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中的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蹺蹺板樂園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在算法的比較中體會數(shù)學表達的簡潔美。在練習的設計中注意層次性,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第48頁例2的情境圖。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蹺蹺板樂園場地內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還有7個人。
(二)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問題預設:1.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2.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1.解決“蹺蹺板樂園里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
(1)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
(2)學生匯報、交流。
2.解決“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赡艹霈F(xiàn)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方法二: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號的綜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板演,并讓他們分別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范文04-03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通用15篇)05-10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9-20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04-22
北師大六數(shù)《運算律》教學設計09-14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