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13篇(優(yōu))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史記》讀后感 篇1
它是由一位兩千多年前生在黃河龍門的“倜儻非常之人”寫就的;它記敘了華夏文明五千年歷史的三分之二;它使一個古老的民族從此有了自己的“家譜”;它用傳神的筆墨寫活了一個個歷史人物;它以取之不盡的歷史文化源泉滋養(yǎng)著中華的沃野曠疇。它,就是我國古代的“史圣”司馬遷窮極心血寫成的不朽巨著——《史記》。
我并沒有讀完這部巨著的每一個章節(jié),也不敢說自己能全部讀懂。但僅從自己細心閱讀的部分,我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博大的心跳動的節(jié)律,瞻仰到一位古代“良史”的偉大人格,可以感受司馬遷那天資橫溢的語言藝術。我深知,《史記》是一部體系完整、規(guī)模宏大、視野廣闊、見識超群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巨著,字里行間蘊涵著深邃的哲理,融匯著華夏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每一位當代大學生都應該舒展宏偉的歷史畫卷,拜讀這部不朽的經(jīng)典作品。
司馬遷,一個天才的史學家。讀完《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可見司馬遷的偉大志向、坎坷經(jīng)歷和執(zhí)著精神,了解了他創(chuàng)作《史記》以繼《春秋》的壯舉和用心!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體例一應俱全,橫向囊括政治制度、社會經(jīng)濟、學術思想、典章文化等方面,縱向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之間三千多年的歷史,貫穿著史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求索精神。
司馬遷是一個很不幸的史學家,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書,評判歷史,褒善貶惡,以客觀公允的筆調冷靜地記錄人世間的`真相,寄寓悲天憫人的情懷,表達了自己所追求的社會理想。《史記》通篇洋溢著“良史”堅持真理、秉筆直書的精神,當時的一些大人物如漢高祖劉邦,在司馬遷筆下也被擦掉了神圣的光環(huán),還原為普通人的面目。
《史記》一書還清晰地刻畫了歷史人物在歷史進程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品格,其中有愛國主義精神的種種表現(xiàn),有“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的美好品格,有上下求索、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一部《史記》,記載下了上自帝王將相、國戚朝臣,下至游俠刺客、士農工商等各行各業(yè)人物的真實生活,震撼了多少后來人。讀《史記》,使我感到歷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動我們心靈、激勵我們前進、使我蕩氣回腸卻又滲透在文字中的那些高尚、高貴的靈魂,滲透著作者司馬遷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閱讀《史記》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認識社會,領悟人生的奧秘和哲理,同時也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當在司馬遷構建的五彩斑斕的世界中徜徉漫步時,我們應該用清醒智慧的眼光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從而貫通古今,給自己一個與歷史面對面的機會,在激活歷史的同時也激活我們自己。
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jīng)典之所以長傳不朽,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給我們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史記》又何嘗不是呢?
《史記》讀后感 篇2
燈下讀《史記》,當讀到荊軻刺秦的故事時,不禁撫卷長思,感慨不已。
閉上雙眼,靜靜品味著這個千百年流傳久遠的故事,心潮澎湃,熱血烈烈。窗外,大風呼號,偶然夾雜低沉的雷聲。一道閃電劃進狹小的書屋,燈下的我,瞑目而坐,恍然間走向那遙遠的故事中……
天空布滿了厚厚的烏云,如同千噸巨鼎系在毫發(fā)之上,危懸在我的心頭;瑟瑟秋風,如同封存了千萬年的寒冰,令我手足冰涼。
我是荊軻,是此番前去刺秦的俠客,亦是拯救大燕國的勇士!
我雖非燕國的子民,卻胸懷著一顆報效燕國之心。如今,秦欲亡我大燕,置大燕于岌岌可危之地,大丈夫,豈能坐視不管!
我憤怒的心如同深埋在火山底滾燙的熔漿,帶著大燕子民的.滿腔熱血,帶著他們的國仇家恨,帶著千萬戰(zhàn)死沙場的燕兵的英魂沖了出來,沖碎了懸掛在我心頭上的千噸巨鼎,融化了令我寒戰(zhàn)的萬年寒冰!
