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大西南的范圍、區(qū)位條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條件。
2、理解交通運輸是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發(fā)展交通的主要影響因素。
3、能運用圖表資料分析大西南大力發(fā)展交通運輸的緊迫性,發(fā)展交通運輸的有利和不利條件,并由此會分析一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交通建設的關系。
4、培養(yǎng)學生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圖表資料分析大西南發(fā)展交通運輸的緊迫性和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是流通領域中的主要物質生產部門,以及支撐區(qū)域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中必須先行一步,以適應其他經濟部門的發(fā)展對交通運輸的需求。
交通運輸對于溝通各地區(qū)聯系、保障社會和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qū)交通運輸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如大西南地區(qū)是我國腹地廣闊、資源密集、發(fā)展?jié)摿Φ牡貐^(qū),而長期以來經濟發(fā)展明顯滯后,交通不暢是諸多因素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
一、區(qū)位條件
1、相對位置
大西南地區(qū)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兩區(qū)一市。
2、經濟地理位置
⑴屬于我國邊疆區(qū),與越南、老撾、緬甸、尼泊爾、印度等國相鄰,毗鄰國家經濟比較落后。
⑵為我國內陸腹地,遠離我國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經濟落后,開發(fā)程度低;
、菫榇蠛蠓,具有國際區(qū)位優(yōu)勢;
⑷從發(fā)展來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入,該區(qū)將面臨新的發(fā)展契機。
、扇龒{工程的建設、重慶直轄市的成立使得本區(qū)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增加。
二、自然條件和資源條件
1、自然條件:
、诺乜缥覈貏萑夒A梯,地勢起伏大。
、剖艿匦蔚貏萦绊,區(qū)內氣候多樣,差異很大。有__帶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山氣候等。
⑶區(qū)內地殼構造運動活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繁。
、群恿鞅姸,但航運條件差。
2、資源條件
(1)西南地區(qū)自然資源潛在價值分析
西南區(qū)(不包括西藏)自然資源潛在價值占全國23.3%,人均超過全國19.2%,潛在價值高。其中,農林和礦產資源約各占一半,利于工農業(yè)協調發(fā)展。
(2)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而且地域組合好。釩、鈦、錫儲量居世界首位適宜于發(fā)展成為鋼鐵、有色金屬、原材料生產基地。
(3)能源資源:可開發(fā)的水能資源占全國70%;四川天然氣儲量居全國首位;貴州省是我國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廣西北部灣油氣資源前景看好。
(4)農林資源:四川盆地物產富饒,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橫斷山區(qū)是我國第二大林區(qū),滇南谷地是我國主要的熱帶作物基地。本區(qū)生物資源和物種資源居全國首位。
三、社會經濟條件
1、本區(qū)地處西部地帶的內陸邊疆,又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qū),社會經濟基礎薄弱。
2、新中國成立后,本區(qū)發(fā)展變化很大,現已建立起鋼鐵、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業(yè)為主體的工業(yè)體系,區(qū)域經濟已經形成一定的基礎和規(guī)模。
3、本區(qū)交通運輸已經成為西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加強交通運輸建設是西南地區(qū)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四、西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因素及對策
交通運輸是制約本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加強交通建設,緩解交通運輸緊張狀況,是西南地區(qū)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學生閱讀最后一自然段,結合現實談感想。
作業(yè)布置:
舉例說明西南地區(qū)發(fā)展交通運輸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討論]面對西部大開發(fā)這一歷史機遇,大西南應怎樣抓住機遇,大力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以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地理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要求為指南,以人教社(20xx版)教材為依據,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落實該學科的教學常規(guī),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參與有深度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達到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地理知識,達到讓學生自覺形成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年任八年級6個班的地理教學,學生學地理的能力總體上講,層次差別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學生在七年級時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學生稍差些,在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問題能力上,有三個班較好,一個班其次,兩個班較差一些,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要有改進,加大轉差力度,盡量縮小層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優(yōu)生,70%的合格。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2. 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的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德育目標:
1.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關心家鄉(xiāng)和祖國的建設,增強對祖國和民族發(fā)展的責任感。
2.正確認識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地理差異,理解和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 3.進一步樹立協調人地關系的觀點、地區(qū)差異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地區(qū)發(fā)展?jié)摿Φ挠^點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進一步學會運用這些科學觀點分析和解決一些地理問題。
4.正確對待我國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進一步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和影響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
5.進一步感受、體驗和欣賞地理環(huán)境中的和諧美,進一步增加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進一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進一步體會人地關系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難點: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教學措施
。ㄒ唬
(1)充分發(fā)揮雙主體的作用,采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并且要大力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講精練,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率。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練、重基礎,提倡微型題訓練,講練結合,鞏固與提高并進。
(4)要善于把握重、難點教學,指導學生抓住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所學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復習時,切忌要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機械背誦,應把教材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湔n,緊握集體智慧和力量,注重實效。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時隨地做好地理知識的資源收集和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0)每次檢測后,要切實做好質量分析總結,注重查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學困生意見
1、首先要摸清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補救知識,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信心,教給學習方法。
2、在班內可以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讓后進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3、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如當眾在班上表揚該同學或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進步。
4、在平時應多加強對學困生的檢查督導。
通過本學期的轉化,本班學困生能基本掌握學習的方法,能樹立學習態(tài)度,對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動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學生要學、肯學、苦學的思
想,努力徹底地改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使本班學困生轉化率達到90%。
六、教學進度表
地理教學設計3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新課標為依據,圍繞“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宗旨組織實施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的學科功能,努力探討、改進教育教學手段,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二、工作目標
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著力培養(yǎng)學生讀圖、理解、綜合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三、重點難點
1.復習重點: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區(qū)、國家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復習難點:在識圖讀圖能力考查的基礎上,突出了比較分析的考查。
四、復習方法:
復習過程中,要進一步提高復習效率。
(1)整合地理內容
。2)教師仔細研究新課程標準。
。3)加強讀圖與判圖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復習日程安排:
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
第十九周:國家專題——巴西、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
第二十周:地區(qū)專題——歐洲西部;中東地區(q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南亞、亞洲
第二十一周:綜合復習。主要目的是提高應試能力。做到“三練”: 精選試題強化練; 規(guī)定時間適應練; 審題答題規(guī)范練。
