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6 12:29: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5篇)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借助已有經(jīng)驗探索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在師生互動中理解算理,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小數(shù)乘小數(shù)。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轉化思想的魅力,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墼u析:口算練習應貫穿計算教學的始終,加強口算練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這里的基本練習,還為學生學習新知找出了理論依據(jù)和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房間、陽臺平面圖)

  師:小明家最近換了新房子。同學們請看,這是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房間的面積有多大?陽臺的面積有多大?房間和陽臺一共多少平方米?……)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房間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3、6×2、8)這道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小數(shù)乘法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shù)都是小數(shù))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shù)乘小數(shù)

  2、估算。

  師:同學們不妨先估計一下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學生的估計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①3×3=9。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比較接近的整數(shù),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最接近的整數(shù),把兩個數(shù)都看大了,所以面積比12平方米;③3、6×3=10、8。面積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確房間的面積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試算。

  師:3、6×2、8的積究竟是多少?你能試著用豎式計算嗎?

  教師巡視,了解試做情況,并給試算有困難的同學以引導、提示:把兩個小數(shù)都看成整數(shù)計算。

  教師選取不同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

  師:根據(jù)估計的結果,大家一致認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學們真善于動腦筋思考。看來問題的關鍵是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

  4、明理。

  師:誰愿意說一說3、6×2、8的積為什么是兩位小數(sh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解釋:①把3、6米和2、8米分別寫成分米作單位,算出面積1008平方分米,再還原成平方米作單位,所以積是兩位小數(shù);②運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的規(guī)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兩個因數(shù)分別乘10,算出的積1008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積是10、08。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2

  平行與橡膠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教材按這樣的線索來組織教學內容:先教學平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在識別直線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礎上認識平行線,學會畫平行線;再教學垂直,從生活中選取兩條直線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垂線,學會畫垂線,并結合相互垂直的關系,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機器應用。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中,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教材在編排上也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點。

  1、在情境中感知直線的位置關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教材從生活中選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現(xiàn)象作為認知的現(xiàn)實背景和有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經(jīng)歷概念抽象的過程,以此來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頁的例題分三步呈現(xiàn),首先呈現(xiàn)一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勾畫出兩條邊,這些勾畫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根據(jù)3張照片中的彩色線條分別畫出3組直線,從現(xiàn)實情境和具體物體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對象。最后,讓學生討論這3組直線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開數(shù)學思考。第42頁例題的呈現(xiàn)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數(shù)學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的素材中尋找平行線和垂線。在這樣的實物和圖形的反復轉換中,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2、強化操作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驗。

  讓學生畫平行線和垂線不單是操作方法的教學和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還是數(shù)學概念的具體應用,在應用中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例如,第40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第43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這兩道例題都是學生初步認識平行線或垂線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導他們怎樣做,而是讓學生想辦法畫,在畫的活動中繼續(xù)體會胡下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內涵。

  3、注重知識的應用與解釋,體會認識的價值。

  教材選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讓學生運用知識對相關現(xiàn)象作出簡單的解釋。如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怎樣從大街邊上把自來水引到小明家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初步形成的數(shù)學概念去觀察生活,進行解釋與應用,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實際來組織教學活動,以體現(xiàn)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有關特征,這些都是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jīng)感受了平行與垂線等現(xiàn)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和垂線作為教學重點。此外,本單元安排了大量較為復雜的操作活動(需借助多個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圖活動有畫平行線和垂線等,測量活動有量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而在此之前,學生的作圖和測量機會不多,經(jīng)驗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和垂線,能確定和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應該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和訓練。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3

  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體會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第一層次從熟悉教室或類似的環(huán)境中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層次,通過折紙的活動探索并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材要求學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它們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再組織交流進一步明確各自特征。第三層次,把這兩種圖形特征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相互間的聯(lián)系,并在此基礎上揭示長方形的長、寬及正方形的邊長等概念。

  目標預設: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重點、難點:

  感知并初步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體會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推導和歸納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孩子,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學生對抽象的圖形認識往往空洞不感興趣,課堂上“無意注意”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想到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讓“靜”的知識“動”起來。通過引導他們觀察直觀的圖形及動態(tài)演示、操作,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激發(fā)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并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設計思路:

  這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猜想---操作----驗證”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他們的綜合解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欣賞圖片。

  師:老師拍了很多生活中的圖片,你們愿意通過自己的觀察來找出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嗎?

