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浮力的應用》是在學習了上節(jié)《浮力》,知道浮力的產生及其大小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浮沉的條件,知道物體浮沉條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理解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是如何改變浮力或重力,來實現(xiàn)浮沉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物理就在我身邊,初步學會用浮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較扎實,已經學習了系統(tǒng)的力學基礎知識,剛學過浮力產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識面廣,學習習慣較好,自學能力較強。本節(jié)課主要指導學生應用實驗歸納總結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隨著實驗的總結、拓展,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正常思維潛能,激發(fā)了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設計思路
根據(jù)浮力知識的教學分解,本節(jié)教學的知識要點:
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
二是浮沉條件的應用。
知識本身的難度并不算大,但貫穿在從如何調節(jié)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去理解浮力的應用事例這個分析過程要求較高,是進行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為此,本節(jié)教學的策略設計是:從觀察、分析、比較物體的浮沉情況認識物體的浮沉條件(受力條件和密度條件)調節(jié)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理解浮力的應用(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選種諸方面的應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了解輪船是怎樣浮在水面的;
通過收集、交流關于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
知道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學難點
理解改變物體所受的重力與浮力的關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學儀器
燒杯、水、體積相同的蠟塊和鐵塊、兩個鐵罐子、沙子、潛水艇模型、熱氣球模型、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流程
。ㄒ唬┬抡n引入
[演示]:
1.出示鐵塊和蠟塊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體積相等。
2.將體積相同的鐵塊和蠟塊同時浸沒在水中后松手。
[現(xiàn)象]:
鐵塊沉入杯底而蠟塊上浮最終浮在水面。
[提問]:
1.浸沒在水中的鐵塊、蠟塊(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
2.鐵塊和蠟塊受到的浮力相等嗎?(相等。因為V排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鐵塊和蠟塊受到的F浮相同,為什么松手后鐵塊沉底而蠟塊上浮?液體中,物體的浮沉取決于什么呢?
[講解]:
物體的浮沉條件
分析蠟塊:松手后,浸沒在水中的蠟塊所受到的F浮>G蠟,所以蠟塊上浮。當蠟塊逐漸露出水面,V排減小,浮力減小,當F浮= G物時,蠟塊最終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終漂浮。
分析鐵塊:松手后,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到的F浮<G鐵,鐵塊下沉。到達容器底部后,鐵塊受到F浮、G鐵和F支,三力平衡,靜止在容器底,我們說鐵塊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終沉底。
若一個物體浸沒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我們說物體懸浮在液體中。即:F浮=G物,最終懸浮。
總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浸在液體中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所受F浮與G物的關系。
。ǘ┻M行新課
1.討論: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頭挖成空心,做成獨木舟后,其重力怎么變化?它可載貨物的多少怎么變化?重力變小,可以裝載的貨物變多。
[指出]:從浮力的角度看,把物體做成空心的辦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這種古老的“空心”辦法,可以增大漂浮物體可利用的浮力。
[質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體有沒有辦法讓它上浮或漂浮呢?
2.實驗:兩個外形相同的鐵罐子,一個空心,一個裝滿沙;同時按入水中,松手后實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終漂浮。
[質疑]:
。1)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鐵罐子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為什么呢?(因為它是空心的,F(xiàn)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終能漂浮。)
(2)要想讓實心的鐵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辦呢?(把沙取出來,變成空心的。)
(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調節(jié)的鐵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變,挖空使G物變小,當F浮>G物,鐵罐子自然就浮起來了。)
[指出]:上述實驗告訴我們采用“空心”的辦法,不僅可以增大漂浮物體可利用的浮力,還可以使下沉的物體變得上浮或漂浮。
3.應用
輪船
(1)原理:采用把物體做成“空心”的辦法來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貨物的總重來實現(xiàn)漂浮。
。2)排水量:滿載時,船排開的水的質量。即:排水量=m船+m貨
[質疑]:
1.輪船從河水駛入海里,它的重力變不變?它受到的浮力變大、變小還是不變?(不變,始終漂。
2.它排開的液體的質量變不變?(不變)
3.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變不變?(變,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還是浮起一些?(V排變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強調]:同一條船在河里和海里時,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開的河水和海水的體積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潛水艇
[學生實驗]: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查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事艦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們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來模擬潛水艇。請同學們利用和塑料管連接的細管給塑料管吹氣或吸氣。
現(xiàn)象:吸氣時,水逐漸進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氣時,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質疑]:
。1)小塑料管浸沒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變化?(塑料管形變很小,V排基本不變,所以可以認為F浮不變)。
(2)那它是怎樣上浮或下沉的呢?(吹氣時,水從管子中排出,重力變小,F(xiàn)浮>G物,所以上;吸氣時,水進入管子,重力變大,F(xiàn)浮<G物,所以下沉)
[講解]:潛水艇兩側有水艙,當水艙中充水時,潛水艇加重,就逐漸潛入水中;當水艙充水使艇重等于同體積水重時,潛水艇就可懸浮在水中;當壓縮空氣使水艙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時,潛水艇變輕,就可上浮了。
潛水艇:
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在水中的浮沉。
[強調]:潛水艇在浸沒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氣球和飛艇
[演示]:“熱氣球”的實驗。
[質疑]:酒精燃燒后袋內空氣密度怎樣變化?
原理:ρ氣<ρ空氣,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討論]:要使充了氦氣、升到空中的氣球落回地面,你們能想出什么辦法?要使熱氣球落回地面,有什么辦法?(放氣或停止加熱)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2、能力方面:培養(yǎng)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及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學會評價自我,欣賞他人。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3月12號是植樹節(jié)學校把種植88棵小樹苗的.任務分給六年級的每位同學,怎樣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2)李明和黃華合辦了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資20萬元,黃華出資30萬元,兩年后盈利150萬元,怎樣分配利潤才合理?
。ㄔ诠まr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出示題目:幼兒園大班30個人,小班20個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樣分比較合理?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樣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2、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該怎樣分?
自學提示:
。1)可列表或畫圖。
。2)聯(lián)系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將本題轉化成相關的分數(shù)應用題。
。3)你還有其它的什么想法,用你的方法試試吧!
