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論語中的句子

時間:2024-05-31 08:31:42 句子 我要投稿

論語中的句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句子吧,句子由詞或詞組部分和語調(diào)所表示的語氣部分組成。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中的句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中的句子

論語中的句子1

  1、紳士的一周不能等待財富。

  2、君子有德,小人有土;君子帶著懲罰,小人帶著利益。

  3、相信學習,保持好方法。危險的國家不進,混亂的國家不活。這個世界有道是看不見的,沒有辦法是隱藏的?蓱z的和便宜的。也羞愧;國無路可走,富貴也貴,羞恥也貴。

  4、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5、誰知道現(xiàn)在誰不是呢?四十、五十而不聞不問,我們不害怕。

  6、我的`第三天反省我的身體,人找而不忠?與朋友而不是信任?不能教嗎?

  7、不怒不開,不細不發(fā)。舉起一個角而不向三個角,那就不再是角了。

  8、歲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后也。

  9、一個學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0、你學的時候不就是這么說的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道但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11、這位紳士沒有東西吃,沒有東西住,也沒有東西住。

  12、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

  13、質(zhì)量贏得野性,質(zhì)量贏得歷史。有禮貌,然后是紳士。

  14、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15、要有學習的臉,不生氣,不二。

  16、其人亦,發(fā)怒忘食,樂與忘憂,不知舊事會來。

  17、其身,不序;它的身體雖然不是直的,但也不是直的。

  18、父母在,不遠處旅行。你必須游得好。

  19、自古以來就有死亡,沒有信仰的人是站不住腳的。

  20、知道的比善的更強,善的比樂的更強。

  21、不氣不開,不嬌氣不發(fā),提起一個角不向三個角,那就是不再。

  2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道的人行動,善良的人靜止。知道的人是快樂的,善良的人是長久的。

  23、不受苦難的人不認識,不認識的人也不認識。

  24、虔誠的信徒。沒有比你更好的朋友了。

論語中的句子2

  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出自《論語·雍也》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薄鲎浴墩撜Z·衛(wèi)靈公》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鲎浴墩撜Z·學而》

  1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1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鲎浴墩撜Z·顏淵》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

  1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薄鲎浴墩撜Z·為政》

  18、巧言令色,鮮矣仁。

  1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鲎浴墩撜Z·子罕》

  2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薄鲎浴墩撜Z·雍也》

  21、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衛(wèi)靈公》

  2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2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論語·述而》

  2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鲎浴墩撜Z·里仁》

  2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鲎浴墩撜Z·雍也》

  2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3、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鲎浴墩撜Z·衛(wèi)靈公》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鲎浴墩撜Z·述而》

  35、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3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7、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學而》

  38、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鲎浴墩撜Z·子罕》

  3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0、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論語中的句子3

  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保ā独锶省罚┮馑际蔷幽钅畈煌赖,小人念念不忘鄉(xiāng)土;君子關(guān)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2、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ā额仠Y》)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風,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在草上刮過,草必定向一邊倒去。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顏淵》)意思是君子會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會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正好相反。

  5、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未免為鄉(xiāng)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保ā稙檎罚┮馑际蔷又v團結(jié)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講團結(jié)。

  7、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8、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9、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

  10、《論語》中有句名言,我小時候就會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簡短好記。君子修養(yǎng)好,對人對事,總是坦坦蕩蕩,豁達誠信。大學畢業(yè)以后,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才知道這樣的君子,其實很難碰到。更多遇見的是,不誠信的人,不坦蕩的人,永是議論是非的人。這樣一來,更覺得坦蕩的人,是很可貴的。

  1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12、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3、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痹唬骸白谧宸Q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痹唬骸案覇柶浯!痹唬骸把员匦,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痹唬骸敖裰畯恼吆稳纾俊弊釉唬骸班!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4、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15、《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詳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詳舒展。