  2.揭題

  師: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ㄒ哉勗拰爰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有關數(shù)學知識,學生興趣濃厚,思維也隨之活躍。)

  二、探索新知

  1.長方形的特征

 、挪孪。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讓學生分組交流說一說)

 、乞炞C。

  談話:同學們的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辦法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這些特點。

  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學生說,電腦演示)通過驗證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對邊確實相等

  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得出:

  4個角都是直角

 。ㄕn件演示,驗證長方形對邊是否相等。使原本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學生亦能更輕松,自主地獲取知識。)

 、刃〗Y:我們把相對的邊叫做對邊,相鄰的兩條邊叫做鄰邊。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的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

  師:剛才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大膽猜想,認真驗證得出了長方形的特征。你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正方形的特征嗎?

  (1)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匯報。

 。▽W生掌握的不止是知識,還有獲得知識的方法,這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本領,小組學習探討,解決新知,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師: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課件填寫實驗報告表)

  4.教學長、寬及邊長。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我們把它們稱為邊長。

  5.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課件演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與寬等長,或長方形的寬延伸到與長等長。)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4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本單元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本質上就是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兩種情況的組合。重視對口算思路的分析,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

  2、例題呈現(xiàn)貼近學生生活,設計了坐船出游鳥島的情境,提出了“兩個班合乘一條船能坐下嗎?”和“還能上幾人?”等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從中尋找條件,列出算式,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由學生在開放的情景圖中尋找條件,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思路,在交流中學習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構建方法,即呈現(xiàn)了口算方法,還出現(xiàn)了在腦中想豎式的方法。

  3、新教材練習形式多樣,活潑有趣。

  二、對學生的分析:

  學生的基礎:

  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是前幾冊100以內口算的延續(xù),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基礎上教學的。一年級上冊學習了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一年級下冊學習了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二年級上冊學習了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學生具備了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方法和思路。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

  口算一道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題,實際上是多道口算題的組合,最初學生計算速度會比較慢,而且要把第一步的得數(shù)記在頭腦中,再與后面的數(shù)相加減,學生容易出錯。因此,最初的練習要注意正確,適當?shù)淖寣W生說一說口算步驟,不強求速度,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讓學生感受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讉數(shù)學問題,看看大家是否能解決呢?

  1、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

  38+30= 26+40= 52-10= 37-20= 2、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

  26+3=

  8+56=

  37-8=

  44-6=

 。ǘ﹦(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今年春游你們想去那里玩?我們一起看看光明小學的同學們準備去哪里?出示主題圖認真觀察畫面,圖中提供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問:什么叫“限乘68人”?(不能超過68人)】

  2、有4個班,可以怎樣坐船?(學生提出建議,可以兩班合乘)如果兩個班的同學坐一條船,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 【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例1的教學中要突出2個要點,一個是利用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口算思路。第二是在交流、比較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計算方法!

 。ㄈ┳灾魈剿,合作交流

  1、這么多種方案都合適嗎?學生會提出總數(shù)不能超過68人,怎樣才能知道這些方案是否合適呢?(計算出結果)

  2、獨立思考:請你試著口算23+31和32+39的結果,(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小組交流: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全班匯報:

  23+31:

 。1)一個加數(shù)先加另一個加數(shù)的十位,再加上個位【★】

 、 23+30=53

 、 31+20=51

  53+1=54

  51+3=54

  (2)一個加數(shù)先加另一個加數(shù)的個位,再加上十位

 、23+1=24

  ② 31+3=34 24+30=54

  34+20=54

 。3)相同數(shù)位相加

 、 3+1=4

 、20+30=50

  20+30=50

  3+1=4

  50+4=54

  50+4=54 32+39:(口算過程和前面相似,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的算法,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2+40=72 72-1=71【★】

  【算法學生能說出幾種就是幾種,不追求多與全!

  3、比較兩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相同點:都是加法等。

  不同點:后一道題,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4、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其他幾種方案,看看還有哪些方案不合適。(學生根據(jù)“限乘68人”以及計算出的得數(shù)加以判斷。)說說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或者你覺得最簡便的計算方法。 【滲透擇優(yōu)思想,有★的算法要充分肯定】

 。ǘ﹥晌粩(shù)減兩位數(shù)

  1、通過算式驗證,我們的最佳乘船方案通過?墒枪饷餍W的同學們并沒有聽咱們的。他們讓二(1)(2)班同乘一條船,板書:23+31=54,指名直接說得數(shù)。

  2、出示例2主題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限乘68人,二(1)(2)班只坐了54人,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可能提出:

 。1)二(3)班還能上多少人?

 。2)二3班還剩多少人?

