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85頁--93頁。
一、課程標準對本單元的要求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可使用計算器)。
2、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能選擇適當的方法(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
3、認識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4、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5、能從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6、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
二、單元內容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第一學段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會用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一個方格表示一個單位)表示統計結果,初步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含信息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認識單式條形統計圖,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單元安排了“讀書調查”的綜合與實踐活動。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和統計量,《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也就是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總個數所得的商。在統計中,算術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來進行不同數量之間差別的一般比較。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量的一般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績、平均年齡等等。所以在本單元把平均數貫穿在每一課的數學活動中。
“認識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借助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數據的特點,讓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認識統計圖的特征,學會用統計圖表示數據。
本單元在教材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把讀統計圖、統計表貫穿于統計學習的全過程。
現實生活中,學會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統計圖和統計表也是人們用來描述和表達數據信息常用的、重要的方式。本單元注意用統計圖、統計表呈現問題情境的同時,把讀統計圖和統計表,交流到的信息,貫穿在統計初步知識學習的全過程。這樣進行的數學活動,把過去“講統計圖”和“教作圖”變?yōu)閷W生的自主讀書、觀察和感悟,使學生既掌握了統計知識,又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習了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認識了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學生的計算能力會對求平均數產生影響,學生對眾數的理解相對容易。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學生也容易理解,但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忽略一個所代表的多個單位,除此之外,學生在完成條形統計圖時,不夠整格時的處理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有的學生制作條形統計圖時不能做到干凈、美觀,有時畫圖的隨意性強,需要培養(yǎng)學生制作正確美觀的統計圖。
三、單元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平均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例,認識條形統計圖,能讀懂簡單的統計表,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數據。
2、能探索分析解決求平均數問題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平均數問題,嘗試解釋方法的合理性。
3、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調查表,經歷整理描述讀書人數和用計算器估算讀書字數的過程,獲得估算的活動經驗。
4、在用平均數和統計圖分析,描述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統計表、統計圖來表述和交流。
四、單元整體感受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對條形統計圖有所感、有所知。
2、經歷讀統計表、統計圖、交流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
3、認真觀察條形統計圖,發(fā)現其特征(一格代表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有效的表示數據。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實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會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用統計圖來表達和交流。
五、單元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平均數,并解釋平均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有效的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
讓學生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能用統計知識描述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篇2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P90--P102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5、體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fā)展統計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
一、教學內容:平均數P90--P92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朋友。 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計圖:環(huán)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
求平均數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
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
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方法二:根據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也可以用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求出平均數。數據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據較多時,用先求總數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qū)分“平均分”和“平均數”。
、侔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②每人分到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是虛擬的量。
2、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
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表。
師:這兩張統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每人的踢鍵個數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 (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
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據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平均數
求平均數的方法:1.數據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在提供的樣圖中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3、會看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和判斷。
4、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推理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2、能根據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
4、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
5、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6、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課時 平均數(1)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3、能正確、全面地看待問題,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第一課時 平均數(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理解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95-97頁例3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及“做一做”繪制縱向條形統計圖和第98-100頁練習二十三的第1、3、5、6題。
【教學目標】
1.能看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知道怎樣制作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經歷把兩組數據集中在一個圖中進行比較的探索過程,從中體會引進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
3.使學生領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的意識。
【重點難點】
1.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fā)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并能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統計圖練習紙、彩色筆。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1.復習:
師:我們學過了統計表和簡單的統計圖,那怎樣來繪制單式條形統計圖呢? 生:①畫縱軸和橫軸;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幾個單位);③寫類別,畫直條。
2.導入:
師:好,那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條形統計圖吧。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新課講授】
探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單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出示例3情景圖。
師:這里的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呢?
生: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人數。
師:那應該畫幾個統計圖?
生:兩個。
師:好,那現在你們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快完成?學生分組合作繪制單式統計圖。
師:繪制好了嗎?你們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的成果吧。學生展示。師小結: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①畫縱軸和橫軸;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幾個單位);③寫類別,畫直條。
2.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質疑
師:我要想知道1980年這個地區(qū)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看一張圖行不行?那怎么看? 生:不行,要兩張圖一起看。
師:你覺得這樣操作方便嗎?
生:不方便。
師: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
生:可以將兩張圖拼成一張圖,我在電視上見到過。(2)實驗
師:把兩張統計圖并成一幅圖,這個主意真不錯,想不想實踐一下,把兩幅統計圖合并一幅統計圖。(出示兩張單式統計圖)要求:想辦法讓人一眼就讀懂你做的統計圖的意思。
【四年級下冊《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4-25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教學設計04-05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