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
初中物理安全用電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觸電的原因,掌握安全用電的原則.
能力目標
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在實際應用中遵守運用安全用電原則.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樹立安全用電意識,提高生活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用對話的形式講述“安全用電”的有關知識,介紹了觸電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電安全的有關事項.
本節(jié)知識學生不僅應該知道,而且,應該本著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在生活中能自覺地按照安全用電的要求去做.對話形式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家用電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學習和宣傳安全用電的知識,既是物理教學的需要,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修課.
教學重點
對安全用電原則的掌握和并能實際應用.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易采用理論和實際相對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內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教材也編得較為生動活潑,因而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例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讓學生就教材中難于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再由教師歸納后有重點地質疑,最后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家庭和學校用電的實際情況,對照檢查有沒有不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地方,并開展分組討論.這樣,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盡可能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jié) 安全用電
(一)觸電及觸電的危險.
人體是導體,當人體上加有電壓時,就會有電流通過人體.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時,人沒有感知;當通過人體的電流稍大,人就會有“麻電”的感覺,當這電流達到8~10mA時,人就很難擺脫電壓,形成了危險的觸電事故,當這電流達到100mA時,在很短時間內就會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當加在人體上的電壓大到一定數值時,就發(fā)生觸電事故.
通常情況下,不高于36V的電壓對人是安全的,稱為安全電壓.
照明用電的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V,絕不能同時接觸火線與零線.零線是接地的,所以火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與大地連通的情況下接觸火線.
(二)幾種觸電類型.
(1)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人接觸了火線與零線或火線與大地.
、偃苏`與火線接觸的原因.
a.火線的絕緣皮破壞,其裸露處直接接觸了人體,或接觸了其它導體,間接接觸了人體.
b.潮濕的`空氣導電、不純的水導電——濕手觸開關或浴室觸電.
c.電器外殼未按要求接地,其內部火線外皮破壞接觸了外殼.
d.零線與前面接地部分斷開以后,與電器連接的原零線部分通過電器與火線連通轉化成了火線.
、谌俗砸詾榕c大地絕緣卻實際與地連通的原因.
a.人站在絕緣物體上,卻用手扶墻或其它接地導體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卻因潮濕等原因轉化成為導體.
、郾苊饧彝ル娐分杏|電的注意事項.
a.開關接在火線上,避免打開開關時使零線與接地點斷開.
b.安裝螺口燈的燈口時,火線接中心、零線接外皮.
c.室內電線不要與其它金屬導體接觸,不在電線上晾衣物、掛物品.電線有老化與破損時,要及時修復.
d.電器該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濕手扳開關、換燈泡,插、拔插頭.
f.不站在潮濕的桌椅上接觸火線.
g.接觸電線前,先把總電閘打開,在不得不帶電操作時,要注意與地絕緣,先用測 電筆檢測接觸處是否與火線連通,并盡可能單手操作.
(2)高壓觸電.
高壓帶電體不但不能接觸,而且不能靠近.高壓觸電有兩種:
①電弧觸電:人與高壓帶電體距離到一定值時,高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會發(fā)生放電現象,導致觸電.
、诳绮诫妷河|電:高壓電線落在地面上時,在距高壓線不同距離的點之間存在電壓.人的兩腳間存在足夠大的電壓時,就會發(fā)生跨步電壓觸電.
高壓觸電的危險比220伏電壓的觸電更危險,所以看到“高壓危險”的標志時,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線必須遠離高壓線,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捉蜻蜓、爬電桿等等.
(三)發(fā)生觸電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發(fā)現有人觸電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確的?
A.迅速用手拉觸電人,使他離開電線.
B.用鐵棒把人和電源分開.
C.用干燥的木棒將人和電源分開.
D.迅速拉開電閘、切斷電源.
通過討論要學生明確:處理觸電事故的原則是盡快使觸電人脫離電源,而避免在處理事故時,不使其他人再觸電,所以A.B兩項是絕對錯誤的.
2.如因電線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滅火?為什么?
要學生明確:不能,因水可導電,會加重災情.必須迅速切斷電源,用砂土、滅火器撲滅火焰.
(四)安全用電原則
電器設備安裝要符合技術要求.
不接觸高于36V的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不弄濕用電器.
不損壞電器設備中的絕緣體.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2
一、設計思想:
本小節(jié)的教學內容分為:機械運動的概念、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中,機械運動的概念較為簡單學生理解也相對容易,所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后兩部分,在參照物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小實驗,鋼筆放在書本上推動書本運動。利用機械運動的概念討論鋼筆是運動還是靜止?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選擇不同的標準獲得不同的運動形式,自然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整體的設計思路利用身邊的現象賴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概念,期間可通過穿插一些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理解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時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節(jié)內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學生先從身邊最簡單的運動著手,對于學生物理學科的入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于本節(jié)不熟悉的參照物,教材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最終理解運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物理思維還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好奇心,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刻的思考,對知識的提煉和總結缺乏訓練。比如物體的運動選取不同的參照物運動形式不同。學生容易將參照物和研究對象混淆,對于這個問題,一定要先通過明確誰是參照物誰是研究對象,再討論后續(xù)的相對運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停運動著的世界中,能舉例說明常見的運動現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能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使學生能靈活選取參照物來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通過“STS”教學,激發(fā)學生學好科學技術,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重點難點
1.參照物概念的`形成
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身邊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學習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不斷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我過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飛船對接技術中的相對運動,讓學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變生活。
七、課前準備
簡單的實驗器材準備,圖片資料、視頻和音頻資料,學生的課前預習
八、教學過程
。ㄒ唬┮磺形矬w都在運動
圖片引入: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
2.夏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
5.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6.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學生思考并回答: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啟示?(學生回答)
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
(二).機械運動
學生活動一: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
[生]從家里到學;驈膶W校回家都是運動.[生]老師講課時在講臺上或教室里的走動也是運動.[生]假期旅游時乘坐汽車或火車都是運動.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運動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能講講你們是怎么來判斷物體是不是運動的呢?
[生]如果物體從這個“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就是運動了,如果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就沒有運動.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通俗.你們說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火箭;地面上奔馳的火車、汽車;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艦艇;行走的人、流動的水、游動的魚、飛翔的鳥等等都在運動,為什么能說它們都在運動呢?運動的物體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說這些物體都在運動是因為它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板書]在物理學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mechanical motion).
