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閱讀及答案
“自由”二字,亦中國人所常用,與自然二字相承而來。乃謂一切由他自己,便就是自然如此了。因中國人重自然,故亦重自由。儒家所講一切大道理,其實都即是天命之性,每一人自然如此的,亦即是由他自己的,所以又說自由自在。由他自己,則他自己存在,故說自由自在了。
近代國人爭尚自由,乃百年來事。然百年來之中國社會情景,則日失其自在。不自在,又烏得有自由。此一端,可證近代國人所爭尚之自由,乃與中國傳統自由自在之自由大異其趣了。此因近代自由乃競向外面人群中求,而中國傳統之自由,則每從人群中退隱一旁,向自己內里求。各自之自由,即各人內在之心性。今人言自由,則指對外之行為與事業(yè)言?鬃釉唬骸暗乐恍,我知之矣。”是對外不自由,孔子亦自知之。又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則其對自己內在之一心,固已獲得其極端圓滿之自由矣。故孔子為中國之至圣先師,逝世已兩千五百年,而其當生之存心為人,則至今尚宛然如在。
故中國人言自由主在內,在心性之修養(yǎng)。不貴在外,為權力之爭取。今人則一意向外,只要外面有一罅縫可鉆,即認為乃一己自由所在,肆其性情,盡力爭取,求變求新,無所不用其極。而各人之本來面目,則全已失去,渺不復存。亦不知在此上作計較。如此則僅知有外在之自由,即不再知有內在之人格。人格失去,復何自由可言?
西方人無不向外爭自由,而亦終至失去其己身之存在。如希臘、羅馬,乃及現代國家,無不皆然。而中國則自由自在,五千年來,依然一中國。故中國俗語,“自由自在”兩語連用,涵義深長,實堪玩味。
今縱謂人生可分內外,但內在者總是主,外在者僅是客。失去其內在,則一切外在當無意義價值可言。則又何必盡向外面去爭取呢?
中國人又言“自得”!吨杏埂费裕骸八馗毁F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君子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把人處境分作貧賤、富貴、患難、夷狄四項,實即上述所謂人生之外面。每一境必有一處置,處置當,即可有得。得之由己,亦得于己,故謂自得。然則人各可自由自得,非他人與環(huán)境之可限。
亦有“自譴自責”,“自認己失”,“自悔自改”,此皆其人之能自新處。人能自新其德,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又是一大自由。自由、自在、自得,不關他人。
今人則外面受形勢之引誘,又受權力之制裁,故其自由最多亦僅能在外面權力與法律之制裁下,獲取其身外者。而其主要內心方面,則已失去,渺不可得。尚何爭取之足云。
。ü(jié)選自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中國人而言,自由與自然是一脈相承的,“一切由己”便是“自然如此”。
B.傳統中國人的自由,貴在內在的心性修養(yǎng)與人格,而非爭取外在的權力。
C.自得就是對外在環(huán)境處置得當,人們都可以自由自得,不受外界束縛。
D.今人的自由最多只是在權力與法律制裁下獲得的“身外”之物,內心不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儒家所講的一切大道理,其實都是人的天性,既是自然形成,又是自主形成,其本質就是自由。
B.近代國人所推崇的自由,之所以與傳統的“自由”大相徑庭,正是因其失去了“自在”這一存在基礎。
C.在追求自由時,近代國人用盡方法一心向外求取,卻忽視了心性的自由自在,這無異于緣木求魚。
D.人生可以有內外之分,但內在卻比外在更重要、更關鍵,不應顛倒主客關系,將外在自由看得過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引用孔子的兩句話,意在表明孔子雖已逝世兩千五百余年,但其思想至今能讓人深受啟發(fā)。
B.文中對比西方與中國,試圖證明外爭自由權力會喪失立身之本,內守自由自在則能使國家存續(xù)。
C.文中引用《中庸》,旨在表明盡管處境不同,人卻可以做出適當應對,從而不失自由自得之心。
D.文中認為能做到“自譴自責”“自認己失”“自悔自改”的,都是依循自己心性而為的自由之人。
參考答案:
1、C
2.(3分)B【解析】“失去了‘自在’”是證據而非原因,且將原因絕對化,根本原因在于求于外還是求于內。
3.(3分)A【解析】引用孔子的兩句話目的在于證明:即使外在不自由,只要內在自由,也是“極端圓滿之自由”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國的閱讀答案08-22
《中國陶瓷史》閱讀及答案08-27
《中國皮影戲》閱讀答案04-07
《中國的傳統院落》閱讀題與答案08-27
《中國鳳文化》閱讀題及答案08-25
中國的詩史傳統閱讀題答案08-19
中國吉祥物的演化閱讀答案08-15
《我是中國人》閱讀題及答案10-27
《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閱讀理解及答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