3、小組合作。
4、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5、解題思路:
。1)明確分什么?有多少?怎樣分?
。2)計算總份數(shù)。
。3)根據(jù)具體數(shù)量與對應分數(shù)的關系解題。
師: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時候,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可以選擇多種方法解答。
三、達標檢測。
1、填空。
。1)把60根小棒按2:3的比分成兩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
。2)把60根小棒按1:1的比分成兩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
2、實際應用。
。1)六年級三班要舉行聯(lián)歡會,班委決定要買12千克水果,據(jù)調查,愛吃蘋果的同學和愛吃梨的同學的人數(shù)比是2:1,請你算一算,蘋果和梨各買多少千克?
(2)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成一種混凝土。配制4噸這種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噸?
3、拓展延伸。
把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留下的第二道題完成。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生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課后練一練的1題、2題、3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復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復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復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復合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shù)是梨樹棵數(shù)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根據(jù)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復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ㄒ唬┙虒W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么聯(lián)系?這三道題有什么區(qū)別?
聯(lián)系: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
區(qū)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shù)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fā)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后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并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1)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表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表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表多少只?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筑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筑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xiàn)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xiàn)在比過去每天節(jié)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應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習重點:應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教材處理:
六年級學生在明晰了比與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系后,完全能自己找到按比分配的方法。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要起到啟發(fā)、點撥、深化引導的作用。在教材處理上,有意由兩個量的比過渡到三個量的比,旨在歸納出按比分配前提下,無論是兩項或是三項,它們的分配方法是一樣的。
教學準備:水杯、水、鮮奶、茶、秤、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分配禮物
師:同學們,今天的這節(jié)課,老師想送給大家一些特別的禮物,猜猜是什么?
1、想一想
① 我將禮物的一半給男生、另一半給女生,你們說怎么樣?
、 如果你覺得不太合理,那你們認為我應當怎樣分呢
、 調查班級男女生人數(shù)
、 假設所帶禮物的數(shù)量,(不等同于人數(shù)),該怎么分呢?
如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個禮物怎么分給男生和女生呢?每個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guī)?0個、15個、50個禮物呢?……
⑤ 為什么這么多的分法你們都認為合理呢?,
師:因為按人數(shù)的比來分,落實到每個人手中的禮物就是一樣的,這才最合理。
【設計意圖:給學生分禮物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發(fā)。教師直接拋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問題,小學生天真的心理決定了他們一定認為不合理,因為男女生人數(shù)不同。教師不斷的假設,學生不斷的思考,無形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按比分的可能,并在對比中理解到為什么按人數(shù)比來分配是最合理的。】
2、分一分(教師拿出紙杯)
、 不知道有多少杯子,你建議怎么分呢?
、 依照學生的建議分杯。
教師依照學生的提議逐次分杯。分后讓提議查總數(shù)的人核算分配的結果
、鄹鞣N分杯建議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④這些分杯的方法哪一種最好?
師: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如果知道總的數(shù)量,就直接按比來分;如果不知道總數(shù)或不方便查總數(shù)時,我們就按比來逐次分,來確保分配的合理。
3、比一比
、 出示“兩袋鮮奶”。直接給男生一袋、女生一袋
思考:這是平均分呢?還是按比分呢?(生答)
、 其實,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種,這個比就是1:1。
、 現(xiàn)在,我們人手一只杯子,但鮮奶只有兩袋,想要全班同學都能品嘗到鮮奶,你有什么好辦法嗎?(推出配飲品的建議)
【設計意圖:分禮物的情境是從分橘子的情境中蛻變出來的,我先讓學生們想一想,體味按比分是合理的;再讓學生實際分一分,感受逐次分和按比分的結果相同;最后讓學生比一比,肯定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種。材料發(fā)放完畢了,制作奶茶的需求也隨之產生了,學生的激情被又一次點燃!
二、配制奶茶
1、制茶前明確:
A、 制作奶茶需要什么材料?
B、你打算怎么來制作奶茶?是隨便放嗎?想想你怎樣確定一下這三個材料的用量?
C、那你們想想要按著怎樣的比來配呢?誰來提議一下?
D、 誰理解這個比的含義了?
E、哪一個單位最合適呢?
2、回歸具體的量
A、 順勢提問:如果我有3克奶,要配多少茶?多少水呢?奶茶一共多少克?
B、逆勢提問:如果我想配制2500克 奶茶,要多少奶?多少茶?多少水呢?(板書)
想一想,你要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明確單位后,順勢提問問題為的是理清數(shù)量關系,順勢思維的模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緊接著的逆勢提問與順勢形成強烈的對比,學生會馬上領悟到其中的不同,“2500克是總量”的意識很清楚地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應運而生!
C、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匯報后
方法1:聯(lián)系除法
方法2:聯(lián)系分數(shù)
方法3:綜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設計意圖:在以往,指導學生計算是重點內容,可是,在這里這一部分內容成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天地,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結合他們對分數(shù)、除法知識的理解,選擇自己的解決方法。這里沒有最好,最適合自己思維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師鼓勵多種思維形式并存!
C、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匯報后
方法1:聯(lián)系除法
方法2:聯(lián)系分數(shù)
方法3:綜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設計意圖:在以往,指導學生計算是重點內容,可是,在這里這一部分內容成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天地,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結合他們對分數(shù)、除法知識的理解,選擇自己的解決方法。這里沒有最好,最適合自己思維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師鼓勵多種思維形式并存!
4、品嘗奶茶后的思考
A、感覺怎么樣?有什么改進的建議?
B、如果在這壺(沒被品嘗)奶茶中加一勺糖,這時,糖就可以說是這個比中的1份了嗎
師:我這一勺是多少你才認為可以在這個比中占1份呢?
C 、小結:的確, 幾個量之間的比,必須在單位統(tǒng)一的前提下,才能成比,否則,每一份的量都不同,就失去了比的意義了。既然前面的一份茶,就是?克,那么這里的1份糖也應當是?克,這樣,糖才能以1份的身份站在這里,F(xiàn)在我就將?克的糖防入奶茶中。我想,此時不僅是奶茶的味道變得甘甜了,還有什么改變了呢?
