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論語》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12 21:50:18 賽賽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論語》教學設計(精選2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教學設計(精選23篇)

  《論語》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初步了解孔子及《論語》,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流利

  1.根據課后注音輕聲讀文,達到讀音準確。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互相訂正,達到“正確”這一目標。

  4.學生再練習朗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掌握好句子停頓,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書上做標記,并相互指導。

  5.指名讀課文,全班評價

  6.出示課文范例,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7.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朗讀。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容。

  1.《論語》四則講的都是為學的內容,談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同學們先根據課后注釋理順文章大意,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課文,注意讀講結合,主要依前面的關于本文的'譯文進行講解。

  3.現(xiàn)在我們來想想,課文中談到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請大家?guī)е约旱捏w會再讀文章。

  5.嘗試著背誦。

  四、延伸

  1.你還了解哪些先哲語錄呢?

  2.回憶一下有關自己學習的事,并聯(lián)系這篇課文談談今后自己將如何學習。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積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語錄。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2、積累文中的成語、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

  3、認真研讀課文,了解傳統(tǒng)文化,深入思考有關個人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論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

  了解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

  背誦校本教材《經典誦讀》第三組古詩。

  二、新課導入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個人就是孔子。

  三、走近孔子

  還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那么,孔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近孔子。

  1、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識。

  2、教師補充。

  四、簡介《論語》

  孔子是流傳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為人和思想的'就是《論語》。北大教授郭家齊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假如只讀一本書,就讀《論語》;假如要讀兩本書,那就加上《道德經》。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頭,每個人都應該從這個源頭中吸取養(yǎng)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聲名遠揚的《論語》。

  教師介紹《論語》

  五、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流利有感情誦讀,了解大意。

  六、細品課文,賞析感悟

  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則或幾則在小組內讀給大家聽聽,并談談為什么喜歡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詩、故事或生活中的經歷)。

  1、學生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七、拓展延伸

  《論語》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經典,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重讀經典,哪些閃耀著智慧的話語依然鮮活如初,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 《論語》,你還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讀過哪些經典名著,給大家介紹一下,不要忘了帶上你的感悟哦。

  學生展示交流。

  八、總結

  中國,是一個有著三千余年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度,《論語》《詩經》《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精神遺產。愿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夠多閱讀這些經典文化,感受先賢們的智慧與豪情,感受古代文人們的傲骨與詩情?傊,這些古典文學將是你養(yǎng)心益智的好幫手,更是你運筆揮灑自如,日后步入文學殿堂的好階梯。

  九、布置作業(yè)

  背誦《論語》六則。

  《論語》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春秋時期,有一位老人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一起爭辯。他就走過去問他們爭辯什么。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中午時就距離人遠了。另一個小孩則認為正好相反。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傘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和飯缽那樣大了,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第二個小孩則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在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對這個問題,老人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地說不知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

  對。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一生培養(yǎng)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一文化偉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孔子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吧!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慍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讀成誦:

  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各自練讀。

 、 檢查背誦情況。

  3、從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出其大體意思,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逐章逐句翻譯,品味探究。每小組派1—2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慍”這句話講的是為人的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告訴我們對人要懂得寬容和理解。

  例2:第四則講的是學習方法,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能使學習更深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翻譯上或內容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在黑板上匯總,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皽毓省笔菑土曥柟膛f知識,是手段,“知新”則是獲取新知識,是目的。只能記誦一些知識,而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不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新發(fā)現(xiàn)的人,是不可以為師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檢查背誦情況。

  2、教師讀《論語》中的部分章節(jié),學生從中找出常見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來。

 、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文質彬彬)

  ⑷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習相遠)

  ⑸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

 、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

 、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順)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發(fā)憤忘食)

  其他,如:當仁不讓;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

  六、布置作業(yè)

  1、能熟練背誦全文,并把有關成語、格言、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2、看注釋,查工具書,書面翻譯全文。

  《論語》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qū)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lián)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論語》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論語·問孝》。

  2、了解《論語》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讀《論語》的人生生不息。

  3、結合《論語·問孝》的言論,能說出自己對“孝”的理解;結合課堂上的討論,初步正確地把握“孝”,能夠關注生活細節(jié),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初步形成正確的對“孝”的認識,能夠關注生活細節(jié),懂得用自己點滴的行動向長輩表達孝敬。

  【教學準備】

  熟讀《論語·問孝》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預熱:

  1、出示圖片,自由交談。

  出示孔子圖片,生簡介孔子、《論語》!景鍟赫撜Z】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2、觀看視頻,切身感受。

 、賻煟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舉行了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這說明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的奧運會上,我們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播放視頻】

 、谕瑢W們,我們今天一起重溫了2008年奧運會盛典的一個片段,從你們專注的眼神中,老師知道,你一定有話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凵涣。

  很震撼,吟誦的是論語,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等。

  一、猜漢字,明字理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老師出示幾個漢字,看看誰能快速猜出是什么字。

  出示:“子、老、孝”象形字,生猜。

  子:像一個嬰兒,他的腦袋很大,舉著小手,樣子很可愛。是什么字呢?

