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yōu)秀(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學習應用軟件的安裝、卸載。
教學重點:
通過安裝Winamp、Winzip等軟件,使學生能熟練安裝、使用和卸載其他應用軟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趣,引入課題
播放學生非常喜歡的歌曲,《神話》,接看播放動畫片《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從而指出,這些應用軟件有很大的用處,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軟件的安裝與卸載。
二講授新課 教師演示
1.安裝軟件
在計算機上安裝應用軟件Winamp,雙擊安裝程序的可執(zhí)行文件,打開程序里的“安裝向導”按照默認提示,可完成軟件的安裝。
提個醒:安裝程序一般是擴展名為“.exe”的可執(zhí)行文件。按照慣例,安裝程序一般含有“Install”或是“setup”等字母,但這不是必須的'標準。
2.使用軟件
安裝Winamp軟件后,可以在課前挑選合適的MP3歌曲,也可以讓學生選擇第七課下載的歌曲播放。
3.卸載軟件
卸載一個軟件通常有兩種方法:
(1) 軟件自帶的卸載;
。2) 利用探制面板。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下載安裝Windows Media Player 9、RealPlayer 10、WinRAR 3.0、FlashGet 1.65,是對應用軟件的下載和安裝的進一步鞏固,這些都是在學習的學習生活中比較常用的應用軟件,安裝以后鼓勵學生嘗試使用這些工具。
四、課堂小結。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鄉(xiāng)》是冀教版三年級《信息技術》的25課,冀教版有一定的地域性,符合河北地區(qū)廣大學生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我的家鄉(xiāng)》課屬于課本中最后的幾篇,所以《我的家鄉(xiāng)》屬于對全本書的回顧課程,具有綜合性。
二、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家鄉(xiāng),通過圖片介紹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人口、氣候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等方面;
2、過程與方法: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圖片與信息表達之間的關系,并制作簡單的宣傳冊,熟悉宣傳冊表達信息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搜集素材中,著重搜集家鄉(xiāng)的風土習俗、自然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歸屬感。
三、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40名學生,因為家庭條件的不同,學生對計算機的接觸情況略有不同,所以在上機操作時,盡量使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四、教學重難點
了解文本、圖片之間的關系,熟悉宣傳冊表達信息的特點。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搜集大量的.的照片,且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氣候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等類別分類。
2、學生準備:搜集家鄉(xiāng)的照片或使用手機或相機拍攝一些自己身邊環(huán)境的照片。
六、教法與學法
自主探究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七、教學過程
1、出示有關學生家鄉(xiāng)大自然的圖片(照片盡可能豐富,同時也要簡潔),導入新課:我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的,我們的家鄉(xiāng)是富饒的,我們的家鄉(xiāng)是值得讓我們用一生去珍愛的,想不想將自己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外面的朋友呢?
2、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并對照片進行介紹。
3、講解宣傳冊,引導學生通過文本、圖片形結合的方法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4、教師演示登陸教材中提供的網址,搜集家鄉(xiāng)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也可以登陸搜索網站搜索資料,還可以查閱相關書籍來搜集。教材對所需搜集的內容也做了詳細羅列,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家鄉(xiāng)的特點有選擇地搜集整理,但一定要突出家鄉(xiāng)的特色(邊示范,邊講解)。
5、制作宣傳冊:學生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做出圖文并茂的宣傳冊。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先根據收集的資料確定宣傳冊的內容包括幾個欄目,各個欄目的名稱是什么,然后使用文本框根據欄目內容的多少規(guī)劃宣傳冊的框架結構,再輸入各個欄目內容,最后學生還可以對美化宣傳冊,使其更加美觀。
八、交流
向同學介紹自己在排版方面的想法?
九、拓展
將師生制作的宣傳冊制作成簡單的網頁發(fā)表。
十、教學反思
本課活動是為了制作《我的家鄉(xiāng)》宣傳冊,介紹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人口、氣候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等方面,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同時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宣傳冊表達信息的特點,掌握制作宣傳冊制作的方法。
通過簡單的圖片,讓學生對家鄉(xiāng)進一步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步驟雖然簡單,但要掌握好、應用好,卻會很困難。教師演示登錄操作,這需要邊講邊做,做的要精致,講的要細致。做到講一步,學生就能領會一步,把講的內容細致化、口語化、規(guī)范化,使學生接受起來方便、快捷。
教師指導學生登陸教材中提供的網址,搜集自己家鄉(xiāng)的相關資料,也可以登錄其它網站搜集家鄉(xiāng)的文本內容,或是自己輸入文本。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將搜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突出家鄉(xiāng)特色。引導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制作出圖文并茂的宣傳冊,將宣傳冊的內容按類別進行設計規(guī)劃,是宣傳冊盡量美觀大方。經過一節(jié)課的制作,學生也一定對word中的排版有了自己深刻的體會,將作品完成后,與大家交流,宣傳冊才會真真正正的形成。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與通用機器人“對話”的途徑;
2、掌握如何與通用機器人“對話”,學會用LOGO語言編寫程序指揮通用機器人運行。
二、教學重難點:
用機器人能夠識別的語言編寫程序,并運用仿真程序進行測試。
三、教學準備:
機器人跳舞視頻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1、展示視頻:機器人跳舞 師:同學們想想為什么機器人能按我們的要求跳舞呢?它能聽懂我們的話嗎? 引導學生討論
2、揭示課題:第十課 與機器人“對話”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學怎么樣和機器人“對話”
(二)講授新課
1、給機器人請一個“翻譯”:
瀏覽教材75頁,師生交流: 誰是機器人的“翻譯”? 通用機器人能聽懂我們學過的哪種語言?
