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15 12:27: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

  學習內容:簡單的圖形與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能找出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會根據規(guī)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培養(yǎng)初步觀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習重點:理解“規(guī)律”含義,掌握找規(guī)律的方法。

  學習難點:能夠表述發(fā)現的規(guī)律,并會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 課件<主題圖> 、幻燈片、圖片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出示兩幅水果圖:一幅圖是有規(guī)律排列的,另一幅圖是雜亂無章放置,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幅圖好記憶,并說明原因。

  師總結歸納,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強調有規(guī)律擺放的圖形便于記憶。有規(guī)律擺放的事物不僅便于記憶,還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找規(guī)律”。(揭示主題)

  【設計意圖:水果圖片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猜圖片制造沖突,讓學生產生質疑,從而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例1——圖形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

  1、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觀察情景主題圖:

 。1)情景主題圖中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揭示:圖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規(guī)律排列的。)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小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主題圖中的各種規(guī)律。并理解“規(guī)律”。

  請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訴小組同學: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交流:發(fā)現的規(guī)律及方法。

  學生展示:

  圖中彩旗的排列規(guī)律是: ( )

  圖中彩花的排列規(guī)律是: ( )

  圖中燈籠的排列規(guī)律是: ( )

  圖中小朋友的排列規(guī)律是:( )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用筆圈出彩旗、彩花、彩燈、小朋友重復的部分。教師用課件閃光燈一組一組圈出進行驗證。

  3、總結:彩旗、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是有規(guī)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出現的。

  像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這樣,幾個為一組重復出現的規(guī)律叫做重復排列的規(guī)律。 (板書:一組一組 重復)

  【設計意圖:通過提高對“一組”的認識,引出“重復出現”,對“重復出現”進行理解,也是找規(guī)律中的第二個要素。(生讀“重復出現”。)】

  4、教師強調:一組事物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至少2次或2次以上,才能稱為有規(guī)律。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比較詳細、具體,先讓學生自己去找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的排列規(guī)律,學會用語言表述規(guī)律,同時利用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一組”的規(guī)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圈出、畫出重復部分的操作活動,突出規(guī)律的“核心”,加深學生對于規(guī)律的理解,也為學生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5、鞏固練習 : 擺一擺:

 。1)讓學生自己擺出后面 2個圖形: _ _

 。2)指名回答擺了哪2個圖形,為什么這樣擺?

 。3)同桌合作:你來擺,我來說規(guī)律。

  【設計意圖:即時練習,強化了學生對找規(guī)律知識的理解】

  三、數形結合、拓展認知規(guī)律 (學習例2——簡單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

 。ㄒ)呈現例2的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

  1.說一說:

 。1)你發(fā)現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組嗎?

 。3)碗的排列規(guī)律與前面所學的規(guī)律有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fā)現:顏色上沒有變化,但數量上有變化。而且數量上的變化規(guī)律還可以用數字表示出來。

  2.試一試:

 。1)你能將碗的數量上的變化規(guī)律用數字表示出來嗎?請學生說出相對應的碗的下面的數字。

 。2)教師用課件閃光燈一閃一閃完整呈現例2的第(1)題:

  3.議一議:碗的排列規(guī)律與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相同嗎?

 。1)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數字表示的是相對應的那種圖形的個數,所以圖形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guī)律。

 。2)同時讓學生感受:它們可以表示相同的規(guī)律,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二)、自主完成課本例2的第(2)題

  1 3 1 3 1 ()——— ——— ———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如看、聽、讀,對“一組”加深理解,經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找“規(guī)律”練習,幫助學生通過對圖形形狀、數量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認識規(guī)律,掌握到找規(guī)律的方法!

  四、闖關游戲

  第一關:猜一猜下一個是誰?(課件對比出現)

  提問:幾個為一組?

  小結:有的兩個一組,有的三個一組,還有多個一組的。有的顏色相同,但形狀不同;有的形狀相同,但顏色不同。

  第二關:按自己喜歡的規(guī)律涂上顏色。(第85頁做一做)

  第三關:火眼金睛(課件出示)。

  小結:有的顏色不相同,形狀也不同。

  第四關:真假色——擺一擺(課件出示)。

  如果繼續(xù)擺下去,第5個是藍色嗎?

  【設計意圖:通過闖關的形式,由易到難,有梯度題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同時,通過說一說、猜一猜等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環(huán)節(jié)重在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以“聽會忘,看能記住,做才能學會”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五、回歸生活、尋找規(guī)律

  1、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律。

  2、欣賞有規(guī)律的圖片。并配有押韻的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規(guī)律、欣賞規(guī)律、創(chuàng)造規(guī)律在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并感受到有規(guī)律的事物能帶來美感。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又體現“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符合新課標和新理念!