舞陽手持地圖卷,緊跟在我身后。我手捧著將軍樊於期頭顱的鐵函,心情低沉。樊將軍,你雖是秦國的叛將,卻是大燕的烈士,你為了此番刺秦的行動能夠成功,竟不惜拔劍自刎,你用你那沾滿了自己鮮血的利劍,宣告世人:你非貪生怕死怕死之輩!你用你的軀殼告訴我: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身上穿戴著白色衣帽的太子丹等人前來為我送別,那白色的衣帽,在這蕭瑟秋景中,格外顯眼。我深知,此番無論成敗,定是有去無還,他們既是與我送別,亦是與我訣別……
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里,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對我而言,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但,我也有著血肉,在這生命最后一程,我又何嘗無半點留戀之情?我昂首望了望天空,依舊烏云密布,仿佛同此時我的心情一般,壓抑而又惆悵……我感到空氣在凝固。
一曲筑音激越而起,方才密布的烏云漸漸被撥散開來,南飛的雁排成“人”字緩緩飛過。我的知音高漸離此時正在河岸旁為我送別。我含著淚,環(huán)視著四周為我送別的人,欲言又止。沉默了片刻,我忽然和著漸離的節(jié)拍,昂首挺胸,對著秦地的方向,引吭高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唱罷,飽含在眼里多時的淚水奪眶而出,兩行熱淚順著臉頰滴在了燕國的這片土地上,前來為我送別的人也紛紛留下了眼淚,漸離更是痛哭失聲,甚至連兩岸的悲鳥也同我們一樣,對著古木,幽幽哀鳴……
渡過冰寒的易水,我同舞陽來到了河對岸。懷著一份留戀,我回首望了望:天是那么的藍,兩只欲南飛的孤雁在燕城上來回盤旋著,久久不肯離去。遠山如黛,遍地霜寒。送行的人群依依相隨,白衣如雪。筑音轉為低咽,悲壯而凄惻。
我同舞陽帶著行李,頭也不回地徑直朝秦地方向策馬奔去,為了這破損的大燕山河,我想:我們只有對強秦奮力一擊。我的生命即將如曇花一般,在秦庭短暫而又燦爛地綻放……
《史記》讀后感 篇3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翻閱沉甸甸的歷史,驀然看見,那一抹鮮艷,帶著成熟穩(wěn)重,披荊斬棘,正向我走來.
那是歷經(jīng)磨難才重生的鳳凰;那是千錘百煉的堅強;那是靈魂沖擊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的史書,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記.
初讀《史記》,讀出一個頂天立地堅強的男子漢,或許一開始他就不該站出來,頂撞君王,是大罪.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沒有停止在憤怒上,而是還在此基礎上對他所要加以敘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為止的一部中國通史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結論,這是司馬遷之所以不僅成功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成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家的原因所在.魯迅有一句名言:“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司馬遷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記這部大作長歌當哭嗎?很難想像,如果司馬遷在巨大的悲痛之后不繼之以理智的思考,而會成文學家兼歷史家.晚清的劉鄂在《老殘游記.自敘》中指出:“《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史公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泣,八大山人以畫哭泣,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于是,在報任安書中,我看到一個無奈而又理智的司馬遷,一個身心俱殘而又頂天立地的司馬遷.司馬遷一腔抑郁,發(fā)之《史記》,將悲痛而屈辱的靈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于是,絕代文章橫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堅強的身軀,化作天邊耀眼的彩虹,霎得,紅遍了整個天空.
再次捧起那泛黃的《史記》,讀出一個報國無門賢能者的憂傷.司馬遷是憂傷的,他的心痛漢武帝不聽諫的小肚雞腸,所以,他是懂得屈原的,要不然,他不會將屈子愁悶的心情寫得如此淋漓盡致,他又怎么會有抒一肚子的憤懣牢騷之氣,滿紙俱是怨辭.當屈原“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一個憂傷的靈魂與另一個無助的靈魂悄無聲息的碰撞,不禁發(fā)問,那僅僅是一部述史的史書嗎?