。ㄈ畢⒄瘴
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既然運動是普遍的,為什么又常常說房屋、橋梁是
靜止的,河水、
船只等是運動的?
學生活動二:請同學們將書本放在課桌上,把鋼筆放在書本上,用手緩慢地推動書本,使書本載著鋼筆沿桌面向前移動,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
(1)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2)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有無變化?
(3)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有無變化?
[生]書本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變化;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師]請同學們根據機械運動的概念來判斷書本和鋼筆的運動情況.
[生]書本和鋼筆相對于桌面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說明書本和鋼筆是運動的.
[生]鋼筆相對于書本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鋼筆是靜止的.
[師]一個說鋼筆是運動的,另一個又說鋼筆是靜止的,他們矛盾嗎?請同學們討論.
[生]如果以桌面作標準,書本和鋼筆就都是運動的.如果以書本作標準,鋼筆就是靜止的.
[生]選擇作標準的物體不一樣,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一樣,因此他們并不矛盾.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學們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有.比如老師站在講臺上,如果以教室的墻壁作標準,老師就是靜止的,如果選擇太陽作標準,老師就是運動的,因為老師站在地球上不動,但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動.
[生]我們大家都一樣,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標準是靜止的,如果以太陽作標準都是運動的.
[生]旅游坐車的時候,如果以車廂作標準,坐著的人是靜止的,如果以路邊的樹或大樓作標準,車內的人就是運動的.
……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可見,說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
標準.
[板書]
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所選的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師]學生活動三:情景模擬地球同步衛(wèi)星與地球,太陽之間的運動關系。
[師]是不是只要說到物體的運動情況,都是相對于某一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應該怎樣選擇呢?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看能不能有滿意的答案.
[生]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因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以,說一個物體運動情況是什么,肯定是相對于某一個作為標準的參照物來說的.
[生]選擇參照物時,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參照物,因為這樣選的話.這個物體永遠處于靜止狀態(tài).
[生]剛才大家說到參照物中有人、有車、有樹木、有房屋、還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認為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
[生]因為我們詞論的物體大部分是在地面上運動的,所以—般應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這樣研究問題方便.
[生]我認為如果選樣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參照物時,參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說“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不用說”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在運動”.
[生]我覺得選擇參照物時,應該看怎樣選擇研究問題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車是不是運動,最好選擇地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作參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車廂里是
否運動,就該選擇車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車上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
[師]同學們表現得太棒了!老師還要補充一點,研究問題的時候,選擇好參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參照物是不動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情況.歸納選擇參照物的注意事項(課件展示)
參照物比如課本P22圖11.1-4中丙圖,“乘坐電梯向外觀看,有什么感覺?”
[生]乘這樣的電梯向上運動時,以電梯為參照物,假設電梯不動,樓房就在向下運動;如果乘電梯向下時,樓房就向上運動.
[生]如果老師從講桌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以老師為參照物的話,假定老師不動,可以認為是講桌沿老師的反方向運動.
[師]大家說得非常正確,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還會碰到很多的例子.現在請同學們觀察教材圖11.1-3及圖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討論,說一說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各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從上面同學們的分析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情況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九、板書設計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 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被選擇來作為標準的物體
3. 物體運動和靜止時相對的。
十、作業(yè)設計
1. 完成隨堂練習,完成《同步》。
2. 進行小結。
3. 按照要求預習,。
十一、教學評價
本堂教學用了較多的時間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的相對性進行試驗和討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視頻資料,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其中有在機械運動,通過老師的移動,引導學生得出機械運動的定義,并通過鋼筆放在書上推動書移動,討論鋼筆相對書和桌面的運動,這個小實驗簡單直觀,學生可以一邊實驗一邊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參照物不同,運動的描述不同的結論,這里學生的參與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對于相對運動和參照物的理解和運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國古詩,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例如可以舉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
十二、教學反思
本堂課由于內容較為豐富,也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可選取的多媒體資料很多,而且從質量和數量兩方面都較高,因此在選擇上必須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選取了將近15段視頻資料,但在授課時反而出現了時間不夠用,每個片段只能一掃而過,根本無法起到作用,在經過仔細的篩選后,只留下5個片段,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給學生活動和思考,這樣一來效果反而好了。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效而精煉,指向性強,否則后引起學生聽覺疲勞,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果
通過本堂的學習,學生普遍感覺物體還是很貼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參照物的學習上一開始感覺吃力抽象,但經過大量的事例和視頻資源,抽象便具體,模糊變清晰,紛紛表示物理學習充滿信心,表示要認真學習物理。希望老師多做實驗,多準備有趣新穎的視頻資料。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3
【學習主題】牛頓第一定律
【學習時間】1課時
【課程標準】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運動學和力學知識基礎上,首次將力和運動聯(lián)系起來,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和規(guī)律的知識,本課內容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后面平衡力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較注意科學地編排內容,它把理論聯(lián)系實際,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物理的興趣。本節(jié)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安排學生實驗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第二課時要理解慣性的內容。
【學情分析】通過實驗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它是總結事實,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這方面要注意強調。
【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具體事例,知道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通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知道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3、通過教師整合說明,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內容;
4、通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
【評價設計】1、通過問題1、2、3、4、5、6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問題7、8、9、10、11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通過教師整合說明和問題12檢測目標3的達成。
4、通過問題8、9、10、11檢測目標4的達成。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根據學生看到的演示實驗,在設置問題,引發(fā)深入思考)
出示斜面、小車演示:
(1)、用力拉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
(2)、停止用力,小車停止。
問題1:什么原因使小車前進?
問題2:能否說物體運動必須受力?
問題3: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
(3)、將小車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讓小車滑下。
問題4:到水平面上后會立即停止嗎?
問題5:小車能一直運動下去嗎?
問題6: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雖然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拉力,但仍然繼續(xù)前進,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
(4)教師總結:學生形成兩種不同結論分別代表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運動需要力來維持;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運動不需要歷來維持。(板書他們的觀點)
問題7: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雖然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拉力,但仍然繼續(xù)前進;雖然能繼續(xù)前進,卻不能一直運動下去,這是為什么?
(5)教師總結:阻力會影響物體的運動。
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轉化成可操作性強的具體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同時,進行了合作、交流、思考,同時知道了自己應支持誰的觀點)
問題8: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讓學生充分猜想后,總結:斜面坡度,小車質量,小車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
問題9:研究小車在水前進的距離和水平面對它阻力的關系,你應該如何設計實驗?
