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詩詞》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24 11:37:4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詞五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5篇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fā)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么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xiàn)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 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 作者認為自然創(chuàng)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chǎn)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chǎn)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jù)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茖W的發(fā)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里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鼻f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2

  一、古代詩詞曲的教學,應以誦讀為主。這四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

  二、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比較、鑒賞這五首詩詞曲。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感情因素,都應準確把握。

  三、本課教學可用2課時。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

  3、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目標1

  難點: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具: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2)

  抽二中等學生接力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導入新課,講解體裁(2)

  1、揭示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三、學習《天凈沙秋思》

  1、聽錄音后學生齊讀(2)

  2、先獨立思考后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渲染了一種什么樣氣氛?

  2)小橋流水人家與思鄉(xiāng)之情有什么關系?

  3)旅人處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個景物來渲染悲涼氣氛的?

  3、抽簽提問,其他小組不同意見者補充,教師評價,落實加分和扣分的獎懲。(7)

 。1)枯藤點明秋天,老樹點明秋,昏鴉暗示傍晚。這句渲染了游人思鄉(xiāng)的寂寞悲涼的氣氛。

 。2)看到別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卻回不了家,更添思鄉(xiāng)之情。

  (3)這一道難度稍大,可請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一簡單描繪,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自由朗讀二三次,集體朗讀一次,后男女生對背(每人一句)(2)

  5、抽中二中下生背。(1)

  四、分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糾正(3)

  2、教師簡要講解:(1)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3、獨立思考后個別提問:(8)

  (1)按寫景、抒情、議論給這首曲劃分成三個層次。本小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4、自讀兩次,抽若干人背。(2)

  五、課堂探討:(5)

  學生通讀全部課文后,提問:

  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此題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說得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合理的要指出。

  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

  六、堂上練習(2)

  《掌握語文》P135之4、P136之5

  七、布置作業(yè):(1)

  A、默寫五首詩詞

  A、完成《掌握語文》P135之達標自測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詞中的有關文學常識。

  2、 、理解各首詩詞的內容,背誦、默寫這五首詩。

  3、 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湊,品味詩歌的語言。

  4、 體會詩詞意境。

  教學重難點

  點:

  1、了解詩詞內容,感受詩詞的意境。

  2、背誦、默寫這五首詩詞。

  難點: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詩經(jīng)》

 。ㄕ埬悴檎摇对娊(jīng)》的有關文學常識)

  2、走近樂府和樂府詩

  (請你介紹樂府和樂府詩。)

  3、走近陸游

 。ㄕ埬悴檎易髡叩挠嘘P資料)

  4、字詞積累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雨雪霏霏 載渴載饑 冢 狗竇 雉

  舂谷 貽 覓 貂裘 戍 鬢 滄州

  5、 整體感知

  聽讀朗讀錄音,思考:這三首詩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學習《采薇》

  (1)誦讀詩歌

  自由朗讀詩歌,找出易讀錯的字、難理解的詞,小組交流討論。

 。2)寫作背景

  請你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3)研讀賞析

  ①請同學們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是寫景的?給我們描寫的是怎樣的景?

 、凇耙磺芯罢Z皆情語”,那么這樣的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的?

 、邸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句抒寫了戍卒怎樣一種情況?

 、茉姷那叭涫乔榫敖蝗冢嘤吵奢x。讀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讀到了戍卒那無限的悲苦,請同學們接著讀詩的最后一句,說說你有讀到了什么?

 、葸@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jié)奏感,請同學們說說有哪些原因?

 。4)背誦全詩。

  2、學習《十五從軍征》

 。1)誦讀詩歌

  自由朗讀詩歌,找出易讀錯的字、難理解的詞,小組交流討論。

 。2)探討賞析

  ①詩中哪一句極言從軍之久?請作簡要分析。

 、诜勰昃靡咽且淮鬄碾y,但更可悲的還在后面。主人公年邁力衰歸來,看到的家鄉(xiāng)是什么樣子的?

 、廴绱饲榫,請大家想一想,主人公此時該是如何心情?詩人又通過寫什么進一步表現(xiàn)這種心情?

  ④《十五從軍征》和《采薇》同是寫久經(jīng)征戰(zhàn)的士兵還鄉(xiāng)的感受,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它們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背誦全詩

  3、學習《訴衷情》

 。1)誦讀詩歌

  自由朗讀詩歌,找出易讀錯的字、難理解的詞,小組交流討論。

 。2)探討賞析

 、佟爱斈耆f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塑造了一種怎樣的人物形象?

  ②找出與“漫一事無成霜鬢侵”表達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說說它在詞中的作用。

  ③作者在《訴衷情》詞中描寫了怎樣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中哪些詞句最能觸動你的心。

 。3)背誦詩歌。

  四課堂小結

  第2課時

  一溫故知新

  請同學背誦《采薇》《十五從軍征》《訴衷情》。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散曲

  請你介紹散曲的有關文學常識。

  2、走近辛棄疾

 。ㄕ埬悴檎易髡叩挠嘘P資料)

  3、走近王磐

 。ㄕ埬悴檎易髡叩挠嘘P資料)

  4、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兜鍪 孫仲謀

 。2)解釋下列詞語

  神州: 兜鍪: 坐斷: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5、整體感知

  聽讀錄音思考:這兩首詞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梳理這兩首詞的結構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習《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1)介紹寫作背景。

 。2)解題。

  (3)探討賞析

 、偃绾卫斫狻昂翁幫裰荩繚M眼風光北固樓”?

  ②“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中“悠悠”如何理解?“不盡長江滾滾流”出自誰的詩句,有何不同之處?

 。ㄐ〗M討論交流)

 、墼鯓痈玫睦斫狻澳晟偃f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④這首詞的用意是什么?結合下片的內容深入體會。

 。ㄐ〗M討論交流)

  2、學習《朝天子?詠喇叭》

  (1)這首散曲以一個什么字貫穿始終,分別寫了哪些內容?

 。ㄐ〗M討論交流)

 。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詠喇叭,實際上作者要表達的是什么?你能作簡要分析嗎?

 。ㄐ〗M討論交流,派代表發(fā)言。)

  (3)背誦這首散曲。

  四課堂小結。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⑵ 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 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2、能力目標:

 、 反復誦讀,咀嚼涵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語言美。

 、 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感,豐富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憶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積累名句。

  2、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深刻體會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佳作迭出,可謂是中華文明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記得有位作家說過: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請多讀讀詩吧。今天,就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二、師生共同品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簡介作家、作品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出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謝。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2、指導朗讀,初步感受

  ⑴ 教師播放朗讀磁帶,要求學生聽請字音、節(jié)奏。

  ⑵ 教師指導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讀出重音。

 、 師生對擂,比賽朗讀。

  師:同學們,生活中挑戰(zhàn)無處不在,敢于挑戰(zhàn),勇于超越是現(xiàn)代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哪位同學有膽量跟老師比賽,比一比誰朗讀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歡迎挑戰(zhàn),攜手前進。(師大力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3、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概述詩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為人們傳誦的名句。請你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fā)言(師引導學生見仁見智,從不同角度欣賞,品味名句)

  師總結:這兩句詩本意是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普遍意義。它暗示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新的事物必將代替用舊的事物,前景是無限美好的,詩句體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5、小結。

  三、師生賞讀《赤壁》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簡介作者并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句 ,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的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借題發(fā)揮。

  3、學生借助注釋,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 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⑵ 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 全詩最精彩的是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5、小結

  這首詩是詠史詩,由“折戟”的發(fā)現(xiàn)引發(fā)議論,作者的見解獨特,眼光敏銳,詩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見識。

  6、學生齊讀,進一步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學生講述文天祥抗元的歷史故事。

  師: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這首詩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以此詩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范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應重讀加點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著憂國之痛和愿為國捐軀的滿懷豪情,語調慷慨激昂。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4、合作研討,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任選這首詩的任一聯(lián),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

  師提示:可從詞語的錘煉、修辭的運用、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切入。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后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重點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聯(lián)。

  5、拓展延伸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五、學生齊讀這三首詩,并嘗試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

  2、學生嘗試自己制作配樂朗誦帶,互相聽讀、品評。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賞讀《水調歌頭》

  1、導入新課

  以歌曲《但愿人長久》導入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渲染情境。

  2、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⑴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風格獨特,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

  ⑵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寫的,蘇軾與其弟自幼感情深厚,皆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貶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1076年),兄弟倆已有七年未能見面。中秋之夜,蘇軾仰望天上一輪圓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壓制,仕途不得志,與兄弟遠隔一方,不能團聚,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3、初讀全詞,感知內容

 、 教師范讀,生邊聽邊劃分節(jié)奏。

  ⑵ 學生明確節(jié)奏的劃分。(投影顯示)

 、 全體朗讀,師指導點評。

  4、再讀詩作,理解詩意。

  學生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共同研討。

  5、品味詩作,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 詞的上下闕主要寫什么?二者的聯(lián)系何在?

  ⑵ 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想到了什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詩句上?