D、這時,再問要加多少水,你會怎樣列式呢?(口頭列式就可)
E、師小結:同學們敏捷的思維令老師欣賞,現(xiàn)在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依據(jù)比,我們合理分配了禮物;依據(jù)比,我們又配制成醇香美味的奶茶了,這就是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初次品嘗后的學生們是興奮的,甚至有些人已經覺得新知識如此簡單,驕傲起來,教師依據(jù)學生的需求添上一勺糖,就勢將話題延伸,1勺是否能在這里充當1份呢?這個小小的轉折點,會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來,投入到新的問題的研究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比中各個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心中已經建立起來的數(shù)學模型去解答新的問題了。】
三、回歸生活
師:其實,比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下面就讓我們到各行各業(yè)中,走一走,看一看,哪些問題我們能幫助解決呢?
1、第一站:某大學后勤部
今年大學共招收1500人,其中男女生的比是4:1,現(xiàn)有5棟宿舍樓,該怎么分呢?(口答)
2、第二站:四豐農藥加工廠
農藥廠要生產新型農藥,藥與水的比是3:50,現(xiàn)在已經準備好藥3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口答)
3、第三站:木材加工廠配料車間
下料通知單:本月要生產教學用的三角板,有長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將每根木料按著5:2:1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個三角板,請預算每條邊的長度,以便調試機器。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三角形三邊定理的掌握情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嚴謹思維的品質!
4、第四站: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廳
案情介紹:一年前,李某和王某合資開了一家文具廠,一年后工廠獲利5.39 萬元,兩個人由于沒事先約定,發(fā)生爭執(zhí),提出訴訟。
、 你們想要什么條件呢?
② 材料提供:1、建廠時,李某出資5萬元,王某出資3萬元。
2、經營時,李某出勤10個月,王某出勤12個月。
3、創(chuàng)效益,李某簽定6萬元合同,王某簽定8萬元合同。
、勰銜x擇哪一條做為判決的依據(jù)呢?具體應當怎樣分配呢?
提供法律依據(jù):合伙企業(yè)法第33條規(guī)定
“ 合伙企業(yè)的利潤分配、按照合伙協(xié)議的約定辦理;合伙協(xié)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伙人協(xié)商決定;協(xié)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 現(xiàn)在你知道法官怎么分配財產的了嗎?
【設計意圖:開放的條件,開放的情景,將分配的權利留給了學生。學生會結合自己對各個條件的理解和重視程度,選擇不同的分配方法,這里沒有對錯之分,每一種想法都是智慧的體現(xiàn),可以說,這時已經超越了數(shù)學,對學生更是一次綜合能力的考驗。最后回歸法律,將有法可依的意識滲透到學生的心中。】
四、總結反思
①一節(jié)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現(xiàn)在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自由發(fā)揮)
、 師總結:掌握按比分的方法并不困難,難的是我們怎樣運用它去解決現(xiàn)實中問題,只有豐富自己各項知識,才能更好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呈現(xiàn)的是笑笑家的家庭支出情況,所以課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認識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學生從中了解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討論、交流解題過程與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討論、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體會到了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能用到百分數(shù)?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既讓學生瞬間回顧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制造了一個積極動腦的氣氛,讓學生能快速地進入到探究新知的學習中來。
⊙自學探究
課件出示例題。
笑笑家20xx年食品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55%,其他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
師:例題呈現(xiàn)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數(shù)的事例,請同學們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1.自學指導。
(1)嘗試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3)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對比教材93頁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
4.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5.展示解題過程。
(1)指名板演解題過程。
方法一 解:設笑笑家20xx年的總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
55%x-45%x=620
10%x=620
x=6200
方法二 620÷(55%-45%)
。620÷10%
。6200(元)
答: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6200元。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
生1:為什么設笑笑家的總支出是x元?
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
生3:為什么用“620÷(55%-45%)”呢?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指導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學空間,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解決問題后對照教材,不僅能驗證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正確,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同桌的交流更優(yōu)化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分析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應用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
教學重,難點:掌握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方法,突出一次計算,會解答分數(shù)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1、說出下面各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各題
1/2×2=2/5×3=2/3×1/2=3/4×5=
2、說出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著單位“1”。然后再給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分式乘法應用題。
母牛的頭數(shù)是公牛的1/3,公牛頭數(shù)的2/3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頭數(shù)的3/4,公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母牛頭數(shù)的1/2。
小組完成,集體訂正。
。ǘ、教學實施
1.板書:公牛有30頭,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的1/3,小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木牛的2/5,小牛有多少頭?(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指導學生畫線段圖: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要求小牛的頭數(shù),就要知道哪個量?(母牛的量)母牛的頭數(shù)又和哪個數(shù)量有關?(公牛的頭數(shù))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公牛的頭數(shù))崽化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母牛的頭數(shù))畫多長?根據(jù)什么?表示小牛的頭數(shù)的`線段應該怎樣畫?板書:
公牛:|||||||||||
30頭
母牛:||
小牛:
。款^
3.分析數(shù)量關系:
求小牛有多少頭,必須先求什么?(母牛的頭數(shù))求母牛的頭數(shù)應該怎樣做?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
4.列式解答:根據(jù)以上分析,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板書:
30×1/3×2/5=
根據(jù)綜合算式讓學生說說每一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同時強調:分數(shù)連乘不必像整數(shù),小數(shù)連乘那樣,逐次計算,可以一次計算,遇到整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要用整數(shù)與分數(shù)的分母約分,不能約分的直接與分數(shù)的分之相乘。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8頁第4、5、9、10題,學生要說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每一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
。ㄋ模┱n堂小結: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與解答一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不同點是分數(shù)連乘應用題要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解題關鍵是要找準每一步的單位“1”。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確列式計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了解“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比較熟練的畫出線段圖。