  17、孟子說:“君子與常人不同的原因是,君子心中有著不同的思想。君子心存仁愛,禮儀之邦。仁愛別人,禮貌尊重別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這個人;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這個人。

  18、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1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馑际蔷佣谜x,小人只講究私利。

  20、孔子說:君子追求與人和諧而不是完全相同,小人追求與人相同,肓目附和而不能和人和諧相處。

  21、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22、《論語。仁者愛人》原文及譯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仁者愛人!?/p>

  23、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痹唬骸把芍t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24、"孔子曰不知命者無以為君子"這句話并不是孔子的原話,它是后人根據(jù)孔子的思想總結(jié)而成的一種表達。在《論語》中,有一段關(guān)于孔子的言論:

  2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于室中,以激勵自己。

  26、孔子說:“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2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ā妒龆罚┮馑际蔷邮率绿幪帟r時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憂愁。

  28、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儆,曰:‘茍完矣!挥,曰:‘茍美矣!

  29、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保ā蹲勇贰罚┮馑际抡f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討他的喜歡卻很難。不用正當?shù)氖侄稳ビ懴矚g,他是不會喜歡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時候,一定會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在小人的手下做事和工作那就很難,要想他的喜歡倒特別容易。即使采用不正當?shù)氖侄蝸碛懰矚g,他也會很喜歡的等到他使喚人的時候,便會百般挑剔,求全責備。

  3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曰:“無倦!

  32、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33、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34、在這章經(jīng)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可以做到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但他有自己的處世原則,不會附和其他人。小人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只求與別人一致,而不講求原則。

  35、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36、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保ā队阂病罚┠阋欢ㄒ鰝有道德的儒者,千萬不要做個沒有道德的儒者。

  37、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38、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39、蕩:清除,洗滌。坦蕩:形容率真無雜念,心神安寧的樣子。

  40、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2、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壊I谓g懇印E笥亞星疲值茆!/p>

  43、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4、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哉是言也!”

  45、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46、至于終身憂慮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給天下的人樹立了榜樣,影響可以流傳到后世,我卻仍然不免是個平庸的人,這是值得憂慮的。憂慮了怎么辦?像舜那樣去做罷了。至于說到君子(一時)所擔心的,那是沒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時的擔心,君子也不認為值得擔心了!

  47、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4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4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戚:在古代的意思形聲。從啵嗌啵uè),斧子。戚戚:形容不斷用斧子砍伐的聲音。

  51、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5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3、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54、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55、如果有人以野蠻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那么君子一定會反省自己:我(對他)一定還有不仁的地方,無禮的地方,要不這種態(tài)度怎么會沖著我來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禮了,那人的粗暴蠻橫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何遥ù┮欢ㄟ沒有盡心竭力。

  5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ā蹲勇贰罚┮馑际蔷又v究互相協(xié)調(diào),而不會盲目隨從;小人盲目隨從,而不會講究協(xié)調(diào)。

  57、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

  58、坦蕩之人不為事擾不為事憂,面無懼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于事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變壞于事。

  59、經(jīng)過反省,做到了盡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蠻橫還是這樣,君子就說:‘這不過是個狂人罷了。像他這樣,同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呢?對于禽獸又有什么可計較的呢?’因此君子有終身的憂慮,沒有一時的擔心。

  60、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61、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論語中的句子4

  1、生活中的轉(zhuǎn)折,快樂或痛苦,情愿或不情愿,你都必須微笑著面對,生活本來有起有落,我們也應(yīng)該這樣看待挫折,愿一個個轉(zhuǎn)折為你我交織出一條條人生的智慧之路。

  2、生活、事業(yè)上的轉(zhuǎn)折點,應(yīng)該在你心緒平靜,精神愉快時抉擇,當頹喪、失望充滿我們的內(nèi)心時。

  3、死而不朽,何謂也!呵铩敗ぷ笄鹈鳌蹲髠鳌は骞哪辍

  4、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峨戎畱(zhàn)》

  5、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妒酚洝でZ生列傳》

  6、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逗鬂h書·光武帝紀上》

  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盾髯印駥W》

  8、太陽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團;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屬于自己!

