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應(yīng)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它們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這些文章分別圍繞教師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懷、態(tài)度、修養(yǎng)等方面,使教師的形象更為豐滿和實在。
每每看完一個故事,我就會對照自己,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或者自己沒在意這些,而忽略了。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吳非老師第一句就指出:“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你應(yīng)先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作家柏楊早《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窩里斗”。都在社會,到處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時不敢“冒尖”,有時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點成績,免不了要看小雞肚腸們的'臉色……追根原因,教師對自身的作為對每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處理事情,孩子們都默默地看在眼里。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和反應(yīng)無不影響著孩子。看來,把自己的胸襟放開,合理處事,揚長避短。我們真是處處該為孩子著想了。
在《老師,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吳非老師寫到,學生在學校學習,接觸新的知識,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不一樣,用同一種考試標準,當然會有差距。學生在校通過學習獲取能力,他在以后的歲月中要持續(xù)發(fā)展這種能力,僅僅用幾次考試的成績衡量學生,是不準確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學生,綜合地評價學生,學校教育要為人的終身發(fā)展奠定人格基礎(chǔ)。有時班級里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們會為之大為著急。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是一樣的,我們不能一刀切,用一個標準去評價不同的孩子。在幼兒階段,應(yīng)該讓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和學習,才是首選。
整本書中,吳非老師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學會等待學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學生豐富知識,要等待學生發(fā)展能力,決不可一味地要求學生一下子就掌握我們所教授的東西。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長,急于求成。同時,他也說青年教師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件“慢”事,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梢,雖然發(fā)展是一件“慢”事,但我們?nèi)匀灰ゾo每分每秒,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才能真正地發(fā)展,如果一味地貪圖“慢”字,那么,可能花費我們的一生,我們的專業(yè)水平還是得不到發(fā)展。
一遍遍品讀《致青年教師》,深深感到吳非老師是富有智慧的老師,總是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jié),他深感在“想到”與“得到”這間必須加上兩個字“做到”。因而,我們作為年輕的教師都更應(yīng)該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那樣才能不斷進步,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2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獲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fā)現(xiàn)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xù)深入閱讀。于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xiàn)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jīng)或者現(xiàn)在正發(fā)生在我身邊的。
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yīng)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yǎng)。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fā)現(xiàn)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yè)、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fā)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fā)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于爆發(fā)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松,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于他們?nèi)诵缘奶K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yīng)該珍視自己的專業(yè)。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yè),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yè)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yè)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guān)”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fā)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
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3
最近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里面的很多觀點是我贊同并且需要學習的:教育是為明天的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所以教師必須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超越今天的文明,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麗的事業(yè),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她當然需要理想。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質(zhì)應(yīng)當是盡可能有效擺脫教師的過程。
我喜歡有理想的人、純粹的人。其實讀罷這本書,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老師給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師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覺的。老師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人,在明確這一觀點后,我們再來研究我們的教學。研究如果想培養(yǎng)未來的祖國的建設(shè)者們,我們需要從哪方面下手。
我認為首要需要解決的.是老師的教育觀。老師們需要不斷地汲取知識、營養(yǎng)。多讀書,讀好書。老師只有不斷地汲取知識,才能面對如今知識面如此廣的學生。其次,我覺得老師需要做到的就是明確自己要培養(yǎng)的是什么樣的學生。在授予孩子知識、培養(yǎng)孩子能力之前先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F(xiàn)在的00后們,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小阿哥,在家里是集“萬千寵愛為一身”,但是,老師們需要明確,再怎么集大家的寵愛,他到了社會,還是要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必須讓孩子明確自己的道德觀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其次才是課堂知識的吸收。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4
《致青年教師》這本書不像有的教育理論書籍一章章地說些空洞的理論,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連綴而成。全書分成六輯。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長的一兩篇也不過兩三千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雜文集。所以,讀這本書并不感到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是花自己大塊的時間去讀,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去讀的,大多是"車上、枕上、廁上"的時間。