2、 給機器人發(fā)布命令
1) 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huán)境 師: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huán)境吧! 步驟:單擊“開始——程序——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tǒng)——通用機器人”
2)帶問題自學教材76—79頁 要求:
a、了解“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tǒng)”窗口由哪幾部分組成?
b、怎樣在編輯窗口中編寫程序
c、了解:機器人走一步的'距離是多少厘米?
d、試著編寫程序讓機器人“走邊長是50厘米的正方形”
3)學生交流自學成果 師:程序用LOGO語言表達出來之后,機器人就能明白我們的意思了,那么我們就用仿真運行一下,看看機器人是否真的明白我們的意思,并能正確執(zhí)行了呢?
4)學生活動:參看教材上的方法,運行編寫的LOGO程序
5)探究活動 師:在第七課中我們學過用過程嵌套的方法編寫DIE程序,嘗試讓機器人畫一只蝴蝶吧! 指導學生探究活動。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并點評學生的程序編寫情況。
。ㄈ┛偨Y: 師生回顧學習心得:通過在“通用機器人LOGO語言教學系統(tǒng)”中編寫LOGO程序,我們已經可以讓通用機器人畫“走正方形”和“畫蝴蝶”了,其實機器人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只要掌握了它的編程語言,就能夠教會它按我們的命令做事。
板書設計:
第十課 與機器人“對話”
一、器人的“翻譯”
二、機器人發(fā)布命令
1、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huán)境
2、給機器人編寫程序運行機器人程序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4
一、教學設計理念
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學生和計算機接觸的時間不長,在很多的使用、操作和技巧的地方有生疏和欠缺。同時,使用恰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鑒于這些方面的考慮。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注重學科之間的整合。
本節(jié)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構建知識網絡。
2、講練學相互結合。
就內容而言,對五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己學習為主,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的學習方式。
引入多種學習的方式(如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等)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地學習,通過自己學習獲取信息,熟練地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
5、正確樹立學生的審美觀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教學中,所教學生來自五年級。在前面的教學中,對文字的處理、排版、有了一定的了解。經過前幾節(jié)課幻燈片的學習,學生已經熟悉了它的基本操作,同時可以借鑒如何在WORD中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的操作在演示文稿中加以運用,所以說學生已經具備學習設置幻燈片的基礎知識。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好奇、好動、好勝的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新事物、新挑戰(zhàn)具有強烈的欲望。所以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體驗感知來突破本課的重點,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任務驅動模式,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探索、合作學習,使他們在新的學習方式中建立自信、得到肯定。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四川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第五冊第第九課的《美化幻燈片》。教學內容主要是涉及插入新幻燈片、插入藝術字、插入剪貼畫、改變背景、運用模板等內容。通過著五個手段,對演示文稿進行美化。本課主要圍繞如何進行幻燈片的設計,讓演示文稿看起來更美觀,從而增強作品的美感,提高作品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教學中,我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交流,教師引領,簡單任務直接演示,復雜問題分步解決等方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演示文稿中的藝術字、剪貼畫的應用
2、使學生掌握給幻燈片設置背景的方法;
3、會使用“應用設計模板”設置幻燈片背景。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小組分角色的擔任成員,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
2、通過作品的制作,反思與評價,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在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相互研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團結互助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幻燈片中藝術字、剪貼畫的應用以及背景的設置
難點:對話框設置和摸板的應用
六、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
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PowerPoint課件和一些素材
教學模式
情境創(chuàng)設、自學探究、任務驅動、合作學習、評價交流,總結反饋。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演示幾個個不同的.幻燈片,并且引出課題——《美化幻燈片》
學生觀察并且分析,讓學生體驗有無背景的不同效果,激發(fā)學生參與本課的興趣。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魔法王國的故事:魔咒與凝固的文稿、白袍巫師和四個智慧錦囊
1、師:很久以前,在山谷下有一個古老的魔法城堡,里邊有一件精美的文稿。可是,有一天……(播放課件)
2、師:我們先來看打開第一個錦囊(播放課件,注意激勵)
板書:美化幻燈片的錦囊(藝術字)
3、師: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錦囊,看看白袍巫師告訴我們什么?(播放課件,教師巡視)
板書:美化幻燈片的錦囊(剪貼畫)
4、師:有了兩個錦囊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多的法寶,F在打開第三個錦囊(播放課件,教師巡視,發(fā)現“操作能手”,學生演示)
5、師:最后的法寶往往是最厲害的,看看它是什么?(教師巡視指導)
6、小結:師:我們在解救魔法城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美化幻燈片的很多方法!通過大家的努力,給魔法城堡又帶來了歡樂(播放動畫)
三、大膽美化創(chuàng)作,展示實力作品
師:魔法城堡的魔法雖然解除了。但是,地下倉庫還有魔法禁錮著。白袍巫師無法到達,只有靠同學們了。(不同的美化給予不同的鼓勵、討論評價后動畫演示)
學生觀看作品,相互評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正確評價他人作品,學會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評議表達能力。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美化幻燈片(小結復習)只要我們靈活運用,勤于動腦動手,就會設計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八、板書設計:
第九課美化幻燈片
插入新幻燈片
美化幻燈片的錦囊(藝術字、剪貼畫、背景、模板的應用)