  9、命運的轉(zhuǎn)折是從當下的這一秒開始的,而最可怕的一種局面是,懷念過去,幻想未來,虛度現(xiàn)在。

  10、君不見長松臥壑因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陸游 《游山西村》

  12、生而不淑,孰為其壽;死而不朽,孰為其天。——唐·韓愈《唐太子校書李元賓墓志銘》

  13、玉經(jīng)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

  14、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秴问洗呵铩げ煳ⅰ

  15、保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6、有些轉(zhuǎn)折點,我們會心甘情愿地被蒙上雙眼,原地打轉(zhuǎn)。

  17、手指臟了,大可不必把手指砍掉;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頭削掉。證明雞蛋是否變味,大可不必把它全吃掉;吃個雞蛋味道不錯,大可不必非要認識下蛋的雞媽媽!

  18、《孔雀東南飛》質(zhì)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若訴,長篇之圣也!鳌ね跏镭憽端囋坟囱浴肪矶

  19、命運把人拋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zhuǎn)折的`最佳期。 誰能積累能量,誰就能獲得回報; 誰若自怨自艾,必會坐失良機。

  20、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稘h書·司馬遷傳贊》

  21、命運把人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zhuǎn)折的最佳期。 誰若自怨自艾,必會坐失良機!

  22、堅強,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堅強,是奮發(fā)向上的條件; 堅強,是讓父母欣慰的最好原因; 堅強,是成熟的表現(xiàn)!

  23、文言中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主要有7個:而、然、顧、但、特、第、止等。

  24、路再長也會有終點,夜再長也會有盡頭,不管雨下得有多大,總會有停止的時候。烏云永遠遮不住微笑的太陽!

  25、失敗是人的必經(jīng)之路,失敗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失敗是一次又一次的經(jīng)驗。

  26、此時,他的思想面臨著一次轉(zhuǎn)折,那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的萬花筒,被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打破了。

  27、所謂站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點,真正的意義是,其中有一方的歷史將從此消失。

  2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29、泥而不滓,蟬蛻污濁之外者,詩也!鳌ね跏镭憽端囋坟囱浴肪硪

論語中的句子5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墩撜Z·雍也》(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衛(wèi)靈公》(自己力行多些,且苛求別人少些,就能遠離怨恨了)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墩撜Z·季氏》(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6、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墩撜Z·里仁》(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8、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

  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墩撜Z·子罕》(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保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墩撜Z·子路》(說話要與自己的地位相稱,否則道理上就講不通。)

  13、道不同,不相為謀!墩撜Z·衛(wèi)靈公》(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14、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見到應(yīng)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1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8、君子不器!墩撜Z·為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颍壕硬粫心嘤谛问浇虠l。)

  1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墩撜Z·子路》(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0、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學而》(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2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3、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了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了錯誤,人們都仰望著他。)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2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墩撜Z·微子》(過去的種種錯就錯了,追悔已來不及,但將來的一切還是可以預(yù)料,還可以努力使事情往好方向發(fā)展。)

  2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謀劃的事不盡心盡力嗎?和朋友交往不誠心誠意嗎?我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有沒有時時溫習、實踐呢?)