地理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美國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和移民國情。
2、美國農業(yè)生產的布局和特點。
3、美國的工業(yè)布局和高科技的特點。
4、美國對世界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ǘ┠芰δ繕
1、運用美國的地形圖、氣候圖和農業(yè)帶的分布圖,揭示地形、氣候兩個要素對美國農業(yè)分布的影響。
2、運用美國的礦產資源圖以及美國主要的工業(yè)區(qū)和工業(yè)城市圖,揭示礦產資源對美國工業(yè)區(qū)的影響。
3、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有什么促進作用。
。ㄈ┣楦心繕
1、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通過學習美國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和對環(huán)境的破壞,培養(yǎng)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發(fā)展觀。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ㄒ唬┙虒W重點
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yè)生產特點、工業(yè)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ǘ╇y點
1、揭示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3、認識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環(huán)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ㄈ┙虒W突破
1、利用地圖說明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自然狀況。
2、利用圖表等資料,說明美國的工、農業(yè)生產特點以及種族的構成。
3
、使用美國的地形圖和氣候圖,揭示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
4、利用數字等資料,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5、使用柱狀圖和有關數字資料,引導學生討論、認識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環(huán)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三、教學準備
。ㄒ唬┙處煖蕚
世界政區(qū)圖、美國的地形圖、美國的氣候圖、美國的農業(yè)帶(區(qū))圖、美國的工業(yè)區(qū)與主要城市圖、美國的礦產資源圖、相關圖片、課件等。
(二)學生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收集華人對美國的貢獻的材料和美國工業(yè)品的品牌等。
四、教學過程
(一)移民國家
1.導人新課。
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踏上西半球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透過美國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風貌、經濟特點和人們的生活風俗等。
創(chuàng)設情景: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像(播放美國街頭游行隊伍錄像片段),看看在美國的普通居民中,都有哪些膚色的人?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說明美國是一個由各種人種構成的移民國家。)
總結: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入的,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板書:移民國家
2.你所熟悉的美國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國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華盛頓:美國人。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楊振寧、李政道:中國人。喬丹:非洲人。)
3.閱讀教材81頁圖9、2“美國的人種構成餅狀圖”,看看在美國什么種族的人口最多?
。ò追N人占84%,最多;其次黑種人占13%;其他占3%。)
4.閱讀教材81頁2題中印第安人、黑人和華人的對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對話反映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個什么問題?對此談談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國社會中,黑人、印第安人和華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國存在種族歧視問題。美國政府總是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而自己國內的種族歧視問題卻始終解決不了。)
板書:種族歧視
5.情景教學。
。1)展示唐人街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展示華人在美國工作、生活的資料。
問:華人對美國的建設都有哪些貢獻?
。ㄎ鞑块_發(fā),修筑鐵路;科學界獲諾貝爾獎的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航空領域有第一位華裔太空人:王贛駿。)
板書:華人的貢獻
6.過渡:有眾多的中國人生活在美國,那么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其他自然環(huán)境與中國相比有哪些異同?
(二)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
1.導語:要了解美國的農業(yè)狀況,首先來了解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其中決定氣候條件的因素主要是緯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區(qū)圖。
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鄰國位置。(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p>
3.除了本土外,美國海外的兩個州分別位于什么位置?屬什么溫度帶?(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qū),屬熱帶。)
4.展示美國國旗。
問:你知道美國國旗的含義嗎?(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qū)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qū)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
5.展示美國的氣候圖。
引導:美國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三面環(huán)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有哪些氣候類型?最主要的是哪種?(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6.展示美國的地形圖。
同學們,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洛杉磯、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
提問:美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哪種地形面積最大?(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即西部為山地,中間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7.引導。
由緯度位置可以推測到光熱資源。
由平原面積可以推測到耕地資源。
由海陸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測出水資源。
試按以上思路,分析、歸納美國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條件。(美國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緯30°~50°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占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汽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8.過渡。
美國作為農業(yè)大國,除了具有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國現代化農業(yè)生產的圖片。
展示材料2:美國從事農業(yè)的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yè)勞動力可以養(yǎng)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yǎng)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提問:以上資料說明了什么問題?(美國農業(yè)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實現了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
板書:生產過程的機械化。
9.美國農業(yè)在地區(qū)分布上具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地區(qū)生產專業(yè)化,形成了一些農業(yè)帶(區(qū))。好處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條件,便于推廣農業(yè)技術。)
板書:地區(qū)生產的專業(yè)化。
10.展示“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圖。
問: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主要形成哪些農業(yè)帶(區(qū))?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小麥區(qū):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農業(yè)區(qū):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濕熱。
11.展示“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圖表。
提問:美國有哪些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麥、大豆、棉花)
12.小結:美國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為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小結
通過閱讀圖表,查閱資料,合作討論,我們理解了美國的移民國情,了解了美國的位置范圍、農業(yè)生產中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專業(yè)、高效的生產特點,值得我們借鑒。
地理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種途徑,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對獲得的地理信息,通過對比、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其特征與成因,思考其相互關系;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的重要性,嘗試組織籌劃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觀念
教學課時 課時2
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三疑四學一悟”教學模式
課前準備 培訓學生、小組分組及明確組內發(fā)言順序
教學要求 評價標準
互動對象 教師 學生
一、設疑自學
1、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
2、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解決問題。
3、要求學生把不懂得問題列出來
1、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知識。
2、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知道的。
3、找出什么是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4、學生自己舉出不同的地圖種類、類型。
5、地圖的意義
6、地圖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關系非常密切,誰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都需要些什么?
