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靜思語的語錄30條
要做菩薩,就要發(fā)恒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下面是關于靜思語的語錄30條,歡迎大家閱讀。
1、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鳥過白云,魚躍水面"般——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事物而煩惱,心境安然而自在。
2、無色彩的愛——"時"不計長短,"地"不分遠近,"人"不分宗教與種族,只要有苦難,我們看得到、聽得到、做得到,都應盡量去付出,決無希求回報的心念。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干凈利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純凈真愛。
3、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4、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涌出生命力,不斷發(fā)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5、學佛是盡本分,在什么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
6、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xiàn),永遠都無法滿"愿"。
7、能善意掩蓋他人的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
8、人在平安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yǎng)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
9、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10、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yè)都會發(fā)生。
11、一個人的修養(yǎng)如何衡量?應是存誠于內,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xiàn)內在的修養(yǎng)。
12、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13、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14、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舍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15、古人說:"圣人無夢",是形容圣人并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zhí)著于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
16、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雖然想做好事,卻想等到有錢或有機會才去做,應知人生無常。≈灰幸蚓,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力量,也要趕快去做。力量、因緣會合起來,就能成就無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莫輕小善而不為,更莫貪積財物而不舍。
17、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很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很美,喝起來也很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
18、聽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謂之"受法"。
19、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20、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佛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yè)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yè)。業(yè)報受盡,業(yè)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21、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做起,然后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22、所謂修行,即"修"心養(yǎng)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yǎng)性?
23、要和睦人間、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學佛。
24、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yǎng)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jié)、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25、只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有收獲,決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26、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說,就如鉆石般的珍貴;對愚人來說,卻像泥土,一點也沒有價值。
27、修行要在人群中相互磨鍊,藉事鍊心,慈悲喜舍也是要從力行中,才能真正有所領悟。
28、生氣是一種瘋病,丑化了自己。
29、好的領導者,必須心胸開闊,在應對進退中,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看待一人、事、物。
30、人知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不滿足,對別人要求太多,而且不肯輕易原諒別人。
【靜思語的語錄30條】相關文章:
靜思語的語錄30條03-04
靜思語的語錄合集35條09-16
靜思語的語錄匯編30句02-20
靜思語的語錄摘錄30條01-07
2023年靜思語的語錄38句10-11
2023年靜思語的語錄匯編36條09-04
2024年靜思語的語錄合集38句01-14
精選靜思的語錄46條08-26
靜思的語錄68句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