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學設(shè)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實詞,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主題,背誦默寫該詩。
2、過程與方法:
多讀自賞自解,感悟詩意詩人心。體會本詩敘事和抒情結(jié)合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zhuǎn)來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蓋了一所茅屋棲身。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平定。
二、杜甫:
唐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三、原文譯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卷走我屋上多層茅草。茅草飛渡過江水灑落江邊,飛得高的掛在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飄轉(zhuǎn)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頑童欺負我人老無力,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公然抱著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來后倚著手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鐵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頂漏水,床上沒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線不斷。自從戰(zhàn)亂(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濕又冷的長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寬敞的大屋千萬間,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都喜歡!風雨中不動安穩(wěn)如大山。唉!什么時候人間才能聳現(xiàn)這么多的房屋,(到那時)即使唯我屋破受凍而死也心甘!
注釋:
、徘锔撸呵锷。怒號(háo):大聲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忍鳞辏è):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⑸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颓锾炷蚧韬冢ü乓裟頷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溃╭īn):布質(zhì)的被子。衾,被子。
⑾嬌兒惡臥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延昴_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覇剩╯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园驳茫喝绾文艿玫。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沾蟊樱╞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諉韬簦簳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滞回#╳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讖]: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詩內(nèi)容:
一段:秋風破屋,卷走茅草。 二段:群童抱茅,詩人嘆息。
三段:屋漏床濕,徹夜難眠。 四段:推己及人,憂國憂民。
詩意:古詩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風卷雨淋的情景,實言戰(zhàn)亂之堪苦。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
詩色:
1、語言鮮明,用詞生動、準確。
韻腳-號-茅-郊-梢-坳;動詞-卷-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
2、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jié)合。
描寫:文句似描寫又宛如敘述(1-3段),末端抒發(fā)感懷(4段)。
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五、知識拓展:
1、通假字:見此屋--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古今義:
三重茅—三,古義:概述,表示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表示確數(shù)。
何由徹—徹,古義:到天亮。今義:徹底。
安得廣廈—安,古義:如何。今義:安全。
向昏黑—向,古義:漸近。今義:方向。
3、一詞多義:“安得廣廈”與“安如山”—安,疑問代詞,如何;形容詞,安穩(wěn)。
4、詞類活用:
踏里裂—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裂。
風雨不動—名詞作動詞,風吹雨打
教學過程:
1、重視朗讀,可能條件下可在網(wǎng)上下載或直接使用朗讀課件作為教學欣賞。
2、學習書注,讀書必看注。
3、強調(diào)重點,考察教情學情的知識點。
4、看情況補拾拓展,因材施教,因?qū)嵤┙獭?/p>
部署作業(yè):
朗讀并默寫(重點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編成一篇記敘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2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初步的鑒賞能力。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
反復(fù)吟誦,把握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
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
。ò鍟n題)
。1)“為”的讀音,
(2)“為-----所”被動句式
。3)歌行體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nèi)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nèi)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nèi)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ā叭笔翘摂(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
。☉n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jié)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
。≒PT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chǎn)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
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3
一、 教學目標設(shè)計:
①揣摩詩歌語言。
②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圻M行朗讀訓練。
二、教學內(nèi)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制定的三個學習目標中,應(yīng)以“朗讀訓練”為重點(當然,也是難點)。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shè)計: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經(jīng)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整體感知,領(lǐng)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jié)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此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與各節(jié)的語氣。具體做法如下:
、佟∠茸寣W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注意領(lǐng)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凇W生齊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③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diào)如何深入領(lǐng)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堋∪缓笥肿寣W生齊讀。
⑤ 連續(xù)齊讀二遍之后,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學生讀完,教師應(yīng)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蕖∽詈,教師進行范讀。
2、局部賞析
、、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nèi)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gòu)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ǚ治觯簩W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從本段中再找出描寫風之猛烈的詞語“卷”,并跟“刮”、“吹”等詞語比較優(yōu)劣。
明確:“卷”字好,因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動詞“飛”—“灑”—“掛”—“飄轉(zhuǎn)”—“沉”相對應(yīng)。