  老:像一個駝背、伸手、扶杖、頭戴大帽的老人。會是什么字呢?

  孝:像一位面朝左、長著頭發(fā)的駝背老人,身前一孩子,扶持著老人。【板書:孝】

  小結:“孝”——會意字,上部是“老”的省形(省去“匕”,拐杖形),下面是“子”,會意為孩子攙扶老人在行走。百善孝為先,孝從敬愛老人始。

  真是:老字省匕空下邊,年老力衰步履艱;

  子孫上前相攙扶,敬愛長輩孝為先。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孔子一起學習孝道。

  二、自由讀,讀流利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讀。請四名學生讀,每人讀一句

  3、讀后評價。(正確、流利)

  師:讀古文,僅正確、流利還不夠,還要讀得有節(jié)奏。

  4、師范讀。生再自由讀,師個別指導。

  5、生個別讀、帶讀。

  6、師譯生齊讀(男、女)

  7、師生共讀。(師讀敘述,生讀孔子話)個別、齊讀

  8、挑戰(zhàn)讀。全班推薦最好的學生讀(表揚學生,獎勵配樂讀)

  9、配樂讀。 “臥虎藏龍”,跟隨古琴曲一起讀

  師:你們的誦讀把我?guī)Щ亓舜呵飼r期,拉回了孔子時代。如果時代倒退兩千多年,你們也一定是“孔門七十二賢”。

  三、悟中讀,知大意

  【一】出示“背井離鄉(xiāng)”圖,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則論語?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個別讀

  2、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悟中讀。

  3、齊讀。男生:孝敬父母的好男兒 女孩:孝敬父母的乖乖女

  【二】出示“喂養(yǎng)圖”,它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1、生讀

  2、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噙著淚水,病在兒身,痛在母心。

  3、會背這句嗎?齊背。

  是呀,孔子告訴我們,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遠行擔憂,不要讓父母為我們的疾病擔憂,我們要關愛父母。 【板書:愛】

  【三】出示“不孝圖”,再看這幅圖,你想說什么?它讓你想到了哪則論語?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根據圖,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齊讀。

  要是不孝敬父母,和養(yǎng)犬馬有區(qū)別嗎? 【板書:敬】

  【四】出示“中國好人榜吳秀琴圖片”,播放視頻。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這個女孩,你們認識嗎?讓我們跟隨一則報道了解她。

 。úシ乓曨l)讓你想起了哪則《論語》?個別讀,齊讀。

  2、簡介事跡《用稚嫩的肩膀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同學們,看完這則報道,在小秀琴的身上,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個小女孩儼然一位“小巨人”。雖然只有11歲,雖然身體瘦弱,可小小的.秀琴卻為自己的母親撐起一片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

  3、對比讀:男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男生齊讀;

  女生捫心自問,你們做到了嗎?女生齊讀。

  四、創(chuàng)境讀,明道理

  是啊,孝敬,孝敬,敬才是孝的最高境界。四則論語我們都學完了,那么,在生活中能不能靈活運用呢?

  1、播放新聞萬象“不孝”視頻《老人沒接孫女 遭兒子暴打》

  請看這則視頻,當你看到不孝子,對父親大打出手的時候,我們就會吟起: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2、當我們看到不孝子不給父母好臉色的時候,你就會想起: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3、當我們見父母憂心如焚的時候,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4、當我們出遠門,牽掛父母的時候,你也會想起: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五、熟讀成誦

  同學們,這幾則論語,你們會讀了,會用了,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將它牢牢地記在腦海中,給大家?guī)追昼姷臅r間,看誰最先將它背下來。

  1、生背誦

  2、匯報交流。個別背、齊背

  六、拓展延伸

  1、典故:望江范永芳《孝思維則》

  清乾隆年間,望江縣長嶺鎮(zhèn)文學村范家前屋曾有一位孝子——范家芳,未滿十歲,在縣學校讀書,他的父親送米供他念書,每次他都留米回家,還經常哭泣呻吟;先生責備他,問他為什么悲痛,他說:“父親在田地里辛勤勞動,我卻坐享其成!备赣H生病,想吃棗子,他摸著學校一顆已經干枯的棗樹哭泣,果然,枯樹復活,結出飽滿的棗子,他摘下給父親吃,人人都感到奇怪。他父親病了,他十幾天不脫衣服侍候。乾隆二十五年,其事跡受到皇上旌表《孝思維則》,并于乾隆二十六年,建造孝子門予以表彰。

  范家芳尊老敬老堪為孝子典范,當今仍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孝敬”牢牢地記在了我們心中。

  2、哪一則論語觸動了你的心靈,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盡孝?)

