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shù)領(lǐng)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shù)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孝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1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惦記,就是完全為父母著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報父母。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zhì)。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所謂“孝“,是恭敬,是愛護,是孝養(yǎng)。談到孝順,一般人以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yǎng),就是孝順了。事實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養(yǎng)父母只是孝順最基本的一環(huán),除了對父母盡孝之外,更要擴而充之,對宗族盡孝,甚至進一步擴大為對整個民族盡孝。因此我們說,現(xiàn)代意義上的孝,是愛心的表現(xiàn),是對國家、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間應(yīng)有的一份責任,是人倫之際的一種密切關(guān)系。孝維持了長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對生命的至誠感謝,更是無怨無悔的回饋報恩。為自己所愛是小孝,為家族親人為中孝,為國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義,并不限于對父母的孝順,應(yīng)該從親人做起,進而“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擴充至整個社會和國家。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F(xiàn)在的我們應(yīng)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xiàn)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要養(yǎng)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孝之道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yīng)盡的義務(wù)。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竟對遠從湖南趕來幫助自己照顧老婆和兒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對當年掙錢供其上學的姐姐也是拳腳相加。某日早晨,廖某與父親再次發(fā)生沖突,對父親大打出手,不但撕爛父親的上衣,還將父親的左肩咬得鮮血淋漓。
有高學歷,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也應(yīng)該比一般人高一個層次。恰恰相反,這則新聞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連基本的孝親觀念都沒有的人。廖某的行為是對中國幾千年孝親禮儀的嚴重褻瀆,應(yīng)該引起禮會的廣泛關(guān)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依然以孝為榮。但是盡孝,似乎讓一些人很為難。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時常會把老媽老爸忘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有空閑回家看看。在他們眼中盡孝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家庭五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有著高而穩(wěn)定的收入,但將養(yǎng)育自己的父親、母親,像打乒乓球一樣“打”來“打”去,不愿意背上贍養(yǎng)父母,盡孝心的“黑鍋”,嫌棄老人年邁多病,養(yǎng)活起來費事。
其實盡孝并不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沒有哪個父母會對兒女們奢求什么。盡孝不過是滿足一下老人們的心愿,讓他們渡過一個幸福開心的晚年而已。什么是孝?是《論語》里“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方”,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李密的“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也是閔子騫的蘆衣順母,孟宗的哭竹生筍,姜詩的涌泉躍鯉。這種孝,何其美哉!何其壯在!
冰心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庇蔭。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悲吟聲聲泣,聲聲呼嚴父;碧水哭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還能再等待嗎?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2
。1)“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子歷來受到人們稱贊,尤其在漢代,孝還和廉一起,成為士大夫被推薦做官的標準,稱為“察舉制”,據(jù)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終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魏國的。由于“察舉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徑,所以,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動了人們對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臥冰求鯉”之類的孝事也紛紛被人們演繹。
