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寫作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論文
內容提要:寫作教學中教師通過轉換自己的角色,以“先驗者”的角色來來引導學生去調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走出“不止所從、無處入手”的困境,依此來達到“促進”的目的;以 “服務者”的角色在學生獨創(chuàng)的基礎上給予恰如其分的指導,從個體出發(fā),真正意義上的培養(yǎng)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新型師生合作關系。
關鍵詞:新型 先驗者 服務者
教師是在學校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角色,這個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與其相適應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教師在其角色上表現(xiàn)出與其他職業(yè)不同的特點。我們需要在新形勢下建立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發(fā)展的新型的互動的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寫作教學就是通過一定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的基礎知識,并不斷的提高寫作技能的過程。但這并不是說學生就是單純的學習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認為,語言是開拓學生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培育情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以后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中,學生將會去運用語言文字去理解信息、表達思想!斑@個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但不是簡單地的模仿,更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思想參與的過程。因而,許多國家在制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學習者與思想者雙重參與的過程”。 正是建立在學生會“思考”的層面上,我們要唾棄昔日的“權威”意識,不能再“我布置什么,你就得寫什么”的模式中走出。我們應當尊重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聆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可以信賴的好朋友。
寫作教學中的技巧與藝術,有經驗的老師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有著豐富的“個案”的,至于寫作教育的具體的操作方法,不是這篇小文所要談及的。在這里我們只想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角度來適當加以闡述。
一、先驗者角色。
當然,學生畢竟還是學生,他們的思想與生活體驗還遠遠不夠。因而我們有必要去引導他們,有時不妨做他們的“先驗者”!盀槿藥煴怼笔菤v來的古訓,也是置四海皆準的道德準則。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引發(fā)學生模仿的意識,對此有無數(shù)人發(fā)表過自己的見解,此處我們不在贅述。但我們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借助學生的這種心態(tài),反其意而用之。比如用“先驗”的方式,先通過教師的眼腦來加以理解體驗,然后再將自己的觀點或體會用語言表述出來。有時甚至可以身先士卒、身體力行,敢于“下水”,用“實”驗來引導學生,這種方式尤其適合于學生初學或對某種現(xiàn)象感覺特別陌生的時候。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提的“先驗者”,并不是取代學生,去想學生之未想,而是教師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是給學生一種參照性的范例,讓他們在老師的思索方式等的提示下,去調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走出“不止所從、無處入手”的困境,依此來達到“促進”的目的。
這種“先驗者”與傳統(tǒng)的“范例式”是有區(qū)別的。
首先傳統(tǒng)的“范例式”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者的“下水”或成功的例作來達到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寫”,這“范例”是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的,一定意義上就是學生寫作的模版。而我們所講的“先驗”,是教師以自己的視角、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理解,來導引學生,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走處困境。簡單的說,“范例式”的目的是為了“教”;而“先驗者”的角色是為了“幫”。
其次,兩者采用的形式與內容不同!胺独健辈捎谩八恕钡乃悸,即便是教師的“下水”之作,也往往是以學生的思維方式作參照的,是教師低調地“深入學生”,是在“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事實上,學生創(chuàng)作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按照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來看,“創(chuàng)造想象是一種獨創(chuàng)性的過程,首創(chuàng)性、新穎性和獨立性是它的本質特征” ,也就是說,學生創(chuàng)作本身是不可替代的。“先驗者”的角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情感體驗為基礎,可以直面學生,暢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受”,將體驗告之于學生,并誘導學生跟隨,再通過他們自己的體驗來達到獨自創(chuàng)作的目的。
作為“先驗者”,老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善于鼓勵和贊揚學生的點滴變化或進步。平時,就應當養(yǎng)成認真對待學生寫好的文章,除了指出文章的不足,我們更多的時要注意該生的寫作的前后變化與其用功的程度,不要過于“就文論文”。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傷害學生,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妄加斷語。我們都不會希望自己聽到學生會在我們身后這么說:“算了!讀書何必那么用功?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準備這篇作文,可老師只給了我60分。而朱棋只是找本書來東抄西湊,居然拿了一個70分。我真不知老師是如何評分的!” 這也許還不是最壞的,我們不是常在報刊上看到有人回憶自己兒時的“冤假錯案”,就是我們自己可能也有過被老師“冤枉”過的經歷。將心比心,也許就是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次有失公允的判分,就可能因此而埋沒一個“寫作”天才。
二、“服務者”角色
新課程標準下的寫作教學中的教師,應當能夠改變過去的“吃力不討好”的狀態(tài),解放自己、在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環(huán)境下轉換角色、改變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及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在過去的寫作教學中,不為考試而作的習作或練筆,反而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思想的標新立異或題材的不拘一格。究其原因不難看出,我們自己或學生都是“功利主義者”,都在圍繞考試做文章,沒有去理解,也不愿去理解作文教學的“真意”。我們覺得要做到這種寫作上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都能在寫作上“活”起來,更多的因素不在學生,而是在于我們老師的思想意識的開放度。我們的老師應當走下“神壇”,從“評判者的角色”先轉換為學生的“支持者”與“鼓勵者”。我們老師努力去順應學生,甚至應該引進服務意識,要有“服務于”學生的思想,我們不能替代學生的創(chuàng)作,但我們可以在學生獨創(chuàng)的基礎上給予恰如其分的指導,從個體出發(fā),真正意義上的培養(yǎng)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
我們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是將指導置于學生寫作之前的,其實,無數(shù)的案例說明了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束縛學生,甚至“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我們前面提到過學生(包括我們教師)是有著“功利意識”的,為了取得高分,學生潛意識地會“循規(guī)蹈矩”,在你的協(xié)作指導中尋找所謂的規(guī)律,或者去揣摩閱卷者與讀者的喜好,為了達到取悅于人的目的,甚至不惜退而求其次,有的索性胡編亂造。這便是為什么各類中考考場會出現(xiàn)相近題材,以及大量的無病呻吟的“類同卷”,很多這種情況的造成可能就是某一篇范文,或者是近似題材的作文的老師的一次指導或評講。
正是出于這種原因,我們提出“服務者”的說法,讓指導置后,在學生的寫作完成后,再盡量的“逐個擊破”、具體對待。我們主張重講評,但不是“一鍋端”,籠統(tǒng)的、大雜燴,而是盡量的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紤]到時間的因素,我們建議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每天或不定時的與學生交流,然后再利用作文講評課去談一些共性的問題。這樣的話,也在無形中解放了自己,不用再像螞蟻搬泰山般地疲于應付作文批改。雖說是作學生的服務員,但利他利己,還能行之有效,何樂而不為呢?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勝任好“先驗者”、“服務者”的角色,學生做好積極主動參與的角色, 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讓師生在作文教學中互動起來,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讓人身心愉悅的寫作氛圍,是我們致力追求的共同目標。
【淺談寫作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寫作的教學論文08-23
淺談論文寫作中的選題07-19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07-24
淺談教育論文的寫作07-29
淺談研究生論文寫作中的問題與對策07-24
淺談論文的寫作指導07-22
淺談議論文的寫作要求論文09-08
淺談碩士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論文08-19
淺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知識建構論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