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書籍課外必讀書目推薦
出現(xiàn)了不少空談家,他們讀書只是為了“駁斥”別人,高聲宣揚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較謙虛,比較嚴肅的同志面前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社科書籍課外必讀書目推薦,快來看看吧。
我想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紐約時報》編輯斯考特·L·麥克姆遜關于“9·11”的個人回憶錄《一個時代的終結》,這本書在本月出版,意義就在于十年后對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反思。作者在事發(fā)當時從家里出來,走向事發(fā)現(xiàn)場,從那一刻開始,他的思考久沒有停止過。他以深沉而優(yōu)雅的書寫將我們帶回那個特殊的時期,那是一個被稱為“完全混亂和迷失的痛苦階段”,透過他的筆觸,我們可以了解美國人是怎樣重新思考自身意義和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以及這個事件對重新塑造當今世界格局的重要性。
讀了《批評官員的尺度》這本書,我記住了這樣一句話:“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我想,這已經足夠我們受用了。該書是以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為基礎,探討了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真正價值;作者以翔實的史料,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案件的全過程,以及200余年來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斗爭史,他告訴我們,“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并廣泛公開”,而且,自由絕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自己努力爭取的。
對于美國的民主,一直眾說紛紜,龔小夏所著《親歷民主——我在美國競選議員》一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例證,何況,她不僅“眼見”,而且“親為”,這本書就記錄了她在美國參加競選的親身經歷。吳思說:“讀了這本書,好像在美國參加了一次競選。如何拉到一張選票,如何籌到一筆捐款,如何被不公正的勢力打敗,等等,民主的好處和缺陷,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本來面目。這是一本糾正成見和偏見的好書。”誠如斯言。
最近一個時期,王陽明很熱,關注度也很高,有關他的書,甚至進入暢銷書的行列,成為曾國藩之后,值得重視的文化現(xiàn)象。人們對于王陽明的熱衷,折射出當下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兑簧装蓐柮鳌是一本關于王陽明的傳記,作者用生動的筆調描繪了王陽明一生的傳奇經歷,再現(xiàn)了這位“中國人的心靈導師”的成長道路和心路歷程。
吳思很久沒有新書出版了,《我想重新解釋歷史》雖然只是一本訪談錄的匯編,但匯集了2003年以來29篇對吳思的'訪談,從歷史觀的構建、研究歷史的方法、思想來源、從歷史角度對現(xiàn)實的思考、個人的心路歷程等諸多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吳思其實是“有思”的,他肯思考,也善于思考,他的思考最初都是從自己“失敗”的人生中發(fā)展出來的,可以給我們許多切實的感受和啟發(fā)。
《我的朝鮮戰(zhàn)爭》是張澤石《我從美軍集中營歸來》的全新修訂版,現(xiàn)在依稀還能記得當年讀他那本書受到的震撼。作者寫出了他們這一代人的悲劇性命運,作為朝鮮戰(zhàn)場的戰(zhàn)俘,他們的痛苦不僅在于集中營生活的殘酷,更在于回國之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本來是英雄,卻成了“罪人”,這是最令人傷心的。甚至作者本人都帶著深深的負罪感,怎不令人怵目驚心!作者忠實記錄了這一巨大的歷史冤案,展現(xiàn)了一批堅忍不拔的靈魂的堅守和抗爭。
《金岳霖回憶錄》是一本難得的名家自述。有人說,金岳霖一眼望去就是哲學家,渾身“散發(fā)著哲學的味道”,這里記載的都是他晚年親筆撰寫的文字,多則幾百字,少則幾十字,從1981年到1983年,斷斷續(xù)續(xù)寫了100個片段,內容涉及與他交往密切的老朋友、個人生活經歷和治學經歷,以及他的生活情趣,有些文字可能會顛覆世人對金岳霖的印象,讀起來是極有趣的,也帶有一定的傳奇性。
余世存的《非常道2》保持了最初的敘事風格和思考方式。該書有一個副標題:20世紀中國視野中的世界話語,看上去像是要來一番宏大敘事,但打開書,第一章寫“飲食”,第二章寫“男女”,讀起來妙趣橫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由此也不難體會他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懷。他的敘事和編排都讓我們聯(lián)想到中國古代的筆記文體,作者在這里盡情發(fā)揮了這種文體的優(yōu)越性,短小精悍,微言大義,言已盡而意無窮,隨便翻開一頁,讀上一段,都可以引發(fā)無盡的聯(lián)想。
關于馬克思的議論和流言很多,但說老實話,無論是捧馬克思的,還是罵馬克思的,都對馬克思少有了解,沒讀過幾頁馬克思的書,對于圍繞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展開的爭論,也所知有限!恶R克思為什么是對的》這本書試圖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彌補我們長久以來的缺失。作者羅列了十種在西方最常見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并試著一一反駁這些批評的錯誤之處,他甚至希望能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那些不熟悉馬克思著作的朋友了解馬克思的思想。有這種愿望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最愚蠢的一代》也是一本頗有意思的書,他試圖印證一個簡單的道理,今天未必勝過昨天,新的未必強于舊的,科學技術的進步未必都是人類的福祉。不過,這個道理雖然簡單,卻由于進化論的深入人心,人們還是習慣寄希望于未來,所謂“口誅筆伐任何30歲以下的人是愚蠢的”,就是相信未來可能帶來的新的變化,一定是積極的,進步的。這更說明了讀這本書的必要性,你可以懷疑作者敘事的準確性,你卻回避不了他所指出的嚴峻的現(xiàn)實。作為一個人,他們可能更聰明,更積極,但作為一代人,卻無疑是“最愚蠢的”。
【社科書籍課外必讀書目推薦】相關文章:
社科論文寫作規(guī)范01-04
必讀的名言警句12-17
必讀的面試經驗02-05
成人高考臨考必讀12-20
生育保險報銷必讀攻略08-16
必讀會計資格考前沖刺04-11
關于書籍作文02-23
職場必讀的求職小故事11-08
HR必讀的寓言故事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