  3、解決第(1)個問題。

 。1)組織學生列式,板書:68-54=

 。2)同桌互說算法。

 。3)匯報交流,強調對位。

  4、解決第(2)個問題。

 。1)你會列式嗎?板書:32-14

 。2)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學生獨算,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師板書口算結果32–14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1)豎式

  (2)拆分法,即把減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如:32-10=22 22-4=18

 。3)拆分湊整。如:32-12=20 20-2=18 。

  5、小結:

 。1)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2)說明:在以后的計算中,可以用你喜歡的算法進行口算。

  6、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口算方法

  (1)今天學的什么?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

 。2)你有什么收獲?

  (四)練習鞏固,形式多樣

  1、游戲:和小動物交朋友。猜猜小動物后面是幾?(猜猜得數(shù)的十位上是幾?)

  23+35= 8 25+38= 3 33+52= 5 67+18= 5 54-15= 9 54-38= 6 52-24= 8 39-26= 3 2、找錯誤

  34+23=66(看錯數(shù)位)

  45+33=75(忘加另一個加數(shù)的個位)

  26+57=83(正確)

  68+14=72(個位滿十,沒有進一)

  3、57+36=93 57-36=21

  從圖中你能知道這個游戲怎么玩嗎?說一說(培養(yǎng)學生看圖理解的能力)

  4、小小商店,分小組,分角色進行實踐,讓學生體會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學數(shù)學的價值。

 。ㄎ澹w納總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認識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shù)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guī)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4.P62/5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jīng)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xiàn)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左右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有關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間念。

  教學重點:

  能確定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準備: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轉筆刀5樣學具。

  教學方法:情境活動參與。

  教學過程:

  一、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1、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們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要求摸著說。

  4、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學生做,老師評。

  二、理解左邊與右邊。

  出示擺一擺教學圖。

  1、請大家也來擺一擺。

  2、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

  3、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呢?

  5、有不同的意見呢?

  演示練習:

  6、請你們打亂學具擺一擺,說一說。

  三、體驗相對,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我跟大家面對面地站著(舉起右手)問:老師舉起的是右手嗎?

  2、請你們把右手舉起來再判定一下老師舉起來的是不是右手。

  3、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4、做游戲:我們一塊兒舉左手,看誰舉得快又對。

  四、鞏固練習。

  1、練一練各題。 2、分析、評議。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5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5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卻想到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能背下來嗎?(引導學生齊背)這首詩什么意思,你知道嗎?、2、師: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ㄔO計意圖:由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這一道理,并將此由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探究中來。)

  3、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狀?在題卡上畫一畫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

  正面:課件演示(平移情況)

  上面、右面,(說說怎么想,怎么畫的)

  (設計意圖:由舊知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下來。

  1、師:現(xiàn)在老師增加了難度,看看你還能畫出來嗎?

  2、先觀察:難在哪了?

  A認識數(shù)量上增多了:(原來是幾個,現(xiàn)在是幾個?)

  師:大家數(shù)數(shù)是5個嗎?(教師鼠標點)指指被誰擋住啦?

  (認識到有被遮擋的,課件顯示)

  師:如果把遮擋的這些立體塊變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擋的就能看見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ǹ吹降牧⒎綁K透明,感受被遮擋的立方塊與其他立方塊之間的位置關系。)

  B、數(shù)量增多,為什么就難了?(教師演示)

  (數(shù)量上的增多,會引起(帶來)形狀上的更多變化,就難了)

  師:現(xiàn)在是5個,如果是6個,7個,或者擺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復雜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只研究用5個小立方塊來搭物體(揭示課題,板書)[

 。ㄔO計意圖:通過“難“這一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shù)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

  3、師;現(xiàn)在難度增加了,還想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擺來幫助我們),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畫一畫。

 。ㄔO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要以觀察物體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有困難時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過實物的擺來觀察可以降低難度,幫助解決問題這一手段、方法)

  4、匯報:

  師:你看見的每個面是什么樣的?怎么畫的,把它擺在黑板上。

  請同學到前面邊看邊說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學仔細看,認真聽。

  正面: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形狀。

  上面:師:誰看到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和剛才那個同學有個不一樣的動作?為什么會有這個動作呢?

  師:A我們可以調整觀察的角度,使你正對著要觀察的面。

  B還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轉動這個物體,讓要觀察的面對著你。

  左面:學生先說,師:結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師:如果給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立體圖形,看大屏幕上的,這個時候再看左面,,怎么辦?