。▽W生猜想,小組討論,分享猜想設計的依據和研究方案。)
教師總結:運用控制變量法必須讓其他因素相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即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車在同一位置開始運動,分別在不同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進行多次試驗。
選擇合理方案,讓學生分組進行試驗。
教師根據實驗引導學生分析:
問題10:三個表面相比,哪個阻力最小,哪個阻力最大?
問題11:小車在木板上運動得最遠,在毛巾表面上運動得最近。其原因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阻力越小,前進的距離越遠,若表面更光滑,則小車所受阻力更小,前進的距離更遠;若表面非常光滑,則小車所受阻力將非常小,速度減小得也將非常慢。
進一步推理問題12: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以一個恒定的速度永遠地運動下去。
通過比較推理的結果,讓學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話說出實驗結論,得到運動和力的關系,并指出自己支持兩位誰的觀點。
三、教師整合說明(根據推論引出牛頓第一定律,讓學生明確它不是實驗結論)
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牛頓第一定律(板書課題)-----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板書內容)
四、教師強調說明:(讓學生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表明這條規(guī)律的普遍適用性,不符合這條規(guī)律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不受力”是定律成立的條件,這是一種理想情況,它也包含物體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的情況,通常把受平衡力看成不受力。
。3)“總保持”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只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兩種可能,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物體必須受力的作用。
(4)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5)它雖然不是直接由實驗得來的,但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是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
五、小結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亞里士多德(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1)(2)(3)(4)(5)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量控制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準備】
電源(干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fā)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及創(chuàng)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調節(jié)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通過什么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通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么通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ㄒ唬、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xù)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系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5
【設計思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于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fā)言權留給學生;诖,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在知識方面,懂得少許淺顯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較簡單的物理現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規(guī)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一定的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本節(jié)探究課學生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實驗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詞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實像、虛像;還有,要找到各種像應調整什么,如何調整,學生感到盲目;再有,從數據中要得出結論也不易,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同時,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及探究創(chuàng)造的心理品質。
(3)樂于參加觀察、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
【教學準備】
學生: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組;教師:多媒體課件。
初中物理規(guī)律教學設計:牛頓第一定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2.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象。
。ǘ┻^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并確認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2.能通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學習科學思維方法。
2.通過慣性現象的認識,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內容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慣性”三部分內容組成!白枇ξ矬w運動的影響”是研究力與運動關系的重要實驗,做好這個實驗并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關鍵。
運動和力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頓時代,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運動和力的關系問題不僅深化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且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人類思維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指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它是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要讓學生完成對它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慣性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人們有時可以利用慣性,有時應注意防止慣性給人們帶來危害。
重點: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難點: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三、教學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漸停下來的日常生活實際為基礎引出兩種對立的觀點,進一步用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兩個偉人來強化這種矛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為核心,在基本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結論。
通過慣性實驗展示運動物體由于慣性而表現出來的現象,以突出慣性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實質。最后應用所學習的慣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資源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慣性演示儀、多媒體、實物投影等。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知道磁鐵有磁性。
2、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對具體事物和現象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樂于探究和發(fā)現周圍事物的奧秘。
教學重難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觀察演示用: 各種形狀的磁鐵、磁針等。
分組實驗用:各種形狀的磁鐵、銅線、回形針、大頭針、小鐵釘、牙簽、橡皮、玻璃珠、螺絲、硬幣、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在這里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怎么樣?(出示筆和錢)。我能用筆穿過這張錢以后,再修復它,您信嗎?
2.現在老師就來給大家露一手。(老師演示)很神奇吧!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對了,其實魔術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學知識來完成的。今天,就是磁鐵幫了老師的大忙。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研究磁鐵的秘密。(課件出示課題并板書:研究磁鐵)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魔術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師設計的情境帶入課堂。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支筆是我預先準備好的一支魔術筆。 】
二、認識磁鐵的形狀及用途
1、同學們都玩過磁鐵嗎?誰能說說你玩過的磁鐵是什么形狀的?
2、學生匯報。
3、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形狀的磁鐵,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可以分為這么幾類。(課件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讓學生辨認)
【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見到磁鐵大多數是條形或環(huán)形,借助課件讓學生多認識其他形狀的磁鐵,讓學生體會到磁鐵的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磁鐵的興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鐵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同之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說說看。
【經過仔細觀察,可發(fā)現圖片上的磁鐵上面都標有字母“N”和“S”,這里教師可不用先講“N”和“S”的意義,為下面學習南北極作鋪墊!
4、這么多的磁鐵,你知道它們在哪些地方有用到?用來干嘛?(讓學生多說)如指南針、磁性玩具、磁盤等。
【知道磁鐵與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科學就在身邊,它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三、探究活動
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
。ㄒ唬┐判 實驗活動一、指導學生用磁鐵去吸各種不同的物體。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各種不同的物品,動手前,教師要先說說活動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幻燈片展示注意事項)組內同學先討論討論怎么來研究呢?實驗時,大家要注意觀察,并且及時做好實驗記錄,完成實驗記錄表。由組長上來領取實驗材料。
通過實驗可發(fā)現磁鐵能吸引鐵的物體,我們把磁鐵的這一性質叫做磁性。(課件出示)
實驗活動二、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砂l(fā)現----磁性能夠傳遞,磁性越傳越小。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懂磁鐵會吸引鐵的物體,所以在本節(jié)課準備時,多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東西,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 “磁鐵到底吸引哪些物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去吸不同的物體,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被吸引。再用玩游戲的方法,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ǘ┐艠O
先讓學生討論,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一樣嗎?該如何驗證?
實驗活動三:讓學生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小鐵釘,觀察哪個部位磁性最強?
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鐵?砂l(fā)現---------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
磁鐵的磁極除了磁力大,還能指示南北極。教師演示分別把3塊不同形狀磁鐵用細繩懸吊空中,等待靜止。再和指南針進行比較,磁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表示。磁鐵的S極總是指向地球南端、N極總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們也把磁鐵的S極稱為南極,把磁鐵的N極稱為北極。(板書:指示南北)
[在這里要揭示前面提到的“S”和“N”,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行實驗,很快就能發(fā)現磁性最強的是兩極。]
(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活動四:剛才我們研究時,只用到了一塊磁鐵,如果把兩塊條形磁鐵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大家動手實驗,并且要把把觀察到的現象及發(fā)現記錄下來。組長領取一塊條形磁鐵。你試著讓磁鐵的相同磁極和不同磁極靠近,看看會有什么現象?