。ǚ治觯焊鶕(jù)上下文語境揣摩語言,確定詞語是否用的得當,這種閱讀方法很好。在揣摩語言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齊讀第一段,教師進一步強調(diào)朗讀時要重點突出這些詞語,注意體會其運用的妙處。)
、、賞析第二詩節(jié)
設(shè)計問題①⑤⑥讓學生描述:假如你是詩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飄飄揚揚掛在樹梢上、灑落到低洼積水處時,你是什么心情?從本段中找出體現(xiàn)這一心情的詞語
討論明確:詩人心情著急、發(fā)怒,無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沒有一個字描寫他的心理活動,但是能讓讀者體會得到這種心情。在具體描寫中看到作者的心情,這種方法叫“不著一字,盡得風采”。
設(shè)計問題②討論:茅草被卷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這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討論明確:是寫心情,詩人經(jīng)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設(shè)計問題③: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diào)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如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狠動亂社會造成人民貧困、災(zāi)難。
設(shè)計問題④:“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yīng)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yīng)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琴p析第三詩節(jié)
設(shè)計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這就該到第幾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討論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鐵”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些字看來很平常,揣摩起來則含義豐富,由此可見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仍O(shè)計問題轉(zhuǎn)入第四段的賞析:“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段,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在“詩人”一詞前加一個詞語或短語,以構(gòu)成偏正短語——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
、勺詈蠼處熥鲫愂隹偨Y(jié):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六、練習設(shè)計
(一)、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拍、層次和韻腳。
本詩詩句以七言為主,結(jié)合詩意一般可按四三言節(jié)拍朗讀;其余詩句根據(jù)字數(shù)和詩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均可讀為二四三言節(jié)拍,“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注:“死亦足”三字決不可同前直連)。每小節(jié)之間有停頓,前三節(jié)與后一節(jié)之間停頓稍長。凡韻腳需讀得響亮,這樣讀詩歌,層次清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瑯瑯上口,情趣盎然。
。ǘ⒅笇W生讀出語調(diào)升降、語速快慢和語音輕重。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diào),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diào),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情意。
七、教后記:
以上是我在執(zhí)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所做的幾點嘗試,談不上創(chuàng)新。通過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我認識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了。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普遍、內(nèi)容最廣泛的學習。作為教師,應(yīng)緊緊圍繞創(chuàng)新學習,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減負、優(yōu)質(zhì)、高效的教改之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yīng)未來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更新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并把它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當中,應(yīng)該是每一個教師的任務(w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4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性浪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懊┪轂榍镲L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歌”,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自由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政治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政治抱負破產(chǎn)。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yīng)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叛亂。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兵變,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平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jié)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shù)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熬怼、“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墒,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nèi)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總結(jié):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jīng)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邊的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jīng)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其中有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意思是說,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yīng)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jīng)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jīng)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上了這樣的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yīng)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jīng)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guān)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嗌偃思移迫送,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四、結(jié)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jié):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5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
2、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學習敘事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二、教學設(shè)想
1、杜甫的這首借景抒情的詩,從內(nèi)容到藝術(shù)都有很高的成就,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義詩人的.偉大,而且可以從他關(guān)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體味本詩和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訓練,因此本節(jié)課我考慮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通過加強誦讀訓練,使學生充分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進學生從基礎(chǔ)性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質(zhì)的飛躍。