  六、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不足之處?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七、附板書設計:

  圖形與數字的變化規(guī)律

  彩旗

  彩花 一組一組 重復出現

  燈籠 至少2次或2次以上

  小朋友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93——9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均數、眾數的基礎上學習中位數的意義以及怎樣求中位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數來合理地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現實背景中,理解并體會中位數的意義;會求給定的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并能夠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2.能夠知道平均數、中位數的區(qū)別,并根據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情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并體會中位數的意義;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體會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節(jié)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你們去旅游,人多嗎?如果你在游玩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一群游客,你覺得你該不該關心禮讓一下他們?為什么?(因為有的年齡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師:是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齡統(tǒng)計表

  年齡(歲)

  6

  6

  7

  8

  11

  12

  69

  師:可是導游小姐計算了這群游客的平均年齡后,她這么說:請讓讓,這里來了一群平均年齡是17歲的游客。導游小姐這樣介紹,合適嗎?(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平均年齡是17歲,本來需要被照顧的游客,一下子變得不需要被照顧。)

  師:看來,平均數并不是萬能的,在這里,用平均數來介紹這群游客的年齡就不合適。為了解決問題,數學家們發(fā)現有一個新的數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齡特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中位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現實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平均數

  已經不能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由此引出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在現實情境中初步體驗學習中位數

  師:對!8在這組數據的中間,8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2.師:8跟那些游客的年齡接近?(引導學生理解8歲和大多數游客的年齡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數游客的一般水平。)

  3.師:這時導游小姐如果這么介紹:請讓讓,這里來了一群游客,他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8歲左右。你認為這樣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顧嗎?

  (二)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學習中位數的意義。

  出示信息窗2的內容。

  師:讀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有信息窗1的經驗,因此可能直接提出“青春期女生的體重的年增長情況怎樣?)

  師: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可能:

  (1)學生可能回答:求平均數。(全班一起解決平均數。)

  生可能提出疑問:大多數同學體重的年增長的千克數比平均數6小,還有3個同學體重的年增長數比6要大得多,因此不合適。

  (2)我們也可以用中位數來反映這組同學的年增長情況。

  師:誰知道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

  生可能回答:4或4.5。

  請不同答案的同學說出各自的理由。

  師:如果把4和5.5或其他的數交換位置,中位數應該是那一個?

  小結:要準確找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就必須先把這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中間的一個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因此4.5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設計意圖】: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意識。教師在學生的迷惑處適時地提出問題,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比較中自覺發(fā)現什么數是中位數,以及趙中位數應先排列大小。

  (三)在對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師:剛才這兩道題用平均數都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那我們觀察一下這兩組數據,它們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第一道題有兩個游客的年齡特別大,而第二道題大多數同學體重的年增長的千克數比平均數6小。(學生能發(fā)現這兩組數是按順序排列的更好。)

  師小結:引導學生認識到中位數在出現極端數據(偏大,偏小)的時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況。

  (四)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怎樣求中位數。

  1.出示第二個紅點。

  2.學生獨立解決先排序。板書:21、22、24、25、26、27、29、31

  3.請幾個同學說出中位數?赡苡姓f25,也有人說26,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是25和26的平均數25.5,也有部分學生感覺無法確定。

  4.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該選哪個數?

  5.集體交流后小結: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因此中位數是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6.師:通過以上兩道題,你認為怎樣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學生討論后得出兩種情況的中位數的求法。當數據的`個數是單數時,中間數是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當數據的個數是雙數時,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設計意圖】:在初步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的問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借鑒,水到渠成的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1、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

  自主練習2、學生獨立解決后集體交流。

  小結:你能說說什么是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他們有什么樣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既鞏固了對中位數和眾數以及平均數的理解,又加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拓展練習:自主練習5

  你認為用什么數能代表公司職工工資的一般水平?這個數是多少?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使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解決現實問題,而且能充分展示不同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中的個體差異,獲得了不同的成功體驗,嫩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中位數的教學是學生在十分熟悉“平均數”以及學習“眾數”之后的學習內容。什么是中位數比較好理解,但是,為什么學習中位數呢?平時生活中,我們用得最多的是平均數,對平均數的體驗也較多,要學生舍棄平均數選用中位數,體驗的過程就需要相當地清晰。因此,我們把課的難點定位為: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即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教學設計為:體驗地學習中位數的意義;探索性地學習求中位數的方法。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們首先改變了教學內容,在體驗學習中位數的意義時,用了兩個具體的生活事例:一、游客的年齡。大部分游客的年齡都在8歲左右,出現了一個69歲的極端數據,使得17歲這個平均年齡無法反映出這批有老有小的游客的年齡特點,從而引入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二、青春期女生的體重年增長情況,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有偏小和偏大的數據的出現,用平均數并不合理。這一例子,既是為了強化學習中位數的必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中位數比平均數更能反映出一組數據的中等水平。但是,中位數的使用有其存在的局限性。雖然每一組數據都有中位數,但是,并不是所用的數列都用中位數來描述一般水平,一般來說,是在出現偏大或偏小這樣的數據的時候才選用中位數來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這個知識點,是通過比較前面兩組數據的特點得出的。