  6、想象意境,賞析名句

  ⑴ 學生反揮想象描繪意境(師可示例)

 、 談談對“人有悲歡離合……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

  (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習詩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7、拓展延伸

  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蘇軾本人,請配合表情、動作、內心獨白等再現(xiàn)詩人賞月的意境。

  8、小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選自《金元散曲》,是張養(yǎng)浩散曲的代表作。潼關,古代關名,在陜西東部。此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跡有所追念和感慨。

  2、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分組討論釋疑,小組無法解答的問題請全班解答。

  3、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是亡,都給老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4、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鑒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要評析。

  學生自由發(fā)言。

  5、學生背誦這首散曲。

  6、拓展延伸

  請學生結合有關歷史資料,縱觀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及該朝代的人民生活情況,談談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學的五首詩歌,它們或沉郁豪放,或慷慨激昂,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它們似乎把我們帶進那歷史的長廊,與詩人一起憂傷一起嗟嘆。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fā),前進的腳步將更加穩(wěn)健。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坎坷遭遇──凄涼地 棄置身

  慨嘆身世──沉舟

  歸來感慨──聞笛賦 爛柯人 病樹

  席間贈言──歌一曲 長精神

  《赤壁》

  前兩句──興感之由

  后兩句──借題發(fā)揮

  《過零丁洋》

  回顧一生──沉痛

  國破家亡──悲憤

  慨嘆眼前──恐懼

  以死明志──慷慨

  《水調歌頭》

  問──歸──舞

  曠達

  怨──釋──愿

  《潼關懷古》

  憑吊古跡──峰巒、波濤、宮闕

  抒發(fā)感慨──興,亡 百姓苦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6

  教學設想

  學習這五首詩詞,應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傾向,來品味詩詞的語言及意境,感悟其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在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學生對這五首詩詞要熟讀成誦,能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其中的名句。

  教學時宜精講多讀,以讀帶悟,以悟促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朗讀導入

  1.學生試讀。

  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將這五首詩詞瀏覽通讀一遍。

  2.教師范讀。

  3.學生分小組朗讀。

  4.學生齊讀。

  二、理解五首詩詞的大意

  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教師介紹本課五首詩詞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加深對各首詩詞主要內涵的理解。

  1.《漢江臨眺》

  開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維40歲時,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嶺南任選補使。選補使是朝廷派往邊遠地區(qū)選拔地方官員的使臣,是一種為期幾個月的臨時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貶謫,所以王維此時的心情是比較舒暢的。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經(jīng)過襄陽時寫了這首詩!稘h江遠眺》即來到漢江登臨眺望。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寫了在漢江邊登臨遠眺之所見所感。首聯(lián)總寫漢江形勢;頷聯(lián)、頸聯(lián)突出地描繪了漢江水勢的雄偉壯觀。尾聯(lián)作者以山翁自喻,表達了對漢江風景的贊美。詩人緊緊扣住臨眺之所見,即總是在寫自己的視覺感受。他運用想像和夸張的手法,又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流速之快。從江流到山色,從郡邑到遠空,視野極其開闊,境界極其廣遠。王維不只是詩人,還是一名畫家。在這首詩中,王維把畫家的觀察、詩人的思考、繪畫的技巧、詩歌的手法極自然地結合起來了。他巧妙地描繪了同時并列于空間的景物,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然界持續(xù)性的運動、變化。

  2.《宜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抱有“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兩年后,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寶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謝跳樓是南齊詩人謝跳在宣州任太守時在陵陽山上建成的一座樓。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又并不囿于七言,其語句之長短可以隨抒情的需要而伸縮。開頭兩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達內心濃重的煩憂。詩的中間部分從“多煩憂”一轉而“酣高樓”、“攬明月”,再轉到“愁更愁”,又轉到結句的“弄扁舟”,起伏跌宕,開闔變化,充分體現(xiàn)詩人內心有無法解開的煩憂之結。

  3.《浣溪沙》

  北宋初年詞的創(chuàng)作主要承襲五代遺風,多為宴席間娛賓遣興而作。所以要求協(xié)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從內容看多是吟風雪詠花草,寫離別道相思之作;在藝術上則以委婉濃麗為主導風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顯貴,以“善知人”著稱。他生活優(yōu)裕,喜聚客宴飲。其《珠玉詞》被視為婉約詞派的正宗。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后人廣為傳誦的名篇。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每片三句。主要寫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處在于擺脫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體,直接真實地抒發(fā)了個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地重復,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臺景物也都依舊。下片進一步寫這種生活感受。在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歲月的愛惜和對生命的珍惜,借助曲、酒、夕陽、燕子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xiàn)出來,所以做到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晏殊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lián),也深受后人的贊賞。

  4.《江城子》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這首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下片以抒情為主,寫自己的雄心壯志。作者并不在意自己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yè)。表達了自己關心國家命運,要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突破了晚唐以來兒女情詞的局限,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

  5.《破陣子》

  這首詞寫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棄疾退居江西上饒時。辛棄疾不只是詞人,還是一位愛國武將,他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在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zhàn),因而不斷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上,被人彈劾罷官!に坏靡讯谏橡垘Шx閑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jīng)常有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寄給陳亮的!皦言~”,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等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

  這首詞上片描述軍旅生活。這些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它說明已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yè)。這首詞下片前四句描寫戰(zhàn)斗場面。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發(fā)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

  三、布置作業(yè)

  熟讀這五首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揣摩詩句

  1.簡介五首詩詞中出現(xiàn)的典故并討論其在詩詞中的作用。

  (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明確:蓬萊本是傳說中的仙山,多藏寶典秘錄。東漢時人們稱國家藏書處為蓬萊山,這里是用蓬萊文章代指漢代的文章。建安骨,指東漢建安年間(193——220)的詩文創(chuàng)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寫詩文內容充實、語言質樸、風格剛健俊爽,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小謝,即謝跳,唐代時期,為把謝跳和劉宋時期詩人謝靈運區(qū)分開來,稱謝靈運為大謝,謝跳為小謝。謝跳詩風清新秀麗,深為李白所喜愛。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開,他想到了漢代宏偉的文章,建安詩的剛健風骨,身在謝跳樓,當然更想到在漢、唐之間出現(xiàn)的小謝的詩歌了。他對這些文化傳統(tǒng)很仰慕,所以自負地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較并稱許李云和自己。

  (2)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

  明確:據(jù)《史記·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算差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jù)《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來侵擾的西夏軍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明確:“八百里”謂牛,晉王愷有一條良牛名“八百里較”。一次王濟與愷比射,以此牛為賭。濟“一起便破的”遂殺牛作炙,“一臠便去”。事見《世說新語·汰侈篇》。這里用此事,乃取濟之豪氣,蘇軾有詩曰:“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約公擇飲,是日大風》)。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天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聲音悲切,帝禁不止。這與悲壯蒼涼的“塞外聲”有相近之處。

  2.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下列詩句的理解。

  (1)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2)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可憐白發(fā)生!

  明確:

  (1)一“浮”一“動”這兩個動詞,和前聯(lián)的方位詞“外”與“中”一樣巧妙,“外”與“中”置于一句之尾,如裊裊余音,作用在引人聯(lián)想;“浮”與“動”置于五言中關鍵性的第三字的位置,作用在于加強動態(tài)之美。

  (2)這首詩一上來就用這兩個極長的句子來寫詩人騷動不安的心情,由此定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人將“棄我去者”和“亂我心者”突出地擺在句首,并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語氣停頓。而后面的“昨日之日不可留”和“今日之日多煩憂”,則用了四個重復的“日”字,造成語言行進中的停滯,更加強了那種踟躕彷徨、紛擾不定的心情。從意義上說,“昨日之日”中只要一個“昨日”就足矣。這兩句如果寫成“昨日不可留”“今日多煩憂”,意思上不僅沒有什么損失,反而是更近于詩的凝練了。但是,這兩句卻因此失去了它們特有的散文式的節(jié)奏,而這散文式的節(jié)奏在這里原是有助于傳達詩人紛擾不寧的心情的。因此,從感情的表達上說,這“日”字的重復和這散文化的長句卻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3)在這句中,詩人運用了“來”與“去”的對比,“去”是主,“來”是賓,以“來”反襯”!盎淙ァ薄ⅰ把鄽w來”,都是暮春時節(jié)的典型景物。落英繽紛,這是自然景象,冠以“無可奈何”,則惜春之情自現(xiàn)。落花飄零,春光將去,見景傷情,欲留不住,“無可奈何花落去”,表現(xiàn)詩人惜春的心理很形象。紫燕呢喃,也是自然景象。燕子秋天南去,春則北歸,據(jù)說它隔年還能認明舊巢。現(xiàn)在,燕子又回來了,所以詩人說“似曾相識”。但是,這里寫燕子歸來不是目的,目的是用燕子的“來”,來反襯時光的“去”。是呀,燕子年年離去,又年年歸來,F(xiàn)在,它又飛回來了,然而逝去的時光,以及隨時光一同逝去的往事,卻再也不能返回了!所以,這“似曾相識”的燕子,不僅沒有給詩人帶來什么安慰,反而增加了詩人對春光逝去的惋惜心情!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用景物描寫,把詩人的感情表現(xiàn)得很細膩、很生動,是非常工巧的對偶句,卻又那樣自然,那樣渾成,仿佛是信手拈來,一點也看不出雕琢的痕跡,表現(xiàn)了詩人很高的藝術技巧,是頗有盛譽的名句。

  3.學生齊讀這些名句兩遍。

  要求一邊朗讀,一邊背誦。

  4.本課所選的五首詩詞,有的描繪如畫的美景,有的反映詩人的生活志向,有的歌頌作者的人生渴望,內容各不相同,風格各異,請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詩詞的不同風格。

  二、朗讀比賽

  方式:男、女生對抗賽。

  1.自選本課中的兩首詩詞朗誦。

  2.指定本課中的一首詩詞朗誦。

  三、布置作業(yè)

  1.默寫這五首詩詞。.