  生自由談。

  師:你們都是大孝子,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這段視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相信也能再一次感動你們。【播放公益廣告:媽媽,請您洗腳】

  3、小結板書。

  同學們,關愛老人,用心開始;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4、配樂朗讀《當你很小的時候》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希望你們愛上論語,愛上經典。下課。

  板書設計:

  論 語

  敬 愛

  孝

  《論語》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初步了解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輝煌成就。

  【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教學重點】

  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并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書,后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頁)

  二、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三、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 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四、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fā)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 用于學習態(tài)度: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用于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用于思想修養(yǎng):

  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五、作業(yè)

  1、背誦《論語》十則。

  2、課外收集其他關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格言警句。

  【創(chuàng)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tǒng)的做法挑戰(zhàn):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重視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xiàn)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

  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墩撜Z》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ǘ﹩栴}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論語》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鬃诱J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ㄈ┍菊n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tài)度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ㄋ模┱_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論語》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獨立掃除文言文閱讀障礙;了解孔子與《論語》的相關知識;懂得誦讀是閱讀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堅持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誦讀為主的學習方法中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悠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并積極掌握并運用其中的一些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

  1、由介紹孔子和趙普(宋開國丞相)“半部《論語》(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治天下”一事導入。

  2、漸進學習文言文的閱讀方法:

 、 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 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 學生思考如何校正字音(生字詞:矣,慍,弘,柏,罔,殆,誨;多音字:論語,三省吾身,不亦樂乎,傳不習乎,任重而道遠,曾參;通假字:“不亦說乎”的.“說”,“誨女知之乎”的“女”,“是知也”的“知”)?

 、 大聲朗讀課文。

 、 析讀課文,落實詞義句義:

 、 學法指導:通過看注釋、上課討論聽講、逐字逐句翻譯,來落實詞義句義?

  ② 翻譯概括各則大意。

  關于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三日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關于求知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關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在此基礎上,劃分句子的節(jié)奏,讀出輕重音。

  ④ 結合文意揣摩練讀,要讀得節(jié)奏鮮明、有氣韻。

  3、表演讀、誦:

  搖頭晃腦地讀,動容地讀,氣韻暢達地讀,陶醉地吟誦……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對。

  4、聯(lián)系課文和自己生活,談談對《論語》中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修身做人的建議的理解。

  5、課外拓展,交流積累的其他語句: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布置作業(yè):

 、 熟練背誦課文。

 、 課外閱讀《論語》。

  《論語》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論語》十二章

  年級學科

  七年級語文

  教學課時

  共3課時

  第1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

  2.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論語》的基本情況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重點

  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

  記住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教學準備

  搜集孔子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從 前有位老師,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一個問題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他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他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他的學生說,我不如那個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師是誰嗎?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愛、愛人。在政治上主張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創(chuàng)私 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 一視同仁),“因材施教”。

  《論語》:儒家經典 著作,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三、初讀文章,明確字音

  1、論( )語 2、不亦說( )乎

  3、人不知而不慍( ) 4、三省( )吾身

  5、傳( )不習乎 6、學而不思則罔( )

  7、思而不學則殆( ) 8、一簞(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學而篤( )志

  四、朗讀課文,注意句子節(jié)奏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 自遠方來,不亦 /樂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為人謀/ 而不忠乎?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傳 /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 /為師矣!

  5、子曰:“學而不思/ 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 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業(yè)

  結合課 后注釋,試著翻譯文章。

  介紹作者及《論語》

  生介紹,師補充。

  本課時講解

  1—4句的停頓、字音、字義及翻譯。

  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孔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教學反思

  帶動課堂氣氛

  備課組長審核簽字

  《論語》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復習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fā)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鬃訛榱送菩凶约旱恼沃鲝堅苡瘟袊,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里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鬃拥乃枷,盡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恒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鬃永蠋熣f“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能融入學習態(tài)度、方法及品德的養(yǎng)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提問:影響幾千年中國思想文化的書是什么?有可能出現(xiàn)各種回答。老師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論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它成了中國正統(tǒng)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師還介紹了《論語》的另兩個“最”: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課本,出成語最多的書。(對初一學生來說,這是新鮮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提問:(1)大家預習課文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2)《論語》的`“論”,習慣上讀lún。誰知道《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3)孔子是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搜集資料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一是誦讀,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誦的課文都要背得爛熟,不要求背誦的也要讀得十分流暢

  二是用心領會課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動手,積累詞語。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首先誦讀課文,然后分“則”理解課文,最后背誦課文。

  (2)自由誦讀。教師提示誦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

 、俳Y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曾子、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個通假字:“說”通“悅”,“女”同“汝”,“知”通“智”)②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學生心中有數。

