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導語: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以下是由CN人才網(wǎng)收集整理的中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歡迎閱讀。
中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問答題是傳統(tǒng)的大型主觀性試題。特點是知識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間供分析問題能力的發(fā)揮。所以問答題主要是考查"綜合應用能力"。它不僅適用于大跨度的歷史問題,也適用于闡釋歷史理論問題和涉及情感價值觀的問題。
由于其知識的容量和分值較小的原因而有別于大型主觀性試題。此題型的功能定位于"應用能力"考查層面上。即解題的過程應體現(xiàn)知識的遷移,需要運用各種分析問題的方法。
主要包括敘述題(或簡述題)、評述題、比較題、綜合比較分析題和材料式問答題等。
問答題的解答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審題。在審題中,要審“求答項”、“限制項”、“中心項”、“提示項”各是什么?還要審每小問后面的分數(shù),比如是5分,如考生已知道了四點,那么很可能還有第五點。其次,根據(jù)審題的結果,也就是題目的要求,從頭腦中,從書本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寫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寫出幾點,每點用幾個字概述,點明即可。第四步是正式答卷。第五步是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審題是否正確?(即答案是否合題意)有無錯漏之處?有無錯別字等。
審題時,首先要注意問題的基本結構、要求范圍,包括時間、空間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語,如試述、簡述、概述、闡述、指出、簡答等等,圍繞設問把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史實、知識點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每點點到為止,按題目要求不必展開的可省略:又如有說明、證明、解釋、評論、評析、你認為等提示語的題目,可依據(jù)史實,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對有比較、對比、區(qū)別、相似、有何異同等提示語的題目,可運用類比法或對比法,通過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問答題的類型:
(1)敘述類問答題。
這是問答題最基本的題型。它主要是對教材中重要知識形成完整記憶,對重要歷史事件等準確記憶與理解,形成關于這一事件的知識體系。答題時,可完全照教材抄下來,注意條理清楚、文字準確、緊扣題意、邏輯嚴謹。
(2)歸納概括類問答題。
是從數(shù)量較多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類似的歷史事實中,或把時間、空間上較分散的歷史現(xiàn)象加以選擇、提煉,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認識、觀點。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階段特征、基本線索和發(fā)展過程的歸納、概括、再現(xiàn)、再認的能力。解答時注意宏觀上把握歷史發(fā)展線索和特征,突破、重組教材敘述,形成更深層的知識系統(tǒng),抓住事件性質――進步的,事件時間的限制,對連續(xù)幾組問題,條理清楚,前后分段,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概括、歸納、總結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等,較完整地解答問題。
閱讀延伸
中考歷史問答題例題及答案解析
近代以來,莘莘學子求新知于世界,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從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費留學生,踏上美國的土地。耶魯大學校長波特致清廷的親筆信中稱:“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各門學科都有極佳的成績……他們的道德,也無不優(yōu)美高尚,足以為貴國增光。他們雖然年少,卻都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關系祖國榮譽,因此謹言慎行。”
——錢鋼、胡勁草《大清留美幼童記》
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理論與解決中國遭愛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侵略壓迫的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新的學說。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考試在線】2016年廣東省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學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長贊賞中國留學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3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的學說”名稱。該學說首先成為哪一場革命運動的指導思想?這場革命運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5分)
(3)有學者認為,20世紀歷代留學生回國后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都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根據(jù)材料三,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理解。(3分)
(4)綜上所述,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概括歸國學子在哪些層面作出了貢獻?(2分)
【考點】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1)依據(jù)材料中的時間“1872年到1875年”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派遣留學生措施。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開明之士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以“自強”、“求富”為口號而倡導和主持的自強改革運動。因此,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學的目的在于自強求富;依據(jù)材料一中“各門學科都有極佳的成績”可知理由之一在于成績優(yōu)異;依據(jù)材料一中“他們的道德,也無不優(yōu)美高尚”可知理由之二在于道德高尚;依據(jù)材料一中“一舉一動關系祖國榮譽”可知理由之三在于維護國家尊嚴。
(2)1905年,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先生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對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進行重新解釋成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以后成為了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該運動取得的成就也就是回答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即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就是中國一大召開時留學生所占比例比較大,因此,20世紀歷代留學生回國后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都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之一在于留學生是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力量;另外兩幅圖則反映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后國家建設上,歸國留學人員所占比例大,20世紀歷代留學生回國后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都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之二在于為新中國政權建設作出貢獻;推動新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4)上述材料主要闡述的中國學習西方的幾個角度,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綜上所述,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概括歸國學子在哪科技層面、制度層面、思想層面等作出了貢獻。
【答案】(1)自強求富。(1分) 成績優(yōu)異;道德高尚;維護國家尊嚴。(2分)
(2)三民主義。(1分) 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3分)
(3)留學生是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力量;為新中國政權建設作出貢獻;推動新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3分)
(4)科技層面;制度層面;思想層面等。(2分)
【2017中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04-06
中考歷史的答題技巧04-06
2017高考歷史答題技巧02-25
2017高考歷史答題技巧模板05-26
2017年高考歷史答題技巧03-01
2017年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分析05-19
2017年高考歷史常用答題技巧02-28
2017環(huán)保知識問答題05-24
2017消防安全知識問答題03-05
中考地理答題技巧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