  中位數的求法是既穿插在中位數的意義的理解中進行教學,又有獨立的教學。在教學年齡問題紅點一的問題時,學習數據個數是單數時中位數的求法;教學紅點二時,學習數據個數如果是雙數時,該如何求中位數,這時所給的數據有按順序排列的。又有打亂順序的數據。該如何求中位數,這里,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提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不按順序排列,處于中間的數是不確定,而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后中位數是確定,從而理解在求中位數時,數據應該排序。到這時,有關中位數的知識才算完整。

  鞏固練習也是根據教學重難點進行設計,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會用所學的圖形拼出圖案,培養(yǎng)欣賞美的能力。

  3、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自身蘊含的豐富的形態(tài)美。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打開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

  教法:

  談話法。談話講解,通過語言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適當點撥,突出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再現,復習引入

  1、談話: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小結并過渡: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老師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運動現象,你能說說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課件出示“練習七”第7題。)

  學生自己判斷,指名匯報,逐個說出自己是怎樣判斷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8題。

  談話:你瞧,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可真廣,剛才同學們說鐘面上指針的運動是旋轉,老師這里有一個鐘面,你能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之間嗎?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分針走到“10”的時候是幾分?(50分)

  2、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6題。

  談話:明明用這些圖形通過平移拼成一個火箭的圖形。(課件出示圖形)

  請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圖中哪幅是明明拼的?為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明確平移是直線運動的,只有第2幅圖是由所有圖形平移而成,所以應該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13題。

  談話:同學們愛照鏡子嗎?把臉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就會出現和這邊一樣的圖像,小明把這個圖形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出現了另一半,(課件演示),你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蝴蝶)

  你有什么發(fā)現?

  教師小結:照鏡子時,鏡子外的是物體和鏡子內的成像前后、上下。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借助小棒和小方塊等模型展開數數活動,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

  2、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數感。

  教學重點:

  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數感。

  教學難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關鍵:

  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明白滿十進一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棒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會數100個花生了,那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么數到90個花生的。

  2、請同學們數一數,擺一擺看一看怎么數容易看出結果?

  3、出示情景圖————接著往后數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數一數,再數幾個就是100

  二、數一數,認一認

  1、從90數到100

  10個10個數到100

  師:10個10師100

  2、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方塊

  小組活動,動手數出100個小方塊

  引導:怎么數簡便就怎么數

  三、圈一圈,數一數

  書P24

  1、同學們自己動手圈,然后數。

  師:我們該怎么圈,才能讓數數簡便呢?

  生動手操作

  第一幅圖,有4個一捆,5個一根,一共45根。

  第二幅圖,有3條零7塊,共37塊

  四、練一練

  引導,怎么圈數起來簡便

  學生獨立完成

  匯報

  獨立完成

  先說一說,你想怎么圈,怎么數

  再動手完成練習

  左圖:91個小棒,一個一個地數,得出再有9個就是100。

  右圖:仿照左圖獨立操作

  五、小結

  今天我們再一次感知了100以內的數的意義,進一步體會了“一”“十”“百”之間的關系,還解決了九十幾,再填幾個就是100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數一數

  91再添9個是100

  10個10是100

  88再添12個是100

  設計,數學,單元教學,北師大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課本P1的例題和P2頁的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重點:

  進一步掌握平移動方法,體會平移的特點。

  難點:

  掌握兩次連續(xù)平移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出示圖,談話:這里有一條熱帶魚,我們用虛線表示原來的圖形,用實線表示移動后的圖形。

  這條熱帶魚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幾格?怎么知道的?(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小結。

 、胖灰プ∫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所對應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熱帶魚向右平移了幾格。

 、埔部梢宰プ∫粭l邊或一個部分觀察,看看把圖形的一條邊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1,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是怎樣運動的?(向右平移)

  2.問:它們的`運動有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先回憶我們過去學過的圖形平移的方法,數一數,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

  3.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

  4.小組交流。

  5.反饋匯報。

  小船圖向右平移9格。

  金魚圖向右平移7格。

  三、做試一試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2.學生嘗試作圖。

  要求:先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茖W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峭队皩W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四、做練一練

  五、課堂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事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相應練習

  板書設計:

  圖形的平移

  對應點或對應線段平移

  中間圖形用虛線,箭頭表示平移方向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74--7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觀察、聯系生活情境,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fā)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體會生活里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情境圖并交流感受,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描述圖中的動作過程。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6-3-16+1+2

  10-5-2 2+2+2

  指名學生口答,并說說思考的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復習連加和連減運算的順序。

  2.爭做文明小學生。

  出示兩幅關于群眾乘坐公交車的圖片,讓學生評一評兩幅圖中的行為,如果你是一個文明的小學生,上下車時應該怎么做?(強調有序下車,排隊上車,做文明小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今天,就讓我們化身小記者一起來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多媒體演示例題情境動畫,學生觀察動畫,尋找數學信息,自問自答。

  (1)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嘗試提出相關的問題。車上原來有7人,先下車2人。問:車上還有幾人?

