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時間:2024-02-24 17:35: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背景】:

  本課是針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行程問題應用題歸類解析——追及問題)設計的內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2、熟練掌握追及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ǘ┻^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學習習慣,從實際問題中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體會觀察、分析、歸納對數(shù)學知識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能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中獲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找等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追及問題。

  2、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并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1、行程問題中有哪些基本量?它們間有什么關系?

  2、行程問題有哪些基本類型?

  二、知識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

  行程問題應用題是中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中很重要的一類,學生難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行程問題的題型千變萬化,導致許多學生感到束手無策,難以適從。其實認真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行程問題應用題主要有三種基本類型:追及問題、相遇問題和航行問題,而且三個基本量之間的基本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保持不變。

  三、例題講解

  例1(同時不同地)甲乙兩人相距100米,甲在前每秒跑3米,乙在后每秒跑5米。兩人同時出發(fā),同向而行,幾秒后乙能追上甲?

  分析:在這個直線型追及問題中,兩人速度不同,跑的路程也不同,后面的人要追上前面的人,就要比前面的人多跑100米,而兩人跑步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所以有等量關系:乙走的路程—甲走的路程=100

  解:設x秒后乙能追上甲

  根據(jù)題意得5x—3x=100

  解得x=50

  答:50秒后乙能追上甲。

  小結:針對本題進行小結、歸納,它屬于行程問題應用題(追及問題)

  中的同時不同地問題,以后遇到此類題,該如何解決。

  例2(同地不同時)兩匹馬賽跑,黃色馬的速度是5m/s,棕色馬的速度是6m/s。如果讓黃色馬先跑1s,棕色馬再開始跑,幾秒后可以追上黃色馬?

  分析:這個問題中,由于黃色馬先跑1s(此時棕色馬未出發(fā)),經(jīng)過1s后棕色馬再開始出發(fā)和黃色馬同向而行,后來棕色馬追上黃色馬了。因此兩馬所跑路程是相同的,但由于黃色馬先跑了1秒,所以就產(chǎn)生了路程差,那么這個問題就和前面例1一樣了。也可以這樣想:棕色馬的路程=黃色馬的路程+相隔距離。

  解:設x秒后,棕色馬追上黃色馬,根據(jù)題意,得6x=5x+5解得x=5答:5秒后,棕色馬可以追上黃色馬。

  小結:針對本題進行小結、歸納,它屬于行程問題應用題(追及問題)

  中的同地不同時問題。

  歸納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審—通過審題明確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等量關系;

  設—設出合理的未知數(shù)(直接或間接);

  列—依據(jù)找到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求出方程的解;

  驗—檢驗求出的值是否為方程的解,并檢驗是否符合實際問題;

  答—注意單位名稱。

  練一練:(環(huán)形跑道問題)甲乙兩人在一條長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分鐘跑36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鐘跑240米。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跑,幾秒后兩人第一次相遇?

  分析:本題屬于環(huán)形跑道上的追及問題,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時,速度快者比速度慢者恰好多跑一圈,即等量關系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

  解答由學生完成。

  本節(jié)知識歸納:

  1、追及問題的特點是同向而行,在直線運動中兩者路程之差等于兩者間的距離;

  2、而在圓周運動中,若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則二者路程之差等于跑道的周長。

  3 、用示意圖輔助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便于我們列方程。

  四、作業(yè)布置:(見補充題)

  【課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能熟練尋找追及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追及問題。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驟,并能熟練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過討論、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和容易產(chǎn)生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二、重點: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去分母法則的`正確運用。

  三、學習過程:

 。ㄒ唬、復習導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及每一步的依據(jù)

  3、(只列不解)為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積極植樹造林,原計劃每天植樹60棵,實際每天植樹80棵,結果比預計時間提前4天完成植樹任務,則計劃植樹_____棵。

 。ǘ⿲W生自學p99--100

  根據(jù)等式性質,方程兩邊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這樣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去掉分數(shù)的分母的變形過程叫做。依據(jù)是

 。ㄈ├}: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據(jù)

  去括號,得依據(jù)

  移項,得依據(jù)

  合并同類項,得依據(jù)

  系數(shù)化為1,得依據(jù)

  注意:

  1)、分數(shù)線具有

  2)、不含分母的項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討論:小明是個“小馬虎”下面是他做的題目,我們看看對不對?如果不對,請幫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歸納小結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嗎?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

  1、依據(jù);

  2、依據(jù);

  3、依據(jù);

  4、化成的形式;依據(jù);

  5、兩邊同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得到方程的解;依據(jù);

  四、小結:

  談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以及解帶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五、課堂檢測:

  1、去分母時,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乘以各個分母的_____,從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時,每一項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別是不含分母的項,注意含分母的項約去分母分子必須加括號,由于分數(shù)線具有

  2、解方程

 。1)2x+5=5x-7

  (2)4-3(2-x)=5x

  六、作業(yè)

  P102:3,10.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合并同類項與移項是解方程的基礎,解方程其移項根據(jù)是等式性質1、系數(shù)化為1其根據(jù)是等式性質2,解方程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不可缺少的知識。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數(shù)學中必須要掌握的重點內容。

  學生分析

  學生已學會了有理數(shù)運算,掌握了單項式、多項式的有關概念及同類項、合并同類項,和等式性質,進一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方程中,雖然所教班級的學生受基礎知識和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強,但學生上進心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初步養(yǎng)成了與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類項。

  2、理解并掌握移項變號法則進行解方程。

  3、靈活的運用移項變號法則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ǘ⿺(shù)學思考

  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ㄈ┙鉀Q問題

  能夠用合并同類項和移項法則解相應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夠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ㄋ模┣楦袘B(tài)度

  解方程時滲透數(shù)學變未知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合并同類項、移項變號法則解方程.

  【教學難點】

  合并同類項、移項變號法則.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約公元825年,數(shù)學家阿爾-花拉子米寫了一本代數(shù)書,重點論述了怎樣解方程.這本書的譯本名稱為《對消與還原》.“對消”“還原”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討論下面的內容,然后再回答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探索新知

  問題1:某校三年共買了新桌椅270套,去年買的數(shù)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這個學校買了多少套桌椅?