設計風格(簡潔、立意、和諧)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本書共6章,是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線,按照“信息的獲取與評價—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信息的發(fā)布與交流—信息的存儲與管理”這一線索呈現學習內容。每一章的首頁有導言,敘述了本章的學習目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本書充分體現《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要求。注意層次性和開放性,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基礎性與發(fā)展性相結合。通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信息技術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明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二、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學生身心漸趨成熟,邏輯思維趨于嚴密,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使用經驗,只是對所學內容尚欠系統(tǒng)的提煉、重組和內化。而由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分化很快,況且起點水平參差不齊,同時高中信息技術課本身也不是考試學科,因此很多學生也不重視,只想上網玩,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許多不便。教師要在教學中掌握好難易度和松緊度,即要照顧到水平較低的學生,使他們學有所得,又要照顧到水平較高的學生,使他們能再上一個臺階。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引導學生歸納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義,通過探究活動來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認識信息的重要性及了解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2、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含義,通過交流與合作探究活動,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情況,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以及個人學習生活方面的積極和消極方面的影響,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活動習慣。
3、知道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學會根據問題確定信息需求和信息來源,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信息。
4、引導學生探索網絡信息檢索的策略與技巧,掌握網絡信息檢索的幾種主要策略與技巧,能夠合法地獲取網上信息
5、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依據自身的經驗,對獲取的信息進行鑒別和判斷。
6、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加工信息,表達意圖。
7、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多媒體信息,呈現主題,表達創(chuàng)意
8、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四、教學重點
1、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
3、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勢
4、能根據信息需求確定信息來源,采用合適的方法獲取信息,并有效保存信息。
5、掌握搜索引擎的分類查找、著急詞查找方法。
6、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7、利用恰當的圖表形式表達結果。
8、利用多媒體信息表達創(chuàng)意
五、教學難點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的基本含義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鑒別和評價信息
4、如何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本、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
5、怎樣選擇圖文混排、多媒體信息的組織等形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主題內容。
六、教學措施及教改設想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提前備好課,備課過程要細,多查閱有關材料,課前準備好各種資料,提高課堂效果。
2、上好每一節(jié)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講練結合,啟發(fā)學生思考多做多練,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采取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是以因人施教為核心,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為前提,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為目標。
4、適時的訓練學生學會設計,培養(yǎng)學生地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設置開放的情景,引導學生以新奇、獨特的角度去思考、去發(fā)揮、去無限接近思維的創(chuàng)造點。
5、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及時總結,深入了解學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學生中的接受情況,以完善自己的工作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桌面上的圖標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并能夠熟練的打開桌面上的圖標。
2、在熟悉操作窗口的同時,認識窗口的組成部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程序窗口的認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過程與方法:合作交流+教師引導+操作實踐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Windows桌面上的每一個圖標,都指向一個應用程序,每運行一個程序,桌面上就出現一個稱為“視窗”的圖形,我們通常也把視窗稱為“窗口”,如果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就要同時打開多個窗口。如何運行程序,打開窗口呢?別著急,請跟我一起學。
二、新授
。ㄒ唬、打開窗口
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打開窗口:
1、把指針移動到桌面的圖標上,然后雙擊。
2、單擊“開始”按鈕,在菜單中選擇需要運行的程序圖標或需要打開的文檔并單擊它。“開始”菜單中的每一個命令和桌面上的每一個圖標一樣,都代表著一個應用程序,每運行一個程序,就打開一個窗口。
。ǘ┐翱诘慕M成
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最小化按鈕、最大化按鈕、關閉按鈕、工作區(qū)、邊框、窗口角。
。ㄈ┐翱诘牟僮
1、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還原
最大化與還原:單擊“最大化”按鈕,窗口就擴大到整個桌面,這時“最大化”按鈕就由“最大化”變換為“還原”。如果要恢復原來的窗口,單擊“還原”就可以了。
最小化與還原:單擊“最小化”按鈕,窗口就縮小為一個圖標按鈕,存放在任務欄上。如果要恢復原來的窗口,單擊任務欄上的圖標按鈕就可以了。
2、窗口的移動
注意:窗口最大化是無法移動的。
3、窗口大小的改變
4、窗口的關閉
要關閉窗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單擊“關閉”按鈕。
三、練一練(完成練一練)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師點拔。
四、拓展知識
同時打開3—5個窗口,然后將指針移至任務欄的空白位置,單擊右鍵并選擇“層疊窗口”,看看有什么效果。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讓學生在復習打開程序的窗口,進一步認識認識窗口的各種組成部分的名稱,并能對窗口進行各種操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習自學,回答問題的方式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最后通過課后習題鞏固知識點。同學們完成得都非常好。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7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對于電腦的運用已較熟練,但對于文字的處理方法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會而不精,懂而不熟,沒有較踏實的態(tài)度與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識其重要性,糾正不良學習習慣。另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已了解了標點符號的運用及意義,有了認知基礎,因此本課的學習重點在操作技能上。可以利用學科之間的整合,利用知識遷移來讓學生通過電腦輸入標點促進對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深化。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掌握常用中文標點符號的輸入方法;
2.學習其他一些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技能性目標】
1.學會使用鍵盤輸入常用的中文標點符號;
2.學會使用軟鍵盤輸入一些其他符號。