  你會列式解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7-2=5

 。2)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圖例,發(fā)現數學信息:然后上車3人。提問:現在車上有幾人?

  要求學生自問自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5+3=8

  (3)教師回答“現在車上有幾人”這個問題,直接出示一個算式,要求學生根據動畫,說一說算式的意思,并嘗試說一說計算的過程,確定運算的順序。(打開課本第74頁,完成例題的填空)

  7-2+3=8

  觀察、比較這兩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哪種更簡單些?

  相同點:(1)都是先算前面的運算,再算后面的運算。

 。2)左邊兩種運算,右邊也是兩種運算。

  不同點:左邊兩道算式,右邊一道算式。(通過比較,讓學生直觀感知加減混合算式的簡潔。)

  2.深入探索,揭示算理,研究算法。

  出示植樹圖,要求學生根據先根據圖1說出圖意,再出示圖2,獲取數學信息,嘗試提出問題,并列這樣的簡便算式解答。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相機板書:6+2-3=5

  集體分析計算的過程,確定運算的順序。

  3.分析算式,揭示課題。

  觀察這兩道簡便算式與計算方法,你有什么發(fā)現?與我們學的連加、連減有何異同?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小結。

  (1)連加、連減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號,要么都是減號,而我們今天學的算式里既有加號,又有減號,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減混合”。(板書課題)

  (2)加減混合的算式計算同連加和連減計算的順序一樣,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從左往右算。

  三、鞏固練習

  1.圖式結合題。引導學生根據部分算式說出圖意,再在書上填空。

  請幾名學生說說計算的過程。

  2.闖關題

 。1)計算題。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明確運算的順序。

  (2)送魚雷回家圖。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將魚雷送回自己的家,集體核對結果。

 。3)看圖說話列式。

  談話:動物游樂園有猴子、小豬,還有兔子。根據老師的要求,你準備列一個怎樣的算式?請在書上填空,填好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師依次出示三道算式,請同學說說老師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課后作業(yè):完成書本上第75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呢?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加減混合

  7-2=5

  5+3=8 7-2+3=8

  6+2-3=5

  前——后

  左——右

  教學反思:

  教材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上車、下車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感受生活里的加減混合的現實問題。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聯系生活實際的問題,還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連加、連減或加減混合算式的圖,意在讓學生體會生活里的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

  利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闖關游戲,把“想想做做”中的題目用游戲的形式展現,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地顯現生動有趣的素材,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在游玩中解決數學問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以鼓勵的語句結課,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分硬幣、電話卡、醫(y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 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fā)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fā)現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毕仍诮M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2. 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8

  一、 教材分析

  《量一量》選自北師大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中的第二課。本課是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交流各自測量結果,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使每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的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面積單位的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身邊事物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并測量。

  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的以數學活動為主要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實際的動手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的表象;在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新知識變成了學生具體的經驗和體驗,使知識與技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 教學目標

 。、 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的必要性。體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與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病 初步學會估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3、 在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和抽象概括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發(fā)展空間觀念,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計情境,體會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

  淘氣和笑笑是兩個愛學習的好朋友,但他們今天早上卻因為學習上的事發(fā)生了爭執(zhí),現在找我們來了,想請我們幫幫忙,愿意嗎?那我先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原來,是他們的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yè):自制方格紙,測量數學課本的封面的大小。結果淘氣測出的結果是24個格子,而笑笑的卻是6個格子,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

  為什么同樣的數學課本,測量出的答案卻不一樣,問題出在哪兒呢?

 。ㄍ瑢W們自由表達,體會到單位要統(tǒng)一。)

  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W生回答)

  你們真聰明,數學家的想法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到統(tǒng)一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單位(量一量)。

  活動二:認識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認識1平方厘米:教師邊出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說數學家們就把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小叫做1平方厘米。

  1、組長從學具袋中給每人拿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摸一摸:把小正方體拿在手上,感覺一下它的大小;

  B、量一量:用尺子量這個正方形的邊,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C、講解讀法和寫法。

 。、 同學們,現在你對1平方厘米有印象了嗎?相信你一定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能告訴老師:你發(fā)現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3、拿出學具袋里的所有學具,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去測量小長方形的面積。

  4、同學們,如果我們用這個面積單位去量桌面的在小怎么樣?太小。所以,它只適合測量比較小的面積。如果要測量稍大一點的面積,比如課桌桌面的大小,我們就要用大一點的單位才合適。接下來,我們要認識的這個面積單位叫做"1平方分米"。

  活動三:認識1平方分米

  1、誰能說說1平方分米有多大?(注意板書)

  2、你們能做出1平方分米嗎?