教學過程:(一)導入
板書:超市運來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2/5。
。ǘ⒔虒W實施
1.根據(jù)以上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提出以下數(shù)學問題: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可以一步解決?明確任務,重點研究第二個問題
2.能用圖表示豆油的部分嗎?板書:
“1”
花生油占總桶數(shù)的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數(shù)量關系;看圖想想,豆油占總桶數(shù)的幾分之幾?求豆油的桶數(shù)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討論得出:豆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求豆油的桶數(shù)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列式:600×(1–2/5)或600-600×2/5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從“總桶數(shù)—花生油的桶數(shù)=豆油的桶數(sh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一個量=另一個量”
5.出事例2:明確題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來少)減少了哪個量的?現(xiàn)在聽到的聲音分貝是原來噪音的幾分之幾?請個別學生嘗試板演畫線段圖
“1”
原來:||||||||
85分貝
降低了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7
本課時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四邊形性質的探索》的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是在七年級下冊學習了全等三角形之后,繼續(xù)深入學習幾何推理問題的開始,而有關四邊形的探索中重點探究的就是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問題。在第一節(jié)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基礎上,在第二節(jié)逆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五種判定方法之后,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更清楚地區(qū)分每一條性質和每一種判定法所安排的一節(jié)練習課。
一、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五種判定方法和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五種判定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在應用中明晰性質與判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三、教學方法
通過簡單,典型,針對性質和判定的應用的實際問題搭建學生探索的平臺,由簡到難地設計了三個問題,并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組內有效交流討論————組內歸納方法————全班展示————及時評價”,讓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有一個逐步熟練并掌握的過程。
四、教學反思
題目“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56cm,兩鄰邊的比是3:1,那么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邊長分別是多少?”處理時沒有留夠獨立思考的時間,雖然題目簡單但效果不佳。所以在處理第二個題目“平行四邊形ABCD中,E、F是對角戲BD上的兩點,BE=DF,點G、H分別在BA和DC的延長線上且AG=CH,連接GE、EH、HF、FG,求證:四邊形GEHF是平行四邊形”時,先讓每個學生進行獨立思考5分鐘————小組交流5分鐘————小組展示————全班講評,小組展示因小組的有效討論而顯得更有章法,雖然推理論證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但課堂氣氛活躍組間競爭激烈,代表小組講解的同學思路清晰語言準確更是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最后老師的簡單講評及時評分將學生自主發(fā)展小組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整個題處理下來,不但讓學生在過程中收獲了多個解題思路,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全員參與及自主發(fā)展小組在課堂中的作用。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倭私馕镔|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②通過對1 mol物質質量的討論,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以及摩爾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弁ㄟ^對摩爾質量概念的理解,讓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和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芡ㄟ^對1 mol物質體積的討論,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⑤通過對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理解,讓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和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蘩斫馕镔|的量濃度的概念,掌握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計算、分析方法;
、咄ㄟ^活動探究,使學生掌握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的基本要領和技巧;
、嗤ㄟ^交流討論,讓學生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物質的量概念的理解,嘗試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體會定量研究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谕ㄟ^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體驗以實驗為基礎的實例研究方法,能獨立地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研究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親自實驗配制溶液,體驗化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端正耐心的學習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谕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墼谔骄恐袑W會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科學的艱辛和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①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②摩爾質量概念和有關摩爾質量的計算;③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④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學難點:
①物質的量概念的教學; ②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建立; ③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有關計算。
教學方式
本節(jié)課屬于概念教學課,根據(jù)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主要運用講授方式、形象化的啟發(fā)式教學法、類比邏輯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靈活應用概念。對于概念課的教授,因為抽象、理解難度大,學生相對會缺乏學習興趣,所以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概念引入時強調它在化學中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緊迫感。另外,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教學過程的邏輯性,用思維的邏輯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在初中學習了原子、分子、電子等微觀粒子,學習了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對應的單位,這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但是本節(jié)課的概念多,理解難度大,而且學生還沒有適應高中的化學學習,所以教師應注意從學生認識基礎出發(fā),加強直觀性教學,采用設問、類比啟發(fā)、重點講解并輔以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聯(lián)想,運用遷移規(guī)律,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新知識。在實驗課中,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并探討,在過程中感受和學習。
第一課時: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引入
教師:買大米時我們一般論斤買而論“!本筒环奖,一斤就是許多“!钡募w;買紙可以論張買,但是買多了論“令”就比較方便,“令”就是500張的集體,買礦泉水我們可以論瓶買,但買多的也可以論箱買,一箱就是24瓶的集體等等。那么化學中的粒子論個可能數(shù)不清,我們能否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在初中已經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它們可以構成我們看得見的、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質量的宏觀物質。這說明,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與看得見的宏觀物質之間必定存在某種聯(lián)系。例如我們已經知道反應:
2H2 + O2 2H2O
微觀角度:2個氫分子 1個氧分子 2個水分子
宏觀角度: 4 g 32 g 36 g
從上述方程式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呢?