【教師在以上環(huán)節(jié)中,主要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了磁鐵間、磁鐵與物體間奇妙而有趣的現象,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
四、介紹司南和指南針
。1)師出示:指南針。(介紹指南針其實就是一塊小磁鐵,它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為南極,用“S”表示,指
北的一端成為北極,用“N”表示。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戰(zhàn)國時被稱為司南。磁鐵和指南針都有一樣的性質。)
指南針也是利用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極的性質。在軍事或野外旅游、考察時用得較多。
五、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幻燈片展示)
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門吸、磁盤、帶磁性的冰箱門。
師:1、課前我不小心將一根鐵釘掉入裝滿水的水槽中,如果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老師把鐵釘取出來?生說辦法并操作。
2、小華在玩耍時,不小心將鐵釘倒在了大米里,請你想辦法將鐵釘和米分離開來?
【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鐵的磁性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會立即就會想到用磁鐵。這樣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終目的。】
六、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了磁鐵的許多性質,關于磁鐵,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2、延伸:利用磁鐵的磁性我們可以設計很多玩具,要求每個同學回家制作一個磁性玩具,自己實在不會設計的可以仿造各種磁性玩具進行制作,下節(jié)課我們要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創(chuàng)意,誰發(fā)現的問題最多。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7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特點
。ㄒ唬┲匾暬A性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設計當中,教師需要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然后逐漸融入物理教學當中去,然后再從課堂走向實際問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也要看重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知識核心體系的建立。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強調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能得到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ǘw現時代性
在現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物理的教學應當更加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觀念的融入,強調知識的前沿性。同時要適當融入一些國家的科技發(fā)展內容,重視物理知識教學與現代物理之間的發(fā)展結合,從而為學生的日后發(fā)展和能力素質培養(yǎng)奠定基礎。
。ㄈ┓从尺x擇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認知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要精心為他們設計教學方案,促使方案更加豐富,能凸顯出教學特點,盡量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他們沒有接觸過的內容,從而促使學生能得到更加充足的發(fā)展空間。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ㄒ唬┟鞔_教學目標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當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應當明確教學的任務和知識體系,不能完全按照課本要求來進行教學設計,而是要更多突出教學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目標。全面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其產生的社會價值。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能力。教師對此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層次和認知水平來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讓每一個學生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體現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從而為學生價值觀念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應當體現出因地制宜的原則。要分析學生主體的區(qū)域特點,積極利用好當地的資源來進行知識補充和教學開展,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ǘ┘ぐl(fā)學生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教學來說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了足夠的興趣,他們才能在學習中更加主動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達到知識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研究。尤其是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設置出適當的探究性題目內容,并在課堂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時間,讓學生能進行知識交流和學習,同時也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想法,并給予適當評價。要將當中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全面記錄下來,以便于為學生制定接下來的教學計劃。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尊重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看法和思想,盡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促使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師要利用物理實驗現象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物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科學設置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是多方面的,當中既要體現出教師對教學主體活動的指導,同時也要體現出教學活動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其中。教師針對教學主體的活動開展,當前應當強調當中的針對性,并且要保證學生都能平等地參與其中。在教學設計中則應當以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生活經驗作為基礎,以實踐案例的方法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說教手段,要求教師掌握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課堂的多樣化發(fā)展。同時,作為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班級的不同情況來設計出可見性比較強的教學計劃,要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改進,彌補教學當中的錯誤問題,促使教學設計能夠得到適當的延展。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態(tài)度調動,只有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學實施。對此,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總之要保證教學設計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更多的學生愿意投入中。
。ㄋ模┮龑W生探究和感受
現代社會中市場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也要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不同之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當然學習當中的基礎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探究和實驗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知識本質所在,從而提升自身經驗。創(chuàng)新不是實驗結果相同的不同實驗方法應用,而是要求在理念上是全新的,在方法上也是全新的,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給創(chuàng)新一個更高的期望。只有學生有了對知識學習的新認識,他們才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其中。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中,探究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激發(fā)他們物理學習動力的關鍵所在,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學習的意義,從而找到學習的樂趣。
。ㄎ澹┓e極展開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不僅是對學生成績的評價,而且是對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fā)的一個過程。學習評價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當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檢查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為了改變當前的評價現狀,作為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要在評價中重視人性化,從而促使學生的價值觀念能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采取自評、互評等方式來讓學生對自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全人格發(fā)展。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同時也要從環(huán)境、氛圍和教學內容等方面來進行綜合的考慮,從而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8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并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于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于質疑、勇于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后,學生收獲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獲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提高。因此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協(xié)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于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于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塊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初步了解電路和電路的連接的基礎上來認識電流的概念,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特點。對電流表的使用教材以電流表說明書的形式出現,學生可對照電流表的實物結合說明書來了解電流表的使用,有利于學生的自學,使學生養(yǎng)成在測量儀器使用前閱讀說明書的好習慣。
通過教材中的“動手做”,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電流表的使用,為后面的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特點做準備。教材突出了過程與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持經歷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過程,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電路的`基礎上來學習電流,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們可能就聽說過電流,但那種認識是膚淺的,是模糊的,在頭腦中沒有構成知識體系,現在來真正的學習這些內容,他們會懷有極大的興趣。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滿足他們好動手操作的愿望。在學習中使用電學中的重要的測量儀器——電流表學習也會有新鮮感,可讓學生通過閱讀說明書來進行自學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單位,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通過探究,知道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
3、通過關于“電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
難點
電流表的使用。
重、難點突破
讓學生經歷“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的過程,通過探究進行理解來突破重點。
通過閱讀說明書,討論交流和實際操作等形式來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流表仿真課件、電流表、干電池若干、小燈泡、導線若干。
學生準備
電流表、小燈泡、干電池若干、導線若干。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片、實驗,引入新課
1、播放一組圖片:手電筒的光亮和汽車前燈的光亮對比
2、演示實驗:用一節(jié)和三節(jié)干電池分別供電的一個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對比。
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燈發(fā)光的亮暗不同,電路中有了電流,流過它們的電流變化了。
說明:圖片及演示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樣引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的教學理念。
二、進行新課
。ㄒ唬┱J識電流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關于電流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怎樣來描述電流?電流的單位是什么?怎樣能測量電流的大?……
教師介紹:物理學中用每秒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的電荷多少來表示電流的大小。用I表示,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指出不同的用電器工作時,電流的大小一般不同。打出幻燈片:常見的電流,使學生對電流的大小有個初步的印象。
。ǘ╇娏鞯臏y量
1、觀察認識電流表
教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大家桌上擺的儀表就是電流表,請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電流表,看看都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個標記符號A;②標有“—”、“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標有“+”號、“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因為電流有方向,“+”和“—”接線柱告訴我們:電流應該從哪個接線柱流進電流表或流出電流表。③電流表表盤上有兩種刻度。表明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分度值分別為0、02A和0、1A。
教師補充電流表的符號。
說明:認識電流表是正確使用電流表的前提。從觀察開始來讓學生接觸一個新的儀表,比直接講解怎樣把電流表連入電路要來得緩和,學生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突然,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認識上有充分的準備,又可以為后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2、電流表的使用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電流表的說明書,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流。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電流表說明書,結合實物來了解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學生敘述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賹嶒炃耙獧z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如有偏差,需調零。
②電流表要串聯(lián)在被測電路中。
③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出來。
、鼙粶y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梢杂迷囉|法確定量程的選擇。注意:絕不允許將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上!