【情感性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體驗成就感。
教學重點:
1.掌握常用中文標點符號的輸入;
2.學習其他一些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中/英文標點符號輸入的切換方法;
2.會使用“軟鍵盤”輸入更多的符號。
設計思想:
1.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中我力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我將新教材里出現的兩個鼠標寶寶命名為“咪尼”和“咪寶”,通過這兩個卡通形象的對話和活動將本課的學習任務緊密地串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喜學樂學,在“咪尼”、“咪寶”的陪伴下主動探究新知。
2.教法學法。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和演練結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學新知,鞏固技能;在重難點教學上,我運用課件形象地演示鍵位組合和操作步驟,使學生容易觀察,便于理解。
3.練習設計。本課的練習設計遷移融合了語文、英語學科知識,不僅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工具性,更體現了其人文性、創(chuàng)新性。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初識畫圖》是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上冊中第七課的內容,“能使用常用繪圖工具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意繪圖”是《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基礎模塊第一階段提出的明確要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材選擇了WindowsXP自帶的“畫圖”程序作為實現這一要求的平臺。本課是學習“畫圖”程序的起始課,因此,本課教學任務能否完成直接影響到后面章節(jié)的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很濃,是對其自主探索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訓練的最佳時期,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通過前四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對Windows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了開關電腦的方法;從“開始”菜單中打開軟件并關閉;鼠標的移動、單擊等操作也比較熟練。本課的學習,單從電腦操作技能上說,只是對鼠標操作的進一步訓練和強化,但新的軟件環(huán)境,對電腦繪畫強烈的好奇心,卻是對學生的適應能力、探索能力、動手能力的最好鍛煉。在教學時我大多采用自學指導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后,大膽進行嘗試操作,觀察現象、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理念】
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把學習、掌握具體軟件知識和技能作為目的,因此十分注意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結構的嚴謹性以及敘述表達的技巧上,而對于如何通過學習活動,形成、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卻比較忽略,對先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滲透顯得很弱。這種以“軟件為主”的教學方法,與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是相悖的。所以新教材要求我們把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改變傳統(tǒng)計算機教材以記錄和傳授為主的方式,為研究性學習構建有利的環(huán)境。我們認為,應該把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種軟件(如Word、畫圖等)視為教學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學習中,除了要掌握有關軟件的必要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駕馭新軟件、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實現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這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計算機職業(yè)培訓最根本的區(qū)別。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并不對軟件的功能和方法都給予明確的回答和介紹,而是給出一定的問題和實驗序列,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構相關的知識、技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啟動與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認識畫圖窗口的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內繪圖工具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掌握啟動和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鉛筆工具畫圖的基本方法,嘗試使用彩色畫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畫圖作品的欣賞和對“畫圖”程序的操作,培養(yǎng)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與熱情。
行為與創(chuàng)新:嘗試選擇工具箱中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畫圖區(qū)畫一些簡單的圖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啟動和退出“畫圖”程序的方法。
難點:嘗試彩色畫圖。
【教學方法】
主要教法:采用自學指導與分段實習相結合的方法。
主要學法:觀察、發(fā)現、實踐、總結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認識畫圖
一、打開畫圖程序
二、認識窗口:工具箱、顏料盒、工作區(qū)
三、測試工具名稱
四、用“小老鼠”畫圖
五、退出程序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9
一、本課說明
本課介紹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及發(fā)展前景,回顧了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信息技術全面的發(fā)展歷程。
二、課前準備
信息發(fā)展的圖片、視頻。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歷程、現狀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術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
2、情感性目標
。1)感受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學習等方面帶來的巨大好處;
。2)喚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強烈求知欲;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好信息技術為人類造福的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了解信息技術的現狀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2、教學難點:
。1)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
。2)了解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屏幕展示恐龍視頻。
教師:恐龍不是來絕了嗎?為什么動畫片還有恐龍呢呢?
學生回答。
教師:不錯,因為它使用了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的。
2、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
A、展示案例1圖片;
教師:請同學們談談計算機和網絡對信息交流產生的影響;
學生觀察、匯報。
B、閱讀案例2、3談談你的認識。
學生看書、交流匯報。
教師:通過這些例子說明信息技術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匯報。
教師小結: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從生產到生活,從娛到學習,從交通到通信……到處都有它的影子。
。2)指導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未來。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案例4、5、6,說這些新的信息技術帶來了哪些好處?