  四、質疑交流:

  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問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必須理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思而不學則殆”(我把“殆”解為“危險”)?“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孔子更反對哪個?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guī)煛眴?如果同行的都是壞人呢?等等。

  五、小組互動:

  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哪幾條是說學習態(tài)度的?哪幾條是說學習方法的?哪幾條還談到了道德修養(yǎng)的問題?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

  老師適時候提出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有可能沒有聯(lián)系嗎?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chuàng)見。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它備受學生歡迎;顒诱n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

  《論語》教學設計 12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塊即:先哲語錄,這一板塊包括《論語四則》、《舍生取義》兩篇課文和一個表達.《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四則》是從《論語》中挑選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和精神,含義豐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很有啟迪作用。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談的是學習態(tài)度,勸誡人們對學習要誠實等。四則語錄,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lián),語言凝練,千古流傳,值得我們學習。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理念:

  小學學習文言文體現(xiàn)了小學向初中的一個過渡。所以在人教版、長春版等教材為了體現(xiàn)小學和初中的這種銜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談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古詩文閱讀評價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重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理解,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再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課文自身的特點,我對本篇文言文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和多種形式的誦讀,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四、教學重點: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讀成誦,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選擇: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法、各種形式的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法、提問法、體驗法。[

  七、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進入高段,通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而且上冊剛剛學了三則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圖序》,所以學生對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冊的這兩篇孔孟的先哲語錄中的經典名句和道理對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定會使學生學出趣味,學出感悟。

  八、教學時間: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雖少卻很充實,語句雖短卻很具體,而且對于《論語》、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課時的時間: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生本對話,了解論語。

  1、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p>

  2、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簡介。(課件演示)

  3、今天的語文課,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預習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課前的閱讀文本和收集資料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首次對話,掃清文字障礙,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同時,愿意把自己對孔子的了解與大家分享。在師生資料的整合中,激發(fā)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有強烈的了解《論語》,學習佳句的愿望。

  (二)、師生對話,指導誦讀。

  1.學生逐句自由讀文,適時糾正字音。

  2、指名讀,全班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學生認真聽。

  4.學生根據老師的朗讀輕聲練習,畫出節(jié)奏。

  4.指名讀,規(guī)范節(jié)奏,語調。

  5.學生個性讀,師生評價。

  6.小組同學比賽讀。

  (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個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質疑思辨是關鍵的過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復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

  (三)、生生對話,理解文本內容。

  1、小組內通過注釋和資料說說你對這四句話的.理解和疑惑。

  2、小組匯報。重點理解患、誨故自省等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生本對話,讀出韻味。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五、書寫患、賢兩字,重點指導賢字.

  六、作業(yè)。朗讀課文。查找論語中有關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一)、生本對話,復習引入。

  1、(放古箏曲子,課件演示進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湃嗽疲骸拔囊暂d道”!墩撜Z》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2、教師復習提問“患、誨、汝、故、自省”詞的意思。

  (此環(huán)節(jié)以《論語》這部經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其蘊含的道理,再通過復習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的含義。)

  (二)、與孔子對話

  教師講述孔子《兩小兒辯日》逸事,鼓勵學生談體會。你還聽說過那些有關孔子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與自己對話,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說說你的體會。(課件演示)

  (這樣設計以故事的情節(jié)促進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升華學生對深刻哲理的認識。)

  (四)、生本對話,濃縮成語

  學生自由讀文,提煉出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等

  (五)背誦

  1.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師要乘勝追擊,同學們能夠從古文中想到經典,學習古文還非常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背誦。

  2.背誦也要采用多種形式。

  (此環(huán)節(ji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熟讀成誦,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更多的先哲語錄,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業(yè)。背誦課文。

  《論語》教學設計 13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

  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

  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2.關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憾啻蔚姆词。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桑梢;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8.背誦3-5則。

  《論語》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過程和方法:朗讀法、合作討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學會修身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讀出氣韻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诶首x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咱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全班齊讀。

  三、讀出智慧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誦,追問:

  你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則?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七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為人品行的)

  3.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任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啟迪,也可以聯(lián)想曾有的經歷。

  四、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作為臨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五、作業(yè):

  1、背誦五則

  2、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論語》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做到節(jié)奏停頓得當。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交流、感悟、讀書,能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體會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并得到啟迪。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味和思想內涵,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學思結合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背誦《三字經》

  “曰仁義,理智信”你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嗎——孔子。他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個學生,其中有名的有72個呢。論語記錄了孔子的學生問老師的一些問題和孔子經典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中的兩句話。

  二、初讀課文體會明確句意的重要性。

  請您自己先試著讀一讀這篇文言文,讀準字音? (指名一生)