學生:看到反應物、生成物的數(shù)目和質量關系。
教師:從方程式我們可以知道,微觀上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可以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而分子和原子是極微小的粒子,一滴水中就大約含有1.7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一個個去數(shù),即使分秒不停,一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完成這個工作。在日;どa中我們更不可能數(shù)出一定個數(shù)的氫分子和一定個數(shù)的氧分子進行反應,而根據(jù)初中我們學習的知識也知道,從宏觀上4 g的氫氣和32 g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 g的水,所以我們知道,4 g的氫氣所含的氫分子數(shù)必是32 g的氧氣的2倍,那我們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氫氣中含有多少個氫分子呢?所以,這里需要一個“橋梁”,需要一個物理量把宏觀質量和微觀粒子數(shù)聯(lián)系起來,這個物理量就是“物質的量”。
(采用實例引入的方法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明白“物質的量”這一個物理量在化學中存石的必要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以“物質的量”作為化學計量的'基本單位量,至此,物質的量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成為國際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單位。
物質的量及摩爾
(投影)
物理量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米 m
質量 千克(公斤) kg
時間 秒 S
電流 安[培] A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
物質的量 摩[爾] mol
發(fā)光強度 坎[德拉] cd
我們用長度來表示物質的長短,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質的量是用來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shù)的集合,用符號n表示。物質的量的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
教師:在我們的計量上,多長為1米呢?“米”這個單位是如何得來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一開始常常會毫不思索地回答:10分米為一米。但很快他們又會意識到1分米又是多少呢?10厘米?那1厘米又是多少呢?……然后大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無盡的循環(huán),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明白在國際單位中,1米的長短,1 mol的多少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這里常是學生很難理解的地方。)
教師:國際計量組織規(guī)定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時間間隔內所經路徑的長度為1 m。同樣,也規(guī)定了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物質為1 mol。1 mol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一打、一箱一樣,表示的是數(shù)量的集體。一個箱子能裝多少瓶飲料,這取決于我們做多大的箱子,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定義這個集合單位!澳枴边@個單位能包含多少個粒子?這也是由我們定義的。
(投影) 集體一個體×規(guī)定的較大數(shù)目
1打= 1個×12; 1令 = 1張×500; 1 mol = 1個×6.02×1023
(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對抽象概念的學習,一般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以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真實現(xiàn)象來遷移類比,使學生從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使學生容易理解,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我們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摩爾簡稱摩,符號為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1mol任何粒子的數(shù)目又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阿伏加德羅是意大利物理學家,因他對6.02×1023這個數(shù)據(jù)的測得有很大的貢獻,故用其名來命名,以示紀念。表示為
NA=6.02×1023mol—1。
1 mo1粒子所含粒子數(shù)=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
請根據(jù)上述說明回答下列問題:
(1)1 mo1 O2的分子數(shù)約為___________,2.5 mol SO2的分子數(shù)為___________;
(2)3.01×1023個CO2的物質的量是______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
(3)1.204× 1023個H2O的物質的量是_____mo1,其中氫原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
(4)N個C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_mol。
根據(jù)以上四個小題,能否得出物質的量(n),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與粒子數(shù)(N)的關系?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 。
教師:例:現(xiàn)有CO、CO2、O3三種氣體,它們含有的氧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3,則這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1∶1∶1 B.1∶2∶3 C.3∶2∶1 D、6∶3∶2
學生:討論得出A答案。并且總結出:粒子的數(shù)目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
(學生普遍覺得非常困難,弄不清原子數(shù)與分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
過兩道關:(1)知道相同物質的量的CO、CO2、O3三種氣體,氧原子數(shù)之比為1∶2∶3;根據(jù)n=N/NA推斷,粒子的數(shù)目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
教師: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如果把6.02×1023個直徑為2.5 cm的硬幣排成一行,可以來回于地球與太陽之間240.8億次。
(2)如果把6.02×1023粒米給全球60億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萬年。
(學生非常驚奇,更加意識到使用物質的量這個粒子集體的重要性,也不會再用物質的
量去描述宏觀物質。)
物質的量的使用注意事項
教師: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 mol人 1 mol細菌 1 mol氧氣分子 1 mol質子
學生:討論并回答,1 mol人肯定是錯的,1 mol細菌、1 mol質子、1 mol氧氣分子是對的。
(“1 mol人”,學生都會很快反應是錯誤的,但1mol細菌很多學生會認為細菌是很小的,
是微觀的,所以這種說法應該是正確的,所以借此要澄清學生的認識誤區(qū),不要認為只要是微觀的概念就可以用摩爾來表示,應該是微觀的物質粒子才行。)
教師:對于物質的量這一個新的物理量,在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原子、分子、離子、質子、電子、中子等。不是用于宏觀物質如:l mol人、1 mol大豆都是錯誤的。
(2)使用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時必須指明物質粒子的名稱,不能籠統(tǒng)地稱謂。1mol氧、1 mol氫就是錯誤的。只能說:l mol氧分子或1 mol氧原子。
(3)只要物質的量相同的任何物質,所含微粒數(shù)相同,反之也成立。
作業(yè)設計
1.“物質的量”是指 ( )
A、物質的質量 B、物質的微觀粒子數(shù) C.物質的質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
D.能把物質的質量同微觀粒子數(shù)聯(lián)系起來的一個基本物理量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1 mol氧 B.1 mol H2SO4 C.1 mol米 D.1 mol面粉
3.在.1 mol H2O中 ( )
A.含1 mol H B.含6.02×1023個氫原子
C.含6.02×1023個水分子 D.含3.01×1023個氧原子
4.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數(shù)約為 ( )
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5.1 mol下列氣體中所含原子數(shù)最多的是 ( )
A. H2 B.CO2 C.CH4 D.O2
6.將1 mol CO與1 mol CO2相比較,正確的是 ( )
A.分子數(shù)相等 B.原子數(shù)相等 C.電子數(shù)相等 D.質子數(shù)相等
7.氫原子數(shù)目為9.03×1023的NH3是 ( )
A.1.5 mol B.1 mol C.0.5 mol D.2 mol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 ( )
A.1 mol N2和1 molCO所含的分子數(shù)都是NA
B.1 mol H2和1 mol CO2所含的原子數(shù)都是NA
C.1 mol CO和1 mol CO2所含的氧原子數(shù)都是NA
D.1 mol H2 SO4和1 mol H3PO4所含的原子數(shù)都是4NA
9.物質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氣具有不同的 ( )
A.電子數(shù)目 B.質子數(shù)目 C.分子數(shù)目 D.原子數(shù)目
10.相同物質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數(shù)目之比為_______,所含O的物質的量
之比為_______ 。
答案:1.D 2.B 3.C 4.B 5.C 6.A 7.C 8.A 9.D
10.1:1 2:3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二、展示與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ㄒ唬┣榫骋唬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jù)你的觀察,把數(shù)據(jù)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guī)律?規(guī)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ㄈ┣榫橙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shù)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應付的錢數(shù)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shù)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shù)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shù)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shù)增加,爸爸歲數(shù)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shù)與爸爸歲數(shù)的比值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一、反饋與檢測
1、在一間布店的柜臺上,有一張寫著某種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如下表:
數(shù)量(米) 7
總價(元)
9.519
28.5
47.5
66.5
1.表中有()和()兩種量。
2.任意寫出三個相對應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并算出它們的比值。 3、在這道題里,花布的()一定,()和()成正比例。 自己讀題,并試著填一填.指名匯報.二、回答問題
1、根據(jù)下表中平行四連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判斷當?shù)资?厘米時,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說理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18 430
平行四邊形的高
默讀題目,有答案的舉手.2、把表填完整,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應付的錢數(shù)與所買的郵票的枚數(shù)成正比例嗎?買面值8角的郵票。打開書21頁,在書上完成.3、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shù)。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與長
(4)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5)火車的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4、能力培養(yǎng)
把一定數(shù)量的'錢放到銀行存活期,存款的年限和所得的利息是不是成正比例?