無法控制不安的思緒,帶著靈魂的觸動與顫抖,再次品味他的《史記》,這一次,我讀出了一個中華民族的魂魄,千百年來不變的精神.無論是太史令,還是屈平,還是項王與信陵,我都看到他們人性的善良,一諾千金的男兒形象.是司馬遷完美的追求,還是他本來已經(jīng)完美的文字,千年的民族之魂,在他筆下,閃閃發(fā)亮,是《史記》,讓我看到一種人性的韻味,人性的光輝,那么美好,那么燦爛!我不禁怦然震動
《史記》之韻味,非桂花樹凋零的悲哀,也非納蘭性詞的凄涼,它的`韻味,是甜香賽芝蘭之悠長,踏雪尋梅的不變的情懷.
讀《史記》之韻,讀出司馬遷的韻味,那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光芒綻放的靈魂,帶著一絲不羈,帶著萬般男兒忍辱負重的尊嚴,書寫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復咀嚼,齒留余香.
對《史記》的感動,不僅僅在于它靈動的文字與豐富的情節(jié)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蘊含的人格魅力與精神的升華.正是因為這種力量對《史記》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精神的境界.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斗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
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史記》讀后感 篇4
《史記》是司馬遷的巨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此書也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的先例,對后世的歷史記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司馬遷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且司馬遷著書時一直保持中立,依據(jù)史實最真實的記錄,盡管會惹來殺身之禍,但他還是繼承了他父親的遺愿,這也是他自己的終身追求,這才有了《史記》這一巨著。
《史記》一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為現(xiàn)代對古代的研究有了史獻的證據(jù)。
《史記》雖偉大,但其作者更偉大,司馬遷與其父都為史官,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官職,有時甚至還要遭人侮辱。先言有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彼抉R遷亦是飽受摧殘,忍辱茍活,就算是遭受腐刑,也不愿就此死去,這正是夢想的力量!秷笕伟矔肥俏覀兞私馑抉R遷的最好的文章,此書雖名曰報任安書,但實則是寫給當時漢武帝看的。在文章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fā)了內心的無限痛苦,揭露了漢武帝的喜怒無可貴的理想而甘受欺凌,堅韌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著重要價值。司馬遷是一個誠實的人,但因為這誠實,他遭受腐刑,也因為這誠實,讓《史記》成為了流傳至今的歷史巨著。司馬遷記錄歷史,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為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為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爆恐分子,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司馬遷之所以偉大,還在于他敢于記錄別人不敢記錄的,比如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對當朝皇帝的批判這是很多史官都不敢恭維的事,但司馬遷卻如實記錄,即使這會引來殺身之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文學大家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最后用最近讀到的一句話結尾,“知我心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也許也是司馬遷的想法吧,不同的人讀《史記》有不同的感想,是知或不知,是憂或求,感同身受。
《史記》讀后感 篇5
我讀的《史記》,是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jié)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說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妒酚洝藩q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鑒的警醒。
走進《史記》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圣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啟圣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云涌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為古今文學典范。這也許就是母親說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讀史使人明智”說的一點也不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讓我們這些后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后,都是一種啟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后,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才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后感,因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名著讀后感600字篇二_《史記故事》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史記故事》,它是從史書《史記》當中選出來的60個小故事,包括商鞅的故事、重耳流亡的故事、孫斌和龐涓斗智的故事,還有趙氏孤兒、勾踐滅吳、韓信胯下受辱、項羽垓下被圍等,這些故事既尊重歷史事實,又寫得非常生動。它的原著是司馬遷,改寫是王家毅。
據(jù)說司馬遷是很正直的史官,因不幸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處以宮刑。司馬遷受宮刑后曾經(jīng)想到了死,但是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史官,有必要讓后人了解歷史的真相,于是,他忍辱負重,閉門著書,終于在他的有生之年寫成了這部歷史巨著《史記》。在這部書里,作者不但如實記錄了歷史事件,而且對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都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對后人研讀歷史,以史為鑒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史記》作為歷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當我讀到《臥薪嘗膽》時,越王勾踐的毅力,改正錯誤的決絕,讓我心生佩服,他讓我明白: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心態(tài)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镀聘林邸、《背水一戰(zhàn)》讓我對軍事家項羽、韓信敬畏不已!都埳险劚汾w括慘敗秦軍,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語言的巨人,卻可能是一個行動的矮子。