二、解疑 合學
1、教師巡視,引導。
2、針對不同組的討論進行分析。
3、指出學生活學中的不足。
1、學生小組討論學習
2、通過互助解決問題
三、 質 疑 再 學
1、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想要獲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徑,書刊、雜志、報紙、電視、圖書館、互聯網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為信息來源,而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地理知識不可能一次完全記住,也不能說過耳就忘,還必須學會思考,如何將這些信息綜合,怎樣讓這些信息真正成為自己的,真正得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是解釋自然界、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或者是發(fā)現一些新的問題,現象。要考慮各種自然、社會要素,各種現象的分布,聯系、對比,要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一些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等各個方面。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動腦,細思考,大膽問,多假設,還可以借機鼓勵有潛力,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
1、除了會看地圖以外,要學好地理還需要有哪些方法
四、 拓 展 所 學
1、教師展示旅游圖,簡單介紹有關地方的景點,讓學生設計游覽景點的路線。通過地圖,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想去的地方,我們可以知道怎樣才能到達,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不管是紙質的,還是掛在墻上的,都是地圖
1、假期中我們經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旅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準確知道每一個景點的位置,設計一條既經濟,又實用的路線,最好有一份什么?
五、 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改進讓我深深體會到,細微的改進在教學效果上能出現巨大的差別。雖然一個很小的改變對于老師來說沒有多大差異,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另外一種思維方式,所以通過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學中不容忽視的是每一個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效”,特別在教學上,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夠改變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重視每一個細節(jié)的設計,全面、多方位考慮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特點把握好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提高教學效果。
從本節(jié)課的實施情況來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對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有些拓展知識可能對初一年級的學生還不太適合。
這堂課雖然做了較充分的準備,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還有待于提高。
板書設計
1.地圖類型:自然地圖、經濟地圖
2.地圖的制作
3.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地圖上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
比例尺形式: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4.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種途徑,
5.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地理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qū)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區(qū)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培育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啟發(fā)式
教具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課時
1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及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區(qū)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過程
[引入]
問題搶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高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新課導入]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huán)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qū),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應從哪里入手來認識一個大洲或地區(qū)呢?
[情景提問]比如,我想去某一個同學家拜訪,可不認識,你能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嗎?
[歸納、確認]在這里,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我描述──1.你家門牌號碼多少?2.你家周圍有什么明顯的地物標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實,認識一個大洲,也和認識別人的家庭一樣,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
[副板書]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轉]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實這和描述同學家的住址也是一樣的:亞洲所在的街區(qū)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亞洲的的門牌號碼就是其經緯度;亞洲的鄰居就是他周邊的大洲和大洋。
[活動]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副板書]
、 最北:81°N;最南:11°3′S;
、 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 、6.3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啟發(fā)引導]
[size=+0]
1.計算
a. 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 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 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 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ㄈ齻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板書]
1.跨緯度最大(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大
3.面積最大(4400萬平方千米)
地理教學設計7
一、編寫說明
(一)本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地理教育實習是為師范教育方向本科學生開設的實踐類必修課程,教育實習是該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通過實習,使學生接觸中學地理教育實際,將所學的地理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綜合運用于教學實踐,鍛煉和提高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和中學地理教育調查的能力,強化做一名合格中學地理教師的專業(yè)認識。
教育實習是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科學專業(yè)教學大綱中占據重要位置, 教學時數為12周,是實現地理科學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教育實習受非教學因素制約較大、在教學大綱中規(guī)格要求極少、內容的伸縮性很強,所以該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的基本功訓練。
。ǘ┙虒W基本要求
。1)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全面了解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對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和鞏固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專業(yè)思想和創(chuàng)造奉獻、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
(2) 通過深入中學地理教學工作實際,進行獨立的教學實踐,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學地理教學方法和特點,使實習生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運用于地理教學工作實踐和班主任工作實踐,掌握地理教學工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技能要求,培養(yǎng)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的能力;
。3) 通過深入中學班主任工作實際,進行班主任工作實習,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點、規(guī)律和方法,培養(yǎng)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中學教育現狀和中學生的素質現狀,中學教育對教師素質、技能的基本要求;并及時反饋相關信息,促進專業(yè)教學改革。并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規(guī)律,總結中等學校地理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培養(yǎng)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主要的教學內容
1.備課試講
備課試講放在校內進行,時間1周,采取學生分小組集中備課試講的組織方式。備課試講是教育實習過程中的關鍵一環(huán)。在學生踏上講臺之前,必須通過備課與試講,備課試講不合格的學生不準進入教學實習階段。通過備課試講實習使學生達到:
。1)明確備課的計劃性、目的性、科學性、針對性和預見性要求。熟悉分析教材、設計教學方法、根據中學生實際狀態(tài)安排教學過程的基本方法。
。2)熟悉教案編寫的規(guī)定格式。能夠獨立編寫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教案。
。3)通過試講使學生熟悉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技能,如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板書板畫技能、儀器演示技能、課堂提問技能、以及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技能等。
2.教學工作實習
。1)備課
使實習生學會如何在鉆研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寫出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詳細的課時教案。
。2)上課