教師演示試觸現象,學生觀察電流表指針擺動情況。
說明: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要試觸,清楚違反以上規(guī)則造成的危害,對此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
進行讀數練習(用電流表仿真課件演示),教師演示,學生讀數并說明是如何讀數的。
(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動手做”活動: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值。
教師強調:
(1)要遵守科學規(guī)則,即電流表連接電路時要遵循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
。2)連接電路時,開關是斷開的,檢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
學生先畫出電路圖,再根據電路圖把電流表連入電路,測量電流。
交流、評價
1、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和體會。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0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物理學這一門自然科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學知識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通過“動手動腦學物理”,學生們已對進一步學習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想學物理到熱愛物理,F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對周圍的自然世界有一個更深入的,更加科學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具體教學內容有
第六章 電壓電阻
本章是學習電學知識、掌握歐姆定律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電學知識后才能再進行以后的學習。
1、能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能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路的實例;
2、會使用電壓表;
第七章 歐姆定律
本章是電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在初中電學中處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學習“電功率”的基礎,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電學知識的基礎。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了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第八章 電功率
本章在學習了歐姆定律的基礎上,把對電學的研究拓展到電能和電功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2.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3.知道在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第九章 電與磁
本章主要講述磁現象、電流的磁場、電磁鐵及其應用、電動機、電磁感應及其應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能用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
2.通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3.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及磁場的方向都有關系
4.通過實驗,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第十章 信息的傳遞
本章主要講述了電磁波及信息的傳遞。
1.知道光是電磁波。知道電磁波的'傳播速度;
2.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社會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3.能舉例說明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三、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多,兩極分化突出,上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這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的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做好隨堂探究實驗,盡量進行直觀教學。
2、加強概念規(guī)律教學,訓練學生對知識概括整理能力。
3、注重“輔優(yōu)轉差”工作。
4、滲透目的教育,提高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興趣。
5、結合教學實際狠抓“雙基”,全面提高,重點輔優(yōu),全面發(fā)展。
五、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周數日期內容
第1周2.28----3.3電壓(1)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1)
第2周3.4----3.10電阻(1)變阻器(1
第3周3.11----3.17探究電阻上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1)歐姆定律及應用(1)
第4周3.18----3.24測量小燈炮的電阻(1)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1)
第5周3.25----3.31電能(1)電功率(1)
第6周4.1----4.7電功率(1)測量小燈炮的電功率(1)
第7周4.8----4.11電與熱(1)電功率與安全用電(1)
第8周4.15----4.21生活用電常識(2)
第9周4.22----4.28磁現象(1)磁場(1)
第10周4.29----5.4電生磁(1)電磁鐵(1)
第11周5.6----5.12電磁繼電器揚聲器(1)電動機(1)
第12周5.13----5.19磁生電(2)
第13周5.20----5.26現代順風耳—電話(1)電滋波的海洋(1)
第14周5.27----6.2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1)
第15周6.3----6.9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1)
第16周6.10----6.16復習和總結(2)
第17周6.17----6.23復習和總結(2)
第18周6.24----6.26復習和總結(2)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僦郎A和凝華的概念。
、谥郎A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壑郎钪械纳A和凝華現象
2、能力目標
觀察實驗,認識物體變化,形成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3、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一些自然現象奧秘的興趣及培養(yǎng)學生關心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察實驗,認識物體變化,形成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2、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一些自然現象奧秘的興趣及培養(yǎng)學生關心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物態(tài)變化?發(fā)生這些物態(tài)變化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寫下列空白。
教師:培養(yǎng)復習的好習慣且可以“溫故知新”
二、引入課題
教師:除了以上四個物態(tài)變化,還有沒有其它變化嗎?
學生:討論:還有沒有其它物態(tài)物態(tài)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系實際和探索思維。
學生:觀看新舊燈泡的實物投影,觀察、對比燈絲的粗細。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質疑。
提出問題:為什么用久的燈絲會變細?