2、教學方法
(1)、朗讀與鑒賞相結(jié)合。
。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jié)合。
3、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杜甫的詩及資料
4、教學用具:多媒體
5、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課文,領(lǐng)悟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頓挫的風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點字。
。2)、聽一聽錄音
。3)、教師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等
。4)、學生個人讀,學生對朗讀作簡單評價
。5)、學生齊讀
3、比一比
。1)、結(jié)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
。2)、請各用四個字概括每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3)、請各用一個字概括作者當時的心情。
。4)、以作者此時的心情為感情基調(diào)朗讀,并對朗讀作評價
4、品一品(學生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寫好批注,與同學作交流并作匯報)
5、賽一賽(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實行分組背誦競賽)
6、議一議(學生合作,討論交流)
(1)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談一談你認為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像杜甫這樣具有偉大情懷和理想的古仁人還有很多,請列舉兩個。
7、教師總結(jié),學生再讀全詩。
8、理一理(用一句話說一說自已在這節(jié)課的收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記敘、抒情想結(jié)合的寫法。
3、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fù)吟誦、聯(lián)想,把握詩歌意象,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人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記敘和抒情相結(jié)合的手法。
教學難點:
個別語句的理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對聯(lián)激趣:
出示對聯(lián):“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請同學們從對聯(lián)中找出相關(guān)的文學知識,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的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最為著名的有“三吏”“三別”,還有我們學過的《春望》等等。今天,我們就再次感受一下“詩圣”的魅力,一起走進他的“草堂”。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聽讀
2、自讀
。蹖W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想象、聯(lián)想理解課文。
3、審讀
[學生活動]: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意思。
。厶 示]:
A、秋風破屋的情景
B、群童抱茅的感嘆
。谩㈤L夜沾濕的苦痛
。摹n國憂民的崇高思想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圍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話題,結(jié)合課文1、2、3段,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按照“讀原段——找特征——善想象”的步驟學習詩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經(jīng)歷及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2、借助注釋學習字詞,引導學生感知詩意并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
3、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能力目標:
1、回顧以往學生讀過的杜詩,從而對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認識。
2、朗讀與品味相結(jié)合,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同步提高。
情感目標:
感受杜甫的博愛情懷。
重點難點:
1、揣摩詩歌語言,進行朗讀訓練。
2、品味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提問: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確:《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作者簡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jīng)禍亂,因而能夠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jié)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詩史”。杜甫創(chuàng)造地發(fā)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
2、解題: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
三、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見此屋”等幾個詞的讀音。
2、教師朗讀指導,強調(diào)如何深入領(lǐng)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指導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diào),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diào),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意境。
3、學生再次齊讀,注意領(lǐng)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讀。師指導學生要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好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8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淀。
2.了解五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感。
2.比較閱讀法、討論點撥法:了解詩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diào)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學設(shè)想】
1.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藝術(shù)風格,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朗讀、背誦,對內(nèi)容相近或體裁相同的詩作比較閱讀。
3.組織一次古代詩歌(不限于學過的)朗誦比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就是一支美妙動聽的'歌,就是一顆執(zhí)著跳動的心,就是奔涌的熱血,就是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繼續(xù)欣賞五首古詩,相信“這邊風景獨好”!
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jīng)禍亂,因而能夠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jié)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杜甫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
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詩中描繪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
為:被。歌:詩的體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風所破壞。
2.全詩段意
、偾镲L破屋——慘
②群童抱茅——悲
、坶L夜難眠——哀
、軓V廈庇寒—一愿
3.思想內(nèi)容。
這首詩描寫自己飽經(jīng)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不僅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現(xiàn)實,而且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思,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的呼喊。
4.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連續(xù)的頻繁的韻角體現(xiàn)了“歌”的特點,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體現(xiàn)了“行”的動感。正因為有了現(xiàn)實的觸動,有了內(nèi)心的渴望,詩句才能這樣不假修飾,從胸臆中自然涌現(xiàn)。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首詩可分為四節(jié)。