伯瑜有一次犯了錯,被母親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親問:“以前打你的時候,沒有見你哭過。今天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說:“以前被您打的時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卻沒疼痛的感覺。大概是母親您年老體衰,沒有力氣了。想到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這則出自《韓詩外傳》的故事堪稱是孝的典范,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伯瑜被母親責打時關(guān)心的是母親老了,并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現(xiàn)。自此可見,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種境界。
。2)漫步街頭,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衫襤褸,要么蹬著三輪車,要么拎著蛇皮袋,流連于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
他們都是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都還“健在”,準確地說,過得還不錯。但那只是他們的子女。至于他們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養(yǎng)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們游走于街頭巷尾,構(gòu)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個電視紀錄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無錢治療而從醫(yī)院轉(zhuǎn)到家中,躺在床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個子女卻在屋外為老人醫(yī)藥費的事而爭吵不休,甚至還議論起老人的后事該如何處理。他們吵得十分激烈,最后甚至動起手來,好不容易才被鄰居拉開。而屋里,面對鏡頭,老人流著淚說:“我還有幾千塊私房錢,就用這錢把的喪事辦了吧!麻煩你們勸勸他們,讓他們別吵了。他們都是我的親骨肉啊!”其聲悲切,一言一語,感人肺腑。
最終,老人在床上溘然長逝,眼角還掛著擔憂的淚水。記者們都沉默了,屋內(nèi)一片寂靜,只有屋外不斷傳來吵鬧與咒罵聲。
。3)母親從小幫你們洗澡到大,你們可曾為她洗過一次腳?父親從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親手為他盛過一碗湯?當囚犯嚼著母親一粒粒剝的瓜子仁時,當失意的兒子靠在父親肩膀痛哭時,他們可曾感到父母對他們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應(yīng)該只是單方面的,它應(yīng)當和孝一起,充當親子間關(guān)系最好的潤滑劑。然而,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它數(shù)千年的儲蓄,也被物質(zhì)的洪流沖得無影無蹤。它就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看著時代變遷,看著大權(quán)旁落,卻無能為力;蛟S它曾奮力地追趕上了“80后”明媚的憂傷的腳步,卻又眼睜睜地看著“90后”們乘著“幸福摩天輪”遠去。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回歸,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暫時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終,它將重歸主流之中,但愿當它搭上“幸!钡哪┌嘬嚂r能看到“00后”們在向它招手。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3
中國有句老話叫“百善孝為先”,順從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順從孝道,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的“通行證”。
春秋時期魯國人仲由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
仲由寧可自己吃苦,也不愿父母挨餓,哪怕是在父母不在之后,他仍心系父母。在我的身邊,也有一位像仲由一樣的孝子。
我們年段的數(shù)學老師鄒老師,是個愛笑的.老師,他總會在我們學得疲憊的時候講一些笑話逗我們開心驅(qū)除我們的疲憊?墒乔岸螘r間,鄒老師不知道什么原因卻成了“皺”老師,有時候課下碰到他,也是緊鎖眉頭。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辦公室拿材料,才聽到其他老師說在不久前,鄒老師的母親因為得了急癥住院。鄒老師是一上完課就往醫(yī)院跑,聽說他母親動手術(shù)那天,他仍堅持回校上課,上完課以后才奔向醫(yī)院,一直守到母親醒了,為母親擦臉擦手。母親喊渴,但因剛剛手術(shù)完不能喝水,鄒老師看著母親難受的模樣,只好拿著棉簽沾點水小心翼翼地在母親的嘴唇上輕輕地擦拭著……
周六的時候,我和班級的同學一起到醫(yī)院探望皺老師和他的母親,正巧鄒老師的母親睡著了,而鄒老師仍忙里忙外地為母親端尿盆,小心翼翼地為母親蓋上被子。待做完這一切之后,他拿起了置在一旁的東西埋下頭,開始又忙起來。我們走近仔細一看,竟是我們的作業(yè)!
鄒老師的孝,不僅僅是在嘴上,還在行動上體現(xiàn)出來。其實,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父母,將來我們的子女便是怎么樣待我們。
我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戶人家,總是看著自己的父親不順眼,認為父親礙手礙腳,總是嫌父親笨,甚至還對他的父親說怎么不早點去地下找母親!父親年邁,百年的日子終究是來了。于是那戶人家在其父親死后,與自己的兒子一起,將父親捆在涼席上,背上一座枯山上,讓一群烏鴉來啄自己的父親!他的兒子便問:“父親,為什么不將爺爺下葬?”“你懂什么!現(xiàn)在總提倡著要愛護土地,我這行為啊,就是愛護土地呢!”于是,那兒子便把涼席收走,他的父親不解:“你帶這沒用的涼席做什么?快扔了吧,臟兮兮的!”兒子答道:“等到您過世之后給您用。
父母是子女的榜樣。你怎么對待自己的父母親,將來你的子女便怎么對待你,F(xiàn)在,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用像仲由百里負米,難道我們的孝,就應(yīng)該隨著生活的變好而變淡么?
不!不是這樣的!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憂便是孝。每周一通電話,即使離家千里,讓父母放心便是孝。孝,體現(xiàn)在小事之中。孝,更體現(xiàn)在行動上!