  27、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人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

  2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不擔心分的少,而是擔心分配得不均勻。不怕貧窮,而擔憂不安定。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學而》(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3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內(nèi)在的仁德是善美的人性,如果不以仁德的'準則而選擇,怎么會獲得智慧呢?)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墩撜Z·為政》(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32、德不孤,必有鄰!墩撜Z·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3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3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wù),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務(wù),卻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

  3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墩撜Z·述而》(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3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雍也》(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3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衛(wèi)靈公》(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9、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墩撜Z·學而》(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墩撜Z·顏淵》(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4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44、禮之用,和為貴!墩撜Z·學而》(禮的作用,在于使人的關(guān)系和諧為可貴。)

  4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4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衛(wèi)靈公》(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4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4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十分快樂而忘記了憂愁,沒有感覺到老年將要到來。)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50、當仁不讓于師!墩撜Z·衛(wèi)靈公》(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5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

  5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述而》(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論語中的句子6

  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4、殷因與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孔子《論語》

  5、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曰:‘思無邪!薄墩撜Z》

  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薄鬃印墩撜Z》

  10、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1、小不忍,則亂大謀。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寢不尸,居不容。

  15、天下之眾本在一人《論語》

  1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7、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論語》

  1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4、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論語》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26、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

  2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9、君子博學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鬃印墩撜Z》

  30、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

  31、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3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3、三,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

  3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8、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3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0、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42、古者言之不出,恥恭之不逮也!鬃印墩撜Z》

  43、能夠托六尺之孤,能夠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4、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思無邪。《論語》

  45、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46、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7、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8、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論語》

  49、放于利而行,多怨!鬃印墩撜Z》

  5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2、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5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4、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墩撜Z。子路》

  5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56、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孔子《論語》

  5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中的句子7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3.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 子曰:“君子不器!

  5.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9.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1.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4.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15. 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6.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

  17. 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痹紴橹,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18.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19.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0.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1.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22.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耍疚遵R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2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4.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5.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27. 大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28.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 君子不以紺j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30.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31.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3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

  33.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34.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

  3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6.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革享),猶犬羊之(革享)!

  37.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38.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9.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0.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1. 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3.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44.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5.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S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7.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4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49.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5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

  51. 自道也!

  52.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53. 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υ唬骸百薅怪拢瑒t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54.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本釉辙静!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55.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6.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7.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8.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59.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60.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1.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62.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63.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64.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65.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6.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7.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68.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69.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70.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71. 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72.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荆路蝈\,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7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74.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75.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6.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77.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弊訌堅唬骸爱惡跷崴劊壕幼鹳t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8.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79.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80.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81.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82.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yīng)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83.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84.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85.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86.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87.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88.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89.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中的句子8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1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14、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7、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2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26、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中的句子9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1、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1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0、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語中的句子10

  1、學與思的結(jié)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知;只思考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學習的目的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求學者無不想通過學習而有所收獲,但古往今來,為何學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沒有做到學與思的有機結(jié)合。例如學習語文離不開背誦,特別是名詩名文必須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誦,但背誦絕不是死記硬背,機械式的記憶,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句式的特點及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的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這樣背起來才連貫,不會結(jié)結(jié)巴巴,不會把句子讀斷,或增一字減一字,從而形成學習語文的語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誦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識的前擔下學會運用知識。如果硬背,機械式的記憶,完全不領(lǐng)悟文章的含義,像鸚鵡學舌那樣,就不可能活學活用知識。由此可見,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學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就必須努力去學,并把學與思密切結(jié)合起來,做到“口而誦,心而惟”,這樣才能在死的書中,讀出活的知識來。

  2、注重復習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孔子認為學了知識后,并按時去復習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同時更認為溫習已學過的知識,從中會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這兩點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也不過時,值得我們借鑒。

  通常我們把復習叫作“炒現(xiàn)飯”,認為這項工作意義不大,不如用這個時間去學新的知識。其實不然,因為學的.知識越多,遺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收獲甚少。求學者一定要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絕不能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事。復習過程就是與遺忘作斗爭,復習做得扎實,就能喚醒過去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回憶起當時獲取知識的情景,使之成為一段段美好的回憶,這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溫故”何能“知新”?這里僅舉當代作家畢淑敏讀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來闡述這個道理。8歲時她初識文字,看到美麗善良的人魚公主居然變成大海上的水泡,讀出的是傷感;18歲情竇初開,讀出的是愛情;28歲初為人母,讀出的是對人魚公主家人的關(guān)切;38歲開始寫作,再讀竟不由自主地探討起安徒生的寫作技巧來了;48歲為了寫這篇文章,讀出了此篇是寫靈魂的故事。這樣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體會,常讀常新,真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這個典型的事例是對孔子“溫故知新”觀點的最好詮釋。我們在學習中千萬不可忽視復習,凡是創(chuàng)新都有一個溫故、反復探究的過程。