第一節(jié)五句,寫秋風破屋的情景!芭枴睂戯L勢之大,“卷”“三重”寫受害之重!叭亍辈皇谴_數(shù),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飛”“灑”“掛胃”“飄轉(zhuǎn)”“沉”等動詞細致地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節(jié)五句,寫對“群童抱茅”的感嘆。“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體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盜賊!公開地抱著茅草鉆進竹林離開,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歸來倚仗自嘆息”!姓套試@息”不僅可以想像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草,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寫兒童由心理到行動,寫自己又從行動到心理,寥寥數(shù)語,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備。
第三節(jié)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岸眄暋倍洳粌H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布衾”二句,寫布被使用多年,已變得“冷似鐵”了,又被嬌兒踏破。“床頭”二句,寫大雨給詩人全家造成的災(zāi)難!鞍捉(jīng)”二句,表明從安史之亂以來,詩人因憂國憂民,早已難以入眠,更何況“長夜沾濕”,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詩人徹夜難眠,浮想聯(lián)翩,由此時聯(lián)想到喪亂以來,由風雨飄搖的茅屋聯(lián)想到國家和人民,為下文作好鋪墊。
第四節(jié)六句,直抒感慨,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詩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遠、由小及大,一想到飽經(jīng)喪亂、顛沛流離的“天下寒士,在此風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滅了“小我”,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發(fā)出了黃鐘大呂般的強音!皬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等粗獷有力的筆鋒,何等壯闊深達的形象,何等鏗鏘雄壯的聲音。三句蟬聯(lián)而下,形成奔騰洶涌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懷。詩人至此意猶未盡,又于回環(huán)往復(fù)中遞進一層,把由己及人升華到舍己救人:“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詩人舍己為人,至死無悔的高尚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全詩主旨所在,也是最動人,感召力最強之處。
5.關(guān)鍵語句
最末一段,集中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6.藝術(shù)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現(xiàn)實,結(jié)尾閃耀理想之光芒,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名篇。全詩作者根據(jù)切身的生活現(xiàn)實,如實寫來,使讀者真切地感到詩人的痛苦。組織材料時,層層深入,情不自禁地說出自己的愿望,畫龍點睛,水到渠成。
7.練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有描寫,有敘事,有抒情,請在詩中各找出一個例子加以分析,并說說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9
教學目標:
一、理解詩的內(nèi)容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
二、培養(yǎng)詩歌朗讀能力,在誦讀中進一步感悟。
三、培養(yǎng)關(guān)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重點、難點:
一、重點: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之中。
二、難點:對“長夜”的理解,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設(shè)想:
一、安排一課時。
二、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墒聦嵾h非如此!拔恼略髅_”,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chǎn)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他一生中,幾乎沒有享受過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jié)束了輾轉(zhuǎn)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對似的,到了八月,一陣秋風掀去了屋頂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讓人不愉快的事,可詩人卻要歌詩一首,這是為什么呢?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同走進“茅屋”,用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二、師生互動,研讀課文。
1、教師范讀。(演示文稿1,音效,配樂)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然后概括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
3、研讀第一節(jié)。
第一節(jié)寫什么內(nèi)容?(生答)能否用四個字概括出來?(秋風破屋)
這節(jié)中,你認為哪一詞用得比較好?理由是什么?(怒,卷,飛……)指名朗讀第一節(jié),師生評議。
這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嗎?(生齊讀)
4、研讀第二節(jié)。
指名朗讀第二節(jié)。這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四個字概括出來。(群童抱茅)
你認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修自家房屋,燒火,鋪床……)
“歸來倚杖自嘆息”,詩人嘆息的是什么?(嘆息自己遭天災(zāi)人欺,更嘆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ㄌ崾荆骸安粸槔ЦF寧有此?”——《又呈吳郎》;“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陜西民歌:“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ㄕn堂上來不及提這些了,關(guān)于嘆息什么,只以“詩人究竟嘆息什么,讀完全詩,大家自然會有全面的理解”帶過。
5、齊讀第三節(jié)!伴L夜”僅指詩人筆下這凄風苦雨的秋夜嗎?(“長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蕩艱苦的時局。
請概括這節(jié)內(nèi)容。(長夜沾濕、長夜難眠)
詩的前三節(jié)寫出了詩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讓我們再齊讀前三節(jié),體會詩人的感情。(生齊讀)
6、面對這重重的不幸——秋風破屋,茅草被盜,大雨連綿,屋漏床濕,長夜難徹——如果面對這凄風苦雨、漫漫長夜的就是你,你此時會有什么樣的感慨?什么樣的想法?
7、而詩人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他僅僅是哀嘆自己的不幸、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嗎?請同學們朗讀詩的最后一節(jié)。
這節(ji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怎樣的愿望?(憂國憂民)
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飽經(jīng)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甚至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國家社稷,甘愿犧牲自己,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這首詩之所以光焰萬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三、拓展訓練:
讀詩,就是讀作者的人,讀作者的心。讀作者的思想,讀作者的人格。同學們,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詩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說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
四、小結(jié):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著名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說過:“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他們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倍鸥υ谶@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無饑寒”的白居易,從“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念,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看到了人類的希望!
五、作業(yè):
課下背誦這首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讀準讀熟讀出情感。
2.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讀出本詩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襟。接受詩人感情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大家還記得杜甫的詩篇《春望》嗎?
