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花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位于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主要講的是物質的變化,教材從生活中的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同學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并試圖讓同學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同學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fā)同學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從“使指示劑變色”的單一角度初步認識酸性和堿性的物質,至于酸和堿的性質和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變色的原因本課不講,留待同學以后到中學化學課中學習。課文是依照“變魔術探奧妙--自制指示劑--鑒別身邊物質”的活動順序編寫的。課文分三局部。
第一局部:通過變魔術,讓同學在玩中發(fā)現(xiàn)“紙花變紅,紙葉變綠”的奇妙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同學的探究欲望。
第二局部:是同學親自制作紫甘藍汁,這局部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第三局部:用自制的紫甘藍汁檢測各種物質,并記錄在《活動記錄》中。
二、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自制酸堿指示劑。
2.能夠用自制的指示劑區(qū)分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科學知識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堿性和中性的各種物質。
2.了解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酸堿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探究變色花的秘密,意識到事物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領悟到化學世界的奇妙,發(fā)生進一步探究奧妙的愿望。
3.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會變色的白色紙花(花朵用醋或檸檬汁浸過,葉子用面堿浸過;浸泡的時間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堿中和,使實驗失敗)、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檢測物質用的燒杯、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同學準備:厚塑料袋。
四、教學過程
1.通過變魔術導入新課
要想同學展開探究活動,就要為他們發(fā)明一個良好的情境。教師先通過魔術扮演給同學以神秘的感覺,讓同學在這種情境中自覺地主動地去研究其中的奧秒,發(fā)生許多疑問。
首先教師問同學:看過魔術扮演嗎?有什么感覺?最近老師學會了一個小魔術,想扮演給同學們看,你們愿意看嗎?
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紙花,用噴壺往紙花和紙葉上噴“水”,當同學感到很驚奇時,問同學: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同學中的問題——“花為什么變色了?”
進一步引導同學猜測,如做花瓣和葉子的紙上是否做了“手腳”,噴壺里的“水”是否有問題,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東西,葉子上可能噴了什么藥水,噴壺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藥品等等,這里可以讓同學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發(fā)生多種猜想。
同學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花的顏色變了,白花變成了紅花綠葉。很自然的在頭腦中就會發(fā)生這樣的穎問:花為什么會變色呢?
這里通過魔術扮演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同學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興趣是同學最好的老師,也是同學最好的學習動力。
接下來的這局部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同學通過討論和實驗知道指示劑可以讓酸性物質變紅,堿性物質變綠,中性物質不變色。并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剛才的疑問:白花是如何變色的。
然后教師說:要想判斷同學們猜測的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教師安排同學分組實驗:在裝有白醋和堿水的燒杯中。分別滴入五六滴紫甘藍汁,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同學會說:紫甘藍汁會讓白醋變紅,讓堿水變綠。教師告訴同學:像白醋一樣,使紫甘藍汁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一樣,使紫甘藍汁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
那么根據(jù)實驗所看到的現(xiàn)象,你們能夠解釋花為什么變色嗎?同學解釋后,教師接著說: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
然后用紫甘藍汁檢測家里面做湯用的鹽,在鹽水中滴入五六滴紫甘藍汁,會發(fā)現(xiàn)鹽水布變色。教師接著告訴同學:像鹽水一樣,不能使紫甘藍汁變色的物質,叫做中性物質。類似紫甘藍汁這樣的物質,由于能夠分辨物質的酸性和堿性,人們稱它為酸堿指示劑。
2.自制指示劑。
教師介紹用紫甘藍壓汁做指示劑的方法:
第一步:將紫甘藍(約50克)撕碎,裝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溫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yōu)樽仙珵橹梗?/p>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甘藍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甘藍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師要提醒同學注意四點:
(1)盡量選擇紫甘藍的薄葉,少用梗;
(2)紫甘藍撕的塊要小一點;
(3)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這局部是本課的難點,同學能否做成指示劑將決定下面能否檢測各種物品的酸堿性。同時同學假如不能勝利做成指示劑,這也是對同學的一個打擊,會失去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對上面所學的知識也會發(fā)生疑問,因此教師在這個活動中要做好指導工作,讓每個同學都能體驗到勝利的樂趣。
3.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建議教師讓同學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燒杯中,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自來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jù)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填寫實驗記錄。最后教師要告訴同學:我們用紫甘藍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到。
課后安排同學用自制的紫甘藍汁或檢測紙檢測自身周圍環(huán)境中水的酸堿性。農村的同學可以檢測井水、河水的酸堿性;并建議同學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發(fā)生活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同學對水污染的關注。
【變色花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關《變色龍》的教學設計模板06-11
課文《花鐘》的教學設計(通用3篇)04-27
變色龍的讀書筆記04-14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黎明的通知》教學設計08-07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