魯迅先生說:“不孝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惡的人!贝_實如此,一個人的好與壞只要看他是否孝敬長輩便能知曉。孝,猶如一張通行證,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你是個孝子,別人就會敬重你。我們應(yīng)該做一個孝順的人。因為孝、行天下!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4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yīng)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fā)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jīng)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里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tǒng)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yīng)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币馑际钦f,孝敬父母是我們?nèi)祟惛鞣N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5
什么是德?自古以來,人以孝為先。既然不孝,何談以德?只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師,才會懂得為他人著想。所以,我認世界上的弟一美德,是孝。
從小,我們要孝敬父母,才會一步步懂得做人道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看見,媽媽端著一盆水為奶奶洗腳,奶奶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長大以后,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端一盆水為媽媽洗腳,看著媽媽的腳。我留下了眼淚。是媽媽教會了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以孝為先!
不知,你們是否還記得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為奶奶洗腳,他便也端著一盆水,對媽媽說;“媽媽,讓我為您洗腳吧!”公告最后,我們看到媽媽的臉上有著幸福的微笑。不知道?吹搅诉@則公益廣告的人,是否因為小男孩的可愛而感動了呢?是否也為媽媽洗腳了呢?心中有愛,世界才會更美好。
“孝”只是一個代號,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做了,是否只是表面動作,而不是真心的`!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國,才會使人們安定下來,正因為是他孝敬母親,才會如此。人若無孝,為何要說他是人?因為這個人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那從哪里說德,說他為別人著想更不可能!
孝不光是孝敬父母,也不只是孝敬老師,而是從這種心態(tài)去面對所有的人。孝,不只是嘴上說說,而不做,這樣只是空談,假做。只有,自己心甘情愿做時,才可談已孝。有孝,便有德,有德自然有愛。有了愛,我們下有資格去教育別人,去鼓舞他人,不要放棄。
以孝為先,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大,世界才會更美好!你懂了嗎?請回家對你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吧!我想你媽媽的臉上一定會有幸福的笑容的!這便是孝,有孝引發(fā)的愛。相信自己,一定會做一個以孝為先的人的!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6
俗話說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父母對我們的生養(yǎng)之恩,豈是我們活三生就能報答的了的呢?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24集的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看完之后,不禁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24孝》里有許多關(guān)于孝順的故事,如《孝感動天》,《單衣順母》,《賣身葬父》但唯一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溫衾》了。
《扇枕溫衾》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非常孝順,每到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他就冒著滿頭大汗幫父親扇扇子,好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懂事的黃香怕父親怕冷睡不著,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親睡得席子給捂熱,好讓父親能夠睡好覺,黃香的這種行為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應(yīng)該做的嗎?百善孝為先在生活中,我們不應(yīng)該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應(yīng)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nèi)四?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當擁有的品質(zhì)。 黃香的品質(zhì)真是讓我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想到那次因為我的不懂事,蠻橫,任性而是媽媽傷心了一個下午,我真是后悔萬分!在這里,我真想對媽媽說一句:媽媽,對不起,請原諒女兒的不懂事,任性吧!
黃香的行為真是令我們感動。「改鸽p親恩似海深,生兒育女歷經(jīng)艱辛。父母懷胎十月,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將我們生下。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學習黃香的這種品質(zhì)而不是總對父母大呼小叫,記得爸爸以前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過不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順父母,即使他學習在好有什么用,品德才是一個人的根本。是啊,如果一個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學習再好,那么對社會還有什么用呢?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擁有的品質(zhì)。
老子曾經(jīng)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兒童是我們每個人應(yīng)盡的責任。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孝順父母吧,其實孝很簡單,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飯,捶一次背,這都是孝,因為孝心不論大小,不分遠近,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需要去用心發(fā)現(xiàn)它。孝從現(xiàn)在開始吧!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7
有一種愛,叫孝順。
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是父母,給了我們一展宏圖的機會;是父母,讓我們從牙牙學語的兒童成長為如今的翩翩少年;父母給了我們那么多,卻不圖回報。