生答:(回憶)
師:讓我們在背誦中去重溫那段歷史吧!洞和范鸥,“國破山河在……”開始背。
生:齊背。
師:“杜甫是民族的脊梁”,魯迅說過。今天,讓我們再跟隨杜甫的腳步走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去感受他崇高的精神。想要走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先懷著崇敬的心情走近杜甫。
學生:你為大家讀出關(guān)于杜甫的簡介。
學生:你為大家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師:學習這首詩歌,有三個目標,請大家齊讀出來。
。ㄒ唬┳x準讀熟讀出情感。
。ǘw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師:朗讀是打開詩歌之門的鑰匙。我們先來把這首詩讀準,讀順暢。
老師先來范讀,同學們認真聽,注意生字詞。(喪、廈、見的讀音)
大家每人自讀兩遍,力求順暢。
讀順了嗎?我請一位學生來試一試。
師:(評價學生)大家已經(jīng)讀得很熟了,我想大家已經(jīng)
看出這是一首敘事詩,那么敘了什么事呢?想表達什么感情呢?請帶著以下問題自學本詩。
二、出示自學提綱:
。ㄒ唬┍疚膶懥艘患裁词,請簡要概括。
(二)盡量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每節(jié)詩的內(nèi)容。
師:請大家自學五分鐘,可以討論。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交流。
師:——(學生)你來說第一題:茅屋被秋風吹破了。
——(學生),第二題給你秋風卷茅
群童抱茅
長夜沾濕(沾濕難眠)
大庇寒士(祈求大廈)
師:大家都已經(jīng)看出來了,前三節(jié)敘事,后一節(jié)抒情,在此過程中詩人內(nèi)心一定經(jīng)歷了起伏變化,讓我們與詩人同行,去感受他的博大胸懷吧。老師給大家8分鐘時間,帶著以下問題繼續(xù)自學。
1.深入探究第一二節(jié)詩,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并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出來。
2.若是你處于屋漏遇雨,長夜難眠的境況,你會想些什么?詩人是怎么想的?
3.反復(fù)誦讀第四節(jié)詩,揣摩用詞上和情感上有什么變化,聯(lián)系全文,你認為杜甫是什么樣的詩人形象。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的討論。
師:——(學生)你先說說與詩人同行,第一二節(jié)詩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師:(可能需要引導)秋風卷起茅草,忽高忽低,上下翻飛,飄飄忽忽,落在地上的被一群孩子給爭著抱走了,詩人是在欣賞嗎?(揣摩感情要進入角色,頭腦中有畫面感。)
引導生答出:痛惜,無奈,焦灼,窩心。
師:能否試著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呢?
生讀。
師:屋漏就怕夜雨天,詩人卻遭遇了,與詩人同行的你,能感覺到詩人的幾重痛苦呢?
師(引導):可以按時間段來考慮:過去?現(xiàn)在?未來?
。ò彩分畞y的痛苦,現(xiàn)在親人和自己生活的苦,想想別人都不容易的苦,將來未知的痛苦,)苦得只能“嘆息”,只能無眠。
誰嘗試著把感情讀出來?
生讀。
師:詩寫到這里呢,事已經(jīng)敘述清楚了。文章也可以結(jié)束了。假如你就不知道有第四節(jié)。而你呢就是此時的杜甫,實話實說,你會怎么想?
師:大家說之前呢,我先說說我怎么想的。我是一個普通人,我有著普通人的`情感,我要是杜甫,我會抱怨,會委屈。你想啊,我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士大夫家庭,我有才能,我忠君愛國,我積極用世,我還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什么意思呢,就是輔佐皇上像堯舜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風淳樸?晌覟楹问送臼б,經(jīng)常遭遇坎坷?
生說:擔心怎么活下去(現(xiàn)實派)
我會咒罵,該死的安史之亂,不長眼的老天爺(詛罵派)
我會沉默不語(抑郁派)
我會想天上下點鈔票吧(幻想派)
再借再建(執(zhí)著派)
師:詩人杜甫怎么想?第四節(jié)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大聲把它朗讀出來吧。
生齊讀。
師:同學們不知道注意了沒有,本詩節(jié)用詞上有什么變化?表達感情上有什么變化嗎?能否分辨出有哪些感情。
生說用詞上的變化。表達感情喜悅,堅決果斷的詞。
生說感情上的變化。一改前三節(jié)詩的痛苦、痛惜、無奈、凄凄慘慘戚戚,轉(zhuǎn)而興奮闊大堅決。
這些情感有:由己推人,憂國憂民的宏大理想。
還有: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
師:誰能帶著感情把這節(jié)詩讀一讀。
生讀。
師:夠壯,但大家想:杜甫的這種愿望在當時能實現(xiàn)嗎?