實習生根據經實習指導教師批準簽字的備課教案組織課堂教學。注意體會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體驗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技能。學習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課后評議
通過評議,學習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
3.班主任工作實習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實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實習生應在原班主任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班主任工作實習。內容與要求是:
(1)了解、研究學生
包括了解中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個人興趣愛好、心理素質、性格特征、成長經歷、家庭情況、社會生活環(huán)境等,提出教育建議,并寫出書面報告。
(2)組織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班級集體意識
通過組織1—2次班會活動體驗如何培養(yǎng)使用班干部,充分發(fā)揮積極分子的作用,正確開展表揚與批評,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觀念的方法與技能。鍛煉開展班級工作的能力。
(3)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工作
根據本班學生的個性和實際情況,集中精力重點幫助一、二名學生,對學生進行單獨教育。學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技巧、技能。
。4)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
根據教育工作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家訪工作,爭取校外教育機關、團體的配合,開展適應學生特點的教育活動。
4.實習生的教育實習總結
實習結束前,每位實習生都要完成教育實習小結,總結要全面,并在小組中交流。
三、教學程序及學時分配
1.動員準備階段(1天)
包括實習動員、實習區(qū)概況介紹、實習目的、內容、安排與要求,以及實習成績評定的方法和指標,從思想、組織和物質上做好準備。
2.校內備課試講階段(1周)
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的模擬試講訓練。
3.中學實習階段(11周)
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實習學校,開展教學工作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教育調查與研究。
(1)教育見習
。1)實習生進駐實習學校,召開實習見面會,邀請實習學校有關人員作學校概況、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報告;實習生與實習學校任課教師、原班主任和實習班級學生見面,了解教學進度、教學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具體要求并進行課程交接。
(2)組織學生觀摩教學和主題班會活動。
(3)實習生在雙方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鉆研教材、編寫教案、進行試講等工作。
。4)實習生在雙方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實習班主任工作計劃。
。2)教育實習
(1) 在雙方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習工作,包括編寫教案、課堂講授、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指導作業(yè)練習和實驗等。每個實習生的課堂教學不少于4個教案,7個課時;
。2) 實習生互相聽課,聽課節(jié)數不少于10節(jié);
(3) 課堂教學結束后進行評議,評議會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主持,先由實習生自我分析,再由其他師生評議,指導教師總結;
。4).組織實習生公開教學1-2次;
。5)在原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實習班主任日常工作。實習期間,每個實習生要組織一次班集體活動,如班會、團隊活動,并寫出書面計劃和總結。
4. 教育實習總結階段(1周)
。1) 實習生要寫出個人全面的或專題的教育實習總結報告,召開實習交流會,與實習學校有關人員和教師交流意見;
。2) 完成課程及班主任工作的交接手續(xù),作好告別和善后工作;
。3) 完成實習生教育實習鑒定,由實習學校教師給出實習原始成績;
。4) 搜集、保存實習中有價值的資料,如計劃、總結、教案、教具、多媒體課件等;
。5) 進行教育實習匯報課,評選優(yōu)秀實習生;
(6) 依據高師地理專業(yè)教育實習成績評定辦法,由系實習領導小組評定實習生的成績。 (注:這一階段在回校上課時進行)
地理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成就。
2、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產業(yè)特點、分布及發(fā)展方向;收集資料加深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技能,讀圖、析圖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分布特點的技能。
3、通過感知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抽象、概括思維過程,形成、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進而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及分布特點;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在工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分布特點及發(fā)展方向。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
學生:收集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成果的圖片,“武漢光谷”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一些特殊的帶“洋”的稱號,引入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
讀圖課本找出我國解放前后工業(yè)產品的增 長,了解我國工業(yè)品產量的增長和布局的變化。
板書:一、我國工業(yè)的發(fā) 展
講解:舊中國的工業(yè)非常落后,產量少,部門不全,只有幾個大城市工業(yè)相對發(fā)達。如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
轉承:課前, 同學們通過報紙雜志或上網收集了有關高新技術產業(yè)成果的資料,對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同學們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收集的資料并作簡要解釋。
學生活動:學生在投影儀上展示資料。
。ㄔ谫Y料收集過程中對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了初步的認 識,展示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獲得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引導:其實,我們從互聯網上收集資料就是高新技術產業(yè)改變了我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體會到互聯網帶來了一場新的學習革命。那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yè)呢?高新技術產業(yè)與傳統工業(yè)相比有什么特點?分布如何呢?發(fā)展方向怎樣呢?這就是我們要一起來了解的內容。
板書:二、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
出示課件、提問:“北京高新技術園區(qū)”,介 紹我國 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fā)試驗區(qū)──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qū)。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條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術產業(yè)?
[學生搶答]高新技術產業(yè)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新興產業(yè),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為“龍頭”的產業(yè),產品科技含量高。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
[出示板書]1.高新技術產業(yè)[
[出示課件、教師承轉]通過觀看中關村的視頻材料,與傳統工業(yè)相比,高新技術產業(yè)有什么特點呢?填寫下表。
項目 高新技術產業(yè) 傳統工業(yè)
科技人員比例
產品增加值
生產增長速度
產品更新換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開發(fā)費用
[學生活動](加深對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
[出示板書]2.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
[教師承轉]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yè)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猛。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生物技術類、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競爭優(yōu)勢的產業(yè)正在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呢 ?[
[出示課件、提問]對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說出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布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學生搶答]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出示板書]3.高新 技術產業(yè)分布的特點:大分散、小集中。
[教師承轉]我國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開發(fā)重點。沿海、沿邊、內地地區(qū)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的重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搶答]
──沿海地區(qū)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托,側重科技園區(qū)型高新技術產業(yè);
──沿邊地區(qū)以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yōu)勢,開發(fā)以貿易導向型的產業(yè);
──內地以優(yōu)勢資源和工業(yè)基礎,多發(fā)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yè)。
[教師承轉]高新技 術產業(yè)對經濟的發(fā)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請閱讀P115活動1的三則短文,然后回答活動2的(1)(2)(3)小題。
[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問題(1)高新技術 產業(yè)對上海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問題(2)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對北京市的經濟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問題(3)國際互聯網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將會改變企業(yè)的傳統生產方式。