《史記》這部書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按照時間的先后,記述了自皇帝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并且做了客觀中肯的評價,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讀后感 篇6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經(jīng)說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暑假里,我閱讀了《史記》,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受。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y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著。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無數(sh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tǒng)一起來,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客觀態(tài)度記述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蕩于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讀《史記》,我了解到王侯將相的命運浮沉,如《呂不韋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也讓我十分印象深刻,它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和眼光獨到的呂不韋的命運浮沉變化;讀《史記》,我知道一些經(jīng)典掌故的由來,如酒池肉林、指鹿為馬等;讀《史記》,我初窺到古代天文之門徑,如《史記》有章“天官書”是專門記載星象的異象,如慧星在北斗,就兵大起……;讀《史記》,我還明白到孝悌之義,如《五帝本紀第一》中,舜這個孝順、親近百姓的賢明君主的故事讓我驚訝……
讀完《史記》,我百感交集,史記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使我徹夜難眠,我從《史記》中汲取歷史中的教訓與成功的秘訣,從而使我對歷史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一開始我認為歷史具有一種高不可攀而不可侵犯的尊嚴,是史學家才會研究的東西,學習歷史仿佛離我們這些小學生很遙遠;讀了它之后,我覺得歷史近在咫尺,與我們息息相關!妒酚洝芬苍缦瘛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樣家喻戶曉。
我閉上眼睛,感慨萬千,仿佛自己回到了古代,看見司馬遷在監(jiān)獄中生不如死的樣子,但他卻化悲憤為力量,更加努力地寫《史記》。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史記》已家喻戶曉,十分出名。睜開眼睛看看現(xiàn)在,早已不見像司馬遷一樣的'人。每天睡醒了吃,吃完了睡,還不分時間地玩手機,生活與豬沒什么區(qū)別。我們常常在日記和作文中矯揉造作,說什么以后要認真學習,不碰電子產品,但我們當真做到了嗎?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吧?就連我自己也沒有。寒假開始的時候,我曾經(jīng)許諾盡量少碰電子產品(除了學習),但我整天抱著個手機,百無聊賴地翻看視頻,生活變得十分無聊。還說什么每天積累五個英語單詞,背詩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沒有實現(xiàn)。
其實想想看,自己和古代人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我細思恐極——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竟然在退步!似乎我們都像古代人,好好學習就能成為君王,而得過且過,就算當上了君王,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所以,讀史可以鑒古今,知往來,更能發(fā)人深省!從學習方面想,好成績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就像啟一樣,用自己的實力取得君主之位。從為人處事方面想,學會與人交流,寬以待人,才能像舜一樣,成為受人擁戴的賢君。
總之,“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如果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就可以知道世代歷史的興衰治亂的規(guī)則,在為人處世中牢記相關的道理,成為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君子!
《史記》讀后感 篇7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史記》,這是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歷史著作。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向人們展示了一部輝煌的中國通史的畫卷,兩千多年來,贊嘆它,研究它的人不絕于世,證明它有著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
《史記》共分五十章,里面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有:刺客聶政、荊軻等人的故事。以前,我以為刺客是一些品行不正,偷盜搶掠,給大家制造麻煩的人?戳耸酚,我明白了刺客是對君主赤膽忠心的人,他們冒著即使成功了也會被殺死,失敗了就更無生還的可能,他們的不顧一切,舍身忘死,對自己君王的忠誠和勇敢鼓舞著后世之人。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孫龐斗智的故事吧!在戰(zhàn)國時期,兵法大師鬼谷子的弟子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他的師弟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做大將田忌的軍師。魏王派龐涓去攻打趙國,田忌采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迫使龐涓撤軍并追至馬陵道齊軍的埋伏圈自殺身亡。以害人始,以害已終,是孫龐斗智的故事給后人的啟示。
春秋末期,還有一位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的越王勾踐。原來吳王夫差發(fā)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對于一個君王來說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tài),老老實實養(yǎng)馬。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tài)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每天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fā)奮圖強,報仇復國。經(jīng)過二十年的“臥薪嘗膽”和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jīng)成熟,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吳王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屈辱就認命,要奮發(fā)圖強、刻苦自勵,才能報辱國之仇。
《史記》這本書讓我認識許多歷史人物,看到了荊軻的赤膽忠心、孫臏的機智勇敢、越王勾踐的刻苦自勵。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使我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中,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事件的背景特色,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讀《史記》的過程,就仿佛在做一次歷史旅行,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地為我講述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把我?guī)нM他們的世界。
《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中國歷史,帶給了我豐富的知識,學會了很多成語,認識了更多的字,還激發(fā)了我讀書的興趣,讓我愛上了讀書。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要沿著這階梯不斷地攀登!
