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漢高帝論閱讀答案

時間:2020-12-21 17:11:35 考試輔導(dǎo) 我要投稿

漢高帝論閱讀答案

  漢高帝論

漢高帝論閱讀答案

  蘇軾

  有進(jìn)說于君者,因其君之資而為之說,則用力寡矣。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義可以誘而進(jìn),不義可以劫而退。若漢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奮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與兵之勝負(fù)而已,安知所謂仁義者哉!觀其天資,固亦有合于仁義者,而不喜仁義之說,此如小人終日為不義,而至以不義說之,則亦怫然而怒。

  故當(dāng)時之善說者,未嘗敢言仁義與三代禮樂之教,亦惟曰如此而為利,如此而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擇其利與可者而從之,蓋亦未嘗遲疑。天下既平,以愛故欲易太子,大臣叔孫通、周昌之徒力爭之,不能得,用留侯計僅得之。蓋讀其書至此,未嘗不太息以為高帝最易曉者,茍有以當(dāng)其心,彼無所不從。盍亦告之以呂后太子從帝起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后,誰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謂愛之者,只以禍之。

  嗟夫!無有以奚齊、卓子之所以死為高帝言者歟?叔孫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計,獨有廢嫡立庶之說,而欲持此以卻之,此固高帝之所輕為也。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為天子,惠帝為臣,絳灌之徒,圜視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與其全安而不失為王之利也?如意之為王,而不免于死,則亦高帝之過矣。不少抑遠(yuǎn)之,以泄呂后不平之氣,而又厚封焉,其為計不已疏乎?

  或曰:呂后強(qiáng)悍,高帝恐其為變,故欲立趙王。此又不然。自高帝之時而言之,計呂后之年,當(dāng)死于惠帝之手。呂后雖悍,亦不忍奪之其子以與侄;莸奂人溃鴧魏笫加行爸\,此出于無聊耳,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樂從吾說,而欲以勢奪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計,高帝顧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勢不得不從,是以猶欲區(qū)區(qū)為趙王計,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猶未悟,以為一強(qiáng)項之周昌,足以抗呂氏而捍趙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識天下之勢者,無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無有以告之者。悲夫!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愛故欲易太子 易:更換

  B.不少抑遠(yuǎn)之 少:稍微

  C.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逆:違背

  D.使周昌相之 相:輔佐

  6.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代,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

  B.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借指平民的還有閭閻、黎民、黔首、庶人等。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朝北,所以對人稱臣稱為北面。

  D.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祿,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義可以誘而進(jìn),不義可以劫而退。(3分)

  (2)如意安得而有之,孰與其全安而不失為王之利也?(3分)

 。3)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識天下之勢者,無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無有以告之者。(4分)

  8.蘇軾認(rèn)為群臣在進(jìn)諫高帝方面犯了哪些錯誤?結(jié)合全文概括。(4分)

  5.C逆:預(yù)先

  6.D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7.(1)人都喜歡做好事而求得名聲,所以符合仁義的事可以引導(dǎo)他去做,不符合仁義的事可以脅迫他不做。(每句1分)

 。2)如意怎能擁有天子的寶座呢,這與保全自己并且還能做一名諸侯王(相比),哪個更有利呢?(“如意安得而有之”1分,“孰與”句式2分)

 。3)古時善于推究人情又深知天下大勢的,沒有誰趕得上高帝,然而在這件事上卻糊涂了,也沒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他。(每句1分)

  8.叔孫通這些人只有廢嫡立庶這套言論,沒有說清利害關(guān)系(2分)張良的計策只是用某種形勢脅迫高帝改變主張,存在危險和后患(2分)(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附文言文翻譯:

  向國君進(jìn)諫的人,根據(jù)國君的天資來向他進(jìn)諫,就可以省力。人都喜歡做好事而求得名聲,所以符合仁義的事,可以引導(dǎo)他去做,不符合仁義的事,可以脅迫他不做。至于漢高帝,從偏僻鄉(xiāng)野徒手起事,奮臂呼號而得了天下,他只知道天下的事,哪個有利,哪個有害,軍隊打仗,怎樣戰(zhàn)勝,怎樣戰(zhàn)敗,哪里知道所謂的仁義呢?看他的天資,當(dāng)然也有合乎仁義的地方,但他不喜歡聽仁義之類的言論,這就如同小人整天做不符合道義的事情,但用不符合道義的言論來說他,他也會憤然發(fā)怒。

  所以當(dāng)時能言善辯的人士,未敢把仁義和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教化拿來對高帝講,也只是說這樣做有利,這樣做有害,這樣做可以,這樣做不可以,然后高帝選擇有利的和可行的事來做,他未曾遲疑過。天下太平之后,(高帝)因為寵愛(戚姬)的.緣故,想要另立太子,大臣叔孫通、周昌這些人據(jù)理力爭,卻改變不了高帝,最后采用留侯張良的計策才勉強(qiáng)作罷。(蘇軾)讀書讀到這,不曾不嘆息認(rèn)為高帝是最容易說通的,只要能說到他心坎里,他是沒有不聽從的,哪里用得著告訴他,呂后和太子從高帝平民時起就跟隨他身邊,直到平定天下,天下人都渴望惠帝成為他們的君王,即使他不賢明,大臣們內(nèi)心也想讓他當(dāng)君王,假使高帝百年之后,誰肯北面稱臣侍奉戚姬的兒子呢?所說的愛他,其實是坑害他。

  唉!沒有人把奚齊和卓子是怎樣死的說給高帝聽嗎?叔孫通這些人,他們是不懂天下大計的,只有廢嫡立庶這套言論,想以此來改變高帝,這就是高帝輕易想改立太子的原因啊。假使讓如意做天子,惠帝稱臣,周勃、灌嬰等人,環(huán)顧而起事,如意怎能擁有天子的寶座呢,這與保全自己并且還能做一名諸侯王,哪個更有利呢?如意做了諸侯王,最后還是未免一死,也是高帝的過失啊。(高帝)不稍稍貶抑和疏遠(yuǎn)如意,來發(fā)泄呂后心中的不平之氣,卻又豐厚地封賞他,對事情的盤算安排,不是有疏漏了嗎?

  有人說:呂后要強(qiáng)心狠,高帝擔(dān)心她日后生變,所以把(戚姬的兒子)立為趙王。這又不對了。從高帝那個時候來說,算一算呂后的年齡,應(yīng)當(dāng)死在惠帝的時候。呂后雖然要強(qiáng)心狠,也不會忍心從兒子手中奪了皇位給侄子;莸鬯篮,呂后才萌生扶植呂氏的想法,這是出于她沒有了依靠,而高帝怎會提前料到這些呢!

  再說,侍奉國君的人,不能讓國君從內(nèi)心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從而欣然接受自己的意見,卻想用某種形勢脅迫國君改變主張,也是很危險的。像留侯的計策,高帝看著戚姬悲傷而內(nèi)心不忍,只是因當(dāng)時的形勢而不得不聽從,所以還想一心一意替趙王打算,讓周昌輔佐他,這是他心里還不明白,認(rèn)為一個硬脖子的周昌,就可以抗拒呂氏而保護(hù)趙王,不知道周昌恰好激怒呂后,從而加速了趙王被殺。古時善于推究人情又深知天下大勢的,沒有誰趕得上高帝,然而在這件事上卻糊涂了,也沒有人告訴他?杀!

【漢高帝論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孫犁論》的閱讀答案02-27

《劉邦論得天下之道》閱讀答案03-14

《太宗論盜》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3-09

儒者可與守成論閱讀及答案03-17

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閱讀答案02-06

藏戲閱讀答案02-16

《小池》閱讀答案04-30

小滿閱讀答案04-26

《荷葉》閱讀答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