5、找一找生活成正比例的
板書設計: 正比例 X=ky(k一定)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引入。
用投影儀逐一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回答。
、僖阎烦毯蜁r間,怎樣求速度?
板書: =速度。
②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
板書: =單價。
、垡阎ぷ骺偭亢凸ぷ鲿r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板書: =工作效率。
2.引入課題: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一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shù)量關系的一些特征,首先來研究這些數(shù)量之間的正比例關系。板書課題: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1的圖和表格。學生觀察上表并討論問題。
(1)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有關系嗎?
。2)鉛筆的總價是怎樣隨著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3)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根據(jù)觀察,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鉛筆的總價隨著數(shù)量變化,它們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②數(shù)量增加,總價也增加;數(shù)量降低,總價也減少。③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值總是一定的,即單價一定。教師指出:總價和數(shù)量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關系,總價和數(shù)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師出示: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路程和時間有關系嗎?路程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匯報: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擴大,時間也跟著擴大;路程縮小,時間也跟著縮。坏锹烦毯蜁r間的比值一定,寫成關系式是 =速度(一定)
小結:所以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路程和時間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三、歸納概括正比例關系。
①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上面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
、诮處熞龑W生歸納總結:都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關系。教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這樣的式子表示:
(一定)5.教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并說出理由如: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shù)和總質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單價一定,購買衣服的數(shù)量和應付錢數(shù)成正比例。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shù)成正比例;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1)~(3)。
六、板書設計
第1課時
正比例 =速度(一定)=單價(一定)=工作效率(一定)
(一定)
成正比例的量的三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以及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探究并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難點: 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相關計算。
輔助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一天,福爾摩斯像往常一樣滋滋有味地抽著他的煙斗,房間里充滿了刺鼻的煙味。他的助手華聲問道“敬愛的神探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那么你能告訴我你吐出的這些煙和氣體有多重嗎?”請同學們來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內容,并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復習”。
[展示]多媒體展示本專題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
[課前回顧]復習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板書“一、基礎回顧”),對相關問題加以強調,如:對內容中“參加”一詞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只適應于化學變化;只是質量守恒,不能擴大到其他物理量;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時,要特別注意有氣體或沉淀參與的化學反應。
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知識延伸]引導學生回顧并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的變量,不變量,以及可能變量。即從微觀角度理解并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1. 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
2 .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3. 解釋生活或實驗中的一些現(xiàn)象
4. 用質量差確定某一物質的質量
5.化學計量數(shù)的待定
6.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
多媒體展示例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問題的一般方法。
[板書]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關質量守恒定律應用的考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小結] 本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
傾聽并思考,舉手回答解決引言中問題的方法。
觀看
思考,并積極配合老師,回答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回顧思考
積極思考,并進行分組討論,解決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思考,討論
小結歸納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明確復習目標,準確把握中考動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關基礎知識條理、系統(tǒng)化,加深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實現(xiàn)宏觀到微觀的跨越,更加透徹的認識并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明確相關知識考題類型,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中考動向
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7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2.使學生知道大括號和問號在圖中表示的意義,正確理解題意和圖中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列式計算.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養(yǎng)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知道大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教學難點
結合圖意正確地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課件依次出現(xiàn)不同的口算形式以達到復習的目的)
2.出示:教材46頁的兔子圖和47頁青蛙圖(不加“括號”和“?只”)
。▽W生看圖列式并指名說出原因)
3.談話引入板書課題:圖畫應用題。
二、學習新知
1.認識新朋友大擴號和問號。
2.示例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兔子采蘑菇圖
、僬n件展示在兔子圖下面加上大括號,在括號的下面加寫“?只”,邊展示邊說明:括號表示把兩邊的兔子合并起來,下面加一個“?只”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谝龑W生試著用三句話完整地敘述圖意并根據(jù)圖意列式計算。
。2)課件出示青蛙圖
①課件展示在青蛙圖上畫括號,在括號下面寫“7只”,在左邊的青蛙圖上面寫“?只”。問:現(xiàn)在這幅青蛙圖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號、7只和?只)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呢?
、谝龑W生試著用三句話完整地敘述圖意并根據(jù)圖意列式計算。
。3)課件分別展示問號打在不同地方的蘋果圖。
。4)通過比較與觀察得出兒歌: 大括號和問號,問號在里用減法。問號在外用加法,問你一共有多少,牢牢記住用加法。比多比少剩多少,切莫忘記用減法。
三、鞏固提高
1.獨立完成書上46、47頁的例題。
2.課件出示小魚圖,小鳥圖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擴展 師生玩猜一猜游戲
板書設計
圖畫應用題
大括號:︸表示一共的意思。問號:?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數(shù)與數(shù)字之間關系的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通過列方程解應用問題,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數(shù)與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的應用題。
2、教學難點:根據(jù)數(shù)與數(shù)字關系找等量關系。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ǘ┱w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列方程解應用問題的步驟?