那還有點什么感情成分呢
生:不能,有點悲。
師:那要讀出悲壯來,大家齊讀,老師來為大家鋪墊感情。
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國家地震”的愛國詩人,親眼目睹了國都破敗,只有山河存在的慘狀,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長久離散的杜甫,“家書抵萬金”是他最真切的表達,如今他為了這幾根茅草而痛惜痛心,漫漫雨夜,看著自己最心愛的孩子蓋著又破又硬的棉被,心如刀絞,徹夜難眠。國事讓他痛,家事讓他苦,他苦的都擰出水來了,他無語,他委屈,抱怨,咒罵,都可以理解,偏偏他卻發(fā)出了讓人讀來潸然淚下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預(yù)備齊讀。
師:我有幾次就是這樣讀者想著,忍不住熱淚盈眶,感覺心靈得到了凈化。還有誰想凈化自己的心靈。
生讀
師生和讀。
師:現(xiàn)在呢,杜甫是怎樣的詩人形象大家已經(jīng)很清楚了。
生:我認為詩人……
生:我認為詩人……
師: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他是偉大的詩人。
記得別林斯基說過: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中。大家都知道具有這種偉大情懷的人自古以來層出不窮。
生齊讀。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愿天下無饑寒”——白居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我自橫刀向天笑”——譚嗣同
“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師:他們正是民族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所以我個人認為杜甫的嘆息是高貴的嘆息!杜甫無眠是不朽的無眠!杜甫的吶喊是壯美的篇章!
最后,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的誦讀他的詩篇作為這節(jié)課的結(jié)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nèi)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戰(zhàn)鰲頭,被譽為“詩圣”。他的詩作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杜甫(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鑒賞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二、解題
1、“茅屋”:指詩人求親告友,于公園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詩人十分喜悅。《江畔獨步尋花》中“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和雨中憑欄遠眺時喜悅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猶在,詩因秋風破屋而作,茅屋憑詩人高風亮節(jié)而傳。千百年來,杜甫草堂是人們瞻仰的圣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眾口傳頌的詩篇。多少名人大家為此作詩題聯(lián),詠志贊嘆,現(xiàn)在,我們以名家的詩作題聯(lián)及詩人自己相關(guān)的詩句作引子,來共同欣賞學習這一名篇。
2、寫作背景:
從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以來,流轉(zhuǎn)兵間,奔波秦隴的杜甫,總算暫時歇下腳來。這時,他已經(jīng)四十九歲了。可是,好景不長,草堂營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發(fā)生了變化。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遠來兼成都尹。崔光遠是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家伙,是個毫無學識的賭棍,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杜甫心情惡劣。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風雨成災(zāi),草堂不止一次遭遇暴風雨襲擊。一次堂前臨江一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詩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這一名篇。
三、學習新課
(一) 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齊讀
(二) 譯
1、閱讀課文提示,邊誦讀課文,邊參看注釋,有的.,有的翻閱資料,有的互相詢問、討論;教師在學生行間查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
2、講清特殊詞意
3、參考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三)析
1、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2、挑出你們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第一節(jié)“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xiàn)不了茅草的動態(tài)。
“三”是虛數(shù),“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里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jīng)不起風吹。
第三節(jié)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鐵”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臟,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第二節(jié)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么?
a、嘆息天公無情毀屋。
b、嘆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c、嘆息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再如:“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一詞一語雙關(guān),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四)總結(jié)遷移:
全詩共四節(jié),前三節(jié)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jīng)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xiàn)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盡管在當時的社會里,詩人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著光芒,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今天,你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wù)勛约呵猩淼母惺堋?/p>
四、結(jié)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后,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意境。
2、體味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
2、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對聯(lián),導入正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朗讀訓練
1、學生自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讀方法指導
、俦驹娨云哐詾橹,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
、陧嵞_讀出延長音;
③以手指輕擊大腿示拍子配合節(jié)奏法;
、苓呑x邊想象畫面法。
3、進行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知
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
1、描寫了四幅畫面:秋風怒號圖、群童抱茅圖、嬌兒惡臥圖、遙望廣廈圖。
2、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感受秋天
1、先找出文中描寫秋天的相關(guān)句子,然后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把你所想象的場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提示:圍繞秋天狂風肆虐、烏云密布、大雨如麻、凄涼肅殺的特征展開想象。
六、走進草堂
1、走進草堂看到了怎樣的情形?找出描寫的語句并感受其特征。
2、請位同學給我們當回導游,帶我們?nèi)⒂^當時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貧如洗的凄傷之地。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擺設(shè)極其簡陋、棉絮破舊不堪。
七、走近杜甫
把你想象中的詩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八、聆聽杜甫
試想,堂堂一代詩圣,卻落得如此境地。這是誰之過?那顆千瘡百孔的心此時又發(fā)出怎樣的吶喊?
