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如走、致詞、裙、前途等。
2、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3、了解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給當時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與學設計
一、導入
1、播放視頻材料。
2、導語。
二、教學
1、讀一讀
。1)讀背景材料。讓學生先讀注釋①,并看教材插圖,了解寫作背景。
。2)學生自讀。讓學生圈點批注自己認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句子,學生交流后,教師以課件展示字詞。
。3)指名學生朗讀。讓其他同學做評價。
。4)教師范讀。強調感情。結合具體詩句做朗讀指導(停頓、語速、語調方面)。
。5)學生齊讀。
。6)你讀出了什么?
2、理一理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讀詩,教師適時講解點撥,幫助學生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夜捉人”表現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讀后,你對詩歌及其詩人杜甫有什么話要說嗎?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你如何認為?
。3)題為《石壕吏》,作者為何不把差吏的話直接寫出來?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討論中探究問題。
4、練一練
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能的話,讓學生試背。
5、寫一寫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若有興趣,也可改寫成一幕短劇。(提示略)
三、結語
戰(zhàn)亂將人民置于水深火熱之中。封建時代社會的動蕩,政權的更替,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做一個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人。ㄒ愿枨稇(zhàn)爭不是問題》做背景音樂,并以課件展示結語,以營造情景,引導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積累并理解詩中相關詞語的含義。
2.品析關鍵詞句,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對悍吏的譴責。
3.了解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詩意,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聯系作者經歷,感知一個飽經憂患、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回顧舊知
1.讀對聯,猜詩人。以評價杜甫及其詩作的對聯導入。
2.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杜甫的詩歌,并交流有關杜甫的資料。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理解字詞,讀懂大意。
2.教師示范誦讀,學生朗讀。
3.概括這首敘事詩的主要內容,并補充介紹作者寫作本詩的時代背景。
三、品讀詩歌,重點研讀
1.思考:詩歌題目是《石壕吏》,可是詩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兩句,主要篇幅卻是在寫老婦人的訴說,為什么?
提示:細讀老婦人“致詞”的十三句詩,想一想老婦人的話中包含了幾層意思?
老婦人面對官吏怎樣的逼問才有這番“致詞”的?
討論交流,想象并補充官吏的問話,從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考:除老婦人的“致詞”外,詩中還有哪些詩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 結合關鍵語句進行分析。
四、再次誦讀,感悟情感 (完成表格,歸納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提升
1.熟讀成誦,掌握關鍵字詞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提示:發(fā)揮想象,合理補充故事情節(jié),注意對人物進行具體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適當加上環(huán)境烘托。)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積累文學常識。
2.反復誦讀,體會古體詩句式、韻律等特點。
3.品讀詩文,理解詩歌,體會巧妙構思及語言特點。(重點)
4.品析詩文,感受詩中的社會現實與詩人的情懷。(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一、新課導入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人民在這八年中飽嘗的卻是數不盡的疾苦,道不完的災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根據自己的真實見聞寫就“三吏”“三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石壕村,傾聽他痛心的嗟嘆。
二、走近詩人,知曉背景
以填空題的形式提示學生回答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通過視頻的形式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軌跡,通過課本注釋介紹知曉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感知音韻
1.反復誦讀,感知古體詩的音形韻律特點
學生自讀,教師糾正字音;
播放音頻,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韻律;
學生再讀,感知內容,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
2.結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觀察,明確杜甫創(chuàng)作的古體詩的特點。
字數靈活,五言、二言、七言、九言句等;
句數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韻律多變,不究平仄。
四、理解詩意,明確結構
1.結合注釋,師生共同梳理詩歌大意。
2.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敘事詩。記敘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事件分別是什么?
明確:時間:晚上;地點:石壕村老婦人家中;主要人物:官吏、老婦人;事件:官吏捉人。
3.請你結合譯文,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中的故事。
開端:詩人日暮投宿,遇到官吏深夜捉人;
發(fā)展:老婦人開門哭訴,講述家庭飽受戰(zhàn)禍的現狀;
結局:老婦人被抓走,詩人與老翁告別。
五、分析構思,體悟主旨
1.請分別用詩中的一個字,概括差役與老婦的形象?
明確:差役——怒(嗔怒,蠻橫)
老婦——苦(艱難,悲苦)
2.老婦苦在何處?
明確:喪子之痛、家境困窘、年老應役。
3.有人讀完這首詩歌說老婦人致詞中的內容是它主動一口氣表達出來的,你怎么認為?