[實例分析討論]最近幾年,電子通訊、生物工程、軟件行業(yè)成了各路求職人員眼中的“香餑餑”,相比之下,鋼鐵、紡織、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yè)的吸引力就小多了。在不少人眼中,傳統工業(yè)“老氣橫秋”,不如所謂“朝陽產業(yè)”的高新技術產業(yè)有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探討、教師提示點撥]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縮短一個產品從開發(fā)、 生產到銷售的周期,保證企業(yè)產品能緊跟市場需求。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工業(yè)生產擺脫了“找米下鍋”的局面。納米技術在材料、醫(yī)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了新產品的開發(fā);環(huán)境技術使工業(yè)發(fā)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為其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條件;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用生物技術、生物醫(yī)學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yè),促進 社會產業(yè)結構越來越多元化、高效化,為整體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讓學生在思考中掌握學習方法,在交流中展現個性才能。)
[學以致用]1992年,經批準設立的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將對臨 沂市的經濟發(fā)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借鑒高新技術產業(yè)對上海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你有什么建議呢?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結]傳統工業(yè)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將闖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huán)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路子。憑借高新技術,傳統工業(yè)重振雄風指日可待。
【作業(yè)設計】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分布特點
地理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qū)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
。ǘ┦谡n: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guī)律,幫助學生得出規(guī)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系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教師自評:
《地形圖判讀》這一節(jié)文字不多,但內涵豐富,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我以自制模型為載體,以海拔的認識——等高線圖的判讀——山地部位名稱作為教學主線,較好地演示了等高線的基本原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等知識,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較好地強調了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取知識。 但是在幫助學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時,我比較著急,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有些困惑;還有如果語言的表達能更簡短精確、風趣幽默,我相信效果會更好,還要繼續(xù)努力。
二、學生反饋:
教師語言通俗易懂,教態(tài)親切自然;教學用的模型直觀、形象、生動,讓我們似乎身臨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也是依照模型繪制的,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點評:
1、備課充分,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科學性強,教學重、難點突出。
2、運用自制模型并結合小黑板,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
3、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理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海洋中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開發(fā)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我國發(fā)展海洋水產業(yè)的有利條件、主要漁場分布。
3.使學生了解我國海鹽和海底石油資源開發(fā)利用、分布狀況。
4.使學生樹立合理開發(fā)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觀念,樹立海洋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教學重點
1.認識我國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2.使學生樹立合理開發(fā)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觀念,樹立海洋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教學媒體
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我國近海主要漁場和海流分布圖,漁場的形成示意圖,我國沿海主要漁場與近海石油資源分布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僅美麗,而且富饒。21世紀將是海洋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
【板書】
第四節(jié) 海洋資源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
【講述】 我國國土遼闊,海陸兼?zhèn),海岸線長達18000千米,有6500多個島嶼,除了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外,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可歸我國管轄的海洋面積約有300萬平方千米,這一片寶貴的海洋國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它將成為我國開發(fā)利用的新領域。那么海洋有哪些資源呢?
【指導】 閱讀課文第一段,你能理解文中這幾句話的含義嗎?
學生閱讀后,討論回答。這幾句話分別指的是:海洋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石油資源、海鹽資源、海洋能源。
【小結】 我國有遼闊的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
【指導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回答:
(1)我國從北問南瀕臨哪幾個近海?
(2)你認為我國海岸線的長度是長還是短?大陸架的分布是否寬廣?
【提問】 我國的海洋資源是否豐富?
學生讀書,討論。
【指導概括】 根據課文中介紹的我國魚類、蝦、蟹、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灘涂等數據,我們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的特點。
【板書】 1.豐富的.海洋資源
【講述】 我國海洋資源雖然豐富,但目前開發(fā)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國陸地開發(fā)利用程度較高)。人類面臨著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等。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空間已不堪重負。地球上生物資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能力是陸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態(tài)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水產品。因此,海洋的開發(fā)利用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向海洋進軍,讓海洋資源服務于人類,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板書】 2.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的意義
【引導】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什么海產品,其產地在哪里?
【板書】 二、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
【指導啟發(fā)】 讀我國近海主要漁場和海流分布示意圖,及相關的課文和圖片,思考我國發(fā)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板書】 1.我國發(fā)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最后教師小結。
【小結】 從寬淺的大陸架;陸地江河匯入帶來的豐富餌料;近海從低緯北上暖流和從中高緯南下的寒流交匯所帶來的暖水性魚類和冷水性魚類。這三方面說明我國具有發(fā)展海洋水產業(yè)的有利條件,并同時說明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它是多種經濟魚類洄游的必經之處,每年有小黃魚、墨魚、帶魚等幾次大魚汛。渤海漁場是對蝦的產區(qū)。我國近海的經濟魚類有近200種,其中帶魚,大、小黃魚,墨魚,對蝦等水產品產量極為豐富。
【板書】 2.我國最大的漁場
【講述】 除捕撈外,我國在近岸線海灘涂發(fā)展了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業(yè),如對蝦、海帶、紫菜等。
【看景觀圖】 海帶養(yǎng)殖、對蝦養(yǎng)殖。
【板書】 3.海水養(yǎng)殖業(yè)
三、海鹽和海底石油
【指導讀圖】 同學們看我國沿海漁場和近海石油沉積盆地分布圖,哪兒鹽場分布較多?由于海岸線漫長,我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鹽場很多。我國海鹽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從圖上可知,北方渤海、黃海產鹽多,南方東海、南海產鹽少。
【提問】 為什么我國北方海域產鹽多,南方海域產鹽少?(從地勢、氣候兩方面分析)。我國最大鹽場在哪兒?(長蘆)
【板書】 1.我國主要海鹽生產地和最大的鹽場
【指導讀圖】 看海底石油資源情況如何?近海的石油沉積盆地,說明我國石油資源前景廣闊。我國海底石油資源相當豐富,近些年在勘探、開發(fā)、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板書】 2.豐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資源的保護
【講述】 海洋能幫助我們解決最困難的食物問題,請同學討論書上的“想一想”,哪種捕魚方案可取,為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第一種捕魚方案不可取。因為這是一種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的行為,長期這樣下去,魚產量只會越來越少。第二種方案可取。因為這樣做能保證人類對其繼續(xù)利用。
【教師承轉】 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講述我國近海過度捕撈,使水產品產量逐年下降,有的魚種甚至滅絕。為了保證海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使海洋環(huán)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提問,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捕養(yǎng)結合,控制近海捕撈的強度,大力發(fā)展濱海增養(yǎng)殖業(yè)和遠洋捕撈業(yè)。
【板書】 1.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引導讀圖】 看海洋污染示意圖。隨著向海洋進軍,海洋污染問題也隨即出現,請同學說出海洋污染主要來自哪幾個方面?
