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的
1.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勸學》教學設計1。
2.了解荀況關(guān)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設想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荀子《勸學》篇全文共15節(jié)(有的選本是14節(jié)),這篇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第1、3兩節(jié)和第6節(jié)前半部分,是全篇的精華所在,都應視為教學重點──這是從內(nèi)容方面來說的。從學習文言文的角度來說,則應以探究詞義為重點。
教學難點是第1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其起句“學不可以已”似易而難,因為全篇論述皆發(fā)源于此;其結(jié)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反對儒家“生而知之”這一先驗論的立場,要聯(lián)系荀子的基本哲學思想才能獲得比較透徹的理解。本段中的設喻有的`是并列關(guān)系,有的是層遞關(guān)系,也要善于區(qū)分。
2.教學方法。
本文的可讀性很強,易于成誦,宜采用誦讀教法。誦讀要多次進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最后,經(jīng)過分析、思考,要求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最后,教師要給學生示范背誦,必要時還可以逐句地領(lǐng)讀。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本課用2.5課時理解課文,教學生誦讀。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以檢查預習方式統(tǒng)攝全文;作者簡介;誦讀第1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2、3段;總結(jié)全文。
第三課時(前半課時):連貫背誦全文。(注:后半課時用于預習《師說》。)
預習安排
1.將下列各字的拼音寫在課文中該字下面:
輮(ru ) 雖又(yu) 槁(gǎo)暴(p) 礪(l) 參(c。睿┦ (xǐng)乎己 知(zh)明 跂(q) 生(xng)非異也 跬(kuǐ) 驥(j) 駑(n) 鍥(qi) 鏤(lu) 螯(o)
2.朗讀全文至少二遍。
3.從課文中找出幾句話作為你學習上的格言,抄在筆記本上,加以體會。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叫學生說說自己抄下了哪些句子。
。ㄖ饕木渥佑校骸皩W不可以已!薄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薄熬由钱愐,善假于物也!薄板浂嶂嗄静徽;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保
2.提問:秦以前還沒有“對偶句”的概念,但先秦著作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許多跟對偶句相似的句組,有些甚至算得上是對偶句,試從這篇課文里找出幾個例子來,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勸學》教學設計1》。
。ā澳臼芾K則直,金就礪則利!薄暗歉叨,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提示學生:掌握這些句組的特點,可以幫助我們記誦這些課文。
3.正音,然后齊讀全文。
4.提問:
。1)古時候我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只是一種幻想,而現(xiàn)在人們利用飛船卻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情況。(“善假于物”。)追問:宇宙飛船的發(fā)明,是現(xiàn)代科學進步的結(jié)果,也是學習的結(jié)果。在上古時代,人們也是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文中有沒有提到這一點?(“輿馬”“舟楫”都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2)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說過:“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久而成學!边@說的是學習的道理。在這篇課文中有哪些話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積土成山……金石可鏤”。)
追問:這段話的關(guān)鍵是哪個字?(“積”)
提示: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有成。我們在初一時學過《樂羊子妻》,文中將學習比喻成什么?(“織布”)要積累就必須用心專一。
二、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后因避漢宣帝劉詢的諱而改稱孫卿。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在齊國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國,春申君用他為蘭陵(今山東棗莊市東南)令,晚年定居該地,從事著述。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著有《荀子》,現(xiàn)存32篇。
荀子在哲學上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fā)展,他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著名論斷,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強調(diào)天是物質(zhì)的天,是沒有意志的,人能認識天,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他反對儒家的先驗論,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觸。在教育問題上,他和孟軻的性善說相反,認為人性生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要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才可以為善,重視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三、誦讀第1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提示〕畫“·”的虛詞要輕讀;加橫線的虛詞可讀出延長音。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xiàn)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白砸詾椤笔亲约赫J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lǐng)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fā)現(xiàn)難點,指出關(guān)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jié)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jié)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jié)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guān)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
【《勸學》教學設計范文】相關(guān)文章:
《勸學》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10-08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荷葉圓圓》教學設計范文07-18
《咬文嚼字》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電功》教學設計范文06-27
《刷子李》教學設計范文05-24
《畫楊桃》教學設計范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