明確:構思之巧——藏問于答(寓問于答)。
詩人明寫老婦,暗寫差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贊揚老婦人自請應役的精神,含蓄揭露統(tǒng)治階級爪牙的殘暴。
4.石壕吏粗暴地吆喝了些什么?(結合老婦的回答,發(fā)揮想象,補充石壕吏的話)
5.投宿這樣一個家庭,見了這樣一件事情,聽了這樣一段話,“我”制止了嗎?“我”說話了嗎?你能體會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明確:A.內疚、自責。B.糾結、矛盾。
六、體悟情懷,總結升華
1.結合背景,明確詩人的情懷:
上憂國難,下憐百姓。
2.小結:
郭沫若先生稱頌杜甫:“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以詩文為史,他顛沛流離卻心系天下,真可謂詩中“圣杰”!愿杜甫精神長存,世間再無戰(zhàn)亂。ㄔ僮x詩歌)
七、作業(yè)布置
1.背誦并默寫《石壕吏》。
2.發(fā)揮想象,增加細節(jié),將《石壕吏》改寫成一則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詩史”的特點。
2、能力目標:文言文的誦讀;古代詩歌的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百姓勇于擔當的獻身精神,認識吏治的關鍵性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及“詩史”的體現
2、杜甫矛盾心理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法、延伸拓展法
時間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3分鐘)
1、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他的詩多沉郁頓挫。后人尊稱他為“詩圣”,譽其詩“詩史”!懊耖g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2、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開始,整整持續(xù)了八年,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煙四起、戰(zhàn)事連綿;這八年,整個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特別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兵敗鄴城,大唐政權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根據自己的真實見聞寫就“三吏”“三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石壕村,傾聽他痛心的嗟嘆。
。ǘ┳宰x(10分鐘)
1.自由大聲誦讀,借助音節(jié)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
三男鄴城戍 死者長已矣惟有乳下孫
老嫗力雖衰 急應河陽役 如聞泣幽咽
2.自主質疑,探究學習。積累一字、一詞、一句。
詞義:
暮投( )石壕村 老翁逾( )墻走( )
吏呼一何( )怒 聽婦前致詞( )
三男( )鄴城戍( ) 一男附書至( )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長已( )
惟有乳下孫( ) 老嫗( )力雖衰
急應( )河陽役 猶得( )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 如聞泣幽咽( )
句子: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老師的積累:
戍——戊、戌(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
一何——多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茍且偷生
3.試著理一理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4.你讀到一個怎樣的故事?你能用詩中的一句來概括嗎?——“有吏夜捉人”
齊讀,讀出一點故事味
(三)朗讀(10分鐘)
1、讀出情感。
杜甫“天明登前途”之時,百感交集,試著體會體會。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同情苦難的百姓,痛恨兇惡的差役,無奈于腐朽的政治統(tǒng)治——讀出一種真摯的情感(憂國憂民)。
2、讀出角色。
在杜甫的敘事中,凸顯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試著揣摩一下這二者的形象特點。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讀出兩人不同的口吻(官吏——暴,老婦——苦)。
3、讀出起伏。
仔細體會老婦的陳詞的過程,體察百姓之苦 。
喪子之苦、困窘之苦、應征之苦 ——讀出三層無奈的苦楚。
。ㄋ模┢纷x (15分鐘)
1.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并不簡單,但詩人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的再現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全過程,精練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我卻有一個疑惑,文中鮮少描寫石壕吏,卻為之起名為《石壕吏》。請你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作出圈點批注,談談你的`發(fā)現。
示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環(huán)境刻畫——“暮投”反映出亂世動蕩,人心不安,天剛一落黑就不敢繼續(xù)趕路!按濉弊滞嘎冻霰篷R亂的年月 ,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尋小路,歇荒村。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jié),由此生發(fā)。 不說“征兵”、“招兵”而說“捉人”,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正面刻畫——“夜”字,含義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們白天躲藏或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
2.小結,其實這首詩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鑒賞的地方,語言的簡省來源于“尺水興波”的藝術構思。
藏答于問、明暗結合
語中有人、事中有理字字情深、言簡意深、
3.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讀杜甫,要讀到悲天憫人,憂患蒼生的情懷,你才真正讀懂了“詩圣”的分量。故,請我們以悲沉的語調,再一次朗讀這首詩。注意“一何”“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獨”的語音、語調的處理。
五、作業(yè):
1.改寫《石壕吏》為一篇記敘文。
2.背誦《石壕吏》
3.課外閱讀“三吏”、“三別”。
六、課堂小結。
贊曰:少陵野老真性情,妙筆書盡安史亂。
有吏捉人在夜半,老翁逾走老婦看 。