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孝,中國的孝道倡導的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孝順,正如“烏鴉反哺,羊羔跪恩“一樣。我們不是應(yīng)該從小懂得如何報答父母,知恩報恩,學會感恩。林語堂曾說過:“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會孝養(yǎng)父母!蔽覀兌际亲鎳幕ǘ洌鎳磥淼臈澚,我們都正在受文化熏陶,所以,我們必然要孝敬父母。
那天,放學回來的比往常早,一進家門,就把書包扔在了凳子上,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fā)上,“回來地那么早?”在廚房忙碌的母親問,“嗯。”我隨便應(yīng)付了一聲,便打開電視,看了起來,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一位哲學家的演講節(jié)目,主題是——《孝》。好敏感的字眼。
“還記得黃香嗎?那個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溫暖枕席的孝子。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的食物留給母親獨自享用。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臟衣服的元帥。還記得謝延信嗎?那個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依舊堅持的人。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為患尿毒癥晚期的母親捐腎救子的愛子。還記得孟佩杰嗎?一個精心照顧養(yǎng)母,用弱小的'肩膀撐起幾經(jīng)風雨的家的90后女孩!闭軐W家反問著,“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張”我的心,怦然一震:他們無一不在詮釋著孝的內(nèi)涵,演繹著人間的正道。他們都跟平凡,然而卻彰顯著平凡的偉大。正所謂“孝于親,所當執(zhí)”。孝乃百善之首。我關(guān)掉了電視,走到了廚房,只擠出了生硬的幾個字:“媽,我?guī)湍!?/p>
作為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就是在恪守孝道。放學回家為累一天的父母泡一杯茶,這就是一種孝;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這也是一種孝。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臥冰求鯉。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8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留下了很多關(guān)于孝的故事。例如:王祥臥冰求鯉是孝;黃香扇枕溫衾是孝;文帝親嘗湯藥是孝;子路百里負米是孝,木蘭替父從軍也是孝。孝順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人做人的最基本素質(zhì)。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靶ⅰ笔抢献诸^,代表長輩;“子”代表兒女。所以我們要尊重長輩。日常規(guī)范,文明禮貌不能少。早晨起來應(yīng)該向家長問好,上學的時候要對家長說“再見”,放學要說“我回來了”,晚上睡覺前要說“晚安”。不要和長輩頂嘴,我們要學會包容他們的缺點。爺爺奶奶總嘮叨是因為他們年齡大了,記性不好;爸爸媽媽對我們嚴格要求,那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期望值太高。而我們逐漸步入青春期,會犯很多錯誤。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在一天天的長大,父母則在一天天的變老,歲月不待人。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總是會想,長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順我的長輩。但是爺爺奶奶可能等不到那天,再說,我們也不可能每個人都事業(yè)有成,難道我們沒有事業(yè),沒有成就,就不能孝順長輩了嗎?其實我們的父母很容易滿足,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束小花,都可以使他們感動。我們應(yīng)該從現(xiàn)在開始,從小事開始!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對父母更明顯。
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新聞:在陜西省靖邊縣,馬某寬把自己的親生母親活埋。我不知道這個不孝兒子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10月懷胎,是父母的希望;養(yǎng)育兒女是父母的羈絆;他鄉(xiāng)遠行,是父母對我們的牽掛,我們應(yīng)該“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而不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父母給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生命。又用愛呵護我們成長,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不是應(yīng)該的,而是恩德!暗嗡鳟斢咳鄨蟆币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孝順,那他一定不會有真心朋友。
由馬某寬我想到了一個流傳了好幾代的故事,有一對夫婦用筐把孩子的爺爺扔到山澗里。他們的兒子對父母說:“筐別扔,將來我還要用它來裝你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毙⑹且环N責任,是一種義務(wù),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感恩,還是一種包容。包容自己家的老人,還要包容別人家的老人;關(guān)愛自己家的幼兒,也要關(guān)愛別人家的幼兒!耙晃莶粧,何以掃天下?”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大事業(yè)。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9
。蹆(nèi)容摘要] 在倡導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包括儒學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一番研究辨析,不可人云亦云地統(tǒng)稱為孔孟之道而一概論之。具體就“孝”與“無后”而言,應(yīng)在深入研究辨析的基礎(chǔ)上,還儒家學說“孝”的本源。
。坳P(guān) 鍵 詞] “孝”;“無后”;辨析
《孟子·離婁上》中有這樣一句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的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泵献铀f的孝其實與孔子所說的孝,不論在內(nèi)涵上還是外延上均有很大的區(qū)別?鬃釉凇墩撜Z·為政》中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有別乎?”可見,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關(guān)于孝的規(guī)定中并沒有涉及“不孝有三”和“無后”的問題,而是富有人性化地提出晚輩對長輩的“敬”與“養(yǎng)”的概念,并且認為敬是前提,養(yǎng)隨其后?傊瑹o論是敬還是養(yǎng),都與“無后”無關(guān)。既然孔子已經(jīng)給孝下了以“敬”與“養(yǎng)”為主要內(nèi)涵的明確概念,那么繼承孔子衣缽的孟子為什么卻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一修正后的定義呢?