  師:看不見的,有難度,就需要我們靠頭腦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動手擺,仔細觀察,來幫助你豐富你的想象?磥頂[也很重要。

 。ㄔO計意圖: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jīng)驗———抽象的訓練,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

  5、現(xiàn)在老師給你2分鐘,用5個小立體塊自己擺圖形,再分別畫出這三個面的形狀,看誰擺的多?

  用手勢告訴我,你們都擺了幾種?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同學們擺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頭腦中會有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畫的都對嗎?

  6、師:現(xiàn)在搞個小比賽,同桌之間,你擺一個他擺一個,然后交換過來畫出三個面的情況,再交換過來檢查,看誰畫得準,正確率高。

  (都做對的舉手)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匯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么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ㄔO計意圖: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5是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6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7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么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jù)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匯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說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jù)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ㄔO計意圖:在獨立完成、訂正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jīng)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ㄏ葦[數(shù)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shù)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匯報: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shù)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設計意圖:優(yōu)化擺的方法,比較怎么擺簡單,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自己嘗試,匯報

  3、出示例題;判斷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磥碛钟行碌膯栴}產(chǎn)生了,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根據(jù)從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發(fā)現(xiàn)新問題,結束全課。新課開始是帶著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再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數(shù)學課堂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陣地。另外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xiàn)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32頁。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邊和角的名稱,知道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等邊三角形3個內角相等。

  2、 讓學生在探索圖形特征以及相關結論的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

  3、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征。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角的特征。

  教學準備:

  例題中的三角形;一張長方形紙,一張正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關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識

  1、按角分成三種三角形

  2、三個內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個角的度數(shù),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減;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減……

  二、認識等腰三角形:

  1、比較老師手邊的兩塊三角板,他們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塊三角板的兩條邊相等,兩個角相等;而另一塊三角板的角和邊都不相同。)

  指出:像這種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們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張長方形紙,對折;畫出它的對角線,沿對角線剪開;展開

  觀察:這樣剪出來的三角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為什么要對折后再剪呢(這樣剪出來的兩條邊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兩條邊是相等的,還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還有兩個角也是相等的,因為也是重合的。)

  3、畫一畫:

  討論一下,如果我要把這個等腰三角形畫下來,應該怎么畫

  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分別畫兩條同樣長的邊,這樣就確保有兩條邊是相等的,然后再連接這兩條邊,就得到了一個等腰三角形。

  師生共畫等腰三角形。板書:等腰三角形

  4、教學各部分名稱:

  讀“等腰三角形”,想一想,這名字是什么意思(兩條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圖上標出:這兩條相等的邊,我們就叫它“腰”;這第三條邊和它們是不相等的,我們叫它“底”

  在底邊上的這兩個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個名字“底角”;剩下的這個角,稱之為“頂角”。

  三、認識等邊三角形:

  1、剛才有的同學畫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條邊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樣,那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等邊三角形”。

  2、為了確保三條邊都相等,我們可以這樣折:取一正方形形紙,邊折邊示范,并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折

  剪下后,量一量每條邊是不是真都一樣長在量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3個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畫等邊三角形:很容易保證兩條邊相等,但保證三條邊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等邊三角形不好畫。你有什么辦法

  方法一:根據(jù)角度來畫。比如先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然后分別畫出60度的角,如果兩邊正好會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說明畫得很準確。

  方法二:根據(jù)高來畫。比如先畫一條3厘米的線段,然后在1.5厘米處畫高,從端點出發(fā)到高量出3厘米,并畫下來,再畫另一條,就得到了等邊三角形。

  學生動手畫一畫。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體的面,哪個是等邊三角形,哪個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說一說,并說明理由。

  2、用一張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剪開。剪出的兩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是直角三角形嗎www.

  分別請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來分也可以按邊來分,這是兩種不同的依據(jù)可得到不同的結果。

  3、畫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并說說這幾個軸對稱圖形都是什么三角形。

  指出:既然是對稱的,那肯定有兩條邊是相等的,那就是等腰三角形。

  4、在點子圖上畫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再畫出每個角都是銳角的等腰三角形。

  老師注意巡視檢查,也可請幾個學生說說自己怎么畫的,怎么想的

  5、教學你知道嗎

  五、課堂作業(yè):

  第32頁第5、6、7題。在寫之前可先組織學生說說各題是怎么思考的。

  板書設計: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教材P110—111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練習二十四