、賹忣},
②設未知數(shù),
、哿蟹匠,
、芙夥匠,
⑤答。
。2)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表示方法是,2n+1,2n-1;2n-1,2n-3;……(n表示整數(shù))。
2、例1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積是323,求這兩個數(shù)。
分析:
(1)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中較大的奇數(shù)與較小奇數(shù)之差為2,
。2)設元(幾種設法)。設較小的奇數(shù)為x,則另一奇數(shù)為x+2,設較小的奇數(shù)為x-1,則另一奇數(shù)為x+1;設較小的奇數(shù)為2x-1,則另一個奇數(shù)2x+1。
以上分析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有三種設法,就有三種列法,找三位學生使用三種方法,然后進行比較、鑒別,選出最簡單解法。
解法(一)
設較小奇數(shù)為x,另一個為x+2,據(jù)題意,得x(x+2)=323。
整理后,得x2+2x-323=0。
解這個方程,得x1=17,x2=-19。
由x=17得x+2=19,由x=-19得x+2=-17,答:這兩個奇數(shù)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設較小的奇數(shù)為x-1,則較大的奇數(shù)為x+1。
據(jù)題意,得(x-1)(x+1)=323。
整理后,得x2=324。
解這個方程,得x1=18,x2=-18。
當x=18時,18-1=17,18+1=19。
當x=-18時,-18-1=-19,-18+1=-17。
答:兩個奇數(shù)分別為17,19;或者-19,-17。
解法(三)
設較小的奇數(shù)為2x-1,則另一個奇數(shù)為2x+1。
據(jù)題意,得(2x-1)(2x+1)=323。
整理后,得4x2=324。
解得,2x=18,或2x=-18。
當2x=18時,2x-1=18-1=17;2x+1=18+1=19。
當2x=-18時,2x-1=-18-1=-19;2x+1=-18+1=-17
答:兩個奇數(shù)分別為17,19;-19,-17。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解決下面三個問題:
1、三種不同的設元,列出三種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值,影響最后的結果嗎?
2、解題中的x出現(xiàn)了負值,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數(shù)、偶數(shù)是在整數(shù)范圍內討論,而整數(shù)包括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
3、選出三種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
練習
1、兩個連續(xù)整數(shù)的積是210,求這兩個數(shù)。
2、三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和是321,求這三個數(shù)。
3、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是12,積為23,求這兩個數(shù)。
學生板書,練習,回答,評價,深刻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有一個兩位數(shù)等于其數(shù)字之積的3倍,其十位數(shù)字比個位數(shù)字小2,求這兩位數(shù)。
分析:數(shù)與數(shù)字的關系是:
兩位數(shù)=十位數(shù)字×10+個位數(shù)字。
三位數(shù)=百位數(shù)字×100+十位數(shù)字×10+個位數(shù)字。
解:設個位數(shù)字為x,則十位數(shù)字為x-2,這個兩位數(shù)是10(x-2)+x。
據(jù)題意,得10(x-2)+x=3x(x-2),整理,得3x2-17x+20=0,
當x=4時,x-2=2,10(x-2)+x=24。
答:這個兩位數(shù)是24。
練習1有一個兩位數(shù),它們的十位數(shù)字與個位數(shù)字之和為8,如果把十位數(shù)字與個位數(shù)字調換后,所得的兩位數(shù)乘以原來的兩位數(shù)就得1855,求原來的兩位數(shù)。(35,53)
2、一個兩位數(shù),其兩位數(shù)字的差為5,把個位數(shù)字與十位數(shù)字調換后所得的數(shù)與原數(shù)之積為976,求這個兩位數(shù)。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筆答,板書,評價,體會。
。ㄋ模┛偨Y,擴展
1、奇數(shù)的.表示方法為2n+1,2n-1,……(n為整數(shù))偶數(shù)的表示方法是2n(n是整數(shù)),連續(xù)奇數(shù)(偶數(shù))中,較大的與較小的差為2,偶數(shù)、奇數(shù)可以是正數(shù),也可以是負數(shù)。
數(shù)與數(shù)字的關系
兩位數(shù)=(十位數(shù)字×10)+個位數(shù)字。
三位數(shù)=(百位數(shù)字×100)+(十位數(shù)字×10)+個位數(shù)字。
……
2、通過本節(jié)課內容的比較、鑒別、分析、綜合,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刻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應用問題中的用途。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P.42中A1、2、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3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教科書62頁的第7題。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個別答與開火車相結合,以作到人人參與。
2、教科書63頁的第8題。
。1)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
。2)匯報結果,要求學生說明因數(shù)中間的零和因數(shù)末尾的`零在筆算時的不同操作辦法,教師進行演板。
3、教科書63頁的第8、9題。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變因數(shù),再分別計算出它們的積。
(3)利用算式進行對比。
。4)仔細觀察,請你說一說哪個因數(shù)的變化了,怎樣變的,積又是怎樣變的。
二、提高練習。
1、出示(1) 12 × 18 = 216 (12×3)×(18÷3)=
請你猜一猜結果會是幾?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師結合算式進行詳細的講解。
2、那么(2)(12÷3)×(18×3)=的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
3、而(3)(12×10)×(18×10)=又該等于多少呢?
三、綜合應用練習。教科書63頁的第11題。
1、認真讀題,你知道了什么,題目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種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筆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綜合練習,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獲,誰來說一說。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必修三第十三章《電磁感應與電磁波初步》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把電與磁徹底的聯(lián)系在一起。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電磁感應在電磁學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電磁感受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把人類社會帶入了電氣化時代,體現(xiàn)了“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另外本課的實驗部分是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和思考來主動地獲得知識。教科書所呈現(xiàn)的實驗既為本節(jié)研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提供了實驗情景,又成為后續(xù)楞次定律教學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閉合電路的部分導線切割磁感線能產生電流,在初中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在空間想象能力、問題本質的分析方面還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中國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實驗、產生問題等學習方法,解決問題得出產生感應丁柳德條件的結論。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設計
物理觀念:知道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及相應實驗方法;知道用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去判斷回路中是否產生感應電流。
科學思維: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體會電磁相互轉化的思想。
科學探究:通過學生實驗,進行實驗觀察、歸納分類,達到能夠判斷回路中磁通量如何變化和因為什么而變化的目的。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領會科學家對自然現(xiàn)象、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以科學不怕困難、勇于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激勵自己。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四、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驗探究,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難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實驗法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ǘ﹦潟r代的發(fā)現(xiàn)
1.奧斯特:電生磁
。▌訄D展示奧斯特實驗)
奧斯特發(fā)現(xiàn)的電流的磁效應,震動了整個科學界,它證實電現(xiàn)象與磁現(xiàn)象是有聯(lián)系的。
電能生磁,根據(jù)對稱性,為什么不能用磁來生電呢?
