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風俗習慣:解讀大和民族藝術文化
日本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時,先人來自于何方,在渺茫的史詩和紛紜的傳說中早已不可追尋。但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大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文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解讀日本的藝術文化。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別具一格的和族文化。櫻花、和服、俳句、折扇、日本文學、浮世繪、武士道、忍者、柔道、劍道、空手道、合氣道、清酒、神道教、藝伎、能劇、相撲、日本音樂、日本料理、日本園林、日本動漫等等。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于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東南亞的印度人口音等融合而來,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并在近代反哺中國。
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來源于古代中國茶道,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F(xiàn)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養(yǎng)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xiàn)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guī)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yōu)美的插花藝術。
和服
和服是日本傳統(tǒng)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起源于彌生時代,后來吸收中國隋唐服飾和西洋服飾改進成非常具有特色的大和服飾,在日本古代常常被稱為"吳服"和"著物",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xiàn)在日本人已經接受的這個稱謂,但是部分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流行過“唐風”服裝。以后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漢服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qū)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發(fā)型(日本式發(fā)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發(fā)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和服不用紐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后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吹降暮头澈蟮难b飾品。由于打結很費事,戰(zhàn)后又出現(xiàn)了備有現(xiàn)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tǒng)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在今天的生活中,日本人稱和服為多。
能劇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tǒng)戲劇,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于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jié)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折扇
折扇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主要由扇骨、扇頁和扇面三部分構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韌紙做扇面。
折扇系日本發(fā)明,也被稱為蝙蝠扇。第一把折扇是用檜樹薄片縫制而成,所以稱為檜扇,后來改為紙扇面。平安時代初期便有了折扇。據(jù)《西宮記》記載,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宮廷貴族賜予侍臣折扇,折扇成為宮中活動時侍臣攜帶的物品之一。后來宮廷女子也受其影響,經常拿把折扇,作為身邊的裝飾品。
根據(jù)考證和古籍記載,折扇在北宋時期經過朝鮮半島傳入中國,到了明朝,由于朱棣非常喜歡國外使節(jié)進貢的'折扇,民間也開始紛紛效仿,折扇在民間流行起來。
浮世繪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它呈現(xiàn)出特異的色調與豐姿,歷經三百余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fā),因此,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飲食
壽司是日本傳統(tǒng)美食之一,起源于江戶時代的日本。其主要材料是用壽司醋調味過的維持在人體體溫的飯塊,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民眾的喜愛。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日本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fā)酵。當產生酸味后,用粳米包裹即可食用(粳米煮熟冷卻之后要通過反復碾壓)。
傳統(tǒng)運動
相撲
相撲起源于日本,一說唐朝傳入日本,在中國已經消失。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zhàn)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yè)相撲運動,它與現(xiàn)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因為神道教義認為鹽能驅趕鬼魅。相撲比賽在臺子上進行。整個臺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fā)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臺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臺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比賽在一二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便能決出勝負。相撲的裁判共由6人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臺擔任,其余5人分別在正面、東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于力土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級叫序口。一個普通力士要想獲得較高的等級是需要花費很大氣力的;不經過艱苦努力,要想獲得最低的等級,也是不可能的。
劍道
劍道是指從武士的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后在中國隋唐時期日本的遣唐(隋)使將中國的傳統(tǒng)刀法與日本傳統(tǒng)的雙手刀法相融合,后來出現(xiàn)“二刀流”一手持長刀一手持短刀,其中以日本劍圣“宮本武藏”為典型,F(xiàn)在有劍道比賽,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guī)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竹刀互攻擊對方的頭(men)、腹部(dou)、手腕(kote)及喉(tsuki)。
柔道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
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tǒng)格斗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琉球,結合當?shù)匚湫g琉球手發(fā)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與唐手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二戰(zhàn)之后通過美軍宣傳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帐值喇斨邪、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
一九九四年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空手道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空手道比賽場地一般為8×8米;至于比賽項目有套路賽(型)和格斗賽(組手)兩種,而在組手比賽中一方有效進攻導致對手瞬時喪失戰(zhàn)斗能力或重心明顯移動為得分標準。
合氣道
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于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于力量不采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日本風俗習慣:解讀大和民族藝術文化】相關文章:
日本的風俗習慣01-17
日本用餐風俗習慣02-10
日本獨特的風俗習慣02-11
解讀侗族的風俗習慣12-25
解讀羌族的風俗習慣12-29
解讀日本的獎學金制度12-30
日本生活風俗習慣09-20
日本的文化習俗02-11
淺析日本花道文化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