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俗文化活動三朵節(jié)
三朵節(jié)是納西族的標志性節(jié)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納西族先民把對自然的崇拜、祖先的崇拜、英雄的崇拜等多種信仰集中在祭祀“三朵”上,通過這個節(jié)日,不斷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麗江三朵節(jié)除了祭祀“三朵”外,還是集歌舞娛樂、廟會、踏青、賞花、野炊及農特商品交易等為一體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農歷二月八“三朵節(jié)”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jié)日,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jié)。該節(jié)源于白沙玉龍村的北岳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節(jié)日傳說
“三朵”是納西族的本主神靈和最高保護神,傳說是騎白馬、穿白甲、戴白盔、執(zhí)白矛的戰(zhàn)神,常常顯圣,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奉。人們也認為“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
這位天神被人們認為就是“阿溥三朵”,并當作本民族最大最具權威的神來拜祭。納西族木氏土司還大興土木,拓修三朵神廟,鑄大鼎和大鐘詳紀三朵種種圣跡,并奏請中央王朝敕封其為“大圣雪石北岳定國安邦景帝”。從此,每年的二月初八日和八月羊日,遠近的納西人云集玉龍山麓的三朵廟,用全羊作犧牲舉行稱為“三朵頌”的隆重祭拜儀式。人山人海,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屆時各家各戶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燒香祭拜。
忽必烈南征大理過麗江時,敕封“三朵”為“大圣雪石定國安邦景帝”。因傳說三朵是屬羊的,故每年二月八和八月第一個羊日,用全羊牲來祭祀。廟會期間,不僅遠近的納西人蜂擁而至,鄰近的其他民族也來進香,甚至遠方的藏族也來朝拜。信眾之多,香火之旺,皆在麗江所有寺廟之上。
關于“三朵”的傳說很多,其中有個傳說中說,有個很能干的獵人,天天帶著獵犬上玉龍山打獵。有年二月初八恰好屬羊,她在雪山看見一塊怪異的雪石,那雪石很大,像魁梧的武將,但又非常輕,一只手便能把它托起。獵人十分驚奇,順便把它背下山來。走到山麓,獵人放下雪石,抽袋煙又背,可是哪里背得動,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怎么使力也紋絲不動,人們以為是神的化身,便就地建祠供奉。從此后,人們屢見一位穿白甲、戴白盔、執(zhí)白矛、跨白馬的神將顯圣:打仗時,他帶領兵馬助戰(zhàn);有火災,他從云霧里降雪滅火;瘟疫流行,他乘風驅散瘴氣;發(fā)生水患,他在夜間帶著白衣人來疏導……于是把他尊為保護神“阿普三朵”,每年一次祭,求他佑護。
還有一個傳說:從西邊加寬地遷來三兄弟,長兄阿吳瓦住在玉龍山西坡太子洞,二兄剌開剌胡住拉什壩納古瓦山上,三朵神是老三,也曾住雪山西坡可索羅懸崖中,后又來到這里。他穿白甲、戴白盔、執(zhí)白矛、跨白馬,曾對一個國王說:“你每天供獻我三只獸,會享大福。”國王照辦,卻久不見大福來臨,王后埋怨說,家畜都供獻完了,福在哪里?三朵出現(xiàn)了,他說:“我打算讓一半天下尊你為國王,為什么私下怨我?我要回玉龍山去了,供獻的東西加倍還你!闭f完,國王供獻的家畜、錢幣都還來了,還比原來多了十倍,可是這個王國卻一天天弱下去了;這同時,三朵又托夢給麗江的麥琮,說:“麥琮,我是三朵,從北方來幫你作戰(zhàn),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有使你的王國受福的愿望,切勿三心二意!”說完就化成白麝消逝了。此后,麥琮每上戰(zhàn)場,總有一個白色勇將助陣,一打勝伏,就有風雨,又什么都看不見了。平時,三朵也秘密幫助麥琮。麥琮打獵,常見一只白麝在玉龍山時隱時現(xiàn),卻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獵犬圍著一塊白石頭,人們把它抬起,石輕如紙,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動。獵者拿米飯供獻,禱告要它變輕,結果又變得很輕,到山下現(xiàn)在蓋廟的地方,又抬不動了。