  【師生活動】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這樣的問題,請你幫忙解決一下,你準備怎么做,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請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我準備用方程解決這個問題。用方程解比較簡單,設出的未知數(shù)就可以當成已知的條件來用了。

  教師:那我們就按這位同學的意思用方程的方法來解,哪位同學能說一下第一步應當先干什么呢?舉手回答。

  學生:先設出未知數(shù),因數(shù)去年的數(shù)量和前年的數(shù)量有關,今年的數(shù)量又和去年數(shù)量有關,因此設前年購買新桌椅x套,可以表示出:去年購買了2x套,今年購買了6x套。

  教師:未知數(shù)設了,下一步應該做什了呢?

  學生:列方程。

  教師:列方程的根據(jù)是什么?

  學生:相等關系是,前年購買的桌椅+去年買的桌椅+今年買的桌椅=270套。

  教師:誰說一下?

  學生:x+2x+6x=270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等號左邊的三個代數(shù)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都含有字母x,并且x的指數(shù)相同都是1。

  教師:我們在第二章的內容中學習了,具有這們特點的式子我們把它們叫什么?

  學生:同類項。

  教師:提到同類項了,我們就會想到什么?

  學生:合并同類項

  教師:誰還記得怎么合并同類項?

  學生: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減,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教師:我們共同說一個x+2x+6x合并后的結果為

  學生:9x

  教師:此時方程就變成了9x=270,我們要求的是x而不是9x,如何求出x?

  學生:根據(jù)等式性質2兩邊都除以9,得到x=30

  活動:從上述方程的解決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原來9x的系數(shù)是9,后來根據(jù)等式的性質2兩邊都除以9后得到了x,此時x的系數(shù)是1,這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系數(shù)化為1!跋禂(shù)化為1”指的是使方程的一邊ax化為x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請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是怎么做的。這里可能還有其他設未知數(shù)的方法(比如設今年的為x臺)若出現(xiàn)這種情況,請同學分析比較多種解決方案中的簡易,找到最簡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類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起到了化簡的作用。

  教師:出示例題-3x+0。5 x=10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集體訂正。

  鞏固練習:第89頁練習的(2)(4).

  二、問題引申、共同探究

  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移項變號法則,培養(yǎng)學生用方程的意識解決數(shù)學中的實際的。

  問題2:把若干本書發(fā)給學生,如果每人發(fā)4本,還剩下2本;如果每人發(fā)5本,還差5本,問這個班有多少名學生?

  學生活動:

  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若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

  每人分4本時,共分出書的總數(shù)為4x,加上剩余的2本,這些書的總數(shù)為(4x+2)本。

  每人分5本時,需要書的總數(shù)為5x本,減去缺的5本,這些書的總數(shù)是(5x-5)

  于是這些書有兩種表示方法,書的總數(shù)不變,根據(jù)這個等量關系,得到方程4x+2=5x-5.

  教師活動設計:讓學生體會運用方程的優(yōu)點,同時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多種解決方案(比如設數(shù)的總數(shù)是x,則可以列出相應的方程)同樣讓學生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最佳方法.

  思考:對于方程4x+2=5x-5兩邊都含有x,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轉化?

  學生活動設計: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達到解方程的目的,可以運用等式性質1,把等式的兩邊同時減去5x,則等號的右邊沒有了x的項4x-5x+2=-5,再把等式的兩邊同時減去2,則方程的左邊沒有了常數(shù)項,于是得到4x-5x=-5-2,然后轉化為我們所熟悉的形式,進行合并便可以解決該問題了。

  教師活動設計: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觀查發(fā)現(xiàn)變形的特點,從而讓他們總結出移項變號.

  活動:讓學生觀察由方程4x+2=5x-5得到方程4x-5x=-5-2的這一過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

  把等式的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作移項(依據(jù)是等式性質1).

  教師:上面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解釋“對消”與“還原”就是指“合并同類項”和“移項”

  三、鞏固練習

  應用移項與合并同類項解方程,進一步深化解方程的過程。

  例:解下列方程.

  (1)3x+5=4 x+1;(2)9-3y=5y+5;.

  學生活動設計:找兩個學生上黑板板演,在板演后,讓學生對以上同學的做法進行評價,尋找問題所在,表達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

  教師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對解方程的過程進行獨自體驗,進一步感受解方程的過程.

  〔解答〕(1)移項,得

  3x-4x=1-5,

  合并同類項,得

 。瓁=-4,

  系數(shù)化為1,得

  x=4.

  〔解答〕(2)移項得,

 。3y-5y=5-9,

  合并得,

 。8y=-4,

  系數(shù)化為1得,

  四、拓展應用

  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問題1:老師的學校距離林東鎮(zhèn)20公里,公共汽車行駛0。5小時正好走完全程,求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

  問題2:如果老師的學校距離林東鎮(zhèn)20公里,公共汽車0。5小時所走的路程大于全程,求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能不能用方程來解答?為什么?

  【師生活動】

  學生口頭解答問題1,嘗試解答問題2,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2的思考,歸納、概括出列方程解實際問題的關鍵為:找相等關系.

  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能否根據(jù)方程的定義想到列方程解應用題要找相等關系.

  【設計意圖】

  通過對問題1的解答,使學生回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六個步驟.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

  通過對問題2的探究,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列方程解應用題要找相等關系,使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最終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例2:一艘船從甲碼頭到乙碼頭順流行駛,用了2小時;從乙碼頭返回甲碼頭逆流行駛,用了2。5小時.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時,求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

  解:設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為x千米/小時,

  則順流的速度為千米/時;逆流的.速度為千米/時.

  順流的路程=,逆流的路程.

  相等關系為.

  思考:

  1、在設未知數(shù)時,為什么首選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作為未知數(shù)x?

  2、怎樣求甲乙兩個碼頭之間的距離?

  【師生活動】

  學生自主完成空白部分,完成后組內交流.為下節(jié)課的內容做基礎。

  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學生能否找準相等關系.請學生展示,并講解解答思路.

  學生獨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教師找部分學生板演并講解思路.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正確解方程.

  【設計意圖】

  通過空白部分的填寫,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同時通過空白部分的引領,降低問題的難度,從而將難點鎖定在找相等關系上.避免難點太多,造成無從下手,重點、難點不突出的情況.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過程.