在孟子之后兩千多年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一修正后的關(guān)于孝的定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對現(xiàn)今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國策也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對此,我們有必要從儒家關(guān)于孝的論述中進行一番考察,以求正本清源,對孟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產(chǎn)生及其傳播進行必要的辨析。
“不孝有三”到底是實指還是虛指呢?孟子本人對此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趙岐注《孟子》時做了如下的發(fā)揮:“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睉(yīng)該說趙岐的注上為了圓“不孝有三”的“三”而拼湊成的,問題頗多。在趙岐注中,“不孝”既指向“孝”又指向“后”,還包括“祭祀”,顯然思維和邏輯存在著混亂。其實,孟子在這里講的“三”應(yīng)是虛指,“三”代表“多”的意思,是為了映襯“無后”性質(zhì)的嚴重。在《孟子》中,孟子還提到“不孝有五”的概念,即:惰其四支(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財貨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父母為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離婁下》)這里的“五”是實指非虛指。兩相對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后”這一在“不孝有三”中的最大的不孝,卻并不在他自己所說的“五不孝”概念之中,這明顯不合常理。通過辨析可知,“五不孝”都是有害于父母的,是下對上的關(guān)系;而“三不孝”則是指向后代的,是上對下的關(guān)系。如果說是孟子所謂的當時的“世俗所謂不孝”那么“不孝有三(即‘不孝有三’)”則是孟子自己的發(fā)明了。孟子為什么要突破常規(guī)的“五不孝”而講“三不孝”呢?研讀《孟子》可知,孟子講“三不孝”的要旨是回擊別人對舜“不告而取(娶)”(《孟子·離婁上》)的合法性時所言的。在孟子所崇教的圣賢中,除了孔子外就是舜了。
家庭倫理是儒家思想討論的一個重點,孟子與孔子有一致之處。他們講孝敬與孝順都是下對上的關(guān)系,都要以“上”為最終的標準。孔子是“敬而不違”“勞而不怨”,孟子是“順”“不違”!安辉埂迸c“順”,體現(xiàn)了孔子和孟子的一致之處。但是孔子講“孝敬”,而孟子則進一步修正為“孝順”。孟子認為:“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很顯然,孝敬與孝順是不同的。
有學者認為曾子的弟子樂正子春建立了孝道派,以從父母為上;以《孝經(jīng)》為代表則是孝治派,以從義為上。在從父之孝與從義的關(guān)系上,孝道派以孝為至高無上的根本,所以,當從父之孝與從義發(fā)生矛盾時,它就不會考慮政治的意義,而只考慮對孝的維護。以從孝為第一位,必然主張從父不從義。但是孝治派以治為至高無上的根本,因此,當從父之孝與從義發(fā)生矛盾時,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政治的義,以從義為第一位,主張從義不從父。由此可見,孟子關(guān)于“孝順”的思想明顯傾向于孝道派。為此,孟子關(guān)于孝的主要特征就不再是孔子所說的“孝敬”,而是修正為“孝順”了。雖說“孝敬”的外在表現(xiàn)常常為“孝順”,但并不是所有的外在“孝順”都是真正“孝敬”,孝敬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有內(nèi)容的;而“孝順”則多為外在的、形式的。
以孔子為代表的傳統(tǒng)儒家認為:“小杖則受,大杖則逃。”在他們看來,認為父母有小過錯就埋怨是不對的,而對于父母有大過錯不埋怨也是不對的,即孝敬并不僵化、教條,而要隨著內(nèi)容的對錯,程度大小的變化而變化;而孟子所謂的孝順則往往是僵化的,形式上一味地孝順則往往就是實質(zhì)上的不孝、不敬。在此,孝敬與孝順就表現(xiàn)出了相當大的差異。
