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讀書體會
陶行知,這個耳熟能詳?shù)拿郑谏蠈W的時候就認識了,但對于他的教育理念卻不曾了解,當拿到《走近陶行知》教育讀本,看到“一個不知陶行知、不學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真的要認真的去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了。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后,頓覺獲益匪淺,它不僅囊括了生本教育的教與學,還強調(diào)了做,與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陶行知先生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他的學識與為人,隨世推移,其偉大至今與世人共識。
陶行知認為,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法、學法、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既學又做;教學不只是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師的教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來定,而學生的學要看這件事該怎么做,所以一切都歸根于“做”這個字上面。
例如,在跑步過程中,一年級的小朋友跑步的時候經(jīng)常不能跑成直線,老師要求他們跑直線,小朋友們就學習怎么跑成直線,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小腦發(fā)育不完全,對空間的感知能力不強,老師就要教他們沿著地上的直線先走后跑,慢慢的讓他們形成直線跑的空間感覺。所以學生要做到一個怎樣的水平,就要采用相應的方法去學,學還得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來定,學情不一樣,學的方法也就不一樣,教師教的方法也跟著變化。這也就是教法、學法、做法應當三者合一。所以教師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在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做人做事的方法。
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學和一的'精髓
教學“做”字當頭,沒有學生的參與、行動、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學相長的同時,陶行知還認為,“做”非常的主要,教和學都應落在“做”字上面,沒有做,就沒有實踐,沒有經(jīng)過實踐而得出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積極參與、行動,思考,然后探索、創(chuàng)造出來的,才是真理。教師實施的這個過程才叫做教育。教師用嘴告訴學生,沒有學生自己動手參與而獲得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就好比人類吃維生素片代替吃蔬菜,吃各種營養(yǎng)劑代替食物,雖然營養(yǎng)一樣的吸收了,但是人的消化系統(tǒng)卻沒有發(fā)揮他應有的功能,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便會退化。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過自己實踐探索,直接從教師那里拿來已成型的知識,他們的大腦沒有思考,就慢慢的會退化,就會變成一個生銹的轉不動的機器。
比如學生在學習彎道跑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整個身體向內(nèi)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腳掌外側著地,右腳腳掌內(nèi)側著地,同時擺臂時,左臂擺動幅度稍小,靠近體側前后擺動;右臂擺動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學生便只知道模仿這樣的技術動作,如果讓學生先體驗直線跑,然后體驗彎道跑,讓學生自己談談兩種跑的區(qū)別,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自己總結出彎道跑的方法,他們學到就不僅僅是彎道跑的技術動作了,學到更多的是一個思考與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鍛煉。
這就和陶行知先生認為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的理念一致了,那我們的教育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始終處于自由、安全、寬松、積極的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能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的內(nèi)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jù)生活的需要,教育與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過什么生活”。
那么在當下的學校中,我們的教育是否脫離了生活,我們是不是通過生活來實施教育的呢?我們在教室里和學生說,不要亂丟紙屑,垃圾要丟進垃圾桶,見到老師、長輩要禮貌的問好,可出了教室,出了校園,學生還記得不能亂丟垃圾嗎?在校外見到老師還記得要問好嗎?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校外,一學生和媽媽逛街看到對面的老師迎面走來,瞬間把頭偏向一方裝作沒有看見。
那我們的這些來自生活的教育,這些超出課堂、學校以外的時間,才是更好的教育時機。
http://www.ardmore-hotel.com/【《走近陶行知》讀書體會】相關文章: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07-06
陶行知的名言06-21
陶行知讀書筆記范文01-17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1-31
陶行知教育文集讀書筆記01-29
陶行知的教學格言06-02
陶行知教育名言06-21
關于陶行知的名言06-24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