  2.完成課后練習一。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老驥(ji伏櫪(1i)逾墻走(yu)鄴城戍(shu)

  老嫗(yu)幽咽(ye)翁媼(ao)

  二、導人

  這五首詩詞上起漢末,下至南宋。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三、正課

 。ǎ旊m壽

  1·朗讀這首詩

  2.作家作品簡介;

  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游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步出夏門行》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洱旊m壽》表現(xiàn)了作者的雄心壯

  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3.評點: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云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后化為灰塵。這兩句借神龜騰蛇起興,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里,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

  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fā)揚積極

  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yè)。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

  這種積極奮發(fā)、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ǘ┦纠

  1.朗讀課文。

  2.作家作品簡介

  《石壕吏》選自《杜工部集》。758年,為平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唐將郭子儀、李光粥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現(xiàn)河南省安陽縣)。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后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后軍全線崩漬。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xiàn)河南省孟.縣西),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經(jīng)新安、石壕、渲關等地,根據(jù)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史三別》,《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這首詩,敘述差變乘夜捉人,連衰年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官致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在文學史上,他把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3.評點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開頭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寫故事發(fā)生。四句各寫一人,各自身份、舉動和彼此關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交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寫故事的展開。在差役怒呼、老婦苦蹄聲中,一個飽受戰(zhàn)禍的家庭的種種不幸,一步步展示出來。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第一層:從老婦自敘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說明兵役之苛

  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見戰(zhàn)爭之慘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活著的人茍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遠地去了。可見戰(zhàn)爭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婦希望以自家處境來搏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領會老婦人的哭訴,仍然通老婦家出差役。老婦人只得回答,家里沒有男人了(隱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孫子和喂奶的母親,寡媳

  衣不蔽體,貧困可知,也見得戰(zhàn)爭破壞之嚴重。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差吏仍是追問不放。老婦自請赴役,仍從掩護老翁出發(fā)。力雖衰而請赴役,并請即刻動身,故作懇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騷亂終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聽到抽泣之聲,也許是寡媳.

  在哭泣,也許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詩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時,只跟老翁告別。一夜之間,經(jīng)此巨變,凄苦、悲憤,盡在不言中。

  石壕村這一戶人家,三男被征,兩男戰(zhàn)死,衰年老婦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孫三人,在兵荒馬亂中將何以度日?等待老嫗的又將是怎樣的命運呢?詩人的心,是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的。詩人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小結

  這兩首詩,《龜雖壽》為樂府詩,《石壕吏》為歌行體古詩!洱旊m壽》抒發(fā)了作者積極奮發(fā)、老當益壯的豪情。《石壕吏》抨擊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默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猶得備晨炊。并按要求答題。

  1.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2存者且輸生,死者長已矣的意思是什么?

  3.請將左右兩邊相應的內容用橫線連起來:

 、偃朽挸鞘鵤.生活之貧困

  ②二男新戰(zhàn)死b.兵役之苛酷

 、鄞嬲咔彝瞪鶦.戰(zhàn)爭之慘烈

  ④出入無完裙d百姓之絕望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前兩首詩,朗讀后三首詩。

  二、正課

 。ㄈ┫嘁姎g

  1.朗讀這首詞。

  2.作家作品簡介。

  《相見歡》選自《南唐二主詞》,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975亡國降宋,后被毒死。

  相見歡,詞牌名,又作烏夜啼。這首詞是李煌降宋以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3.點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上片寫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個皇帝變?yōu)榍敉焦录懦羁嗟男膽B(tài)。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另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下片用一個具體的比喻,把離愁比喻成亂麻,剪不斷,理還亂。這離愁,不是一般的暫離故鄉(xiāng),而是亡國之愁。作者由一個皇帝變成一個囚徒,屈辱的現(xiàn)實生活,迫使他體驗到一般人所嘗不到的生活滋味。這個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

  這首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后切身感受。黃昇《后來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題往: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ㄋ模队^書有感》

  1.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來著名理學家。

  3.點評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開句用一個比喻,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突出水的清亮。第二句寫天光和云影一齊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動,暗示活水不停地流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問水塘為什么如此清澈,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來。詩表面上寫水塘清因有活水來,實際上是比喻作文章如何來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題、新的構思、新的手法、新的語言,要靠平時不斷的積累。從生活中積累,從詩書中積累。只有不斷的積累沉淀,才能寫出好文章。設喻巧妙。

 。ㄎ)清平樂

  1.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清平樂》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

  3.點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寫農家房屋矮小及房屋旁溪邊的自然景色。如水墨畫,幾筆勾出農舍及周圍環(huán)境寧靜清幽。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既然有環(huán)境描繪,必有人物點綴。作者從帶醉意吳吉入筆,寫出一對白發(fā)翁姐說著柔媚的吳語互相打趣。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農家兒忙著各自的農活;最可愛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也在溪頭剝蓮蓬。一個臥字寫出小兒頑皮、淘氣的動作。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農家耕樂團?坍嬃宿r家信然自樂的生活景象。

  也表現(xiàn)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語言清新、活潑、流暢。

  四、小結

  《相見歡》是詞,寫出一個亡國的皇帝成為囚徒后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冬F(xiàn)書有感》用水塘清因有活水來比喻作文章要善于從生活中從書本中吸收營養(yǎng)。《清平樂》描繪農家治然自樂的生活景象,也表現(xiàn)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切。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作業(yè)一、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ǎ┠瑢憽断嘁姎g》《觀書有感》《清平樂》

  (二)境空:

  1.相見歡》中作者把離愁比喻成

  2.《現(xiàn)書有感》把有活水才有清塘比喻成

  3.《清平樂》描繪了畫面。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8

  教學設想

  理解詩中語句,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背誦五首詩詞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采取讀讀、議議、背背的方法教學。閱讀強調整體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給予答題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講解;學生看不出的精妙之處要給予點撥,點到為止,不必深挖。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fā)揮想象,作再創(chuàng)作,可以畫成圖畫或擴展成一個故事進行口述。還要注意各首詩詞的寫法。

  安排兩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化和文字寶庫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韻律,尤其是本課所選的五首詩詞更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同學們應反復誦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詞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龜雖壽

  曹

  操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全詩,教師訂正或強調“驥””櫪”的讀法。

  2.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竟時

  烈士

  暮年

  不已

  盈縮之期

  養(yǎng)怡之福

  二、簡介背景。

  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時間比《觀滄!飞酝,寫在他平定烏桓叛

  亂、消滅袁紹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曹操以統(tǒng)—天下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既有過勝利的喜悅,也嘗過失敗的痛苦。但他從不消極,總是主動進取,雖屈暮年,還是老當益壯,不失雄心壯志。這是他寫這首詩的思想基礎。

  三、品味、理解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寫法。

  1.齊讀課文。

  2.討論以下問題。

  ①全詩的核心句是哪幾句?表現(xiàn)廠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xiàn)了詩人為統(tǒng)一中國而繼續(xù)奮斗的雄心壯志。

  教師補充:詩人寫這詩時53歲。故以“老驥”自稱,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xù)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tǒng)一全國。他認為統(tǒng)—全國符合歷史的需要,所以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②學生自讀、背誦這四句詩,本詩主要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什么要寫到“神龜”“騰蛇”?

  明確: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詩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奂热挥钪嫒f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那么人的壽命長短是不是全由天來決定呢?請從詩中找答案,并作簡要分析。

  明確:不是!坝s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說明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養(yǎng)怡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這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十分可愛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這一人生態(tài)度的基礎之上的。

 、苓@首詠志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先運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和豪邁的氣概。

  3.自由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石壕吏 杜甫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思

  一何

  前致詞

  新戰(zhàn)死

  長已矣

  無完裙

  逾墻走

  語聲絕

  泣幽咽

  登前途

  —、檢查預習情況。

  二、簡介背景:指導學生看注釋⑦。

  三、指名朗讀課文,教師訂正生字讀音,注意“逾”、“戍”、“嫗”、“咽”等字讀音。

  四、口述故事:將這首敘事詩擴展成一個故事。

  五、引導學生分析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這首敘事詩按故事情節(jié)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開頭四句為第—部分,寫故事發(fā)生。第二部分從老婦致詞起到敘家事結束,寫故事展開。最后四句寫故事結局,是全詩第三部分。

  2.為什么要特地點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對下文敘事最有預示作用?

  明確: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jīng)睡下了。

  第二課時

  相見歡 李煜

  一、解題:引導學生讀注釋①。

  二、教師指導朗誦后范讀課文。學生再自讀。

  三、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理解詞的意境和詞人的情感。

  1.“無言”和“獨上”描寫了詞中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

  明確:“無言”,“獨上”,讓人看到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見其人處境的孤寂,心境的蕭索。

  2.二、三句是摹畫詞中人所見樓外之景,按什么順序寫景,景中滲透了一種什么心情?

  明確:從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寫到俯視之景、地面之景。殘月的清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緊鎖。這些詞中人眼中之景。無不籠上冷落凄清的濃郁的色彩.雖沒寫一個“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見。

  3.第三句中哪個詞是傳神之筆?請說說它的妙處。

  明確:“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鎖”。

  非“深秋”。

  亦入也。人間秋色,無所不在。如何能鎖住!這一個“鎖”字,是傳神之筆。是詞中小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產(chǎn)生的主觀印象。被鎖于深院主之人悲愁無盡。只有“清秋”相對,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詞的上闋。指導學生自讀,背誦上闋,體會景中愁情。

  4.下闋與上闋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沒有不同?