  五、課堂小結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進行總結。

  六、作業(yè)布置

  必做題:課本93頁1、3題

  選做題:

  1、洗衣機廠今年計劃生產(chǎn)洗衣機25 500臺,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種洗衣機的數(shù)量比為1:2:14,這三種洗衣機計劃各生產(chǎn)多少臺?

  2、用一根長60m的繩子圍出一個矩形,使它的長是寬的1。5倍,長和寬各應是多少?

  板書設計:

  解一元一次方程

  1、合并同類項起的作用:化簡

  2、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注意:移項變號。

  例1(1)移項,得

  3x-4x=1-5,

  合并同類項,得

 。瓁=-4,

  系數(shù)化為1,得

  x=4.

  七、教學反思

  實施開放式教學,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fā),探索獲得同類項概念,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等解決問題的技能與方法。教師只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初一數(shù)學《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案例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shù)學的思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shù)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對實際問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體會學習方程的意義在于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會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展示古代一趣味問題: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14

  設計理念:設置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開放性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可極大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應把握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這些問題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導入課題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三:問題情境導入

  問題1:在參加2021年雅典奧運會的中國代表隊中,羽毛球運動員有18人,比跳水運動員的2倍少4人,參加奧運會的跳水運動員有多少人?如果設參加奧運會的跳水運動員有x人,則根據(jù)題意可列出方程:

  2x-4=18 1

  問題2:王玲今年12歲,她爸爸36歲,問再過幾年,她爸爸的年齡是她年齡的2倍?如果設再過x年,則x年后王玲的年齡是()歲

  則x年后爸爸的年齡是()歲

  由題意可得:(先讓學生做,然后交流。)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去發(fā)現(xiàn)周圍的生活現(xiàn)象,思考能否用數(shù)學知識、方法、觀點和思想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四:想一想

  看看式子:

  2x-4=18

  36+x=2(12+x)

  1、它們屬于我們小學里學過的什么內容?

  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2、上面的兩個方程的左右兩邊的式子屬于我們學過的代數(shù)式中的哪一類式子?

  它們都是整式

  3、如果方程的兩邊都是整式,我們就把這樣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設計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愉悅的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經(jīng)15歷從多角度尋求不等關系的過程,在輕松歡快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五:合作探究

  觀察方程:2x-4=18

  36+x=2(12+x)

  這兩個方程有什么特征?(從未知數(shù)的個數(shù)與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兩方面去考慮)

  一元一次方程:象上面的兩個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都是1,這樣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設計理念:完整的解題過程的展現(xiàn),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的'習慣。

  六:相信你會判斷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x+3y=4

  ()

 。2)x2—2x=6

  ()

 。3)—6x=0

 。ǎ

  (4)2m+n=0

 。ǎ

 。5)2x—y=8

  ()

  七、回顧交流

  1:請同學們自己寫出幾個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2: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什么叫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估一估:判斷括號里的數(shù)是不是方程的解

  1、2x-4=18(x=11)

  2、36+x=2(12+x)(x=12)

  3、3x+1=7(x=3)

  設計理念:通過設置的問題,形成問題串,逐步深入,引導發(fā)現(xiàn),通過提問,把學生逐步引入問題情境中,并且問題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層次,對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引導啟發(fā)作用。培養(yǎng)其勇于探索的精神,畫出相應的示意圖解決問題是解應用題的一個重要手段,要使學生學會利用不同的示意圖解決問題。

  八、知識導航

  我們在小學里已經(jīng)學過等式的基本性質,誰能告訴老師等式基本性質的內容嗎?

  等式的基本性質

  1、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數(shù)不能是零),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九、做一做

  說明下列變形是根據(jù)等式的哪一條基本性質得到的?

  1、如果5x+3=7,那么5x=4

  2、如果-8x=16,那么x=-2

  3、如果-5a=—5b,那么a=b

  4、如果3x=2x+1,那么x=1

  十、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

  十一、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p91頁習題3、1第2題

  2、課后預習下一節(jié)。

  預習要點:

  1、什么叫移項?

  2、會用移項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小結:

  這節(jié)課是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結合新課標準的理念,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而設計的一節(jié)課,是繼前面有了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的經(jīng)驗后,體驗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的互相轉換。本節(jié)的設計是從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入手,通過畫線段獲取信息,經(jīng)歷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不等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jīng)歷分析尋求不同的等量關系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建!钡姆椒,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故本節(jié)課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開始,主動尋找“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并更多地進行數(shù)學活動和互相交流.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體會數(shù)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應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的作用,掌握運用方程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建立實際問題的方程模型,通過探究活動,可以進一步體驗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加強數(shù)學建模思想,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本節(jié)問題的背景和表達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所以在探究過程中正確建立方程是主要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弄清問題的.背景,分析清楚有關數(shù)量關系,特別是找出可以作為列方程依據(jù)的主要相等關系.切實提高學生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從“課程標準”看,在前面學段中已有關于簡單方程的內容,學生已經(jīng)對方程有初步的認識,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shù)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即對于方程的認識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入門階段,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啟發(fā)誘導,設計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jīng)歷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如何進行探究活動,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不要過早給出答案,應鼓勵探究多種不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探究過程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獲得更大的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會通過移項、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3.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數(shù)學思考:

  1.會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2.體會數(shù)學應用的價值.

  解決問題:

  會設未知數(shù),并能利用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方程,對于列出的方程能用“移項”等方法來解決手機收費問題,進一步了解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增強用數(shù)學的意識,從而激發(fā)其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采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完成教學.

  教學媒體

  采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觀看大屏幕)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了解到現(xiàn)在有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費50元,此外根據(jù)累計通話時按0.40元/分加收通話費;用“神州行”沒有月租,按0.60元/分收通話費.小明的爸爸不知道該怎么辦?你們想探究這個問題嗎?誰能給出主意?

  [設計意圖:由于移動電話(手機)在我國已很普及,選擇經(jīng)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現(xiàn)實意義,以這個問題形式出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使學生能很有興趣來探索這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展現(xiàn)問題:

  小明的爸爸新買了一部手機,他從電信公司了解到現(xiàn)有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

  他正為選擇哪一種方式猶豫呢?你能幫助他做出選擇嗎?