九、遙寄杜甫
此時此刻你想對杜甫說些什么?
十、以詩賞詩,向課外延伸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胃瘮,貧富不均。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甌尚缺。
3、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垂老別》)
——戰(zhàn)亂中子孫亡盡的老漢憤然參軍告別老妻的凄慘場面。
4、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孝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連年戰(zhàn)爭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訴,這是人亡村衰、空寂蕭條的那個社會的縮影。
5、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756年))
——寫安史之亂中逃亡和被俘長安的遭遇,痛訴妻離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寫戰(zhàn)斗殘酷,死傷慘重,民不聊生,就連老婦人也要被迫上戰(zhàn)場。
十一、布置作業(yè)
如今我們生活的常州城內(nèi)高樓林立,周邊鄉(xiāng)鎮(zhèn)別墅幢幢,百姓安居樂業(yè)。假如杜甫看到這種生活情景,他會是什么心情?請發(fā)揮想像,從杜甫角度畫一幅畫,為畫配小詩一首或一段心理獨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3
教學目標
1、 誦讀指導
2、 把握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學習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唐師曾在歷史上大放異彩,并且一直影響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杜甫的作用舉足輕重,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本人被尊稱為“詩圣”。我們曾學過他的《春望》(請同學們齊聲背誦),在這首詩中,我們曾為他的憂國憂民之情而肅然起敬。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的感情世界:(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展示課件:杜甫簡介 寫作背景 題目)
二、 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難辨字進行點撥。
2、 教師做一般朗讀,意在正音。學生邊聽邊為難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詞注音)
3、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把握詩歌節(jié)奏。
三、 品味語言
“這首詩你們至少讀了兩遍了,在語言上有什么感覺呢?里面有哪些字詞使你特別留意的?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再讓代表發(fā)表觀點。教師相機點撥。提點完畢后,全體朗讀一遍詩歌。
(教師可在做示范,對詩中的部分詞語進行賞析評價)
(四)師生討論。
提示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思考詩歌的內(nèi)容意義。在其中貫通對難重點的把握。
1. 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
、艈枺河深}目看,這首詩是詩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單獨提問,學生舉手回答)
點撥:由題目看,可初步了解到這是在八月的時候,詩人因茅屋被秋風刮破之后寫的詩!盀椤痹谶@里是“被”的意思。
、茊枺涸娙藢戇@首詩,僅僅是發(fā)泄因茅屋被秋風吹破而產(chǎn)生的不滿么?聯(lián)系詩中所描寫的情況推測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觀點并提出新問題)
點撥:詩人的不幸是接二連三的。秋風、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層加深。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戰(zhàn)亂后國家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狀況。詩人當時非常貧困,這些可以從居所的簡陋、茅草的難得、寢具的陳舊等看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的沉重。
2. 思考詩歌的意旨。
、菃枺好鎸@重重的不幸,換了主角是你,你會有什么心理活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如何?
點撥: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苦難結(jié)束的迫切心情!伴L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蕩艱苦的時局。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chǎn)生甘愿為天下窮苦人犧牲自己的愿望。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為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
、冗@首詩先敘事,后抒情,表達詩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學生集體找出答案,并朗讀之)
點撥:(略)
、蓡枺涸娙说睦硐肽銈兛磥恚诋敃r可以實現(xiàn)嗎?那為何還要如此不切實際?