  第8題,擲骰子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進行方法同第6題。

  第9題,[1]通過有趣的抽簽游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第10題,猜一猜

  [1]猜硬幣在哪個盒子里。

  [2]簡單統(tǒng)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第11題

  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第12題

  讓學生設計一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0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分草莓》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從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分蘋果入手,介紹了除法豎式的寫法,接著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掌握如何列豎式表示有余數(shù)除法。本課時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在分較大數(shù)目的物品的過程中探索試商的方法。教學中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位同學大約分幾張卡片,然后組織教學活動,探討怎樣判斷估計得正確與否?梢岳贸朔ǹ谠E,找出兩數(shù)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shù),又比被除數(shù)小的試商策略。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用豎式求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教師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組為單位,在實際活動的背景中去探討試商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教學目標:

  A 、探索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經(jīng)驗。

  B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C、培養(yǎng)學生在小組中探究問題的能力。

  5、教學難點分析:

  讓學生在試商的過程中總結經(jīng)驗得出方法。

  6、教學課時: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活動:小組倒背乘法口訣

  2、練習:

  (1)( )里能填幾?

  ( )×4<15 8×( )<33 6×( )<37 ( ) ×7<39 (2)( )里最大能填幾?

  ( )×4<15 8×( )<33 6×( )<37 ( ) ×7<39比較(1)(2)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新授

  1、以小組為單位分物品

  第一小組(5人):分49張?zhí)O果的卡片第二小組(5人):分50張圓形卡片第三小組(5人):分51張梨形卡片第四小組(6人):分52根小棒第五小組(5人):分53個小珠子a、猜

  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物品b、看

  盒子下寫好要分的東西和數(shù)量c、估

  估計一下你們小組每位同學分得幾樣東西d、想

  想一想你們小組是怎樣估的e、寫

  把你估計的結果和分的過程用數(shù)學算式表示出來f、分

  真正分一下,驗證一下是否正確g、說

  說一說每人分得的數(shù)量是怎樣得出來的,為什么既沒估大也沒有估小?

  小組合作的提示:

  1)你能把分的過程和結果用數(shù)學算式表示嗎?

  2)組長帶領說一說分的結果和數(shù)學算式的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 3)真正分一下,驗證一下算的和分的是否一樣?

  4)有沒有快速試商的好方法,請做好準備與其他小組分享。

  教師要把握:

  1)幫助學生將分的過程和數(shù)學的除法聯(lián)系起來。

  2)將分的過程和算式的各部分之間聯(lián)系著來進一步理解豎式除法各部分之間的意義。 3)再次經(jīng)歷分的過程,進一步將數(shù)和形有機的結合起來,體會數(shù)學中“驗證”的方法。 4)幫助學生提煉試商的策略,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小組人數(shù)和分得的卡片數(shù)(兩數(shù))相乘的積最接近盒子上的數(shù)(被除數(shù)),又比盒子上的數(shù)(被除數(shù))小。

  5個小組的算式分別是:(1)49÷6=8?6?7?6?71 (2) 50÷6=8?6?7?6?72

  (3) 51÷6=8?6?7?6?73(以5個式子中的一個列舉如(3)中6×8=48,比51小; 6×9=54,比51大)

  (4)52÷6=8?6?7?6?74 (5) 53÷6=8?6?7?6?75

  2、問題:從算式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要是再有一個小組的話,是不是會出現(xiàn)54÷6=8?6?7?6?76呢?為什么?

  3、練習

  第6頁第3題森林醫(yī)生

  完成書第5頁的試一試

  完成書第5頁的算一算

  4、比較試一試和算一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四、作業(yè)

  書第6頁的題目教學內容:P 4-5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1

  活動內容:秘境佤山游。

  適合年級:五年級。

  內容簡析:

  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shù)學,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本活動結合人教版教材六年制數(shù)學第九冊第一單元“分數(shù)乘法”、第二單元“分數(shù)除法”及第三單元應用題的“行程問題”,將所學知識融于“秘境佤山游”之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旅游中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及其魅力。

  設計思路:

  以到臨滄市滄源縣的景點旅游為線索,將這些景點串聯(lián)成線,形成旅游線路,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油耗、油錢和旅游線路的選擇等問題,以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與聯(lián)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的:

  1.通過挖掘身邊的數(shù)學素材,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鞏固已學知識。

  2.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引導學生和同伴交流數(shù)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探究興趣。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探究旅游四個景點至少要用多少油及所需油錢。

  2.選擇合理的旅游線路。

  活動過程:

  一、簡要導入

  1.今天見到佤山小朋友,心里很高興!老師從電視里了解到秘境佤山不僅有神奇的文化,而且有優(yōu)美動聽的民歌,還知道佤山有很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旅游景點。下面,請同學們介紹你知道的景點。(學生介紹)

