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故都的秋》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字:柘zhe 椽chuán 檁lǐn
2、詞:落寞 秋士 幽遠
3、了解文章“景”與“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特點,聯(lián)系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4、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5、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tǒng)一。
6、了解郁達夫及其作品。了解《故都的秋》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特點,領略故都的秋聲、秋色、秋味。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為何回避暖色鬧景,為何寫北國之外的南國之秋。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結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嫵媚的,她常給人以艷麗動人的美,所以,縱然是客居他鄉(xiāng)、徹夜難眠,在《臨安春雨初霽》中,陸游還會給我們留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熱情的,她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所以漫步“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的康橋,在《再別康橋》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輕詠:“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那么,秋天呢?(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我說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有人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秋日里,毛主席讀到的是壯麗。
有人登高,筆下出現(xiàn)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風中,杜甫讀到的是悲涼。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和“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秋雨里,柳永讀到的是凄苦。
不同的人,他們眼里的秋景不同,因為心里的情感有別,“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今天我們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看作者讀到的是什么?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任教。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蘇門答臘,化名趙廉隱居下來。不久,當?shù)厝毡緫棻繌娖人ギ敺g,他利用這個身份,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當?shù)刂臼亢腿A僑,并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戰(zhàn)士”,并在他的家鄉(xiāng)建亭紀念。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帶有頹廢情緒。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出版有《達夫全集》(七卷)、《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達夫日記》和《郁達夫選集》等。
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郭明當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當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為“避暑”與夫人王映霞兒子郁飛上青島住了一個月,隨后又到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8月16日接《人間世》編輯催稿信,于17日的晨為“坐索”的王佘杞寫了兩千個字,題名:‘故都的秋’,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
時代背景:
1933年,由于國內(nèi)政治的不堪,郁達夫從由上海遷居杭州,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曾希望閑散安逸的生活卻不可得。
三、放多媒體朗讀
四、探討課文內(nèi)容
1、找出文章的文眼(中心句,總領句)
“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保ò鍟呵濉㈧o、悲涼)
2、齊讀三、四、五段,思考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靜、悲涼”。
“清”指清閑。坐在院子里,手捧濃茶,舉頭望碧空,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俯身看牽牛,聽馴鴿的飛聲。清閑之人才有這樣的閑心。“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庇锌臻e才能細細地清掃,有閑心才能細細的觀察。清閑的秋境正合閑適的心境。
“靜”指安靜!跋窕ǘ植皇腔ǖ哪且环N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滿地鋪花,是觀察形象;腳踏落蕊,寫觸覺感受。這里沒有人聲,萬籟俱寂,靜到“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可見靜到了極點。這是境的寧靜,也是心的寧靜。
“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保ㄟ@是境的寧靜);“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這是心的寧靜)!耙淮莆荨、“破壁腰”(境的悲涼。)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保ㄟ@里有境的寧靜,也有心的悲涼。)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是十分細微的聲音,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說明環(huán)境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寫秋蟬的啼唱能夠以響襯靜。
“悲涼”是秋景引發(fā)的心理感受。寫“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破敗景象中顯出“悲涼”之情來;睒涞穆淙锉粧叩,槐樹失去了夏日的繁華,秋蟬以衰弱的蟬聲,啼唱著即將消逝的生命,令作者感到蕭索的秋意。牽牛秋草是作者心造的秋景。紅色是暖色調(diào),適于表現(xiàn)興奮、快樂的情緒,所以淡紅的牽;ū蛔髡吡袨橄碌。藍白紫黑是冷色調(diào),適于表現(xiàn)憂郁悲涼等感情,正合作者悲涼的心境。但紫黑色過于濃烈,不如淺淡的藍色或白色更能適合淡淡的哀愁,所以作者選中了“藍朵”。作者還喜歡疏疏落落尖細而長的秋草,因為它稀疏零落、枯瘦憔悴的形態(tài)、色彩更適合落寞的秋情。作者根據(jù)自己的審美情趣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秋花秋草圖。
3、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tǒng)一。
那“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青天下的馴鴿”、古槐下的“落蕊”、破壁腰中的牽;ā颗;ㄅ缘氖杪涞那锊、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秋蟬的殘聲、息利索落的秋雨、人聲、果樹,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篩選”出來的景物。這些景物是北平到處可見的景物,它們的“客觀色彩”是真實的;但這些真實的景物又正好能反映作者對“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認識和感受,也正好能表現(xiàn)作者的真情和憂思、孤寂的冷落之感,因此,這些景物又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這是所謂的“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
4、從全文看,“故都的秋”表現(xiàn)在哪里?
作者筆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內(nèi)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蟬的每一聲殘鳴中;在秋雨的每一個雨點中;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里;也在那故都閑人充滿了京腔的互答聲中。作者主要刻劃了五種景況: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閑話秋雨、佳日勝果。(幻燈: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
5、本文題目是“故都的秋”,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多次寫到南國之秋呢?