  3、小組合作,估一估每位同學坐的桌面有多大?

  4、你有沒有發(fā)現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活動四:認識1平米

  如果要測量更大的面積,比如說房間的面積,我們就要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1、誰能來介紹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注意板書)

  2、面積是1平方米的紙上能站多少三年級的小朋友呢?

  3、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

  活動五、學習致用

 。、想一想,填一填:先想像物體面積的大小,再用適當的面積單位填空。

 。ǎ保┮婚g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約(    。。

 。ǎ玻┮粡堗]票的面積約6(     )

 。ǎ常┚毩暠痉饷娴拿娣e約212(    。

 。ǎ矗﹩稳舜驳拿娣e約2(     )

 。、猜一猜,數一數:你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再數一數,你猜對了嗎?

  3、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再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量一量。

  活動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8~109頁,練習二十第3,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青云小學去年第四季度水,電費交納情況如下:

  十月份:水費360元,電費940元;

  十一月份:水費345元,電費1020元;

  十二月份:水費350元,電費108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

  合計

  水費

  電費

  總計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從統(tǒng)計表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們已經學習了復式統(tǒng)計表,今天我們就運用掌握的復式統(tǒng)計表的知識來整理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二,鞏固訓練

  1,完成練習二十第3題.

  (1)匯報課前調查情況.

  (2)根據調查情況完成統(tǒng)計表.

  在小組中合作完成.

  (3)交流:從統(tǒng)計表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完成練習二十第4題.

  (1)在小組內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小組合作完成數據的填寫.

  (3)展示作業(yè),集體評價.

  (4)從統(tǒng)計表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3,完成練習二十第5題.

  (1)小組內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小組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的填寫.

  (3)展示作業(yè),集體評價.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進行了復式統(tǒng)計表的鞏固練習,大家說說復式統(tǒng)計表的有什么優(yōu)點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通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

  (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5、虛擬的圓錐

  (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

  那么將三角形制片繞著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么形狀。

 。2)通過操作,使學生發(fā)現轉動出來的是圓錐,并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四、總結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反思: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今天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和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情況作了匯報,望大家給予了指點和評價。我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教學反思。

  本課中,我將學具和現代化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圓錐體,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圓錐。如: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削過的鉛筆頭等,幫助學生建立起圓錐的表象。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去發(fā)現圓錐的'特征,在實踐中去理解概念。(圓錐的高)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學生們積極參與,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得出了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測量手中圓錐模型的高,小組同學配合默契,很快地測量出了圓錐模型的高。為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我又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測量圓錐的高,再次強化了知識。

  設疑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圓錐體立體圖形展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

  ”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學生說:“是一個圓形和一個扇形。”他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快動手進行驗證吧。學生馬上動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他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接下來我在學生面前進行了直觀演示,又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圓錐展開的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我注意知識間的對比,在學習完圓錐的認識以后,我讓學生把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以及展開圖進行了有效地對比,讓學生回答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從而加深了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通過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能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教具和學具準備的不充分,我在示范畫圓錐立體圖形時,沒有用三角板去畫,而是用手去畫,畫完的圓錐立體圖形不夠規(guī)范和美觀。

  還有學生的學具(圓錐模型)沒有達到人手一個,這樣給動手操作帶來不便。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重視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工作,確保教學效果更完美。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1

  單元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思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

  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

  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圓片圖形: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曲線圖形)

  3、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議學

  (一)認識圓的特征。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并動手剪下。

  2、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fā)現了什么?(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fā)現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6、鞏固練習:課本57“做一做”的第1-4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guī)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三、悟學

 。ㄒ唬╈柟叹毩

  1、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2、判斷,并說為什么。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ǘ┱n堂總結: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ㄈ┳鳂I(yè):課本58頁第5-8題。

  第二課時: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認識圓的周長

  1、出示一個正方形。

  這是什么圖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這個正方形周長與邊長有什么關系?C=4a

  2、什么是圓的周長?