  出示:罔和殆。復習讀音

  生字讀音有點難,自己再讀一讀,看看這回能不能讀準、讀通順了。(學生自由讀)誰來試試?(指名兩生)

  指導字音:

  (1)第一則中有個多音字(課件強調:為)既念wi又念wi,猜猜在這句話里應該讀哪個音?為什么?(學生爭論)

  (2)我們要按照正確得意思理解后才能確定讀音。課件出示:為兩個讀音的不同解釋

  想一想,根據哪個意思能確定這個字的讀音呢?(引導學生說把哪個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當)這么解釋比較合理,你們同意嗎?這個字的意思是做、當。課件出示:為:做、當。這個字讀?課件出示:為:wi

  三、了解句意積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學習第一則,積累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悟“學思結合”。

  輕聲讀第一則,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注釋,請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把原句中的字替換成它的解釋再讀一遍。看看你還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來。

  質疑不懂的字義。那些沒注釋的字,我們怎樣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聯(lián))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弄懂了每個字的意思,你能連起來解釋這句話了嗎?不通順怎么辦?這時就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小結:調整時,有時需要添幾個字,有時需要減幾個字,有時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以后,我們還可能遇到需要調整詞語順序的情況呢,但不管怎么調,都不能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再試試。

  老師也解釋了這句話,并且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看看這樣解釋是不是更通順一些?你默讀一下,看看和你們要說的意思一樣嗎?(課件出示:第一則意思)

  課件出示。

  溫故知新已經是個成語了,你能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嗎?

  聯(lián)想:孔子是在學生問他什么問題時這樣回答的?

  表演,評價。

  再讀,指導。誦讀古文應該讀出韻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義,范讀,自由讀,大家讀。

  通過學習我們不僅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還應該能做一個“溫故知新”的人。

  (二)學習第二則,運用方法,獨立研究,重點體會“學思結合”。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則論語的意思?就請你按照剛才我們學習的第一則的方法來自學第二則。出示自學提示:

  (1)把下邊的注釋搬回家,讀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質疑,運用字典查一查,聯(lián)系前后詞語想一想。

  (3)自己解釋句意,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師的理解一樣嗎?

  (3)說一說第一則和第二則有什么關系嗎?

  古人說的學習一般指讀書學習,只讀書學習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顧剛剛我們學過的溫故知新這句話,其實學習過程中包括了溫習舊知識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發(fā)現(xiàn)?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說出第二則論語的意思了?

  (5)按照讀第一則時那樣讀一讀第二則。

  小結: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是孔子勸告我們學習中應該避免的情況,這樣做不對,那我們該怎樣做?(板書:學思結合)把學習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新知識,時間長了,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就有辦法解決更多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這樣我們也可以為師矣。而且古人短短兩句話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只能說明他們是經過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所以能千古傳送。

  (三)誦讀

  這兩則論語的意思你都記住了嗎?不光要記住意思,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讀出來。讀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試一試。

  看到大家讀的很有進步,我專門找了音樂,現(xiàn)在我們誰能給我們以聽覺的享受?指名讀。

  四、總結學法。

  學習了孔子的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還有什么其他收獲?你還知道孔子的故事嗎?

  《論語》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圍繞“樂”,解讀孔子的快樂之道,從中獲得些許人生的感悟、心靈的快樂體驗。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朋友”

  2、我們三類人都是“朋友”

  3、熱情洋溢地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這句出自《論語》(第一則)

  二、由“樂”引出的讀音解困

  1、“樂”字,讀音有疑問

  明確:多音字,解釋為“快樂”,讀“l(fā)e”

  2、再次齊讀這一句

  3、自由朗讀《論語十則》再看看還有哪些字,在讀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確: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槑О岩痪涞囊馑级祭斫饬。

  (結合意思能更好地確定讀音,確定了讀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齊讀全文(注意:已經疏通的讀音)

  三、孔子的快樂之道一:向一切人學習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什么樣的 )朋友? 來( 干什么 )?

  明確: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

  2、背景:《史記》中說,孔子辭官以后,專力講學,“弟子彌多,至遠方來”。

  明確:既然來的都是跟他學習的人,可見學問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樂的?

  3、引導誦讀:第七則(第六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籴屃x這句話(注意:三、必、擇其善者、從、改)意思

 、趹撟x出怎樣的語氣?(個別讀)

  明確:肯定的語氣(必、從、改)重音

 、埤R背這一則、個別背

 、苄〗Y板書:孔子之所以“快樂”,因為可以“向一切人學習”。

  四、孔子的快樂之道二:坦然面對無知

  1、因此,孔子擁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賢(賢能賢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個,讓我們看看孔子是怎樣將“快樂”傳遞給他的學生的。

  3、齊讀第五則。

  4、這里你讀到“快樂”了嗎?這則說什么?

