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傳統(tǒng)喪葬習俗
瑤族是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從事山地農業(yè)。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和湖南、云南、廣東、貴州等省�,幾宸植嫉奶攸c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qū)。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支系比較復雜,各地差別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話。通用漢語或壯語。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瑤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由于長期與漢、壯、苗等族接觸,各地瑤族一般又兼通漢語,部分兼通壯語和苗語�,庒t(yī)在治療癌癥、婦科病、風濕病、紅斑狼瘡、跌打骨折及毒蛇咬傷等病的效果,歷來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幾宥嘈欧畹澜毯臀捉�,少數(shù)山區(qū)的極少數(shù)部分瑤民還擅長茅山巫術。
瑤族傳統(tǒng)喪葬習俗
1.砍館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褲瑤,老人去世,要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繞住下額綁頭,把兩只小腿捆綁起來。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靈魂亂說亂跑。送喪時,由十六個青壯年舉手托棺,緩緩前行,喪家的女婿及堂兄弟們提著酒壇跟隨,不時用竹筒舀酒給托運棺木的人喝,一路須飲酒不斷,壇不讓空,表示喪家將來福澤豐隆。遇上岔道,須停下鳴槍三響開道,表示驚動天地,求神保佑。下葬前,還邀請巫師祭穴,棺木一經(jīng)落入墓穴就不準移動。巫師口念咒辭,手提柴刀按左中右順序在棺木上猛砍三刀,分別表示死者的陰魂離開家門、寨門和人間,只能為活人賜福納吉,不準作祟搗亂。墳多壘為橢圓形或長方形。巫師還插一根“歸家竹”于墳上,象征死者陰魂已與祖先聚會,并在喪頭放上死者的`遺物。有的還在長方形墳的四角,放上四只雕刻的木鳥,墳旁或墳上豎上一根直徑約三寸、長約六尺的白色標桿,若是宰牛祭奠的,則將一只牛角掛在桿上。
2.舅爺砍牛。過去,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瑤族,崇拜祖先,重喪祭。有老人死亡,往往要舅爺砍牛祭供。分不同的姓氏,殺水牛或黃牛。先由幾個年輕人執(zhí)鞭攆牛繞場兩圈,邊攆邊哭,接著,孝子低頭背鏵口進場,駕牛作犁田狀,并用青草喂牛,用篾圈套住牛頸,再用粗繩把牛拴在木樁上。舅爺扛著大砍刀闊步闖入,趁牛不注意,猛朝牛頸砍下,眾人立即一擁而上動刀剖解。牛肉煮熟后,拌入用各家族湊來的糯米制成的糯米飯,用芭蕉葉包成若干包,分發(fā)給眾人,見者有份。當眾人打開飯包看到牛肉時,低頭片刻,表示哀悼。這種喪俗起源于母系社會的祭祀活動,現(xiàn)已不流行此俗。
【瑤族傳統(tǒng)喪葬習俗】相關文章:
傳統(tǒng)瑤族婚俗10-29
瑤族婚戀習俗-爬樓02-11
瑤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02-06
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趕鳥節(jié)01-31
瑤族傳統(tǒng)繼而達努節(jié)11-08
瑤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盤王節(jié)11-08
傳統(tǒng)舞龍習俗02-07
普米族獨特的喪葬習俗-“給羊子”02-11
黎族傳統(tǒng)生育習俗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