  [設計意圖:本例通過表格形式給出已知數(shù)據(jù),先了解實際背景,類似這樣用表格表達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很多,因此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讀題能力.]

 。ㄒ唬┧阋凰悖

  一個月通話200分鐘,按兩種計費方式各需交費多少元?300分鐘呢?

  通話時間,全球通,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里用表格形式給出答案,便于學生對后面問題的分析.]

  (二)議一議:

 。1)累計通話t分鐘,用“全球通”收費多少元?

 。2)累計通話t分鐘,用“神州行”收費多少元?

  (3)對于某個通話時間,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嗎?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再從具體到抽象,用字母來表示,其中的相等關系便可以找到了.]

 。ㄈ┙庖唤猓

  設累計通話t分鐘,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會一樣.

  則:

  0.6t=50+0.4t,

  移項,得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數(shù)化為1,得t=250.

  由上可知,如果一個月通話250分鐘,那么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相同.

  [設計意圖:列出方程后,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了,至此,本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讓學生練習解方程的技能.]

  (四)想一想:

  怎樣選擇計費方式更省錢呢?(可分組交流)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不足250分鐘,那么選擇“神州行”收費少;如果一個月內累計通話時間超過250分鐘,那么選擇“全球通”收費少.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開放性的,答案與通話時間有關,應根據(jù)通話時間與250分鐘的大小關系作出選擇.]

  (五)試一試:

  根據(jù)以上解題過程,你能為小明的爸爸做選擇了嗎?如果小明的爸爸活動較多,與外界的聯(lián)系一定不少,手機使用時間肯定多于250分鐘,那么,他應該選擇“全球通”,否則選擇“神州行”.

  [設計意圖:這個選擇是個拓展性思維問題,要根據(jù)小明爸爸業(yè)務活動的多少而定,培養(yǎng)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猜一猜:

  假如你爸爸也遇到同樣問題,請為你爸爸作出選擇?

  [設計意圖:通過類似問題的回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體會到數(shù)學的使用價值。]

  三、鞏固訓練,能力提升

  1.方程6x+a=12與3x+1=6的解相同,則a=()。

  A.1B.2C.3D.4

  2.某蔬菜生產(chǎn)基地10月份上市青菜x萬千克,11月份上市青菜是10月份的4倍還多5萬千克,那么兩個月份共上市青菜()萬千克。

  A.3x+3B.4x+4

  C.5x+5D.6x+6

  3.一列火車長為1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通過600米隧道,從火車進入隧道算起到這列火車完全通過隧道所需時間是()秒。

  A.30B.40C.50D.60

  4.有一根竹竿和一條繩子,竹竿比繩子短2米,把繩子對折后比竹竿短1.5米,則竹竿長()米.

  A.3B.4C.5D.6

  5.三個數(shù)的比是5∶6∶7,它們的和是198,則這三個數(shù)分別是()。

  A.33、44、55B.44、55、66

  C.55、66、77D.66、77、88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進一步體會小組活動在數(shù)學中的作用。]

  四、知識回顧,歸納總結

  1.不同層次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認知程度(可談收獲及感受);

  2.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師生共同總結)。

  [設計意圖:結合例題的具體過程,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培養(yǎng)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1.基礎作業(yè):教材84頁第4題,85頁第10題。

  2.課外探究:某學校在暑假將帶領該!翱萍寄苁帧比ケ本┞糜危茁眯猩缯f:“如果校長買全票,則其余學生可以享受半價優(yōu)惠”;乙旅行社說:“包括校長在內,全部按全票價6折優(yōu)惠”;若全票價為40元.

 。1)如果學生為3人或7人時,兩個旅行社各收費多少?

 。2)學生數(shù)為多少時,兩家旅行社的收費一樣?

  [設計意圖: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安排,通過課后探究,獨立思考,自我評價學習效果,使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頭腦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熟悉行程問題中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從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換。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畫“線段圖”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畫“線段圖”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2.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模型,并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轉換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體會家人對我們的愛,要熱愛家人,熱愛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難點:利用線段圖找到題中的等量關系

  三、教學過程:

 。ㄒ唬┚室痪

  1.問答題

 。1)、小明家離學校有1000米,他騎車的速度是25米/分,那么小明從家到學校需___小時。

 。2)、甲、乙兩地相距160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出發(fā)去乙地,經(jīng)過16小時,距離乙地還有240千米。這列火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搶答題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____________

 。2)、行程問題主要研究、、三個量的關系。

  路程=__________,速度=_____,時間=______。

 。3)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___米。

 。ǘ﹦(chuàng)設情趣、明確目標

  以動畫的形式演繹一位同學早晨忘帶作業(yè),他剛出門不久,父母就發(fā)現(xiàn)他忘帶作業(yè),于是趕快加速趕往學校給他送作業(yè),最終在去學校的路上追上了他.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能否追上小明”這一事件,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揭示生活中蘊含著我們數(shù)學的一個常見問題追及問題,從而引出課題及例題。

 。ㄈ┳灾鲗W習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趕到距家1000米的學校上學,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發(fā).5分鐘后,小明的爸爸發(fā)現(xiàn)他忘了帶歷史作業(yè),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長時間?

 。2)追上小明時,距離學校還有多遠?

  獨立思考,完成學案上的問題:

  1、根據(jù)題目已知條件,畫出線段圖:

  2、找出等量關系:

  小明走過的路程=爸爸走過的路程.3、板書規(guī)范寫出解題過程:

  解:

 。1)設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鐘,

  根據(jù)題意,得80×5+80x=180x解,得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鐘.

 。2)180×4=720(米)

  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時,距離學校還有280米.

 。▽W生獨立完成,找到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教師巡視學生并給予檢查和指導。請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并講解其解題思路,其他同學對照黑板談談自己的不足之處)

  分析出發(fā)時間不同的追及問題,能畫出線段圖,進行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與文字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理解題中的等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列出方程,解決問題,既能嫻熟使用“線段圖”又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問題

  例:甲、乙兩站間的路程為450千米,一列快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85千米,一列慢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65千米.設兩車同時開出,同向而行,則快車幾小時后追上慢車?

