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立春》古詩詞的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立春》古詩詞的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春》古詩詞鑒賞 1
原文
京中正月初七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譯文
數(shù)著一二三四五六七,萬千樹木發(fā)芽的日子就是今天。 遠方天邊的大雁輕撫著云彩飛回,進出水邊的魚兒也迫不及待要破冰而出了。
賞析
作者羅隱是晚唐文壇上的一位奇才,詩歌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但因為他性好諷刺公卿,痛恨社會政治的昏暗,因而長期羈留京師。盡管他“十二三年就試期”,但仍是“五湖煙月奈相違”(《感弄猴人賜朱紱》)。他至少參加了十四年的考試,仍是榜上無名;因而憤憤更名,改羅璜(一作橫)為羅隱。他滯住長安,大概想起隋代著名詩人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因而在“京中七日立春”之時,便慨然而作。
據(jù)載,薛道衡聘陳,南陳的君臣都知道薛是有隋一代最著名的詩人,因而盼望他能當場作詩。于是他在“人日”(正月初七),便揮筆而作了。當他寫了首句“入春才七日”時,人們掩口而笑,并竊竊私語,覺得這實在不像詩句;而他寫下“離家已二年”時,人們便都不敢再輕覷了。而他寫完“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時,君臣便大加稱賞,覺得南陳文人,實在無人可與匹敵。
羅隱此作,卻比薛道衡的詩更為怪誕,一上來便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讀起來簡直有點開玩笑,覺得這實在不像詩。但仔細一想,卻比薛詩寫得更佳。薛詩是屈指一算,雖“入春才七日”,但已是“離家已二年”了,隱隱透出思歸之情。而羅詩的七個數(shù)字,卻表明他是一日一日地數(shù),一天一天地算。寫出了他羈駐異地,實在痛苦難熬;給人以度日如年之感。而次句的“萬木生芽是今日”,不僅包羅了薛詩的“思發(fā)在花前”之意,且比薛“思歸”更早,早到了萬木剛剛生芽之時。薛詩的“人歸落雁后”,寫出了“人不如雁”之思,的確寫得不錯,而羅詩卻寫作“遠天歸雁拂云飛”,不僅寫出了群雁同歸的得意洋洋之狀,也有力地襯出自己無翅可展的苦腸。這就比薛詩的'意韻更濃郁,也更加形象化。末句的“近水游魚迸冰出”則離開薛詩而另辟新徑,更是即景生情的佳句,表現(xiàn)出詩人急不可待的歸隱之意。
詩人在《下第作》中,早就說過:“年年模樣一般般,何似東歸把釣竿!痹凇都那型鯊氖隆吩娭幸舱f:“今日舉場君莫問,生涯牢落鬢蕭疏!倍凇肚焊小分,他要“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他要堅決歸隱,再也不受統(tǒng)治者所設考場的欺騙了。讀了這末句“游魚迸冰出”之情景,使人仿佛看到了詩人歸隱情真,巴不得要馬上離京師而赴五湖歸釣的情態(tài)。
《立春》古詩詞鑒賞 2
原文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fā)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譯文
今日立春,我忽然想起開元、天寶年間那一段太平歲月。那時,東京洛陽和兩京長安正是鼎盛之時。每當立春,高門大戶把青絲韭黃盛在白玉盤里,經(jīng)纖手互相饋送,以盡節(jié)日之興。如今我流落異地,真不堪面對這眼前的巫峽寒江!昔日之盛和今日之衰,令我這杜陵遠客悲不自勝。天哪!究竟哪里是我的歸宿安身之處?為了散淡旅愁,姑且叫兒子找紙來寫了這首詩。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立春》古詩詞鑒賞 3
原文
《立春偶成》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注釋】
、俾苫兀杭创蟮鼗卮旱囊馑。古人認為律屬陽氣,呂屬陰氣,一年之中,律呂各代表六個月。農(nóng)歷十二月屬呂,正月屬律歲,立春正在這兩個月之交,故說“律回”。
、跉q晚:年終。寫這首詩時的立春是在年前,農(nóng)歷年底,民間稱作內(nèi)春,故稱“歲晚”。
、3冰霜少:指立春漸暖,冰霜開始解凍。
、苌猓荷鷻C、活力。
⑤滿:遍布。
⑥參差(cēn cī):不齊。這里形容水面波紋起伏的樣子。
【譯文】
立春了,天氣漸漸轉暖,冰凍霜雪雖然還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來,連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綠色,充滿了春天的生機。
作者:
張栻(shì)(1133-1180),南宋學者,字敬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南渡抗金名將張浚之子,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遷于衡陽(今屬湖南)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有《南軒集》。他主張從日用平實之處體悟圣人之道:“至理無轍跡,妙在日用中”,還特別提倡“平心易氣,優(yōu)游玩味”的治學方法。他的'思想對楊萬里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
【賞析】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節(jié)變化影響的事物,如動植物、水、山等等。“春到人間草木知”這句運還用了擬人的手法:開春草木最先發(fā)芽,故說它們首先知道春到人間的消息!把矍吧鉂M”是說處處生機勃勃。最后一句通過春風吹水這種具體物象來表現(xiàn)“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詩人緊緊把握住這一感受,真實地描繪了春到人間的動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開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蕩漾的春水,也充滿著無窮無盡的活力。從“草木知”到“生意滿”,詩人在作品中富有層次地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這一變化過程,洋溢著飽滿的生活激情。
