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國平的語錄 推薦度:
- 周國平的語錄 推薦度:
- 周國平的語錄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2022年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精選110句)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語錄吧,語錄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那什么樣的語錄才算得上是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1
1、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2、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的毒害。
3、瞥見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圖談?wù)摵,因為他明白了康德說的道理:用人類理性發(fā)明的語詞只能談?wù)摤F(xiàn)象,不能談?wù)撌澜绲谋举|(zhì)。
4、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里一起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fù),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5、繁忙中清靜的片刻是一種享受,而閑散中緊張創(chuàng)作的片刻則簡直是一種幸福了。
6、如果不說話也不能呢?那就說真話吧,因為歸根到底并不存在絕對不能說真話的情況,只要你敢于承擔(dān)其后果。
7、人活世上,有時難免要有求于人和違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欲,滿足于過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得什么損失,反而受益無窮。我們因此獲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陰,可以把它們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獻給自己。對于一個滿足于過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寬闊的。
8、人生中的大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惟有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準則。
9、既然禍福如此微妙,互相包含,在每一具體場合,我們又非無可作為。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幸運時警惕和防備那潛伏在幸福背后的災(zāi)禍,在遭災(zāi)時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災(zāi)禍身上的轉(zhuǎn)機。也就是說,在微觀上持一種主動、認真、事在人為的態(tài)度。
10、雖然沒有根據(jù),但我確信每個人的壽命是一個定數(shù),太不當(dāng)心也許會把它縮短,太當(dāng)心卻不能把它延長。
11、在另一個黑夜里,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12、生命有限,我害怕把精力投錯了地方,致使不再來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愛熱鬧的人,今后會更加遠離一切熱鬧,包括媒體的熱鬧和學(xué)界的熱鬧(我把后者看做前者的一個類別),在安靜中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至少把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問題想明白。其實,真想明白了,哪有做不成之理呢?
13、人們舉著條件去找愛,但愛并不存在于各種條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組合之中。愛不是對象,愛是關(guān)系,是你在對象身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你培育的園林沒有皇家花園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園林而不是皇家花園。你相濡以沫的女人沒有女明星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女人而不是女明星。也許你愿意用你的園林換皇家花園,用你的女人換女明星,但那時候支配你的不是愛,而是欲望。
14、因為一切皆流,所以活在當(dāng)下。否則你還能怎樣?
15、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么,教育機構(gòu)和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
16、與大人相比,孩子誠然缺乏閱歷。然而,他們誠實、坦蕩、率性,這些正是最寶貴的心靈品質(zhì),因此能夠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憑真興趣。
17、什么是誠信呢?就是在與人打交道時,仿佛如此說:我要把我的真實想法告訴你,并且一定會對它負責(zé)。這就是誠實和守信用。
18、我知道一些負有大使命感的人是很重視"世紀末"的,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在舊的世紀有不可忽略的影響,對新的世紀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總之新舊世紀都不能缺少他們,因此他們理應(yīng)在世紀之交高瞻遠矚,點撥蒼生?墒牵疑钪约旱拿煨,對任何一個世紀都是可有可無的。
19、我相信,不但寫作,而且所謂的寫作才能,都是一種習(xí)慣。
20、一種人不自覺地要顯得真誠,以他的真誠去打動人并且打動自己。他自己果然被自己感動了。一種人故意地要顯得狡猾,以他的狡猾去魅惑人并且魅惑自己。他自己果然懷疑起自己來了。
21、創(chuàng)造力無非是在強烈的興趣推動下的持久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良好的工作習(xí)慣。通俗地說,就是第一要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第二能夠全神貫注又持之以恒地把它做好。在這過程中,人的各種智力品質(zhì),包括好奇心、思維能力、想象力、直覺、靈感等等,都會被調(diào)動起來,為創(chuàng)造做出貢獻。
22、精神的創(chuàng)造當(dāng)然是離不開外部的環(huán)境的,但更重要的是內(nèi)部的環(huán)境。滿天柳絮,陽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會綠柳成蔭。一顆種子只有落在適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為一顆種子存在。
23、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yīng)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態(tài)度。內(nèi)在生活充實的人仿佛有另一個更高的自己,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適當(dāng)態(tài)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24、紛紛擾擾,全是身外事。我能夠站在一定的距離外來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卷起干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著變幻不定的海洋。
25、所以,人的誕生,本身是對無意義的一個抗議。
26、想到人類漫長歷史上有過無數(shù)的人,無數(shù)的不同人生,我感到了惶恐,突然覺得我和我的人生失去了重量,變得微不足道。
27、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反璞歸真的平凡。
28、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會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僅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的內(nèi)在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fēng)浪,例如社會動亂,事業(yè)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
29、一個靈魂在天外游蕩,有一天通過某一對男女的交合而投進一個凡胎。他從懵懂無知開始,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但是,隨著年歲和經(jīng)歷的增加,那天賦的性質(zhì)漸漸顯露,使他不自覺地對生活有一種基本的態(tài)度。在一定意義上,"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著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30、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xiāng)。
31、一棵植物必須在土里扎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長。人也是這樣,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么明顯,所以很容易被我們忽視。遠離土地必定會付出可怕的代價,倘若這種對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續(xù)下去,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精神上的退化。在電視機前長大的新一代人,當(dāng)然讀不進荷馬和莎士比亞。始終在人造產(chǎn)品的包圍下生活,人們便不再懂得欣賞神和半神的創(chuàng)造,這有什么奇怪呢?