 。▽W生小組合作完成本題目,按照例題的方法步驟,通過畫線段圖,分析已知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教師巡視學生并給予檢查和指導。)

 。ㄋ模┱故旧

  1、通過個別學生分析已知條件,引導大家正確畫出線段圖:

  2、找出等量關系:快車所用時間=慢車所用時間;

  快車行駛路程=慢車行駛路程+相距路程.

  3.解題過程:

  解:設快車x小時追上慢車,

  據(jù)題意得85x=450+65x.

  解,得x=22.5.

  答:快車22.5小時追上慢車.

  (請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并講解其解題思路,其他同學有不同看法可相互補充。)點播導學

  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

  (1)同地不同時,總路程相等;

 。2)同時不同地,時間相等,總路程相等。兩類題都是根據(jù)總路程相等列方程。可以通過畫線段圖,理解題中的等量關系,進一步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的速度為4km/h,2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km/h,前隊出發(fā)1h后,后隊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聯(lián)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km/h。

  請根據(jù)以上的事實提出問題并嘗試回答。

  (分小組討論,提出不同的可能的問題,并嘗試解答,比較哪組幾塊又準確,想出的方法又多,小組派代表講給大家聽。

  問1:后隊追上前隊用了多長時?

  問2:后隊追上前隊時聯(lián)絡員行了多少路?

  問3:聯(lián)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時用了多長時間?

  問4:當后隊追上前隊時,他們已經(jīng)行進了多少路程?

  問5:聯(lián)絡員在前隊出發(fā)多少時間后第一次追上前隊?

 。ㄎ澹┻_標測評

  練習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幾秒鐘追上小兵?練習2:甲、乙兩人相距280,相向而行,甲從A地每秒走8米,乙從B地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發(fā)幾秒與乙相遇?總結提高

  引導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強調本課的重點內容是要學會借線段圖來分析行程問題,并能掌握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1.會借線段圖分析行程問題.2.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同向追及問題:

  ①同時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甲時間=乙時間

 、谕夭煌瑫r甲時間+時間差=乙時間;甲路程=乙路程

  (六)預習布置、強調任務

  復習本單元所學內容,總結一些常見的應用題題型作業(yè):P151習題5.9第2題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7

  一、內容與內容分析

  內容

  一元一次方程—數(shù)學活動(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jié)第五課時)。

  內容解析

  通過前一階段“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銷售中的盈虧、用哪種燈節(jié)省以及球賽積分表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會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例如顧客在購買某種商品時有幾種打折的方法,顧客如何選擇最佳的優(yōu)惠方法;在各種工程的招標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投標方案,用較少的投資取得最佳的效益等等,這些問題有的可以應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加以解決。因此,本課既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鞏固,又是新的應用和引伸,同時本課作為“數(shù)學活動”,這就為數(shù)學拓展了空間,可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實際了解有關數(shù)學問題,嘗試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興趣盎然,獲得真知,培養(yǎng)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教學應走進生活,生活也應走進數(shù)學,數(shù)學與生活的結合,便會使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親近感、探究欲,從而誘發(fā)內在知識潛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地把生活作為課堂,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服務生活。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探索具體情境中的數(shù)量關系,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建!彼枷敕椒ǎ

  (2)通過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中的關系,通過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預測、判斷.

  (3)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一次市場調查,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的應用,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4)通過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增強自信心,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

  2.目標解析

 。1)通過活動一,讓學生以新聞播報的形式引出本節(jié)課的活動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習興趣,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的關系;

  (2)通過活動二,通過查閱資料,小組交流討論,探究了解未知的領域與知識!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建模”思想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增強自信心;

 。3)通過活動三,把事先借的報刊、圖書拿出來,再收集一些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的等量關系,編成問題,看看能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一次市場調查,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的應用,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4)通過活動四,了解了杠桿平衡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求杠桿平衡時的支點位置;另一方面體會了數(shù)學實驗對學習的幫助與啟發(fā),進一步認識到方程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所有結論由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合作交流、主動發(fā)現(xiàn),這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表達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要求較高。本節(jié)課兩個活動學生生活中的經(jīng)驗不多,大多屬于陌生領域與知識,需要學生在實驗交流過程中動腦、動口、動手,需要邊學習,邊應用,有一定難度。由于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較大,在計算上也會給學生帶來困難。

  教學難點

  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間的關系,尋找等量關系.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ppt、白板交互、微課、實物投影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數(shù)學活動1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報員播報新聞報道:統(tǒng)計資料表明,山水市去年居民的人均收入為11664元,與前年相比增長8%,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5%.

  你理解資料中有關數(shù)據(jù)的含義嗎?如果不明白,請通過查閱資料或請教他人弄懂它們,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試用一元一次方程求:

 。1)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為多少元?

 。2)在山水市,去年售價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價為多少元?(精確到0.1元)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幾分鐘后展示成果。本題學生對提議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先理解本題不懂的數(shù)據(jù)含義)

  師引導:說說“增長8%”和“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的意思;

  生回答:通過查閱資料或其他方式解釋.

  師指明:你能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從中再計算出一些新的數(shù)據(jù)嗎?

  生回答:(1)增長率的公式:(去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8%,即去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1+8%)

  (2)去年價格上漲率=8%-6.5%=1.5%

  生獨立做,后展示結果.

  (1)解:設山水第前年居民人均收入為x元

  列方程(1+8%)x=11664

  解得x=10800

  答: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為10800元.

 。2)解:設前年的售價為x元

  (1+1.5%)x=1000

  解得x≈985.2元

  答:在山水市,去年售價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價為985.2元.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練習:數(shù)據(jù)表明:從19xx年至20xx年,雖然國有企業(yè)的戶數(shù)減少了,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yè)企業(yè)完成的工業(yè)增加值在不斷增長,到20xx年底已經(jīng)升到1465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67%,比全國各行業(yè)的增加值年均增長高出2.37個百分點。

  你能算出20xx年國有控股工業(yè)企業(yè)的工業(yè)總產(chǎn)值嗎?還能算出全國其它行業(yè)的工業(yè)產(chǎn)值的增長百分比嗎?經(jīng)調查,20xx年全國其它行業(yè)的工業(yè)產(chǎn)值是18895億元,你能計算出20xx年的總產(chǎn)值嗎?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新聞報道的內容為問題,一方面鍛煉學生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新聞中隱含的數(shù)學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這種形式也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熱情,也有利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播報員播報新聞報道:阿基米德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進而介紹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

  用一根質地均勻的木桿和一些等重的小物體,做下列實驗:

  (1) 在木桿中間處栓繩,將木桿吊起并使其左右平衡,吊繩處為木桿的支點;

 。2) 在木桿兩端各懸掛一重物,看看左右是否保持平衡;

 。3) 在木桿左端小物體下加掛一重物,然后把這兩個重物一起向右移動,直至左右平衡,記錄此時支點到木桿左右兩邊掛重物處的距離;

 。4) 在木桿左端兩小物體下再加掛一重物,然后把這三個重物一起向右移動,直至左右平衡,記錄此時支點到木桿左右兩邊掛重物處的距離;

  (5) 在木桿左邊繼續(xù)加掛重物,并重復以上操作和記錄.