《立春》古詩詞鑒賞 4
原文
《別嚴士元》劉長卿
春風倚桌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譯文
在這春風乍起的日子,將船停泊在蘇州城外,水國的天氣帶著初春的寒意,忽陰忽晴。 看不見的絲絲細雨不覺潤濕了衣服,樹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一點響聲。 薄暮時你離開了,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湖南碧草如茵,綿延萬里,充滿了我的惜別深情。 如果有相識之人問到我的境遇,請你轉告他們,我命運多舛,已是被官途所誤的一介書生。
【解說】
關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并寫了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庇镭S坊為唐代東都洛陽坊里名。
賞析
這首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即寫景是為了敘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然而,畢竟又是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
嚴士元是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寫這首詩的年代和寫詩的背景,現(xiàn)無可稽查。從詩的內(nèi)容看,兩人是在蘇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嚴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劉長卿寫詩贈別。
闔閭城就是江蘇的蘇州城。從“倚棹”(把船槳擱起來)二字,可以知道這兩位朋友是在城江邊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時值春初,南方水鄉(xiāng)還未脫去寒意,天氣乍陰乍晴,變幻不定。我們尋味開頭兩句,已經(jīng)知道兩位朋友正在岸上攜手徘徊,在談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帶的天氣了。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寫景句子。有人說詩人觀察入微,下筆精細。話是說得很對?墒俏覀儚牧硪粋角度去看,卻似乎看見兩人正在席地談天。因為他們同時都接觸到這些客觀的景物:笑談之際,飄來了一陣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濕潤。樹上,偶而飄下幾朵殘花,輕輕漾漾,落到地上連一點聲音都沒有。這不只是單純描寫風景,我們還仿佛看見景色之中復印著人物的動作,可以領略到人物在欣賞景色時的愜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這句也應該同樣理解。一方面,它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舍的情景。最后,嚴士元還是起身告辭了,詩人親自送到岸邊,眼看著解纜起帆,船兒在夕陽之下漸漸遠去。七個字同樣構成景物、事態(tài)和情感的交錯復迭。
以下,“草綠湖南萬里情”,補充點出嚴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詩人想象之中,但也摻雜著游子遠行和朋友惜別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遠去,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因而他的臨別贈言,聽起來是那樣令人心酸:你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識的人問起我的消息,你就這樣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誤儒生”。這是一句牢騷話。唐代,貞觀四年規(guī)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規(guī)定,八品官員服深青,九品官員服淺青。劉長卿當時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員,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認為自己當這一員小官,是很失意的,簡直是耽誤自己的前程了。
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征,又有“細雨濕衣”、“閑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xiàn),寄托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復雜情思。詩人的這種手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立春》古詩詞的鑒賞】相關文章:
《立春》古詩詞鑒賞12-29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1-06
立春古詩詞08-19
立春古詩詞02-04
立春的古詩詞01-30
立春的古詩詞06-20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