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學生會偏科?
現代教育中學生偏科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綜合考慮學生偏科主要有下列三大原因:
(1)教師問題。小學生偏科,受教師影響較大。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學習她所教的科目,也可能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連帶地也不喜歡這門科目。
(2)家庭環(huán)境影響。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yè)差異會誘發(fā)學生偏科。父母對某一學科主觀上的重視程度也會導致學生的偏科。
(3)學生原因。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偏科的原因,對某門課感興趣或學得輕松就喜歡學習,不感興趣或學得費勁就抵觸這門課。
2、你同意“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這句話嗎?
【應試者作答摘錄】
這句話不過是一句教師的自勉之語,但如果將其用于判定一位教師是否合格,那教師們就要被全部列入“不合格”的行列了。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賢者卻不過七十二人。
個體發(fā)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但前提是,手上拿的是鐵杵。即使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教師,如果面對的是低能的、毫無學習動機的學生,也將會一籌莫展。學生不是二十四小時只和老師在一起,他們要受到家庭、社會、各種環(huán)境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往往超過了教師對其產生的影響。因此,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與教師有很大的關系,但并不是教師所能決定的。
【參考答案】
這句話源于教育家陳鶴琴的一句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這句話強調的是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和教育者基于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于: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換句話說,這句話只是教育者嚴于律己的座右銘,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說“沒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huán);第二,“好”的標準不是一個確定的標準,而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學生,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里的進步可能是綜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說“有”,是因為在現在的評價背景下,即使老師“會教”,可“教不好的學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簡單:無論高考還是中考,都是選拔性考試,其目的就是要讓一部分學生被淘汰,如果把“教不好”的——都教“好”了,還怎么“選拔”?即使拋開考試評價不說,就以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論上好像是這樣的。因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張白紙,誰也不會一出生就帶來一身惡習。但問題是,我們教育所面對的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被家長、被社會涂抹過許多印跡的紙,要想在這張紙上重新畫出美麗的畫,不是不可能,但是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教育這一鏈條上的第一環(huán),我們面對的學生已經是被加工過的半成品;同時,孩子還潛移默化地受著社會的影響——這都決定了我們的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我一直堅信,教育是有所作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我總是問自己:對于具體的某一個“后進生”,我是否已經盡到了我能夠盡的最大努力?實踐告訴我,如果我們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絕大多數“后進生”都會有進步的——不一定成為棟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成為最好的自己。同時,我也始終認為,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非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們不能做超出我們能力和責任的事,我們只能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這樣,即使個別學生最終也沒有被“教好”,我們也問心無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示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遺憾!
3、你覺得怎樣才能上好第一節(jié)課?
【應試者作答摘錄】
首先,為了讓學生信服你,學好你這一門課,你必須在第一節(jié)課中讓學生產生興趣,否則以后的教學會事倍功半。
其次,第一節(jié)課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期望。任何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一個人的自尊心所決定的。因此,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溫暖,面部表情要豐富,不要半死不活的,把生活中的情緒弄到課堂上是相當不聰明的做法,那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
再次,讓學生明白所教科目的主要內容,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關鍵起點。作為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產生興趣。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是不得不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不能偷懶,否則會讓你后悔的。
最后,向學生提出要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必須讓學生明白今后應該怎么樣做,如何學好這一科目。這樣可以為以后上課節(jié)省一些組織教學的時間,到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浪費太多的上課時間來讓學生明白一些做法。
【參考答案】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視第一節(jié)課是為人師者都要重視的問題。在第一節(jié)課中,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是建立良好師生情感的重要保障。教師若能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學生中樹立好的形象和較高的威信,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為以后上好這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一印象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重儀表美。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對自己的服裝和發(fā)型應適當講究一點,打扮得體、樸素、自然、大方。留給學生一個美的第一印象。
(2)注重感情因素。在第一節(jié)課中,教師應注重自己情感的發(fā)揮,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應包含“情”。通過自己充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昂揚的激情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上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達自己的情感,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幽默風趣。在第一堂課中,教師一定要及時把自己關心愛護學生、樂于幫助學生的思想表露出來,取得學生的認可,為建立比較融洽的師生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重業(yè)務水平的發(fā)揮。第一堂課與一般課不同,一般課的授課內容是固定的,主要是傳授新知識,而第一堂課內容則不受教材的限制。更多的是充分運用教師淵博的知識,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上活上好這堂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認真?zhèn)浜谜n,把淵博的知識和相關的素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要圍繞主題開展。同時要精心設計板書,處理好語言的敘述與板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到有節(jié)奏感,不至于使課堂沉悶、單調。其次是脫稿授課,這樣有利于把課講活,學生會覺得這位老師對課程熟悉、有水平。
(4)培養(yǎng)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第一堂課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為此,我認為,應使學生明
白本課程要學習些什么,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大概內容,知道將來能學到哪些知識和技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應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