  明確:上闋寓情于景,下闋借助比喻直抒離愁。

  5.“離愁”是抽象,難以言狀的.為何詞人能將它寫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確: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因“絲”與”思”諧音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四、小結:這是廣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前2句寫景,后2句議論。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景。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景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啟迪。

  五、朗讀、背涌全詩.體會詩作的寓之哲理。

  清平樂 辛棄疾

  一、題解。

  “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上饒地區(qū)農村時的作品。

  二、范讀課文。

  三、指名口述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評議。

  四、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構思、寫法,討論下列問題。

  1.開頭兩句寫景,描會了哪些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茅舍、小溪、青草,這些農村中司空見慣的小景,將它們組合成一個畫面。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富于田園特色,

  2.后六句寫人,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為什么這樣構思?

  明確:通過翁媼打趣閑淡,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簡單情節(jié),安排,寥寥幾筆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現(xiàn)了農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小結:這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寫人物的活動富于變化,寫白發(fā)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寫出—家兩老三少的活動,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五、學生朗讀、背誦。

  六、布置作業(yè)

  1.默寫《相見歡》《觀書有感》《清平樂》。

  2.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清平樂》擴寫成300字的短文。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⑵ 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 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 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2、能力目標:

  ⑴ 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趣味。

 、 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言感悟力,豐富語言寶庫,逐步提高欣賞品位。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品析詩歌的語言,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2.揣摩詩歌的內涵,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反復朗讀,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體味作品所蘊含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遺產(chǎn)中,反映戰(zhàn)爭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從古至今,戰(zhàn)爭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主題,戰(zhàn)爭總是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和痛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十五從軍征》,了解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學會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識梳理

  1、走進作者

  作者 評 價

  岑參 唐代邊塞詩人。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

  辛棄疾 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文天祥 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張養(yǎng)浩 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為人正直敢言,故為權貴嫉恨。著有《山坡羊·潼關懷古》、《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等。

  三、鑒賞:《十五從軍征》

  1.詩歌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點?

  意象松柏、叢冢、跳兔、飛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點:荒涼寂靜,無人的蹤跡。

  2.說說下面這句詩的表達效果。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這句詩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狀況,主人公此時內心感到極度的孤獨

  悲傷。這一句也將哀景推向極致,蓄足了抒情的勢,使得最后一句“淚落沾我衣 ”感人至深。

  3.此詩圍繞老兵的返鄉(xiāng)經(jīng)歷及其情感變化來謀篇結構,反復朗讀詩歌,說說其返鄉(xiāng)經(jīng)

  歷及其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其返鄉(xiāng)經(jīng)歷是:始得歸→歸途中 →返回家中 →“ 出門東向看 ”;情感變化為:急想回家,充滿與親人團聚的希望(歸途中)→希望落空 → 徹底失望(家中無人)→悲哀流淚,心茫然(“出門東向看 ”)。

  4.詩歌的主題是什么?

  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會兵役制度不合理的樂府民歌,詩中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數(shù)十年后返回故里時,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現(xiàn)出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

  四、鑒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從題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這是一首詠雪詩,這也是一首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友人歸京的場景。

  2.這首詩前后側重描寫的內容有何不同?兩者是如何完成過渡的?

  前面重在詠雪,后八句主要是寫送別。用“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一句完成了過渡。

  3.詩中是從哪兩個方面揭示了當時的天氣寒冷?

  從正面和側面來寫當時天氣寒冷的。正面:“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側面:“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4.“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中的“折”“即”換掉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折”字寫出了北風之猛, 有了這樣猛烈的風, 漫天飄落的雪才能 “飛” 。 “即 ”字表現(xiàn)了詩人的驚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猛雪早。

  5.你認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為什么能夠流傳千古?

  以春景寫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貼切,既表現(xiàn)了邊塞特有的奇異壯麗風光,又寫出詩人的驚喜之情。

  6.“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幾句描寫有何作用?

  寫軍營將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戰(zhàn)爭的艱苦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同時為送行場面渲染了悲涼氣氛。

  7.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所展示的畫面,并談談這句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傍晚時分,轅門外,大雪紛紛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盡管風刮得挺猛,紅旗卻一動也不動。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8.詩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體現(xiàn)了中國繪畫中的“留白”這一藝術手法,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留白手法,寫得含蓄,引發(fā)讀者無盡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

  及朋友離去后的無限惆悵之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在本冊書第三單元中賞析過宋詞中豪放一派辛棄疾的詞風,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首他的詞,來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詞到底有何相似與不同。

  二、鑒賞:《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1.作者為什么發(fā)出了“何處望神州”的感嘆?

  這首詞是作者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時所作,鎮(zhèn)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yè)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想到大好中原已淪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憤不已,觸景生情,故而發(fā)問。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本渲小坝朴啤币徽Z雙關,有哪兩層含義?這一句是自問自答,這一問一答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悠悠 ” 既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又指詞人思緒之無窮。 “不盡長江滾滾流 ”,借用杜甫《登高》詩句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無奈,傷感,抑郁。

  3.賞析“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一是突出孫權的年少有為,“ 年少 ”而敢于與雄才大略、 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 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 他不斷征戰(zhàn), 不斷壯大。 而“ 坐斷東南 ”,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zhàn)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怯懦茍安。

  4.賞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詞人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也!“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 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呼聲。

  5.再讀全詞,概括本詞的主旨。

  作者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無能。全詞飽含著作者愛國、衛(wèi)國的強烈感情。

  三、鑒賞:《過零丁洋》

  1.了解背景

  此詩是作者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寫此詩以明志節(jié)。

  2.賞析詩句,把握情感與主旨

  (1)詩的首聯(lián)寫了哪兩件事?

  一是受到皇帝選拔,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頻繁的抗元戰(zhàn)爭中已度過四年。

  (2)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運用對偶的修辭以外還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何作用?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將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

  (3)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復出現(xiàn),妙在何處?

  “ 惶恐 ”“ 零丁 ”反復出現(xiàn),巧借兩個地名,渲染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影響深遠。請說說你的理解。

  人難免一死,為祖國舍生取義,一片丹心永垂史冊。這兩句詩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詩人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表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

  (5)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請簡要分析。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壯、由郁而揚,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四、鑒賞:《山坡羊·潼關懷古》

  1.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歌體裁

  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 《山坡羊 ·潼關懷古》便寫于應召往關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現(xiàn)新興的體裁—— 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 包括套數(shù)和小令兩種基本形式。套數(shù)由若干曲子組成, 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天凈沙》《山坡羊》 都是有標題的小令。 本篇 “山坡羊 ” 是小令的曲牌名, “ 潼關懷古 ”是標題。

  2.品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與情感。

  (1)反復朗讀課文,說說這首小令根據(jù)內容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寫的是什么內容?

  共寫了三層。第一層:“峰巒如聚,,山河表里潼關路。 ”寫潼關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層: “望西都,,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由潼關的險要地勢想到其重要的歷史作用及曾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抒發(fā)懷古情思。第三層: “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從對現(xiàn)實場景的描寫轉入議論抒情, 詩人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 對老百姓的疾苦感到無比憤慨和深切同情。

  (2)請自選角度品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 聚” 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中, “怒”字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用“聚 ”“ 怒”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 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的地勢險要。

  (3)你如何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朝之“ 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滅亡之際,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所以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句話在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人文關懷,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

  (4)作者是怎樣將寫景、懷古、議論三者有機結合的?

  作者先描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然后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chǎn)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發(fā)表議論,得出結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基礎積累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A.松柏(bi)春谷(chn)狐裘(qiú)飲歸客(yng)

  B.兜鍪(móu)都護(hù)潼關(tóng)躊躇(zhù)

  C.干戈(g)雉雞(zhu)瀚海(hàn)浮沉(fú)

  D.寥落(liáo)神州(shén)惶恐(huáng)宮闕(què)

  解析:A選項里“飲歸客”的“飲”正確的讀音是“yn”;B選項里“躊躇”的“躇”正確的讀音是“chú”;C選項里“雉雞”的“雉”正確的讀音是“zhì”.故選D。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山回路轉 回:回環(huán)

  (2)峰巒如聚 聚: 聚攏,包圍

  (3)興,百姓苦 興: 指政權的統(tǒng)治穩(wěn)固

  (4)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 紅心,比喻忠心

  (5)八十始得歸 始:才

  (6)淚落沾我衣 沾:_滲人

  3.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B)

  A.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C.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D.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解析:A項正確劃分是“遙望/是君家,松柏/家/累累”。C項正確劃分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D項正確劃分是“北風V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C)

  A.《十五從軍行》選自《樂府詩集》。漢樂府民歌內容豐富,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

  B.《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作者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他與高適并稱“高岑”。

  C.詞始于南宋,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隋唐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到唐代達到頂峰。“南鄉(xiāng)子”是詞牌名。

  D.《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yǎng)浩的散曲作品,是他赴陜西救災途經(jīng)潼關所作的。

  解析:C詞是唐宋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至宋代達到頂峰。

  5.默寫

 。1)《十五從軍征》更加深刻的表現(xiàn)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出門東向看,淚落粘我衣。

 。2)《十五從軍征》揭露(表現(xiàn))漢代極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3)《十五從軍征》表達凄涼破敗的景色的句子是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遠景描寫)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寫)