  想想可以怎樣替代實驗?根據(jù)記錄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師引導:沒有木桿,重物等實驗用具,我們可以設計替代實驗。

  生:小組交流設計,幾分鐘展示:1.支點不動,重物移動. 2.支點移動,重物不動

  師介紹:展示兩種試驗方法,及數(shù)據(jù).

  師問:根據(jù)記錄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思考回答。

  師問:1.(支點不動,重物移動)如圖,在木桿右端掛一個重物,支點左邊掛n個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設木桿長為l cm,支點在木桿中點處,支點到木桿左邊掛重物處的距離為x cm,把n,l作為已知數(shù),列出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x

  l

  2.(支點移動,重物不動)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支點應在直尺的哪個位置?設直尺長為L,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設計意圖】

  活動2是動手實驗與動腦分析相結合,通過簡單實驗發(fā)現(xiàn)杠桿的平衡條件,并根據(jù)這個條件,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問題中有字母n,l作為已知數(shù),進行推導計算,為物理學科的公式推導積累經(jīng)驗.

  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以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評價的方式展開。突出一個“活”字,重在一個“動”字,落實一個“用”字。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存在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布置作業(yè)。

  請收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氣候、節(jié)能、經(jīng)濟等)的有關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分析后編出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的問題,并正確的表述問題及其解決過程.

  六、目標檢測設計

  小明和小紅到公園玩蹺蹺板游戲,可是他們倆坐在蹺板上怎么也平衡不了,F(xiàn)在知道小明的體重是30千克,小紅的體重是27千克,蹺板長3.8米。你能幫他倆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

  對本節(jié)重點內容進行現(xiàn)場檢測,及時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會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時與不同時出發(fā)的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使學生加強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分析

  重點:利用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根據(jù)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難點:尋找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突破:同時出發(fā)到相遇時,所用時間相等。注重審題,從而找到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2、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是什么?

  3、慢車每小時行駛48千米,x小時行駛 千米,快車每小時行駛72千米,如果快車先開0.5小時,那么慢車開出x小時后,快車行駛了 千米。

  二、新授

  1、引入

  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尋找相等關系,今天我們通過一例來學習如何尋找相等關系,和把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的方法。

  例(課本P216例3)題目見教材。

  分析:(1)可以畫出圖形,明顯有這樣的.相等關系:

  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

  設兩車行了x小時相遇,則兩車的行程的代數(shù)式分別為85x,65x,放入相等關系中,即可得出方程:85x+65x=450

  (2)再分析快車先開了30分兩車相向而行的情形。

  同樣畫出圖形,并按課本講解,(見教材P217~218)

  由學生完成求解過程,并作出答案。

  解:略

  說明:(1)本題是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共同點是有一個相同的相等關系,即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不同點是一個同時出發(fā),一個不是同時出發(fā),所以所用時間不一定相等。

  (2)不是同時出發(fā)的,要注意時間的關系。

  三、練習

  P220練習:1,2。

  四、小結

  1、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相等關系都是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

  2、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中,要注意時間的關系。

  五、作業(yè)

  1、P222 4.4A:13,14,15。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3。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倮斫庖淮魏瘮(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會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shù)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的思想.

 、劢(jīng)歷方程與函數(shù)關系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數(shù)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shù).實際上,一次函數(shù)是兩個變量之間符合一定關系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著用函數(shù)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數(shù)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注:點明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必要性:

  (1)函數(shù)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2)用函數(shù)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shù)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jié)內容的大致框架.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1)解方程2x+20=0.(2)當自變量為何值時,函數(shù)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賹τ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趶膯栴}本質上看,(1)和(2)有什么關系?

 、圩鞒鲋本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jié)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么樣的一種關系?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數(shù)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數(shù)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為什么同一?圖象上怎么看?函數(shù)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數(shù)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數(shù)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數(shù)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jù)下列圖象,你能說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數(shù)關系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注:此處練習為補充.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綜合應用

  教科書例1(略)

  對于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于函數(shù)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關系的一個直接應用.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shù)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坐標

  從數(shù)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形結合的觀念.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第1、2題.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倮斫庖淮魏瘮(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會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

 、趯W習用函數(shù)的觀點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的思想。

 、劢(jīng)歷方程與函數(shù)關系問題的探究過程,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數(shù)學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難點: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設計

  導語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shù)。實際上,一次函數(shù)是兩個變量之間符合一定關系的一種互相對應,互相依存。它與我們七年級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組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著用函數(shù)的觀點去看待方程(組)與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數(shù)圖象的直觀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組)不等式的求解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一種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點明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必要性:

  (1)函數(shù)與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2)用函數(shù)的觀點看待方程、方程組、不等式是我們學數(shù)學應該掌握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一個本節(jié)內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1)解方程2x+20=0。

 。2)當自變量為何值時,函數(shù)y=2x+20的值為零?

  問題:

 、賹τ2x+20=0和y=2x+20,從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趶膯栴}本質上看,(1)和(2)有什么關系?

 、圩鞒鲋本y=2x+20(建議課前作出,以免影響本節(jié)課主題),看看(1)與(2)是怎么樣的一種關系?