  2.同學們介紹的景點令人心馳神往,老師現(xiàn)在最想到四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景點去看一看、游一游。(屏幕出示)請同學們大聲地把這四個景點的名字喊出來。(翁丁原始部落、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崖畫、司崗里溶洞)。

  3.請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旅游途中遇到的問題。

  二、根據(jù)信息探究問題

  1.(屏幕出示)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旅游車平均每小時行40千米),如果先到翁丁原始部落,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怎樣列式?(學生提問題,口頭列式)

  2.如果再給大家提供一個信息“從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有12千米”,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估計學生會提出下列問題:①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共有多少千米?36+12=48(千米)。②從翁丁原始部落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需幾小時?12÷40=0.3(小時)。③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共用幾小時?0.3+0.9=1.2(小時)或(12+36)÷40=1.2(小時),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各有哪些優(yōu)點。

  3.同學們這么快就解決了在第一條旅游線路中遇到的問題,很好!接下來,老師還要到崖畫和司崗里溶洞去游一游。請看大屏幕,根據(jù)提供的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式解答)

  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①從縣城到崖畫有多少千米?0.6×40=24(千米)。②從崖畫到司崗里溶洞有多少千米?0.4×40=16(千米)。③從縣城到司崗里溶洞共有多少千米?24+16=40(千米)。④從縣城出發(fā)到司崗里溶洞共需幾小時?0.6+0.4=1(小時)或(24+16)÷40=1(小時),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這樣算的理由。

  小結并板書:路程=速度×時間

  三、進一步探究“油耗”和“油錢”問題

  1.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知道了從縣城到每個景點的路程和時間。下面,老師再給大家提供兩個信息,看看從信息中你們了解到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信息:①旅游車每千米用油0.15升;②每升油價5.60元。

  2.學生思考后提出問題,教師再選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

  問題(1):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需多少升油?0.15×48=7.2(升)。

  問題(2):從縣城到司崗里溶洞需要多少油錢?

 、24×0.15×5.60+16×0.15×5.60=33.60(元);②(24+16)×0.15×5.6=33.60(元);③40×0.15×5.60=33.60

  (元)。最后比較這三種解法,說說每種解法的理由。

  問題(3):從縣城到南滾河自然保護區(qū),往返需多少升油?48×0. 15×2=14.4(升),并說說“往返”是什么意思。

  問題(4):從縣城到司崗里溶洞,加70元的油能返回到縣城嗎?33.60×2=67.20(元),并說說為什么要“×2”。

  3.引導學生歸納并板書:油的總錢數(shù)=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shù)。

  4.讓學生先說說“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和“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再說說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四、給這次旅游提合理化建議

  1.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了旅游中遇到的這么多問題,真了不起!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旅游線路圖,給老師的這次旅游提一些合理化建議,并說明你的理由。

  2.學生提建議,教師對能省時、省錢、省油等經(jīng)濟實惠方面的建議予以肯定,倡導綠色旅游。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懂得的旅游知識還真不少,謝謝同學們給老師提了這么多的建議,這次秘境佤山游將成為我美好的回憶。(板書課題:秘境佤山游)

  附板書設計:

  秘境佤山游

  路程=速度×時間

  油的總錢數(shù)=每升油價×每千米用油量×千米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2

  教學過程:

  剛才老師教大家折紙的時候,用到了一個詞,誰知道?

  生1:1分鐘。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感受1分鐘,1分鐘有多少,能干什么。

  課件出示鐘表:

  師:誰知道有關1分鐘的哪些知識?

  生1:16秒

  生2:60秒

  師:誰能告訴我哪個是分針?

  師:分針走1格是1分種,那分針走1格,秒針走多遠呢?

  生3:60格。

  師:那1分鐘到底有多長。扛惺芟。(課件演示)

  談感受:

  生1:我覺得有點長。

  生2:我也覺得很長。

  生3:我覺得很短。

  生4:很快。

  師:有的覺得長,有的覺得短,……

  測一測1分鐘內自己的脈搏。

  匯報:

  生1:60(板書)

  生2:97(板書)

  生3:88(板書)

  生4:12

  師:老師幫你測一測。只測10秒就能推出。78下。(學生:?)

  生5:96下。(板書)

  生6:70下。(板書)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字,你能估計其他同學的心跳大約在多少下嗎?