學生閱讀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匯報。
總結:完成P10填空1。
教師:你希望信息技術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3、鞏固練習
完成“試一試”部分的練習。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展示學生作品,全班同學評價。
4、評價總結。
教后感:
學生的年齡和閱歷的局限,學生對歷史可能知道可能甚少,我們可以拿過去的東西和現在的東西比較,讓學生感覺它們的變化。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0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guī)律;聯(lián)系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穩(wěn)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變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白板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表達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臺。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的演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tài)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到達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
以《松鼠》教學課件為例來說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該課件為存儲于效勞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于一體,用HT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課文朗誦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習性,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tǒng)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xié)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根底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了解自己的進步和缺乏,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fā)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
四、教學評價
1、能充分開發(fā)、組合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脫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局限,使學習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形聲并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使用“自動求和”功能對Excel表格的數據進行求和。
2、通過自主探究學習Excel中的求和運算,提升邏輯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學習中體會Excel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感受信息技術給生活和學習帶來的高效便捷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動求和”功能的使用方法。
【難點】“自動求和”功能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多媒體出示“學生成績表”。教師提問:上節(jié)課利用什么公式將表中每名學生的總分計算出來的?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回答:選中單元格后在編輯欄中輸入公式。教師點評學生對于利用公式進行求和的方法掌握的很好。教師繼續(xù)引導:在Excel中經常會用到求和運算,每次使用公式進行求和計算相對來說有點繁瑣,在Excel中其實有一種比利用公式求和還要簡便的方法,能夠大大提高計算效率,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以此引入新課——自動求和。
。ǘ┬抡n講授
1、“自動求和”方法一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分鐘時間,思考:“自動求和”按鈕的位置及“自動求和”按鈕的讀法。完成后請學生回答。【“自動求和”按鈕在常用工具欄】學生對于“自動求和”按鈕的讀法可能不會讀,教師講解:“∑”是求和符號,讀作“西格瑪”,外語名稱:Sigma,是第十八個希臘字母,在數學中,把它作為求和符號使用,所以在Excel中用“∑”用作求和符號。
教師演示“自動求和”按鈕的使用方法,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演示完畢后,找學生代表回答操作步驟。
第1步:打開“學生成績表”。
第2步:把鼠標指針移到B3單元格上,按住左鍵向右拖動到D3單元格后放開,同時選定B3、C3和D3單元格。
第3步: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自動求和”按鈕,E3單元格里就會顯示出左側三個單元格中數據的和。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在計算機上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提醒:仿照第2、3步操作,計算E4和E5單元格中的數值。
2、“自動求和”方法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當沒有選定數據區(qū)域,而是直接選中D6單元格,再單擊“自動求和”按鈕后會有什么變化。學生觀察后得出結果!居幸粋計算結果,但并不知道是計算的哪一列數據】教師講解:只需選中需要計算求和的數據區(qū)域下緊挨著的.單元格,“自動求和”按鈕也可以計算出這一列的總和。組織學生用這種方法計算出語文、數學的總成績,3分鐘時間。學生操作完畢后,教師點評學生學習能力強,并總結:“自動求和”按鈕可以通過選中數據區(qū)域或在需要計算的一列或一行數據的緊挨著的單元格后,單擊“自動求和”按鈕進行快速求和運算,當求和的數據區(qū)域需要更改時,可以通過更改編輯欄中數據區(qū)域,進行準確的計算。
。ㄈ╈柟烫岣
教師布置練習任務:打開“班費支出表”,計算表中數據之和。在此過程注意觀察學生操作情況,給予適當幫助,盡可能讓全部學生都完成操作,對于又快又準的同學給予表揚。
。ㄋ模┬〗Y作業(yè)
小結: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總結“自動求和”的方法。
作業(yè):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媽媽設計一個“家庭日常支出表”,計算每個月的家庭總支出,看看誰是媽媽的好幫手。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2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是時代趨勢,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技能
。ㄒ唬┒嗝襟w教學增強課堂表現力,是教學改革的需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筆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課講道理多易枯燥的特點,運用計算機網絡找到相當多的案例視頻等生動的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觀看,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從聽覺、視覺上充滿興趣地、不知不覺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的課堂專注性大大增強了。
(二)多媒體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視聽功能,增強感染力:教師運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這是作為現代教師一項新的能力,越來越被重視。筆者本人在多媒體教學中十分注重課件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在教學中,設計課件時,注意利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對人體各種感官的沖擊和刺激作用,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課堂變成學生精神的豐盛大餐。