卜婚禁忌民俗文化
有些地區(qū)和民族并不按“六禮”的程序來議婚、定婚。他們實行卜婚的習俗,把婚姻的成敗與某種物象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許多獨特的定婚習俗禁忌。
例如,布依族訂婚日禁忌響雷。如果訂婚那天響雷了,雙方都認為是惡兆,立即自動解除婚約,而且各無怨言。有人稱此習俗為“雷打鴛鴦散”。大概布依族以為雷響是天神對此婚約不滿的警告,所以他們不得不遵從神意而離異。哈尼族(墨江碧約人)婚姻的締結,除了須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外,還要經(jīng)過“踩路”之后才能決定!安嚷贰笔怯赡信p方家庭的老人一同在寨外林間小道上走一段路。雙方老人一邊默默地往前走著,一邊用眼睛盯著小路兩旁,看看是否有兔子、狼等野獸出現(xiàn)。哈尼族認為,假如遇上了兔子、狼等野獸,就是不吉祥的象征,婚約就要解除。如果沒有遇上這類野獸,就算正式訂婚了。現(xiàn)在,這一習俗已有所改進。有時雖然雙方老人踩路時遇到了野獸,也會顧及青年人的感情或雙方要求締結婚姻的強烈愿望而對那出現(xiàn)的野獸視而不見,照常訂婚。因此,踩路如今只不過是一種必行的定婚儀式罷了。景頗族過去有掌管批準婚嫁的“魔頭”,因此舊時景頗族的定婚必須要由“魔頭”的批準才行。而“魔頭”批準男婚女嫁依據(jù)的卻是一種占卜的游戲。即是把一只盛著水的碗放在地上,然后放進兩個雞蛋。如果雞蛋能湊合在一起,那么一對青年便被允許成婚;如果雞蛋湊不到一塊兒,那么婚約即不成立。德宏一帶,傈僳族婚姻的成敗,還決定于被“搶”去的姑娘是否被找得到。過去,青年男女在私定終身之后,絕不把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當暗定的結婚日子到來時,小伙子便領著姑娘悄悄躲進了深山密林。姑娘的父母不知姑娘找了什么樣的人家,于是就把親友找來,一起尋找姑娘的下落。按習俗規(guī)定,三天之內找著了姑娘時,男方便被認為是愚蠢無能的小伙,婚事即行告吹,男方還要賠償女方一筆錢財。如果三天之內找不到姑娘,那么,這一對青年的婚事就算定下了,并且會得到社會的公認。所以,男女青年能否定婚是決定能否被人找到的。黔西北苗族,舉行婚禮之日還要舉行最后的卜婚儀式,即搶牛尾巴。該日,女家請幾個青年人把牛牽到舉行婚禮處。新郎來到時,新娘用一把快刀突然將牛尾巴砍下,新郎則立即撲向新娘搶奪牛尾巴。新娘一方的人就幫新娘守衛(wèi),不讓新郎接近新娘。如果新郎在女方父母親友到來之前把牛尾巴搶到手了,便立即舉行婚禮,否則,便認為新郎無能而使婚姻告吹。這種占卜式的婚俗禁忌雖然形式野蠻一些,但實際上具有一定的選擇良好素質的男性傳種接代的積極意義。
以上所談的幾種婚俗,都帶有占卜的性質,都是占卜決定婚姻的實例。其中也都含有著婚姻決定于“神判”的意味,正如前文所提以的,“六禮”中“問名”時,漢族、瑤族、畬族等等民族要在收到庚帖后三日內進行一些物事占卜行為一樣,都是把這種“占卜吉兇,以定婚姻”的行為視作是在聽取神明祖靈的意見,也就是把婚姻的決定權,交給神明祖靈來判定了。占卜得到的是吉兆,婚姻即成;占卜得到的是兇兆,則遭受忌諱,婚約隨之解散。所以此類婚俗完全地或者部分地放棄了人們的自主權力,雖然有些習俗也含有某種“優(yōu)勝劣汰”積極意義,但總地說來是應當改進、革新或者揚棄的。
【民俗文化活動三朵節(jié)】相關文章:
民俗文化活動鬧紅火01-10
民俗文化活動擺豬羊01-10
民俗文化活動打樹花01-10
寒衣節(jié)的民俗由來01-20
民俗節(jié)日火神節(jié)01-26
元宵節(jié)文化活動方案02-04
元宵節(jié)的民俗價值02-13
清明節(jié)的由來民俗民風01-26
下元節(jié)的民俗活動有哪些?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