  (4)《十五從軍征》描寫主人公征戰(zhàn)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從軍征》表現(xiàn)作者家破人亡、孤獨悲傷的句子是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6)《十五從軍征》詩中和賀之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7)《十五從軍征》從別人口中得知親故凋零的句子是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8)《十五從軍征》描寫家國破敗,控訴當時繁重的兵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的句子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9)《十五從軍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詩句是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10)《十五從軍征》描寫歸鄉(xiāng)老兵現(xiàn)在的境況(老人孤獨處境和心情)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粘我衣。

 。11)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風見雪,造成別開生面的開闊雄奇氛圍的詩句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12)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以花喻雪,描寫了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景象。

 。13)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兩句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寫飛雪飄進珠簾,打濕了軍帳,讓人感到異常寒冷。

 。14).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兩句寫將士卻毫無怨言,依然拉弓練兵,更表現(xiàn)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斗情緒。

 。15).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兩句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出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偉壯闊。

 。16)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兩句寫?zhàn)T別宴會的盛況,表現(xiàn)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擺開筵席,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

 。17)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兩句寫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

  (18)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兩句寫雖然雪越下越大,但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抒發(fā)了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19)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兩句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也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20)《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抒發(fā)詞人千古興亡之感,不盡愁緒和感慨的句子是: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21)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兩句回顧自己的仕途和征戰(zhàn)的經(jīng)歷。

 。22)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兩句,用兩個比喻句濃縮了國家的災難和個人的坎坷,感慨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都已經(jīng)難以挽回。

 。23)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寫詩人為自己的命運憂慮,感嘆自己的孤苦伶仃,無力挽救國家的句子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24)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表現(xiàn)出作者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表現(xiàn)了詩人為國家安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jié)。

  (25)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與“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相呼應的句子是: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26)《山坡羊潼關懷古》一曲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7)《山坡羊潼關懷古》描寫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閱讀理解

  一、閱讀《十五從軍征》,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B)(E)

  A.詩人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出了戰(zhàn)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從”到“中庭”四句,由遠及近,側面寫出主人的家荒涼破敗的景象,控訴了戰(zhàn)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毀滅。

  C.詩的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抒發(fā)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

  D.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素:滿懷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徹底失望一悲哀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E.此詩與《采薇》同為戰(zhàn)爭題材的詩作,都表達了歸途中急切、擔優(yōu)以及回家后發(fā)現(xiàn)家中物是人非的哀傷之情。

  解析:B:“側面寫出”不正確,這四句是直接描寫老兵家園的荒涼景象;E:“都表達了回家后發(fā)現(xiàn)家中物是人非的哀傷之情”錯,《采薇》只描寫了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想,

  2.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形象。

  本詩描繪了一個久戰(zhàn)沙場、不得歸家,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孤苦無依、內心哀傷的老兵形象。久戰(zhàn)沙場,不得歸家;“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寫出老兵一去數(shù)十年,有家歸不得,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歸途中逢鄉(xiāng)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墳累累,到家所見是兔子、野雞;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臺上也長出了“旅葵”,處處荒涼破敗。孤苦無依、內心哀傷;春谷作飯,采葵作羹,卻不知遞誰,出門東望,潸然淚下,心中的悲哀訴說不盡。

  二、閱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完成下面的題目

  1.賞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春景寫冬景,運用比喻、聯(lián)想,既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又生動地描繪出邊塞奇麗的雪景,表現(xiàn)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表達感情方面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寫友人已去而詩人佇立遠望的情形,表現(xiàn)了詩人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的心情。二者都寫出了分手時凝望友人遠去的情景,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

  3.本詩以“雪”為線索,“雪”共出現(xiàn)四次,依次組成四個畫面,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四幅畫面的內容。

 。1)送別前的“飛雪”,八月飛雪苦寒圖。(2)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軍營宴別奇寒圖。(3)臨別時的“雪滿天山路”,東門惜別惆悵圖。(4)送別后的“雪上空留馬行處”,別后雪地思鄉(xiāng)圖。

  4.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

  A.這首詩描寫了唐代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朋友返京時載歌載 舞的喜悅心情。

  B.這首詩情景交融,先寫景襯托送別,后又在送別中描寫雪景。

  C.詩中“忽如”一詞寫出了“胡天’大雪來得急驟,也表現(xiàn)出詩人驚喜好奇 的神情。

  D.“愁云慘淡萬里凝”展示了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景象

  三、閱讀《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

  A.這是一首懷古詩。作者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歌頌,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無能。

  B.“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边@兩句詩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笔钦f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tǒng)帥千軍萬馬,雄踞東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當如孫仲謀”本是曹操的語言,現(xiàn)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人民要求發(fā)憤圖強的呼聲。

  2.作者贊頌孫權的用意是什么?

  借古諷今,抒發(fā)作者對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求收復失地的投降路線的憤懣之情(若只答“借古諷今“不得分);希望能有像孫權那樣有才略的人來領導抗金斗爭,統(tǒng)一祖國(或: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愿望)。

  四、閱讀《過零丁洋》,完成下面的題目

  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D)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聯(lián)寫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敵的經(jīng)歷,“辛苦”和“寥落”兩個詞道盡坎坷的人生際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頷聯(lián)將國家命運與個人不幸聯(lián)系在一起,寫危難形勢,抒憂患之情,比喻形象,對仗工整。

  D.頸聯(lián)運用擬人手法,將“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與自己的心情巧妙結合起來,感人至深。

  解析:D(地名的雙關,不是擬人。)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千古名句主要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取”和“照”的表達效果。

  主要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表達為國捐軀、舍身取義的意志與決心!叭 焙汀罢铡,普通的動詞表達神圣 的意義,簡單、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揚,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民族氣節(jié)與生死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閱讀《山坡羊·潼關懷古》,完成下面的題目

  1.請談談你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群眾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2.曲的開頭描寫潼關的地勢,作用是什么?

  在潼關路上望西都,自然引發(fā)歷史興亡的感慨;寫潼關之險意在說明歷代王朝仍然難逃滅亡的命運,突出了主題

  3.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一個“聚”字和一個“怒”字,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形象地表現(xiàn)出峰巒高峻的形態(tài)和波濤呼嘯的氣勢。

  4.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xiàn)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tài)。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真題體驗】閱讀下面唐詩,回答下面的問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李白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后,更有一珠歸。【注釋】明月:傳說中的“隨侯明珠”,與“和氏璧”齊名。寧知:誰也沒有想到。喪亂:安史之亂。

  1.簡要賞析“更有一珠歸”中“珠”字的妙處。

  答:以珠喻人(倩公),寫出了李白對倩公才學、品格的贊美(景仰)。(扣住“比喻”、“贊美”,意近即可)

  2.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美麗富饒的漢東國的贊美之情。后兩句表達了對倩公經(jīng)歷戰(zhàn)亂還能平安回歸的慶幸(驚喜),對全縣公的贊美,以及和友人(倩公)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贊美”、“惜別”,意近即可)。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

  (2)詩歌的某聯(lián)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

 。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答題前先判斷出詩句的類型,從景、情、理三方面分析。一般來說,詩句具有這三種類型,分別如下:

 。1)寫景:景重,情濃,意淡。如果是寫景,用了xxx的寫景方法,描繪了xx的優(yōu)美景致等;景致優(yōu)美,讓人心怡。

 。2)抒情: 情重,景散,意明。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與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濃,格調高亢。

  (3)言理:意重、情濃、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融合、哲理給人的啟示和思考等。蘊含哲理,氣人心智。

  描寫類答題格式:A、本詩在描寫上成功的運用了描寫, 寫出了(詩句解說即字面含義),烘托了詩人感情。B、本詩在景物描寫上的特色是,這樣的描寫使景物 (答作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同時渲染了的氣氛,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抒情方法答題格式:這句話運用了抒情手法, 全詩主要寫出了 (詩句內容解說) ,抒發(fā)了情感,這種方式使詩人情感抒發(fā)得(用術語)。

  修辭類答題格式:本句或本詩運用了的修辭手法, (作用)地寫出了(詩句解說即字面含義), 表達了詩人情感。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誦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詞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培養(yǎng)學生對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領悟。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五首詩詞。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山Y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自上初中以來,我們已學過20余首古代詩詞,其中以唐詩宋詞居多。我們對律詩和絕句的有關知識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學過的律詩和絕句,說說二者有哪些區(qū)別。(只須說出最主要的特點,不必全面歸納。學生回答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五首古代詩詞,請同學們翻到第30課,將這五首詩詞瀏覽一遍,看誰能很快說出哪是律詩,哪是絕句,哪是詞。(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請同學們先看看閱讀提示。(學生看完后教師板書課題)

  二、第一首《渡荊門送別》

  (一)解題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沿江東下途中所作。詩人乘船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課文閱讀提示認為這首詩“是詩人青年時期出蜀贈給送別的友人的詩”,但也有學者認為“詩無送別意”,“送”的主體是“故鄉(xiāng)水”,即故鄉(xiāng)水“送別”詩人遠行。此說也并非沒有道理。

  (二)研習課文

  1.指名試讀這首詩,教師評點后再范讀。

  2.學生反復朗讀,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結合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均為注釋所未注明,若學生未提出,教師亦應講解。)

  渡遠:乘船遠行。

  云生:云彩興起。此句寫白天的情景。

  故鄉(xiāng)水:指流經(jīng)四川的長江水。作者從5歲起便隨父到四川,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因此常在詩中稱四川為故鄉(xiāng)。

  4.品析鑒賞。

  問:“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景象?烘托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詩人展現(xiàn)出映入眼簾的雄闊景象。一望無際的平野,頓使人眼界開闊;滔滔奔涌的長江,氣勢是那樣雄壯。這也正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問:詩中是怎樣以時空的變換來描繪江天的美景的?