雖然孟子極力美化舜,認為舜是“大孝”。但是令人費解的是,恰恰是以“孝順”為典范的舜卻做出了“不告而娶”的嚴重的“不順”之事。于是面對人們對舜的發(fā)難,孟子便一改他講過的“五不孝”的主張,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概念,即舜的“不告而娶”是為了防止“無后”。因此,舜的完美形象便得到了孟子的“合理”維護。
從整體上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使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內(nèi)容變得匱乏了,“無后”不再是一個可以被忽視的因素了。隨著孟子的.地位被提高到僅次于孔子的“亞圣”,人們便不再懷疑孟子的思想,而是無條件地接受了孟子對“孝”的修正,導致了“無后為大”的合法化。
客觀而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強化了男權(quán)社會和等級制度。在男權(quán)社會中,“無后”顯然是針對男子而言的!案改钢谧右玻a(chǎn)男則賀,產(chǎn)女殺之”(《韓非子·六反》)。自此后溺棄女嬰和歧視女孩的現(xiàn)象不絕與于中國歷史。對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而言,家庭的傳承、延續(xù)都要靠家庭中的男子。如果一個家庭沒有男性子嗣,那不僅意味著可能無人養(yǎng)老送終,還意味著代代相傳的血脈到此終結(jié),當事者的罪過可就大到對不起列祖列宗了。隨著“無后為大”進入儒家經(jīng)典之中,自然而然便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的思維和風俗中。在后來“孝”的概念中開始出現(xiàn)了偏移的現(xiàn)象:雖然人們還講孝敬、孝順,但是現(xiàn)實中人們還是更多地把主要精力防在含辛茹苦地生養(yǎng)子孫上。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小皇帝”常讓家長與子女的位置顛倒,令人哭笑不得。雖然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論語·學而》),但那還是對已逝的父母講的,認為通過孝敬和家族祭祀就會使家風敦厚源遠流長。但是如果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后”或無“后”上,那么還會出現(xiàn)“民德歸厚”嗎?
本文在前面分析了孔子的孝敬與孟子的孝順之區(qū)別,其中孝治派主張以治為至高無上的根本,當從父之孝與從義發(fā)生矛盾沖突時,以從義為首位。近幾十年來,國家出于人口與發(fā)展的考慮,倡導計劃生育和生男生女都一樣,此為當前及今后需要堅持的大政方針,是“義”。當代表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義”與孟子修正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所謂的孝發(fā)生矛盾沖突時,應(yīng)該以孝治派的主張為本,采取從義不從“孝”的立場,從大局出發(fā)搞好計劃生育。
憑心而論,儒學在當今社會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儒學中關(guān)于“孝”的思想還是有相當多的精華需要我們認真吸收傳承的。但是我們應(yīng)該在研究探討儒家學說之源的基礎(chǔ)上,仔細地辨析那些與儒家學說本源不同的東西。如對孟子關(guān)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之類的修正后的一己學說,應(yīng)該正本清源。本文認為,孟子當初為了維護舜的至孝形象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一權(quán)變主張,作為孟子個人喜好似乎也無不可。但是后來的儒學眾生把孟子的權(quán)變和個人喜好作為一般標準,其弊端便隨之逐漸被放大,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如果孟子地下有知,他會如何評價自己的這一句話之是非功過呢?
