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頭柱香
頭柱香,“燒頭香”又叫“燒頭爐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現(xiàn)方式。也即信徒趕早到寺廟、道觀或神祠,爭取燒第一爐香,以示虔誠。燒頭爐香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宋代已盛行。但近年來宗教逐漸商業(yè)化,每當春節(jié)或一些重大節(jié)日來臨,許多古寺名廟盛行拍賣高價“頭炷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拿耖g習俗頭柱香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頭香介紹
頭炷香,即是第一爐香(特別是中國農(nóng)歷大年初一的第一炷香),民間流傳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因此,善信在除夕午夜之前已預先排隊,爭燒第一爐香。在現(xiàn)代社會,社會民眾已將頭炷香理解為爭做第一位上香者,并成了特有的新年習俗。
宗教背景
燒香之俗,在中國古已有之。最初起源于早期祭祀活動,歷史悠久。大致說來,燒香可分為祭拜神靈的祭祀燒香和日常生活燒香。祭祀燒香發(fā)展到后來,無論敬神拜佛、供祖宗、敬各路鬼怪,都要燒香。且廟里要燒,家里也要燒。由于祭祀神靈日益成為燒香的主要作用,所以今人所謂燒香,主要是敬神拜佛。
佛教誕生以后,便以燒香用于迎請、供養(yǎng)佛菩薩之行事中。佛典中有很多經(jīng)文都說明了在迎佛儀禮中有燒香之禮。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印度的燒香習俗也傳入中國,并對中國佛教與民間的燒香習俗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燒香的種類很多,并隨著佛教發(fā)展時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因為在佛家看來,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和目的在于表達對佛祖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劬阕,心想事成。在燒香人看來,可以通過燒香與神靈心靈相通,將自己的心愿傳達給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為佛使”之說,即香能通達人之信心于佛,猶如佛之使者,故稱為佛使。
文化淵源
燒頭香從形成到現(xiàn)在依舊傳承不衰,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特定習俗,并在一些節(jié)日尤其是春節(jié)十分流行,這與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的宗教心理有很大關(guān)系。
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說:“中國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國文化缺乏宗教!奔玖w林先生也曾說:“漢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強的民族!比欢谥袊鴧s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實,不管是佛教的菩薩,還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論是自家的灶王爺,還是村口的土地公,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對象,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極其少見的?梢哉f,中國人的心中不是沒有宗教,而是在他們心中,佛教、道教及民間宗教的神靈都是一回事,他們常常模糊對待,不去區(qū)別,也不想去分別,只要能保佑自己,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禮敬到。所以國人的宗教信仰往往不是出于對崇拜對象的虔誠信奉和超自然力量的真摯信仰,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世俗功利目的。對此,費孝通先生有言:“我們對鬼神也很實際,供奉他們?yōu)榈氖秋L調(diào)雨順,為的是消除災禍。我們的祭祀有些像請客、疏通、賄賂,我們的祈禱是許愿、哀乞,鬼神對我們的是權(quán)力,不是理想;是財源,不是公道!边@段精妙的描述十分敏銳地擊中了中國人敬神拜佛的深層心理。信眾認為,除夕燒頭香,可以得到平安順利的一年,這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心理慰藉。
燒頭香一是可以表現(xiàn)信眾的虔誠,二則會為信眾帶來好運和福氣,使他們的心愿及早傳達給神靈,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得到神靈的極大保佑。而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追求好運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發(fā)展演變