《史記》讀后感 篇8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從黃帝以來的上古傳說,到商周時期的歷史事跡,再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不安。時間一共跨越了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歷程,因此它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這部書是24史之首,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它又稱《太史公記》,或稱《太史公書》。此書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而且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都栩栩如生,并且有著鮮明的個性。書中用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往往讓讀者讀起來愛不釋手,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讀者們的心情也會為之而改變。每個讀書的人都不禁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也因為這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能夠把讀者帶到了那個遙遠的各個時代,感受著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一切的描寫和記敘,都能在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史記》中有很多的故事表達了對古代優(yōu)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還有對丑惡現(xiàn)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表現(xiàn)了一個為民造福的無私的大英雄,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非常的善良,肯為別人付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他帶領著人們共同治理了九條河流,從而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這篇文章也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程度的寫出了人的力量的偉大。
我還從趙氏孤兒的故事中,看到里面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x臣屠岸賈斗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于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還有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文王和武王。
《陳勝吳廣》的故事則是謳歌了我國古代歷的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著奴隸軍x了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雖然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還有《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wèi)國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受到人民的愛戴……這些故事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還有,我深深地佩服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對與寫這本史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由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馬遷在耳濡目染下對歷史發(fā)生濃厚興趣。一旦遇到問題,司馬遷總會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為止。如果書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會求教他人或親自實地考察以辨真假。當司馬談罹患重病時,他緊緊握住兒子的手,再三叮嚀他繼承父業(yè)。也因此司馬遷痛下決心要完成父親的遺志,編寫史記。后來,雖然司馬遷不幸遭遇了宮刑,然而他克服了宮刑的恥辱,忍辱負重,繼續(xù)編寫《史記》,經(jīng)過了整整vv年的不懈努力,才終于完成
《史記》這本傳世千年而被后人贊嘆不絕的名著。他的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史記》讀后感 篇9
《史記》在我看來似史非史。它為史,是因為它具有史書所具有的一切條件:時間、人物、事件、評價樣樣不缺。說它非史,是因為《史記》相比于《三國志》《戰(zhàn)國策》等史書,人物語言及行為真實地可怕。人物性格豐富多樣,所描寫的事件經(jīng)過都比大多史書更富有戲劇性,多了許多人與人,國與國的沖突與火花,它如同小說般吸引人,也因此成為大多古裝影視劇的首選史料。
《史記》塑造了吸引觀眾的眾多人物形象,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劉邦和項羽,古往今來對這兩人的評價褒貶不一,并且爭論還一直持續(xù)著,并不是單單以成敗論英雄,也不光光單純地以品德作為評價的制高點,才能、勇氣、品德、御人之術、待人之道……關于人的復雜的方面也決定著去解讀一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司馬遷正是以這樣的角度去書寫歷史人物才會給我們帶來延及千年的爭論話題。大多人都喜歡項羽,可面對項羽坑殺八千秦軍,血洗咸陽城時我們都會心驚膽戰(zhàn),感到恐懼,這時的他并不是一個孤膽英雄,而是來自地獄的惡魔。大多人都厭惡小人劉邦,可不得不佩服他臥薪嘗膽的忍勁和開創(chuàng)漢朝天下的偉績。但《史記》也有不可取之處,它的優(yōu)勢也往往會成為它的短處!妒酚洝返奈膶W價值和史學價值不用我多說,贊譽的書籍都是它的幾百倍了,可我卻覺得司馬遷在書寫歷史人物時,感情過于偏差,并且歷史人物的語言,行為也極其貼近生活。這也說明有些歷史的細節(jié)是不能盡信的,例如廉頗藺相如傳中的令從者衣懷璧而逃,刺客列傳中於期仰天太息流涕以及荊軻刺秦王的.細節(jié),因為太詳細了,反而讓人生出懷疑。