  讓學生上前比劃,圓的周長在那?那一部分是圓的周長? 得出定義: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二、議學:

  1、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線,繞圓一周,減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即可得出圓的周長。

  B、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C、用一條小線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轉。這樣你能知道空中出現的圓的周長嗎?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guī)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2,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已知d=20米求:C=? 根據C=πd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50cm先求小自行車C=?c=πd50cm=0.5m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求下列各題的周長。書本62頁練習題

  2、判斷正誤。

  (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2)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周長是半徑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圓的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四、作業(yè)。P64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

  5、8題

  第三課時: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二、議學: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C=2π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練習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huán),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只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針長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只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后,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2

  一、復習

 。ㄒ唬、什么樣的數是整十數?我們學過哪些一位數?

 。ǘ⒖诖鹣旅娓黝}。

  1、3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5個十和7個一是()。

  3、65里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4、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二、新課

  1、教學例10。

  (1)出示掛圖

  媽媽買了3排的飲料,每排10瓶,小明買了2瓶飲料,他們一共買了幾瓶飲料?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0+2=32

  這道題我們能夠根據實物進行計算。那這道題該怎樣計算?30+5=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盡可能多的找出算法,并記錄。交流算法!

  引導學生說出: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35

  (2)從32瓶中拿走2瓶

  提問:還剩多少瓶?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2—2=30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帶領學生進行算法探究!

  (3)練習:第41頁“做一做”。

  第1題第1小題

  先讓學生擺小棒,再對著擺的小棒寫算式。

  學生寫完后,指定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計算,并集體訂正。

  第1題第2小題

  讓學生擺給同桌的同學看,然后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個別學生如果有困難,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集體訂正。

  第2題

  以做游戲的形式出現,看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2、做練習八的第5題。

  3、摘蘋果。

  四、思維訓練

  1、小白兔送給小黑兔3個蘑菇之后,他們籃子里的蘑菇就同樣多了,原來小白兔和小黑兔藍子里的蘑菇相差

  多少個?

  2、小剛說自己郵票的張數比13多得多,比90少一些,個位上的數是8,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數少1,小剛有

  幾張郵票。

  五、課堂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數的組成,進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這樣計算不僅做得對,而且還做得快。

  板書設計:整十數加、減一位數

  整十數:10、20、30、40、50、60、70、80、90、100

  一位數:0、1、2、3、4、5、6、7、8、9、

  例10、一共有多少瓶酸奶?

  32+2或2+30

  還剩幾瓶酸姐奶?

  32—2=30(瓶)

  并說一說理由

  教學反思:

  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數的順序和組成等相關知識得到強化,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進一步感受數學符號“

  >、<、=”后揭示本節(jié)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經歷

  知識的探索過程,但沒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并表現在行為上、思維上、情感上的積極參與。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7頁。

  教材分析:

  本次實踐活動是在學習了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和眾數等統(tǒng)計知識之后進行的綜合應用,既利用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對肥胖原因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又綜合運用了以前所學知識對兒童肥胖情況進行調查、整理、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從而讓學生經歷小課題研究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運用所學統(tǒng)計知識設計調查表,對肥胖原因進行調查,并能選擇恰當的統(tǒng)計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針對分析結論提出減肥方案。

  2、通過調查、分析,使學生經歷一個比較完整的小課題研究的過程,獲得初步的課題研究經驗。

  3、使學生在與同伴合作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應用意識和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讓學生調查身邊不同年級學生的體重情況和飲食、運動及其他生活習慣等信息。教師注意強調:

  1、搜集好原始數據,包括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

  2、對調查對象的飲食、運動、及其他生活習慣等信息進行記錄。

  3、要保證調查的對象有一定的數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根據國務院20xx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態(tài)調查報告》,我國成人超重人數約占,多達2億人;肥胖人數約占7%,肥胖者已達6000多萬人。預計將來肥胖患病率還會有大幅度增長。那么我們少年兒童的情況怎么樣呢?你能根據自己的觀察談一談嗎?

  學生就平日的觀察談自己的看法。

  2、師:不少同學認為兒童肥胖的情況比較嚴重,那么到底怎樣才是科學意義上的肥胖呢?怎樣才算是標準體重呢?請同學們看屏幕。(教師出示少年兒童體重分類標準)

  師:請同學們準備好課前調查好的數據,根據分類標準計算一下每個人與標準體重的差距。

  學生計算數據,并將調查表添完整。

  姓名

  年齡

  身高

  (cm)

  體重

  (kg)

  與標準體重差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以前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將調查的數據整理并進行分析。(小組整理分析數據)

  3、師:通過剛才的分析整理,你們發(fā)現什么?你采取了哪種統(tǒng)計方法?

