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心得體會(推薦)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專題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1
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人生規(guī)劃的專題講座,在沒有聽講座之前,我就在想,人生規(guī)劃是不是就是我高中時想的如何規(guī)劃人生藍圖一樣的呢?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是如何的扎實牢固,自己的職業(yè)崗位是如何的美好等等,在她沒有講之前,我就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當她給我們看的第一幅圖片,一幅中國大學生在現場人才招聘會上的圖片時,我當時就愣住了,中國是如此多的大學生在面臨著就業(yè),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可想而知,要想找到一份較為輕松的工作,是不是也該在大學階段認真的把專業(yè)知識學好呢?
其中,xx老師給我們講的六個階段,是如此的關鍵重要,第一階段的適應環(huán)境,第二階段的自我探索,第三階段的社會探索,第四階段的明確職業(yè)方向,第五階段的職業(yè)實踐階段,到最后的積極尋找實踐或在就業(y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職業(yè)方向。
每一個步棸是如何規(guī)劃,如何著手,如何在一步一步中去實現它,這些,原來還有那么多“零件組成并去實行的。
通過這次的講座,讓我受益的是:我們想做某件事或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要結合現狀給予分析,要了解目前的形勢,還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關系復雜的現實社會,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財能力,事情結束后,你還要學會善于總結和反思,從經驗中學習,提出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會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2
4月17日下午,我參加了舊州中心小學組織的專題講座《小課題研究操作實務》。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伍海云專家的演講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對我來說,它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上的增長,這是一次收獲豐厚的學習。
小課題研究是伍海云老師多年來指導中小學教師做課題研究的經驗,選擇小課題研究作為切入點,經過系統(tǒng)梳理開發(fā)而成。課程采用了豐富的真實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如何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如何促進和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首先是它目標明確。教師做課題研究,是一種專業(yè)的教育實踐研究,是遵循自己的問題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你帶來樂趣,其目的就是要讓你做一個想研究,會研究,能研究的幸福教師。通過研究來提升自己的職業(yè)幸福感。
但也有些教師在自身的教學中,做課題研究不規(guī)范,脫離了教育實踐,不顧學校教育的復雜性,結果其研究沒有說服力,使研究目標指向不明。
其次是它的特點比較突出。教師做課題研究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具體的、微小的、突出的、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且有條件和能力解決的實際問題,其主要特點是操作實務。
第三是教師如何去做課題研究。教學科研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為教育而研究。我認為,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目的就是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研究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教學行為,建立起一個富有魅力的課堂文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無論是教學得失,還是學習所悟,都能夠梳理好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并整理好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
總之,小課題研究對于我們來說是有必要的。這次講座既廣泛,又細致。它引領我們尋找到了小課題研究的方向,規(guī)范了小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學習理論和知識,不斷開拓自己,在實際的教學中,讓自己成長為專業(yè)化、科研型的教師。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3
我和孩子爸爸認真觀看了x老師做的專題講座:讓孩子的閱讀行為真正發(fā)生。看了以后很有感觸和共鳴,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對高品質的閱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和孩子爸爸都屬于研究生學歷,也都喜歡閱讀,在人生的過程中,曾深刻感受到閱讀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意義。如今我們都為人父母,在網絡時代的'誘惑下,也曾經放棄過高品質的閱讀?墒请S著時間推移,現在我們反而更加重新認識到高品質閱讀的意義,尤其是對孩子,可以降低孩子日后的成長落差,減少孩子因家庭、經濟、地域等先天因素影響而產生的差異,我和孩子爸爸也達成一致意見,要用高品質的閱讀來讓努力讓孩子擁有一個芳香四溢的幸福人生。
充分體會到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式。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每當我們帶孩子去xx書店一起閱讀或晚上睡前講故事時,孩子發(fā)自內心的渴望便噴涌而出。孩子喜歡父母給她講故事,從書中,她感受到快樂、希望、幸福、勇氣、熱情和信心。聽完故事以后,孩子會談論她的想法和感受,讓父母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循序漸進,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愛閱讀,愛故事,愛分享。
通過講座,讓我們更好的學習了引領孩子親子共讀的方法,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起和孩子親子共讀的決心,感謝幼兒園給我們這么一個好的平臺一起分享。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4
12月7日有幸聆聽了中國教育學會“高質量學習研究中心”的發(fā)起人、首席專家、深圳市龍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劉靜波校長《高質量學習的思考》的專題講座,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要追求真實而有生命的堂。
事實上,我們的教學不僅要關注學會,還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宜學;要把教室變成學習的體驗場,讓學生想學。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看,堂不僅包括知識、書本和教師,更重要的還應該有學生的個體體驗、學習生活經驗及他們對知識的建構能力。實踐證明堂教學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自我成長是片面的。因此我校強力推進堂教學改革,建設生本高效堂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是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服務的。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本次研修的認識。