學生讀圖回答,海上石油開采帶來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廢水、廢液及固體廢棄物等。
【講述】 針對上述問題,請討論海洋污染有什么危害?我們應采取什么對策?你自己能為海洋資源保護做些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①加強立法管理;②建設一支開發(fā)、利用海洋的科技隊伍:③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板書】 2.防止海洋污染
【小結】 以海洋資源為開發(fā)對象,以各種先進的科技為手段,在海洋進行各項經濟活動將是21世紀的工作之一。你們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一定要有海洋環(huán)境意識,合理開發(fā)利用、保護好海洋資源,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好。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海洋資源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
1.豐富的海洋資源
2.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的意義
二、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
1.我國發(fā)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
2.我國最大的漁場
3.海水養(yǎng)殖業(yè)
三、海鹽和海底石油
1.我國主要海鹽生產地和最大的鹽場
2.豐富的海底石油
四、海洋資源的保護
1.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資源
2.防止海洋污染
小資料
(1)中國礦種齊全,儲量豐富
截止xxx年底,我國已發(fā)現礦種168種,礦床和礦點20多萬處,其中具有探明儲量的151種,礦產地2.3萬處,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其潛在總值達91.66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稀土、鎢、鈦、銻、鋰等1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鉛、鋅、錫、鋁等21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十二位。我國是世界上已知礦種比較齊全,資源配套條件較好的國家之一。
(2)中國礦產資源地區(qū)分布廣泛,相對集中
從主要礦種來看,目前我國煤炭探明儲量已逾1萬億噸,北方17省區(qū)占89%,南方15省區(qū)只占11%,其中,晉、陜、內蒙古三省區(qū)占全國的70%以上;云、貴、川三省則占南方煤炭總儲量的88%。全國1/2以上鐵礦集中分布在遼、冀、川三省;鉻礦則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礦資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貴、川五省。銅礦的1/4集中在江西。陸上石油分布在黑、魯、冀、新等少數省區(qū)。
(3)我國依法擁有一片藍色的國土
我國在xxx年5月15日全國八屆人大第十九次會議決定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按照《公約》規(guī)定,我國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我國的邊緣海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在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域,實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后,可歸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有300萬平方千米,這一片寶貴的海洋國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將成為今后解決我國食物、能源和其他資源不足的重要來源和新領域,也是保衛(wèi)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4)潛力巨大的“天然糧倉”
地球上生物資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陸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態(tài)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每年能提供30億噸水產品,這還不包括海水增殖養(yǎng)殖業(yè)產出的產品。由此可見,海洋生物資源在解決世界糧食問題、糧食安全上大有好處。
地理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美國的位置、自然概況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條件、分布及主要特點。
2.了解美國經濟對世界資源與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
3.了解美國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4.理解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學會分析影響農業(yè)帶(區(qū))的主要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分析美國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的有利條件,以及自然條件對工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學會分析圖像、表格等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學生閱讀各類地圖,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
4.通過學生收集美國經濟發(fā)展對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huán)境等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過學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間、自然條件與工農業(yè)生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生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認識種族歧視與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學生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2.通過學生了解美國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huán)境等事例,使學生能夠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fā)達,樹立全球意識、正確的資源觀和環(huán)境觀。
3.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huán)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虒W重點
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yè)生產特點、工業(yè)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ǘ┙虒W難點
1.揭示美國農業(yè)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理解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3.認識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世界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環(huán)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討論分析法。
四、課時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老師:在前邊幾章學到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都是屬于東半球的,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個嶄新的章節(jié)西半球的國家。大家看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圖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書: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為南美洲與北美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是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以北為北美洲以南是南美洲。人們還習慣把美洲分為北美和拉丁美洲。大家在地圖上找找屬于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qū)?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北美與拉丁美洲主要以美國與墨西哥的分界線為界,以南的部分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主要說拉丁語。
講授新課:近來一部《阿凡達》掀起了一股看3D電影的熱潮,大家都知道是哪產的這部電影嗎?
學生回答:好萊塢
教師:大家還看過好萊塢的哪些大片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大家知道不知道好萊塢位于哪個國家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好萊塢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qū)西北郊,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市。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美國,了解美國的一些基本情況。大家看書圖
9.5、圖9.12和地圖冊找出美國有那幾部分構成。
地理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組成物質、天體及其類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體的特征和區(qū)別,初步認識各類天體系統之間的層次關系,從而加深對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教材,使學生具有歸納整理知識、提取重點和找出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自學能力。
2.通過閱讀圖片、畫圖和思考等活動,提高學生從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并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難點
1 .天體系統的層次;
2 .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的含義;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媒體與教具
地球儀、星云和星系幻燈片,天文掛圖,多媒體、“太陽系模式圖”掛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講授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同學們,通過我們初中地理學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但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圍還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陽。不過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卻不僅限于此。現在我們就面向整個宇宙,來介紹地球的有關知識。
【板書】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紹】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早在人類文明初期就開始了。那時人們用肉眼進行觀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來不動的,人稱其為恒星;有移動的行星;還有彗星、流星等。后來,人們借助于光學天文望遠鏡,又發(fā)現了星云和星系。所有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形式,人們通稱天體。
