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靜思語的語錄匯編30句
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靜思語的語錄30句,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1、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鳥過白云,魚躍水面"般——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事物而煩惱,心境安然而自在。
2、無色彩的愛——"時"不計長短,"地"不分遠(yuǎn)近,"人"不分宗教與種族,只要有苦難,我們看得到、聽得到、做得到,都應(yīng)盡量去付出,決無希求回報的心念。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干凈利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純凈真愛。
3、人的生命,要永遠(yuǎn)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涌出生命力,不斷發(fā)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4、無意間的散播是非,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但是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比傷害別人的身體還嚴(yán)重。
5、我們到哪里都應(yīng)該有一個目標(biāo)、起點,要朝目標(biāo)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biāo)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爬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很危險?
6、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練吃苦的心志。
7、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yè),必須抱持:"絕對要任勞"、"絕對要忍怨"、"絕對要有愛"、"絕對心存快樂"……這是佛教精神的"絕對論",也是與世間法"相對論"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業(yè)臻至完美境界之關(guān)鍵。
8、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9、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xiàn)身。
10、信佛而不學(xué)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xué)佛,就是愚行。
11、人若能啟發(fā)自我的本性與天職,自然做任何事都會覺得輕松而無怨言。
12、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13、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舍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14、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雖然想做好事,卻想等到有錢或有機會才去做,應(yīng)知人生無常。≈灰幸蚓,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力量,也要趕快去做。力量、因緣會合起來,就能成就無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莫輕小善而不為,更莫貪積財物而不舍。
15、發(fā)愿——必須發(fā)利益眾生的大愿,并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16、所謂職業(yè),是為生活而工作,是被動的辦事;辦公時間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遲到早退,公務(wù)就算完成。而志業(yè)則是沒有上班時間,更沒有下班時刻,雖然不需打卡,卻是分秒善盡義務(wù),一切都出于自愿。
17、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累積聚集而成。
18、年輕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xué)的文字應(yīng)用于實相般若,以聲音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xué)佛的真諦。
19、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dǎo)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yè)。
20、多數(shù)人為了追求名利,往往對人都不坦誠,諂曲逢迎、處處巴結(jié);人若不能坦誠相待,是件多么痛苦的事。∠肴コ@些痛苦,就必須把得失心轉(zhuǎn)為誠實心,坦然地取諸社會并用諸社會——從社會取得有意義的錢財,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蕩蕩,不是更快樂而自在嗎?早安!
21、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佛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yè)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yè)。業(yè)報受盡,業(yè)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22、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做起,然后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23、學(xué)佛是為眾生而學(xué)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24、常能反省自己而無過失,即得解脫自在。
25、一滴水要想不干,就設(shè)法投入浩渺的大海。
26、人真的要能忍,不能忍耐的結(jié)果就是星火燎原。
27、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xí)氣不易除掉。
28、人知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不滿足,對別人要求太多,而且不肯輕易原諒別人。
29、智慧是從生活人事的磨鍊而得來。
30、愈能忍受艱難的花,愈能有甜蜜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