但我并不因史料的不確定而放棄對《史記》的喜愛,因為《史記》在為后世提供挖掘真相的依據(jù)時,真正能讓我們學習的還是人物身上的品質和成敗的教訓,我們讀《史記》是容易發(fā)現(xiàn)司馬遷筆下更易偏向悲劇英雄的,例如在屈原賈生列傳中兩位文學才子也有相同的遭遇經(jīng)歷。屈原,見識高超,不屈服青云直上卻違背自己意愿的規(guī)則,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去攪動深不見底的楚國朝局。信而見疑,忠被,卻還能自疏濯污濁之中。蟬蛻于污穢,持心清明,當與日月爭光。他不為一簞食,一豆羹而屈心抑志,即便身負讒言,楚王疏遠而折磨得顏色憔悴,形如枯槁,也如蘭草般潔身自好。他當然有怨,都盡數(shù)傾注于《離騷》中。憂兮離兮,若說當中屈原對自身遭遇的文藝性嘮叨和他與楚王仿佛愛人似的相愛相殺彰顯了他悲劇的來源,那《懷沙賦》才真正地顯示出他的志向與氣節(jié),關于死,一句“知死不可讓兮,愿吾愛之”顯示了他的決心。而賈誼相比之下便稍顯遜色了,他悲,所憤慨的是自身功業(yè)的不成,他死,也是被為臣的道德所迫。他們同為文學上的明珠,但為人方面卻不同,做人方面我更喜歡屈原。
歷史,不僅僅只是用來炫耀自己學識的工具,以史明志,鑒今,觀禍敗。至少不能讓悲劇的歷史再次上演。
《史記》讀后感 篇10
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
憐才鷹斧鉞,吐氣作霓虹,功業(yè)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立德,立史官之德;立功,立史實之功;立言,立史家之言。
司馬遷作為歷史學家的楷模,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的先河,承董胡前,其魯迅后,使文學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幾千年來為文學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是西漢最鼎盛的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當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思想大變動的時代,黃老道學、儒家學說,兩個競爭最為激烈的學派,最終在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天人三策的思想之下,儒家學說成了中華民族20xx多年來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
司馬遷就是生活在這個變幻的時代中。他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又受其父親司馬談的影響崇道。在儒家學說的影響下,他累積了功利意識;在道家的影響下,他受到齊、楚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熏陶,所以,他根本上是一個詩人,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通常人們把竹文化和儒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在竹子身上,儒生們或看到氣節(jié)、風骨,或看到虛心、謙恭。竹子的那種挺拔向上,志高萬丈的精神,更為眾多文人志士所追求、推崇。
司馬遷那種忍辱負重的高風亮節(jié),也許也是或多或少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所致。漢武帝時代是一個文化昌明、人才輩出的時代,其中文章兩司馬,一個是司馬相如,另一個就是司馬遷;蛟S心高氣傲的漢武帝處處都想讓他人臣服于自己,司馬相如最終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御用文官,他的思想完完全全屈服于皇帝,《大人賦》、《上林賦》數(shù)不勝數(shù)。漢武帝成功地駕馭了一個人的思想。當然司馬遷也不會逃出他的視線,但司馬遷不卑不亢,寧可受到奇恥大辱也不愿屈尊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許這就是他最終為李陵伸冤,然后被處以宮刑,最后發(fā)奮完成了流傳千古的《史記》的緣由。立德、立功在這方面完全展現(xiàn)。
《史記》作為一部史書,在成一家之言方面是一個創(chuàng)舉。言者,議論也,即有意表達一個人的思想主張的`意思。成一家之言,既要繼承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風氣、傳統(tǒng),又要在史學領域中有所創(chuàng)造,敢于拿出自己的主張。當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卻要來一個成一家之言,顯然是對正統(tǒng)儒學表示的一種抗議。
我們可以知道司馬遷著史絕不是簡化為文獻的收集、整理與考證,或是以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從外部觀察歷史,而是帶著他自身深切的痛苦去理解過去時代人物的奮斗與成敗,而書中最為精彩的也是描寫這些人物的部分!妒酚洝肥俏膶W的歷史,也是歷史的文學,而文學滲透著情感,因而單純就藝術的結果來說,它就是情感參與和歷史的高度統(tǒng)一。歷史被賦予了精神才是活生生的、有靈魂的歷史。司馬遷的《史記》是有生命的歷史,這浸透著作者的滔滔情思和進取的人生觀,其人生的憂患意識與悲涼感也因此而生出文學的抒情性。
司馬遷為我們打開了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大門,透過《史記》我們還看到一個飽經(jīng)憂患而又感慨深沉的學者,那堅持理想、百折不撓的復雜而又痛苦的心。
所以,魯迅先生給予《史記》高度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讀后感 篇11
《史記》約成書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后曾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妒酚洝纷畛鯖]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從三國開始,“史記”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史記》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jīng)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編纂方法,它是我國第一部規(guī)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通史;還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學家秉筆直書的治史傳統(tǒng)。