寫南國的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南”襯“北”。作者以江南之秋“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來襯托北國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以這秋的深味在南方“嘗不透”,來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對比,這樣,南北對比、襯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幻燈:“慢”、“潤”、“淡”。
五、分析課文結構
本文分為總起、分寫、總括三部分?偲穑ǖ1、2段)總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接著分寫部分(從“不逢北國之秋”到“才感受得到底”)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記敘故都紛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贊美北國之秋。記敘部分,采用并列結構,根據(jù)“清”、“靜”、“悲涼”這一特色上的聯(lián)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閑人、勝日秋果;。議論部分,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贊頌秋,贊頌北國的秋。最后總括全文,與總起部分照應,再次強調(diào)南國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國之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無比眷戀之情。
幻燈顯示
①北國之秋 清 靜 悲涼
1.總起
、诮现 慢 潤 淡 多雨少風
、偾宄快o觀
、诼淙镙p掃
故 記敘 ③秋蟬殘聲 前
都 2.分寫 ④秋雨話涼 后
的 ⑤棗樹奇景 呼
秋 議論:凡是有情趣的人,對于秋 應
總是一樣地能引起深沉、
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覺
、賹懩蠂锏纳侗炔簧媳眹
3.總寫
②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無比眷戀之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賞析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堂討論
1、 作者為何將“淡紅色”的牽;ㄒ暈樽畲?
因為“紅”的暗色調(diào)不符合作者悲涼的心境。
2、本文寫故都的秋天,為什么不詳寫故都秋天的著名風景?
作者不寫北平的風景區(qū),單寫院落街巷的景象,是與作者的心緒、思想以及對北國之秋的認識緊密相關的。作者所要追求的是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游人云集的風景還是難以表現(xiàn)的;其次,要真正表現(xiàn)故都之秋,離開了普遍存在的景象,專門描寫風景區(qū),也失去了“故都之秋”的代表性;再次,把人們司空見慣的景象中的味、色、意境與姿態(tài)挖掘出來,往往更能深切感人,使人更深刻地體味到北平的秋“味”,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與“神”的結合點是什么?
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風物,具體說就是那五幅秋色圖!吧瘛笔琴澝拦识嫉淖匀伙L物,抒發(fā)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敖Y合點”是“清”、“靜”、“悲涼
4、文中寫了“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
這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等等,都是細小聲音,能聽到這些細小的聲音,就能給人幽靜的感覺,說明這個地方寂靜無聲。
二、引導學生分析重點語句
1、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景物寫得非常細致,如“一絲—絲漏下來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也寫了觀景、賞景的心態(tài)、動作,如“細數(shù)”“靜對”,透露出悠閑、愜意?偲饋碚f,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故都之秋的情懷。
2、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這里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ㄤ仢M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寫觸覺感受。寫觸覺,更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無人可與交流,便只有與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約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三、研讀探究
1、作者是怎樣將自己的主觀感情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在他內(nèi)心投下了憂慮和冷落的陰影,他追求“清”“靜”,并籠罩著淡淡的“悲涼”。正因為這樣,他言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自然也籠罩了一層主觀感情色彩。本文能表現(xiàn)感情基調(diào)的詞語是“清”“靜”“悲涼”,作者是通過所選取的不同景物,從不同側面同時加以渲染和刻畫的,而不是分別描寫的。
作者將苦澀的“品味”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殊的神韻。他不寫故都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qū)眾多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那些景致雖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離老百姓生活很遙遠。他只是依憑一個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來觀察和體驗故都之秋,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都籠罩著一層奇異的主觀色彩。例如寫“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從尋常景象甚至破敗景象中看出、體驗出美來。寫“北國的槐樹”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寫“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這些細膩而獨特的感受、憂郁而優(yōu)美的情懷,恐怕只有郁達夫這樣一個具有平民傾向又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讀書人才能體驗得到,才能表現(xiàn)得細膩而深刻。最能表現(xiàn)情景一體的是“清”“靜”“悲涼”的描述!扒濉薄办o”,既是對客觀景物特點的描寫和總結,又是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悲涼”,則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與景物既有聯(lián)系又無必然聯(lián)系(因為感秋可生悲也生喜,悲者未必從秋景得來)!扒濉薄办o”是大多數(shù)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和寫得出的,未必見得奇妙,而“悲涼”則屬于郁達夫一人獨有,最見奇妙。總之,本文情意濃厚。以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入主,寫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樣占有很多篇幅。在這一點上可與《荷塘月色》對比,《荷》文寫景似用工筆,精描細繪,景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情為景所藏所掩;本文則略于寫景,盡力抒情,文情更給人以親切感、厚重感。
2、關于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有兩種完全不同一理解:有人認為本文是頌秋的,但也有人認為是悲秋的。你認為呢?說說你的理由。
教者認為:本文是用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來頌秋的。開頭就可以讀到這樣的句子:“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薄帮枃L一嘗”;在文章的結尾可以讀到這樣的句子:“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幻燈顯示:
牽; 藍、白色疏落的衰草 憂慮 內(nèi)主
自客 槐樹落蕊 清閑、落寞 孤 心觀
然觀 極細微極柔軟 獨 世色
風色 秋蟬殘唱 衰弱 彷徨 界彩
物彩 秋雨秋風 灰沉沉、息列索落 感傷 的
的 都市鬧人 青布衫
緩慢悠閑
棗樹 葉落、西北風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關于《故都的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秋的成語大全05-14
關于秋的成語及解釋03-04
關于傷仲永的教學設計范文04-27
關于《白鵝》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2
關于《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