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手抄報資料
1、讀書學習方法:思考
書香手抄報圖一
據(jù)說熊彼德(J.A.Schumpeter)曾在課堂上批評牛頓,指責這個如假包換的物理學天才只顧閉門思想,沒有將他思考推理的方法公開而留諸后世!這批評有點道理。但牛頓在物理學上的豐功偉績,是他在逃避瘟疫的兩年中想出來的;其后就再沒有甚么重大發(fā)現(xiàn)——雖是曇花一現(xiàn),但這“一現(xiàn)”卻是非同小可。愛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屢見經(jīng)傳:可惜他天賦之高,遠超世俗,要學也學不到。
有些朋友以為愛因斯坦既然可以不用資料而將相對論想了出來,他們也可照樣推理。但愛因斯坦所能辦到的,跟他們有甚么相干?不自量力,以此為最!愛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很可能是那自命不凡的人的一種思想障礙。
我不僅不敢與牛頓或愛因斯坦相比,就是半個天才也算不上。但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倒可以寫一點有實用性的思考方法。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一個平凡的人能學得的思考方法,其他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學。天才的思考方法是天才的專利權,與我們無關。
在大學念書時,我從不缺課的習慣就是為了要學老師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試都考過了,我就轉作旁聽生。有一次,赫舒拉發(fā)(J.Hirshleifer)在課后來問我:“你旁聽了我六個學期,難道我所知的經(jīng)濟學你還未學全嗎?”我回答說:“你的經(jīng)濟學我早從你的著作中學會了,我聽你的課與經(jīng)濟學無關——我要學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我這個偷“思”的習慣實行了很多年,屢遇明師及高手明友,是我平生最幸運的事。這些師友中,算得上是天才或準天才的著實不少。我細心觀察他們的思考方法,在其中抽取那些一個非天才也可用得著的來學習,久而久之就變得甚為實用。但因為被我偷“思”的人很多,我就綜合了各人的方法,作為己用。雖然這些人大都是經(jīng)濟學者,但天下思考推理殊途同歸,強分門戶就是自取平凡。茲將我綜合了普通人也可作為實用的思考方法的大概,分析如下。
二、誰是誰非毫不重要
書香手抄報圖二
假如你跟另一個人同作分析或辯論時,他常強調某一個觀點或發(fā)現(xiàn)是他的,或將“自己”放在問題之上,那你就可以肯定他是低手。思考是決不應被成見左右的。要“出風頭”或要“領功”是人之常情,但在思考的過程上,“自己”的觀點不可有特別的位置。“領功”是有了答案之后的事。在推理中,你要對不同的觀點作客觀的衡量。
有些人認為佛利民好勝、強詞奪理地去維護自己的觀點,這是錯的。佛利民的思想快似閃電,但他認錯更快!因為他認錯太快,往往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認錯。在我所認識的高手中,沒有一個推理時將“自己”加上絲毫重量的。事后“領功”是另一回事。
同樣地,在學術上沒有權威或宗師這回事——這些只是仰慕者對他們的稱呼;我們不要被名氣嚇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錯,所以他們的觀點或理論也只能被我們考慮及衡量,不可以盡信。當然,高手的推論較為深入,值得我們特別留意。我們應該對高手之見作較詳盡理解,較小心地去衡量。但我們不可以為既是高手之見,就是對的。高手與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廣泛,后者膚淺而狹窄。
我一向都佩服史密斯、米爾及馬歇爾等人。但當我研究佃農(nóng)理論時,我就將他們的佃農(nóng)理論一視同仁,沒有將他們的大名放在心上,若非如此,我是不可能將他們的理論推翻的。
三、問題要達、要淺,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書香手抄報圖三
問題問得好,答案就往往得了過半。在“讀書的方法”一文內(nèi),我述說了求學時的發(fā)問主旨。以發(fā)問作為思考的指引,有幾點是要補充的。
第一、問題要一針見血。這是佛利民的拿手好戲。你問他一個問題,他喜歡這樣回答:“且讓我改一下你的問題。”(Let me rephrase your question.)他一改,就直達你要問的重心,十分清楚。我們凡夫俗子的仿效方法,就是要試將一個問題用幾種形式去發(fā)問,務求達重點的所在。舉一個例子。當佛利民解釋某法國學者的貨幣理論時,我問:“他的主旨是否若時間長而事情不變,人們就覺得沉悶?”佛利民答:“你是要問,是否時間越多,時間在邊際上的價值就越少?”這一改,就直達經(jīng)濟學上的“替換代價下降”(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定律,他無需答我,答案已浮現(xiàn)出來了!
第二、問題要問得淺。這是艾智仁(A.A.Alchian)的專長。談起貨幣理論,他問:“甚么是貨幣?為甚么市場不用馬鈴薯作貨幣?”當經(jīng)濟學界以功用(Utility)的量度困難為熱門的爭論時,艾智仁問:“甚么是功用?甚么是量度?我們用甚么準則來決定一樣東西是被量度了的?”這是小孩子的發(fā)問方式。后來艾智仁找到了舉世知名的答案。量度不外是以武斷的方式加上數(shù)字作為衡量的準則,而功用就只不過是這些數(shù)字的隨意定名。假設每個人都要將這數(shù)字增大,就成了功用原理。這武斷的方法若能成功地解釋人類的行為就是有用的,而功用本身與社會福利無關!
我自己的佃農(nóng)理論,就是由幾個淺問題問出來的。傳統(tǒng)上的理論,都以為既然土地種植的收成是要將一部份分給地主,那么地主以分賬的方法征收租金,就正如政府征稅一樣,會使農(nóng)民減少勞力從而使生產(chǎn)下降。我問:“既然生產(chǎn)下降,租值就應減少了,為甚么地主不選用其他非分賬式的收租辦法?”我再問:“假如我是地主,我會怎么辦?假如我是農(nóng)民,我又會怎么辦?”
第三、要斷定問題的重要性。在我所知的高手中,衡量問題的重要與否是慣例,赫舒拉發(fā)更喜歡把這衡量放在一切考慮之前。學生問他一個問題,他可能回答:“這問題不重要。”于是就想也不再想。認為是重要的問題呢,他就從座上站起來!
判斷問題的重要性并不太難。你要問:“假若這問題有了答案,我們會知道了些甚么?”若所知的與其他的知識沒有甚么關連,或所知的改變不了眾所周知的學問,那問題就無足輕重。
有很多問題不僅是不重要,而且是蠢問題。甚么是蠢問題呢?若問題只能有一個答案,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那就是蠢問題了。舉一個例。經(jīng)濟學是基于一個“個人爭取利益”的假設;這就暗示著個人生產(chǎn)是會盡可能減低生產(chǎn)費用。有一個學者大做文章,問個人的生產(chǎn)費用是否會過高了?但基于這作者自己的假設下,“過高”是不可能的。佛利民就下評語:“愚蠢的問題,得到愚蠢的答案,是應有之報!”
【書香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書香校園手抄報資料07-24
書香校園手抄報內(nèi)容資料09-23
2016關于書香校園手抄報資料08-16
書香醉人手抄報資料內(nèi)容09-02
我的書香園手抄報資料圖片08-09
小學生書香滿屋手抄報資料圖片08-12
愛牙日手抄報資料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