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刻開始,只做重要的事
當你快馬加鞭沖刺時,可曾想過究竟是為了什么如此拼命?最后達成的效果,是否與付出成正比?為了快樂工作、熱情生活,你得從今天開始練習──把生命只用在重要且需要的事物上。
檢視你一天的時間分配
“少掉50%的工作,多出50%的時間,前提是,不影響達成目標的速度,不管是績效或進度。”如果有人這么對你說,想必你的直覺反應一定是:“可能嗎?”
在得出“不可能”的結論前,不妨先檢視一下你一天的時間分配:就拿昨天為例好了,有多少時間是花在“非你不可”、“非做不可”的重要事務上,又有多少是經過24小時的沉淀后,如今回頭去看,你會為它貼上一個“浪費力氣”的標簽?
當然,所謂“健康”的時間管理,并不單單只是“抓漏”,在單位時間中,塞進更多工作而已。畢竟人不是機器,長時間高密度工作,只會讓身心都感到疲勞,降低步調甚至發(fā)生錯誤,最后得花更多時間、工程來補救,收拾善后。
只靠手腳動作快,試圖以最短時間完成最多項目,并非脫離忙碌的最好方法。而且,若是你抱持“來者不拒”的態(tài)度,只會讓每項工作被分配到的時間不斷被壓縮,連帶地,距離你想好好表現(xiàn)的初衷愈來愈遠。
結合小事與目標,讓時間站在你這一邊
把眼光放遠,不斷省視時間流向和終極目標的關聯(lián)性,這是時間管理真正的精髓。無獨有偶,因為暢銷書《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而在臺灣大受歡迎的松浦彌太郎也提出類似的哲學。
他把時間分成“消費”、“投資”、“浪費”3種。區(qū)別的標準不在于進行的活動,而是創(chuàng)造的效益。比方說,睡眠只是“消費”時間嗎?不盡然,若是優(yōu)質睡眠,可以恢復體力,重新振作精神,就是“投資”。同樣地,“什么都不做的時間”,也可以非常有價值,充分刺激創(chuàng)意,轉化大腦思考。但若只是“無意識地度過一段空白”,那就不只是“浪費”,更是“糟蹋”時間了。松浦彌太郎認為,必須經常下工夫,有意識地覺察“現(xiàn)在,我為了什么目的在使用時間?”自然能讓大部份時間都變成“投資”的時間。
他以4種“時間表”來幫助自己清楚意識時間的用途。包括當天(Today)、每周(Weekly)、每月(Monthly)、每季(Season)。他把自認該做的、想做的事全部列表寫成“待辦事項”,寫在名片大小的白紙上,作為“信息卡”。每天早上,他一定會看過當天、每周、每月、每季的信息卡。
“只要動手書寫過,就不會忘記,”他指出。一旦待辦事項出現(xiàn)變化需要調整,他就重新改寫,同時也再度確認。這么做的好處,是“隨時知道自己現(xiàn)在走到哪里附近,是走在平坦的地方,還是上坡?是丘陵,還是河畔?接近山峰了嗎?還是要攀爬下一座山?”他認為:“在這樣重復的過程中,自己模糊不清的生命愿景自然會變得清晰可見,就能讓人感到平靜。”
為了有更多余裕享受生活、充實自己,你勢必得讓時間站在你這一邊。記得,這不是公司、主管或部屬的責任,而是你想擁有美好人生,就得從今天開始的.練習──把生命只用在需要且重要的事物上。
小編個人觀點:
在全球化的競爭下,沒有人不為績效與競爭感到焦慮。但若是只看“點”,只著重拼命完成更多的事,那么“做更多,做了更多再做更多”,就會成為打不破的無窮循環(huán),隨之而來的也不是成就感,而是疲憊與挫敗。
唯有不斷從各個面向檢驗每件事的必要性,每分每秒的去處是否合理,才可能做出輕重緩急的正確取舍。正如同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說:“工作中,你要把每件小事都和遠大的目標結合起來。”所有提升效率的技巧,歸根究底,都是為了做到這一步。
http://www.ardmore-hotel.com/【從此刻開始,只做重要的事】相關文章:
盯著方向,讓自己做重要的事01-17
只做最容易成功的事08-19
職場心理培訓:21件20幾歲要開始做的事08-01
說和做哪個更重要08-08
異鄉(xiāng)·此刻美文04-06
讀《最重要的事》有感01-16
比成功更重要的事美文12-09
此刻,我只想你07-14
此刻我是如此孤獨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