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1.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而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的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動手操作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切實可行的好方法,新課伊始,利用數字卡片組除法算式引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使學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數的關系是相互的,為學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2.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合作意識,形成自學能力。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學中結合除法算式設計小組同學自學倍數與因數的概念的活動,并通過知識的遷移,要求學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說說誰是18的因數。這樣學生在閱讀、質疑、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1.用下面的數字卡片組除法算式。
(生認真觀察并列出算式)
2.導入:可別小看這些除法算式,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因數和倍數就在這里。
設計意圖:通過組除法算式,為學生自主建構概念提供準備,同時溝通與新知識的聯系。把學生引入新內容的情境,并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自學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學生獨立把上面的算式分類,并閱讀教材5頁的內容,自學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通過討論明確:
(1)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自然數(一般不包括0)。
(2)在這節(jié)課我們所說的'因數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數,二者不能混淆。
3.匯報:
(1)看黑板上的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為0的自然數)讓學生說說在這個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4.強調: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闡述因數和倍數時,一定要說清楚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探究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頁例2:18的因數有哪幾個?
(1)提問:怎樣去找18的因數呢?(同桌互相討論,然后匯報)
(2)匯報:第一種方法,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數有1,2,3,6,9,18;第二種方法,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數有1,2,3,6,9,18。
(3)討論:無論是乘法算式還是除法算式,在思考時都要注意什么?(要從最小的數找起,都是非0的自然數)
(4)書寫:在書寫一個數的因數時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頭一尾地成對寫因數,這樣做不容易漏寫)
(5)介紹集合圖:18的因數也可以像這樣表示,如圖:
18的因數
我們稱它為集合圖,這就是用集合圖表示因數的方法。
2.練習。
教材7頁2題(1)。
【小學數學《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12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guī)律》04-06
《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11篇04-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小學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范文06-25
《牛和鵝》 教學設計03-24
《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12-12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08-21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