學生:思考、分析、小組討論,回答:物體不需要經過液華過程,直接變成了氣體和固體。
教師:直接引出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物體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的過程叫升華;物體由氣體直接變成固體的過程叫凝華。
三、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教師:通過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讓學生想想“升華和凝華”過程需要什么條件?是要放熱還是要吸熱?引導學生觀察物態(tài)變化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系對比思維。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互逆過程現象,回答: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凝華過程需要放熱。
四、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教師:播放霧松、冰箱內結霜的圖片及冰凍的衣服變干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物態(tài)變化現象和過程。
學生:觀察、思考、判斷,進一步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教師: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升華凝華提出實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升華和凝華”,同學們可根據課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學生:感受、思考、分析、討論收集到的`信息并綜合應用聯(lián)系發(fā)散思維,回答:“樟腦丸”變小、“干冰”制冷、燈絲變細等是升華;霜的形成、燈泡發(fā)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華。
教師: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感受物理來源于生活。加深對“升華凝華”的認識。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科學世界》。讓學生閱讀“科學世界”的內容,學生根據所學的“物態(tài)變化”知識來對此現象做出解釋。
學生:分析、小組討論。
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尋找答案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現象中的物理學道理,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五、小結
教師:請學生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學生:思考,總結歸納本課的主要內容,談談學生學習感受。
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2
摘 要: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設計 更新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伴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進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本質不同,可以說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傳統(tǒng)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過多強調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結果使學生養(yǎng)成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教學就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忽視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結果與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設計理念相悖。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就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與時俱進,以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即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學
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是新課程對于教學設計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擺脫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更新觀念,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科書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要嚴格根據教材展開,而且教學的答案不允許更改和變通,考試有著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就在教科書上。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嚴格按照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然后,教師的教學過程便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課基本上是按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的,當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成后,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至于學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的分數才知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時甚至成為阻礙教師實施教學的不利因素,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并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學生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在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下,他們不得不學習那些不想學、不愿意學的知識內容,從這一方面說,學生學得很苦,而且憑記憶學到的一些書本知識不能直接運用于實際,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
負擔。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無法實現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過程。
傳統(tǒng)教學理念關注的是教學的結論,以及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結論,而不在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有沒有經歷應有的學習過程。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應該體驗的學習過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內涵,否則即使讓學習記住教學的結論,學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傳統(tǒng)教學設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企圖通過讓學生記住教學結論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這種教學設計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針對教學提出新的觀念,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所以教師要更新觀念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教學設計應是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新課程打破舊課程的束縛,把課程看做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及環(huán)境四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決定新課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要同時考慮這
四個因素。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溝通以平等為基礎,以真誠為紐帶。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題因素,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
2.教學設計出發(fā)點的變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都是從教師和課程的設置出發(fā),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課程本末倒置,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因素。而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相應地對教材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學生應成為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3.學生的發(fā)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課程打破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弊端,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強調。強調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滬科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八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公式和單位、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之后,學習的又一壓強方面的知識。這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教材通過事例、實驗引入課題,教材的編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重視定性分析和實際應用,強調實驗探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了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畬W好本節(jié)課,對學生理解大氣壓的成因、大小及其應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進一步認識“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科學研究方法具有指導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的編排特點,結合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強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強的大小可以用氣壓計來測量。
。4)知道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夠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
。3)培養(yǎng)物理科學實驗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標
(1)學會與人合作,共同學習。
。2)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物理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親身體驗到了物理知識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聯(lián)系,對物理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教師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鍛煉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更希望品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教會他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探究式學習的主角。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選擇生動、趣味性強、直觀的實驗,不但有力地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降低教學難度,同時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和變化
3、大氣壓的變化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學與學法:
。ㄒ唬、說教法
1、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總體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方法。
全班分為六個學習小組,天才學生與需要幫助的學生搭配組成。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如實驗設想、相關網站等,要求學生最后能完成布置的相關的學習任務,
在“空氣的力量”的學習中,由各個學習小組展示各自準備的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或事例,教師通過演示或利用網頁動畫課件設置懸念,用虛擬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判斷真假。在后面“大氣壓強有多大”的學習中,主要由教師通過實驗演示結合課件講解分析,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逐個突破。最后出示相關問題進一步拓展研究,達到鞏固深化學習的目的。主要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有學生動手實驗,在于防止虛擬的網絡界面,過度的刺激學生,讓學生體會物理的學習是研究客觀事物的。安排機動的實驗內容班幫助學生學習。
3、托里拆利的實驗學習
以提供課件為主,學生通過課間的內容,小組討論,自組學習,大大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避開了實驗操作的繁瑣,同時也避開水銀的`危害。
。ǘ、說學法
學生圍繞一個活動主題(即任務、問題),在老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下,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收集相關的資料,去準備小實驗,一切都是在充滿激情、懷有極大的興趣、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的心態(tài)下進行,可以想象這時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在探究過程中解決每個問題,學生內心都會充滿成功的喜悅,富有成就感,同時更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探求下一個答案的樂趣。這種探究型的學習模式不但使學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學的內容,達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體現,學生實驗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這種學習模式的顯著特點,使學生置身于實驗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由感性認識到實驗探究,然后上升到理論分析,最后鞏固拓展,回歸生活,逐層推進,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體驗了“從實驗中來到實驗中去”的方法論。
六、主要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土曁釂枺
1、如圖(多媒體展示)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強?(受)
2、液體內部向什么方向有壓強?(各個方向)
3、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液體受重力,具有流動性)
(二)新課教學
1、大氣壓強:問題: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層所包圍,即大氣層,也有流動性,地球上的物體(包括人)都浸在其中。那么大氣對浸它里面的物體是否有壓強呢?說說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你的猜想。引導學生根據日常所見一些現象來支持他的猜想。如:
(1)把一個小小的塑料掛衣鉤緊貼在很平的墻上,就能用它掛衣服而掛衣鉤卻不掉下來
(2)只有一個小孔時,飲料罐里的飲料不易倒出
。3)吸飲料時,飲料罐紙盒會變扁
初步分析討論出結論:從以上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其中的大氣對我們應該是有壓強的?
但是,純討論出的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呢?所以我們還得從科學實驗探究中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
科學實驗探究:請用給出的儀器,設計一~二個驗證是否有大氣壓強的實驗,并解釋現象實驗1把浸過酒精的棉花用火柴點燃投入事先準備好的空瓶中,用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瓶口,稍后,雞蛋被吸入瓶內.
實驗2給茶杯中裝滿水,蓋上硬紙片,倒置過來發(fā)現水和硬紙片都不下落.
實驗3拿一空鐵皮罐,放少許水,罐口打開,放在火上將水燒開。水燒開后,注意觀察鐵皮罐的形狀,然后將鐵皮罐罐口用蓋子蓋緊,小心放入盆內,然后用冷水澆鐵皮罐,再仔細觀察鐵皮罐是否有變化?
實驗4取兩個掛東西的小吸盤對接,擠出吸盤內部的空氣,然后試圖拉開吸盤,注意體驗拉開吸盤容易嗎?
實驗5馬德堡半球實驗---它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正確結論:由以上的眾多實驗證明,我們生活其中的大氣對我們確確實實有壓強。那么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釋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地球周圍被厚厚的氣體包圍著,這厚厚的氣體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層。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幾百千米,主要由氮氣、氧氣等多種氣體組成。其中,大部分氣體分布在距離地球表面幾十千米厚度的范圍內。交流與討論:空氣有質量嗎?