  明確:學生很可能是沒有讀到的,沒關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樣的語氣?(讀一讀)

  明確:學生自由想讀。生氣、溫柔、嚴肅……

  6、為什么孔子這么強調分清“知與不知”?

  明確:不知道裝作知道會讓人很煩惱(庸人自擾)

  7、你有過這種“不懂裝懂”的經歷或者見過“不懂裝懂”的.人嗎?當時有怎樣的感受?(聯(lián)系自己談談)

  明確:讓學生體驗到孔子看似責備的話語,事實上是將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快樂”情感帶給子路。

  8、齊背這一則,個別背

  9、小結板書:孔子告訴弟子要正確對待知與不知,學會“坦然面對無知”(如果你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樂)。

  五、孔子的快樂之道三:學會寬恕他人

  1、然而,我們知道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和令人氣憤的時候,比如:下面出現(xiàn)的幾個場景:

 、賵鼍耙唬赫Z文課上,我和同桌輕聲討論書中一個生字的讀音,老師發(fā)現(xiàn)了,當眾點了我的名字,此時我心想: 。

 、趫鼍岸合抡n期間,我的同桌小明垂頭喪氣地從老師辦公室回來,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臉上,然后惡狠狠地丟下一句:“我今天偷帶漫畫書到學校的事,你告訴老師的吧!”“誰說是我干的!”我沖他大喊,他卻當做沒聽見,不予理睬,這時候我 。

  2、面對這些我們可能無力改變的事實,一味地生氣好嗎?我們來齊讀第十則,看看孔子是怎樣看待類似的問題的?

 、傧冉忉屢馑迹宏P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為什么要寬恕別人的錯誤?(結合第一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③學會“寬恕”,你能獲得什么?

  明確:快樂

  3、重新回歸場景聯(lián)想,這時你的言行會有變化嗎?

  4、齊背第十則,個別背

  5、小結板書:學會放下包袱,“學會寬恕別人”,該放下時且放下,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六、總結送贈言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值得高興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學會“快樂”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論語》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真諦!

  今天我們學習了僅僅才三句《論語》,卻已經有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見《論語》是一部蘊含孔子大智慧的好書,我們一定還能在閱讀其他幾則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齊聲讀全文,然后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學選取一句你覺得最適合或者最能表達你期望的《論語》篇目作為贈言送給他們。

  明確:學生背送的句子,談談理由。

  《論語》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理解十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三千多年,在這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中,不知誕生過多少光耀千古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這如滿天繁星、數不勝數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這個人和這本書的名字嗎?

  生齊答:孔子和《論語》。

  師: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記錄孔子和弟子們言行的《論語》,也一直是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國歷史上做課本時間最長的一本書,也是我國歷史上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大家有興趣來了解這本書嗎?

  生齊答:有興趣。

  (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

  其父叔梁紇,其母顏征在是叔梁紇的第三個夫人。孔子幼年喪父,其母被迫離家。少年孔子是在貧困的家境中度過的。但由于他的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終于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鬃拥乃枷牒诵氖恰叭省,他編訂整理了我國古代第一部的詩歌總集《詩經》,重要的文獻《尚書》,并把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墩撜Z》則是記錄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其中有許多的話今天仍然有廣泛的影響。所以有宋代的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到了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思想的正統(tǒng),從此,儒家思想整整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成為我們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后代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拔男劬钡。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過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補充:孔子所處的社會,是動蕩的社會;所處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春秋時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連年不斷。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此時因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得到發(fā)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2、《論語》是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讀課文:教讀、自讀、齊讀。

  四、學生結合注釋和參考書,理解并翻譯課文。

  五、課文理解和分析:課文十則分為三部分,講述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一至三則,講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一日三省、見賢思齊、寬容

  第四至八則,講個人的抱負追求。

  遠大的理想抱負,講求仁義道德

  第九至十則,講要有藝術修養(yǎng),要親近自然,鍛煉身體。

  六、討論、質疑、析疑:根據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

  七、作業(yè):熟讀并背誦課文。

  《論語》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章節(jié)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yǎng))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司寇O娀嘛崗販悆舾租欕鲁盾訐腽仮宋、陈、搏H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諑場Tて誥弁澆慚В餃私慚У姆縉滌械蘢尤耍磽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鬃邮侵袊鴼v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F(xiàn)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一文武”,在政治態(tài)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tǒng)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至圣先師。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紹:孔子對于當時的“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認為“斯文(即古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認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其實并非如此,在紹述的同時,他為舊的禮教制度找到了內在的情感依據,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即“愛人”,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fā),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謂“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鬃訉τ谌剩o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實現(xiàn)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三、《論語》簡介

  儒家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樂后來失傳了)

  看課文注釋①,《論語》專門記錄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墩撜Z》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fā)現(xiàn)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時可以翻看一下。

  四、課文講解

 。ㄒ唬┫日堃晃粚W生朗讀引言

 。ǘ┳寣W生照書下注解,標好字音,默讀課文,提醒注意句讀

  (三)全班朗讀 ,糾正字音和句讀。

 。ㄋ模┲v解

  第一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問:每句話開頭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誰?