。ㄈ┒嗝襟w是輔助教學而不應是教學的全部手段:多媒體教學中最主要的媒體,不是計算機,不是圖片,不是視頻,而是教師本人。多媒體本身只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教學的全部,不然的話就會本末倒置、物極必反。所以多媒體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應該給黑板一個完整的空間,而屏幕應是教學內容的補充,真正符合其“輔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ㄒ唬┰谡n堂教學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直觀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原本覺得枯燥、難懂、抽象的問題感到生動、有趣和具體,從而愛學、樂學,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的愉快。
。ǘ┬畔⒓夹g的合理運用,能引起學生對學習問題觀察的興趣和注意;能夠增大觀察的可見度和清晰度;可以擴大觀察的范圍,能夠突出觀察對象的重點和本質特征,提高觀察效率;還可以對觀察對象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剪輯,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學生獲得比在現場觀察還要好的效果。
。ㄈ┬畔⒓夹g可以把教材的各種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說服力,加之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呈現方式,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審美教育的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寓真理于具體的、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強,能更好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ㄒ唬┻\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讓我們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像、錄音、計算機等多種媒體技術,集光、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讓學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這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完成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現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學習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媒體組合,做好教學內容設計,提供教學服務,構建情境,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
第二,注重促進技術的優(yōu)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相互的結合,就會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實現有支持的學習;
第三,注重新技術的應用。要根據各種教學需要,升級改造現有的應用軟件系統(tǒng),自主研發(fā)先進的教學管理系統(tǒng),無縫集成,形成一個功能強大、性能優(yōu)越的網絡教學平臺。同時開發(fā)小課程等微型資源,適應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時時、處處的自主學習支持。作為教師,課前應多方面整合教學資源,課上應用信息技術啟發(fā)學生思維、擴充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元化教學交往。而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能利用網絡平臺登陸資源庫自主學習,實現與教師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培養(yǎng)自己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總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體師生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明確什么是信息,了解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信息工具
2、過程與方法:簡單了解各種電腦和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3、情感與價值觀:了解電腦的一些基本用途
二、教學設想
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在這以前可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計算機,客觀上應該存在著一些差異,有的學生能按老師要求操作計算機,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差,計算機操作不“靈”。并且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力不夠,特別是對信息技術課程中抽象的理論、概念難以理解。因此,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用眼睛去觀察,在學習中親自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發(fā)現,解決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盡量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教材分析
《電腦小專家》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環(huán)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一課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電腦,以及了解電腦的作用。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只在于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內容不需要學生完全掌握,只需要了解即可。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明確什么是信息,了解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信息工具。
難點:簡單了解各種電腦和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以及了解電腦的一些基本用途。
五、教學方法
1、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huán)境,通過演示輔助教學課件,而且實時講解,并把實例操作過程演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在這種計算機數字化了的“集體講授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任務驅動法:
多數同學對任務都會產生一種急切完成的動機,而完成任務又能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通過布置任務,驅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3、分層教學法:
在分組時先自由組合,再適當調配,組長根據本組情況給不同等級的學生做不同的分工,達到組內分層的目的。
六、教具準備
PPT、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一、出示電子顯示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很高興,因為老師從網上找了很多不停顯示的圖,想跟同學們分享分享。(出示圖)漂亮嗎?生:漂亮。師:有那位同學知道,這顯示圖為什么總能不停地顯示啊。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吧!傾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授新課
1、提問:“椰妹在電話里聽到什么?這話是誰說的?”
學生說:“聽到小雷明天要乘坐飛機來海南以及飛機的航班號,這些是小雷親口告訴她的!苯處熃又f:“對!椰妹在電話里聽到的話是小雷說的,小雷的聲音通過電話這個信息工具的傳送,就形成了信息的傳遞。”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聲音在信息工具的傳送下會形成一種信息。我接著問:“同學們看過天氣預報嗎?中央電視臺第一臺的天氣預報一般是在什么時候播報的'?在電視屏幕里你看到什么?”學生說,有解說員、中國的版圖、各地區(qū)的天氣情況、還有一些文字及動畫。教師總結:“這些圖片、人物、聲音、文字和動畫,通過電視臺的發(fā)送,經過衛(wèi)星天線接收在電視屏幕里顯示,就形成一種信息!苯處熇^續(xù)提問第三個問題:“椰妹在機場的候機大廳看到什么?電子顯示牌里顯示的文字與數字告訴椰妹什么?”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和回答后,老師再向他們說明,電子顯示牌里顯示的文字和數字是代表機場各航班的信息。教師:“電話、電視機、電子顯示牌都是信息工具,你們還見過其他的信息工具嗎?”學生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會想到了手機、BB機及聯(lián)網的電腦等。