我們在上一章里已經知道空氣的密度是/m3,可見空氣是有質量的,空氣體積很大時,其質量也是相當大的。同學們試計算充滿我們這間教室的空氣的質量有多大。計算:
∵ρ=m/v、v=10m×6m×4m=240m3∴m=ρv=kg/m3×240m3=kg
我們周圍的大氣既有質量,同時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動性,這幾個原因就產生了大氣壓強。
2、大氣壓強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
根據奧托·格里克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還表明大氣壓強是很大的。那么大氣壓強有多大呢?
我們先看看,歷史上人們是怎樣測量大氣壓強的?
1644年,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過實驗第一次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大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樣測出大氣壓強的?
、俳榻B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谘菔荆和欣锊鹄麑嶒灒ㄕn件演示)③分析:
玻璃管內水銀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銀面受到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管內760mm高的水銀柱,就是大氣壓強跟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p=ρgh=×103kg/m3×10N/kg×=×105Pa④應用:人的頭頂面積約為m2,請計算大氣壓對頭頂的壓力為多少?
(2)測量大氣壓強的工具:
、偎y氣壓計:優(yōu)點:精確缺點:不方便攜帶
、诮饘俸袣鈮河嫞涸恚簝(yōu)點:使用方便缺點:不精確
3、大氣壓強的變化:
(1)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氣壓強不斷減小。
海拔3000M以內,每上升10M,大氣壓強減小100Pa。
。2)1個標準大氣壓=76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4、思考:
1、學過本節(jié)后,你對馬德堡半球實驗,有什么新的推論?
2、抽水機是靠大氣壓把水壓上去的,抽水機能否一次把水從地面抽上地王大廈的頂樓?
3、西藏的人們?yōu)槭裁戳晳T吃燒烤的東西而不習慣湯煮的東西?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所學的內容(用多媒體給出)
1、空氣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動性所以空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壓強;
2、托里拆利實驗測出大氣壓的值等于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即×105帕;
3、大氣壓強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
。ㄋ模、布置作業(yè)
1、復習課文,預習第四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課本第159頁,作業(yè)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種方式進行科學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
結合教學內容,將公式P=I2R的呈現做了處理,用閱讀探究的方式出臺,并以“探究卷”為橋,完成本次課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與處理】
“電和熱”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的主體內容是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與電阻成正比。編者的實施建議是根據生活現象發(fā)現問題,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結論,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中,體現從生活走得物理──再從物理走進社會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電爐子、電餅鐺通電時發(fā)生的現象,并說出啟示,提出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與發(fā)現。
通過實驗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電阻的定性關系;再通過閱讀探究;電熱功率P與導體的R及通過的電流I之間的關系式。
第三環(huán)節(jié):應用與創(chuàng)新。
用結論解答課前實驗現象,繼而再觀察多媒體的兩個演示實驗,根據結論判斷實驗現象,并加以解釋,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與延伸。
讓學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并對課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個變量電流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即對于同一個用電器熱功率P與電流I的關系探究,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具有熱效應,知道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跟電阻大小的關系。
3.領悟從生活走進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這一課改基本理念。
【教學準備】
電池組、帶蠟油的鉛筆芯、帶蠟油的銅絲、導線、“探究卷”、。
重點: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難點:P=I2R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做好探究實驗,認識現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師語:請同學觀察通電的電爐子和電餅鐺,回答它們工作時能的轉化。
學生:電能轉化成熱能。
師語:請仔細觀察,談談你的“發(fā)現”,并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fā)現和提問(摘選)。
1.電阻絲很快地發(fā)紅,電餅鐺也很快地熱起來,而與之相連的導線卻不太熱。
2.為什么電阻絲熱得發(fā)紅,而導線幾乎不熱。
。ㄈ魧W生沒有“發(fā)現”,則提示用手觸摸電餅擋、導線,“發(fā)現”問題。)
師語:結合2引思:探究課題──在電流相同時,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ā皩搿敝凶⒅亍皬纳钭呦蛭锢怼保
二、探究與發(fā)現(15分鐘)
1.實驗與發(fā)現。
目的`: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過程:學生根據所給器材操作(參考裝置圖如下)。
學生:根據銅絲和鉛筆芯上的蠟油熔化的快慢,推斷出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熱功率P與電阻R的定性關系。
發(fā)現小結:在電流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功率越大。
2.閱讀與探究。
目的:了解電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
過程: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數據,得出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式。(附閱讀卷)
小結關系式:P=I2R
師再引導:由P=UI、U=IR推導P=I2R,根據關系式,用語言描述熱功率P與電阻R的關系。
探究結論: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為熱的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ù私虒W目的,一是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突破P=I2R這一教學難點;二是學會閱讀探究方法。)
三、應用與創(chuàng)新(2分鐘)
目的:用剛剛得到的結論去解釋開課的實驗現象。
。ń處熃o出提示語,學生填相關知識)
1.過程:以探究卷形式學生解答實驗現象。
師:多媒體大屏幕演示實驗。
師:應用結論指出實驗出現的現象,并加以解釋。
2.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師語: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和許多產業(yè)中,哪些場合用到了電熱器,請說出兩個場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聯(lián)想。
師語:利用電熱器加熱時,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哪些場合用電器通電時發(fā)熱,但我們并不希望它們發(fā)熱?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問題,關于這兩方面,你有那么改進意見。
生:交流、評估,教師做總結性發(fā)言。
(教師贈語:科學靠我們發(fā)現、探究、改進──科學永無止境。)
。ù谁h(huán)節(jié)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評估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另一種探究思維程序:通過閱讀得出結論→根據結論解釋某些現象→再將這結論應用于生活中→將問題做創(chuàng)造性改進、發(fā)展。)
四、小結與延伸(5分鐘)
1.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結構。
2.通過多媒體給出生活中電熱危害的實例,學生課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辦法;課后設計實驗探究電熱功率P與電流I之間的關系,要求說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畫出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
《力》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學生對力既“熟悉”又“陌生”。其中的“熟悉”是指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有大量關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識,生活中也有大量與力相關的詞語,學生似乎對力是很”熟悉”的!澳吧眲t是強調力是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內涵和科學的介定,有豐富的物理內容,這方面對學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對力的相互性的認識,如一般認為:磁鐵對鐵有吸引力,鐵對磁鐵則沒有吸引力。所以教學從“熟悉”入手,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的經驗,讓學生不逐步斷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經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感悟一些科學方法,把學生引進科學的力世界,把“陌生”變?yōu)榭茖W意義的“熟悉”。
[教學目標]
新〈〈課標解讀〉〉指出: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以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即向學生講授自然科學的一般規(guī)律,把大量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代科學教育觀則認為,科學教育除了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索興趣及能力、良好思維習慣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的培養(yǎng),使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即從強調科學知識內容獲取向理解科學過程轉變,從強調單純積累知識向探求知識轉變的科學觀。在這些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新課程制定三維培養(yǎng)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由此可明確,本節(jié)課應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
。2)認識力的相互性;
。3)認識力的效果。
2、過程與方法:(1)掌握對各種不同的現象進一步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它
們的相關性和共性進行科學概括、歸納的基本方法;
。2)由單一的傳授知識和接受學習轉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
身體驗和分析、交流與合作,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掌握科學
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由單一的傳授知識和接受學習轉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和分析歸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設計與過程]
1、新課引入:上一章我們了解了光的傳播現象和規(guī)律,除了聲、光現象以外,力、電也是我們生活中常碰到的現象,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力”。
[演示]:a、提起一桶水;b、請同學拉健身彈簧。
[提問]:平時我們說 “努力學習”、“用力提水”這兩句話,哪句是描述力的現象呢?