  注:用具體問題作對比,幫助學生理解。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科書38頁揭示:(1)與(2)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

  探討歸納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問題,可以與解某個相應的一次函數(shù)問題相一致。你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怎樣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怎樣的一次函數(shù)問題是同一的?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為什么同一?圖象上怎么看?函數(shù)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師生共同歸納(教科書39頁)(略)

  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兩個問題的同一性。

  練習鞏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問題與一次函數(shù)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序號

  一元一次方程問題

  一次函數(shù)問題

  1解方程3x—2=0當x為何值時,y=3x—2的值為O?

  2解方程8x+3=0

  3當x為何值時,y=—7x+2的值為O?

  解:(略)

  注:第4題為開放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如“解方程3x+5=8”與“當x為何值時,函數(shù)y=3x+5的值為8”是同一個問題等等

  2。根據(jù)下列圖象,你能說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寫出相應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圖象可得函數(shù)關系式是y=x—1,從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處練習為補充。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了一些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綜合應用

  教科書P.139例1(略)

  對于解法2,還可以拓展成:對于函數(shù)y=2x+5,當y=17時,求x的值。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關系的一個直接應用。

  歸納提高

  框圖化小結:

  從數(shù)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為何值時y=ax+b的值為0

  從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確定直線y=ax+b與x軸的橫坐標

  從數(shù)和形兩方面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形結合的觀念。

  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P.145習題11。3第1、2題。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1

  數(shù)學思考:

  1、學習分析問題找到相等關系并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體會到式子變形的轉化作用。

  解決問題:體會解方程中的.化歸思想,會移項、合并解ax+b=cx+d型的方程,進一步認識如何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通過學習“合并”和“移項”,體會古老的代數(shù)書中的“對消”和“還原”的思想,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1、找相等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項、合并等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找相等關系列方程,正確地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1]展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W生自主分析后,教師提問:)

  1、本題怎樣設未知數(shù)?

  2、這批書的總數(shù)有幾種表示法?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本題哪個相等關系可以作為列方程的依據(jù)呢?

 。◣熒餐谐龇匠。)

  解:設有x名學生,則可列方程得:

  3x+20=4x—25

  [活動2]學習“移項”解方程

  提問:如何解方程3x+20=4x—25呢?

  (學生分組討論:①解方程的。目標是什么?②利用什么知識可以實現(xiàn)這種轉化?)

  引導學生分析方程的變化:

  3x+20=4x—25

  3x—4x=—25—20

  觀察:上面方程的變形有些什么變化?

  歸納:像這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活動3]總結

  解這個方程的具體過程:

  3x+20=4x—25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2

  課題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配套問題

  課型

  習題課

  教材

  人教版

  對象

  初一學生

  執(zhí)教者

  教材分析

  作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部分,配套問題是學生進入實際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進行了充分學習之后,如何將剛學到的知識投入到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過程,這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思維拓展。盡管在方程解法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思考并嘗試將其投入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但往往這樣的投入是在為學習方程解法服務。在這一部分,學生將進一步練習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利用方程將其合理解決。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而言,盡管已經(jīng)學習了方程的解法,但是在面對一些實際問題時,很多學生依然不習慣使用方程方法,而是依然使用小學的算數(shù)方法,雖然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中,算數(shù)方法更有優(yōu)勢,計算更簡便,但是在本節(jié)課以及之后的一些實際問題中,使用算數(shù)方法將無從下手或非常復雜,因此學習如何使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本階段的重點。

  教學目標

  1、基本會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配套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現(xiàn)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滲透建模和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配套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配套問題數(shù)量關系,尋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預設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

  提出問題

  復習鞏固:解此方程:x-2(x-3)=3x+5(x-1)(3min)

  例1:某車間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產(chǎn)1200個螺釘或20xx個螺母.1個螺釘需要配2個螺母,為使每天生產(chǎn)的螺釘和螺母剛好配套,應安排生產(chǎn)螺釘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12min)

  問題1: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審題(抓信息)-找關系(等量關系)-列方程(用含未知數(shù)的式子)-解決問題

  問題2:在此題目中,每天生產(chǎn)的螺釘數(shù)量與每天生產(chǎn)的螺母數(shù)量該怎么表示?

 。刻焐a(chǎn)的螺釘數(shù)量=生產(chǎn)螺釘?shù)墓と藬?shù)量×每人每天可以生產(chǎn)的螺釘數(shù)量,同理每天生產(chǎn)的螺母數(shù)量=生產(chǎn)螺母的工人數(shù)量×每人每天可以生產(chǎn)的螺母數(shù)量)

  問題3:根據(jù)題目,每天生產(chǎn)的螺釘和螺母如果想剛好配套,它們之間應該滿足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1個螺釘需要配2個螺母,則,即2×螺釘數(shù)量=1×螺母數(shù)量)

  問題4:總結以上關系,思考我們應該設怎樣的未知數(shù)才更方便于解決這個問題?

 。ㄓ蓡栴}2和問題3,得:螺釘工人數(shù)×每人生產(chǎn)螺釘數(shù)×2=螺母工人數(shù)×每人生產(chǎn)螺母數(shù),其中每人生產(chǎn)螺釘數(shù)與螺母數(shù)均已知,則需要找到螺釘工人數(shù)與螺母工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又總人數(shù)為22人,則螺母工人數(shù)=22-螺釘工人數(shù),設螺釘工人數(shù)為x即可)

  問題5:根據(jù)以上分析,此方程可以如何列出?

  從解方程開始,復習鞏固方程的解法,并引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將問題逐步拆解,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問題,再層層遞進,得出最后的答案,在此過程中逐步感受配套問題乃至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

  探究歸納

  變式探究:(僅需列出方程)

  1、若每1個螺釘與3個螺母配成一套,則需要怎么安排生產(chǎn)螺釘和螺母的工人?

  2、若每2個螺釘與3個螺母配成一套,則需要怎樣安排生產(chǎn)螺釘和螺母的工人?

  3、若每n個螺釘與m個螺母配成一套,則螺釘數(shù)量與螺母數(shù)量之間是什么關系?(8min)

  思考:解決配套問題中,我們應該怎樣尋找數(shù)量關系?