  使學生領會:“月下”句寫夜晚,描繪近景,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猶如天上飛下的一面明鏡!霸粕本鋵懓滋,描繪遠景,仰望天空,變幻無窮的云彩在日光下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

  問:詩人已為荊門山外的美景所陶醉,為什么卻“仍憐故鄉(xiāng)水”?

  使學生領會:作者雖然難以掩飾自己見到楚地美景的興奮和激動,但也忘不了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自己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故鄉(xiāng),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仍憐”二字飽含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賞析“萬里送行舟”:此句成功地運用擬人手法,以故鄉(xiāng)的戀子情來烘托詩人的思鄉(xiāng)情。詩人把故鄉(xiāng)看作送別游子離鄉(xiāng)的母親,其構思之獨到實令人稱嘆。

  5.學生朗讀全詩,當堂背誦。

  三、第二首《秋詞》

  (一)解題

  《秋詞》原有二首,此為第一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tǒng),大多數(shù)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

  (二)研習課文

  1.指名試讀課文,教師指點: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后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春朝(zhāo):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

  引:引發(fā)。

  4.晶析鑒賞。

  問:詩人表現(xiàn)“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云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學生領悟:萬里晴空展現(xiàn)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fā)向上的氣勢。顯然,這只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為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體會“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蘊,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斗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耙机Q排云上”所體現(xiàn)的奮斗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為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沖云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5.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四、第三首《赤壁》

  (一)解題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縣,為三國時吳國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戰(zhàn)場,俗稱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黃州,傳說中曾誤認為是周瑜大敗曹操之處,俗稱文赤壁。杜牧這首詩是在黃州寫的,時為黃州刺史。詩人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二)研習課文

  1.指導學生朗讀全詩。前兩句系平靜的敘說,語調宜平緩,后兩句突發(fā)議論,語調應有所提高,但因系假設而得出的結論,不宜讀得過于高昂。

  2.學生對照注釋理解全詩,并講解這首詩的大意。

  詩的大意:折斷的戟埋入沙中但鐵卻未被銹蝕,我把它拿起來磨光洗凈認出這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假如當初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恐怕大喬和小喬都被關進銅雀臺中了。

  3、品析鑒賞。

  這首詩敘事十分平實,但想像卻十分奇絕。可啟發(fā)學生思考:詩人的想像奇在何處?

  其一,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巧借東風取得抗曹勝利,而詩人也巧借“東風”對那段歷史加以評述?芍^一箭雙雕。

  其二,詩人不從正面寫周瑜如何通過火燒戰(zhàn)船打敗曹操,而從反面落筆,指出假使當時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結局就會改變。這就更能突出東吳獲勝的重要原因。

  其三,詩人不用“國破人亡”之類的詞語用結,而以“銅雀春深鎖二喬”代指相反的結局,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形象思維的特點。由于“二喬”是東吳統(tǒng)治集團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她們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派政治力量的尊嚴。東吳一旦滅亡,她們的處境便可想而知。這種以小見大的構思方法足見詩人的別具匠心。(只要能談出一定的見解即可,如不能認識到上述幾方面,教師可適當作一些講解。)

  4.學生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2、學習并了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

  3、熟讀并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并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新課導入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更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學的五首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二、課文賞析

  1、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寫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詩人罷和州刺史,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的刺史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二十八使君》相贈。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此詩回贈白居易。

 、 賞析詩歌:

  ⑶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 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凄涼地”“棄置身”表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 頷聯(lián)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xiàn)狀?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 頸聯(lián)寫得什么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④ 尾聯(lián)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聯(lián):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lián):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lián):用比喻的修辭,抒發(fā)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lián):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2、賞析《赤壁》

  ⑴ 寫作背景:文章寫于杜牧黃州刺史時。赤壁是東漢獻帝13年,周諭大敗曹操。但杜牧所寫的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崗,所以說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

 、 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

 、 賞析課文:

 、 思考:

 、 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起?

 、 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不過是借助東風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③ “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二喬”在文章中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zhàn)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切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chuàng)作之高明)

  ④ 前后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敘事──議論)

 、 指導背誦

  3、賞析《過零丁洋》

 、 寫作背景:這是一首詠志詩。文天祥,狀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在國家危急存亡之時,奉朝廷之命至元營議和,被扣,冒險逃脫,后繼續(xù)黑心戰(zhàn)抗敵,以圖興復,然兵敗被俘。在獄中雖經(jīng)敵人百般折磨誘降,終以不屈被害。這首詩寫于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元軍之元帥張弘范逼他招降宋軍抗戰(zhàn)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詩以明志節(jié)。張弘范見詩”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⑵ 朗讀感知課文:

 、 討論思考:

  ① 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 頜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 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分析:首聯(lián):回顧詩人經(jīng)歷:詩經(jīng)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zhàn)斗四年

  頜聯(lián):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小結: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4、賞析:《水調歌頭》

 、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在任密州大守時所作。當時他在政治上處境失意,又與胞弟七年未能團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詞中由抑郁傷到超然豁達的情緒轉變,表明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這首詞是詠中秋詞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論“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書,余詞盡廢!

 、 討論思考:上片:

 、 開篇疑問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處境寂寞的哲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 理解“歸”、“瓊樓玉宇”(明指月宮暗指朝廷)“不勝寒”(明寫對月宮氣候想象,暗抒對朝廷內政治斗爭氛圍感受)

 、 理解“何似在人間”中的“人間”?(指密州,是雙關,既與上天呼應,又與朝廷相對)

  小結:上片寫望月問天,抒發(fā)人生感慨。

  下片: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睂懺鹿獾霓D移、襯出人間離別之苦,寄寓了懷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懷(開闊胸懷)

 、 最后一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態(tài)度?(表達了詩人要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祝愿,并表現(xiàn)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小結:對月懷人,抒寫離合之情

  5、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⑴ 背景介紹: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懷古,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xiàn)封建統(tǒng)治與人民的對立。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總是過著痛苦生活。

 、 朗讀課文

 、 賞析:劃分層次: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jīng)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后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⑷ 思考討論:

 、 第二層中,哪一句讓我們看到由盛轉衰過程的真實寫照(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 最后一句的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家中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是對以往歷史的概括與評判。

 、 指導背誦

 、 小結: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生活。

  請學生說說對古代詩歌的了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討論明確

  師生明確,形成板書

  指導背誦,根據(jù)理解和結構層次背誦

  請學生當堂將相應的詩句填寫在黑板板書上

  請學生講講“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

  請學生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役

  小組討論后明確

  要求學生根據(jù)理解記憶背誦

  請學生說說對文天祥的了解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

  整理課文內容并形成板書

  要求學生根據(jù)理解記憶背誦

  說說了解的蘇軾,回憶蘇軾的作品

  說說對詞的了解

  朗讀課文上片并思考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明確

  指導背誦

  請學生劃分課文段落層次并概括段意

  朗讀課文并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lián):用被貶謫地的荒涼和時間的漫長,表達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頷聯(lián):用了“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抒發(fā)了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

  頸聯(lián):用比喻的修辭,抒發(fā)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作者豁達的心境;

  尾聯(lián):點睛之筆,,點明酬答題義,既對友人的感謝,也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過零丁洋

  首聯(lián):回顧詩人經(jīng)歷:詩經(jīng)書入仕途

  走兵抗元,頻繁戰(zhàn)斗四年

  頜聯(lián):寫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用比喻修辭)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

  下句寫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一、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二、 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jīng)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三、 后二句:寫作者的感慨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xiàn)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盃柯人”指晉人王質。據(jù)《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氐酱謇铮胖酪堰^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7 .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三)《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lián)上下兩句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tǒng)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二、研讀作品

  (一)《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4) 綺戶(qi3) 嬋娟(chan2)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guī)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xiàn)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xiàn)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

  提問:

 、偈裁凑Z氣?

  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懷念誰?

  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厶釂枺河檬裁凑Z氣、態(tài)度?