燒頭香是隨著燒香習俗的盛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關(guān)于其最早記載,可見于宋代!稏|京夢華錄》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記載了農(nóng)歷六月初六唐時人崔府君生日時,民眾在京城中的崔府君廟祭祀他的情況。從“在廟止宿,夜五更爭燒頭爐香”,可以看到人們對神的虔誠和敬仰,也可以據(jù)此推測,燒頭香在宋以前就應該比較流行。同時還表明了在宋代,燒頭香主要是在道教或民間信仰的道場中。所以燒頭香很可能最先出現(xiàn)在世俗或道家的神靈崇拜中,它應該屬于一種民間信仰習俗。
宋代《異聞總錄》記載的韓元英因未燒到頭香而卒的故事,及元人鄭廷玉雜劇《看錢奴》中周榮祖夫婦燒頭香而得到了兒子的`消息并找回了屬于自己家的財寶的故事,都反映了民間信眾認為,燒頭香不僅能表現(xiàn)一個信徒的虔誠,還可以將自己的心愿第一個傳達給神靈,使神靈能夠感應,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當然有些人燒頭香是因為他做了虧心事,期盼通過燒頭香來祈求神靈的護佑。
佛典中也有“頭香”一詞,不過其含義卻是一種香的名稱,如牛頭香等,但關(guān)于燒頭香的記載很少。燒頭香的習俗,后來滲透到佛教寺院,這應該和佛教的中國化是分不開的,因為許多中國本有的習俗都滲透到了佛教信仰當中。而現(xiàn)在的燒頭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搶燒農(nóng)歷新年頭香為主。近年來,各地佛寺還相繼拍賣第一炷香的進香權(quán),盛況空前。今人黃宗英《小木屋》也有言:“都說燒頭香的人有福了”,并在文中記載了除夕燒頭香的盛況。
相關(guān)新聞
1.社會現(xiàn)象
近些年來,宗教世俗化凸顯,隨之而來的是宗教的商業(yè)化。每當春節(jié)或一些重大節(jié)日來臨,許多古寺名廟盛行拍賣高價“頭炷香”,而燒高價香者居然絡(luò)繹不絕。作為一種民間的風俗,“燒頭香”又叫“燒頭爐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現(xiàn)方式。也即信徒趕早到寺廟、道觀或神祠,爭取燒第一爐香,以示虔誠。燒頭爐香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宋代已盛行。而至今日,演變成燒高價香的情況已經(jīng)越演越烈。
據(jù)報道,2006年北京云居寺除夕首炷香拍賣起價660元,而湖南南岳衡山一些宗教場所,新年的“第一炷香”已被炒至10多萬元。究竟是什么樣的魔力使百姓肯花此大價錢來上第一炷香呢,如此高價錢拍賣頭炷香又是否有佛教教義可依,帶著諸多疑問,我們近 日走訪了一些寺院,采訪了部分僧人及居士。
法師:燒“頭炷香”對于信眾來說是一種信仰需求,但花高價買第一炷香是不必要的。
2.信眾心理因素
據(jù)了解,在佛教界內(nèi)部而言,并沒有燒第一炷香的教義規(guī)定,這只是信眾基于歷史文化遺傳下來的心理因素的外在闡發(fā)。佛陀在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yǎng)。中國佛學院行空法師認為,燒香是佛教自傳入我國以來,受中國傳統(tǒng)祭祀文化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產(chǎn)物,尤其是受傳統(tǒng)的宗族祭祀文化的影響,這種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解釋是符合佛教的內(nèi)涵的。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于表達對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對于自身而言,則意在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佛教信徒企望借助燒香來和不能謀面的佛菩薩達到一種交流和溝通。至于爭燒第一炷香,則更多的是信眾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們多認為燒第一炷香表示上香人對佛的重視程度和虔誠,并且第一炷香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福運。這種傳統(tǒng)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上千年之久,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儀式程序。
北普陀寺的妙忠法師則從另一個方面分析了這一現(xiàn)象,法師認為“頭柱香”對于信眾來說是一種信仰需求,佛教講究的是隨順引導的原則。燒香能表達對佛陀的尊敬,也是佛法。當然信徒爭先恐后地在新年花高價買第一炷香是不必要的,但他們可能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燒香最主要是看心態(tài),即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燒香禮佛,更何況佛教敬佛方法眾多,只要虔心敬意,什么樣的方式都是可以的。
【民間習俗頭柱香】相關(guān)文章:
民間立秋的習俗08-08
立冬民間習俗01-23
民間習俗踩歲01-16
春節(jié)民間習俗01-08
蘇州民間習俗介紹01-06
小暑節(jié)氣的民間習俗12-25
立冬民間習俗活動01-17
民間習俗接財神01-09
中秋傳統(tǒng)民間習俗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