2、我先讓學生默讀第二部分的內容,自己了解各種電腦,再向他們介紹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讓學生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大學里被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電子計算機發(fā)展到現在大致經歷了四代,并懂得臺式電腦、便攜式電腦和掌上電腦都是屬于微型電腦。
3、“小雷給椰妹講述電腦神通廣大的故事!逼鋵嵕褪请娔X的用途,讓學生知道電腦可以進行數值計算、畫畫、辦公,還可以應用到軍事領域,科學家們用電腦來制造機器人。傾聽、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讓學生做起電腦小專家。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4
正如17世紀末大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宣傳他的宇宙觀時曾提出“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一樣,學生群體之間也存在著各種個性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即是學生個性差異之一。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設計合理的匹配策略需要予以重視。什么是學習風格呢?筆者比較贊同南京師范大學譚頂良教授的定義,即學習風格是體現學生個性特征的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方式。教師不但需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考慮全體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需要在對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有比較清晰了解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定,即決定以其中的哪種學習風格為主,以便有利于塑造班級整體學習風格,又要照顧到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本文擬從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角度,以兩篇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如何匹配學生的學習風格。所選兩篇案例是20xx年全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案例大賽二等獎作品,同為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下冊)》第3課《修改文字》的教學設計。本文將從學生學習風格的“整體性策略”與“系列性策略”類型來對其進行分析。
●整體性策略與系列性策略
學術領域從不同側面對學習風格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
、谡w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
、矍螽愃季S和求同思維;
、軟_動性思維和反省性思維;
、輧葍A和外傾。
其中,整體性策略與系列性策略類型由英國心理學家帕斯克通過調查學生發(fā)現。前者指有些學生在執(zhí)行學習任務時,習慣于從整體出發(fā),對整個問題將涉及到的各個子問題的層次結構以及自己將采取的方式進行預測,能把一系列子問題組合起來,全盤考慮如何解決問題。整體性策略的學生視野比較寬,能夠依據對主題綜合、廣泛的瀏覽,在大范圍中尋找與其他材料的聯(lián)系。后者指有些學生在執(zhí)行學習任務時,喜歡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關注問題的細節(jié),先考慮如何解決某個問題,再思考另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從一個問題的解決到下一個問題的解決呈直線型方式展開。系列性策略的學生擅長用邏輯嚴謹、緊抓要點的方法,把學習材料分成許多段落來學習,到課堂學習活動快結束時,才對所學的內容形成一種比較完整的看法。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硬件組成的知識時,整體性策略的學生會從計算機本身的作用出發(fā),集中思考中央處理器、主板、光驅、硬盤、網卡、顯示器等部件的作用,并把這些組成部件聯(lián)合成為一體,從而獲得對計算機硬件組成的整體認識;系列性策略的學生喜歡按部就班地逐步認識每個硬件,先弄清楚中央處理器的作用,然后認識主板的作用,再思考光驅、硬盤、網卡、顯示器等,當對所有組成硬件的作用都掌握了之后,才對計算機硬件的組成形成整體上的認識。這兩種解決問題的不同思維,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做出合理的匹配策略,才能使教學效果理想。
●案例分析
所選兩篇案例的教學內容均為文字刪除、添加、移動、復制與粘貼(如下頁表格)。案例一以匹配學生整體性策略學習風格為主,將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作為課程的導入部分,并在歌詞中設置部分錯誤,而要修改這些錯誤,就需要應用到文字的刪除、添加、移動、復制與粘貼等知識點。由于學生對歌詞很熟悉,很快就發(fā)現其中的錯誤,教者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修改文字的學習情境。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教者采用任務驅動法,逐步引導學生對錯誤的歌詞進行刪除、添加、移動等操作,并在此過程中,補充其他知識點,最后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的內容。本案例的課程導入,是借助一個情境將所有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涵蓋其中,讓學生對任務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這種設計有利于學習風格為整體性策略的學生的學習。該類學生通過課程的導入部分,對錯誤歌詞有了全面的認識,并能從中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他們在學習歌詞的刪除操作時,同時會思考歌詞的添加、移動等操作方法。課程任務完成后,教師又要求學生回答課堂所學到的知識,有利于他們把所有操作聯(lián)系起來,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內容。
案例二則以匹配學生系列性策略學習風格為主。在介紹每個知識點前,給出與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相關的小情境,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教師再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進入下一個小情境。具體做法為:教師在課程開始時,利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呈現一幅可愛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其中閃爍的光標后,告訴學生光標的作用;然后向學生出示四幅羊兒的圖片,但未給出每只羊兒完整的名字,由此引導學生把羊兒們的名字填寫完整,即為文字的添加操作;再出示一幅灰太狼的圖片,和一段灰太狼的“自我介紹”文字,教師提前在該段文字中設置了部分錯誤,學生看到這段文字后,很容易就能發(fā)現這些錯誤,并產生修改錯誤的愿望,此時教師開始教學生如何使用退格鍵來刪除文字;在講授文字的復制、粘貼操作時,教師巧妙地利用了每集動畫片結尾灰太狼都會說的那句“可惡的喜羊羊,我一定會回來的”作為材料,讓學生比賽誰能將這句話“說”得又多又快,以此引導學生掌握文字復制粘貼的操作;在講授文字的移動時,教師向學生呈現了一組圖片,展示羊兒們所飼養(yǎng)的寵物,但在圖片的說明文字中,寵物和“羊主人”的名字被前后顛倒,如“喜喜的寵物是喜羊羊”,通過這種情境展示,教師很順利地向學生說明了移動文字的方法;當學生掌握了文字的添加、刪除、復制粘貼、移動的知識點后,教師借助一個綜合練習,即修改《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錯誤歌詞,來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整體認知。本案例在設計時,采用向學生逐步呈現相對獨立的小情境幫助學生學習的方式,符合學習風格為系列性策略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從以上分析中可見,這兩份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案例通過采用不同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對所傳遞的教學信息進行組織,在學生中開展了貼近真實生活的學習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和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一方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另一方面,各自所選擇的匹配策略,不但讓教學活動按照其優(yōu)勢學習風格進行的學生更好地學習,還有利于班級整體學習風格的塑造。