說到這本書一定要提的是書的作者司馬遷。寫這本史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馬遷在耳濡目染下對歷史發(fā)生濃厚興趣。并且一旦遇到問題,司馬遷總會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為止。如果書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會求教他人或親自實地考察以辨真假。當司馬談患重病時,他緊緊握住兒子的手,再三叮嚀他繼承父業(yè)。因此司馬遷痛下決心要完成父親的遺志,編寫史記。后來,司馬遷不幸遭遇了宮刑,他克服了宮刑的恥辱,忍辱負重,繼續(xù)編寫《史記》,經(jīng)過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終于完成《史記》這本傳世千年而被后人贊嘆不絕的名著。他的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以個人榮辱看歷史,固然易生偏見,但司馬遷講歷史,卻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頂多在贊語中發(fā)點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歷史,寫史和評史,絕不亂摻乎。他總是能保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去評判歷史。為大漢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韓信,司馬遷為他記轉;墻倒眾人推的李廣,司馬遷仍從正面為他寫下《李將軍列傳》。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為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為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好戰(zhàn)分子,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歷史上的哪些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請下神壇,還原成一個又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這種寫法當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來“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補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連太史公也不知所蹤。但太史公的這份客觀,這份執(zhí)著,以及這部史書所飽含的“不虛美不隱惡”精神從我一翻開它,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史記》里,他介紹了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等等。
《史記》讀后感 篇12
從來沒有一本史書,將看不見觸不到的歷史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歷史長廊的風云變幻,文化長河的源遠流長,人物長幅的千姿百態(tài),戰(zhàn)爭長卷的硝煙彌漫,盡在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之中。此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它是我國歷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是一部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經(jīng)過細心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史記》最難能可貴的在于其思想性。它正視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不滿黑暗的統(tǒng)治,揭露罪惡,伸張正義的人民性因素十分豐富:荊軻為了國家的利益,以獻逃將人頭與地圖為名,暗藏匕首,伺機刺殺秦王,可惜功敗垂成,只留下易水之濱高漸離反復悲歌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留下保家衛(wèi)國的大無畏,以及頌唱千古的友誼;陳涉雖是一名小小庶卒,卻身懷鴻鵠之志,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大澤鄉(xiāng)的揭竿而起,注定了給予秦的暴政以沉重的打擊……為什么說史記會有如此大的人民性因素呢?是因為,
第一,客觀地評價史實。對于任何人,事,物,都評價得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會因為某人是權利者就懼怕,阿諛奉承,而是勇于揭短,記錄最真實的歷史,也不會因為某人出身寒微就不屑一顧。對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褒貶一致;
第二:善于分析。對于一些諸如勇士刺殺暴君,農民起義等當時的反專制英雄壯舉,除了有佩服他們,同情他們的感性認知外,還理性地分析起義,刺殺等失敗的歷史根源,不會因為它們是正義之舉就只褒不貶;
第三,史記除了寫皇朝興衰,帝王將相,世家氏族外,還描寫了許多地方的風土人情,為我們留下寶貴的風土人情資料,以人為本,自然具有人民性因素,具有至高無上的史學價值。史記同時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它字斟句琢,每字每句都經(jīng)過嚴格加工整理。三千年的歷史,是區(qū)區(qū)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就能精辟概括的嗎?這足以體現(xiàn)其文學功底的深厚。很多歷史典故,成語都源于史記,當我們讀到“完璧歸趙”,請不要忘記藺相如“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的承諾;當我們有所成就,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時,請不要忘記淮陰侯韓信“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的智勇雙全……當我們旁征博引,嫻熟地運用著成語與寓言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明示《史記》早已經(jīng)深深植根于我們心中,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有句名言這樣說: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才可以做到古為今用。洋洋五十萬字的《史記》,作為我國一部歷史巨著,應該大家一起來鑒賞!