  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xiàn)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芴釂枺哼@樣的名句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

  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fā)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4.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chuàng)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5.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云莊,天歷二年(1329年),征拜陜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yǎng)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jīng)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登華不注,游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二、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3

  【方案一】

  教學角度:譯讀──將古詩詞曲譯成現(xiàn)代詩,進行“詩歌再創(chuàng)作”。

  主要教學步驟:

 。薄⒎蹲g一首。①學生讀第一首詩,結合課下注釋了解寫作背景和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補充、講解;②師生合作,共同譯詩;(學生試譯一句,教師組織討論、修訂、板書一句)③定稿朗誦。(學生讀一句原詩,老師讀一句譯詩)

 。病⒆宰g一首。印發(fā)或多媒體顯示其余四首詩的寫作背景和思想內容,每人選譯一首。

 。、小組探究。學生按自己選譯的詩調整座位,組成小組,討論修改。

  4、班級交流。各小組選派代表,自定形式演讀,師生評價。

 。、成果展示。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將譯詩作進一步修改,然后謄正張貼,供同學們參考或抄錄。

  【方案二】

  教學角度:吟唱──選擇與詩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調進行配唱。

  主要教學步驟:

 。、欣賞王菲(或鄧麗君)演唱的《但愿人長久》,說說歌中蘊含的感情。

  2、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與歌曲進行思想情感上的比較。明確:將詩歌配曲演唱一定要與詩歌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场⑿蕾p岳飛的《滿江紅》和李商隱的《無題》的歌曲演唱;介紹兩種“唱”古詩的方法:一是今人譜曲,二是用現(xiàn)成的曲譜配曲。

  4、班級活動,逐首朗誦并明確其思想感情。

  5、小組活動,討論為詩歌配曲或譜曲,并推選演唱人員。

 。、各小組代表上臺演唱。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 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 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 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2、能力目標:

 、 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趣味。

  ⑵ 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言感悟力,豐富語言寶庫,逐步提高欣賞品位。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并積累名句。

  2、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1、反復朗讀,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體味作品所蘊含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詞曲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關鍵,可設計新的朗讀方法,體現(xiàn)詩詞的教學特點,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內容,體會情感,引起共鳴,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學法。通過再現(xiàn)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感染力,提高學習興趣,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溝通課堂內外,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說詩──悟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熟讀背誦。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歌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指導學生自讀《過零丁洋》。朗讀詩歌,理解詩意,品味詩情,賞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積累名句,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師生共同賞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導入新課: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師生齊背)作者那高潔傲岸的志向和追隨古代名賢的志趣及抱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禹錫為我們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他因參加王叔文“永貞革新”運動而被貶到連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詔回到長安,因游玄都觀,寫下了《贈看花諸君子》一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觀比當時的朝廷,巧借點綴春光的“輕薄桃花”曲筆展意,諷刺滿朝中紅極一時的權貴都是自己被貶后才爬上去的。這首詩引得朝中權貴群起而攻之,劉禹錫因詩獲罪,再次被貶到更荒遠的播州去當刺史。14年后詩人再一次被召回長安,他又寫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以嘲諷的口吻表示對政敵的蔑視,顯示了他堅持真理、頑強不屈的精神。據(jù)說本詩再次引起執(zhí)政者的不悅,劉又遭貶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被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詩中白居易對劉遭貶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劉寫此詩回贈白居易。這首詩同樣表現(xiàn)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重音。

 、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清字音、節(jié)奏。

 、 請兩位同學播放課前自行制作的配樂朗誦帶,其余學生聽讀并點評。

 、 教師指導朗讀:

  讀準字音。這是朗誦的前提,本詩中注意“柯(kē)”的讀音。

  把握節(jié)奏。節(jié)奏劃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按音樂劃分,一種按意義劃分。按音節(jié)劃分,七言詩一般分四個音節(jié),如“巴山/楚水/凄涼/地”“懷舊/空吟/聞笛/賦”。按意義劃分,則要先弄懂句子的意思,如“二十三年/棄置/身”。

  讀出重音。所有的韻腳都應重讀,關鍵詞語要重讀,以體現(xiàn)詩歌語言的音韻美。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學生練讀。

 、 全班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后進行完整的表述。

  學生明確:首聯(lián)寫自己長期遭貶的際遇。巴郡多山,楚地多水,作者謫居在那里已23年了。頷聯(lián)悼念受害的戰(zhàn)友,寫自己回到故鄉(xiāng)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借“聞笛賦”這個典故表示對已去世的好友們的懷念,借“爛柯人”這個典故,抒寫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頸聯(lián)寫自己的沉淪、新貴的得勢!俺林邸薄安洹北扔骶迷赓H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萬木”比喻在他謫居他鄉(xiāng)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貴們。尾聯(lián)寫酒席上的贈言,“讓我們干一杯,振作起精神來吧!”這是對白居易在席間贈送他的詩的回答。

  5、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深思,明確:詩中流露的情感,有對自身遭遇的辛酸、憤慨,有對當朝權貴的嘲諷、憤激,有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與態(tài)度。首聯(lián)中有情語“凄涼地”“棄置身”,頷聯(lián)借敘事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無限悲痛悵惘之情油然而生。頸聯(lián)借景抒情,理情交融,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lián)借敘話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教師總結:作者的情感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沉郁中見豪放、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中所表現(xiàn)的身經(jīng)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人以莫大的啟迪、鼓舞。

  6、學生深切體味詩人的情感,美讀詩歌。

  7、品詩,品評名句、感受哲理美。

  教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這兩句本意是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遍意義,請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思考,自由發(fā)言。

  生1:這兩句說明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在沉船旁邊仍有很多船繼續(xù)駛過,在病樹前面仍有無數(shù)的樹木在春天欣欣向榮。事物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停滯的觀點、保守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的眼光不應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應為它們的死亡而傷感,我們應把希望、信心寄托在新的、正在發(fā)展的事物身上,并熱情地歌頌它們。

  生2:這兩句借用自然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要向前發(fā)展,未來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前景無限美好。

  生3:這兩句說明了腐朽的事物一定要被新生事物代替的真理,我們應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為真理而戰(zhàn)斗的精神。

  ……

  8、學生齊背詩歌。

  三、師生共同賞讀《赤壁》

  1、導入新課: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有經(jīng)邦濟世之才,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卻處在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huán)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郁的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使他的抑郁情懷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惻。這些,都影響他的詩風。他的詩,往往立意高遠,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麗。詠史詩成就最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與形象的高度概括融為一體,令人嘆為觀止。今天,我們一起賞讀杜牧的詠史名作──《赤壁》。

  2、學生朗讀詩歌,教師提醒學生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韻律及感情基調。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 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⑵ 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明確:

 、 這首詩以地名為題,實為懷古詠史之作。詩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發(fā)表對赤壁之戰(zhàn)的看法:當時周瑜如不得東風之助,戰(zhàn)爭的勝敗,吳國政權的存亡都會成為未知數(shù)。詩人譏嘲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勝得僥幸,對歷史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fā)表了獨特而戲謔的議論。

  ⑵ 這一片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這兩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殆盡,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片鐵戟,詩人無法平靜,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這兩句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

 、 史學家們在論赤壁之戰(zhàn)這場關系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時,基本的政治傾向常常是同情吳蜀,杜牧一反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從不被人懷疑的地方提出疑問,發(fā)表議論,反映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首先,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zhàn)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其次,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5、學生齊讀詩歌,再次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導入新課:

  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他的詩作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俺夹囊黄裴樖,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學習他的詩作──《過零丁洋》。

  這首詩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范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

  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應重讀加粗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著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 這首七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大事?

 、 頷聯(lián)的上下句有何聯(lián)系?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⑶ 頸聯(lián)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 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后各組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

 、 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已度過四年。

 、 “山河破碎風飄絮”寫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寫個人命運如風吹雨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連用,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手法。

 、 “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一指地名,二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盎炭譃╊^說惶恐”,追記過去,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零丁洋里嘆零丁”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 前三聯(lián)抒寫了國破家亡之痛,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尾聯(lián)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惫磐駚,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兩句詩激昂慷慨,表明了詩人為國獻身的自豪與無畏,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 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硬性要求。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

  5、學生齊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豪情。

  五、學生齊讀三首詩,并嘗試背誦

  教師也可抽查背誦,靈活提問,督促學生理解記憶。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三首詩。

  2、選擇三首詩中的任一首,一首中的任一聯(lián),寫一段賞析文字。可從詞語的錘煉、修辭的運用、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切入,自主評價。

  答案: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哲理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共同賞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備受后人推崇,《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發(fā)人的藝術聯(lián)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lián)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lián)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

  2、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yōu)美的畫面。

  3、指導學生朗讀。

 、 教師配樂朗誦全詞(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以下字的讀音:

  闕(què) 瓊(qiónɡ) 綺(qǐ) 勝(shènɡ)

 、 教師展示朗讀技巧,并示范朗讀,學生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 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學生評點,教師點撥。

 、 男生配樂讀上闋,女生配樂讀下闋。

  4、整體把握詩意。

 、 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作背景提示:

  蘇軾因烏臺詩案備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與弟蘇轍分別已達6年之久,無緣相會,時值中秋懷之。

  ⑵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解讀詩意。

  (多媒體顯示)

 、 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二者的聯(lián)系何在?

 、 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種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③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教師播放鄧麗君演唱這首詞的MTV,在歌唱中展現(xiàn)畫面,感染學生引發(fā)想象。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教師顯示板書:

  5、品詩:

 、 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示例: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yōu)美的月色,詩人浮想聯(lián)翩,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嫦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愿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 名句賞析:

  學生暢談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生1: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或圓或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明月互相祝福。

  生2: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唯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

  6、教師總結:這首詞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表現(xiàn),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失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戰(zhàn)勝情感,表現(xiàn)出詩人熱愛生活、眷戀人生的思想情感。讓我們由衷地贊嘆一聲:曠哉,蘇軾!