法拉第他就堅信磁也能生電。
2.法拉第:磁生電
于是從1822年開始進行了將近十年的實驗。直到1830年8月他發(fā)現(xiàn)給一個線圈通電和斷電的瞬間,另一個線圈中出現(xiàn)了電流。
于是,他又設計并動手做了幾十個實驗,發(fā)現(xiàn)了各種深藏不露的各種"磁生電"的現(xiàn)象。從實驗現(xiàn)象中領悟到:“磁生電”是在一種變化、運動的過程中才能出現(xiàn)的效應?偨Y起來是這么五類:
①變化的電流
、谧兓拇艌
、圻\動的恒定電流
、苓\動的磁鐵
、菰诖艌鲋羞\動的導體
并且他把這些現(xiàn)象命名為電磁感應。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小結:
法拉第的這一偉大發(fā)現(xiàn)完善了電與磁的內在聯(lián)系,所以便有電磁學這一門學科的誕生。
。ㄈ┊a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那么具體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呢?
1、實驗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導體切割磁感線,會在閉合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
2、實驗驗證
。1)ab靜止的時候,電路中沒有感應電流;
。2)ab沿著磁感線運動的時候,電路中沒有感應電流;
(3)僅有ab切割磁感線的時候,才會產生感應電流。
·分析:ab切割磁感線時,磁場的大小和方向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有電路abcd的面積。
那么,與磁場相關的哪個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呢
我們學過磁通量的的表達式是φ=BS,閉合電路abcd的面積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穿過電路abcd的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
那么,感應電流的產生是否與磁通量的變化有關呢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3、實驗探究1:
磁鐵插入、抽出
實驗操作:指針偏轉情況
磁鐵插入——指針偏轉
磁鐵靜止在線圈中——指針靜止
磁鐵拔出——指針偏轉
或停在線圈中時,電流表指針如何動作?
如圖,線圈A通過變阻器和開關連接到電源上,線圈B的兩端連接到電流表上,把線圈A裝在線圈B的里面。觀察下面幾種情況下線圈 B中是否有電流產生。通過動圖依次觀察實驗。
開關和變阻器的`狀態(tài)——指針偏轉情況
開關閉合瞬間——指針偏轉
開關斷開瞬間——指針偏轉
開關閉合時,滑動變阻器不動——指針靜止
開關閉合時,迅速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指針偏轉
4、歸納總結
請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什么情況下閉合導體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
。▌訄D展示線圈A中的磁感線條數(shù)變化的過程)
磁場強弱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磁感線的條數(shù)來觀察,觀察動圖可以看到閉合開關穿過B的磁感線從無到有;滑動滑片,穿過B的磁感線的條數(shù)不斷的變化;斷開開關,穿過B的磁感線從有到無。這種情況下,根據(jù)公式φ=BS,B的面積沒有改變,但是磁場感應強度B變化了,所以說穿過線圈 B的磁通量也發(fā)生了變化,線圈B中有感應電流。
5、得出結論
以上實驗及其他事實表明∶
當穿過閉合導體回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時,閉合導體回路中就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ㄋ模╇姶鸥袘F(xiàn)象的應用
·發(fā)電機
1831年圣誕節(jié)前夕的一次科學報告會上,向大眾展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發(fā)電機——法拉第圓盤發(fā)電機,開辟了人類社會的電氣化時代。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確、熟練地進行求比例尺計算。
2、掌握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的距離或實際距離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從中感悟到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設未知數(shù)時單位的正確使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套,學具圖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師在音樂中朗誦描寫奏的詩歌,音樂停,師問: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感受到春的氣息,想去旅游)
2、揭示課題: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首先要做什么呢?(找地圖,了解城市情況)從地圖上可以獲取哪些信息(比例尺、圖距、實距、方向)師:比例尺的計算方法我們已經學過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運用(板書課題:比例尺的應用)
二、自主探索
1、談話: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想去的地方,老師想帶你們到南京玩一玩,你想嗎?(想)
2、出示下面地圖,思考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學生匯報:從圖上可以看到想去的地方的方位,比例尺是多少,可以看出居住地及旅游的線路
4、學習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假設我們到南京旅游,住在金陵飯店,想去南京博物館參觀,你能計算出從金陵飯店到南京博物館的距離嗎?試試看。
(1)學生討論計算方法,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集體交流。(要求實際距離可以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用解比例尺的方法做,也可以用其它公式做)
。2)學生試做,并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采用不同方法解答,說一說每一種方法思路及注意點)
5、學習求圖上距離的方法
。1)出示:已知南京博物館長600米、寬300米,現(xiàn)在做成比例尺是1:10000的平面圖,你能求出南京博物館在圖上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嗎?
。2)學生討論解決方法,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集體交流。(可以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用公式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解答)
(3)學生試做并板演。
。4)集體訂正,說一說,每種方法的思路及注意點。
6、學生看書3738頁,提出不懂的`問題,集體解決。
三、反饋提高
1、學校的操場長300米、寬100米,要把平面圖給制在作業(yè)本上,你認為選用哪個比例尺比較合適?
。1)1:1000
(2)1:20xx
。3)1:5000
。4)1:10000
選第(3)個最合適,讓學生說明原因
2、量一量下圖中小明家到學校公園、商場的距離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一算小明家到學校、公園、商場的實際距離各是多少米?指名板演,并說一說列式的依據(jù)及解題思路。
3、根據(jù)條件繪制金山鎮(zhèn)鎮(zhèn)區(qū)平面圖
。1)金石路在繁榮路和開發(fā)路之間并與兩條路平行,距繁榮路300米(在圖上畫出金石路)
。2)金山小學在金中路東側,在開發(fā)路北100米處,(標出金山小學位置)
四、小結:今天你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測量出學校的實際長和寬,然后選用適當?shù)谋壤咭怀鰧W校平面圖。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3-29
《比例的應用》教學設計04-21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熱]03-26
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2-09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篇04-16
平移和旋轉的應用教學設計范文(精選8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