  回答:孔子

 、 處:置身,居住,引申為享有

  ② 去:離開,這里指躲避

  ③ 惡乎:惡,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乎,介詞,相當于“于”!皭汉酢毕喈斢凇坝诤巍,憑什么,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舉例:

 。1) 惟利是圖、惟命是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語序應為“惟圖利”、“惟從命”

  (2)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師說》),“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④ 違:離開

 、 造次:倉猝、匆忙

  ⑥ 顛沛:困頓挫折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分析:第一則首先提出“富與貴”和“貧與賤”兩個對立的命題加以討論,前為人之所欲,后為人之所惡,這是按常情推出的常理,但是得出的兩個結論卻出人意料之外:“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下文就可作驗證,“君子去仁,惡乎其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孔子強調寧可不要富貴,寧可安處貧困,但內心要守住“仁”作為一個君子,要想成名,怎么能離開“仁”呢,連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違背“仁”,即使在倉猝匆忙之間、困頓挫折之時,也要與仁德同在。

  第二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注解】

 、儋t哉,回也:賢德啊,顏回!回,顏回,字子淵,孔子最器重的一個學生。顏回家境非常貧困,他的身體狀況也很糟糕,29歲時頭發(fā)就全白了,視力連孔子也不如,32歲時就去世了 。

 、谝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簞,盛飯的器具。陋巷,指簡陋的小巷子。

 、廴瞬豢捌鋺n,回也不改其樂: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堪,忍受。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分析:列舉了顏回安于貧困的事例,說明安貧樂道是賢士的標準。顏回的行為正應了安貧樂道這句話、時刻都處在與道合一的境界,時刻都很滿足快樂。

  舉例: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描繪了這么一個“五柳先生”(實際寫的是自己),他“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而“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第三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注解】

 、 飯:動詞,吃

 、 疏食:粗糧

 、 枕:動詞,當枕頭用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枕頭用,在這里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顯貴,在我看來如浮云一般!

  簡單的生活、日常的飲食、穿衣睡覺時刻都處在快樂之中,這正是得道君子的寫照。真正的君子不論生活的境遇有什么變化都能夠做到快樂自在。富貴的時候不會驕奢淫逸、忘記人生的志向,貧困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依然快樂自在。

  分析:前幾句也在談安貧樂道的事,重要的是后兩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里的“不義”就是不符合“仁”的標準,用不正確的方法得到的富與貴,在孔子看來,猶如浮云一般不屑一顧。

  舉例: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戰(zhàn)國時有個齊人叫黔婁。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課堂討論:

  通過學習《〈激流〉總序》,我們知道要去征服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擊、奮發(fā),而孔子所崇尚的是“安貧樂道”的思想,兩者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該怎么理解呢?請談一下“安貧樂道”思想是否適應我們現(xiàn)今的社會。

  總結:

  前三則語錄所談的是怎樣對待富貴和貧賤的問題。你們讀過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論語》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對照反省自己。

  3、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孔子及《論語》資料

  強調識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話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政治主張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所以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國歷史上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jié)。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童們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之中。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3、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

  1、理解重點詞語:

 、沤處煂W: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課文: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湃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傳不習乎?

 、葘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歸納到如下幾點:

  1、學習方法。

  2、學習態(tài)度。

  3、思想修養(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學習體驗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識記字詞。

 。场㈩A習剩余部分。

  4、完成“研討與練習”。

  《論語》教學設計 20

  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

  2、背誦。

  教學設想:

  1、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

  2、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3、通過說話活動,重點掌握文中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語句。

  4、熟記成誦。

  教學流程:

  讀——(用)說——背。

  創(chuàng)新意圖:

  突出學生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2-3分鐘)

  同學們以前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現(xiàn)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說出一個意義范圍,請你答出相應的名言警句,如“珍惜時間”、“勤奮”(學生搶答)。看來,同學們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選了一篇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茨隳軓倪@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樣的名言警句。這篇文章就是《論語>十則》

  二、熟讀課文。

  1、大聲朗讀課文,把把握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2、聽錄音,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氣語調。

  3、檢查聽讀效果(一人一則,接龍讀),師生共同糾正。

  4、齊讀一遍全文。

  三、析讀課文。

  1、四人一組,自選“則”數(量力而行),結合課下注釋,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礙疏通文意或重點的字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決。(若提不出,投影準備好的重點字詞)

  2、每組派代表疏通文意,匯報學習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教師隨機點撥。然后學生默記重要知識點。然后投影提問:(小組間競賽搶答)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基本條件是