32、一位現(xiàn)代生態(tài)學(xué)家說:人類是作為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為客人,我們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時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時我們應(yīng)當(dāng)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客人,這可能是人對待自然的最恰當(dāng)?shù)膽B(tài)度吧。
33、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墒,人卻活得越來越復(fù)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quán)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34、人生的意義,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于對生命的態(tài)度。
35、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基礎(chǔ)和核心。個人建功創(chuàng)業(yè),致富獵名,倘若結(jié)果不能讓自己安身立命,究竟有何價值?人類齊家治國,爭霸稱雄,倘若結(jié)果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究竟有何價值?
36、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類生活的基本內(nèi)核原本就是平凡的。戰(zhàn)爭,政治,文化,財富,歷險,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按照對人類平凡生活的功過確定其價值。即使在偉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動我們的也不是豐功偉績,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顯露了真實人性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恰恰是人人都擁有的。遺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們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東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
37、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但許多人寧愿用它來換取那些次寶貴或不甚寶貴的財富,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學(xué)問、名聲、權(quán)力或金錢的積聚上。他們臨終時當(dāng)如此悔嘆:"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38、智慧是達于成熟因而不會失去的童心。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仍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致,他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39、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40、意識形態(tài)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于頭腦,后者屬于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并不取決于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而是取決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41、對人生的覺悟來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難然后開悟,慧根也未免太淺。
42、我們捧著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lǐng)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guān)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dǎo)致的結(jié)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tài)。
43、相反,倘若并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44、通宵達旦地坐在喧鬧的電視機面前,他們把這叫做過年。我躲在我的小屋里,守著我今年最后一刻寂寞。當(dāng)歲月的閘門一年一度打開時,我要獨自坐在壩上,看我的生命的河水洶涌流過。
45、讀書的收獲有兩種,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不知道、也沒有的東西,這樣收獲到的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已經(jīng)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著,現(xiàn)在被喚醒激活了,并且因此獲得了生長、開花、結(jié)果的機會。這樣收獲到的東西,我稱之為智慧。
46、生活有時甜蜜,有時艱辛,每一個當(dāng)下取舍權(quán)衡,盡量遵從內(nèi)心。這個過程中能夠堅持手記笑笑成長,是最幸福事情。不過科技帶來難以抵御的懈惰,從孕期記在紙質(zhì)本,后來寫博客長文,現(xiàn)在微博短言概之,期間丟掉多少細節(jié)和感慨,想想也是時代雙刃劍所致。
47、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
48、在燈紅酒綠的都市里,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鮮花,一刻清靜,人會由衷的快樂。在杳無人煙的荒野上,發(fā)現(xiàn)一星燈火,一縷炊煙,一點人跡,人也會由衷地快樂。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49、解除孤獨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余的人則擾亂了孤獨使你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50、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
51、靈性是心靈的理解力。有靈性的女人天生慧質(zhì),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諦。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
52、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我們無家可歸,但我們有永恒的歸宿。
53、一個靈魂已經(jīng)覺醒的人,你不會再嘲笑和傷害別人,因為你知道,其實別人只是附在另一軀體上的最敏感的你。
54、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55、先知在本鄉(xiāng)之所以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在和自己相同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卻比自己無比優(yōu)秀,對于這個事實,人們先是不能相信,接著便不能容忍了,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直到很久以后,出于這同樣的虛榮心,他們的后人才會把先知的誕生當(dāng)作本鄉(xiāng)的光榮大加宣揚。
56、天才往往不是那些最聰明的人。如同大自然本身一樣,天才必有他的笨拙之處。
57、不過,我必須立即承認,這只是我即興想到的一句俏皮話,其實我連這樣的野心也沒有。
58、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jīng)據(jù)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杰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59、誰的經(jīng)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內(nèi)心經(jīng)歷的不同才在人與人之間鋪設(shè)了巨大的鴻溝。
60、說愛是一門藝術(shù),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zhì),唯有具備這種素質(zhì)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shù)家。
61、夭折,平庸能長壽。愛情何嘗不是如此?