  學生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采用統(tǒng)計表整理信息。

  (2)采用條形統(tǒng)計圖整理信息。

  【設計意圖】本部分活動應用了以前所學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等知識,學生經歷課題研究的基本流程。由于課堂所限,具體的調查活動安排在課前進行。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梳理鞏固了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分析數據

  1、師:通過剛才的分析,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呈現信息: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學齡兒童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農村,20xx年分別達到8.1%、3.4%。而與1992年相比,20xx年城市學齡兒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30.6%,13歲-17歲女生肥胖率則增加了250%。同學們,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肥胖呢?同學們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2、交流小組討論情況。

  師:同學們分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肥胖者的飲食、運動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等方面。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剛才的分析設計一個調查表,以便對肥胖者的原因進行調查。

  學生設計調查表,然后集體進行展示,并修改調查表從而使調查表更加完善。

  【設計意圖】:肥胖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選取飲食、運動及不良生活習慣等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對于調查表的設計不必要求統(tǒng)一,學生能將要調查的項目列舉出即可。

  3、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教師要求學生將提前搜集好的信息準備好。

  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方法對調查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

  (學生分小組采用學過的統(tǒng)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整理。)

  4、引導總結

  交流:誰來說一說你采用了那種方法進行統(tǒng)計?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學生交流自己的統(tǒng)計方法,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條例、有序地發(fā)現結論。從而得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喜歡吃甜食和高熱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和缺少運動。另外,不吃早餐,經常吃速食,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腦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適當的眾數、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等統(tǒng)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交流時教師要予以肯定,給予適當評價,不必要求學生必須采用某種方法。

  三、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師:通過剛才的整理分析我們找到了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同學們,你們知道肥胖會帶來哪些危害嗎?

  學生交流肥胖的危害性。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不錯。不僅這樣,肥胖兒童大多伴有血壓、血脂異常,高度肥胖的兒童還有患糖尿病的危險,肥胖也給兒童造成了心理負擔。此外,大約三分之一的兒童肥胖會延續(xù)到成年,從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早發(fā)的高危人群。肥胖帶來這么多的危害,你們能針對肥胖產生的原因,設計一個合理的減肥方案嗎?

  學生獨立設計方案,并在小組交流,互相討論,取長補短。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設計的方案,課后還可以利用書籍、網絡等查閱資料,使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設計減肥方案,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提高學習興趣。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研究了兒童患肥胖情況及產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你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做的嗎?針對我們研究的課題,你還想說些什么?

  【課后反思】

  本節(jié)綜合應用課囊括了以前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整堂課是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統(tǒng)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由于小課題研究的流程學生在五年級已接觸過,因此這節(jié)課我盡量放手給學生,自己則努力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

  1、讓學生經歷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該綜合應用實際上是一個小課題研究。在引導學生開展活動時,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提出問題----搜集數據----整理統(tǒng)計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提出解決方案”的整個過程,要重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索和交流,便于學生進一步鞏固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都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數據整理分析再到提出解決方案,都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探索活動。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獨特想法與個性魅力,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學會了嗎?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的時間。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策略與手段

  謎語激趣導入、同學合作探究、闖關游戲

  課前準備

  鐘面模型 、學生學具鐘面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

  師說謎語:我有一個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學習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幫手。

  師:誰猜到了這是什么?

  生:鐘表(板書:鐘表)

  2、認識各種不同類型的鐘表

  鐘表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鐘表。(課件展示各種類型的鐘表)這些鐘表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它。這節(jié)課我們就與鐘表交朋友,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的組成

 。ㄕn件出示鐘面模型)同學們請看大屏,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fā)現。

  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生 :12 個數字。

  師:哪些數字?

  生:數字 1 —— 12 。

  師:12在哪?6呢?3在哪?9呢?

  生:鐘面上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

  師:這根又細又長的針是什么針?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細又長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

  師: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你們太了不起了,現在請你們在您們的鐘面模具上指出分針和時針。

  2.教學整時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時間嗎?(生說:認識)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那大家平時看到的時針和分針是靜止不動的嗎?

  生:不是。

  師:對,時針和分針要有規(guī)律地轉動起來才可以幫我們記錄時間。那它怎樣轉動呢?請看大屏。(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用手比劃一下,這樣轉動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那么現在我們就試著認一認下面幾個鐘面上的時間,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主題圖),誰能說一說這是什么時間?圖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這是早上7點,媽媽在叫孩子起床

  師:平時生活中我們所說的“幾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所以同學說的7點我們就要說成7時(板書7時)。是幾時直接在幾的后面加上漢字“時”就可以,這是整時的第一種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師:誰能說一說7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幾?

  生說: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

  師:你真是個愛觀察的好孩子。

  師說明: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7就是7時。。

  2、請同學們再用剛才的'方法,說一說:下面3個鐘面上的時間。 (課件出示鐘面)

  生說時間,師引導說:8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3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6時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幾?

  師:再仔細觀察 3個鐘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分針都指向12.

  師:分針指向12的時刻都是整時。到底是幾時呢?我們要接著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師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3、時間表示法

  師:床頭柜上有什么?這個電子表上的時間表示幾時?是怎樣表示的?