 、趯W習強調獨立思考的是

 、坳U述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④強調求知態(tài)度的是

 、輳娬{做人要有骨氣的是

 、拊谂c人相處虛心求教時應持有的態(tài)度是

 、咛栒俅蠹覙淞ⅰ叭省钡.理想并為之奮斗終生的是

 、嗳寮掖私游铮幨轮赖氖

  3、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搞一個說話活動,學以致用。(板書)

  請你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小組交流后,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

  “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等。

  總結:學生說出很多,略作總結,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態(tài)度有哪些?我們這一課又積累了許多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積累。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成語,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準備后,先組內交流,后暢所欲言)

  四、背誦喜歡的語句(越多越好)。

  《論語》教學設計 21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和境界,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確學習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 法:

  讀析、質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孔子開創(chuàng)了平民教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師。他以極大的愛心、非凡的智慧和對人性的精微體察創(chuàng)立了中國古代教育理念與師道理想。和孔子一樣,孟子的.一生也在為“道”而游走、講學,以他的方式豐富、發(fā)展了孔子的教育觀念。他們的教育目標是共同的,那就是培養(yǎng)真正的君子。

  2、板書課題:學問之道——古之學者為己

  二、初讀感知

  1、識記:為( )己 假( )館 雛( )百鈞( )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明確古之學者求學的目的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就:靠近、看齊。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4)攻:攻擊。有人將“攻”解釋為“治”。不妥。

  (5)異端:不正確的言論。另外、不同的一端。

  (6)達巷黨人:古代五百家為一黨,達巷是黨名。這是說達巷黨這地方的人。 (7)博學而無所成名:學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來稱道他。

  (8)鄙夫:孔子稱鄉(xiāng)下人、社會下層的人。

  (9)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無知。

  (10)叩:叩問、詢問。

  (11)兩端:兩頭,指正反、始終、上下方面。

  (12)竭:窮盡、盡力追究。

  (13)居:坐。

  (14)愚:受人愚弄

  (15)蕩:放蕩。好高鶩遠而沒有根基。

  (16)賊:害。

  (17)絞:說話尖刻。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1)孔子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為君子應該克制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這是值得借鑒的。

 。3)孔子在這里沒有具體指懂得什么,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4)對于本章里“博學而無所成名一句”的解釋還有一種,即“學問廣博,可惜沒有一藝之長以成名!背执苏f的人認為,孔子表面上偉大,但實際上算不上博學多識,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對此說,我們覺得似乎有些求全責備之嫌了。

  (5)用來說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認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他說他的多才多藝是由于年輕時沒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貧,所以掌握了這許多的謀生技藝。

 。6)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實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對世間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叩其兩端而竭”只要抓住問題的兩個極端,就能求得問題的解決。這種方法,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思想方法。

  (8)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強調師道尊嚴,學生不可違背老師。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句

  2、翻譯第九段文字

  五、積累與應用

  1、名句誦讀: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邸⒐胖畬W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④、當仁,不讓于師

  六、教后感悟

  《論語》教學設計 22

  [教法學法]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chuàng)讀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教學流程

  (一)導人新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需要我們去學習、繼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jié)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簡介孔子和《論語》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1)介紹孔子?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

  (1)齊讀,散讀;個人讀。

  (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合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4)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

  3、討論、質疑、析疑。

  根據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疑、析疑結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yè)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論語》教學設計 2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亦、殆、誨、厭、齋、輔”等6個字。

 。2)了解“說”“識”等字的特定讀音。

 。3)了解孔丘和《論語》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熟讀、背誦課文,初步學會對照注釋學文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古人論學的道理,并借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并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的經典之一。 《論語》的體裁:語錄體

  二、朗讀課文

  三、分析課文內容: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學問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稱,《論語》中是指孔子。曰:動詞,說。

  時:副詞,時常,常常。

  習:動詞,溫習,復習。

  說:通“悅”,形容詞,愉快,高興。

  乎:相當于“嗎”。

  朋:文章中指同一師門的師兄弟。

  慍:怨恨,心里不滿。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

  翻譯:

  孔子說:“學了并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好好學習,享受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友互相激勵,探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風度。

  第二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動詞,溫習。

  故:舊,指學過的知識。

  知:這里有理解、領會的意思。

  為:動詞,做。

  矣:相當于“了”。

  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便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做老師了。”

  第三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險。

  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第四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動詞,喜愛。

  樂:愉快,快樂。這里的意思是“以.......為樂”。意動用法。

  翻譯: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第五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表示數量少,不是確數。

  其:代詞,他的,他們的。

  從:采納,聽從。

  翻譯: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聽覺。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過。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為法度。

  翻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yǎng)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論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教學設計12-11

論語里仁篇教學設計05-29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通用13篇)04-02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