【討論】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2閱讀材料,并結合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所見,談談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天體的主要類型:星光閃爍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動的行星、圓缺多變的月亮、輪廓模糊的星云、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尾的彗星、氣體和塵埃(備注:1此部分采用多媒體手段演示各種天體的主要特點及各種天體的視形狀和特點;2.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板書】1、幾種常見的天體
【過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體和星際物質構成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上的各種天體是否為孤立的呢?經過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我們稱之為天體系統
【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本P3圖1.2及相關材料,舉出一些天體系統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動題。
【學生回答】略
【引導】好,像同學們舉出的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等都是天體系統。那么,這些系統內的天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們之間存在什么形式的關系呢?(互相吸引;圍繞旋轉)
【板書】 2、天體系統
【啟發(fā)討論】天體系統有大有小,大的天體系統又可包含許多小的天體系統。剛才同學們提到的三個天體系統之間是如何包含的呢?(銀河系含太陽系,太陽系含地月系)
【學生回答】略
【講解】 (投影課本P3圖1.2講解)地月系只有兩個天體,地球和月球,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太陽系則包括太陽、八大行星、衛(wèi)星及其它天體,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距離為1.5億千米;而銀河系是由太陽和千千萬萬顆恒星組成的恒星集團,象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1000多億顆,太陽就處于距銀河系中心2.7萬光年的位置上。
【講解】銀河系已如此龐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體系統呢?是否就是我們的宇宙呢?還遠遠不是。利用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觀測到在銀河系之外,還有約10億個類似的天體系統,它們被統稱為河外星系。
【多媒體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麥哲倫云等)。
人類目前所認識到的整個宇宙,科學家稱之為總星系,是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當然,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必然還會進一步擴展。
【講解】同學們剛才關于活動的回答很好,這里我們一起總結一下:
(多媒體投影)
【總結全課】
地理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看圖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及主要城市
2.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簡要說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運用地圖、資料分析自然條件對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的啟示。
4.了解東西方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本節(jié)是國家地理的第一節(jié),學好這節(jié)對以后的國家學習會起到良好的拖動作用。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題,或因圖起、或因表生、或因計算而得答案、或探討而有結論,無不要求學生勉勵親為,從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通過對日本經濟依賴性強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一系列情境中體會并樹立發(fā)展經濟的方向和趨勢有所理解,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日本的經濟發(fā)展特征;日本的工業(yè)布局。
教學難點日本的工業(yè)布局及其成因。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 地圖 掛圖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討論法 讀圖法 問題解決法
教學建議
新課導入:日本自古以來與我國密切相關,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部分中國與日本字唐朝以來相關的圖片。曾經遠遠落后于我國的日本,在當今日本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穩(wěn)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提問:為什么日本的經濟會是如此發(fā)達呢?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系,那么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是怎樣的呢?
。ò鍟┮、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
讓學生根據結合66頁文字部分了解日本的面積、人口、語言和民族等基本概況,讀課本66頁“日本地形”圖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組成。
。▽W生讀圖討論回答)
。ò鍟1、日本的民族和人口
(提問)日本雖然面積小,只有37萬平方千米,但海岸線卻比我國還長,為什么?
(學生指圖回答:日本是個群島國家,海岸線曲折。 )
。ò鍟2、群島國家,多港灣
。ㄌ釂枺 看日本地形圖,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點?
日本國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這狹小的平原,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僅多山,還多火山、地震,這是為什么? (展示)“板塊構造示意圖” 與“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
。ㄖv解)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處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帶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內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島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板書) 3、多山,多火山、地震
通過課本67頁了解日本的氣候
讀表:東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氣溫和降水量
提問:(1)冬季,東京比北京冷還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個多?
。3)這說明日本的氣候具有什么特點 ?
。ㄐ〗Y) 東京和北京大致處于同一緯度。但是,冬季東京比北京溫暖,夏季比北京涼爽,且降水量比北京豐沛,這說明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 (提問) 日本多山,降水又較多,河流會有什么特點?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為森林覆蓋,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 (轉折過渡) 日本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那么用來發(fā)展工業(yè)的礦產資源是否豐富呢?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這些原料和燃料都從哪些大洲進口 。
結合課本68-69頁及圖3-6“日本進口能源和礦產示意”圖了解日本的資源狀況。
(總結)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進口,而且進口的比例較大(90%以上)說明日本的礦產資源嚴重缺乏。日本工業(yè)原料的來源很廣,除歐洲和南極洲外,其他幾大洲均有。我國和日本相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才13.4%,但還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壞森林資源,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ò鍟4、礦產資源貧乏
(提問)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這對它的經濟發(fā)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這一不足呢?
讓學生根據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分析這些因素對日本經濟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強國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存在著矛盾。那么,日本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呢?
。ò鍟┒l(fā)達的經濟
提問:日本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生活中有哪些產品是日本的?
。ㄓ蓪W生分組討論回答。)
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說明日本出口產品在世界中的地位。說明日本是一個加工貿易大國,依靠大量出口產品賺取大量外匯而發(fā)展經濟,從而成為一個經濟強國。
提問:是否任何一個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國家都可以成為世界強國呢? (不能)
那么,日本產品的獨特魅力何在呢?
。ò鍟1、經濟發(fā)展條件
一種產品能夠暢銷必備的條件就是物美價廉。
物美,也就是產品的質量好,技術含量高,日本注重科技教育的發(fā)展,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價廉,就是價格低,成本低。產品成本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哪些呢?(由學生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成本構成包括工人的工資、原材料和運費等。
引導學生分析:
(1)日本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工資成本低;
(2)日本資源貧乏,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結合課本69頁日本金庫能源和礦產示意圖學習);
。3)運費:日本是一個多優(yōu)良港灣的島國,海洋運輸發(fā)達。(進口—加工—出口,這樣的類型就是加工貿易。)
提問:日本依靠大量出口產品賺取外匯、進口大量原料彌補資源的貧乏。應該把工廠建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的節(jié)省運輸路費呢?
。ㄐ〗M自由討論)
(板書)2、工業(yè)分布
教師小結:把工廠建在沿海地區(qū)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運費,方便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日本多優(yōu)良的港口,海洋運輸便利。(結合課本69頁“日本工業(yè)分布圖”落實日本工業(yè)的分布及日本的著名港口城市)
加工貿易經濟不僅使日本成為經濟強國,還使日本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展示大量關于日本文化對比的圖片,體現出日本文化關于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東西方的強烈對比)
思考:這與加工貿易有什么關系呢?