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后,有了一種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學校的老師和領(lǐng)導的沖動。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這本書觸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讀教育理論書籍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晦澀難懂或者是說教的印象和感覺,但是讀這本書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我以為一本好書不是故弄玄虛,讓人難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而應(yīng)該是一本有思想的書,能引起讀者思考和反思的書。這樣的書才能發(fā)出啟迪智慧的力量。無疑,王老師的這本書是這樣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書。這是它給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師所記敘的主要內(nèi)容是發(fā)生在自己或者身邊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現(xiàn)象。伴隨這些現(xiàn)象往往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然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學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王老師從他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讀著王老師娓娓道來的文字,讓我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實踐,王老師所述的現(xiàn)象,在我的教育實踐中到底有沒有出現(xiàn)過!一頁頁地讀,也跟著反思。讀完全書,掩卷而思,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天天喊在口頭上,寫在墻上的"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很多都是徒有虛名的口號而已,并沒有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王老師的教育實踐,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教育的規(guī)律。和王老師相比,自己還相差的太遠,自己要在教育的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教育規(guī)律的老師。
在書中,王老師說,"教育工作,不過是依據(jù)常識并教會學生遵守常識,學會學習并養(yǎng)成好習慣。"他用事實證明了他所說的話。他還說,教師要有悲憫之心……我以為說的都很在理。一名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老師,如果沒有悲憫之心,恐很難教出一群知書達理又善良的學生。
王老師的書中還有許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議論與闡釋,但是因為自己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全書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實在難以將書中精華用簡練的文字全部表達出來。
這本書的名字,王老師將它定為《致青年教師》,我想這是王老師的謙虛,選擇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師,希望能給他們剛剛開始的教育教學生涯有些指導和參考價值。我是一名有著十多年教齡的教師,從絕對年齡上說,我也還是一名青年教師,但是,就我個人讀完這本書的感覺,它不僅僅是適合青年教師讀的書,他還適合其他所有的教師以及管理教育的領(lǐng)導和政府官員閱讀!
當我打開《致青年教師》,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yè)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yè)生命負責,我必須提職業(yè)素質(zhì),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者,實踐家。
雖只讀了短短幾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里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jié)、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fā)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xiàn)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yōu)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guān)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guān)注細節(jié),關(guān)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樹立服務(wù)意識因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務(wù)精神的教育。
服務(wù)不僅僅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種獎品和一句贊揚,真正的服務(wù)應(yīng)該在課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了;課堂上是否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了;你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式了沒有?學生這節(jié)課有發(fā)展嗎?這種隱性的服務(wù)理念應(yīng)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服務(wù)。
二、要學會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yīng)感謝社會給予我的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穩(wěn)定而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教師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謝在各個崗位上做奉獻的納稅人,無論是工人還是個體勞動者。既使他們起早貪黑,生活無著落,也在為我們提供著經(jīng)濟保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wù)去教育他們的子女。第三,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及其家長,因為教育的產(chǎn)品是服務(wù)而不是學生,而購買這個服務(wù)的是家長,家長是學校的上帝。而消費者才是推動產(chǎn)品不斷更新和質(zhì)量提高的最強大的動力。所以,感謝家長,因為他們的選擇,我們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機;因為他們的選擇,才為我校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基礎(chǔ)。第四,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邊的每一個人。
三、學會學習,學會讀書
教師是最需要讀書的職業(yè)之一,教師要教好書就必須多讀書。魏書生初中畢業(yè),卻達到了融合貫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養(yǎng)他的是書籍;李鎮(zhèn)西在被問及為什么有這樣的成就時說:我就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讀了一些書;蘇霍姆林斯基更是認為,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的愛好者。讀書,能夠改變教師教育匱乏、蒼白的狀態(tài),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才能妙語連珠,引經(jīng)據(jù)典;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zhì)和品性,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把陽光散布在別人心里;讀書,能夠使教師思考人生,改變孤獨、麻木、灰色的人生狀態(tài),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層次,才能賦予課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賦予課堂蕩氣回腸的藝術(shù)魅力,才能不用再談"職業(yè)倦怠"。
四、關(guān)注細節(jié)"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我們行為永遠的準則
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考慮孩子們投在我們身上的目光,應(yīng)該考慮我們該給孩子們展現(xiàn)些什么。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注我們言行中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我們的激情,因為激情不僅會被感染,而且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zhì)。展現(xiàn)一種好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你的喜愛、關(guān)心和尊重,因為態(tài)度是會影響的。我們的事情別總讓學生做,因為孩子們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嗎?我們會著裝整潔、得體、精神,言談、舉止文明,因為孩子們是會觀察和欣賞的。升國旗時我們會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因為孩子們也關(guān)注你的熱愛和信仰。他們有了信仰,我們才好教育。我們一定不會在教室和學生集會場所吸煙,接打手機、喧嘩,更不會隨地吐痰,亂丟雜物;一定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更會保持辦公室整潔。因為公共衛(wèi)生、公共秩序的維護,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是會跟我們學的。我們是能夠尊重學生人格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和孩子們的尊重是相互的。隨手關(guān)燈、隨手關(guān)緊水籠頭是不難的,節(jié)約紙張、愛護教學工具是自愿的,我們節(jié)約的習慣是帶給孩子們最樸素和最美好的禮物。遵守時間,遵守諾言。我們對規(guī)定和允諾的實現(xiàn),帶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體驗。
五、錘煉業(yè)務(wù)說我們是"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也說明我們有精力去學;"教師"說明要傳授知識,更說明我們需要有更精湛的傳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