由此,本文認為,在倡導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包括儒學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一番研究辨析,不可人云亦云地統(tǒng)稱為孔孟之道而一概論之。具體就“孝”與“無后”而言,應(yīng)在深入研究辨析的基礎(chǔ)上,還儒家學說“孝”的本源,而不是將儒家學說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包括社會主義生育文化)對立起來。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這對我們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趙岐注、孫爽疏:《孟子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黃開國:“論儒家的孝道學派”,載《哲學研究》20xx年第3期。
3.崔宜明:《道德哲學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10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為激勵子女經(jīng)常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蘇州一家護理院推出了“獎孝金”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規(guī)定:子女兩個月內(nèi)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超過30次,就可獲200元現(xiàn)金抵用券,“獎孝金”現(xiàn)金抵用券,可以在繳納老人相關(guān)費用時抵用。
據(jù)媒體報道,自從“獎孝金”制度推出后,許多子女前來看望老人的頻率明顯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個星期來一次,現(xiàn)在變?yōu)閮扇靵硪淮,以前兩三天來一次,現(xiàn)在幾乎天天過來探視。
然而,在一家門戶網(wǎng)站所做的調(diào)查中,近半數(shù)網(wǎng)友認為護理院沒有必要設(shè)立“獎孝金”制度。
面對護理院此舉,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想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物質(zhì)化”的悲哀
“獎孝金”的出現(xiàn)、“微博打賞的興起、朋友圈中“給紅包看照片”的流行,這些不僅讓我們感嘆日常生活的“物質(zhì)化”。誠然,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化”不可避免,但當我們切身體會到“萬事朝‘錢’看”的尷尬時,“物質(zhì)化”的悲哀也擾動我們?nèi)找婵仗摰男撵`。
護理院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了讓老人多擁有一些親人的陪伴,這種激勵制度在短期內(nèi)十分有效可行。但從長遠角度看,實在是不可取。不知他們是否有想過,那些孤獨而敏感的老人得知一切后,會是怎樣的傷心?不知他們是否有想過,那些真正關(guān)心體貼的兒女被“表揚”后,會陷入怎樣一種“道德陷阱”?真正的孝道,如何用金錢來衡量?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難道也要被“物質(zhì)化”,被當作商品來販賣嗎?
答案顯而易見。
“物質(zhì)化”無過,犯錯的是人心的“物質(zhì)化”。前段時間爭論很大的“扶不扶”問題便是其中之一大體現(xiàn)。摔倒的老人,扶起來,害怕被敲詐,不扶,于心里也過意不去。可這本不過是有一次意外,竟讓全社會的心都動搖!大家都害怕被索賠,害怕被誣陷,所以有了老人倒地24小時竟無人理睬。在生命和賠款間,人們竟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了,對財物的重視超過了對生命的重視。這樣的“物質(zhì)化”,豈不可悲?
我們無法阻止社會的“物質(zhì)化”,可我們的'心靈不能被“物質(zhì)化”!“物質(zhì)化”的心靈,既無法感受詩仙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也無法感受詩圣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社會責任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才是中華民族應(yīng)有的胸懷。護理院若要解決這一矛盾,最根本的還是要真正喚醒親屬們的孝心和真心。這份孝心與真心與錢扯上關(guān)系,變得“物質(zhì)化”,就好比放壞了的雞湯,縱使原本再有營養(yǎng),變了味,也就再難以下肚了。
護理院激勵家屬的行為不就好比當今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shè)嗎?文化是植根人民和社會的,發(fā)展大眾文化,最重要的是激發(fā)人民的主體意識,將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物質(zhì)化”既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只為物質(zhì)奮斗的人生,談何價值?只擁有物質(zhì)的人生,談何幸福?
雪是冰的,掃雪人的心是暖的;石頭是硬的,雕刻者的心是柔軟的。他們的全神貫注與用心良苦,是“物質(zhì)化”的對立面。
別讓“物質(zhì)化”成為一片揮不去的陰霾,籠罩在人們的上空。用愛與奉獻化為陽光,而不是只站在角落感到悲哀。
關(guān)于孝的論文 篇1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guān)于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后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于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偸窃谡煞蛎媲罢f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guān)系。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后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nèi)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nèi)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yǎng)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zhàn)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wěn)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nèi)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后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后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后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xiàn)在的我們應(yīng)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xiàn)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要養(yǎng)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孝的論文】相關(guān)文章:
孝的名言警句11-15
關(guān)于孝的成語02-10
演講孝的主題范文04-10
有關(guān)孝的名言警句12-02
關(guān)于孝的優(yōu)美語句07-12
德孝教育名言警句08-10
感恩演講:孝親敬老01-09
感恩演講:孝親敬老【推薦】03-07
關(guān)于孝的征文(通用37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