作為相對封閉的島國,要想發(fā)展經濟尤其是發(fā)展對外加工貿易經濟就必須對外開放,開放就意味著要吸收外來文化,包括東西方文化。于是日本就形成了獨特的東西融合的文化,既保留有民族的傳統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色。
合作探究日本經濟的發(fā)展對我國未來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啟示?
當堂達標 運用多媒體提供日本空白圖,由學生將日本重要的地理事物填充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地理教學設計14
八年級下冊地理《中國的地理差異》中考復習教學設計設計理念:
通過讓學生合作、討論、探究,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西北地區(qū)干旱的氣候對當地生產生活的影響、高寒對青藏地區(qū)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響,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充分討論,經教師適當點撥,力求重點得到突出,難點得以解決。通過四大區(qū)域的復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區(qū)域差異,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或者影響性,培養(yǎng)學生哲學思維。本節(jié)的教學還對學生今后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以及西部大開發(fā)等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教材分析:區(qū)域差異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一大特點,區(qū)域劃分是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經常運用到的。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是從地理環(huán)境的角度上來劃分地理區(qū)域的,中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也是在區(qū)域層面上劃分最大的區(qū)域。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以及依據,四大地理區(qū)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夠簡單的闡述,但是對于區(qū)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從學習區(qū)域的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探究。
知識目標:識記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名稱、劃分的界線、劃分的主導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各地理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系性原理,能用哲學的觀點觀察地理事物。
教學重點:四大地理區(qū)域的位置、范圍、界線以及劃分的主導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異。
教學難點:各自然要素之間的聯系性。
教學方法:圖表法、邏輯推理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前置作業(yè)、學案、教材。
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課題。
重難點探究:
探究一:干旱的大西北
探究二:高寒的青藏地區(qū)
播放多媒體視頻(關于四大地理區(qū)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師:通過這幾幅圖片,同學們可以看出我們今天復習的課題是什么?
出示目標
師:我們進入第一個活動,看看你前置作業(yè)完成的如何?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訂正答案(根據學案的要求完成任務)?茨膫小組完成的既快又好,訂正后請舉手示意。(適當點評完成任務的小組)
師:各小組展示疑問并求助
。ㄟm當點評,鼓勵性語言)
出示答案
。ㄟ^渡):基礎知識過關了,我們將要背著知識的行囊攀登重、難點知識的高峰
來看探究一:出示課件(相關圖片)(播放中國1月氣溫分布情況圖、中國溫度帶分布圖、中國河流分布圖、中國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分布圖、中國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中國干濕地區(qū)圖等),提問:注意看秦嶺和淮河一線與哪幾條界線位置接近?
要求:把你們的答案一定要落實到學案上。
師:其他小組有沒有疑問?
老師還有個問題,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組成了什么自然地理要素?北方以什么氣候為主,南方呢?
生:氣候。
生:北方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南方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師:同學們真是太牛了,相信給你們一道中考題,你們一定能快速做出來。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這么難的中考題都能這么快的做出來,看來探究二對你們來說小菜一碟。
教師點撥: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有沒有聯系?干旱對農業(yè)、人口的分布、交通設施的建設等有什么影響?
教師點評小組表現,出示課件結構圖。
教師總結:研究一個區(qū)域。首先要了解一個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范圍、自然條件、人文條件,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現在由大西北飛往湖北和山東,走進考場做幾道中考題。(出示中考題)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探究下一個問題,根據老師給你們說的方法,把探究三的結構圖畫出來。
教師點撥:由高生寒,高寒的氣候對當地的農業(yè)、景觀和人口、城市必定有關系。觀看圖片。
生:四大地理區(qū)域。
學生齊讀目標。
小組合作:組內相互訂正答案,組長記錄疑問知識點。完畢后示意。
有疑問的小組提問,其他小組解答。
核對答案,記性并相互相互提問。
仔細觀看圖片,小組合作,探究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小組展示討論結果(兩個小組)
一名同學版圖探究結果并講解。
暴露問題,同學之間解決。
做學案探究以后走進中考題,做學案中考題,并由學生講解為什么會選擇這一項。
小組合作,根據學案中探究二的提示來討論得出西北地區(qū)干旱的原因,以及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小組展示
跟著教師的引導,遷出正確答案。
走進中考,習題練習并講解。
組長帶領組員繪制青藏地區(qū)的結構圖。兩個小組同學上臺展示。并講解繪制的依據和各個要素的聯系。
由學生分析聯系。以聲音圖像導入復習課題,形象生動,激發(fā)學習熱情,明確復習課題。
明確目標,帶著目的去學習。
訂正答案的過程也是鞏固記憶的過程。
。ㄔO疑解疑,全面依靠學生)
。ǹ凇⒛X并用,知識的提取便于鞏固)
鍛煉學生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
自學自答,有疑難問題拋給學生解決,互幫互學。
設計這個題一方面是突破難點和重點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這個題交給學生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為下一個探究做準備。
鞏固練習。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舉一反三。
通過教師的引導由學生一步步分析出答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鞏固提高
本節(jié)小結師:三次探究之旅結束了,大家一定都有收獲,帶著你們的收獲來完成鞏固提高吧。
出示課件。
師:通過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復習,研究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你知道嗎?請大家總結到學案上,每組推選一名發(fā)言人說說你們的看法。做鞏固提高練習題
學生展示,設疑,解疑
討論、總結、發(fā)言隨堂練習,鞏固提高
放手給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總結提升
板書設計:
區(qū)域地理(研究)
1.位置、范圍
2.自然地理(地形、氣候、河流、植被)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農業(yè)、工業(yè))
地理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边@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谕队罢故緰|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壅故荆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的科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qū)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qū)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位置上。規(guī)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茨膫組完成得好。
(答對,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yōu)秀小組)
、俪嗟罊M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鄯謩e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苷f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地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設計06-23
教學設計地理教學反思12-11
優(yōu)秀的地理教學設計01-07
地理《洋流》教學設計01-06
中東地理的教學設計03-22
疆域地理教學設計11-28
《中東》地理教學設計12-31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2-07
地理技能大賽教學設計02-07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