我們青年教師應(yīng)該對自己負責。作一個青年教師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yè)務(wù)的錘煉,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wù)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xiàn)。我們經(jīng)常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老年教師中多數(shù)人對工作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情和豐富的業(yè)務(wù)經(jīng)驗;但又不滿足于同他們的競爭——作為青年人有理由對業(yè)務(wù)的質(zhì)量有更高的追求;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我們會時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頹廢與懶散,永遠沒有滿足之時,就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的教學還沒有盡善盡美,我們需要更多的錘煉。我們會備好每節(jié)課,參與好集體備課。我們的從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來源于這里。我們會互相多聽課,青年教師楊恒奇說過:"學習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保鮮劑’",由人及已會很有收獲。我們會關(guān)注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yè),因為他是孩子們學習收獲的晴雨表。我們會嘗試著改變,讓我們的教學方式逐漸讓孩子們喜歡,讓我們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里,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不由得想起一次課堂上,由于幾個男學生的故意搗亂,我停止正在進行的課,對學生講我的求學經(jīng)歷,希望能夠感動他們,由于感情過于投入,邊講邊流淚,事后覺得自己過于幼稚,竟然在學生面前流淚。讀了吳非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墚斨鴮W生的面流淚呢?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后,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guān)心、無動于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么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yīng)該是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lǐng)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里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yīng)該做一個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yè)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而優(yōu)秀教師應(yīng)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guān)"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fā)光,一直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發(fā)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F(xiàn)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素養(yǎng)應(yīng)當遠遠高于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yīng)當表現(xiàn)得比學生更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5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寫給初入教師團隊的青年人的書。這本書層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師初入崗位的種種困難,以及困難出現(xiàn)的原因,解決困難的方法?梢哉f,這本書對我的啟發(fā)很多。
吳非老師在書中提出了很多觀點,其切入角卻不盡相同。從課堂上,到課下與學生的交流;從教學內(nèi)容,到與學生的教育內(nèi)容?梢哉f是方方面面,應(yīng)有盡有,足可以稱之是初入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的新手寶典。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僅幫助讀者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還從教師實際生活中解析出了這些困難出現(xiàn)的原因,讓讀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不是長期從事在一線教師崗位,并處處細留心地觀察教師工作中的種種細節(jié),是無法這樣像外科手術(shù)般的準確把握的`。這讓我如獲至寶之余,對吳非老師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吳非老師運用大量事例說明了青年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產(chǎn)生困難的原因。青年教師由于初入崗位,經(jīng)驗上十分匱乏,對孩子們的認識處于空白階段。這樣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種種行為不理解。其實這不是學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師沒有結(jié)合學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階段,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學工作在實際的運用中事倍功半。而這也正成為困惑廣大青年教師的一大難題。如果不能及時的改進,會對初入崗位的教師產(chǎn)生各種障礙。教育是一種高級的工程技術(shù),其對象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錯誤下去,那么就無法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
感謝吳非老師,在我初入教師崗位時對我產(chǎn)生了如此細致的指導。來到崗位后,我發(fā)現(xiàn)我與這幫孩子們完全融為了一體,與孩子們共歡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將書中的經(jīng)驗與知識逐步消化,成為我自身的精神財富,引導著我向著優(yōu)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使我為孩子們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架起了進步的階梯。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6
整本書中,吳非老師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學會等待學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學生豐富知識,要等待學生發(fā)展能力,決不可一味地要求學生一下子就掌握我們所教授的東西。同時,他也說青年教師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件慢事,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發(fā)展和提高。他也很直接地在《珍視我們的專業(yè)》一文中指出:現(xiàn)在,教師自覺學習、保持專業(yè)修養(yǎng)的意識并不是很強?梢,雖然發(fā)展是一件慢事,但我們?nèi)匀灰ゾo每分每秒,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才能真正地發(fā)展,如果一味地貪圖慢字,那么,可能花費我們的一生,我們的專業(yè)水平還是得不到發(fā)展。
就如書中說到:優(yōu)秀的教師應(yīng)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guān)’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fā)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yè)應(yīng)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F(xiàn)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從我跟社會的接觸來看,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應(yīng)該是處于中間地位,比起普通老百姓我們是屬于知識分子,但是跟公務(wù)員相比雖說我們享有公務(wù)員待遇,但與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還是有差異,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所擁有的生活還是一種比較常態(tài)的生活:我們不會有眩目的財富但也不用擔心生計,所以我們過得心安理得;我們不會擁有多大的權(quán)勢,但不用擔心仕途的得失,不會有推脫不掉的飯局,所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們不用忙于算計他人和提防他人計算而身心疲憊,未老先衰,相反與童心的交流,會讓我們青春永駐。我想生活的實質(zhì)不在于追尋財富、地位、權(quán)勢,而在于有時間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點點滴滴。作為年輕教師,要安于生活的常態(tài),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祿所左右,不被紛繁的人情世故所牽絆,也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想對年輕教師而言,多看一看前輩們走過的路,多吸收一些前輩們好的經(jīng)驗,提前吃一些前輩們的虧,會成長的更快的。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7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guān)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實例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隨筆中的結(jié)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個——"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鑒,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抱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發(fā)現(xiàn)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師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巨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jīng)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于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lián)想蝴蝶效應(yīng),我深以為然?v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guān)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lǐng)、育人才。