一、什么是高質量學習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可究竟什么是學習?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多種解讀,而最權威的界定: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當前我們學生學習的表現:膚淺的學習,對學習內容只是粗略瀏覽;學生對他們所做的功只是應付,沒有學習熱情;學習缺乏計劃,只憑一時沖動和興趣去學;不能將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并且建立知識間的體系;生搬硬套,缺乏思考;學生同樣的錯誤多次出現,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目標不持久等等,這些都是模仿式的低質量學習的表現,而一直以我們也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領略知識與人生的重要性。
所以我覺得真正的學習就是一種自己頓悟的過程,是學生對某種事物認知規(guī)律的一種發(fā)現,是喜歡學習,會學習,并且能夠學以致用。正如劉靜波校長發(fā)起和倡導的高質量學習,它的特征是快樂、主動、豐富、高效、道德。我個人覺得高質量的學習生活應該包括積極昂揚的化氛圍;和諧上進的師生、生生關系;體驗成功的學習過程;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等。
二、如何實現高質量的學習
1、營造宜學的學習環(huán)境
新程倡導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各個班級要重視學習環(huán)境的布置,以良好的化氛圍感染學生。因為它不僅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它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個人認為宜學的學習環(huán)境最重要的是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快樂、自然輕松的心態(tài)下體驗學習,體驗成功,而不是在恐懼與對立的緊張氛圍下接受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學識、氣質形象、愛心、品德等改善師生關系,建立安全、公平和有序的`堂氛圍,從而增強堂對學生的吸引力。
2、塑造樂學、要學的學習品質
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也就無從談起,只有學生自己學習了,才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困惑,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學習困惑,教師的教學才有針對性。因此我校在新一輪的教改工作中強化“學案”,確立問題導學意識正是以“學”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體現了先學后教,讓教有針對性;以學定教,讓教有有效性。現在看之前我部以前預習為突破口的正確舉措也與高質量學習的原則不謀而合,所以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前預習、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通過預習為后面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而預習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起步,只有有了這個起步,學生才會對整個學習過程負責任,因為只有當學生自己啟動了學習過程,他才能夠意識到學習是屬于自己的,他才能夠快樂主動的去學習。
3、打造想學的學習體驗場
教學改革個人覺得并不是教師簡單的把堂還給學生就行了,而是要進一步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激勵評價、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組織起,充分利用同學之間的學習資,讓學生教學生,讓學生幫學生,充分營造互幫互學、共同受益的學習組織和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堂學習中學會團結、在堂團結中學會學習。
在12月4日我校質量提升項目觀議教學研討活動中專家的示范給我最大的啟示: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要用多種表現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尤其是要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具體的現實生活聯系起。在堂教學中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現代教學技術,對學科程加以有機整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學科程,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經歷和體驗,鼓勵學生高質量合作和相互學習。
4、創(chuàng)造好學、會學的學習策略
眾所周知,思路決定出路。所以教師要善于對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加工和再造,通過學生自覺運用多種思維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建立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覺得知識更加容易學習、掌握、運用。個人覺得除了我校正在積極推廣運用的思維導圖外,型圖(將圖一分為三,分別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也是我們教學教研應該運用的思維工具。
我們要通過合理的思維工具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達到終生學習的目的。教師也可通過使用思維工具更深刻的掌握改精髓,更高效的學習各種專業(yè)知識,更好的和學生溝通,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終生學習。
總之,堂教學是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從生命意義的高度,重新審視我們的堂教學,堅定不移的推進我校教改工作,真正地使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從而實現我校教育質量全面穩(wěn)步發(fā)展。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5
近日,聽了太谷張四保老師的講座深有感悟,從太谷的今年狀況和太谷課堂改革的歷程都做了介紹。
第一、老師培訓學習,轉變思想,解決為何要課改。
讓老師們明白如何才能達到在短時間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教師們存在危機感,讓教師了解為什么每天如牛重負般的工作而學生的成績平平的原因。那是因為教學方法和模式步正確。
第二、教學模式。
太谷學校的課堂教學為二十四字模式:“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
這二十四字模式體現了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思想。閱讀感悟、自學檢測,是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學生自己去檢測。合作交流,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展示點撥,學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師是疑點處的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面對的是學生。所以,它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真參與、真思考。
第三、我的思想要轉變。
我發(fā)現我們班學生自己整理書包的不多,會整理的更少,實實際際讓我感受到學生的能力較差,課改勢在必行,非改不行。我很認同張主任提出的“時間短、效率高、學生愉快的學、教師有幸福感”的教育教學目標,如果學生不能快樂的學習,他就會討厭學習。這還談什么成績呢?做為教師,每天帶著情緒走進課堂,上下來會是一節(jié)好課嗎?可想而知。這也告訴我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再進課堂。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02-05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8-22
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1-14
師德師風專題講座心得體會02-08
專題講座聽課學習心得體會08-24
防溺水教育專題講座心得體會09-30
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5篇03-30
青春期的性教育的專題講座心得體會03-02
專題講座邀請函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