖意然后圖文對照,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2.體會:“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也表現了小蝌蚪知道媽媽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媽媽的心情。

  3.解決疑點:為什么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聯系第二自然段鯉魚媽媽介紹的特征來體會。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們平時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否則就會鬧笑話。

  5.聽錄音,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要讀出小蝌蚪找媽媽那種急切的心情,要讀出烏龜和藹可親的語氣。

  三、學習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組討論:通過看圖和朗讀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學會了什么?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的?它們的媽媽是誰?

  2.品析重點詞語:比較“游過去”與“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那種高興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葉上,小蝌蚪不急著追趕,也說明小蝌蚪認準了青蛙是自己的媽媽,已對媽媽的長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會認錯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導學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認出媽媽的?回顧鯉魚和烏龜所介紹的特征與青蛙媽媽的樣子相符合,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媽媽。

  4.說說這兩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5.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練習朗讀。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第六自然段。

  2.進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過學習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五、練習,鞏固

  投影出示練習題:

  1.小蝌蚪先長出兩條________,過了幾天,長出兩條________,又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后來尾巴不見了,成了________。

  正確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條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對大眼睛,披著________,露著________。

  正確答案:寬、鼓著、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業(yè)

  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他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蟲呢?我們也去探究一下,好嗎?

  六、板書設計

  34 小蝌蚪找媽媽

  長出后腿

  ↓

  長出前腿

  ↓

  尾巴變短→不見

  四條腿、寬嘴巴

  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

  綠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4-0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25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26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07-07

《找春天》教學設計 找春天的教學設計11-18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09-29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14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04-27

《找駱駝》教學設計11-17

《找規(guī)律》教學設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