《史記》讀后感 篇1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聰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在書海中我選擇負有盛名的《史記》作為本次假期的閱讀書籍。我在品讀《史記》后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歷經(jīng)的滄桑與深藏的豪邁。
先不談書中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自幼好學,博聞強記,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他繼任父職做了太史令,隨后開始編纂《史記》。專心寫作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被漢武帝下獄并遭腐刑,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痛苦之中,數(shù)欲“引決自裁”,但恨《史記》未能成稿,出獄后歷經(jīng)16年終于完成對史記的寫作。是司馬遷的堅持才有今天的鴻篇巨作,他的經(jīng)歷不僅使人們得以在閱讀中思考人類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如何對待生活的各種矛盾與困境,而且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有著無盡的啟發(fā)。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司馬遷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它讓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是它讓我看到了堅持過后的光明。
在《史記》中,我敬孔子。禮崩樂壞,動搖不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決心和毅力;周游列國,顯示出孔子“仁者愛人”的胸懷;縱使棲棲遑遑,孔子也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編訂《春秋》《詩三百》孔子將文明教壞的火種傳承,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孔子的思想照亮了萬古長夜。
在《史記》中,我憐李廣。張弓搭箭,躍馬瞋目;一代名將,李廣所向披靡,遠征匈奴,建功立業(yè),從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但是,性格決定命運,李廣的剛愎、獨斷竟與他的勛業(yè)一樣的鮮明,所以才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萬年遺憾……
在《史記》中,我佩荊軻。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涼慷慨;素衣單車,卷揚起凝重的長河落日。千金雖重,卻重不過荊軻的那份承諾;匕首雖寒,也難比荊軻炯炯目光。一劍,承載國之重負;一歌,詠盡生死離別;一笑,彰顯英雄本色。
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無數(shù)性格鮮明的人物!妒酚洝芳仁菍ο惹匚幕闹匾偨Y,也是后人了解西漢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史記》不論是在中國史學還是中國文學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不僅如此,《史記》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可以說從古至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本書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它最重要的影響是,《史記》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由無數(shù)個實實在在的個體的精神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大廈需要全民族的人來支撐,而《史記》中大量的優(yōu)秀人物、脊梁人物在支撐中華民族大廈的過程中起到了中堅作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史記》所展現(xiàn)的先秦至漢代的中華民族精神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消逝,也沒有隨著歷史的過去而凝固,相反它經(jīng)過不斷的“揚棄”“凈化”成為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史記》 不僅是我們在精神上、美學上的享受,更能以史為鏡,古為今用。時代到今天,我們既要弘揚《史記》中的傳統(tǒng)精神,更要指向未來,呼吁更高層次的民族精神,為民族的復興和中華文化的傳承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出自史記的成語07-25
讀史記心得08-31
史記閱讀心得02-26
史記的讀后感12-20
《史記》讀后感06-08
史記讀后感06-10
史記讀后感06-30
《史記》讀后感07-05
《史記》的讀后感08-16
《史記》讀書筆記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