[啟發(fā)]:我們能否舉出一些力的現象?
2、 力的產生
[引入]:(記錄同學舉出的例子)
列表:
人對球 踢
馬對車 拉
[啟發(fā)]:有生命的物體能出力,沒有生命的物體是否也能出力?
(記錄同學舉出的例子)
車對地 壓
磁鐵對磁鐵 吸引、排斥
[小結]:物體對物體 作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加深理解提問]:相接觸的物體間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間能否有力的作用?
[演示]:a、大U形磁鐵吸引一堆大頭針;
b、通電導線相吸引/排斥(用錫薄做導體)。
3、力的相互性
[引入]:下面我們進一步探討:形形色色的力,在物體對物體作用的時候,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
[啟發(fā)]:兩食指相扣,有什么感覺?如果松開其中一個,會怎樣?
[學生活動] ??
[引導]:手指鉤手指,感覺力是相互的;一個手指不出力另一個也沒法出力。
[實驗探究] :(后附分組實驗提示)
[提供儀器]:彈簧測力計兩個、水槽一個、泡沫塊兩個(在其
中一塊泡沫的兩頭固定兩顆螺母、在另一塊的兩頭固定兩小磁鐵,然后把外觀包裝成一模一樣)。
[學生活動與交流]:??學生借助實物投影儀上講臺介紹自己
設計的實驗,總結結論??
[引導]: a、使用兩把彈簧測力計,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等大的,且同時變化; b、浮在水面的泡沫小船,能判斷出哪條是帶磁鐵嗎?不行:若兩個同時放手,則向中間靠攏;若固定一個,另一個將被吸引過來;說明磁鐵吸引螺母的同時,螺母也吸引磁鐵。
[小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作用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對它作用;我們把其中一個物體稱為施力物,另一個叫受力物;但要注意其實它們既是施力,同時也受力,只是研究時側重點不同。
4、 力的作用效果
[引入]:怎樣才知道物體間發(fā)生相互作用?
[實驗演示]:磁鐵改變鋼球運動方向、彈簧掛重物后發(fā)生形變
[學生實驗]:體驗力的作用效果:
[提供儀器] :大玻璃板一塊、象棋子三只、一膠袋水
[學生活動]:a、彈棋子b、把水袋放在不同接觸面上,觀察
接觸面的形變
[小結]:力能改變物體運動方向和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5、 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本節(jié)課實驗豐富,學生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建立抽象的力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環(huán)節(jié)緊湊,過渡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后繼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節(jié)課由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切入,在民主活潑的氛圍中,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學習力的知識,“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教學目標較好地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另外,分組活動、參與式交流等探究教學方式的運用,學生的手、眼、腦全方位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對力的相互性是較難深刻理解的,所以它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要讓學生親自去體會,然后根據現象歸納出結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好機會,也是引導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啟蒙階段,切不可包辦代替。所以教學的關鍵是要設計好實驗。本節(jié)課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實驗豐富,設計巧妙到位,使課堂豐滿緊湊,興趣盎然。以下對個別實驗進行簡單介紹:
。、 關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探究實驗:
[制作方法]:取一泡沫板,從中切割出兩塊長5cm、高1cm、寬1cm的長方體,把兩塊小磁鐵(可從掛圖磁貼中撬出)固定于泡沫條兩端,把兩個與磁鐵質量相當的螺母固定于另一個泡沫條兩端,然后用防水膠布將兩者外觀包裝成一樣,這樣,兩艘“泡沫小船”就制作完畢。提供水槽和水。
[問題設計]:請同學們試一試能否用實驗的方法分辨出兩者?
。、 關于“磁鐵可以改變鋼球運動方向”的演示實驗
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鋼球在水平桌面上的直線滾動(如讓一顆鋼球從一個斜槽中滾到桌面上后自由滾動)。然后,在鋼球滾動的軌道附近放一磁力較強的磁鐵(可多條條形磁鐵并攏在一起)。再讓鋼珠從斜槽上滾下,就可看到鋼珠偏離原來 的直線、改變運動方向作曲線運動。實驗時要注意調整鋼珠滾動的速度(即釋放鋼珠的高度)。如果速度太快,軌道改變就很不明顯;如果速度太慢,則鋼珠可能被磁鐵吸住。同時還應調整安放磁鐵的位置,以取得最佳效果。(調整好 位置后可做下記號,提高實驗成功率)。
附1:分組實驗提要
一 科學探究:力的相互性 1 提出問題:手指扣手指
(1)同時向外拉時,手有什么感覺?
(2)能不能做到只有一只手出力而另一只不出力? (3)為什么?
2 猜想與假設:
3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4 進行實驗<1>選擇實驗儀器<2>實驗方法與步驟
5 交流與合作6 得出結論
二 力的效果
實驗1:一塑料袋水,提起來觀察其底部的形狀,再將它放在不同表面上,觀察接觸面有什么變化?
實驗 2 :用玻璃板與棋子,實驗探究:力的作用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什么變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的設計02-28
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04-23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11
【精選】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11
初中物理功教學設計07-05
【薦】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7-22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篇06-04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15篇05-21
初中物理《認識浮力》教學設計范文01-14
初中物理老師教學設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