致辭娓娓辛酸淚, 貌似綿綿卻不然。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詩圣”杜甫的詩號稱“詩史”!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也是藝術成就較高的一篇。學習《石壕吏》有助于學生體會以上特點。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即詩歌反映的社會現實較易,體會蘊含在詩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較難,尤其是這種感情并未直接點明而又很復雜時更是如此。品味詩作的藝術手法和精美語言就更是難上之難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誦讀至堂上背誦。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歸納法、賞析法、表演法、競賽法等。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熟讀詩作,提出疑問;教師搜集資料,制作課件等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領著同學們進行一次穿越,我們“夢回唐朝”,去拜訪一位大詩人——杜甫。
一、《夢回唐朝》之第一站: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的詩歌風格沉郁悲壯,語言瑰麗精確,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杜甫則被后世尊為“詩圣”。
他的詩作今存1400多首,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譴責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歷來被譽為“詩史”。
二.《夢回唐朝》之第二站:了解一段歷史 安史之亂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fā)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河南孟州市),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
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已經四十八歲的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仆仆,趕往華州任所。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根據目睹的現實,寫了一組詩:“三吏” “三別”.
三.《夢回唐朝》之第三站:拜讀一首詩 《石壕吏》
。ㄒ唬┟鞔_學習目標。
1、熟讀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3、背誦這首詩。
(二)讀詩
1、讀準字音。
2、讀出節(jié)奏。(五言:二、三停頓)
3、讀出感情。(語調要低沉、悲憤沉郁)
1)、讀準字音。
逾(yu)鄴(ye)戍(shu)老嫗(yu)咽(ye)
2)、論詩
1、論思想內容。
2、論寫作特色。
3、論遣詞造句。
四.《夢回唐朝》之第四站: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 .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____”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________。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 .后三聯寫詩人內心感受,突出了詩人怎樣的渴望?
五.課堂檢測
1、 表明戰(zhàn)爭慘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表明“老婦”一家貧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石壕吏》哪句話寫出了官吏的兇狠: 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婦人被抓走的詩句是: _________ 。
六.背詩
1、化整為零,步步為營。
2、按圖索“意”,讀圖背文 。
七、告別唐朝。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戰(zhàn)爭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保衛(wèi)和平,不讓 :“三吏” “三別”的悲劇重演!
八、布置作業(yè)。
1、閱讀杜甫“三吏”“三別”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婦人是詩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運用想像來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還要補充一些事實上已經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jié)。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詩歌賞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理解課文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老婦人的凄苦之情。把握詩人的矛盾心情。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與鑒賞相結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一節(jié)課,大家剛學習了《春望》,今天我們共同來背誦這首詩,好嗎?
(檢查背誦)
師:我們知道《春望》這首詩抒發(fā)是作者在安史之亂發(fā)生后對“國破”的擔憂和傷感,安史之亂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戰(zhàn)爭最為激烈,人民生活最為艱難時刻,這時杜甫恰好目睹了這一切,于是他懷著一顆憂民之心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現實主義組詩,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其中的一首。
(師板書《石壕吏》)
二、師生共同解題
師:請大家大聲讀出標題
生齊讀
師: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師: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師:同學怎樣知道石壕是地名的?
生課文注釋1有介紹。
師:同學閱讀非常仔細,認后我們在閱讀中要充分利用注釋,其實注釋1還有別的作用!
師:那這個標題的意思應該怎么說?
生齊答
三、整體感知:
師:很顯然,杜甫是在寫關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們做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大聲誦讀第一段,并從中找出答案來?
生齊聲朗讀!
師:發(fā)現答案了嗎?
生有吏夜捉人
師:板書 吏 夜捉
師:吏為何要捉人!
生要“急應河陽役”。
師:不錯,河陽發(fā)生戰(zhàn)役了,可是有戰(zhàn)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
生因為當時戰(zhàn)事緊張,回找抽丁補充兵力。
師:你怎樣知道這個背景!
生課文注釋1有介紹!
師:那就請聰明的你,讀給同學聽一聽吧!
師:的確如此,我們要善于利用注釋,因為讀詩要“知人論世”,我們讀詩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礎把握主題!
師: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嗎?
師:那官吏會善罷甘休嗎?
師:哦,原來“吏呼一何怒”,那老婦人有何反應?