  師小結:這是電子表示法:1個數字加上冒號再寫兩個0。通常電子表和電視屏幕上會用這種表示方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智力大闖關。對自己有信心嗎?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

  (一)進入第一關:撥鐘小能手

  1、師說時間,生自己動手拔一拔。

  師:請同學們按我說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1)請同學們撥8時。

  (2)請同學們撥6時。

 。ㄍ乐g可以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

  師:你們可真棒!撥的都很準確

  2、同桌互說互拔時間。

  師:現在就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撥時間,也就是一個說一個撥的。(生撥,師巡視、指導)

  師:祝賀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

  (二)第二關

  師:現在進入第二關:動手寫時間

  1、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小明,你們歡迎他嗎?讓我們走進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時間都在做什么?

  (1)(課件出示)小明9時在干什么?為什么都是9時,他做的事卻不一樣?

 。2)學生說其他時間小明在做什么?(原來一天時針要轉2圈,有上午的9時,經過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時。因此,有時為了準確表達時刻前面還會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時間詞語。)

  2、現在請同學在課本85頁快速寫出時間。

  生在書上寫,師巡視指導

 。1)匯報。

 。2)特殊鐘面12時、6時。

  提問:12時為什么只有1根指針,是表壞了嗎?(時針和分針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針)。

 。稌r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兩根指針在一條直線上)

  師小結:6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12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重合,

  (3)你覺得周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較合理嗎?(較為合理,有學習有休息有運動)

  小結:我們要像小明一樣,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學習,按時休息。合理科學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第三關:找朋友。(出示課件)

  師:現在我們也給鐘表找找朋友吧!

  撥一撥、寫一寫、找一找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四、們知道鐘表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時間。在沒有現代鐘表的古代,想知道人們是怎樣計時的嗎?

 。ㄕn件出示圖片)遠古時期,沒有鐘表聰明的人們就根據公雞打鳴來確定時刻;慢慢地根據太陽的運動規(guī)律做成了日晷,根據太陽照射到指針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盤上的刻度來計時的;可是晚上或陰天時就不方便了: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銅漏壺、水漏滴水計時,沙漏漏沙計時等;后來隨著科學地發(fā)展,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計時也就更加方便、準確了。

  【通過課件展示的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學生知道了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總結梳理,知識升華。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節(jié)課的時間即將過去了。這節(jié)課你們認識了哪位好朋友呢?學會了什么?

  總結: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希望同學們能合理利用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認識鐘表

  時針 又粗又短

  分針 又細又長

  中文表示法 7時

  電子表示法 7:00

  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是幾時。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15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起點是在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相關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時常在學生的身邊環(huán)繞,并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說學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時間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明確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單元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單元教學難點:

  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

  單元教學關鍵:

  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單元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并產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發(fā)現并掌握平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年歷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

  56÷7=86—49=300×8=33—25=54+28=67+23=600×4=82÷9=72—16=52—28=

  二、導入新課

  1、故事導題

  故事發(fā)生在20xx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著一張簽發(fā)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盡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2.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3.年、月、日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呢?(時分秒)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應用。

  (1)課件展示書上提供的各個情景,讓學生說說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然后讓學生進行有效回憶:“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介紹嗎”?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報紙上、日記里、食品和藥品標簽上的保質期。)

  (3)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2、合作探究,認識大月、小月和二月。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小組合作,根據問題合作探究: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哪幾個月31天?哪幾個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師說明: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1天的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分別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探究記憶,大月、小月天數的方法。

  師提問:你覺得大月、小月的天數對我們有用嗎?怎樣才能很快的記住大月、小月的天數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介紹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一月份的地方數起。

  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蓖瓿勺鲆蛔觥

  4.梳理知識,基礎練習。

 。1)搶答:大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個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老師出生在11月,這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小游戲(判斷大小月)游戲規(guī)則:大月舉右手,小月舉左手。3月、9月、2月……

  5、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學生出題“考”老師。由學生根據年歷卡說出年份,老師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2月有多少天?(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師說明:其實,閏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規(guī)律的。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做一做的月歷,你發(fā)現了什么?提問:你能按規(guī)律再寫幾個閏年嗎?每幾年里有一個閏年?

  師小結: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一般”說明還有特殊的情況。如果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6、學會計算全年天數。

  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問是怎么算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2、判斷。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3)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

 。4)因為1900是4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閏年。

  3、找規(guī)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

  4、小強今年12歲,可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5、故事揭謎:20xx年是平年。20xx年2月根本就沒有29日這一天,所以邊境通行證是偽造的。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05-29

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1篇)02-24

優(yōu)秀單元教學設計07-01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5-23

大單元教學數學心得02-06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4-20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4-19

平面向量單元教學設計06-30

新課標下單元教學設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