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武古詩詞
古詩原文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后。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譯文翻譯
!偉大的武王我的先祖,您的豐功偉績沒有人超過!當(dāng)然文王的功德確實很高,開創(chuàng)了一代基業(yè)建立周朝。后繼者先祖武王奉天承命,打敗商王朝從此天下太平,奠定了您不朽的偉績豐功!
注釋解釋
於(wū):嘆詞。皇:光耀。
競:爭,比。烈:功業(yè)。
允:信然。文:文德。
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遏:制止。劉:殺戮。
耆(zhǐ):致,做到。爾:指周武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周武王克商后所作的《大武》樂章中的一章。據(jù)《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又據(jù)《禮記·樂記》記載,孔子曾說《大武》“再成而滅商”,可知《武》是《大武》樂舞二成的歌詩。
詩文賞析
此詩是古代大型舞樂《大武》的二成歌詞!洞笪洹返臉非缫咽,雖有零星的資料,但終難具體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則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記錄,可以作大概的描繪。第一場,在經(jīng)過一番擂鼓之后,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頭戴冕冠出場,手持干戚,山立不動。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陸續(xù)上場,長時間詠嘆后退場。這一場舞蹈動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諸侯會師,八百諸侯會合之后,急于作戰(zhàn),而周武王以為伐紂的時機尚不成熟,經(jīng)過商討終于罷兵的事實。第二場主演者扮姜太公,率眾舞者手持干戈,奮臂擊刺,猛烈頓足。他們一擊一刺,做四次重復(fù),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隊闖犯敵陣進行挑戰(zhàn),武王率大軍進攻,迅速獲勝,威振中原。第三場眾舞者由面向北轉(zhuǎn)而向南,表示周師凱旋返回鎬京。第四場開始時,眾舞者混亂爭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眾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東方和南方發(fā)生叛亂,周、召二公率兵平亂的事實。第五場,眾舞者分成左右兩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動鈴鐸,鼓勵眾舞者前進,表示成王命周公鎮(zhèn)守東南,命召公鎮(zhèn)守西北。第六場,眾舞者恢復(fù)第一場的位置,作閱兵慶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動作,表示周公平亂以后,慶祝天下太平,各地諸侯尊崇周天子。根據(jù)高亨《周代大武樂考釋》一文,《大武》六成的六篇詩的排列次序確定為:《我將》、《武》、《賚》、《般》、《酌》、《桓》!吨茼灐の洹芬婚_頭,就以最高亢最雄渾的歌喉對周武王做出了贊頌:“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币笊棠┠,紂王荒淫暴虐,厚賦稅以盤剝國人,造炮烙酷刑以鎮(zhèn)壓異己,嬖愛婦人妲己,寵信佞臣費中、惡來,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數(shù)諫不聽而亡去,比干強諫而被剖心,箕子佯狂為奴亦遭囚。紂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憤,令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場反抗暴政的正義戰(zhàn)爭,是符合民意、順應(yīng)歷史潮流的壯舉,它必然得到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擁護與歡迎、響應(yīng)。此篇《頌》詩對周武王完成克商大業(yè)的贊美,盡管是站在周王朝統(tǒng)治者立場上的,但也是同時代民眾心聲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實可信,不像后世郊廟歌詞虛應(yīng)故事的陳詞濫調(diào)那么惹人厭煩。
在唱出開頭兩句頌歌后,詩人筆調(diào)一轉(zhuǎn),飲水思源,懷念起為克商大業(yè)打下堅實基礎(chǔ)的'周文王來。文王(即西伯)被紂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閎夭等人獻寶物給紂王而得赦免,他出來后獻洛西之地請求紂王廢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豐邑,修德行善,禮賢下士,深得人心,諸侯多叛紂而往歸之。他為武王的成功鋪平了道路,使滅商立周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懷!霸饰摹痹圃疲媸乔橐姾踉~。
詩的最后三句,直陳武王繼承文王遺志伐商除暴的功績,將第二句“無競維烈”留下的懸念揭出,在詩歌的語言運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頌》詩因此顯得吞吐從容,涌動著一種高遠宏大的氣勢?梢哉f,此詩是歌功頌德之作中的上品。
當(dāng)然,《頌》詩的本質(zhì)決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飾成分。武王伐商,詩中聲稱是為了“遏劉”,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殘殺,拯民于水火。但戰(zhàn)爭是殘酷的,所謂“圣人號兵者為兇器”(《六韜》)是也,牧野之戰(zhàn),《尚書·武成》有“流血飄杵”的記載,《逸周書·世俘》亦有“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說法。所以崇尚仁義的孔子不免對之感到有些遺憾。
【周頌·武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古詩詞02-23
《橋頌》閱讀答案11-15
《春頌》閱讀答案08-12
高宗武回憶錄11-02
《歡樂頌》觀后感04-21
黃河頌教學(xué)設(shè)計15篇03-02
草堂古詩詞04-14
冬至古詩詞09-10
古詩詞原文08-16