  3、向他人、向社會學習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薄蹲雍薄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廟,每事問!栋速

  孔子主張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以他人為師。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吸取知識的途徑、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學習,就能夠取長補短,彌補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正如柏拉圖所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仍只有一個蘋果;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孔子雖強調(diào)“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可以與道不同的人一起學習,交流學問,這反映了他在治學方面的博大胸襟,謙虛寬容,海納百川,學說上是對手,學習上是朋友。向社會學習,“每事問”,這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更是一種學習方法。因為除了向老師學習外,更要向他人、向社會學習?鬃釉谶@方面給我們做出了表率,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寫道:“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長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笨梢娍鬃映蔀橐淮ト,絕不是先天俱備的,而是后天努力學習的結(jié)果。“三人為師”“每事問”,“不恥下問”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學問者。

論語中的句子11

  1、巧言令色,鮮矣仁。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1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中的句子12

  1、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5、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

  6、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薄墩撜Z·雍也》

  7、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9、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薄墩撜Z·公冶長》

  1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墩撜Z·子路》

  1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4、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wèi)靈公》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17、既來之,則安之!墩撜Z·季氏》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墩撜Z·泰伯》

  1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23、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5、有教無類。

  2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28、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薄墩撜Z·衛(wèi)靈公》

  2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墩撜Z·子罕》

  3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墩撜Z·顏淵》

  32、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墩撜Z·子罕》

  3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3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墩撜Z·雍也》

  3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墩撜Z·為政》

  4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墩撜Z·學而》

  44、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4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6、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8、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薄墩撜Z·憲問》

  53、不學詩,無以言。

  54、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

  5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

  56、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墩撜Z·里仁》

  5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薄墩撜Z·雍也》

  59、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6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墩撜Z·學而》

  6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6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鲎浴墩撜Z·子路》

  6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6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薄墩撜Z·述而》

  6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71、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子路》

  7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7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7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7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6、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77、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7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墩撜Z·子罕》

  80、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81、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8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8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8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墩撜Z·述而》

  87、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8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0、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墩撜Z·衛(wèi)靈公》

  9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93、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論語中的句子13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3、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4、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6、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8、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11、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2、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

  15、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1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17、"、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18、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19、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0、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1、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3、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24、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

  25、過,則勿憚改。

  2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27、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

  28、過,則勿憚改、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29、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3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中的句子14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敬人有度的經(jīng)典句子。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我們?nèi)粘I钪,無論對待長輩、同齡人還是晚輩,都應(yīng)該懷著敬意和禮貌之心,以文明和諧地方式交往,這樣才能樹立好的人際關(guān)系,促進社會和諧。

  4、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稌稀稑费蜃悠蕖

  5、這句話意味著在對待他人時,應(yīng)該懷著敬意和禮貌之心,讓自己的行為舉止能符合社會公德,對他人有所敬意和尊重,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敬人有度。

  6、公德者,人之所以為君子也。--《論語·子路》

  7、這是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敬人有度的句子,它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尊重別人,如果你不希望別人對你不敬,就不要去對別人不敬。

  8、這些文言文表達了公德的重要性和價值,認為公德是為天下、為人、為君子、為民、為國、為大道、為至公、為大信等方面的大德和大義,是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基石。

  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0、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尊重彼此,相信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11、夫存心奮求之屬,志也.志乃成物之要進道之本,乃勝難之根福澤之基.若人有志,則五岳如丘,青云可往.