一、關(guān)注學生的點滴事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里裝著學生,但對學生的關(guān)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guān)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qū)。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yīng)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shè)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裝著學生"。
(一)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學生喜歡模仿。外界社會我們管不了許多,但在這小小校園中我們卻一定得守著我們的本分。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yǎng)》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卻涉及三個真實的反面事例。先生觀察之敏銳,可見一斑。雖不知先生有否與當時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應(yīng)引以為戒的。此外,《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過先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yīng)該注意調(diào)節(jié)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說著說著就真的變成現(xiàn)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yīng)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復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梢钥吹,書中的例子涉及范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兜纫粫䞍,讓他把話說完》真的很適合初一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說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jīng)歷不止一次。書中說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說:"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么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說:"我小學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他后一句說:"后來老師說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說一聲"對不起",并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著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說的所有事情?墒菚r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zhí)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初一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說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說個夠,聽他們說話,然后夸獎他們。
(三)培養(yǎng)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小學進入中學應(yīng)先學會適應(yīng)中學生活,其實就是中學生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yǎng)應(yīng)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銳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其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說,在孩子還沒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一直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么痛苦。還有《對一位家長的批評》中的那個反面例子,當老師的,應(yīng)該用怎么樣的勇氣去挽救一個孩子。前兩天又看到了女孩兒殺死母親的報道,雖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兒因為受不了母親的"關(guān)心"拿斧子砍死母親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初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后來猜什么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二、關(guān)注教師自己的點滴事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fā)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fā)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yǎng)。鉆研業(yè)務(wù)、學無止境、追求發(fā)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yè)》、《理想,然我活著》、《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后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jīng)歷正面說著,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現(xiàn)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余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墒,就像他自己說的,什么是苦,什么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烧喾,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yè),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yè)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說,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jié)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jié)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于專業(yè)、業(yè)務(wù)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zhì)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督處煈(yīng)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么,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說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么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里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圣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后來也就了解了,這不是矛盾,說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說到按時完成作業(yè)、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yè),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么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yīng)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么權(quán)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干凈,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說什么樣的老師帶什么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蹲寣W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fā)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說:"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可我覺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說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著個性棱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jīng)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diào)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tài)。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yīng)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說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筑一片圣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松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guān)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diào)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會做好!
【青年教師讀書交流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海底兩萬里讀書交流心得范文03-30
聽課交流心得11-29
導師交流心得01-28
2015年最新讀書交流心得體會01-14
電話業(yè)務(wù)交流心得05-31
語文聽課交流心得12-27
農(nóng)信社座談交流心得11-26
學生會交流心得07-09
班主任交流心得02-05
考研經(jīng)驗交流心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