  生1:90

  生2:60

  生3:80

  小結:每個的…………不一樣,所以心跳也不一樣。

  師:老師帶來了一組活動,活動內容:

  計算 拍球 數(shù)小棒 讀字 畫畫

  要求:每小組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活動。并記錄下相應的次數(shù)。

  匯報:

  生1:我拍了122

  生2:我拍了50個

  生3:我小棒數(shù)了50個

  生4:我小棒數(shù)了30個。

  生5:我1分鐘讀66個字

  將活動記錄下來:(課件出示表格,當場填入數(shù)字)

  拍球

  活動內容

  組員代號

  結果

  從上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

  師:我能看出,1號1分鐘拍90個,我能推算出2分鐘拍幾個。

  提問:4號2分鐘大約能拍幾個?

  做實驗:1分鐘你能寫多少個字?

  先估計:

  生1:50個

  生2:30個

  生3:90個。

  驗證到底寫幾個(課件出示要寫的字)

  學生開始寫。

  匯報:

  生1:我猜想的是10個字,我寫的就是10個字。

  生2:我猜的是30個字,只寫了13個字。

  師:剛才猜90個字的同學呢?

  生3:我也只寫了十幾個字。

  通過剛才的體驗,你有什么感想?

  生1:只會說是沒有用的,得做出來。

  師:你能猜測2分鐘寫多少個字嗎?

  師: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了,你有什么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3

  課題:乘車

 。ü1課時,第1課時)

  教學內容:

  乘車(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教材第45-47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計算。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上下車的情境,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難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邊擺、邊說、邊算,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的感性體驗。

  教具學具:

  課件,各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坐公交車嗎?每當公交車到站就會有人上車下車,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講文

  明懂禮貌,注意安全。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些乘車時的數(shù)學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也要注意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課教學內容隱含的素材教育學生文明乘車、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師:看!老師把你們剛才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用圖形在黑板上表示出來,這時候車上有多少人呢?

  學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師就追問:“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讓學生嘗試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師講解:車上原來有2人,前門上來3人,這時有5人,后門上來2人,這時有7人,車上現(xiàn)在就有7人。用

  一個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書講解)

  師:這樣三個數(shù)連續(xù)相加的計算我們叫它連加,在計算的時候,我們要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用得數(shù)再跟第三個數(shù)相加,就能算出結果了。

  2.連減。

  師:同學們,看看在“七里莊”站的這輛汽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第二幅圖)

  生1:這輛汽車上有8人。

  生2:到站后從前門下來1人,從后門下來4人。

  師:看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誰能提個問題呢?

  生:車上還剩多少人?

  師:問得很好“車上還剩多少人?”現(xiàn)在大家像老師一樣

  在小組里用手中的圖形擺一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鍛煉。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觀察的范圍》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第80--81頁。

  教材分析:

  《觀察的范圍》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本課從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生活背景出發(fā),通過猴子看桃、行駛的汽車看到的大樓范圍、路燈下的影子等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模擬等探索活動中體會到將眼睛、視線與觀察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這一變化過程。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這一內容學生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觀察物體》中已經(jīng)初步接觸。學生能辨認從高處、遠處不同觀察點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體會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拍攝到的圖片及其先后順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給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麥當勞廣告。

  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

  2、看來觀察的范圍是會變化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問題。

 。ㄕn件出示)

  師:小猴在墻外能看見地上的桃子嗎?怎么辦?

  小猴爬上A點,看到墻內地上最近的點是哪里?

  同學們,你們能幫它想個好辦法嗎?

  2、自主操作,初步探究。

 。1)畫一畫,找一找。

 。2)匯報,說說你是怎么找到A點的。

 。3)演示,注意眼睛、墻的右上角。

  (4)說一說:小猴在A點看到的范圍。

 。5)明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明確視線、觀察點、阻礙點等概念并板書,得出確定觀察范圍的方法。

  板書:觀察點,障礙點,視線,觀察的范圍。

  3、自主操作,深入探究。

  小猴爬到B點、C點,看到墻內最近的點是哪里?它能看到墻內哪些地方呢?

  學生在書上試一試,畫一畫,再匯報交流。

  4、交流討論

  比較三次的結果,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圍越大。說明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范圍越小。

  板書:高、低,大、小。

  5、聯(lián)系古詩說一說

  這好像和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有關系。

  聯(lián)系古詩,學生背誦,從數(shù)學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變化的樓房(課件出示)。

  客車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駛,前方有兩座建筑物。

 。1)客車行駛到位置1時,司機能夠看到建筑物B的哪一部分?

  (2)到達位置2時能看見建筑物B嗎?穿過建筑物A呢?

 。3)司機的觀察范圍是如何變化的?