62、誰的閱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常?內(nèi)心經(jīng)歷的不同才在人與人之間鋪設(shè)了偉大的鴻溝。
63、但凡被信任和寬容損壞的,猜忌和奢求也決心拯救不了,那就讓該毀掉的毀掉吧。
64、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xué)。在博學(xué)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于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65、我們?yōu)槭裁磿释麗?我們心中為什么會有愛?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都是孤兒?/p>
66、人生唯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來的死亡。但是,人們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等著別的什么,甚至死到臨頭仍執(zhí)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67、環(huán)境越是不自由,內(nèi)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貴,越能使個人脫穎而出。
68、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
69、不妨把靈魂定義為普遍性的精神在個體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一個人無論怎樣超凡脫俗,總是要過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總是平凡的。所以,靈魂的在場未必表現(xiàn)為隱居修道之類的極端形式,在絕大多數(shù)情形下,恰恰表現(xiàn)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
70、謊言重復(fù)十遍就成了真理,真理重復(fù)十遍就成了謊言。
71、一切外在的信仰只是橋梁和誘餌,其價值就在于把人引向內(nèi)心,過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間的某個地方,對于我們來說,它的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們在內(nèi)心中感悟到它。
72、我們擁有的惟一時間是現(xiàn)在。擁有了現(xiàn)在,我們也就擁有了過去和未來。
73、春天是詩人的季節(jié),秋天是哲學(xué)家的季節(jié)。
74、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快樂。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
75、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確實萬劫不復(fù)。說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淪落人?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2
1、精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土地和天空,土地貢獻了來源和質(zhì)料,天空則指示了目標和形式。比較起來,土地應(yīng)該是第一位的。人來自泥土而歸于泥土,其實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遼遠的風(fēng)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來哲人們對天空的沉思,那所謂形而上的關(guān)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回歸之中,在一種萬物一體的親密感之中,方能獲得不言的解決。
2、每年開春,仿佛無意中突然發(fā)現(xiàn)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樹木抽出了小小的綠芽,那時候會有一種多么純凈的喜悅心情。記得小時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幾粒黃豆或牽;ㄗ眩(dāng)看到小小的綠芽破土而出時,感覺到的也是這種心情。也許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許我曾經(jīng)是這么一棵樹,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歡欣越過漫長的進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復(fù)蘇了?
3、唉,人的心,進化的最高產(chǎn)物,世上最復(fù)雜的東西,在這小小的綠芽面前,才恢復(fù)了片刻的純凈。
4、現(xiàn)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guān)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nèi)。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jīng)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5、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xiāng)。
6、一棵植物必須在土里扎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長。人也是這樣,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么明顯,所以很容易被我們忽視。遠離土地必定會付出可怕的代價,倘若這種對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續(xù)下去,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精神上的退化。在電視機前長大的新一代人,當(dāng)然讀不進荷馬和莎士比亞。始終在人造產(chǎn)品的包圍下生活,人們便不再懂得欣賞神和半神的創(chuàng)造,這有什么奇怪呢?
7、人類的聰明在于馴服自然,在廣袤的自然世界中為自己開辟出一個令自己愜意的人造世界?墒牵绻虼硕聊缭谶@個人造世界里,與廣袤的自然世界斷了聯(lián)系,就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自然的疆域無限,終身自拘于狹小人工范圍的生活畢竟是可憐的。
8、創(chuàng)造城市,在大地上演繹五彩繽紛的人間故事,證明了人的聰明。可是,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把自己與上帝的作品隔離開來,那就是愚昧。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排擠和毀壞掉上帝的作品,那就是褻瀆。
9、人,棲居在大地上,來自泥土,也歸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園。如果有一種裝置把人與大地隔絕開來,切斷了人的來路和歸宿,這樣的裝置無論多么奢華,算是什么家園呢?
10、人,棲居在天空下,仰望蒼穹,因驚奇而探究宇宙之奧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偉大,于是有科學(xué)和信仰,此人所以為萬物之靈。如果高樓蔽天,俗務(wù)纏身,人不再仰望蒼穹,這樣的人無論多么有錢,算是什么萬物之靈呢?