  從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fā),不讓學生在思維上出現(xiàn)跳躍,逐層遞進,通過剛思考過的例子作為依據(jù),進行相同類型題目的變式聯(lián)系,將探究作為切入點,再對一般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從具體的數(shù)字到一般的情況,逐步推進,體會將未知化為已知的數(shù)學探究的樂趣。

  跟蹤練習

  例2.某家具廠生產(chǎn)一種方桌,1立方米的木材可做50個桌面或300條桌腿,現(xiàn)有10立方米的木材,怎樣分配生產(chǎn)桌面和桌腿使用的木材,才能使桌面、桌腿剛好配套,共可生產(chǎn)多少張方桌?(一張方桌有1個桌面,4條桌腿)

  思考:等量關系是什么?如何設未知數(shù)并列出方程?(5min)

  解:設用x立方米的.木材做桌面,則用(10-x)立方米的木材做桌腿。

  根據(jù)題意,得4×50x = 300(10-x),解得x =6,所以10-x = 4,可做方桌為50×6=300(張)。

  答:用6立方米的木材做桌面,4立方米的木材做桌腿,可做300張方桌。

  例3.服裝廠要生產(chǎn)一批某種型號的學生服,已知每3米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褲子3條,計劃用600米布料生產(chǎn)學生服,應該分別用多少米布料生產(chǎn)上衣或褲子恰好配套?(一件上衣配一條褲子)(5min)

  解:設用x米布料生產(chǎn)上衣,那么用(600-x)米布料生產(chǎn)褲子恰好配套。

  根據(jù)題意,得:

  x=600-x,解得:x=360,則600-x=600-360=240(米)。

  答:應該用360米布料生產(chǎn)上衣,用240米布料生產(chǎn)褲子恰好配套。

  在得出一般化的方法后,再利用學到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辦法,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在實際問題這一部分的學習中,這樣的思考尤為重要。

  課堂小結

  課外作業(yè)

  總結: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2min)

  1、思路上,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有了大致的感受,對于配套問題的等量關系的尋找有了方向,體會了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便利性。

  2、方法上,體會如何利用題目給的信息并分析題目的含義,合理地設未知數(shù)來解決實際性的問題。

  當堂檢測:(5min)

  完成《課堂小練習》

  作業(yè):

  限時作業(yè)一張

  讓學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學習的收獲,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學生自我總結,加深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總結能力,也幫助學生重新回顧重點知識和數(shù)學思想。

  板書設計

  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配套問題

  例1:

  解:設應安排x名工人生產(chǎn)螺釘,(22-x)名工人生產(chǎn)螺母

  依題意,得

  20xx(22-x)=2×1200x

  解方程,得x=10.

  所以22-x=12

  答:應安排10名工人生產(chǎn)螺釘,12名工人生產(chǎn)螺母

  配套問題數(shù)量關系:若每n個螺釘與m個螺母配成一套,則m×螺釘數(shù)量=n×螺母數(shù)量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么?“移項”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l,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shù)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l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l、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并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yè)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2,2第l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體會到轉化的思想。對于求解較復雜的方程,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反思求解的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難點: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去分母時,有時要添括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

  2.求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一般要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化為1等步驟,把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轉化”成x=a的形式。解題時,要靈活運用這些步驟。

  補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0頁,練習1、2。

  四、小結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2.掌握移項要變號,去分母時,方程兩邊每一項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項,另外分數(shù)線有兩層意義,一方面它是除號,另一方面它又代表著括號,所以在去分母時,應該將分子用括號括上。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3頁習題6.2,2第2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使學生靈活應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靈活應用解題步驟。

  2、難點:在“靈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 :

  一、 一、 復習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2、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數(shù),如果能把各分母化為整數(shù),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樣化簡呢?引導學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體會。

  例2.解方程(見課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數(shù))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們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關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鞏固練習。

  根據(jù)公式V=V0+at,填寫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結。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數(shù),應先利用分數(shù)的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擴大若干倍,此時分子要作為一個整體,需要補上括號,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項也擴大若干倍。

  五、作業(yè) 。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篇14

  一、活動內容:

  課本第110頁111頁 活動1和活動3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建模思想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中的關系,通過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預測、判斷。

  (2)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分析,演練、合作探究,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的運用,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增強自信心,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

  三、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經(jīng)歷探索具體情境的數(shù)量關系,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以上重點也是難點

  3、關鍵: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間的關系,尋找等量關系。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每人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個支架。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1

  一種商品售價為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為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n件,討論下面問題:

  這個人買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師活動:

  (1)把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進行合作學習,并參入學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師對學生在發(fā)表解法時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 學生活動:

  (1)分組后對活動一的問題展開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發(fā)表解法。

  解: 2.2n n100

  2.2100+2(n-100) n100

  問題轉換:

  一種商品售價為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為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共花了n元,討論下面的問題:

  (1)這個人買這種商品多少件?

  (2)如果這個人買這種商品的件數(shù)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師活動:同上 學生活動:同上

  解:(1) n220

  100+ n220

  (2) =0.48n n=0

  100+ =0.48n n=500

  (二)、活動2:

  本活動課前布置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個支架。

  2、分組:(4人一組)

  開始做下面的實驗:

  (1)把直尺的中點放在支點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兩端各放一枚棋子,這時直尺還是保持平衡嗎?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然后記下支點到兩端距離a 和b,(不妨設較長的一邊為a)

  (4)在有兩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再記下支點到兩端的距離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繼續(xù)加棋子,并重復以上操作。根據(jù)統(tǒng)計記錄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以上實驗過程可以由學生填寫在預先設計的記錄表上

  實驗次數(shù) 棋子數(shù) ab值 a與b的關系

  右 左 a b

  第1次 1 1

  第2次 1 2

  第3次 1 3

  第4次 1 4

  第n次 1 n

  根據(jù)記錄下的a、b值,探索a 與b的關系,由于目測可能有點誤差。

  根據(jù)實驗得出a、b之間關系,猜想當?shù)趎次實驗的a 和b的關系如何?a=nb(學生實驗得出學生代表發(fā)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長為L,支點應在直尺的哪個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問題由學生合作解決并派代表板演并講解,教師加以指正。

  解:設支點離n枚棋子的距離為 x得:

  x+nx=L x= 答:略

  (三)、小結,由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四)、作業(yè)

  1、課后了解實際生活中的類似活動問題,并舉出幾個例子。

  2、課本,第110頁活動2。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

教學設計04-19

教與教學教學設計01-12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