師:第三段是老婦人哭訴痛苦的內容,我先范讀一回,然后同學自由朗讀。
師:我們讀后初步感受了老婦人的“苦”,那同學們可以從文中找一個字詞或一個句子,來仔細體味其中苦的滋味。
生自由討論,或同桌,或鄰近座位討論。
師:巡視,與學生親切交流,點拔,啟發(fā)、展示。討論成果
師:大家討論十分積極,哪位同學先來談一談,好嗎?
可能會出現:1、“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非常凄苦,老婦人剛剛連喪二子,十分悲慘。
2、“三男鄴城戍”也寫出老婦人的苦,因為她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走上了前線,老婦人肯定為他們生命擔憂,而且這個家庭生活也沒有了著落。
3、“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边@一句話,老婦人不僅命運悲慘,生存也十分艱難。
4、“老嫗力衰……炊”這句,讀起來也讓人心酸,老婦人雖然力氣衰弱,但自己還請求上前線,趕快去給士兵煮早飯,真是十分可憐。
5、“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值得人可憐,老婦人家里再也沒有別的人了,只有一個吃奶的孫子,戰(zhàn)爭讓這個家庭已經支離破碎了。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也讓人心酸,也讓人同情,活者的人只能茍且偷生,死的人就算了!
師:學生發(fā)言積極,把握非常準確,那讓我們帶著這份深深的同情來朗讀這一段吧!
生齊讀(語調十分沉郁)
師:同學們讀得十分到位,而且有些同學已經能夠背誦了,其他同學想不想也會背誦。
四、背誦指導
師:那老師今天教你們一招,你們可以采用問答的方法。大家知道吏和婦是對話的過程,但文章沒有寫吏的問話,我們可以想像出來啊。同學現在想象一下,吏有可能會問了什么?
1、你們家人都到哪里去了?
2、你們家還有別的人嗎?
3、那你打算怎么交差呢?
師:那現在大家可以同桌之間一人扮演官吏問,一人扮演老婦回答。∪缓笤俳粨Q角色!
生開始互助問答,扮演角色背誦。
師生背誦。
師:這個不幸的家庭是令人憐憫的,飽受苦難的老婦人是令人同情的,然而老婦人的訴說打動了官吏嗎?
師:是!如此不幸,最終還是難逃此劫啊!可見石壕吏是……(故作停頓)
五、寫作手法分析
師:同學們回答很準確,你們感受體會十分到位,作者雖然沒有正面批判官吏,但讀者卻深刻領會到這一點,作者是采用一種什么樣的寫法才取得這樣的藝術效果。
側面烘托。
作者通過對老婦人苦難的深刻刻畫來側面烘托出官吏的冷酷無情,體現作者對官吏的批判。
六、教師總結
憂國憂民是杜甫詩歌永恒的主題,在《春望》中體現是他的“向來憂國淚,寂莫灑衣巾”,在《石壕吏》中表現是他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那請我們帶著杜甫這份“愛民之心,知民之苦”來試著背誦這首詩吧!
師生齊背。
七、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背誦默寫《石壕吏》。
2.請同學們以“石壕吏”的角度來敘述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石壕吏
杜甫
吏 夜捉 呼 怒
老婦 啼 苦
“我” 憂國憂民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放開手去,相信學生。相信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挖掘文外之意!妒纠簟烽_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古人評之“起有猛虎攫人之勢”,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漢字這個“無底洞”,挖掘字里行間的文外之意。學生幾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墻”、“走”一字都未放過,敏銳地發(fā)現了其背后潛在的臺詞。難能可貴得是,對于老婦毛遂自薦般“誠意”的應征,學生也能體悟出潛在的臺詞:我們都到這個地步了,你們還來抓丁,還有天理嗎!
不足之處:實際教學過程中環(huán)節(jié)指向不明。在讀人——名家對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找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語句,本意是讓學生找課文的最后四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等前途,獨與老翁別”,從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傾向。但由于自身的疏忽,遺忘了婦致辭中同樣能看出作者情感流露的語句,這樣一來,學生分析致辭的部分居多,作者的情感從狀老婦的凄苦亦可見之。這樣一來,前后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雖各有側重,不免還是陷入了分析婦之苦的循環(huán)。
【語文《石壕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石壕吏》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4-09
《搭石》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4-09
《搭石》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9-29
《黃山奇石》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02
《荷花》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
搭石教學設計15篇11-07
《搭石》教學設計(15篇)03-16
《咬文嚼字》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