11、一位現(xiàn)代生態(tài)學(xué)家說:人類是作為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為客人,我們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時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時我們應(yīng)當(dāng)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客人,這可能是人對待自然的最恰當(dāng)?shù)膽B(tài)度吧。
12、我們應(yīng)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學(xué)習(xí)一個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們要記住,人是自然之子,在總體上只能順應(yīng)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無論人類創(chuàng)造出怎樣偉大的文明,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我們還要記住,人誠然可以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但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個虔信的民族都把這秘密稱作神,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重這秘密。
13、赫拉克利特說:“自然喜歡躲藏起來!边@句話至少有兩層含義:第一,自然是頑皮的,喜歡和尋找它的人捉迷藏;第二,自然是羞怯的,不喜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一個好的哲人在接近自然的奧秘時應(yīng)當(dāng)懷有兩種心情:他既像孩子一樣懷著游戲的激情,又像戀人一樣懷著神圣的愛情。他知道真理是不易被捉到,更不可被說透的。真理躲藏在人類語言之外的地方,于是他只好說隱喻。
14、存在的一切奧秘都是用比喻說出來的.。對于聽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節(jié)、野花、嬰兒都在說話,而聽不懂的耳朵卻什么也沒有聽到。
15、在觀賞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當(dāng)觀賞停止、交流和傾聽開始之時,花兒才會對你顯靈和傾談。
16、看海,必須是獨自一人。和別人在一起時,看不見海的真相。那海灘上嬉水的人群,那身邊親密的同伴,都會成為避難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脅。你必須無處可逃,聽憑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滅,時間消失,空間消失,人類消失,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變成了一體,融入了千古荒涼之中。
17、瞥見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圖談?wù)摵,因為他明白了康德說的道理:用人類理性發(fā)明的語詞只能談?wù)摤F(xiàn)象,不能談?wù)撌澜绲谋举|(zhì)。
18、土地是潔凈的,它接納一切自然的污物,包括動物的糞便和尸體,使之重歸潔凈。真正骯臟的是它不肯接納的東西——人類的工業(yè)廢物。
19、現(xiàn)代人只能從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20、在燈紅酒綠的都市里,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靜,人會由衷地快樂。在杳無人煙的荒野上,發(fā)現(xiàn)一星燈火,一縷炊煙,一點人跡,人也會由衷地快樂。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3
1、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2、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適時回到某種單純的動物狀態(tài),既是珍貴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凈化。
3、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4、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zé)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5、六歲前,編的故事比做的夢精彩。六歲后,做的夢比編的故事精彩。莫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天賦予人的藝術(shù)能力受到功利和知識的排擠,被驅(qū)逐到無意識的領(lǐng)域里去了?
6、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是一個生命,也終歸是一個生命。這是一個多么簡單的道理,卻很容易被我們忘記。我們在社會上生活,為獲取財富、權(quán)力、地位、名聲等等而奮斗,久而久之,往往把這些東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當(dāng)成了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標,為之耗盡了全部精力。
7、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的毒害。
8、沉默是絕望者最后的尊嚴。沉默是復(fù)仇者最高的輕蔑。
9、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潛能有太多未被發(fā)現(xiàn)和運用。由于環(huán)境的逼迫、利益的驅(qū)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dāng)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里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fā)。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10、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zhí)一端,而有一個論據(jù)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yǎng)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yǎng)的,才智卻難改變。
11、人們的心理可能是這樣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裝成正義的憤怒猛烈噴發(fā)了。當(dāng)然啦,決不能讓那個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場;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類似的事,那么,堅決向法庭認同,與罪人劃清界線,就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yīng),仿佛譴責(zé)的調(diào)門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處,人與人之間必定充滿殘酷的斗爭,人性必定扭曲,愛必定遭到扼殺。
12、世上事了猶未了,又何必了。這種心境,完全不是看破紅塵式的超脫,而更像是一種對人生悲歡的和解和包容。
13、我們平時斤斤計較于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里,這種認真必定十分可笑。
14、死亡是神秘的黑夜,生命如同黑夜里一朵小小的燭光。它燃燒,照耀,突然被一陣風(fēng)吹滅;或者,逐漸暗淡,終于慢慢地熄滅。
15、在另一個黑夜里,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08-15
周國平的語錄02-22
有關(guān)周國平的語錄10-21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36條11-27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29句10-31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34條11-07
周國平語錄500句09-14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76句04-12
周國平的語錄38句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