點撥:詩人的理想在當時是不能實現(xiàn)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犧牲也是一樣。
他生出這樣的愿望,是基于對人民困苦生活情況的深切體會,詩人個人所具有的人文關(guān)懷意識迫使他自己為民疾呼,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無功利色彩。而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價值所在。
(6)對比一下,那么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
四、小結(jié)
1、課堂小結(jié)。
2、錄音范讀,(注意節(jié)奏和重、拖音)
3、學生借鑒錄音的方法,自由吟讀詩篇同時背記詩歌內(nèi)容。
4、學生共同朗讀。
五、能力拓展
賞析杜甫的其他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詩篇!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范鸥n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六、作業(yè)
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反復(fù)吟誦本詩并背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4
教學目標
1、了解寫作背景及“歌”的體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悟詩中的感情。
4、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顆顆奪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們喜愛。
二、呈現(xiàn)教學目標
三、介紹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因其做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又稱“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詩篇有《三吏》、《三別》等。
四、寫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五、解題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通稱“歌行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這首詩因“茅屋為秋風所破”而“歌”,這是一首即事抒情詩。
六、合作譯讀,讀懂詩歌大意
1、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
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3、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詩歌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并嘗試給每一小節(jié)加一個小標題。
明確:
1、讀準下列加點字
怒號 掛罥 長林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塘坳 飄轉(zhuǎn) 俄頃 喪亂 廣廈 見此屋
2、解決疑難字詞。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頃:一會兒
喪亂:戰(zhàn)亂,特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 徹: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廣廈:寬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護
俱:都 突兀:高聳的樣子 見:同“現(xiàn)”。足:滿足。
3、分析詩歌內(nèi)容
加小標題
秋風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詩人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床濕 徹夜難眠——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憂國憂民——博大胸襟
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風的? “怒號”
A、群童抱點茅草,杜甫為何稱他們?yōu)椤氨I賊”?
詩人因為“老無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這茅草對詩人來說又事關(guān)生計,這自然會引起詩人的怨憤。
這是作者的激憤之詞,并不是真心說他們是“盜賊”,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過是“自嘆息”。
反映了四海困窮的現(xiàn)狀
B、“歸來依仗自嘆息”他嘆息什么?
嘆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風所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
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
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國家的命運。
C、合作探究:
、、這首詩的前三段以敘事為主,沒有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與客觀描寫之中,說說前三段在敘事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寫詩人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慘狀。痛惜焦急
寫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無可奈何
寫詩人屋漏又遭連夜雨,長夜沾濕難入眠的痛苦。悲涼凄苦
②、最后一段,詩人直抒胸臆,寫詩人的理想和愿望,這一段與前三段的敘事有什么聯(lián)系?
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七、自由選讀,描繪詩人形象
選擇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用“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說話。
例:(朗讀第1小節(jié))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看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一層地卷去,灑落在江郊,焦灼與怨憤分明寫在他的臉上。
八、吟哦諷誦,品味詩中情感
聽讀錄音,放聲朗誦,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九、知人論世,體味詩人苦痛
閱讀“安史之亂”中杜甫所寫的詩句,體味詩人“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的心中苦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对乱箲浬岬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洞和
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zhàn)死。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妒纠簟
十、思接千載,感受愛國情懷
拓展: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 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十一、生活鏈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動亂年間,他對國家的關(guān)心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在當今安定繁榮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之情呢?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詩的體裁及關(guān)于杜甫的文學常識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抒發(fā)的憂國憂民情思
3.重點詞句的背誦與理解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朗讀與鑒賞相結(jié)合。
(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jié)合。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學過許多大詩人杜甫的詩歌,那么你又對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學生發(fā)言)
好,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簡陋而破舊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觸摸這顆想黎民、思百姓、憂天下的愛國之心。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及詩體知識
1.作者介紹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因任工部校檢郎,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他的詩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2.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guān)中地區(qū)鬧饑災(zāi),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zhuǎn)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自娛。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
3.詩體知識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掃除字詞障礙
2.播放本詩的配樂朗誦
3.指導學生朗讀
(四)深入課文,疏通文意
1.詩歌翻譯
2.精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段內(nèi)容。(板書體現(xiàn))
3.從一到三兩節(jié)中任選一小節(jié),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說說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五)問題探究
1.精讀一二三節(jié),并賞析揣摩詩人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2.“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節(jié),看本段表現(xiàn)詩人怎樣情懷?(學生小組討論)
(六)情感升華
再讀文章,讀出詩人的愁苦,讀出詩人的潦倒,讀出詩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讀出詩人發(fā)自肺腑的祈盼,讀出他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07-24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3-09
關(guān)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通用05-23
《大海的歌》教學設(shè)計01-16
對韻歌教學設(shè)計05-25
場景歌教學設(shè)計01-29
水鄉(xiāng)歌教學設(shè)計07-14
對韻歌教學設(shè)計實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