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節(jié)選)》閱讀及答案
、俟胖疄閷W,非博其聞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為文,非華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則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毀也。必其有所行,則發(fā)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嗚呼,今之學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詳矣。六藝之書,仁義禮樂之跡,習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為時文,為辭賦,為詩,以集名者,比屋可數(形容眾多)。下者以為名也,上者以求傳于后也。就其名而傳焉者,不可以論是非,不可以考治亂,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諸己也則詳。
、垭m然,今之世之所謂達于用者,吾見之矣,必其悍然無忌憚者也。其共笑為迂者,則必稍嘗學者焉,笑之甚,則必其學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謂周于行者,吾聞之矣,必其惛然無恥者也。其共怪為謾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則必其文愈甚者焉。嗚呼,吾不得見古之學矣,吾不得見古之文矣!其有學古之學、為古之文者,將惡乎用之?而惡乎行之?
、芪嵊旬呌栂,于古無所不學。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務,而其狀悛悛(忠厚)如鄙人,雖與之游者莫能測。不茍為文,唯作《詠史詩》百余首,捊(抨擊)譏成敗,斟酌道理,皆有條驗。嗚呼!以訓咸之文,求其所學,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審矣!世方迂訓咸,則孰知此詩之非謾乎?
。ā盾挛亩帯肪砩希
23.第②段中的六藝,指《易》、《書》、《詩》、《禮》、《樂》、《 》。(1分)
24.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第②段中作者羅列了當時學界的哪些現象?(2分)
25.第③段中,作者在結尾發(fā)出深切感嘆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2分)
26.仔細閱讀全文,簡析張惠言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27.閱讀全文,概括本文的寫作思路。(4分)
參考答案:
23、(1分)春秋
24、(2分)讀書從古人那里獲得的東西很少;寫文章那些沒有意義的話說得很多。
25、(2分)那些肆無忌憚的的無知之人反而顯達被重用,那些有學問有知識的人反而被嘲笑為迂腐;那些周密謹慎的人都是昏庸無恥之人,那些表達文雅的人反而被認為是欺騙。(2分)
26、(3分)為畢訓咸的《詠史詩》作序;抨擊當時學界的不良風氣;提倡為學要有所用,為文要有所行。(3分)
27、(4分)首先提出古人為學必有所用、為文必有所行;再羅列當時社會上的虛浮文風;然后對這種虛浮文風的實質進行批評抨擊,生發(fā)感嘆;最后贊揚畢訓咸的.詩歌是有所用有所行的,強調觀點。(4分)
【參考譯文】
古代做學問的人,不只是廣泛地學習而已,一定有可以用到的地方。古人做文章,不是將語言變得華麗而已,一定會有所行動。一定有可以用到的地方,所以二帝三王采用了周孔的治國之策,如果工。一定會有所行動,那么發(fā)自內心,有很多話要說,就像是鼓有了棒槌,不是外力可以抵抗的。
唉,現在的學者,他們吸取古人的地方也很簡略了,取決于自己的地方沒有實際意義的也很多了。六藝這些書,是仁義禮樂留下的痕跡,學習它們,可以求得圣明;明白它們,可以求得變通的道理;懂得變通,就會得到許多。所以說,吸取古人的地方很簡略。做適合時勢發(fā)展的文章,做辭賦,做詩人,以集結自己的名望的人,到處都是。后者是為了名望,前者是為了求得實現后者。就為了名而做文章的人,不可以談論是非,不可以在考試時不順從時勢,而他們的言語也不可以停止。所以說,取決于自己的地方的人很多。
雖是這樣,現在世人所謂的通達于用的人,我沒有見到啊,一定要保護那些肆無忌憚進諫的人。他們都笑話是迂腐的人,那么一定會稍稍嘗試著學習的人,被笑得越盛,那么他們一定學習更加勤奮。今天聽到說周國的形式方式,我聽到了,一定會昏庸而不知廉恥。他們都被視為怪人早謾罵,一定說他是很差的文章,于是感到更加奇怪,那么文章必然更加多。唉,我沒法見到古人學習了,我沒法見到古人的文章了!有學習古人學習的,做古人文章的人,要用惡劣的方式對待嗎?而為惡卻能通行嗎?
我的好友畢訓咸,非古文不學。志向足夠干大事,才能足以處理公務,但他看著忠厚像是鄙陋之人,雖然與他同游的人不能計算。不屑于做文章,只作了《詠史詩》兩百余首,抨擊譏諷成功與失敗,仔細斟酌時間道理,都條條是道,很有經驗。唉,以訓咸的文章,求得他的畢生所學,這些有所用也能審核通過了!世人才笑話訓咸,那么誰又知道這首詩不是再譏諷世人呢?
【《詠史詩(節(jié)選)》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論語節(jié)選》閱讀答案03-18
《論語》節(jié)選閱讀答案12-04
《細柳營(節(jié)選)》閱讀答案03-03
《嚴震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04-14
微課與慕課節(jié)選閱讀答案01-02
秋燈瑣憶節(jié)選閱讀答案附翻譯12-30
《心聲》閱讀及答案03-16
《秦嶺》閱讀及答案03-12
《傷害》閱讀及答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