 。4)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障礙點不動時,觀察點遠,觀察的范圍大;觀察點近,觀察的范圍小。

  2、畫影子。試一試1(課件出示)

  老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讓學生畫出路燈下幾個桿子的影子。

  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

  觀察點不動,障礙點越遠,觀察的范圍越大;障礙點越近,觀察的范圍越小。

  小結:觀察點與障礙點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觀察的范圍也會變化。板書:位置

  3、貓捉老鼠。一天,一只貓追一只老鼠,迎面遇到了一堵殘墻,這只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在這堵殘墻的后面。

 。1)請你在圖2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qū)域。

  (2)如果你是這只貓,想看到更大的范圍,你想怎么辦?

  預設:

  a、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貓向后退;

  b、可以繞過障礙物或跳到墻上。

  4、拓展思維:解釋日食現(xiàn)象,月食現(xiàn)象。

  生活中,還有許多與觀察范圍有關的現(xiàn)象?慈帐硤D片

  1、日食。

  你們明白日食是怎么形成的了嗎?

  2、月食。

  月食現(xiàn)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請你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說一說你的收獲。

  我們是用哪些方法得到的呢?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觀察的范圍

  視線

  觀察點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2、在操作、觀察、思考、辨析等活動中,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感受分數(shù)的相對性。

  3、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愿望和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難點:在比較辨析中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感受分數(shù)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數(shù)

  1、你們都學過哪些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

  把你知道的分數(shù)知識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好嗎?

  預設:(1)分數(shù)有分母、分子、分數(shù)線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數(shù)的比較大小

  2、關于分數(shù),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預設:(1)分數(shù)加減法

 。2)約分、通分

  看來大家的求知欲很強,今天咱們就繼續(xù)研究分數(shù)

  二、實踐操作,研究新知

 。ㄒ唬┱J識單位1

  出示:1/4

  1、你能舉例說明1/4的含義嗎?把它畫下來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先完成的同學再舉舉其他的例子

  3、匯報交流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

  預設:

 。1)我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塊蛋糕的1/4

  板書:平均分

  強調:是誰的1/4

 。2)我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四根小棒的)1/4

  這一份是誰的1/4。浚ㄟ@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說把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這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你們知道這個整體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嗎?(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這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上面這些圖中,把誰看做單位1?分別說一說

  4、你還能把多少圖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八根小棒的1/4

  這是把誰看成一個整體?(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單位1)這樣的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四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單位1的1/4

  5、請同學們觀察我們操作的結果,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義相同

  不同:單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分多個物體時,1/4一會表示1根,一會表示2根,一會表示3根

  6、通過觀察你現(xiàn)在認為1/4與它們所分的物體的(個數(shù))無關,也就是與(單位1無關)。無論物體的個數(shù)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終表示把它們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終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現(xiàn)數(shù)量不同是因為(單位1不同)

  8、如果把他們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兩份呢?(2/4)

  你能說說它表示的含義嗎?三份呢?四份呢?

  1、剛剛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用不同數(shù)量的物體找到了1/4,下面以小組合作的方式

 。1)、把12個圖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數(shù)?

 。2)、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思考有幾種分法。

  根據(jù)操作過程填寫記錄單。

  說清每個分數(shù)的含義。

  把()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是()的(),是()個圖形。

  記錄單: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畫圖表示

  用分數(shù)表示

 。ǎ

  ()

 。ǎ

  ()

  ()

  ()

  ()

  ()

  與分數(shù)對應的個數(shù)

  2、小組匯報,根據(jù)匯報情況,學生質疑、解答。

  結合表格或圖說一說,每個分數(shù)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這個分數(shù)表示什么含義?

  2、教師:這樣的2份、3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幾個圖形

  那也就說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

  3、歸納概念:

  剛才大家開動腦筋,得出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你能結合剛才的學習活動,結合表格試著總結出什么叫分數(shù)嗎?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探究的內容分數(shù)的意義。(板書課題)

  三、簡單應用,生活中解釋意義

  1、分數(shù)不僅在我們的課堂中,而且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

  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占全球水資源的6/100,我國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8。

  學生自主閱讀,結合具體情境說說每個分數(shù)的意義。

  談談你讀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zhèn)圖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斷并說明理由。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08-25

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04-21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設計模板01-02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評語01-01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1-01

小學數(shù)學《輕重》教學設計02-27

小學數(shù)學《蠶絲》教學設計03-17

小學數(shù)學除法教學設計03-17

數(shù)學廣角小學教學設計03-15

淺析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