  7、課堂活動:

  美好的詩詞意境總能引發(fā)人們無窮的創(chuàng)造,試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這首詞的內容畫一幅簡筆畫,或編一段舞蹈,或錄制電視短片(先構思),或制作電腦動畫。

  可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項,略談一下總體構思,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對方。實際操作可安排在課余時間完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辭職歸隱,屢召不起。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山坡羊·潼關懷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積勞而死。著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題目。潼關,古代關名,在陜西省東部,今潼關縣。此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乃秦、晉、豫三省要沖,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跡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選自《全元散曲》,是張養(yǎng)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2、整體感知詩意,體會詩人的懷古之情

  ⑴ 學生自讀散曲,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補充如下注釋:

 、 巒:小而尖的山。

 、 山河:“山”指華山;“河”指黃河。與現(xiàn)在說的“山河”,泛指國土,不一樣。

 、 表里:表,外邊;里,里邊。古時稱潼關之西為關內,以東為關外。

 、 潼關路: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講。

 、 宮闕:帝王居住的宮殿,這里指秦漢的皇宮建筑。

 、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亡這里都是泛指某個王朝的興起(建立)或滅亡。

 、 學生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意。

  小組內交流,教師選兩位同學集體交流,評議。

  下面是一位同學的發(fā)言,請大家評議。

  “(華山的)山峰好像是有意從四面八方奔來,聚集在這里;黃河波濤洶涌澎湃,就像發(fā)怒一樣。潼關這個地方,外有黃河環(huán)護,內有華山聳峙,形勢多么險要!我眺望著兩都長安,心情郁郁不樂。使人傷心的是經(jīng)過秦代、漢代的宮殿遺跡的時候,看見千間萬間華麗無比的建筑,都化作了一堆堆泥土。一個王朝興起,使百姓受苦;一個王朝滅亡,也使百姓受苦!

  學生評議:這段話像是對詩歌的翻譯,如能在“聚”“怒”兩字上展開想象就好了!熬邸薄芭眱勺植粌H寫活了山水,而且襯托了作者傷感之情。面對著荒廢的古都遺跡和遍野的災區(qū)饑民,連山河都好像有了人的脾氣,要狂暴發(fā)怒了,何況是憂國憂民的作者呢?再如“宮闕萬間都作了土”,如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xiàn)這一帶的荒涼破敗,荒草遍地,鷓鴣紛飛,效果會更好。又如“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望”是詩人的動作,可描繪詩人悵然遠望的神態(tài),“躊躇”“傷心”直抒胸臆,可以擴展一段心理描寫,細致刻畫詩人的心理活動。

  其他學生受到啟發(fā),修改自己的發(fā)言稿。

 、 悟詩: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還是亡,都給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tǒng)治者的憎恨。

  ⑷ 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鑒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單評析。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寫景生動”,抓住“聚”“怒”品析用詞的生動、凝練;“情景交融”借一“怒”字傳神,借潼關一帶地理山形抒發(fā)懷古傷今之情;“立意高遠”,揭示無論興、亡,百姓皆苦的歷史事實,一語中的;“虛實結合”,宮闕萬間寫“興”,“做了土”寫亡;“對比鮮明”,由昔盛今衰而引發(fā)萬端感慨。

  ⑸ 學生背誦這首散曲

 、 延伸拓展

  (多媒體顯示)

  朝天子·詠喇叭

  (明)王 磐

  喇叭,鎖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這首詩借詠物來抒發(fā)感情,請問,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讀詩,理解詩意。

  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交流。

  教師提示:這首散曲真切地反映了當時的現(xiàn)實。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宦官權勢極大,氣焰囂張,無惡不作,經(jīng)常坐官船到作者故鄉(xiāng)一帶搜刮民財,陷害好人,弄得很多人家破人亡。他們的船一到,就大吹喇叭來壯聲威。作者對太監(jiān)的惡行極為憎恨,就揮筆寫下了這首曲子。

  學生明確:作者借歌唱喇叭來揭發(fā)、諷刺宦官(太監(jiān))橫行霸道的罪行,表達人民群眾對他們的痛恨情緒。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我們學習的五首詩歌,從種類上看,有詩(律詩、絕句)、詞、曲;從題材上看,有的撫今追昔,有的感時傷懷,有的思親憂國;從藝術手法上看,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們好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道五彩畫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粗,讀著,品著,我們似乎走進了時光隧道,走進那紛擾的歷史中,與詩人們一同憂傷一同嗟嘆。

  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fā),精神將更加飽滿,前行的腳步將更加穩(wěn)健。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山坡羊·潼關懷古》。

  2、兩首詩歌中任選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

  3、課外選讀蘇軾的詞和張養(yǎng)浩的散曲。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204-211頁。本文內容包括五首詞,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煉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各首詩詞的意境雖然有區(qū)別,但都是很有美感的,而且有的還包含著人生的哲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代詩詞名家及代表作。

  2.誦讀本文的五篇詩詞。

  3.理解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學習古詩詞用語的考究和他的韻律美。

  過程與方法

  1.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2.通過展示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詞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筆把詩詞中的畫面畫出來,看那位同學畫得最接近于詩詞的本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從而樹立一種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分析古詩詞優(yōu)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從中受到啟迪,感受作者的豪邁奔放與婉約細膩,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詞。

  2.學習古詩詞優(yōu)美考究的語言。

  3.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難點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詞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諦。

  教學突破

  1.制作,形象的展示一些作品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結合優(yōu)美的畫面感受詩詞的境界。教師誦讀古詩詞,讓學生感受作品的韻律美。

  2.組織學生探討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第一節(jié)課前,將學生分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制作多媒體,收集有關作者的個人資以便向學生介紹。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使學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第二節(jié)課前,讓學生復習上次課的內容,預習蘇軾的《江城子》和李清照的《武陵春》。

  3.第三節(jié)課前,讓學生背誦前面學過的四首詞,預習辛棄疾的《破陣子》。

  學生準備

  1.第一節(jié)課前,有感情的朗讀本文中的詩詞,標畫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用語的考究。

  2.第二節(jié)課前,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背誦學過的兩首詞,預習下面的兩首詞。

  3.第三節(jié)課前,背誦前面學過的四首詞,預習辛棄疾的《破陣子》。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回顧詩詞常識,轉入新課。

  2.介紹作者,交待寫作背景。

  3.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意蘊美、音韻美。

  4.分析作者用詞的精煉和考究。

  學生活動

  1.鞏固舊知識,進入新課的學習。

  2.了解詩詞名家以及代表作品。

  3.感受作品中的優(yōu)美意境和深刻哲理。

  4.學習詩詞的用語,注意在習作中運用。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約 分鐘)

  二、分析詩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三、組織討論,總結回顧(約 分鐘)

  教學步驟

 。ǖ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復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轉入新課。

  2.介紹作者,朗讀作品。

  3.引導學生,分析兩首詞。

  4.回顧兩節(jié)課的內容,總結歸納。

  學生活動

  1.檢查知識掌握情況,進入新課的學習。

  2.了解文學常識,學習朗讀詩歌的方法。

  3.感受作品的意境,分析其中的哲理。

  4.總結兩節(jié)課的收獲。

  一、朗讀本文,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的學習(約 分鐘)

  二、組織學生分析詩詞(約 分鐘)

  三、總結全詩,鞏固提高(約 分鐘)

  教學步驟

 。ǖ3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復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轉入新課。

  2.介紹作者,朗讀作品。

  3.引導學生,分析詩詞。

  4.回顧三節(jié)課的內容,總結歸納。

  學生活動

  1.檢查知識掌握情況,進入新課的學習。

  2.了解文學常識,學習朗讀詩歌的方法。

  3.感受作品的意境,分析其中的哲理。

  4.總結三節(jié)課的收獲。

  一、朗讀本文,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的學習(約 分鐘)

  二、組織學生分析詩詞(約 分鐘)

  三、總結全詩,鞏固提高(約 分鐘)

  本課總結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上的一朵奇葩。本文所選的幾篇詩詞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這些詩詞不但有優(yōu)美的意境和語言,而且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培養(yǎng)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板書設計

  詩詞五首

  望江南溫庭筠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武陵春李清照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文選的都是名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比較高,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仔細體會和揣摩每首詩的意蘊,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日后的詩詞閱讀和鑒賞中學會遷移,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請給下面詞語注音。

  脈脈( )舴艋( )

  答案與提示: zé ěng

  2.解釋句中加粗的字詞。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會挽雕弓如滿月。

  也擬泛輕舟。

  答案與提示:姑且,暫且;定將;打算。

  3.體會《望江南》的寫作特色。

  答案與提示:溫詞多“密麗”之作,此詞的風格卻較為疏淡。作者沒有一字寫女主人公的容貌服飾,而專作心態(tài)、心緒描寫,景物的構置也完全服從于映襯心態(tài)、烘托心緒的需要,因而與作者的其他詞作有著不同的韻味。

  4.《破陣子》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答案與提示:對偶。突出表現(xiàn)了雄壯的軍營,表現(xiàn)了將軍及戰(zhàn)士們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

  個性練習設計

  1.根據(jù)溫庭筠的《望江南》,畫一幅圖畫。

  2.《武陵春》中“聞說”、“也擬”、“只恐”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變化。

  答案與提示:“聞說”二句宕開一筆,“也擬”寫自已有意泛舟雙溪,觀賞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復又折回,跌襯出更趨深重的愁情。“愁”本無形,難以觸摸,而今船載不動,則其重可知、其形可想。這是其構思新穎處。此外,“聞說”、“也擬”、“吸恐”六字前后勾連,也是揭示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

  3.《破陣子》中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可憐白發(fā)生”的慨嘆?

  答案與提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zhàn)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發(fā),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壯志,卻“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只能在沉醉后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4.寫一篇300字的,談談你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

  教學探討與反思

  通過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詩詞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展開聯(lián)想,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誦讀、品味、思考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內涵美。

【《詩詞五首》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關于詩詞黑板報設計03-05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

《心愿》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