同時也應該看到,案例一的教學設計,雖然有利于整體性策略的學生進行學習,卻對系列性策略的學生關注不夠;案例二的教學設計,對系列性策略的學生進行了匹配,卻對整體性策略的學生“照顧”不全。這兩份案例采用匹配其中某一種學習風格的方式,雖然有利于班級中該學習風格的學生,但對另一種學習風格的學生有所忽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設計出恰當的課堂活動,如課堂分組討論的知識點總結活動,并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來開展該活動。每一組均分配具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各組成員在組內討論中可以“優(yōu)勢互補”,即整體性策略的學生可從系列性策略的學生身上學習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系列性策略的學生也可以從整體性策略的學生那里學得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不但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還能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
●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關注學生學習風格差異的步驟可歸納為:
①分析全體,找出差異。教師在進行某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之前,選擇立足某個側面(如場依存性、場獨立性),對全班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分析,找出之間的差異。
、谶x擇主要,關注次要。即教師根據對全體學生不同學習風格的分析,從中選擇某種學習風格作為本節(jié)課主要匹配的學習風格,以其作為該堂課中全班學習風格塑造的對象;同時關注另一種學習風格,將其作為次要,在教學設計中同樣予以考慮。
③匹配為主,輪換進行。在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根據所選擇的主要學習風格,采用合理的匹配策略。同時還要關注次要學習風格,利用多種方式,如開展分組學習活動,對該學習風格的學生進行“彌補”。以此安排教學過程,做到既關注全體,又注意個別,力爭使所有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由于每一種學習風格都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局限,實際教學中,始終以某一種學習風格為全班學習風格塑造的對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教師在進行不同課時的教學設計時,可以考慮“輪換法”,如第1節(jié)課匹配整體性策略的學習風格為主,第2節(jié)課匹配系列性策略的學習風格為主。每一節(jié)課均同時關注次要學習風格。這種做法才能真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信息技術九年級(下)第4節(jié)《算法與順序、選擇結構程序》一、《算法與流程圖》
教學內容: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編制程序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2)了解算法概念,了解流程圖
(3)會用流程圖設計和描述算法。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學習常用的程序流程圖符號中了解流程圖,在小組合作繪制“計算商品金額”流程圖中加強對算法的理解,學習用流程圖設計和描述算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用流程圖設計和描述算法。
教學難點:會用流程圖設計和描述算法。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學習法、評價交流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軟件、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編制程序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師: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學了設計“我的計算器”程序界面,并為它編寫代碼,之后又為編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那么,現在請同學們討論交流一下,編制程序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是怎么的呢?
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
2、師:組織、引導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編制程序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ㄊ紫确治雠c確定實際問題中各種數據間的關系,然后設計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再使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制程序,達到最終解決問題之目的。在程序設計中,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稱為算法。)
生:在全班范圍內交流。
。ㄔO計意圖:共享成果。)
二、用自然語言描述“計算商品金額”的`步驟
1、師:提出任務:在第1課的鞏固練習中,我們曾經繪制過一個“計算商品金額”程序的界面,商店規(guī)定:如果顧客購買某一種金額超過20元,超過部分可以享受九五折優(yōu)惠。下面我們設計一個計算顧客購買商品后實際應支付多少錢的算法。
生:學生思考問題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
2、師:下面先讓我們來設想一下,怎樣解決?
提問:以下每一步提問做什么,誘導學生按日常邏輯思維思考回答。
第一、首先要確定這種商品的單價和購買這種商品的數量。
第二、計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金額,即單價和數量的乘積。
第三、判斷顧客所購買商品的金額是否超過20元
第三、如果是,則超過部分按照九五折計算。如果不是,不享受優(yōu)惠,仍舊按照單價和數量的乘積付款。
第四、計算得到最后的應付款X*1.5*(0.8),給出最后應付款值。
2、師:提問:好,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思路都很清晰,其實上面的描述我們還可以簡化一下。
第1步:輸入商品的單價和顧客購買商品的數量,并分別送入變量X和Y中。
第2步:計算的,并將其送入變量Z。
第3步:判斷Z的值是否大于20,若Z>20,執(zhí)行第4步;否則,執(zhí)行第5步。
第4步:計算表達式20+(Z—20)*0.95的值,并將計算結果再送入變量Z。
第5步:顯示顧客實際應支付的金額Z。
第6步:結束計算。
三、常用的程序流程圖符號
1、師:用文字敘述描述算法比較繁且不直觀,人們又想出了一種用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用流程圖設計和描述算法直觀形象,便于理清思路,易于理解。課本P39表4.1列出了國際上通用的繪制流程圖的符號及其含義,請同學們自主學習。
2、觀察表4.1,了解常用的程序流程圖名稱、符號、意義
。ㄔ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師生學習常用的程序流程圖符號
四、繪制“計算商品金額”流程圖
2、師:結合表4.1,對上述用自然語言敘述的計算商品金額的算法繪制流程圖。
生:操作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發(fā)現、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試試看
1、師:同學們已會根據實際情況繪制流程圖,我們比一比看哪位同學又快又好地完成課本P40的“試試看”。(設計一個算法并畫出流程圖,找出并顯示任意3個數中的最大數。)
生:明確要完成的操作要求。
2、生:操作
師:巡視并發(fā)現操作又快又好的同學
3、操作快且好的學生展示作品,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ㄔO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基礎上進行這樣挑戰(zhàn)性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讓他們體味成功的快樂。)
六、師生總結
七、課外拓展
給課本P52“鞏固練習”第3題繪制流程圖。
。ㄔO計意圖: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空間,同時,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5-12
《信息與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7-24
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10-30
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設計11-05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范文03-31
數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6-15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精選13篇)06-08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01-1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yōu)秀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