  12、敬人有度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經(jīng)典句子有很多,例如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要以自己的標準要求自己,并且尊重別人的感受和權(quán)利。

  13、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個人生活中的'交往,也適用于社會公共事務(wù)的處理上。

  14、公德者,人之所以為人也。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公德者,人之所以為人也。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公德者,人之所以為人也。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公德者,人之所以為人也。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

  15、有公德的人,心里邊不會只想著自己的一己私利,他發(fā)出的所有舉動,必然為公眾著想。陳了翁跟家里人一起吃飯(有一個習慣)。

  16、”可謂是敬人有度的經(jīng)典句子之一。

  17、它告訴我們不要違背自己的意愿去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敬人有度。

  18、公德者,天下之大道也。--《莊子·人間世》

  19、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0、公德者,人之所以為人也。--《荀子·勸學》

  21、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呂氏春秋·上農(nóng)》

  22、這句話的是關(guān)于敬人有度。

  23、……敬者必成其事,恭者必盡其禮。

  24、公德者,天下之大義也。--《孟子·公孫丑下》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6、昭德光者,必有生浩蕩正氣沛然而馨朗.慕私欲者則度日陰惘,華鬢虛衰而憔悴.德私之差,立于存心所居,盈虧之嘆,始于奮求將往.

  27、出自馮驥才《公德》

  28、它不僅是人們常常引用的名言,也是我們學習文化和思考為人處世的一個案例。

  29、飯用完后,(他都會問話,并且每說一句話)都要家里人回答。有一天,陳了翁問:兩人一起坐著,不把胳膊橫起來,為什么?他的孫女才七歲,回答他說:“恐怕妨礙到一起坐的人!

  30、是故君子欲伸仁義于天下事,誠不以守行則終老憾其望矣.

  31、公德者,天下之至公也。--《韓非子·五蠹》

  32、公德者,為天下之大德也。--《論語·衛(wèi)靈公》

  33、公德者,民之所以安也。--《禮記·大學》

  34、還有《禮記》中的“以禮相待,以正相待,以仁相待”,強調(diào)了待人的三個方面:禮、正、仁。

  35、《中庸》中說:“敬者,人之情也;恭者,禮之達也。

  36、公德者,天下之大信也。--《管子·牧民》

  37、以下是一些關(guān)于公德的文言文:

  38、這些句子都表達了敬人有度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和遵循。

  39、公德者,國之基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40、這句話是《論語》中的經(jīng)典語錄,在中國作為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存在著。

  41、以下是《公德》的文言文翻譯:

  42、——蒲松齡《狼》

  4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

  44、答,“公德”是指公共場所遵守的美德。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首次h及公德的是“禮”,《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闭f的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唾棄,恥笑。

論語中的句子15

  1.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2.每一發(fā)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

  3.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4.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5.用愛生活,你會使自己幸福!防輻射眼鏡有用嗎用愛工作,你會使很多人幸福!

  6.人生偉業(yè)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7.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8.任何業(yè)績的質(zhì)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

  9.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0.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條成功的.捷徑。

  11.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的。

  12.做一個君子要達到以下標準:第一,“君子”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問心無愧的人,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13.人生苦短,給自己一個愉悅的心情,胸懷寬廣的人才能永遠快樂。

  1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15.以患難時,心居安樂;以貧賤時,心居富貴;以屈局時,心居廣大,則無往而不泰然。

  16.心胸開闊的人,能正確看待自身與他人差別。

  17.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8.命運負責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們自己!

  19.如果你準備結(jié)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圓滿。

【論語中的句子】相關(guān)文章:

論語中關(guān)于誠信的句子11-05

論語中關(guān)于修養(yǎng)的句子大全12-14

關(guān)于論語中對人生感悟的句子01-03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01-02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12-27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06-15

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及解釋11-11

來自《論語》中的成語及解析10-24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大全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