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納西族風俗習慣
納西族,有人口278009人。主要聚居在云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余散布于維西、中甸、德欽、寧蒗、永勝等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納西族風俗習慣,歡迎大家閱覽。
納西族原是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由于同音異寫,漢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稱之!凹{” 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新中國成立后,統(tǒng)一定名為納西族。
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于與漢族來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納西族主要使用漢語文。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師“東巴”用來書寫經典,故又稱“東巴文”。另有一種音節(jié)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圍很小,寫成的經書也不多。
[宗教習俗]
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一部分人信仰藏傳佛教。
“東巴”是納西語,意為“智者”,也就巫師和祭司。東巴文化與東巴教密不可分。東巴教是唐初納西族在原有巫教的基礎上,吸收了藏族本教文化而形成的。東巴多才多藝,集寫、畫、唱、舞于一身,因而他們成為納西族古老東巴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和繼承者。
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永寧又稱“達巴”),是一種受藏族銘教(黑教)影響的原始巫教,崇奉多神,山水風火等自然現(xiàn)象均視為神靈,非病死者及冤家仇人則視為惡鬼,凡遇疾病、婚喪、節(jié)日等都要請東巴念經。東巴沒有寺廟,一股都是不脫產的農民。納西族地區(qū)又是佛教(禪宗)和藏傳佛教(密宗)交匯的地方,紅教喇嘛寺從藏區(qū)往南傳到麗江為止,撣宗和尚廟由內地往北傳也到麗江為止,所以納西族也信佛教和藏傳佛教,還有信道教的,形成了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
東巴教是納西族全民信奉的古老宗教,源于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為基本內容,祭天、喪葬儀式、驅鬼、禳災和卜卦等活動為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
東巴教有特殊的法器和服飾,法事亦十分繁雜,全年幾乎每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動,主要分祭祀、喪葬、禳災、卜卦、賜名五大類,其中祭天最為隆重。
[飲食習慣]
勤勞節(jié)儉的納西人,喜歡喝酒、飲濃茶,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瀘沽湖摩梭人,男女均愛吸份未狀的`"蘭花煙”,吃自制的帶酸味的“棱里瑪酒"。主婦在每年殺年豬后,要趕做儲存腌肉。麗江的火腿粑粑、寧菠的琵琶肉,滬估湖地區(qū)的酸魚和魚干,都味美可口,是納西人待客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1950年代后,隨著水稻和小麥的播種面積大大增加,稗子的播種面積相對減少,主食已有所變化?偟那闆r是細糧增多,粗糧減少。民眾生活得到改糞。不過即使在今天的麗江,喜食酸辣,愛和濃茶的傳統(tǒng)依然保留。特別是早餐的一頓濃茶,更是納西男女老少少不了的特色飲食。
[服飾特色]
本世紀中葉,麗江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麗江婦女上寬腰大繡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脛,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百褶圍腰,穿船形繡花鞋。衣服多為藍、白、黑三色,在領、袖、襟等處繡有花邊,樸素大方。已婚婦女在頭頂梳發(fā)髻,戴圓形的紗帽,未婚女子則將發(fā)辮盤在腦后,戴布頭巾或黑絨小嵋。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釘著七個直經為二寸左右的繡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繡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干、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斗,奮戰(zhàn)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后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民族禁忌]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戰(zhàn)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
【納西族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05-31
納西族婚俗傳統(tǒng)01-27
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08-31
納西族春節(jié)習俗11-07
納西族婚俗全解11-23
納西族節(jié)日騾馬會11-27
納西族服飾文化特點06-04
納西族東巴教祭祀儀式11-16
云南納西族三朵節(jié)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